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中庸》哲学诠释方法新议——以英译《中庸》为中心的比较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中庸》哲学诠释方法新议——以英译《中庸》为中心的比较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中庸》哲学诠释方法新议——以英译《中庸》为中心的比较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中庸》哲学诠释方法新议——以英译《中庸》为中心的比较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中庸》哲学诠释方法新议——以英译《中庸》为中心的比较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 :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摘要 本文以英译中庸为中心对中庸的现代诠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 和探讨。中庸的现代诠释中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将中庸 作形而上学的解读,在英译中就表现为“本质性语言”和“过程性语言 两种译 法的区别。本文第一部分从“致中和”章翻译时遇到的两个问题开始进行论述。 “致中和”章的翻译引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句子的主语不明确,二是句子的时态 不明确,两个问题出于汉语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 给中庸文本的诠 释带来了一些困难。进而,通过对其他文本的翻译的比较发现这两个问题普遍的 存在于儒家经典的翻译中。句子需要主语、时态这些印欧语言的语法习惯在翻译 古代汉语句子时,就会遮蔽掉汉语语句的思想特点,这就是“本质性语言”对古 代汉语所做的形而上学解读。这是“致中和 章诠释的困难所在。 文章的第二部分着重探讨了“致中和”章所引出的两个问题,即古代汉语中 旬子的主语和时态不明确的问题。通过与印欧语言的比较,文章提出中国哲学中 关于宇宙万物的表述的句子不是一种探讨世界的本质的描述,而是针对世界的变 化的过程性的描述,不是外在力量( 第一因) 的推动,而是一种自身的流行变化。 即它是“过程性”的语言,不是“本质性”的语言。 在前文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文章回应了“致中和”章诠释的问题。 对“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的诘难的产生,根源于语言上的误读,“致 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表达的是一个过程性的事件,不是一个本质性的事 件。本质性的形而上学语言的诠释就意味着一种“自然的时间”,“自然的时间” 就意味着天道的变化过程是与人无关的,这也就意味着天与人在存在的根基上断 开了,天道变为了与人道无关的客观存在。因此,本文主张用过程性的语言的诠 释更加能彰显中庸的宇宙观特点。 最后,本文扩展了对中庸文本的讨论。通过对“天”、“生 、“天下”、 “配天”、“知天”、“本”、“未发已发”、“体用”以及易传的“在天成象”等 主要范畴的讨论,提出了“天之生物”的过程性而非本质性的特点,“配天”是 人的生存境域之“配”而非符合客观规律之“配”,“知天 是求“知 的过程 而非“知人 的前提,“天”非人道的决定性规律。通过对“中者天下之大本” 的“本”字的翻译的讨论,提出“本”字表达的是一种以人的生存境遇为整体筹 划的时间上的相连的世界,而非本质性的“本体论”。最后,通过对易传以 及“天命之谓性 的分析,提出中国哲学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特点的基于人在 时间上的整体性的,这种论述方式是完全不同于形而上学的论述方式的。 摘要卜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结论是,在中庸中,天道与人道在时间上实现了根基上的相连。中庸 的宇宙观不是一种形而上学体系,它不是与人相互外在并决定着人道的客观规 律,它所表述的宇宙观不是要向我们描述一个既成世界的知识体系,它描述的宇 宙在时间上是基于人的生存境域而展开的,即它通过天道来讲人道,同时也通过 人道来展开天道,天道与人道相连的根基在于人从整体上筹划着时间的统性。 中庸所阐发的世界不是一个本体论的世界,中庸不是一个形而上学体系 的建构,而是具有中国思想自身特色的一种世界观。 关键词:形而上学过程性主体时间 上海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a c t t h i st h e s i s1 e s e a rc h e da n dc a r d i n gs o m ep ro b l e m sw h i c hi s s r e f ro mt h em o d c rni n t e rp i f e t a t i o na b o u t t h e rei s a nu n i v e rs a lp h e n o m e n o ni nt h em o d e rni n t e rp re t a t i o na b o u t ,t h a ti ss o m e o n et ra n s l a t e di ta s am e t a p h y s i e s s y st e r n i n th e e n g l i s he d i t i o n ,t h ep ro b l e m sa p p e a r a s d i s t i n g u i s hb e t w e e n “s u b s f ,a n c el a n g u a g e ”a n d “p r o t e s sa n d c h a n g el a n g u a g e ”t h ef i rs tp a rl o ft h et h e s i sd i s c u s sf ro m t h ep ro b l e r o sw h i c hi s s u ef ro mt h ei n t e rp re t i n ga b o u t “w h e n e q u i l i b ri u ma n df o c u sa res u s t a i n e da n d h a rm o n yi sf u l l y re a l i z e d ”t h et ra n s l at i o na b o u tt h es e n t e n c ew o u l dl e a do u t t w op ro b l e m s ,o n ei st h a tt h es u b j e c to ft h es e n t e n c ei s a m b i g u o u s t h eo t h e r i st h alt h et e n s eo ft h es e n t e n c ei s a m b i g u o u s t h e s ep ro b l e m sro o ti nc h i n e s ew h i c hi sd e e r e e d t o “a m b i g u o u s ”,t h ea m b i g u o u sl a n g u a g eb ri n gs o m ed i f f i c u l t a n dt h e n ,t h et h e s i sc o m p a re dt h eot h e rt e x t ,a n df i n do u t t h a tt h ep ro b l e m se x i s ti nt h ec l a s s i c sw h i c hc l a s s i f ya sc o n f u c i a n s c h 0 0 1 t h eh a b i to fi n d o e u ro p el a n g u a g et h a tt h es e n t e n c e s n e e ds u b e c ta n ds e n s ew i l lt ra n s f o rmt h ec h a ra c t e ri s t i c so f c h i n e s et h o u g h t t h i si sm e t a p h y s i c st ra n s l a t i o n t h a ti st h e d i f f i c u l to ft h es e n t e n c e “w h e ne a u i l i b ri u ma n df o c u sa re s u s t a i n e da n dh a rm o n yi s f u l l yre a l i z e d ” t h es e c o n dp a rto ft h et h e s i se m p h a s i z e do nt h ep ro b l e m s o f “w h e ne q u i l i b ri u ma n df o c u sa res u s t a i n e da n dh a rm o n y i sf u l l yre a l i z e d ”t h ep ro b l e mi st h a ti nm a n ys e n t e n c eo fa n c i e n t c h i n e s et h es u b i e c ta n dt h es e n s eo fs e n t e n e e si sa m b i g u o u s a c e o r d i n gt ot h ec o m p a reb e t w e e nc h i n e s ea n di n d o - g u ro p e l a n g u a g e ,t h et h e s i sp ro p o s e dt h a tt h es e n t e n e e sw h i c he x p o u n d u n i v e rs ea n da l l t h i n g so ne a rt hi nc h i n e s ep h i l o s o p h ya re n o ts e n t e n c e sw h i c hd e s c ri b et h ee s s e n t i a lo ft h ew o rl da n d t h ef i rs tc a u s eo ft h ew o rl d ,b u td e s c ri b et h ep ro c e s so ft h e w o rl dc h a n g ea n dt h ew o rl dc h a n g ei t s e l f t h a ti sw h atin a m e d i t “p ro c e s sl a n g u a g e ”i n s t e a do f “e s s e n t i a ll a n g u a g e ” b a s eo np re a m b l e ire s p o n s et h ep ro b l e m sw h i c hi s s u ef ro m i n t e rp re t i n gt h es e n t e n c e “w h e ne q u i l i b ri u ma n df o c u sa re s u s t a i n e da n dh a rm o n yi sf u l l yre a l i z e d ”i nt h et h i rdp a rto f t h et h e s i s t h ec a u s eo ft h ed e b a t ee m e rg ei st h als o m e o n e m i s re a dt h es e n t e n c e 一一“w h e n e q u i l i b ri u ma n df o c u s a re s u s t a i n e da n dh a rm o n yi sf u l l yre a l i z e d t h eh e a v e n sa n de a rt h m a i n t a i nt h e i r p ro p e rp l a c e sa n da l lt h i n g sf l o u ri s hi nt h e w o rl d ”w h a tt h es e n t e n c ee x p re s s i v ei sap ro c e s se v e n ti n s t e a d o fa ne s s e n t i a le v e n t u s ee s s e n t i a lm e t a p h y s i c a ll a n g u a g et o 川 a b s t r a c t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n t e rp re t i n gc h i n e s et h o u g h tm e a n st h a ti sa “t i m eb a s eo n n a l u re ”“t i m eb a s eo nn a t u re ”m e a n st h a tt h ec h a n g ep ro c e s s o ft h et i a n d a oi rre l e v a n tt or c n d a o i ( ,m e a n st h a tt i a na n d r c na red i b a s i c t h e re f o reip ro p o s a lf o rt h atu s ep ro c e s s l a n g u a g ef o ri n t e rp re t i n gt h e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sc a nd i s p l a yt h e c h a ra ct e ri s t i co ft h ec o s m i cv i s i o no f f i n a l l y ,ie x p a n dt h ed i s c u s s i o ns c o p ea b o u t a e e o rd i n gf ,ot h ed i s c u s s i o na b o u tt h em a j o rc a t e g o r y s u c h a s “h e a v e n ”( t i a n ,天) 。“d e v e l o p ”( s h e n g ,生) ,”u n d e rt h eh e a v e n ” ( t i a n x i a ,天下) ,”t of i tt h eh c a v e n ”( p e i t i a n 配天) ,”t ou n d e rs t a n d t h eh e a v e n ”( z h it i a n 知天) ,”ro o t ”( b e n ,本) ,”h a v en o ta ri s ea n d h a v ea ri s e n ”( w e i f aa n dy i f a ,未发已发) ,”t ia n dy o n g ”,a n d “i n t h eh e a v e n st h e rea ret h e( d i f f e re n t ) f i g u re s t h e re c o m p i e t e d ”( 在天成象) ,ip ro p o s et h a t “t i a n z h i s h e n gw u ”i s a p ro c e s se v e n tn o ta ne s s e n t i a le v e n t ”t of i tt h eh e a v e n ”i s b a s eo np e o p l e s e x i s tn o tb a s eo no b i e e t i v el a w ,”t ou n d e rs t a n d t h eh e a v e n ”i sap ro c e s so fp u rs u ek n o w l e d g e ,i ti sn o tt h e p re m i s eo fu n d e rs t a n dp e rs o n “t i a n ”i sn o tal a ww h i c hw i l l d e l ,e rm i n ep e o p l e a c e o rd i n gt ot h ed i s c u s s i o na b o u t “ro o t ”( b e n 本) ,ip ro p o s a lt h a tw h a tt h e “b e n ”m e a ni sb a s eo nt h el i v e c o n d i t i o n 。i n s t e a do fae s s e n e eo n t o l o g y f i n a l l y ,a c c o rd i n gt o a n a l y z i n gt h e a n d “w h a tt i a nc o m m a n d si s c a l l e dn a t u ra lt e n d e n c i e s ”ip ro p o s a lt h a tt h ec h a ra c t e ri s t i c o fc h i n e s ep h i l o s o p h yi sb a s eo np e rs o n s i n t e g ri t yl i v e ,d i s c u s s m e t h o d si sd i f f e re n tf ro mt h em e t a p h y s i e a ld i s c u s sm e t h o d s m yc o n e l u s i o ni st h a tt i a n d a oa n dr e n d a oc o n n e c to nt h e b a s i so ft i m e t h ec o s m i cv i s i o no fi sn o ta m e t a p h y s i c a ls y s t e m i ti sn o tal a ww h i c he x t ri n s i ca n d d e t e rm i n ep e o p l e ,w h a ti ta l l e g ei sn o tak n o w l e d g es y s t e ma b o u - t aa c c o m p l i s h e dw o rl d b u taw o rl dt h a tb a s eo np e rs o n sl i v e c o n d i t i o na n dt i m e i tm e a n st h a tw h e ni tn a rra t e dt i a n d a o i sa c o o r d i n gt or e n d a o a tt h es a m et i m e ,r e n d a oa l s od e p e n d o nt i a n d a o t h ef a c t o rsw h i c hb ri n ga b o u tt h ec o n n e e t i o n b e t w e e nt i a n d a oa n dr e n d a ow a ret h a tp e rs o nd e s i g n e dt h e i n t e g ri t yo f t h et i m e t h ew o rl d o f i s n o ta n o n t o l o g i c a lw o rl d , i sn o tam e t a p h y s i c a ls y s t e m , b u taw o rl dv i e ww h i c hi sf u l l o ft h ec h a ra c t e ri s t i eo fc h i n e s e t h o u g h t k e yw o rd s - m e t a p h y s i c s ;p ro c e s s e s ;s u b j e c t ;t i m e 论文独创性声a j j 上海9 币范大学硕士学位论爻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 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己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 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芰奠净日期:幽,。年6at 日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一学校有 权保留送交论文盯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 遵守此规定。 储雠蝎别醛各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刖舌 1 j _ 刖舌 中庸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献。宋史道学传称二程:“表 章大学、中庸二篇,与语、孟并行,于是上自帝王传心之奥,下 至初学入德之门,融会贯通,无复余蕴。”这是对中庸与宋学的关系所做的 总结。学界也大多将中庸视为中国思想的核心。n 1 中庸中很多的观念 直接成为了宋明理学的核心论题。如“天命之性”、“慎独”、“未发己发”、“诚 敬 等。因此,对中庸作何定位就会影响到对整个宋明理学的定位,甚至 是影响到对中国哲学的定位。 以往对中庸的评价中,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庸为儒家思 想提供了形而上学的根据,中庸的宇宙观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形而上学或者是 本体论。这种观点在近代哲学史研究和写作中较为流行。例如,方立天认为中 庸的本体论是一种“非科学的观点”,因为它把“诚”作为一个本体论范畴, “实际上是认为宇宙本体具有社会道德的属性,换句话说,也就是把社会道德 抬高到具有宇宙的普遍意义,以道德规范来说明白然界”,同时“宇宙的本体是 人类社会道德的根源;人类社会道德是宇宙本体的自然体现”比1 。劳思光认为 中庸“混有形而上学、宇宙论及心性问题种种成分”。口1 张君劢认为,“中 庸二十六章所谓天地之道,可以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云云”与亚里士多德的“有之所以为有( b e i n g8 , ss u c h ) ”、“宇宙全体之性 有“互相吻合之处”。h 1 冯友兰认为,“中庸与此( 指儒家) 人生态度,以形而 上学的根据。”睛1 对于中庸的定位还不仅仅在于将其定位为一形而上学,更在于使用形 而上学式的语言来解读之。这种解读方式在各种哲学史中尤为常见。如任继愈 在其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认为,中庸“提出了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 “它 是孔、孟以来性善说在社会观、本体论方面的运用。”“中庸把人的主观信仰、 信念和客观事物的真实性混同起来。”“把客观事物的真实性安放在人的主观认 识、主观信念的基础上,客观事物是第二性的,是由主观的诚产生的”1 。 那么,什么是形而上学的语言呢? 我们知道,现代汉语哲学中,“形而上学” 【1 1 如陈赞在其著作中认为,中庸直接指向了中国思想触摸实体的独特方式,因为它历来被理解为( 文 化) 中国之灵魂的直接展现与直接诠释。他还引用了法国汉学家弗朗索瓦于连( f r a n c o i sj u l l i e n ) 的说 法:“中庸用很少的篇幅就让读者进入中国思想的核心,与其说中庸以一种令人惊讶的方式 抵达了中国思想的核心,勿宁说,在中庸中,中国思想确立了自身。”。陈资:天下或天地之间:中国思 想的古典视域,代序:打开汉语思想的当代可能,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0 7 年4 月,第2 页。 2 1 方立天文集,第五卷,中国古代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l o 月,3 9 7 页 例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5 6 页。 4 1 张君劢:儒家哲学之复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9 月,1 5 5 页。 1 5 1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商务印书馆,2 0 0 6 年1 月。 6 1 任继愈;新编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7 月。 前言上海师范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一词是近代用“形而上者谓之道”的“形而上 来翻译西方哲学的m e t a p h y s i c s 时所产生的。我们在西方哲学汉译和中国经典今译的过程中,进入了一种难以 理顺的复杂关系,对应于西方哲学的汉语词汇不断产生,反过来也影响着我们 对经典的诠释,经典被带入到新的语境之中。现代西方哲学自身对于“形而上 学”问题做了很多反思,包括现象学、分析哲学、实用主义、过程哲学、后现 代主义等等。而我们对于诠释中国哲学经典所使用的这些形而上学语言省视得 却不够。因此,不妨借用现代西方哲学家对形而上学的概括来回答何为形而上 学语言的问题。罗蒂对形而上学有过一个总结: 像威廉詹姆斯和弗里德里希尼采,唐纳德戴维森和雅克德 里达,赫拉雷普特南和布鲁诺拉图尔,约翰度为和米歇尔福柯 这样来自欧美两边的哲学家都是反二元论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 反对二元对立;不使用这些对立思想是否可能是不清楚的。确切地说, 这意味着,他们都试图摆脱某些特殊形而上学二元论的影响,那些二元 论是西方哲学传统从古希腊那里继承下来的:它们是本质和偶然、本体 和属性、表象和实在之间的对立。他们正尝试用一幅不断变化着关系的 流动图取代在这些古希腊对立支持下建立起来的那幅世界图画。这个泛 关系论的一个后果是,它让我们抛弃了在主体和客体之间、在来自心灵 的人类知识因素和来自世界的人类知识因素之间的区分,并且因此帮助 我们抛弃了真理符合理论。订1 这是罗蒂对现代西方哲学反思传统哲学所做的一个总结。形而上学根源于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传统,海德格尔、杜威等现代哲学家也都对它有过总结。 正如他们所总结的,形而上学语言就是本质和偶然、主体和客体、表象和实在 的对立,它试图建立的是一个众多显现背后的“一”。近代中国哲学史的写作流 行使用本体论、主观客观、现象本质等等这些语言,在对中庸的解读中就 更加明显。当然,并不是说不能使用这些语言来解读中庸,相反,中庸 的思想之所以能得到阐发,甚至是中国哲学学科的建立,都得益于这些形而上 学的语言。我要说的是,在这些基础之上,我们能否对中庸的诠释作一个 新的省视,省视被持续批判着的形而上学,以及中国思想与此形而上学之间的 差异性。 中庸所论述的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 它所建立的“体系”是不是 这样一个形而上学的体系呢? 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近年来在 学界有了很多的讨论。近年来,围绕着“中国哲学合法化”、“反向格义 等问 【7 1 罗蒂:后形而一h 学希望,张国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 0 0 9 年,2 5 5 0 页。罗蒂在书中还提出,现 代西方哲学正在进行着反本质主义、反形而上学运动,这中间有实用主义、存在主义、解构理论、整体论、 过程哲学、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维特根斯坦主义、反实在论和解释学。 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前言 题的论争不断进行,论争给我们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是,我们必须小心处理中 国思想诠释与西方哲学使用之间的关系。随着这些反思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 的学者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一些学者也创作了很多建设性的成果。如那薇在 其著作道家与海德格尔相互诠释中,向我们展示了一条蹊径,她摆脱了过 去以形而上学语言解读道家的研究进路。隅1 另外,如张祥龙的海德格尔与中 国天道,通过海德格尔不受制于传统二元化格局( 如现象与本质、主体与客体 等) 的治学思路探讨存在来反观东方思想,突出了中国思想中“人生在世”的 天然视野,天道根基于“在世”的“时中”里。其著作不仅是一部极为深刻的 比较哲学著作,更是给读者带来了诠释中国哲学的新方法。 海外中国哲学研究也已经关注到这一问题。如成中英提出“本体诠释学”, 通过他的“本体诠释学”,他找到了一条中国哲学走出无所适从、进退失据境地 的道路。9 1 另外,安乐哲也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建设性的思考,并且也翻译了很多中国 经典。他的翻译是基于这样的观点的:印欧语言是一种本质性的语言,是基于 亚里士多德式的实在论上的,其表述公式是:事物、本质和要素( 名词) 做了 什么( 动词) ,或者其他东西归因于它们( 通过助动词) ;而文言文则是一种过 程性、事件性的语言。他的翻译试图向英文世界的读者传达这样一种过程性、 变易性的中国思想图式。 现代西方哲学对传统哲学的反思、海外汉学对中西思想差异的强调、近年 来关于中国哲学主体意识的一系列论争,这些最新的话题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引起我们去反思经典的诠释。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中庸是否是在建立 8 1 那薇在其著作中熟练地出入于道家与海德格尔之间进行比较,她意识到用形而上学二元对立的思维与 概念来解读道家是极其危险的,所以她说她是在“另辟蹊径”,“主客体对立足两千多年统治西方哲学形而 上学的基点,也是中国哲学史研究工作长期以来使用的主要方法。道家哲学严格说来不同于西方以主体客 体对立为标志的形而上学体系,而是以天人合一心物一体为特征的前形而上学。“人们一旦用主体客体的 关系来说明前形而上学的心物关系,心物一体的境域就被破坏了,心与物、天与人的原初关系便表现为现 成之物的派生关系。道家探询的是先于万物并且作为天地万物的本源、基础和原初的统一,这个统一是使 主体、客体相互对立成为可能的前提,是使天地神人得以积聚的场所。这一解释并不涉及唯物主义与唯心 主义的问题,因为一旦谈到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就已经从主客体未分的混沌状态进入到一t l , 物对 立的阶段。”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她才寻找到海德格尔与道家之间的相蕴相荡的契合点。她的比较研究不 仅丰富了道家诠释的方法,也 止人们看到了以“本体论”、“主观客观”等概念来解释道家是如何遮蔽掉道 家- t l , 物一体的内涵的。( 那薇:道家与海德格尔相互诠释在心物一体中人成其人物成其物,商务印 书馆,2 0 0 4 年1 2 月。) 1 9 1 成中英努力尝试中西哲学的融合,他尝试的成果是建立的“本体诠释学”,他对“本体”作了一个新的 界定,将本体界定为“本和体是紧密相关的,因为本不仅产生了体,而且是不断产生体”,“本和体构成的 不是一个静止的系统而是一个具有创造性转变和创造力开放的动态系统”,他对本体的这些界定超出了西 方形而上学传统中本体的意涵,西方传统的本体论是概念性的、理性的本体论,成中英的本体强调的是变 易和生生不已。在此基础上,成中英把关注点放到周易的诠释上,提出了“本体诠释学圆环”。成中 英认为,当施莱尔马赫用“诠释学循环”来解释宗教经验和美感经验时,“他把自己的经验投射到宇宙中, 借以认识宇宙,并由此来反证自我承担整体人生的意义。他把自己的部分经验当作宗教经验,( - - e 自我与宇宙 之问建立交流与沟通关系,以加强部分经验以承受人生。宗教经验如果没有诠释圆环7 ,那就不能成其为 宗教经验。同样,一个美感经验也是部分与整体相互影响和扩大的结果,是读者和作者心灵交流的结果,是一 种移情感化的作用。它们表现了双方相互影响系、相互决定的关系。”这样的话,他就能为周易关于 人道与天道关系的诠释找到了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而摆脱了早期中国哲学研究中将天道视为客观规律所 产生的困难。 3 玎再【:海师范火学顾j :学位论文 个形而上学体系? 中庸描述的世界能否通达一个形而上学的世界? 又或 者说,中庸是否仅仅是在描述一种世界? 对现代汉语世界中的这些哲学语言的反思似乎是很危险的。因为“本体”、 “主观”、“客观”等词汇本来是在翻译西方哲学著作的过程中产生的,我们一 方面运用它们构造了中国哲学,另一方面也在反思着这些汉语译词是否能够准 确对于其西方哲学原文的语词,还反思着这些观念对中国经典的诠释是否合理。 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这些哲学词汇对经典进行诠释是在西 方思想的影响下进行的。然而,我们要在汉语世界中探讨中庸是不是“形 而上学 的问题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无法理清这些词汇的复杂关系,我 们也无法说清楚在使用这些词汇的时候有多大的程度是西学而多大的程度是中 学,我们处在翻译带来的尴尬境地中。那么,我们能否寻找一条使问题更清晰 的路子呢? 如果我们直接去到中国哲学经典的翻译中去进行比较,能否得到一 些更清晰的答案呢? 本文选择从几个英译本的中庸出发来探讨这些问题。这不是要放弃中 庸的原文而去一个与文言文相距如此之远的语言中寻求答案,翻译本身就是 一种诠释,不同的译本就是译者以其前在的思想对中庸作不同的诠释。正 如安乐哲所说的,印欧语言是本质性的语言,那么对以此翻译的中庸的讨 论就更能探讨中庸是不是形而上学的问题。汉语世界中,有着大量对应于 西方哲学的语汇,我们已经很难去理顺其中的复杂关系,首先是汉语翻译的西 方哲学词汇是否正确,其次这些翻译的词汇又是否适用于经典解释,这些关系 都不是轻易能说清楚的。我们很难说清楚用“本体论”是否合适,因为西方哲 学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说,已经在汉语世界中找到了语言之“家”,即成体系的 言说方式。因此,与其纠缠在汉译西方语汇与今译经典思想之间,不如另在其 他语境之中寻求问题所在。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进入到另一个不同的语言之中 反观古代汉语中的经典,其问题的清晰程度会超过纠缠于汉译西法词汇与古典 思想之间。 中庸的英译本很多,本文选取的是较有代表性的三个版本,分别是理 雅各、陈荣捷、安乐哲三个版本。传教士理雅各( j a m sl e g g e ) 于1 8 9 3 年翻译 了中庸:陈荣捷的版本收录于1 9 6 3 年出版的中国哲学资料书中;安乐 哲的版本于2 0 0 1 年出版。前两个版本是西方汉学研究中影响比较大的版本,里 雅各的译本一直以来都以忠于原文的特点而被奉为经典,陈荣捷的译本被海外 中国哲学研究作为基本资料来参考。安乐哲的版本是本文认为的观点比较新颖 的版本。当然,这些版本之间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赞同某一版本也并不等于 说就一定以其为参照来贬低其他版本,每个译本都有其问题。因此,本文并不 打算评价译本的准确性问题,这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本文旨在就翻译中所展现 的问题进行讨论。所以,本文的行文是针对问题的,不是针对译本的优劣的。 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翻译问题 第一章“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翻译问题 通过比较几个英译本的中庸,可以发现一些语言间互相诠释所产生的问 题。下面是几个不同版本的中庸译本对“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的翻译: 1 l e tt h es t a t e so fe q u i l i b r i u ma n dh a r m o n ye x i s ti np e r f e c t i o n ,a n da h a p p yo r d e rw i l lp r e v a i lt h r o u g h o u th e a v e na n de a r t h ,a n da l lt h i n g sw i l lb e n o u r i s h e da n df l o u r i s h ( 理雅格,j a m e sl e g g e ) ( t h e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s , v o l u m ei ) 2 w h e ne q u i l i b r i u ma n dh a r m o n ya r er e a l i z e dt ot h eh i g h e s td e g r e e , h e a v e na n de a r t hw i l la t t a i nt h e i rp r o p e ro r d e ra n da l lt h i n g sw i l lf l o u r i s h ( 陈荣捷) ( as o u r c eb o o ki nc h i n e s ep h i l o s o p h y ) 3 v v h e nt h ee q u i l i b r i u ma n df o c u sa r es u s t m n e da n d h a r m o n y i sf u l l y r e a l i z e d ,t h eh e a v e n sa n de a r t hm a i n t a i nt h e i rp r o p e rp l a c e sa n da l lt h i n g s f l o u r i s hi nt h ew o r l d ( 安乐哲,r o g e rt a m es ) ( f o c u s i n gt h ef a m i l i a ra t r a n s l a t i o na n d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t h ez h o n g y o n g ) 对“致中和”一语的翻译,理雅格用的是“l e t i np e r f e c t i o n ”,含有这 样一层含义:“使中和达到极致”。对“万物育”的翻译,他用的是被动语态, w i l lb en o u r i s h e d 。显然,理雅格的译本暗示了“致中和”、“万物育”有一个 主体,这个主体使“中和”达到极致,则天地可位、万物可育。即是说,理雅 格的翻译是基于将“致 理解为一种主体发出的行动。陈荣捷和安乐哲用了 r e a l i z e 这个词。r e a l i z e 不会暗示有一个主体,例如我们可以说t h es t a g e d e s i g n sh a v eb e e nb e a u t i f u l l yr e a l i z e d ( 舞台设计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虽 然舞台是由人这个主体设计的,但是在句子中,舞台设计的体现更多是一种舞 台本身展示。这就意味着“中和”的“致”是一种“达到”的含义,而不是一 种“被达到”的含义,前者不暗示有一个主体存在并行动,后者暗示了有一个 主体存在。这是两个翻译所带来的第一个不同的理解。 另一个不同的理解是,对“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处理,理雅各和陈荣 捷都使用了w i l l ,w i l l 即暗示了“天地位、万物育”是将来时,这意味着“天 地位”、“万物育”都是在“致中和”之后进行的。安乐哲的翻译则只使用了一 般现在时。 以上提出了两个不同的翻译方式,表面上看似乎只是语法上的不同。然而, 5 笙二翌:鍪塑:鲞些垡墨:互丝亘堕:堕塑堡塑璧圭塑! ! 笪盔堂婴主兰垡笙兰 如果对它们作更仔细的分析,就会发现它们对中庸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 当我们用现代汉语语法或者印欧语言语法对“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 焉”进行分析时,我们会发现,这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一定要用严格的 现代汉语语法来分析“致中和”一句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句子的主谓关系是 十分模糊的。“致中和 似乎没有主语( 或者动作主体)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也没有明确的主语和时态。而按照里雅各和陈荣捷的翻译,句子中的动词有了 明确的主体,“致”、“位”、“育 在理雅各的翻译中都暗示了有一个主体存在。 尤其是用被动语态翻译“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时,句子的主语就成了“天地”、 “万物”,并且主语是动作的被动承受者。但是在汉语原文中,很难说“天地 和“万物”是被动的。另外,汉语原文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时态信息( 汉语习惯 中没有通过动词形态的变化来表达时态的语言习惯) ,而里雅各和陈荣捷的翻译 却给出了明确的时态信息。 这两点微妙的变化将带来一些困难。首先,“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语( 或者动作发出者) ,那么暗示它有一个动作执行的主体 的话,这个执行主体是什么呢? 其次,“致中和”一句并没有说“天地位焉,万 物育焉”是在将来( 或“致中和”之后) 的,那么用将来时是否意味着“天地 位”、“万物育”是以“致中和”为前提条件的呢? 这两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 好的回答的话,“致中和”一句的诠释就会面临一些困难。并不是说这两个问题 只在英译中存在,而是说英译把两个问题清楚地展现了出来。 “致中和”一句诠释上的困难在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诘难中最能明确地得 以展现。要解释中庸就不得不回应唯物主义学者在逻辑上的诘难。唯物主 义学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看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文本存 在着逻辑上的困难,即“致”的主体不确定以及“天地位 与“致中和”时间 关系的不确定,从而认为中庸是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体系。如侯外庐认为: 按照中庸的说法,精神胜利的微处隐处在于“正己”而不求于 人,然而其显处著处居然就可以与天地同流! 这是多么轻举的宇宙唯心 观点! 因此,“时中”之德在主观情操的动机上只要立起了基础,那就 居然可以通达天地万物。n 们 正是因为将“致中和”的主体限定为人时,人不能对天地万物产生如此大 的作用,所以才会被唯物主义者认为这是唯心主义体系。因为按照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观点,承认意识是第一性即是唯心主义。而把“致中和,天地位焉,万 物育焉”解释为人“致中和”则天地位、万物育,显然就是夸大了人对世界的 l i e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人民出版社,1 9 5 7 年。2 7 9 2 8 0 页。 6 兰查塑垫奎兰堡主兰篁堡奎至二兰 :鏊! 塑:鲞垫竺墨:互望重要:塑塑堡堂! 里 创造作用。 一些新儒家学者则试图为这一逻辑困难作出辩护。杜维明认为,这是中 庸的表达方式所致的,他把这种表达方式称为“诗学的精神”( s p i r i to f p o e t i c s ) ,并认为中庸是“既不是神中心的,也不是人类中心的。毋宁说, 它指向了天人之间的一种互动性。”中庸不同于基督教传统的是天人关系, 它并非一种创造与被创造的关系,天的创化过程的一个有机部分不仅赋予人以 宇宙之“中”,而且也要求人身承担起促成实现宇宙转化圆成的使命。n 唐君毅则提出了“中”是“心内之中 ,认为是“心内之中 不仅是“大本 还是喜怒哀乐“中节”的根本,因为有“心内之中”使喜怒哀乐“中节”,人与 外物就能“相应成和”,万物“相应成和 就是天地位、万物育。n 羽 徐复观则把“致 的主体视为人人而不是一个人,把天地位、万物育看成 是类似于朱熹“吾身之天地万物”的人对天地万物的看法,“天地本无位,但由 精神颠倒的人看天地,天地也是颠倒的。 n 习 杜维明、唐君毅和徐复观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试图对上述的难题( 亦即 将“致中和”理解为人对天地万物的创化时面对的逻辑困难) 提出解释。然而, 仔细分析起来,这些解释并没有完全解决马克思主义学者所提出的诘难。首先, 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