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专门史专业论文)历史横向运动视野下的世界博览会研究—兼论中国东盟博览会与广西.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历史横向运动视野下的世界博览会研究 历史横向运动视野下的世界博览会研究 兼论中国东盟博览会与广西 研究生:黄玉东 导师:陈雄章教授 专业:专门史 年级:2004 级 研究方向:中外关系史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呈现出极佳的态势。在头十年就将迎来 2008 年北京奥运会、2010 年上海世博会和 2010 年亚运会在广州举行,这有利于中国与世界的 交流与合作,也可以看作中国三大经济圈得以进一步整合的重要平台。而作为相对落后地 区的广西也“不甘寂寞” ,自 2004 年也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这样大型活动,它对中国对 外交往产生重要影响,将会推动中国西部,尤其是西南地区开放开发。文章正是对这种现 实的思考,以历史横向交往视角来审视世博会,加深对世博会的认识与理解,并将博览会 历史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实问题相结合,直接为中国与东盟交往合作服务。 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是人类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进行交流的重要方 式,也是各国比较国力的竞赛场地,同时也是一项世界性、非贸易性、大规模的产品展示 和技术交流活动。其宗旨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使每个参 展国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个机会宣传自己,展示自己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提高参展国 的地位和声望,同时有利于扩大国际交往。总而言之,博览会是一个交往平台,通过这个 交往平台,可以突出反映一个国家纵向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也可以通过博览会的承办,也 反映这个国家与世界交往的深度。选择世界博览会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无疑有其重要的现实 意义。 文章主要包含五部分内容: 一、引言。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对近些年来国内对世界博览会的研究成就进 行介绍与评述,把世界博览会置于世界交往中,以探讨世界博览会与历史横向运动之间的 关联度,以加深对世界博览会的认识。 二、关注了世界横向交往与世界博览会的关系,认为世界横向交往是世界博览会诞生 的重要原因之一, 主要从世界史走向世界历史、 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经济形态发生革命改变、 人类交往方式的改变与能力的提升以及城市化进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三、选取世界近现代中政治与环境两个支点来管窥世界演进与世界博览会的互动关 系。世界博览会较强烈地反映了人类从 19 世纪的注重人对自然的征服到 20 世纪强调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转变;记录了从 19 世纪在国际关系中强调弱肉强食理念到 20 世纪末 ii 的更注重交流,特别是平等地交流的转变。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类逐渐走向成熟、 理智的标志之一。上个世纪末,人们都还在认为自己是自然之王而窃窃自喜,而到了二十 世纪末的时候,这样的想法已被人们抛到九霄云外,更多地认为自己是自然之子,对自然 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友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理念不断得到彰显。随着世界的进步和世 博会本身不断的发展完善,各国举办世博会不再将自身的国家利益凌驾于其它国家和世界 整体利益之上,而是将世界看成一个整体。 四、从交往视角去探讨世界博览会的功能,分别从区域经济构建与资源整合、科技展 示和文明交流、教育与学习、政治与外交四个方面展开交往功能的阐述与探讨,在其中也 对中国在世博会这一舞台如何展开对外交往进行了思考。 五、举行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落户广西南宁的背景、对广西开放开发的重大影响进 行分析,最后从博览会的历史经验与交往角度分析中国东盟博览会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 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 关键词:历史横向运动 世界博览会 中国东盟博览会 iii a study of the world-expo in the vision of lateral movement in world history simultaneous discuss the china-asean expo to be benefit for guangxi abstract since entering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extremely nice situation emerges in china associate with the world. accommodate oneself to in 10 general go to meet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in 2008 , hold the shanghai worlds expo in 2010 and the guangzhou asian games in 2010, this beneficial to intercourse and cooperate with the world, are also not bad look upon as china three modern economy enclose the important platform managing to integrate further. and guangxi as relative backward areas also is unwilling to be lonely, from also undertaking the large-scale activity of chinese-asean expo in 2004, it produces important effect to chinese in international intercourse, will be able to drive china to develop in the western part, especially southwest area opens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the article exactly is react to this reality, make a study of the world-expo in the vision of lateral movement in world history, be deepened to the worlds fair cognition and understand, integrate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expo with the real problem of chinese- asean expo and appraised serving in cooperation combining with being that china associates with asean directly. the worlds expo is for human being the important way carrying out exchange in fields such as political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is also the national power contest space comparing in every country , is also that one world , non-trade , large-scale product show the sum technical exchange activity at the same time. that whose purpose is the exchange promoting all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economy, 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develop, makes every national participating in exhibition being able to make use of this chance to propagate self sufficiently, shows self accomplishment in what each fields get, rise participate in exhibition national position and reputation, are at the same time beneficial to expanding international intercourse. in brief , the expo are a association platform, from this association platform, can be outstanding reflecting a country direction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ve forces level, also reflecting the depth of this country associating with the world. choosing the worlds fair as a iv object of study has its important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he article contains five parts content mainly: part one, prefac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rt, and introducing and commenting on the progressing in the homeland to the worlds expo research accomplishment during the past in recent year, placing worlds expo in international intercourse, discussing the correlation degree between worlds expo and in the vision of lateral movement in world history, to deepen the cognition to worlds expo. in part two, showing the world associating with the worlds expo relation, and considering that the world associates is the worlds expo one of the important causes coming into being, the revolution driving the human being economy form to happen mainly from world history go globe wide history, industrial revolution changes, four aspect is in progress as well as human being association way changing and the ability lifting urbanizing a course comment. three, choose the politics and environment in modern world history coming to have a restricted view in interac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 worlds expo and world evolution. the worlds expo has reflected human being more intense complying with 19 centurie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person emphasize that human being and the nature is harmonious to get along with to natural conquering to 20 centuries the idea change; the century having taken notes from 19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change communicating with, communicating with especially equally more emphasize that jungle justice idea arrives at 20 ends of the century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 this is a requirement of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s also human being gradually one of trend maturity, the reason sign. powder, people were delighted for last century all as early as thinking that self is king of the natural world but steals self secretly, such an idea is cast to the winds already by people when but having arrived at twenty ends of the century, son of thinking that self is natural still more, face to face natural attitude also becomes more and more amicable, the human being and the nature harmonic relationship idea unceasingly conspicuous obvious. self ceaseless development is perfect with the world progress and worlds expo, no longer, holding worlds expo in every country selfs country benefit places self above of other country and world overall benefit, but is with the world consider as an overall. in section four, bases on lateral movement for the function discussing the worlds expo, respectively from regional economies has structured and resource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除文 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 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 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 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 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1 引言 (一)现实的思考 引言 (一)现实的思考 伟大的民族应该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多一些,和自然界、和其它民族联系多一点,国际 视野宽一点,承担的国际责任多一点。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 脱离世界而孤立存在和取得发展,因而,各国都十分重视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与联系,想方 设法加强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中国这些年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也 正说明世界交往的重要性。具有世界交往意义的各类展览、会议、交易会、商业性节庆以 及大型体育运动会更是层出不穷。而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将迎来 2008 年北京奥运会、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和 2010 年亚运会在广州举行, 这些是我国融入全球化的一个显性表征。 普遍认为,这些都是我国在未来几年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也是中国三大经济圈得以进一 步整合的重要平台。而作为落后地区的广西也“不甘寂寞” ,自 2004 年也承办中国东盟 博览会这样大型活动,它对西南地区对外交往产生重要影响,将会推动中国西部,尤其是 西南地区开放开发。现实正呼唤着要对这种大型节事活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世界博览会是经由国际展览局批准,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委托有关部门承办的、非贸 易性的国际博览会,为当今博览活动的最高水平与最高典范。总的来说,世博会不仅是全 景式地反映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当代科技成就与发展前景的全球性盛会, 更是体现世界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和、反映人类思想最新结晶与发展方向、记录全球文明发 展轨迹与成就的历史性坐标,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奥林匹克”,与奥运会、 世界足球锦标赛一起成为当今世界三大顶级盛会。但是,世界博览会在我国的知名度远远 不如奥运会和世界足球锦标赛,特别在上海取得 2010 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之前。从现 实来看,无论媒体还是民间,从申奥成功以后,对于北京奥运会的支持与投入搞得有声有 色。但对世博会则是另一番景象,有不少的民众还把世界博览会当成一般意义上的贸易展 览会,有的还想从世界博览会上找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这样的认识就明显与世界博览会的 本质特征背道而驰。从晚清乃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参加的世博会来看,存在着的问题也是 非常多。世界博览会的历史自 1851 年英国水晶宫博览会以来,绝大部分世界博览会都在 欧美发达地区举办,所以发达国家对世界博览会的理解和研究相对比较到位。近代中国对 这一新兴的事物称为“炫奇会” 、 “赛奇会” , “聚珍会” 、 “聚宝会”等,这与近代中国对西 方科技、文化的那种“奇技淫巧”看法是一致的,暴露出近代中国在科技上的落后以致对 世界潮流缺乏正确解读的能力。而晚清时期所参加的世界博览会中确实也可看成了“赛奇 会” ,特意找一些奇特的物品在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甚至具有“中国封建特色”的妇女裹 脚布也出现在展会上,使得晚清中国的丑陋一面呈现在世人面前,而能代表近代以来科技 进步的展示则毫无踪影。这一方面与中国自近代以来的科技落后相关,但与中国对这一新 鲜事物的理解不到位不无关系。而新中国自 1982 年参加美国的诺克斯威国际能源博览会 之后已经参加了十多次世博会。其中也同样暴露了我国对世博会把握不够的一面。如对世 博会主题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现象屡屡发生,经常就以一些土特产品参展以代表中国特 2 色,导致参展与举办主题严重脱节的现象。从这最近我国参与的几届世博会来看,对自己 的认识总是以传统的几个符号来定义和宣传自己,在一定程度上缺少现代性。可能对自己 的传统文化过于高估了,总以为代表中华文化的展品一出现就能让参观者的极大兴趣,理 所当然地拥有轰动效应。 如 1982 年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的首次世博会, 有学者这样评价,“在 中国馆,玻璃橱窗后展示着现代的花瓶和围巾、象牙雕刻制品、地毯、椅子、餐具、绘画、 屏风、织锦缎等等。中国人完全忽视了世博会的能源主题。 ” 1 在 1988 年布里斯班国际 休闲博览会上“中国人在本次世博会一些可移动式展览橱中又一次展出了他们那些单调乏 味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或许这些展品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 旧金山,我第一次见到这种中国展品的展览,但它们并没有能做到与时俱进” 。 22000 年汉 诺威世博会上的中国馆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拼凑:青铜器、长城、脸谱、古建构件、现 代电视屏各个符号之间毫无关联,结合的生硬、勉强。有学者这样评价: “馆外侧的 墙壁全部采用了万里长城的照片,给人一种古老的城墙禁锢了中国阔步前进的感觉。特别 是考虑到万里长城所特有的特殊意义即为了抵御外敌,保卫国家而建立的时候,更让人 觉得作为从正面揭示中国将于世界各国平等交往的象征,这是很不合适的。 ” 3中国馆的设 计被人认为体现了一种创造力的贫乏和审美观的落后。就在最近的 2005 年爱知世博会上, 我国花不少钱去参加,带了几件世界级而没有说明的国宝,同时在中国馆里展出红木家具 等与主题无关的展品,而脸谱之类的展示已多次在世博会露面,最后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4这样的情形呼唤着我们要对世界博览会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以满足我国加大与世界交往 这一现实的需要。本文试把世界博览会置于历史横向运动视角下进行探讨,以求对世界博 览会与世界交往的关联度提供一种全新的认识。 (二)对世界博览会研究文献综述 (二)对世界博览会研究文献综述 总的来说,近些年来,国内对世界博览会的研究成就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这些: 1、从世界博览会与中国海关的关系进行研究。由于晚清海关资料比较丰富,而晚清 时期中国参加世界博览会的事宜均由海关负责筹办(至 1905 年)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相 对不少。 其中代表如沈惠芬的硕士学位论文 晚清海关与国际博览会 (福建师范大学 2002 年) ,认为近代海关操纵中国参与世界博览会,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反映,同时也给中国国 际形象抹黑。李爱丽的晚清美籍税务司研究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5 年)里也有一章涉 及到近代中国海关参加在美国举办的博览会。认为海关代表中国参加博览会,是特定历史 条件下的产物。不能因为洋员选送展品时暴露了中国的阴暗面,就全盘否定海关在晚清时 期代表中国参加博览会的历史意义。 2、对民国时期有关国内博览会活动进行个案研究成果较多,有力地推动博览会的研 究。谢辉的硕士学位论文西湖博览会研究 (杭州大学 1994 年) 、赵福莲的1929 年的 1【美】阿尔弗雷德海勒著: 文明的进程:世博会的发展与思考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82 页。 2【美】阿尔弗雷德海勒著: 文明的进程:世博会的发展与思考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17 页。 3【日】kimimho winter:160 公顷上的世界浓缩 ,载艺术与设计 ,2002 年 12 月。 4 陈映芳: 我们如何展示中国由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所想到的 ,载美术观察2006 年第 4 期。 3 西湖博览会 (杭州出版社 2000 年)和洪玲的1929 年西湖博览会 (载浙江档案2000 年第 9 期)等对我国二十世纪前期举办这场国内最大规模博览会作了较详细的探讨,让我 们比较好地了解西湖博览会的基本情况,真切地感受到博览会的巨大魅力,而西湖博览会 也在 2000 年杭州市得以重现, 成为杭州一张靓丽的 “名片” 。 洪振强的硕士学位论文 1928 年中华国货展览会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2003 年)借助中华国货展,从经济民族主义的角 度探讨了南京政府初期的官商关系。而谢辉的博士学位论文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事业 (浙江大学 2005 年)以陈琪为主线对近代中国博览事业进行了较详细的概述。梁碧莹的 民初我国实业界赴美的一次经济活动中国与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和马敏的有 关中国与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的几点补充中对中国参加此次盛会的情况作了较详细 的评述。马敏的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与科技、文化传播 (载历史研究2004 第 2 期) 从总体对中国博览会事业与近代中国步入世界关系进行了评述。马敏的张謇与中国近代 博览会事业 (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 年第 5 期)着重论述了这位实业家积极投身 到近代中国的博览会事业中去,为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3、 有关史料也逐渐整理出来。 主要有上海图书馆编的 中国与世博: 历史记录 (1851 1940)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年)用史料方式对中国与世界博览会的关系做较详细 的记述。还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的晚清赴美参加圣路易斯博览会史料 ( 历史档案 1987 年第 4 期) ;上海档案馆编发的近代上海参加世界博览会史料选 ( 档案与史学 2003 年第 4 期) ;赵宁渌主编的中华民国商业档案资料汇编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1 年 版) ;苏州市档案馆编的宣统年间省政府参加意大利博览会史料 ,钟叔河主编的走向 世界丛书则收录了不少有关世博会的文章,如参加 1876 年费城世博会李圭的环游地 球新录 。南京图书馆从众多历史文献中汇辑而成有关近代的“南洋劝业会”和“西湖博 览会”的中国早期博览会资料汇编 (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共七大卷) ,此丛 书史料详实,内容丰富,为研究者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史料,这些都是有助于人们了解 近代中国与世界博览会互动关系。 4、 随着我国取得 2010 年在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权后, 国内为了配合筹办世博会的需要, 上海方面出版了一些有关世博会研究的专著。主要有:王方华主编的世博会与上海经济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 ;王天平、丁允朋的博览经济与博览设计 (上海美术出版 社 2003) ;王战主编的2010 年世博会:迎新与发展:2003/2004 年上海发展报告 (上海 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与此同时,国外一些有关世博会的专著也被引进来,主要有:阿 尔诺勃兰特等著;任树银等译的汉诺威世博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上海科学技术文 献出版社 2003) ;阿尔弗雷德海勒著,吴惠族等译的文明的进程:世博会的发展与思 考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 ;克劳德塞尔旺,竹甲一平著,魏家雨等译的国 际级博览会影响研究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 ;marcel galopin 著,钱培鑫译: 20 世纪世界博览会与国际展览局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 。这些都是目 前国内学者研究世博会利用率很高的著作。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有关上海世博会的论文, 4 特别在上海方面。这些都深化了我国对世博会认识与理解。 总体上看,我国对博览会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就,在近代中国有关世界博览会方面的 史料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整理也比较完整。在上海取得了 2010 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 权后,上海方面引进了一些有国际影响力的著作,这对推动我国对世界博览会的研究起到 了很大作用。但从国内研究来看更多展现个案的描述和史料的收集,对世界博览会的整体 研究和横向联系研究还比较欠缺,特别从世界博览会与历史横向运动的关系进行探讨的论 文还没有出现,这导致更多地看到了有关博览会的个案或侧面内容,没有从世界交往与世 博会互动去把握,导致不能从更宏观层面把握世界博览会全貌,这样有可能使国人对世博 会的深刻意义了解不够透彻。有不少国人认为 2008 年奥运会是北京的,而 2010 年世博会 是上海的,或者最多也只是长江三角洲的机遇,对其他地区则没有什么影响。对世博会这 样的看法显然不符合举办世博会的目的和内在要求。这些说法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中国人 对什么是世博会,世博会会提供怎么样的机遇,人们的认识与现实还有很大的差距。而摆 在面前的现实就是筹办 2010 年世博会只有上海在动,而其他地方难见到有什么动静。其 实放宽我们的视野,完全可以说世博会是一个支点,它是上海的机遇,是长江三角洲的机 遇,也是中国的机遇,是东亚的机遇,亚洲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它作为世界范围内 科技、理念交往极其重要的平台,将是中国几十年内经济、社会进一步提升的绝好机遇。 一、有关世界博览会简要概述 一、有关世界博览会简要概述 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是人类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进行交流的重要方 式,也是各国比较国力的竞赛场地,同时也是一项世界性、非贸易性、大规模的产品展示 和技术交流活动。其宗旨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使每个参 展国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个机会宣传自己,展示自己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提高参展国 的地位和声望,同时有利于扩大国际交往。世界博览会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公元 5 世纪,当 时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博览会。当时的波斯国王以陈列财物来炫耀本国的财 力物力,威慑邻国。18 世纪末,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商品交易的不断增多,人们逐渐想到举 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的展览会。这一想法于 1791 年在捷克的布拉格开其先河。随着 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发展,世界性普遍交 往的频繁发生,举办世界性展览的条件逐步成熟。一般认为,具有现代意义的世界博览会 诞生于当时已完成工业革命的大英帝国1851 年伦敦水晶宫世界博览会。 世界博览会在不同地域国家有不同的表达。 “世界博览会” (exposition universelle)的 说法来自于法语,主要用于拉丁语系国家,与之相对的有盎格鲁撒克逊语系国家广泛使用 的 “国际展览会”(exposition international) ,而美国的说法则模棱两可, 称为 “worlds fair” 。 用“世界博览会”一词希望囊括人类的全部活动和自然的全部财富,同时也形成一种理想 化的概念,即世界融合,而人类智慧创造的成果本着共同进步的目的聚集一起,就是这个 世界的象征。 “国际展览会”则注重实用,它考虑到世界上存在国家,形成对比较量,从 5 中产生激励。而到现在,这两种称呼不同而导致理念的差异逐渐消失,两者合二为一。 1我 国权威辞典辞海这样定义“展览会”与“博览会” : “展览会是用固定或巡回的方式, 公开展出工农业产品、手工业制品、艺术作品、图书、图片,以及各种重要实物、标本、 模型等供参观、欣赏的一种临时性组织。 ”而“组织许多国家、地区参加的产品展览会, 则常称为博览会 ” 。 2从中可以看出,展览会所包含的范围比博览会的广泛,而可以称为 博览会则需要多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内不少的专著把博览会放在会展的范畴。它们显著 特征是“只展不卖” ,也就是说在展览上,只展出样本而不进行交易。而有些展览会或博 览会就只针对专业人士,不对公众开放。从另一方面来看,把展览会看成是一种临时性组 织有点不妥,不太符合当前的展览会情况,因为有些展览会已形成有固定展览场所和展览 时间。用国内和国际性来区分“展览会”与“博览会”显然不符合当前展会实际情况。从 现今众多的博览会来看,有不少冠名“博览会”的举行并不总是指向国际性,更甚的有些 只是地方性的。同时我们从字面可以看出, “展览”其主体指向展品本身更浓些,而“博 览”其主体则有指向参与者之意。 “世界博览会”现已成为一个有其独有的标志(expro)的专属活动,它不同于一般 的贸易促销和经济招商的展销会,其所指的是得到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展览局注册或认可 那一类世界性博览会。世界博览会具有明显的国际性特征,是一个由国家的政府主办,有 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 大型展示会。其显著特点简单来说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 自 1851 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博览会以来,已先后举办大大小小的不下 100 届。正由于 在博览会早期时期,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各国都急于希望通过举办世 界博览会的形式来展示自己在工业革命所取得的成就,致使世界博览会在 19 世纪 20 初短 短的几十年里走到了一个辉煌时期。与此同时,这也导致早期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有过繁过 烂的倾向,加重各国的负担。这促使 1928 年国际展览局在巴黎成立,并制订了国际展 览公约 (后经过多次修改) 。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规范。不过直至现在, 世界博览会的称呼在各国还是有所不同。从 1981 年时任国际展览局秘书长罗伯特查隆 给世界博览会信中可以略见一二。他在信中提到: “国际展览局对于使用展览会 这样的字眼持特别谨慎的态度由于该词可任意指代任何形式的商业性集会、交易会、 沙龙甚至游乐园,所以与国际展览局的惟一目的是背离的国际展览局只举办那些有益于 人类可本质上具有教育意义的博览会。因此我们主张使用国际博览会这个词。 ” 3在这 里,世界博览会与国际博览会具有同等意义。由克劳德塞尔旺和竹田一平著的国际级 博览会影响研究 里就是对 1985 年以来的各届世界博览会进行研究。 而 “世博会 (expro) ” 作为通用名词是从 1967 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后开始流行起来。在我国对于世界博览会的称 1 marcel galopin 著: 20 世纪世界博览会与国际展览局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前言部分。 2 夏征农主编: 辞海 (中册)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051 页。 3 【美】阿尔弗雷德海勒著: 文明的进程:世博会的发展与思考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7 18 页。 6 呼也有个演变的过程,在晚清时期,在国人刚接触博览会时有时称为“炫奇会” 、 “赛珍会” 等,到现在国内一般对此称呼比较统一,都把此类展览称为“世界博览会” 。我国在 1999 年成功举办了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又于 2002 年成功申办 2010 年上海世博会,这两类都 可以统一称为“世界博览会” 。从以上分析, “世界博览会”或“国际博览会”的称呼是处 于同等位置上。对于世界博览会的分类上,根据国际展览局成立初期只用两个等级或两种 类别来区分博览会,开始时称为“第一类”和“第二类”,后来在 1982 年修正案为“综 合类”和“专业类”所取代, 而在 1988 年协议中又出现了另外一种称呼“注册类”和“认 可类”。 1一般认为,注册类与综合类世博会指向基本一致。2世博会研究专家阿尔弗雷 德海勒对世博会设计了一套分类体系,主要用于对世界博览会和其他密切相关的事件进 行比较,认为可以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传统型世博会、限制规模的世博会、世界园艺博 览会、主题博览会、超级大典(重大庆典或“超级事件”)和虚拟空间博览会(详见表 1) 。 表 1:六种类型博览会简表表 1:六种类型博览会简表(以二战后为例) 类型 传统型世博会 限制规 模的世 博会 世 界 园 艺 博 览会 主题博览会 超级大典 虚 拟 空 间 博 览 会 类型 传统型世博会 限制规 模的世 博会 世 界 园 艺 博 览会 主题博览会 超级大典 虚 拟 空 间 博 览 会 二战 后各 种博 览会 分类 名称 二战 后各 种博 览会 分类 名称 1958 年布鲁塞尔世博 会;1962 年西雅图世博 会;1964 年纽约博览会; 1967 年蒙特利尔世博 会;1970 年大阪世博会; 1974 年斯波坎世博会; 1975 年冲绳博览会; 1982 年诺克斯维尔博览 会;1985 年筑波博览会; 1986 年温哥华博览会; 1988 年布里斯班博览 会;1990 年大阪世博会; 1992 年塞维利亚;1993 大田博览会;2000 年汉 诺威世博会;2005 年爱 知世博会和 2010 年上海 世博会。 1992 年 热那亚 世博 会; 1998 年 里斯本 世博会 1982 年阿姆 斯 特 丹 博 览 会; 1983 年慕 尼黑博览会; 1992 年俄亥 俄州博览会; 1992 年佐特 米尔博览会; 1993 年斯图 加特博览会; 1999 年昆明 世博会;2002 年 格 梅 恩 特 哈 莱 墨 梅尔博览会; 2003 年罗斯 托克博览会。 1981 年神户博 览会;1981 年 普罗夫迪夫博 览会;1985 年 普罗夫迪夫博 览会;1989 年 名古屋博览会; 1989 年福冈博 览会;1989 年 横滨博览会; 1991 年普罗夫 迪夫博览会; 2000 年格林尼 治博览会; 2002 年瑞士国家展 览。 1951 年伦敦 (英国节) ; 1986 年纽约 ( 自 由 女 神 像 百 年 庆 典) ;1989 年 巴黎(法国大 革命200周年 纪念庆典) ; 每 四 年 一 次 的 奥 运 会 庆 典 ; 1999 、 2000 、 2001 年 的 新 千 年 庆典。 1996 年 英 特 网 世 界 博 览会。 资源来源:资源来源:阿尔弗雷德海勒著:文明的进程:世博会的发展与思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年,第 167172 页。 1 marcel galopin: 世界博览会与国际展览局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第 30 页。 2 注:国际展览局有三种被不予认可或注册的展览会:一是与会议相连的、展期不超过半个月的展览会;二是局限于美 术的展览会;一个国家单独在别国举办的展览会(或只对宗主国及其领地开放的“殖民地”展览会) 。 7 同时,阿尔弗雷德海勒还以“插队者”来称呼迪尼斯主题公园为“徒有世博会的虚 名但无其实质” 。 1但不可否认的是,举办方为了吸引更多的参观者而注入了更多的娱乐性, 使得现在有些世博会办得确实有点像迪尼斯公园。人们参加世博会就是了解其他国家和民 族独特的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观赏多姿多彩的文化表演,亲眼目睹为解决全球共 同关注问题的各种建设与设想的奇妙展现。 2本文所涉及的世界博览会主要是根据上海世博 会官方网站所列出的历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世博会(详见表 2) 。 表 2:历届主要世博会简表 举办年份 博览会名称 举办年份博览会名称 表 2:历届主要世博会简表 举办年份 博览会名称 举办年份博览会名称 1851 伦敦世界博览会 1939 金门世界博览会 1853 纽约世界博览会 1958 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 1855 巴黎世界博览会 1962 西雅图 21 世纪世界博览会 1862 伦敦世界博览会 196465 纽约世界博览会 1867 巴黎世界博览会 1967 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 1873 维也纳世界博览会 1970 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 1876 费城世界博览会 1975 冲绳海洋博览会 1878 巴黎世界博览会 1982 诺克斯威国际能源博览会 1889 巴黎世界博览会 1984 新奥尔良国际河川博览会 1893 芝加哥世界博览会 1985 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 1900 巴黎世界博览会 1986 温哥华国际交通博览会 1904 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 1988 布里斯班国际休闲博览会 1915 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 1990 国际花与绿博览会 1926 费城世界博览会 1992 热那亚国际船舶与海洋博览会 1930 列日产业科学世界博览会 1993 大田国际博览会 19331934 芝加哥世界博览会 1998 里斯本国际博览会 1935 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 2000 汉诺威世界博览会 19391940 纽约世界博览会 2005 爱知世界博览会 资料来源:上海世博网。 二、世界历史横向运动:世界博览会诞生及发展的重大因素 二、世界历史横向运动:世界博览会诞生及发展的重大因素 世界历史是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交互作用的结果。纵向发展是指由生产力推动 的生产方式的变革,人类社会形态依次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横向发展指与社会生产力不 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多,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 和汇合,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体世界的形成。前者的作用在于提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进程总 1 阿尔弗雷德海勒著: 文明的进程:世博会的发展与思考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版,第 172182 页。 2 风靡全球的迪尼斯主题公园这一娱乐方式的灵感正是来自 1964 年的纽约世博会。 8 趋势,后者的作用则是使历史逐渐发展为世界历史。 1从历史横向发展的视角审视世界博览 会,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世界博览会的出现与世界进入全球交往时代存有紧密的关联度。下 面从四个方面来简要阐述: (一)世界历史从“地方性联系”逐渐向“世界普遍性交往”推进为世界博览会产生条件 之一 (一)世界历史从“地方性联系”逐渐向“世界普遍性交往”推进为世界博览会产生条件 之一 自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以来的海道大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世界交往关系。 “各个 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 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 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 2海道大通促使交往范围扩大,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念,汪洋大 海已不再是人类进行全球性交往的障碍,而成了人类进行交往的便捷舞台。随着交往范围 的不断扩大,新的交往理念在人们心目中逐渐形成,人类的视野不再局限于各自狭小的范 围了。马克思认为,在走向世界历史过程中,人类的生产活动的空间范围在不断扩大,从 而打破了“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 ,从而促使相互交往的日益普遍化,民族历史走向了 世界历史,使得各民族之间相互依赖性增强。特别进入 19 世纪以后,人类交往的脚步更 是无所不在,东方大国清帝国也无法用自己的力量阻止西欧列强的冲击,以英国为首的西 方力量通过鸦片战争逐渐打开了中国国门,中国被动地卷入了世界。中国也在萌动中渐渐 了解变化中的世界,了解到遥远的欧美各国。显然,面对不同民族或地区间相互联系的发 展,人们对“世界”及人类存在方式的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碌曲县2025年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
- 长春建筑学院《形体训练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襄阳科技职业学院《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伊吾县2025届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
-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2025届初三调研测试(二)物理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骨科机器人手术个案护理
- 销售新人培训方案
- 煤矿安全规程培训课件
- 淘宝售后规则培训
- 物流订单管理培训课件
- 《三角形的外角》优秀课件
- 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课件
- 鹌鹑蛋脱壳机的设计
- 项目管理进度表模板(全流程)
- 行为安全观察behaviorbasedsafety研究复习过程
- 锅炉专业术语解释及英文翻译对照
- 《小石潭记》作业设计
- 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 过程分层审核检查表
- 气井地面排采技术方案
- 旅行社等级评定申报材料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