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学人对其诗歌进行了很多研究,出现了很 多研究成果。相对于李贺诗歌的整体研究来说,李贺乐府诗研究显得相对薄弱。 虽然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多集中在研究李贺乐府诗的艺术特点,少有从乐 府学的角度对李贺乐府诗进行整体研究和观照。 本文从文献、文学、音乐三个角度研究李贺的乐府诗,力求从整体上把握李 贺乐府诗。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章是李贺古题乐府诗研究,本章共有五节,第 一节是文献整理,分析李贺古题乐府诗的具体数量和篇目,是对乐府诗集的 补收;第二节分析李贺古题乐府诗在主题上的三个特点,即主题回归古辞、继承 新主题和继承原有主题,同时也对李贺日出行的主题进行了溯源分析;第三 节是从体式角度分析李贺古题乐府诗,即体式回归古辞、体式刻意创新和继承原 有体式三个特点;第四节是对李贺古题乐府诗不同于古辞或是前人同题的艺术特 色分析;第五节是针对唐古题乐府是否入乐的争议,探讨并论证李贺古题乐府诗 存在着入乐的可能性。第二章是对李贺非古题乐府诗的研究,首先是对李贺非古 题乐府诗的数量和具体篇目的认定;其次分析李贺非古题乐府诗的艺术特点;再 次是对李贺非古题乐府诗的入乐问题研究。 关键词:李贺古题乐府诗非古题乐府诗 a b s t r a c t l ih ei sa l li m p o r t a n tp o e to fm i d - t a n gp e r i o d al o to fr e s e a r c h e s h a v eb e e nc a r r y i n go nb ys c h o l a r s b u tl ih e sy u e - f up o e m sa r en o t p a i de n o u g ha t t e n t i o n s t oa n dt h er e s u l t sh a v ec o n c e n t r a t e do nt h e i r 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f e wa r t i c l e sd e a lw i t hh i sy u e - f up o e m sa sa w h o l ea n df r o mt h ey u e f up o i n to fv i e w t h i st h e s i ss t u d i e sl i sy u e f up o e m sf r o mt h r e ep o i n t so fv i e w : l i b r a r yr e s e a r c h ,l i t e r a t u r ea n dm u s i c t h e r ea r et w op a r t s :c h a p t e ro n e s t u d i e sl i so l dy u e f up o e m s i tf i r s t l yc o m b so u tt h es p e c i f i cn u m b e r a n dt i t l e s ,t h e ng e n e r a l i z e st h r e ec h a r a c t e r e s t i c so nt h e s ep o e m s m a i n t h e m e s ,a n df i n d so u t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a n ds i m i l a r i t i e so fl i sw o r k sa n d o t h e rw o r k so ft h es a m et i l e s c h a p t e rt w of o c u s e so nl i sn o n - o l d y u e 。f up o e m s a f t e rc l e a r i f y i n gt h en u m b e ra n dt i t h e so ft h i sc a t o g a r y , t h ep a p e ra n a l y z e si t s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e s t i c s ,a n ds t u d i e sw h e t h e rt h i s c a t o g a r yc a nb ep u ti n t om u s i co rn o t k e y w o r d s :l ih e ,o l dy u e - f up o e m s ,n o n o l dy u e - f up o e m s 黄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里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_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牛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古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考察孔 日期;年月日 首缸师范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 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 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盼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 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 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敞作者签名:考叛 日期:年月日 绪论 李贺( 7 9 卜8 1 6 ) ,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人。李贺短暂的一生经历了德、顺、宪三 朝,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宪宗执政的元和时代。他的诗歌对唐人及唐以后的诗人产生 了很大的影响。李贺诗歌现存二百三十三首,其乐府诗歌将近百首。相对李贺诗歌的整体 研究情况,李贺的乐府诗歌研究显得相对薄弱。 一些文献记载了对李贺乐府诗的评价,如唐赵磷因话录卷三商部下 载;“又 张司业籍善歌行,李贺能为新乐府,当时言歌篇者,宗此二人。” 旧唐书载:“手笔 敏捷,尤长子歌篇。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侧崛起,当时文士从而效之,无能仿佛 者。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谲。”o 可见李贺乐府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 响。 二十世纪后,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李贺的乐府诗歌研究,但还没有出现研究专著,多出 现在乐府文学史或是一些学者的论文之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分析李贺乐府诗歌的艺术特色。罗根泽在 乐府文学史中说“李贺乐府词别具 特殊风格”,同时分析了李贺乐府词的“冷艳”、“哀艳、“艳丽”三类不同风格的乐府诗。 圆杨生枝在乐府诗史中简单的分析了李贺乐府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是对李贺乐府诗体式研究。杨生枝在乐府诗史中指出了李贺乐府诗在体式上杂 言较多,不受格律的束缚。范之麟认为李贺不写七律,是因为李贺本人对乐府的爱好,为 了便于抒发自己的情感的焘要。 三是讨论李贺乐府诗歌的复古和创新。杨生枝在乐府诗史中分析了李贺乐府诗“一 部分是沿用古乐府旧题”,“一部分是自创新题”的主题特点。李德辉在李贺乐府诗歌复 与变中分析了李贺乐府诗歌的复古与创新,所谓“复”主要指对先唐乐府优良传统的继 承和恢复,“变”则指对它的改造与创新,这集中体现在其诗歌题材的处理、诗旨的提炼、 词采的熔铸、意境的创造上。 四是对李贺新乐府辞的认定。杨其群在李贺集题正名中“今核实李贺歌诗数字, 共计九十余篇,包括新题乐府与旧题乐府,与新、旧唐书一致,不足一百篇,不足李 贺全部作品的半数。”。但没有具体的篇目。张修蓉在中唐乐府研究中用自己的标准将 李贺的7 2 首诗歌列为新题新意乐府。 张煜在其博士论文 新乐府辞研究论证出李贺的 。【唐】赵璃因话录 ,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 ,第8 4 7 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杜,2 0 0 0 o 旧唐书 ,第1 3 7 卷第3 7 7 2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o 罗根泽乐府文学史,北京,东方出版杜,1 9 9 6 8 杨生枝乐府诗史) ,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 9 8 5 参考杜晓勤( - - 十世纪隋唐五代文学研究 ,第5 章第4 节“李贺研究,北京出版社,2 0 0 2 。李德辉论李贺乐府诗歌的复与变,潮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4 年7 月 4 】杨其群李贺集嚣正名) ,载山西师大学报) ,1 9 8 5 年第2 期 。张罄荐中唐乐府诗研究 ,台北,台湾文漳出版社,1 9 8 5 1 另1 0 首诗歌为新乐府辞,并分析了其艺术特色。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学人对李贺的乐府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对李贺乐 府诗艺术特色的分析更是成果显著。笔者认为,对李贺的乐府诗研究还存在很多研究空间, 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如下: 一、由于对新乐府概念的界定的不同,李贺新乐府辞的具体篇目还没有形成定论。笔 者认为,用新乐府或是新题乐府来概括李贺古题乐府诗之外的乐府诗还不是很确切,所以 笔者在本文中用李贺非古题乐府诗来概括这些乐府诗,确定这类乐府诗的具体篇日,分析 其文学特色,分析其是否存在入乐的可能性。 二、今人研究李贺乐府诗,多停留在李贺乐府诗的艺术层面,没有将李贺的乐府放乐 府诗的大背景之下迸行研究,虽然谈到了李贺乐府诗的复古和创新,但过于宽泛,没有从 一个曲调的发展变化角度来看李贺的乐府诗。 三、今人对李贺的乐府诗研究都是将古题乐府和新乐府综合在一起来研究,虽然有对 李贺新乐府的研究,但是少有对李贺古题乐府诗的研究。李贺是继李白之后又一位在乐府 古题创作上取得很大成绩的诗人。他的古题乐府在乐府诗歌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可见,李 贺的吉题乐府研究还存在着研究空间,应该从一个曲调的发展和变化,用纵向比较的方法 重新认识李贺的古题乐府。同时,李贺的古题乐府在乐府诗集中存在漏收的现象,这 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考证。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李贺的乐府诗分为古题乐府诗和非古题乐府诗两部分加以研 究。和常见的对李贺乐府诗的艺术特色和风格的分析总结不同,注重从乐府学的角度出发, 从文献、文学、音乐三个角度考察李贺的乐府诗。本文欲解决以下问题:一是确定李贺古 题乐府和非古题乐府诗的数量和具体篇日:二是从一个曲调的发展变化来看李贺古题乐府 在主题、体式上的对古辞或是本事的继承和创新,分析李贺古题乐府诗不同于古辞或是前 入同题的艺术特色;三是针对学术界关于唐代古题乐府是否入乐的争议,分析李贺古题乐 府诗是否存在入乐的可能性;四分析李贺非古题乐府诗的文学特点,同时分析和论证李贺 菲古题乐府诗是否存在入乐的可能性。 。张煜新乐府辞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打印稿,2 0 0 5 年 2 第一章李贺古题乐府诗研究 李贺是继李白之后又一位在古题乐府创作上取得重大成绩的唐代诗人,本章以李贺的 古题乐府为研究对象,从文献、文学、音乐三个角度来分析李贺古题乐府诗。文献学,是 对李贺古题乐府诗数量和具体篇目的认定;文学角度,注重整个曲题的发展脉络,从主题、 体式角度对李贺的古题乐府进行分析,总结李贺古题乐府对古辞及其前人的继承和发展, 分析李贺古题乐府的不同于前人古题乐府的艺术特色;音乐学角度,分析李贺古题乐府诗 的入乐问题。 第一节李贺古题乐府诗的数量和具体篇目 研究李贺的古题乐府诗,以宋郭茂倩收录的 乐府诗集为主要文献依据。乐府诗 集共收录李贺古题乐府诗3 5 题3 5 首,郭茂倩按不同的音乐类别将李贺的古题乐府诗j 耳 类,如下表: 乐府诗集) 中李贺古题乐府诗一览表 类别曲调 鼓吹曲辞艾如张上之回巫山高将进酒 相和歌辞箜篌引江南曲日出行蜀国弦铜雀妓 长歌续短歌猛虎行难忘曲塘上行安乐宫 雁门太守行 清商曲辞神弦曲神弦别曲莫愁曲大堤曲江南弄上云乐 舞曲歌辞公莫舞歌章和二年中拂舞辞 琴曲歌辞湘妃走马引渌水辞 杂曲歌辞神仙曲少年乐浩歌夜坐吟摩多楼子 杂歌谣辞李夫人歌苏小小歌邺城童子谣 从此表可以看出,李贺的古题乐府诗创作涉及到除了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之外的古题乐府 的各种音乐类别,创作类型广泛 笔者将乐府诗集中的李贺古题乐府诗与李贺诗歌集注进行了对比,发现李 贺诗歌集注中有两首乐府诗应为古题乐府,分别是有所思和休洗红。有所思, 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之一, 乐府诗集引 古今乐录日: 汉鼓吹饶歌十八曲,字多讹误一日朱鹭 ,二日思悲翁,三日艾如张, 四日c 上之回,五日拥离,六日战城南,七日巫山高,八日上陵,九 日将进酒,十曰君马黄,十一日芳树,十二日有所思,十三日雉子斑, 十四日圣人出,十五曰上邪,十六日临高台势,十七日远如期,十八日石 留又有务成玄云黄爵钓竿,亦汉曲也其辞亡或云:汉铙歌二十 一无钓竿,拥离亦日翁离o 乐府诗集共收录有所思的文人同题2 6 首,无李贺同题,李贺有所思,其辞如 下: 去年陌上歌离曲,今日君书远游蜀帘外花开二月风,台前泪滴千行竹琴心与 妾肠,此夜断还续想君白马悬雕弓,世间何处无春风? 君心未肯镇如石,妻颜不久 如花红夜残高碧横长河,河上无梁空白渡西风未起悲龙梭,年年织素攒双蛾江 山迢递无休绝,泪眼看灯乍明灭自从孤馆深锁窗,桂花几度圆还缺! 鸦鸦向晓鸣森 木,风过池塘响丛玉白日萧条梦不成,桥南更问仙人卜。 李贺此曲基本上继承了原辞的相思主题,可见李贺的有所思应归入乐府诗集之“鼓 吹曲辞”之列。 休洗红也是乐府古题,“休洗红,古乐府篇名”。,此曲在明朝已经有人认为郭 茂倩漏收,杨慎的升庵集载: 余于蜀栈古壁见无名氏,号砚沼者,书古乐府一首,云:休洗红,洗多红在水, 新红裁作衣,旧红番作里,回黄转绿无定期世事反复君所知此诗古雅郭茂倩乐 府亦不裁,李贺诗云:休洗红,洗多颜色淡。卿卿骋少年,昨夜殷桥见封侯早归 来,莫作弦上箭视前诗何啻千里乎! 回 。【束】郭茂倩乐府诗集,第1 6 卷。第2 2 5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 清】壬琦注事贺诗歌集注,外集。第3 5 0 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7 7 。( 清】张玉书等编御定氟文韵府,第1 卷,第3 6 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 清) 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2 0 9 ,别集。第l ”0 册,第6 9 3 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杜,2 0 0 3 4 杨慎是在比较两首乐府诗不同的诗风,但也在一个侧面说明了休洗红应为古题a 先 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录有休洗红二首,其辞如下: 休洗红,洗多红色淡不惜故缝衣,记得初按茜人寿百年能几何,后来新妇今 为婆 休洗红,洗我红在水新红裁作衣,旧红番作里回黄转绿无定期,世事返复君 所知。 逯钦立将这两首诗归为“杂曲歌辞”,乐府诗集) 的“杂曲歌辞”没有收录休洗红的 古辞和李贺的同题。所以李贺的吉题乐府诗除了郭茂倩收录乐府诗集中的3 5 首之外, 还应有上述两首乐府诗,共3 7 题3 7 首。 第二节李贺古题乐府诗的主题研究 古题乐府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之中,形成了一定的主题继承性,后人很多同题作品继 承了原辞的主题。但是后人模拟创作过程,其实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由于时代的变化和 个人审美、生命体验的不同,每个人在作同题时会抒发不同的情感,由此就会使同题作品 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原辞的主题,或是使原有主题发生变化。从曲调的继承和发展变化来看, 李贺的古题乐府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回归古辞主题古题乐府在其继承发展过程之中,产生越早的曲调越容易在后入 的模拟创作时发生变化,这在汉古题曲调中尤为明显。如巫山高,汉鼓吹铙歌十八曲 之一,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日:“古词言,江淮水深,无梁可度,临水远望,思归 而已。”o 后人在模拟创作的时候用“赋题”之法使此曲调有了新的主题,用“阳台神女” 之传说来吟咏巫山之高,失去了古辞的主题。李贺的古题乐府诗中有部分乐府诗将已经失 去本意的汉乐府曲调恢复到古辞的本意,使主题回归古辞,如上之回、将进酒。 为了更好的探讨这个问题,先要明确另一个问题。汉鼓吹曲辞在其继承和发展的过程 中,有两个不同的发展脉络,一是朝廷对汉鼓吹的继承和发展,二是文人对汉鼓吹的继承 和发展。汉鼓吹曲辞是军乐,朝廷对其继承主要还是对军乐本质的继承,主题仍是在歌咏 皇帝之功,存在着侧重点的不同。艾如张、上之回、有所思、 将进酒等汉鼓吹 铙歌十八曲都有着这样的发展变化。本文为了进一步说明李贺古题乐府在主题上的特点, 在此以上之回、将进酒这两个曲调在朝廷音乐中变化为具体范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上之回,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之一,原辞为: 。退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第1 0 6 9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第1 6 卷,第2 2 8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5 上之回所中,益夏将至行将北,以承甘隶宫寒暑德游石关,望诸国月支 臣,匈奴服令从百官痰驱驰,千秋万岁乐无板。 这是在歌咏皇帝出征归来的壮大场面,歌功颂德,美当时之事。再看此曲在魏、晋、吴、 齐时在朝廷音乐中的一些变化: 改汉上之回为克官渡,言曹公与袁绍战,破之于官渡也。 古今乐录日:“伐鸟林者,言魏武既破荆州,顺流东下,欲来争锋孙权 命将周瑜逆击之于鸟林而破走也当汉上之回”o 室辅政,古上之回行3 ,古今乐录日:“言宣皇帝圣道深远,拔乱反正, 网罗文武之才,以定二仪之序也”。 汉第四曲上之回,改为道亡,言东昏丧道,义师起樊、邓也。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自汉之后,魏、晋、吴、南朝梁对此曲在主题上的改造的特点。古辞 是歌咏皇帝出征归来的壮观场面,魏歌咏曹操,吴歌咏孙权,晋歌咏皇恩浩荡,梁咏义师, 从总体来看,这几朝都是应本朝所需将上之回的主题进行了部分改造。朝廷对曲辞的 改造是为了歌咏朝廷之大事,歌咏统治者,是歌功颂德之作,仍具有军乐的本质。虽然有 变化,但也可以看出对汉古辞的继承,这是上之回之变化。再看 将进酒,古辞为: 将进酒,乘大白辨加哉,诗审搏放故歌,心所作同阴气,诗悉索使禹良 工现者苦。 古辞的主题为饮酒放歌。此曲在魏、吴、晋、梁也有一些变化,魏咏曹操,吴咏孙权,晋 咏晋文帝,梁咏义师,和汉古辞的“饮酒放歌”的主题无关。但是这些变化和汉古辞在本 质上存在着一定的继承关系,那就是汉鼓吹铙歌的军乐本质没有改变。古辞是军中饮酒, 这几朝将其主题和本朝的大事结合,是歌功颂德的作品。 本文论述李贺古题乐府诗歌中的汉乐府曲题是从文入继承的角度来考察的。自魏晋 后,文人对乐府诗歌的模拟创作和朝廷之作的分野愈加明晰。文人对汉鼓吹的继承和发展 相对于朝廷对此曲调的继承要复杂很多,因为文人创作会将自己感情、创作情趣等一系列 个人因素融入曲调,实际是对原有血调的再创作。在文人的创作中,一些曲调已经渐渐偏 o (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第1 8 卷,第2 2 7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4f 柬) 郭茂请乐府诗集,第1 8 卷,第2 6 6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 柬】郭茂倩乐府诗集,第1 8 卷第2 7 1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o (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第1 8 卷第2 7 7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o (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第加卷,第2 9 8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第1 6 卷,第2 2 9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6 离了古辞的主题,甚至和古辞的主题无关,失去了古辞的本意。就是在这样的曲折变化之 中,李贺同题的主题回归到古辞主题。 看 上之回在文人创作中的变化: 前旆拂回中,后车临桂宫轻丝驻云罕,春色绕川风桃林方灼灼,柳路日瞳瞳 笳声驻胡骑,清磬聋山戎微臣今拜手,原帝永无穷。 此曲为梁简文帝所作,主题是歌咏皇帝出征归来,这和古辞主题基本一致。再看陈人张正 见,隋人萧悫、陈子良所作同题: 林光称避暑,回中乃吉行龙媒蹑影觖,玉辇御云轻风鸟绕蚂鹄,彩鹚照昆明 欲知钟箭远,遥听宝鸡声。 发轫城西畴,回舆事北游山寒石道冻,叶下故宫秋朔路传清警,边风卷画旒 岁馀巡省毕,拥仗返皇州。 承平重游乐,诏跸上之回属车响流水,清笳转藩梅岭云盖道转,岩花映绶开 下辇便高宴,何如在瑶台。 这三首同题都是在歌咏皇帝归来:张正见所作是歌咏皇帝避暑归来盼场面的盛大,萧悫是 歌咏皇帝巡省归来时的盛大场面,陈子良歌咏皇帝出游归来的盛大场面。和古辞歌咏皇帝 出征凯旋归来的主题相比,此三首同题都偏离了古辞的主题。再看此曲在唐时的变化,初 唐卢照邻的同题如下: 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候多五营屯北地,万乘出西河单于拜玉玺,天予按雕戈 振旅汾川曲,秋风横大歌。 卢照邻是在描写边塞,是从古辞的“月支臣,匈奴服”这一句衍生出新的主题,即边塞。 此曲专言边塞,“萧关烽候多”,已经点明是边塞之地;“五营屯北地,万乘出西河”, 写出了军队的盛况,气势压人;“单于拜玉玺,天子按雕戈”,写出了此战的胜利。卢照 邻写军队的胜利,不涉及皇帝出征,和古辞的主题相差很大。再看李白的同题: o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第1 6 卷,第2 3 4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鳃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第1 6 卷,第2 3 5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孵 。( 宋) 郭茂侮乐府诗集,第1 6 卷,第2 3 5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姐 。【宋) 郭茂僻乐府诗集) ,第1 6 誊。第2 3 5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i 。(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第1 6 卷,第2 3 5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蝣 7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前军细柳北,后骋甘泉东岂 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但幕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在继承卢照邻边塞主题的同时,将其主题进一步扩大,“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是在 写宫怨;“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是在写皇帝出游的场面;“岂问滑川老,宁邀襄野 童”是在抒发一己之怀。李白言皇帝出征,却和战事无关,而是涉及到了更广阔的生活场 面,是对卢照邻衍生出来的主题的扩大和深化。看李贺的同题: 上之回,大旗喜悬虹彗,挞凤尾剑匣破,舞蛟龙蚩尤死,鼓逢逢天高庆 雷齐坠地,地无惊烟海千里。 李贺所作同题将主题回归到了原辞,通过对皇帝出征凯旋归来的壮大场面的描写来突出胜 利的喜悦。“上之回,大旗喜”,喜悦之情尽现;“悬虹彗,挞凤尾”,突出场面之大;“蚩 尤死,鼓逢逢”,用蚩尤与黄帝之战来暗示此场战争的胜利,和古辞中“月支臣,匈奴服” 是相通的。汉鼓吹曲辞经过文人创作之后,其主题已经有了变化,和古辞的主题相距甚远, 李贺创作同题时将主题回归到了古辞。 再看将进酒这一曲调的发展变化,其古辞为: 将进酒,乘大白辨加哉,诗审搏放故歌,心所作同阴气,诗悉索使禹良 工观者苦。 是饮酒放歌之作。梁昭明太子所作同题如下: 洛阳轻薄子,长安游侠儿宜城溢渠碗,中山浮羽卮。 这是宴乐,和古辞的“饮酒放歌”的主题没有关系,脱离古辞的主题。唐人也作有将进 酒同题,元稹的同题是在叙说一个故事,用“将进酒”这一举杯祝酒的行为描绘一个故 事,是叙事乐府诗,和饮酒放歌的主题没有关系。李贺所作同题如下: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 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 。(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第1 6 卷,第2 3 5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o ( 宋l 郭茂倩乐府诗集) 第1 6 卷,第2 3 6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 宋】韩茂倩乐府诗集) 第1 6 卷,第2 2 9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第1 7 卷,第2 4 3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8 不到刘伶坟e 土。 李贺此作是在宴饮时所作,“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点名此时正在宴饮李 贺此曲没有用唐人惯用的“将进酒”起旬,而是用细节描写来描绘酒杯和杯中的酒,“琉 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 酒不到刘伶坟上土”,是酒后放歌,抒发了人生应及时行乐的感慨。这和古辞中的。放故 歌,心所作”是相通的,回归到古辞的主题。 汉鼓吹曲辞本是军乐,经过文人的模拟创作,失去军乐应有的音乐功能。其主题也出 现了变化,和古辞的主题无关。但是主题的继承性仍然存在,曲调对后人的模拟创作还是 有着一定的限制。李贺在模拟创作的时候,没有受到前人的同题模拟时出现的新主题的影 响,而是直接上承古辞主题,使自己的同题主题回归到了古辞的主题。和汉之后的文人的 大量同题相比,李贺这样也是一种创新。 二、沿袭新创主题吉题乐府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主题的继承性,后人所作同题在 继承的同时也会将其主题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从而出现了新的主题。李贺部分古题 乐府继承深化出来的新主题,如大堤盐、雁门太守行) 、猛虎行、上云乐;或是 将主题进一步深化,如 安乐宫。大堤曲,乐府诗集收录为“清商曲辞”,乐府诗 集引古今乐录日: 襄阳乐者,宋随王诞之所作也诞始为襄阳郡,元嘉二十六年仍为雍州刺史, 夜闻诸女歌谣,因而作之,所以歌和中有襄阳来夜乐之语也”。 其歌日:“朝发襄阳来,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回是在吟咏大堤女的 美貌。再看唐人张柬之、杨巨源、李白所作的同题大堤曲: 南国多佳人,莫若大堤女玉床翠羽帐,宝补袜莲花炬。魂处自目成,色授开心 许迢迢不可见,日暮空愁予。 二八婵娟大堤女,开垆相对依江渚待客登楼向水看,邀郎卷幔临花语细雨蒙 蒙湿芰荷,巴东商侣挂帆多自传芳酒 宛红袖,谁调妍妆回翠娥珍簟华灯夕阳后, 当垆理瑟矜纤手月落星微五鼓声,春风摇荡窗前柳岁岁逢迎沙岸问,北人多识绿 云鬟无端嫁与五陵少,离别烟波伤玉颜。 。(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 宋) 郭茂侍乐府诗集) 。(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 宋) 郭茂傅乐府诗集) 。( 朱】郭茂倩乐府诗集) 2 4 4 页,北京, 7 0 3 页,北隶 7 0 3 页,北京。 7 0 5 、页。北京, 7 0 5 页,北京。 中华书局,1 9 9 8 中华书局,1 9 9 8 中华书局,1 9 9 8 中华书局,1 9 9 8 中华书局,1 9 9 8 9 第第第第第卷卷卷卷卷 7 g 8 8 8 1 4 4 4 4 第第第第第 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乱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从这三首同题可以看到后人对原有主题的发展,从随王诞“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中 男子对“大堤女”的隐约艳羡到唐人的。迢迢不可见,日暮空愁予”、“无端嫁与五陵少, 离别烟波伤玉颜”、“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的闺怨相思,大堤曲) 的“闺怨”主 题进一步明朗化, 是李贺古题乐府的代表作。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日:“王僧虔 技录云:雁门太守行歌古洛阳令一篇。”蕾古辞歌咏洛阳令王涣广受人民爱戴的 事迹,其主题和古今乐录) 的记载相符合。雁门太守行主题的变化自梁简文帝起, 看梁简文帝的两首同题: 轻霜中夜下,黄叶远辞枝寒苦春难觉,边城秋易知风急旌旗断,途长皑马疲 少解孙昊法,家本幽并儿非关买雁肉,徒劳皇甫规 陇暮风恒惠,关寒霜自浓, l e - 马夜方思,边衣秋未量潜师夜接战,略地晓摧锋 悲笳动胡塞,高旗出汉墉勤劳谢功业,清白报迎逢非须主人赏,宁期定远封单 于如未击,终夜幕前踪 两首诗均在描写边塞。“风急旌旗断,途长铠马疲”,“潜师夜接战,略地晓摧锋”,主 题已经和王涣之事无关, 雁门太守行曲调的边塞主题出现。简文帝对雁门太守行 的如此改造对李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贺继承了简文帝开拓的边塞主题,所作同题也是 在描绘边塞: 黑云压城赫徽摧,甲光向月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 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所作和梁简文帝所作的主题一致,也是在描写边塞,写战争场面,写将士为国牺牲的 英雄气概,借此抒发了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心情。 李贺有部分乐府诗在继承原有主题的同时将主题进一步深化,如安乐宫。安乐 宫,是新城安乐宫行的变题之作。 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日:“新城安乐 宫行,备言雕饰刻斫之美也。”回看李贺的同题: 。 柬) 郭茂倩乐府诗集,第3 l 卷第4 6 5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 柬) 郭茂倩乐府诗集,第3 9 卷第5 7 3 更,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 来) 郭茂倩乐府诗集,第3 9 卷,第5 7 4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 束l 韩茂倩乐府诗集,第3 9 卷,第5 7 5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1 2 深井桐鸟起,尚复牵清水未蛊邵陵瓜,瓶中弄长翠新城安乐宫,宫如凤凰翅 歌回蜡板鸣,左倌提壶使绿繁悲水曲,莱萸别秋子。 李贺的安乐富也是在描绘安乐宫,却不写安乐富的豪华,而是写安乐宫的萧凉,从古 辞的歌咏豪华转到描写衰败,使古辞的主题深化,有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 家”的盛衰对比。 古题乐府曲调在创作过程中出现对原有主题的深化,甚至衍生出新主题的现象是很常 见的,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着一定的原因。首先,从瞌调的角度来看,曲调的本事或是主题 是否适应后代文人的时代背景,这会影响原有主题能否得到继承。如果主题和时代仍然适 应,主题会依然存在,如将迸酒;如果和其时代无法适应,可能就会出现新的主题或 是将主题深化,如艾如张。再次,乐府诗人的个人因素也有影喻原有主题是否会得到 继承,不同诗人具有不同的审美情趣、创作倾向、生活环境,也会造成对主题不同的理解, 这些都是曲调主题发生变化的原因。 三、继承原有主题古题乐府的部分曲调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原有主题或是本 事,后人的同题模拟的主题和原有主题一致。李贺部分古题乐府继承原辞主题或是本事, 如箜篌引、休洗红、苏小小歌、夜坐吟、 李夫人歌、莫愁曲、湘妃、蜀 国弦、铜雀妓、江南曲、江南弄。 夜坐吟,鲍照首创,其辞日: 冬夜沉沉夜坐吟,含情未发已知心霜入幕,风度林朱灯灭,朱颜寻体君歌, 逐君音不贵声,贵意深。 其主题是深夜闻歌,听音思君,以音寄托相思之情。唐李白也作有同题,其辞日: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冰合井泉月入闺,青缸凝明照悲啼青缸灭, 啼转多掩妾泪,听君歌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一语不入意,从君万 曲粱尘飞。 李白此曲和鲍照的主题基本相同,也是深夜听到了“君”之歌声,“妾”借此表达深情,“歌 有声,妾有情”。看李贺的同题: 踏踏马头谁见过,眼看北斗直天河西风罗幕生翠波,铅华笑妾颦青娥为君起 。( 束) 郭茂倚乐府诗集) ,第3 8 卷,第5 6 6 页北京,中华书周,1 9 粥 。(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h 第7 6 卷,第1 0 7 3 页,北京,中华书局,l 鲫3 。(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第酏卷,第1 0 3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1 3 唱长相思,帘外严霜皆倒飞,明星烂烂东方陲红霞稍出东南涯,陆郎去矣乘斑骓 中 也是描写深夜时女子对“君”的思念,李贺用“眼看北斗直天河”的侧面描写出深夜时女 子一人难眠,和鲍照的“冬夜沉沉夜坐吟”一样凸现了深夜时的寂寞。不同的之处是:李 贺是妾唱歌寄托深情,鲍照是君唱歌,妾体会深情。这只是诗人从不同角度表达而已,并 没有影响 夜坐吟) 的相思主题。 李夫人歌, 乐府诗集收录为。杂曲歌辞”,乐府诗集) 引汉书外戚传日: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武帝爱其兄延年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帝乃 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夫人少而早卒,帝思今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 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帝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 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帝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 由于汉武帝对李夫人的思念强烈,方士奇人用巫术招李夫人的魂归来,武帝因而发诗:“是 邪非邪? 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o 寥寥几旬,像是武帝脱口而出,相思之情淋漓表 现。李贺同题继承李夫人歌的本事,作同题如下: 紫皇宫殿重重开,夫人飞入琼瑶台绿香绣帐何时歇,青云无光宫水咽翩联桂 花坠秋月,孤鸾惊啼商丝发红壁阑珊悬佩踏,歌台小妓遥相望玉蟾滴水鸡人唱, 露华兰叶参差光。 李贺将李夫人香魂出现的场景作了细致描写,“夫人飞入琼瑶台”,是写李夫人香魂归来, “绿香绣帐何时歇”,和本事中武帝居帐而观相对应。全曲感情深沉,突出了武帝对李夫 人的怀念。 李贺对原有主题继承的曲调多集中在“相和歌辞”和“清商曲辞”中,如江南曲、 蜀国弦是相和歌辞,江南弄、莫愁曲是清商曲辞。由此可见,曲调产生的越晚, 其在后人的继承和发展中的主题变化越小。 从对李贺古题乐府诗的主题分析可以看出,越是久远的乐府曲调,在后人模拟创作时 越容易出现一些变化。鼓吹曲辞产生于汉,主题变化曲折。此外,“清商曲辞”“相和歌 辞”的娱乐性质较强,文人首创居多,所以其主题容易在后人模拟时得到继承:产生于南 朝时的一些曲调,更是少有变化。鼓吹曲辞原本是军乐,音乐功能相对特殊,文人模拟时 。( 宋) 郭茂倩t 乐府诗集 ,第酩卷,第1 0 7 3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第科卷,第1 1 8 1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k 第斟卷,第1 1 8 1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第骐卷,第1 1 8 1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1 4 慢慢偏离了军乐的本质,将原有主题渐渐演变为边塞主题。李贺部分鼓吹曲辞同题在主题 上并没有受到前人同题的新主题影响,而是将自己的同题主题直接回归到古辞主题,这在 中唐的古题乐府诗中并不多见。 曲调的主题变化说明了乐府曲调具有一定的限制性,王运熙在乐府诗述论中说: “从绝大多数的词作来说,词调仅是提供一种格式,其思想内容和调名、本事大抵没有什 么关系。乐府诗则不一样,作品和曲名、本事失去联系的毕竟少数:多数作品与 曲调、本事或者主题思想方面等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从一般情况说,用乐府旧题写诗,在 思想内容上常常或多或少受到原题、古辞的制约。”由此可见,作为一个曲调,不仅有 音乐上的限制,其主题也有约定俗成的客观限制,并不是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任意发挥。正 是由于有乐府曲调的限制,才得以形成乐府主题一代又一代继承性。乐府诗主题的发展变 化基本常常是这三种形式,继承原有主题,继承新主题,或是诗人自己衍生新主题。李贺 的古题乐府诗主题上的特点体现了这种规律,从对李贺的古题乐府主题的分析,可见乐府 诗的主题发展的整体脉络。 第三节日出行主题溯源 笔者研究李贺古题乐府时发现一个疑问,那就是李贺的日出行的主题源于何处。 乐府诗集- 相和歌辞共录日出行) 三首,北周萧捻1 首,唐李白1 首,李贺1 首。 此曲为萧捻首创,其辞如下: 昏昏隐远雾,团团乘阵云正值秦楼女,舍娇酬使君。 读萧捻的日出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陌上桑,崔豹古今注日: 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 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 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 这和萧捻的日出行的主题是一致的。由此可见,日出行是陌上桑的派生之曲, 其主题和陌上桑同出一辙,日出行之题从陌上桑的首旬“日出东南隅,照 我秦氏楼”。演化而来。李白、李贺的日出行和萧捻的日出行的主题有着很大的 不同。看李白的日出行: 。王运熙乐府诗述论 ,第2 5 6 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9 6 。(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第2 8 卷,第4 2 2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 西晋) 崔豹古今注 ,中卷,第8 页,沈阳,辽宁教育出版杜,1 9 9 8 。(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第2 8 卷,第4 1 1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1 5 e l 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 非元气,安能与之久徘徊莫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 物兴歇皆自然羲和,羲和,汝奚汨没于荒淫之波? 鲁阳何德? 驻景挥戈逆道违天, 矫诬实多吾将囊括大决,浩然与溟滓同科m 李白所作和萧捻的e t 出行) 的主题没有任何关系,李白是借e t 之升和e t 之落,抒发人生 不可同于日月那样得以长生,应顺应自然,自然的生,自然的死。李太白全集 收录此 诗,诗名为日出入行口。笔者发现,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录有汉郊祀歌e t 出 入,其辞如下: 日出入安穷? 时世不与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泊 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 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握乏调,使我心若訾黄其何 不徕下! 。 汉日出入的主题是人生苦短,愿乘六龙升天而去,是对自然的逃离。李白所作的主题 和其相反,说人生应顺应自然,要有老庄之心,正常的看待人生的生与死。两首诗除了在 主题上具有相似性之外,词汇也有共同点,即对“六龙”这一词汇的运用。由此可见,李 白的 日出行的主题源于汉郊祀歌日出入。再看李贺的日出行: 白e l 下昆仑,发光如舒丝徒照葵藿心,不见游子悲折折黄河曲,日从中央转 肠谷耳曾闻,若木眼不见奈何铄石,胡为销人羿弯弓属矢,那不中,足令久不得 奔,讵教晨光夕昏? 。 其主题和萧捻的日出行主题没有关联,和李白的日出行的主题相似,也借日升日 落的轮转,抒发一己之怀。由此可见,李白、李贺 日出行的主题和萧捻的日出行 的主题不同,继承的是汉郊祀歌日出入的主题。 第三节李贺古题乐府诗的体式研究 古题乐府在发展过程当中,不仅其主题有着很大的变化,作为文学特点之一的体式也 o ( 来】郭茂倩乐府诗集 ,第2 8 卷,第4 2 3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o ( 清) 王琦注李太白全集) 第3 卷。第2 1 1 页。北京,中华书局,2 0 0 3 o (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第1 卷,第5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o 【宋l 郭茂倩乐府诗集 第2 8 卷,第4 2 3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1 6 有着很大的变化。体式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继承性,这种继承有对原有古 辞体式的继承,也有对后人模拟创作时出现的新的体式的继承。继承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 创新,这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从这个角度看李贺的古题乐府,可以看出李贺的古 题乐府诗具有如下的特点: 一、回归古辞体式一个曲调经过文人模拟创作之后,不仅在主题上发生变化,其体 式也有着变化。有些曲调在其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和古辞的原有体式毫无关系,李贺部分古 题将已经脱离古辞体式的曲调回归到了古辞的体式,如 上之回、将进酒、 巫山高。 上之回,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之一,原辞为: 上之回所中,益夏将至行将北,以承甘泉宫寒暑德游石关,望诸国月支 巨,匈奴服令从百官疾驭驰,千秋万岁乐无极。 原辞为杂言,三言六句,七言两句,四言一句,五言两句,再看后人的模拟之作: 前旆拂回中,后车临桂宫轻丝驻云罕,春色绕川风桃林方灼灼,柳路日瞳瞳 笳声骇胡骑,清磬聋山戎微臣今拜手,原帝永无穷。 此曲为梁简文帝所作,简文帝将上之回发展为五言十旬,和古辞的体式没有关联。可 以说,简文帝在体式上开上之回五言之先河,自他后,后人模拟同题基本上是以五言 为主,南朝陈人张正见、隋人萧悫、陈子良所作皆是五言,不同之处是陈人张正见所作同 题为五言八旬,其辞如下: 林光称避暑,回中乃吉行龙媒蹑影觖,玉辇御云轻风鸟绕鹚鹊,彩鹚照昆明 欲知钟箭远,遥听宝鸡声。 自他之后的萧悫、陈予良的同题皆是五言八旬,此二人在体式上继承了张正见的同题体式, 两人的同题都是五言八句。再看这个曲调在唐时的体式特点,初唐诗人卢照邻的同题体式 仍是继承南朝陈张正见的五言八句的体式,不同之处是卢照邻的同题为五律。盛唐李白在 创作乐府时有反律化倾向,其创作的同题表现出了这一倾向,他的同题为长篇五古,共十 六句。从以上几曲同题可以看出,自简文帝之后李贺之前,文人的模拟之作皆为五言。在 五言充满上之回曲调的背景之下,李贺同题显得尤为不同: o (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第1 6 卷,第2 2 7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o ( 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第1 6 卷,第2 3 4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 宋】辄茂倩乐府诗集 ,第1 6 卷,第2 3 5 页,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1 7 上之回,大旗喜悬虹彗,挞凰黾剑匣破,舞蛟龙蚩尤死,鼓连连天高庆 雷齐坠地,地无惊爝海千里。 此首同题在体式上最接近古辞体式,三言八旬,七言两旬,这和古辞的三言六旬,七言两 句的体式最为接近。 再看同是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之一的将进酒这一曲调在体式上的变化,古辞为: 将进酒,乘大白辨加哉,诗审搏放故歇,心所作。同阴气,诗悉索使禹良 工观者苦。 除了最末一句为七言外,全曲为三言。后人模仿也是各种体式皆有,梁昭明太子的同题如 下: 洛阳轻薄子,长安游侠儿宜城溢渠碗,中山浮羽卮。 其体式为五言四句。唐时此曲的体式也存在着多种形式,李白作有同题,其体式为长篇五 古,杂以长旬两句,三言六旬。元稹也作有同题,基本是继承李白的体式,长篇七古,杂 以三言三句,此三旬皆是“将进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拉链文件袋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镖盘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日用硅酸盐工程设计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服务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移动电视节目播出服务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动画电影经纪代理服务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批发、配送与物流仓储工程设计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高钙蛋白质粉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马丁靴市场发展分析及行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食用油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扫黑除恶主题班会》班会
- 多元化和包容性政策
- QB/T 2660-2024 化妆水(正式版)
- 装修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模板
- (盘扣式脚手架高支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解读课件
- 2023年3月云南专升本大模考《旅游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 临床检验基础练习题库(含答案)
- 2024年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HIV实验室操作规程
- 生产直通率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