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论文)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力研究.pdf_第1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力研究.pdf_第2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力研究.pdf_第3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力研究.pdf_第4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力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 5 3 0 2 5 2 6 3 段文 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力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深化,我国将有大量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与外国企业,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正面竞争。我国的建筑 企业目前正处于这样一种境况。虽然我国建筑企业经过三十年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 成就,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与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企 业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要想跻身国际一流建筑企业的行列,我国的企业必须从多方 面着手,通过进行生产、组织、文化、人力等诸多变革,在维持已有比较优势的基础 上,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本文的研究即是着眼于中国建筑企业在跨 国经营中如何培育和提升竞争力。 在引言之后,论文第二章从理论层面对企业竞争力的相关问题作了介绍和探讨, 主要就企业竞争力的概念、范围、来源等作了界定,并较为详细地回顾了国内外对企 业竞争力的研究成果。第三章是对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力表现进行论述。首 先分析了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然后阐述了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 国际竞争环境,并就中外建筑企业的竞争实力作了比较,表明我国具备国际竞争的实 力和条件。第四章从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影响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即企业文化、 企业的生产组织模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的技术水平。第五章针对第四章的分 析结果,逐一提出培育和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的有效对策。 以往针对这一问题的多数研究只是简单的陈述事实、提出对策,或是仅从理论层 面作分析,忽视企业的现实情况。本文则将理论与经验分析较好地结合起来,以问题 为导向,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建筑企业跨国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之道。这既是对 竞争力理论的检验,也对建筑企业的未来发展有极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 4 0 7 9 0 5 3 0 2 5 2 6 3段文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力研究 a b s t r a c t w i t l lt h es t r e n g t h e nt r e n do fe c o n o m i c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a n dc h i n e s ed e e p e no p e ne x t e n t , t h e r ew i l lb em a n yc h i n e s ee n t e r p r i s e si n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m a r k e t sw h i c hw i l lc o m p e t ew i m m u l t i n a t i o n a lc o r p o r a t i o n so fd e v e l o p e dc o u n t r i e s c h i n e s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e n t e r p r i s e sa r e i nt h i ss o r to fc o n d i t i o n h a v i n gd e v e l o p e da f t e rp a s tt l l i 啊y e a r s ,c h i n e s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e n t e r p r i s e sh a v eg r e a t l yp r o m o t e da n dp o s s e s ss o m es h a r e s ,b u tc o m p a r e d 晰ll a r g e m n c si nd e v e l o p e dc o u n t r i e s ,t h e r ei sa b i gg a pb e t w e e nt h e m i fc h i n e s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e n t e r p r i s e sw a n tt ob et h es t r o n g e s tf i r m ,t h e ym u s tr e f o r mal o to fa s p e c t si n c l u d i n g p r o d u c t i o n ,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 c u l t u r e a n dh u m a nr e s o u r c e s m a i n t a i n i n g t h e i ro w n c o m p a r a t i v ea d v a n t a g e s ,t h e yc a n c r e a t en e wc o m p e t i t i v ea d v a n t a g ea n di m p r o v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m p e t i t i o n n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m a i n l ys t u d i e sh o wt of o s t e ra n ds t r e n g t h e n c o m p e t i t i o ni nt r a n s n a t i o n a lo p e r a t i o na st oc h i n e s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e n t e r p r i s e s a f t e r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d i s c u s s e st h ei s s u e sa b o u tf i r m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f r o mt h ev i e wo f t h e o r yi nc h a p t e r2 sc h a p t e rd e f i n e st h ec o n c e p t ,s c o p ea n ds o u r c e s o f 触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a n dr e v i e w st h er e s e a r c ha b o u tt h e s ei s s u e s c h a p t e r3a c c o u n t s t h es i t u a t i o n so f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o fc h i n e s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e n t e r p r i s e sd u r i n gt h ec o u r s eo f t r a n s n a t i o n a lo p e r a t i o n i te x p l a i n st h er e a s o n so fc a r r y i n gt r a n s n a t i o n a lo p e r a t i o n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e n t e r p r i s e sa n ds t a t u si nq u o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m p e t i t i v ee n v i r o n m e n to f t h e i ro p e r a t i o n i ta l s oc a r r i e sac o m p a r eo f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b e t w e e nc h i n e s ea n df o r e i g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e n t e r p r i s e s c h a p t e r4a n a l y z e sf o u rf a c t o r sa f f e c t i n g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o f c h i n e s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e n t e r p r i s e si n c l u d i n ge n t e r p r i s ec u l t u r e ,p r o d u c t i v ep a t t e r n , h u m a n r e s o u r c e sa n d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l e v e l c h a p t e r5b r i n g sf o r w a r ds o m ee f f e c t i v es u g g e s t i o n s a i m i n ga tt h ep r o b l e m sf o u n di na b o v ec h a p t e r m a n yr e s e a r c h e so nt h i si s s u ei nt h ep a s ts i m p l ys t a t ef a c t sa n da n s w e r so ra n a l y z e f r o mt h es i d eo ft h e o r y , b u tn e g l e c tt h er e a lt h i n g so ff i r m s 1 1 l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c o m b i n e s t h e o r i e sa n de m p i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a n dt a k e st h ea c t u a lp r o b l e m sa so r i e n t a t i o n i ta l s o d i s c u s s e st h ep r o b l e m sd u r i n gt h ec o u r s eo ft r a n s n a t i o n a lo p e r a t i o na n dp r o v i d e sr e l e v a n t m e a s u r e s sr e s e a r c hn o to n l yp r o v e st h o s et h e o r i e sa b o u t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b u ta l s oi s s i g n i f i c a n tt ot h ef u t u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e n t e r p r i s e s k e yw o r d s :c h i n e s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e n t e r p r i s e s ;t r a n s n a t i o n a lo p e r a t i o n ;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 c l c :f 4 0 7 9 2 0 5 3 0 2 5 2 6 3 段文 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力研究 1引言 1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建筑产业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产业,它在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长期以来 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2 0 0 7 年,全球建筑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5 万亿 美元。1 9 9 9 - - 2 0 0 7 年,全球建筑市场的年均增长速度为5 2 。近年来,随着国际经 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产业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此情况下,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建筑市场上赢利和保持竞争优势,成为 产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2 0 0 9 年 我国建筑业跨国经营将面临严峻的形势。据国际权威研究机构g l o b a li n s i g h t 预测, 2 0 0 9 年全球建筑市场的增长率将低于2 ,较2 0 0 8 年3 8 的增长率明显下滑,创2 0 0 2 年以来的新低。全球建筑行业己结束了年增长4 6 的高速发展期,进入低速增长 阶段。北美地区由于直接受到美国经济衰退影响,建筑业市场回落明显,预计2 0 0 9 年将出现9 的负增长。西欧地区情况较北美地区稍强,预计可保持2 0 0 8 年业绩水平。 其中,法国和德国的建筑市场能够避免下滑,而西班牙、英国、意大利的建筑市场很 可能出现衰退。近年来增长势头明显的东欧地区也难以幸免,虽仍能保持正增长,但 增速会有所放缓,该区域内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表现会有显著的差别。 早在2 0 0 0 年我国制定“十五”计划时,就将“走出去 战略列为此后五年经济 发展的重要战略,并在计划中列举了未来五年对外投资的主要类型,即境外加工贸易、 资源开发和对外工程承包等。2 0 0 3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对“走出去 战略的内容作 了具体说明:“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到境外投 资办企业,带动设备、零部件出口和劳务输出。根据不同国家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 的投资、合作方式。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全面推 进,在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的深刻转变中,中国建筑企业正面临着前所 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占据有利地位,中国企业才能继 续生存和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迅速加入到跨国经 营的行列中。但是,由于我国建筑企业在过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沿袭下来的一些特点, 以及实施跨国经营的多数建筑企业自主涉足国际工程项目的时间较短,所完成的工程 量较少,对国际工程承包规则了解的不透彻,缺少相应的人才,因此全球化的国际建 筑市场对我国建筑企业可谓是机遇和风险并存。国内建筑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响应政 府号召,实施“走出去 战略,积极从事跨国经营。 现在我国加入w t o 已经七年,市场全球化了,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同时摆在我 们面前。外国承包商进入中国,中国建筑企业到国外承揽项目,双向交流,相互交融。 中国企业要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市场运作,按照国际标准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3 0 5 3 0 2 5 2 6 3段文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力研究 否则就要被市场淘汰。同时,我国的建筑企业还要严守国内市场这块宝贵的资源。在 大量外资企业进入我国投资、承揽项目的形势下,国内市场已经变成国际大市场。我 国企业要充分了解有关承包工程的国际惯例,学会与国际市场接轨,用两条腿走路, 抓两个市场,否则自己的市场就要变成对手的市场。 然而,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间较长,其影响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消除, 这就使得我国的建筑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普遍存在着机构臃肿、冗负较多、 劳动效率低、利润率低等问题。近年来虽然我国建筑企业改制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仍 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改制企业只是规模增大,资本总额增多,经济效益、市场竞争 力却没有提高;更有甚者,只是名称的更换,这些问题还有待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 求进一步完善。从企业的长远发展看,我国很多建筑企业往往忽视发展战略的研究, 未能根据企业自身及市场的当前态势与未来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企业发展 没有目标,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推动力。而且企业基础管理薄弱,缺乏完善、系统的项 目管理和成本管理制度。我国建筑企业对国际通行的建筑市场规则还比较陌生,大多 数企业资质单一,融资渠道不畅,投资能力弱,仅靠单一的工程施工,对尝试建筑市 场开发缺乏支持力,与国际知名承包商的多元化领域经营差距明显。从建筑企业的从 业人员来看,数量较多,但整体素质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工人大都来自经济与文 化相对落后的地区,文化程度低,且没有经过任何正式的培训就直接参与工程建设。 从建筑业从业人员职业构成上看,建筑企业的技术管理力量薄弱,专门人才缺乏。尤 其是缺乏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懂外语、熟悉金融法律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基于建筑企业的这种现实情况,本文试图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新形 势,就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揭示出我国建筑企业跨国经 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集中分析影响建筑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科学合 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对于多数企业,作者想通过研究和探讨中国建筑企业开拓 海外市场、组织跨国经营中常见的、可行的方式、方法,为国内企业提供较为充分的 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施,多方位、多角度的参考和借鉴,避免他们走弯路, 尽量降低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的各种风险,提高国际化经营的效益,在开拓 国际建筑市场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1 2 研究现状 对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力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两方面的理论,一个是关于 企业跨国经营的理论分析,另一个是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竞争力 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积累了很多文献资料,详细内容将在第二章论述。国外对 企业跨国经营的研究是从2 0 世纪中期开始的,最初主要关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海 外投资行为,代表性的理论有史蒂文海默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雷蒙德弗农的产 品生命周期理论、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彼得伯克利与马克卡森为代表提出 4 0 5 3 0 2 5 2 6 3段文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力研究 的内部化理论和邓宁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从2 0 世纪7 0 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学 者逐渐关注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跨国经营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最 具代表性的包括: 1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邓宁在上世纪8 0 年代初提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其中心命题是“发展中国家对 外直接投资倾向取决于:( 1 ) 经济发展阶段;( 2 ) 该国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 优势和区域优势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将一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能力与经济发展水 平结合起来,认为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关系。世界上发达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投资地位的变化大体上符合这一趋势。 2 小规模技术理论 哈佛大学教授刘易斯威尔斯在1 9 8 3 年出版的第三世界跨国企业一书中从 三个方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比较优势:拥有为小市场需求服务 的小规模生产技术;来自于“当地采购和特殊产品 的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低价 产品营销策略。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不追求名牌效应,广告费用支出较少,低价营销策 略是其抢占市场份额的有力武器。 3 技术地方化理论 拉奥认为以下几个条件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特定优势。第一,在 发展中国家中,技术知识的当地化是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的。这种新的环境往往与一 国的要素价格及质量相联系。第二,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适合于它们自身的经济条 件和需求。第三,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来自于其生产过程及产品与当地供 给条件和需求条件的紧密结合,而且来自于创新活动中所产生的技术在小规模生产条 件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第四,发展中国家企业开发出适合消费者的品味及购买能 力的不同于名牌产品的差别化产品,在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竞争能力。第五,上述几 种优势还会由于民族的或语言的因素而得到加强。 4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坎特威尔( j o h nc a n t w e l l ) 和托兰惕若( p a ze s t r e l l se t o l e n t i n o ) 提出了发展中 国家的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他们认为:( 1 ) 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说明 了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稳定提高和扩大,这种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 的结果。( 2 ) 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与它们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直接相关 的。现有的技术能力水平是影响其国际生产活动的决定因素,同时也影响发展中国家 企业对外投资的形式和增长速度。因此,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 业分布和地理分布是随着时间的失衡而逐渐变化的,并且是可以预测的。在产业分布 上,首先是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纵向一体化生产活动,然后是以进口替代和出口导 向为主的横向一体化生产活动。在地理分布上遵循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的渐进发展轨迹。 5 0 5 3 0 2 5 2 6 3段文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力研究 为了检验、修正和发展上述理论,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经验性研究,对各个产业 中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竞争力作了深入分析。就中国建筑企业而言,其进行跨国经营 的竞争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近些年,国内部分学者对与此相关的问题曾进行过 研究,基本上是就中国建筑企业“入世 后的国际竞争力问题、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 营战略问题或是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而展开分析的。不过,这些 研究大多数仅限于简单的陈述现象和事实,并就问题直接罗列出若干对策,而并未深 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也没有从理论层面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因而所提建 议的可行性和价值不大。鉴于此,本文的研究力图将建设企业的跨国经营和竞争力问 题结合起来,以问题为导向,从理论分析着手,通过深入探寻影响企业竞争力低下的 因素及其发生作用的机理,归纳出对中国建筑企业具有借鉴意义的解决问题之道。 1 3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由于论文的选题来自作者日常 工作中经历和涉及的一些问题,而目前我国建筑业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确实遇到相 当大的挑战,所以确定了以企业的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立足于中国建筑 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在跨国经营中与国外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差距这些现实问题,并 对中国建筑企业及其竞争力的特征作了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 为了找出提高中国建筑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论文没有简单的就事论事,而是 从理论上对企业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影响中国企业竞争力的各种因素。做这样 规范性的分析,主要是为了从根源上揭示出中国建筑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弊 病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总体上,本文在研究中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互穿插,并辅之以一部分案例, 既避免了纯粹理论性的空洞说教,又不至于只是简单罗列事实、问题和答案。另外, 论文还在部分内容中使用了比较研究方法,对国内和国外建筑企业的不同经营特征与 实力差异作了对比。 1 4 论文主要内容 本论文主要研究中国建筑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如何有效培育和提升企业竞争 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除第一章引言和最后的结论外,论文主体分为四部分。 第二章主要从理论层面分析企业的竞争力,包括竞争力概念的界定、竞争力的构成、 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和表现,并对企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研究作了简单梳理。第三章主 要分析建筑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竞争力表现。首先从理论上对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动 因作简要介绍,然后着重讨论国内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国际竞争环 境,并对国内外建筑企业的竞争力进行比较,最后归纳出目前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竞 争中具备的优势和面临的主要挑战。第四章详细分析了影响我国建筑企业国际竞争力 6 0 5 3 0 2 5 2 6 3段文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力研究 的四方面因素,包括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组织模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的技术 水平,主要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对构建建筑企业竞争力发挥作用,以及建筑企业在这些 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是以第四章的分析为基础,为培育和提升中国建筑企业国际 竞争力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论文的整个逻辑思路是,基于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 的现状,通过将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揭示出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 竞争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式。 7 0 5 3 0 2 5 2 6 3段文 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力研究 2 企业竞争力的理论分析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旋律,而企业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因此,企业竞争力成 为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自古典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企业竞争力 的形成和竞争优势的获得起,国内外学者一直进行着探索和研究,形成了对竞争力多 角度的研究成果。自上世纪8 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两极化 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与之相应的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尤其在我国加入w t o 后,企 业竞争力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严峻地摆在中国企业面前。企业竞争力问题成为社 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企业竞争力理论也成为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发展的重要分支,国 内外很多研究机构和学者从不同角度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工作。 2 1 企业竞争力的概念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一个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往往决定了它能否在激烈的市场 竞争中生存下去,并且对于企业竞争地位、竞争过程和竞争层次都有全方位的影响。 特别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一方面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要走向国际市场,开 展跨国经营,介入国际竞争,寻求国外的资源、技术和销售空间。另一方面,随着各 种市场越来越开放和相互贸易与投资的增加,使得企业即使未出国门,也难免在国内 市场遭遇很多外来竞争者。这就意味着,不论企业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为了持续发展, 都必须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因此,国际竞争能力已成为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一 种力量。 当然,企业的竞争力并不是依靠单一要素形成的,而是由各种因素所组成,并在 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博弈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由于人们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 对象、研究过程的侧重点不同,由此产生了对竞争力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定义。1 9 8 5 年世界经济论坛( w e f ) 首次提出的企业竞争力概念是,“企业主目前和未来在各自 的环境中以比它们国内和国外的竞争者更具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 并销售产品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 。1 9 9 4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将企业竞争 力定义为“一国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瑞 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 i m d ) 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和企业家设计、生产、销售 产品和劳务的能力,其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和质量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大的市场吸引力, 是企业在适应、协调和驾驭外部环境的过程中成功地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迈克 尔波特认为,竞争力是“一个企业对其行为效益有所贡献的各项活动,例如,创新、 具有凝聚力的文化或有条不紊的实施过程等等是否恰如其分”地把握运作的能力。他 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还特别指出,企业国际竞争力是指企业要以全球战略参与 国际竞争,战略是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英国管理学家福克纳和鲍曼认为,企业竞争 力最关键的不是其竞争优势,而是其持续不断地获得比竞争对手更优质资源的能力。 8 0 5 3 0 2 5 2 6 3段文 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力研究 国内学者金碚将企业竞争力界定为,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 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这些关于企业竞争力概念的不同观点反映出,企业竞争力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 念,它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简言之,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与竞争对 手竞争中所处的优势及其战胜对手的能力。而企业所处的优势及其战胜对手的能力, 又是由企业各方面的优势及其能力决定的。所以说,企业竞争力是由各个方面的竞争 力构成的。从其内涵看,企业竞争力是企业领导能力、企业文化能力、市场营销能力、 资本运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品牌形象能力、组织生产能力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与协 同。企业竞争力并非一个空洞的概念,它是企业能够战胜竞争对手的实实在在的能力, 这种能力最终表现为企业所提供产品( 或服务) 的竞争能力,即在市场竞争中领先于 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企业竞争力包含三层含义:第一,企业竞争力最终体现为产品或服务相对于其他 产品在质量和价格等方面的优势,即产品竞争力;第二,竞争力来源于企业拥有的资 源、能力和环境因素等,即产品或服务优势的潜在竞争力;第三,企业将其自身拥有 的资源、能力等转化为企业竞争力及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即管理竞争力。 2 2 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述评 1 经济学中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 最初,经济学家是在经济学的贸易理论基础上阐述企业竞争力与企业比较优势的 关系。从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导致生产率差异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相 对优势理论到约翰邓宁的内部化优势理论,都以要素的非完全流动为前提,阐述了 一个企业之所以比其他企业有竞争力,主要是因为其在生产率、生产要素等方面具有 比较优势。此外,在早期的经济理论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商品经济时,认为劳 动生产率是竞争力最根本的来源,企业竞争力就是个别企业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1 9 世纪末,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开创了新古典经济学,该理论把企业视为具有 “经济人 理性主义行为目标的“黑箱 ,完全竞争和企业同质的假设使其在研究企 业的竞争行为和竞争力时,把企业看作适应市场价格竞争的生产函数,强调企业通过 资源配置实现均衡状态下的产出,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但是,该理论无法解 释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及形成,而且其假设前提太过简化,不符合经济社会的现实。 作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产业组织理论在不完全竞争和企业非完全同质、存在 规模差异及产品差异的前提下,建立起市场结构一企业行为一企业绩效( s c p ) 的分 析范式。它认为企业竞争力表现在企业规模化生产的成本优势和产品差异化优势以及 企业对所在产业市场结构和竞争对手的策略反应上,强调企业的价格成本、规模化 生产效率的竞争。 9 0 5 3 0 2 5 2 6 3段文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力研究 自2 0 世纪7 0 年代起,以科斯等人所建立的现代企业理论开始兴起。这种理论给 出了培育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即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构建科学的制度 结构,理顺生产过程中各个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关系,为企业运营建立有效的利益激 励机制,同时降低交易费用。但是,这种企业理论没有解释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忽视 了企业的生产属性,在强调制度安排、机制建设的同时,没有看到企业内部的资源配 置、技术创新、知识积累和生产能力提升等更为重要、更为本质的东西。 2 管理学中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 在古典管理理论中,“科学管理之父 弗雷德里克泰勒认为,提高企业能力的 中心问题是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方法是让“第一流的工人 在科学的工作方法的指 导下进行工作,以“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进行有效的激励,并且对工人和管理者进 行明确的职责划分。“经营管理之父 享利法约尔认为,企业能力的提高是通过企 业的六项活动得以实现的,即商业活动、会计活动、财务活动、安全保卫活动、管理 活动以及技术研究活动,其中管理活动最为重要。“组织理论之父 马克思韦伯则 主张通过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来提 高组织的能力。 行为科学理论认为,提高企业能力的关键是对人的行为的管理,人是“社会人 而非“经济人一,人的需求具有层次分别,企业效率源于人的工作,而人的努力程度 取决于心理要素及需求的满足程度。因而,该理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 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有全面质量管理、学习型组织、业务流程再造等理论。全面质 量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竞争力关键在于质量管理,企业要首先了解外部需求,然后实 施内部质量控制,最后落脚于“顾客满意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彼得圣吉 指出:“( 2 0 世纪) 9 0 年代最成功的经验将会是学习型组织,因为未来唯一持 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这种理论与企业能力理论结合在 一起,成为现代企业竞争力理论的前沿。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核心思想有两个:一是 通过对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的重新整合,使企业在赢利性、生产效率、产品开发速度 以及顾客满意程度等关键指标上有所改进,最终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二是通过对企 业业务流程的重新塑造,将企业从以职能为中心的传统形态转变为以流程为中心的新 型形态,实现企业经营方式和企业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进而提高竞争力。由此可看 出,管理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揭示了培育竞争力的一些现实的、基础的方法, 但是缺乏统一的理论范式,没有从系统的理论高度研究竞争力,对竞争力的内涵也没 有解释清楚。 战略管理理论对企业竞争力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认为,竞 争力来源于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匹配,他们关注企业竞争力的对比性,并设计了一个内 部培育优势、外部寻找机会的培育竞争力方法的框架。这两个学派最典型的分析工具 l o 0 5 3 0 2 5 2 6 3 段文 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力研究 就是s w o t 战略模型。 2 0 世纪8 0 年代,迈克尔波特把企业竞争力的研究重点转向了企业所处的外部 环境一产业环境。他首次提出“价值链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深入 浅出地阐述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各种来源: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进一步影 响企业的市场绩效;企业竞争力来源于企业间五种力量( 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 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 的比较,企业培育竞争力的方法就 是认真选择进入的产业并在产业中进行最佳定位。这种理论主要强调了成本和差异两 个方面,没有将管理、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这些对形成企业竞争力越来越重要的因 素融入系统研究之中。另外,波特忽略了核心能力的问题,在现实中,一个企业的竞 争优势往往来源于价值链上的某个( 些) 特定环节,而非所有环节。 2 0 世纪8 0 年代中后期及9 0 年代初期以来,管理学家把研究视角开始从企业外 部转向企业内部,越来越重视对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分析,并形成了基于资源和能力的 企业竞争力理论。由彭罗斯、沃纳菲尔特、巴尼、蒙哥马利等人发展起来的资源基础 理论认为,企业竞争力来源于企业内部资源的异质性,并指出资源的特性是可变的, 一般性资源决定一般竞争力,战略性资源决策持续竞争力,这涉及到了企业竞争力的 内生性、动态性和层次性。但资源论既没有摆脱能力论的影响,没有解释资源形成的 过程,也没有把企业内部资源与市场要素有机结合,对竞争力的对比性解释不足。企 业能力理论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观点是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的“核心能力一观与蒂 斯、皮萨诺、舒恩等人提出的“动态能力 观。两种能力理论都认为,企业是一个能 力体系,积累、保持和运用能力以开拓产品和市场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企业能力储备决定企业的经营范围,尤其是多元化经营的广度和深度;能力的差异是 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既然能力是积累的并且具有历史依赖性,所以能力理论体 现了企业竞争力的内生性和动态性。但是,能力不等于竞争力,该理论过多地关注企 业内部,忽略了对企业竞争力的对比性研究。 2 0 世纪9 0 年代以前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大多建立在对抗竞争的基础上,比较侧 重于讨论竞争和竞争优势,9 0 年代之后,战略联盟理论的出现,使人们将关注的焦 点转向了企业间各种形式的联合。这一理论强调竞争合作,认为竞争优势是构建在自 身优势与他人竞争优势结合的基础上的。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企业网络理论和企 业知识理论。网络理论重视企业内和企业间的人际关系及社会结构中的企业优势,充 实了企业资源基础观。企业知识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获取、共享与利用知识的 学习性系统,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存量与知识结构,尤其是所拥有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所 模仿的意会性知识决定了企业发现未来机会、配置资源的方法以及企业配置、开发与 保护资源的能力,从而决定了企业内各种资源效能发挥的程度。因此,要提高企业绩 效与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在企业内部构建一个能够有效地吸收、保持、共享和转移知 识的微观活动机制。 0 5 3 0 2 5 2 6 3段文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力研究 在理论界外,各国政府也普遍重视企业竞争力研究。1 9 7 9 年,美国总统签署的 贸易协定( 草案) 明确规定,总统应向国会报告有关影响美国厂商在世界市场竞争能 力的因素,以及增强美国竞争力的政策。1 9 8 3 年总统建立了一个由3 0 名专家组成的 “关于工业竞争力的总统委员会 ,开始专门研究竞争力问题。8 0 年代中期,日本、 德国也分别以竞争对手为主要对象开始了这方面研究。 一些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对竞争力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也颇有影响。1 9 8 0 年,世 界经济论坛( w e f ) 在反托拉斯问题的讨论中引出了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到1 9 8 6 年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体系,并每年发布一份全球竞争力报告,对一些 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估和分析。此外,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展学院 ( i m d ) 也每年出版一本世界国际竞争力年鉴,对几十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 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估和分析。i m d 和w e f 都认为,企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 心部分,一国的国家竞争力主要体现为它为本国企业创造价值所提供的环境支持能 力,而一国的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大小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强弱。为此, 两大机构都比较重视对企业竞争力的测度,并把企业管理竞争力作为反映企业国际竞 争力的直接指标。按照i m d 的分析,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主要反映企业创新、企业 经营和企业形象等方面的管理实力,由五个方面的竞争力指标构成:生产率竞争力、 劳动力成本竞争力、公司绩效竞争力、管理效率竞争力和企业文化竞争力。在w e f 的分析中,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主要反映企业经营、企业战略及企业领导方面的竞争 力,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产品质量竞争力、市场营销竞争力、激励机制竞争力、成 本削减竞争力、管理人员素质竞争力和反映速度竞争力。两大机构评价标准在基本精 神上是一致的,只是前者更注重企业生产率要素以及企业家作用的竞争力,并且采用 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而后者更强调员工激励以及时间和速度上的竞争 力,并且完全采用定性指标。 我国学术界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是从2 0 世纪8 0 年代末和9 0 年代初开始的。目 前,我国学者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相关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 企业竞争力与企业 国际竞争力的界定;( 2 ) 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 3 ) 区域的企业竞争力; ( 4 ) 产业及企业竞争力的来源:( 5 ) 企业竞争力的评价;( 6 ) 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对 策。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金碚研究员主编的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是国 内学术界系统地监测分析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另外,其代表作 中国工业国 际竞争力和竞争力经济学也较为系统、科学地分析了企业竞争力,在国内竞争 力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2 3 企业竞争力的来源 上述各种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理论,分别从一个或多个层面对企业竞争力的构成、 创造、维持和提升等问题作了详细分析。通过综合这些观点,结合企业的实际竞争行 0 5 3 0 2 5 2 6 3 段文 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力研究 为,本文从系统论的视角进行考察,来探讨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主 要分为外部来源和内部来源。 2 3 1 企业竞争力外部来源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产业结构对于企业的赢利能力越来 越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一个好产业远胜于选择一种好产品。企业首先要选择 那些在市场上处于成长的、能够为企业提供长期赢利的产业。如果是处于衰退的产业, 进入的风险就很大。目标产业的选择,不仅是在企业处于创业之初,也不仅是在企业 发生危机之日,即使当企业处于蒸蒸日上之时,也应居安思危,既要考虑在目前产业 内企业竞争力的保持和提升,以维持竞争地位,也要考虑未来应选择什么产业。因为 从理论上说,任何产业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企业目前进入的产业在未来都会逐步走 向衰落,企业现有的较强的竞争优势也会随着竞争对手的复制模仿和市场需求特点的 变化而不断被削弱,甚至会从根本上被新的市场需求所淘汰。因此,企业应清楚地认 识到自己所处产业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当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变化时,适时 进行战略调整和转移,变换自己的产业领域,重新构建自己的竞争力,这样才能把握 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2 3 2 企业竞争力内部来源 1 企业资源 企业资源是指由企业控制的、能为企业实施以提高其效率和效益的战略性资产、 能力、组织过程、信息、知识等所有方面。一般地,企业资源可以划分为金融资本、 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四种类型。 金融资本是企业能用于实施其战略的所有资金资源,包括企业家提供的资本、股 东所出的资本、银行提供的借贷资本和留存利润等资金资源。物质资本包括企业运用 的物质技术、企业的厂房和设备、地理位置和原材料渠道等资源。人力资本是企业中 经理和工人的培训、经历、判断力、智力、关系和见识等方面的统称。组织资本包括 企业的管理体系,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计划、控制和协调系统,企业的文化和声誉以及 企业内部团体与外部团体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企业资源是企业一切生产经 营活动的前提,因此,它是企业竞争力形成的基础。尤其是战略性资产对企业竞争力 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2 执行能力 执行能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执行 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 及责任的具体落实。它还包括对企业所面临的商业环境做出假设、对组织的能力进行 评估、将战略与运营及实施战略的相关人员的结合、对这些人员及其所在的部门进行 1 3 0 5 3 0 2 5 2 6 3段文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力研究 协调,以及将奖励与产出相结合。它还包括一些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变革前提假设以 及提高公司执行能力以适应发展战略的机制。 执行是连接企业的战略决策与目标实现之间的桥梁,执行能力的强弱程度将直接 制约企业的经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执行的核心在于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 企业的领导者和他的领导团队必须亲自参与到这三个流程当中。这三个流程最重要的 实践者应当是企业的领导者和领导团队,而不是战略规划人员、人力资源经理或财务 人员。 3 仓i j 新 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来源。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创新行动赋予资 源一种新的能力,使它能够创造财富。事实上,创新本身创造了资源 。 按照创新理论的分析,由企业家主导的企业创新活动,将给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 势。然而,由于竞争对手的模仿、新技术的出现、消费者偏好的改变或政策改变等原 因,一项或几项创新不可能保证企业竞争优势的持久性。而且,新时期单项本身也存 在从形成、维持到衰退的周期过程,这一周期还会随竞争的加剧而不断缩短。因此, 所谓持久竞争优势只能是通过不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形成企业竞争力,来保证在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