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于课内用于课外》PPT课件.ppt_第1页
《得于课内用于课外》PPT课件.ppt_第2页
《得于课内用于课外》PPT课件.ppt_第3页
《得于课内用于课外》PPT课件.ppt_第4页
《得于课内用于课外》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得于课内,用于课外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于佃凤,考什么,【研读说明,有的放矢】2013年临沂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的考查要求:阅读浅显的文言文1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之)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什么,2分析综合C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E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典型例题,考点梳理】2012.临沂市考试样卷(一)(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注释】帝:指明太祖朱元璋。翼日:第二天。“翼”同“翌”。馔(zhun)食物,多指美食。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恶(w):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么,哪里”。,怎么考,怎么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2分)(1)悉召廷臣诘责(2)微景濂,几误罪言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坐客为谁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濂具以实对为坛而盟,祭以尉首C或指其书曰安陵君其许寡人D彼尽忠于陛下耳舜发于畎亩之中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句2分)(1)诚然,卿不朕欺。(2)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4.这段文字反映了宋濂哪些可贵的品质?(2分),常见考点梳理,1.解释常见的文言词语。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4.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5.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借助注释认真读懂选文,联系课内知识及“法宝”自主理解、答题。,怎么做,得于课内,用于课外,2012.临沂市考试样卷(一)1.(1)悉:全,都。(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2)微:(假如)没有。(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2.B(2分)此题考查的是虚词“为”“以”“其”“于”等在文中的意义及用法。这就要求我们对常用虚词的用法了如指掌(看法宝)。A为:we判断动词,是。we介词,对B用法相同,介词,用。C代词,他的。助词,加重语气的。D介词,对。介词,从,在。3.(1)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2分)(2)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2分)4.宋濂实事求是,对人坦诚相待。(或答“说实话”“敢于直言”“不人云亦云”也可,2分),切:先读句子,先将句子以字词为单位切开。示例:诚/然/卿/不/朕/欺。译:解释切开的每个字词,逐一落实。确实/如此,你/没有/我/欺骗连、读:将解释的字词连缀在一起读一读,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用法。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示例: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所以/请/大王/仔细/考虑/这件事。,文言文翻译四字法,得于课内,用于课外,2012.临沂市考试样卷(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注释】帝:指明太祖朱元璋。翼日:第二天。“翼”同“翌”。馔(zhun)食物,多指美食。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恶(w):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么,哪里”。,恶:w怎么,哪里。满井游记“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得于课内,用于课外,【重点字词解析】1.尝:曾经;2.使:派。唐雎不辱使命“因使唐雎使于秦。3.坐:通“座”,在座。口技“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4.具:详细。桃花源记“问所从来,具答之。”5.臧否:善恶。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6.惟:只是。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7.知:了解。论语十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8.或:有的人。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9.方:正。童趣“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10恶:w怎么,哪里。满井游记“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11.既而:时间副词,一会儿。口技“既而儿醒,大啼。”,2013.中考题型预测鹬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注释】苏代:战国时的策士,最初在燕国做官。惠王:指赵惠文王。禽:通“擒”。活捉。弊:使疲弊。箝:同“钳”,名词用作动词,夹住。,我是中考生,我是中考生,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蚌方出曝今日不雨2、翻译句子。(2分)故愿王之熟计之也3.“鹬蚌相争”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4.请与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邹忌与苏代的劝谏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4分),我是中考阅卷者,试题参考答案:(2分)方:正。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智子疑邻“天雨墙坏。”2.(2分)所以请大王仔细考虑这件事。3.(2分)启示: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人与人之间要多些理解和宽容,不要斤斤计较。(意思对即可)4.(4分)相同点:苏代和邹忌都属于劝谏,他们都通过具体的事例婉转地劝谏,做到忠言不逆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