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模板.doc_第1页
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模板.doc_第2页
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模板.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体会 历史带给我们的到底是好还是坏,不忘历史就一定是正确的么?历史的第一个教训就是要学会谦逊。本人整理了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的阅读。 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体会? 人类历史只是宇宙中的一瞬间,而历史的第一个教训就是要学会谦逊。所以,今天的我尽管有些内容我无法完全理解,但仍带着谦逊来谈一谈美国著名学者、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的代表作历史的教训。 种族的问题是历史一切战争的源头,而到今天,种族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犹太人为什么会有歧视人类的优越感,歧视造就的希特勒,只是错在大量的屠杀和毁坏。种族的问题是历史所遗留给我们的还没解决的问题。 历史知识会告诉我们:文明是合作的产物,几乎所有的民族都对此有所贡献;这是我们共同的遗产和债务;受过教育的心灵,都会善待每位男女,不论他们的地位多么低下,因为每一个人,都对所属种族的文明做出过创造性的贡献。 战争或冲突是万物之父,是各种观念、发明、制度和国家强有力的来源。和平只是一种不稳定的平衡,只能靠公认的霸权或势力均衡来维持。战争有好有坏如何判定,就在于你如何定义。世界无法缺少战争,但是可以减少战争。提到战争会想到什么?是不是无尽的杀寥,是不是战火的肆意焚烧,还是妇女的尖叫和孩子们的哭喊声,反正我脑子里想到的是这些,不得不说,战争是残酷的,他真的会毁掉一切,包括我前面谈到的主题,历史,战争会毁掉历史,从古至今一向如此,比如说,千古一帝秦始皇就做过糊涂事,一个焚书坑儒就毁坏了不知道多少对我们来说很珍贵的史前资料,再比如文革时期的红卫兵,打砸抢烧,像一群流氓一样硬是眼睁睁的毁了许多文字资料,还有,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火烧圆明园,那些珍贵文物,没的没,残的残,现在看来那叫一个心疼啊,所以,这样看来,有太多的历史片段就这样不见了,但是,有时候好好想想,我们也许是被这种惯性思维束缚了,换一种思路想想,其实战争是一把双刃剑。 在我看来,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战争是时代的必需品,而所谓的和平,自由也只不过是那些弱者和手无实权的领导人们的天真想象,战争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较量,换句话说就是两种不同文明的碰撞产生了新的历史,好比美国独立战争,不同民族人民的联合独立造就了今天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再比如说,朝鲜分裂的战争造就了今天不同的两个国家,一个是拥有先进科技的韩国,一个是保留古老传统的朝鲜,这样看来,战争还会是一无是处的么?所以总而观之,战争和历史之间就像是总会平衡的天平一样,这边多一点,那边就会马上持平,周而复始,反反复复,这样就构成了一种结构,从毁坏到修复,从修复到毁坏的过程。 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体会篇二 人是历史的产物。汲取历史智慧,总结经验教训,指引未来道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学家,都在为这一目标而辛勤耕耘。历史的教训一书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该书由美国著名文化史家威尔杜兰特与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完成。威尔杜兰特(18851981年),先后在美国圣彼得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接受教育,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物学,并在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的指导下攻读哲学,1917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杜兰特笔耕不辍,成果惊人,作品有哲学的故事转变哲学的乐趣历史英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想法和观念,以及规模宏大的11卷世界文明史,是当时美国少有的集作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于一身的学者。 在撰写历史的教训之前,杜兰特夫妇花了近四十年的时间写作世界文明史,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宗教、文化、哲学、历史、教育、艺术、音乐等诸多领域,是举世公认的传世经典,作者因此而荣获1968年的普利策奖和1977年的自由勋章奖。因为卷帙浩繁,为方便一般读者阅读,杜兰特夫妇在此巨著的基础上,于1968年写作出版历史的教训一书。 历史的教训是杜兰特夫妇的代表作,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勾勒了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体现了他们对人类历史的宏观总体思考。该书共有十三章,包括犹豫、历史与地球、生物学与历史、种族与历史、性格与历史、道德与历史、宗教与历史、经济与历史、社会主义与历史、政府与历史、历史与战争、增长与衰退和真有进步吗?,全景式地展示了各种因素与历史的关系,博古通今,新见迭出,引人入胜,可以说,书中到处闪耀着历史学家睿智的思想光芒,是一本值得大家静下心来仔细品味的作品。 在分析种族与历史的关系时,该书强调:历史知识会告诉我们:文明是合作的产物,几乎所有的民族都对此有所贡献;这是我们共同的遗产和债务;受过教育的心灵,都会善待每位男女,不论他们的地位多么低下,因为每一个人,都对所属种族的文明做出过创造性的贡献。(第41-42页)明确表现了反对种族主义的态度,这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该书在分析罗马衰落原因的时候,认为:入侵的蛮族发现罗马之所以衰落了,是因为以前为罗马军团提供兵员的,是既能吃苦又爱国的农业人口,他们是为祖国而战的勇士,如今取代他们的则是在巨大农场里无精打采的奴隶,这些农场由个别人或者少数几个人据有。(第88页)这种分析,绕过罗马衰落的表面原因,直指根源奴隶制,充分体现了这位历史学家的远见卓识。 在分析暴力革命的时候,该书认为:暴力革命对财富所做的再分配,并不会多过对财富的损坏。对土地可以进行再分配,但是人们之间天然的不平等,很快就会产生新的占有和特权的不平等,形成新的少数人权力,他们的本能从本质上说和过去的少数一样。唯一真正的革命,是对心灵的启蒙和个性的提升;唯一真正的解放,是个人的解放;唯一真正的革命者,是哲学家和圣人。(第122页)明确指出了革命的局限性,即革命并不必然会带来真正的进步和解放,唯一真正的解放,是个人的解放,是思想的解放,只有作为个人的独立精神得到了解放,才意味着革命的成功。 作者并不满足于单纯分析各个因素与历史的关系,他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前面十二章的内容,思考一个更为宏大的主题真有进步吗?尽管作者部分肯定了进步的存在,但其角度却和普通人并不相同。该书认为:进步仍然是真实的,但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生下来就比过去的婴儿更健康、更漂亮、更聪明,而是因为我们生来就有更丰富的文化遗产,生来便处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知识和艺术积累的增加,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基础和支撑。遗产在增多,接受遗产的人也就相应地得到了提升。(第182页)也就是说,进步不可能脱离开历史,不可能存在与历史决裂的进步,历史的借鉴作用和意义,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书的最后,作者强调:历史首先是这一遗产的创造和记录;进步就是遗产的不断丰富、保存、传播和利用。对我们而言,研究历史不仅仅在于对人类的愚蠢和罪恶给以警示,也是要鼓励人类铭记有价值的先人。过去不再是一个恐怖陈列室,而是变成了一座英灵的城市,一个广阔的思想国度,那儿有无数的圣哲贤明、政治家、发明家、科学家、诗人、艺术家、音乐家、有共同爱好的人以及哲学家,他们谈笑风生,有说有笑,有跳有唱,有雕有刻。(第182页)这就在不经意间,回答了第一章犹豫的第一句话:在历史学家的研究接近尾声之时,他将会面临这样一个挑战:你研究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第1页)也就是说,作者追求的,是历史对文明的保存、记忆和薪火相传,这样的气度和境界,值得我们所有人尊重。 当然,无可讳言,因为作者生活时代和环境的原因,书中也存在着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误解,以及对美国式民主的崇拜;作者对于民族、宗教、东西方文明等内容的理解,也不一定正确,相信读者自会加以鉴别。 下页更多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体会 共2页: 12 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体会篇三 初拿南怀瑾先生历史的经验这本书,以为只是历史故事的经验的简单介绍,并没有觉得内容之深刻。后来看了才知道,这里面撷取了赵蕤的长短经、刘向战国策、桓范世要论精华,参以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实例,论述了治世、用人、防邪、辨奸之道,并对黄石公素书、太公兵法、阴符经进行了逐句串讲。 关于谋略。 上次听过北京文明文化传播公司的刘文明老师的一节课,对销售做了一个很恰当的比喻:销售是一把刀,刀可以用来切菜,可以是医生手中的手术刀,可以救人,但也可以被坏人用来杀人。我们无法对一件东西做一个准确的定性,正如销售,你做的恰当,那就是直销;做的不对,可能就成为我们所理解的传销了。同样的,谋略,往往让我们想起厚黑学之类的权术之作,单纯的说谋略,有错吗?没有,仅仅是手段而已,手段不存在对错之分,其他类似的事物也是一样,本身没有所谓的好与不好、对与错之分,圣贤讲道德,道德也只不过是一个手段,仁义也是一个手段,这并不是坏的。就是我们所说的专制制度、民主制度,也只是一种手段,没有好坏之分。问题在哪?在使用者本人。正人用手段、谋略,手段就正、谋略就正,在乎动机,存心正手段就正,存心邪门的人,即使用仁义道德的手段也是邪。 长短经还是说了一个我们都熟知的道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并用历史的事实来验证。仁、义、礼、乐、名、刑、赏、罚等等,实际上就包含了不仁不义等等。而且,凡事都有一个度,到不了这个度就达不到我们所说的真正的仁义等,同时,过了这一点,可能就不是真正的仁义了。 这个道理我也是最近在明白,以前老觉得,我要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凡事我都要把握最基本的原则去做,尤其是在自己不知所措的时候,更要坚持原则,坚持最基本的做人的原则。其实呢,这已经走上了本本主义的路子,不知变通,因为真正的把握原则,不是愣头青似的死搬教条,而是因时因地不断适应具体的情况,顾全大局的基础上,同时又不违反基本的原则。因为有时候,很多事情,在自己看来是做到了所谓的仁义道德,但是从整体来看,却违反了大义。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长短经中的一些观点: 1、仁爱 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反仁也 仁就是爱,可是爱的反面是私心,有爱就有偏私。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不得过所爱者,恶私惠也。仁爱有一定的范围,超过了这个范围,只要偏重仁爱,偏私就会来。宋史上有名的宰相王旦,他提拔了很多人,可是当面总是教训人,等他死了以后,大家才知道自己曾经被他提拔过,但是范仲淹曾问他,为什么提拔了而不让人知道?王旦说,他提拔人只是为国家遴选人才,何必让被提拔的人来感谢他私人,所谓授爵公朝,感恩私室的事情不干,这是大夫不收公利的例子。 这一点的把握,非常困难,但最基本的,应该是先去爱人,没有爱人的心恐怕也就没有这些仁爱的流弊。 2、仗义 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伪-反义也 义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真正的大义,顾大局舍小利;一种是所谓的江湖义气,就是小义。战国宰相虞卿弃相捐君,魏国信陵君窃符矫命,都是后者,小义。 想到一个朋友的例子。朋友的父亲是某县教育局副局,年轻有为、能力强,因其兄长住院需花费大量医药费,他父亲就以公事名义予以报销,后来局长等领导对其不满,仕途便从此不顺,最后离开。这里就牵扯到大义与小义的矛盾。今天的大义,当然早已不存在,我们可以把大义局限于大局意识。应该是不破坏大局的情况下,尽量付出,尽量帮助。儿女情长、兄弟情义,量力而行。对我而言,做不了大义,但也不会盲目小义。 3、礼 礼者,所以行谨敬,亦所以生惰慢-反礼也 礼包括了一切制度,有礼、有规矩,在公家或私人的行为上,是比较好,但是相反地,制度、规矩,行久了,太多了,会出大毛病,会使人偷懒、逃避。严格照礼的规矩,我们这样站,这样做都不对的,讲话、走路、站、坐、穿衣,生活上一点一滴,都要小心谨慎,着实麻烦。因为处处要人守礼,要人讲节义,这是令人痛苦的事情。 因此,礼要讲,但不必苛刻做作的讲礼,也不要过分的讲礼。讲礼要分场合、时段。 4、乐 乐者,所以和情志,亦所以生淫放-反乐也 乐包括文化艺术,乃至歌舞音乐等。我们看历史,一个国家富强了,文化鼎盛,艺术发达到最高的时候,也就是这个国家、民族、社会最堕落的时候,乐也有反的一面。养失而泰,乐失而淫,礼失而彩。民生太舒泰了,社会就堕落了,文化精神丧失了,表面好听好看的东西却特别多。 人也一样,正如很多人功成名就之后,一时忘乎所以,生于忧患,却死于安乐。 5、名 名者,所以正尊卑,亦所以生矜篡-反名也 名是很好的,给人以名誉,是好事,如现在的表扬好人好事,公司里表扬员工的突出表现,绝对没有错,但是也会使人生矜篡的念头。当看到秦始皇气派威风的车服时,汉高祖心里面就起了大丈夫当如是乎的念头,项羽更直截了当起了取而代之的念头。 我们在看到他人有所成就,或比自己先成功时,或暂时过的比我们好的时候,如果自己心急败坏,那就肯定不会赶上他们,相反,沉下心来,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方能追赶上。 6、法 法者,所以齐众异,亦所以乖名分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法律越严密,犯法的人越多,有的人要做坏事之前,先去找法令的漏洞做根据,做出来的坏事就会变成合法的。 7、刑赏 刑者,所以威不服,亦所以生凌暴-反刑也;赏者,所以劝忠能,亦所以生鄙争-反赏也 刑是杀人或拘留人,但是执行的人,会滥用刑法来欺负别人,有时好人也会受到刑法惩罚的痛苦;奖励,得奖的人欲没得奖的人,常常会争功、争赏,而争得很鄙俗。 8、学识 圣人其作书也,以领理百事,愚者以不忘,智者以记事,及其衰也,为奸伪,以解有罪而杀不辜-反书也 文字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有知识,使笨的人思想能够开发,不要忘记过去的错误,聪明的人知识学问高了以后,能够懂事。可是相反的,等到知识越广博,作奸犯科,作假的本事也越来越大,懂了文字,有了知识之后,犯法的也许就是这些人,而且有理论,讲得出道理,有罪的人他可以说成无罪。这还是说明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9、尚贤 其上贤也,以平教化,正狱讼,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泽施于下,万人怀德。至于衰也,朋党比周,各推其与,废公趋私,外内相举,奸人在位,贤者隐处-反贤也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泽施于下,万人怀德。但若朋党比周,各推其与,只以小圈子利益为主,则就蒙蔽了领导人。同一政见的人会互相包庇 ,每人都推荐自己信任的朋友,拉自己关系,结果就废公趋私,变成了一个大私的集团。 10、夫士有五反,有势奠贵不以爱人行义理,而反以暴傲。-反贵也 家富厚,不以振穷救不足,而反以侈靡无度,-反富也 资勇悍,不以卫上攻城,而反以侵凌私斗。-反勇也 心智慧,不以端计数,而反以事奸饰非。-反智慧也 貌美好,不以统朝莅人,而反以蛊女从欲。-反貌也 贵、富、勇、智、貌,如果自己具备了这些中的一个,没有做到行义理、振穷、卫上攻城、端计数、统朝莅人,相反的,暴傲、侈靡、侵凌私斗、事奸饰非、蛊女从欲,就会走向另一个方向,违背了贵、富、勇、智、貌本该有的形象。 但是,每个人真要处在这样的一个位置,恐怕很多事情也是自己无法控制的了,比如自己心态的变化,自己已经变了,却还不知道。这是很正常的情况,所以,随时保持自我检讨的心事很重要的。而且,要深信,真正做到了贵、富、勇、智、貌,那就会到达一个新的层次。 11、太公曰:明罚则人畏惧,人畏惧则变故出-反明罚也;明察则人扰,人扰则人徙,人徙则不安其处,易以成变-反明察也。 明罚,管理的太严,动不动就罚,大家就都怕了,但不要以为怕就能吓住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所以说,过分的罚,就会乱;明察,凡事都对人看的很清楚,调查的很清楚,这就使人感到被扰乱、受干涉,为了避免干涉,就逃避迁走了,不安其处,也容易形成社会变乱。 罚和察本来都是好事,只是做过头了,就物极必反。其实生活中,比如对于朋友、亲人的一些过失,或是性格上的缺陷,大可不必去计较,因为每个人要去细细的观察,都会有问题的,这也就是不要过分的察,不要过分的罚。 12、晏子曰: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妻专其父,谓嫉妒-反忠孝也。 臣子忠于其君,子孝于其父,本无可厚非,但是,忠孝不是简单的你要忠孝于君、父。真正的忠孝,是要顾忌大局的忠孝。如果家长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特别的孝,其他的人就会被比下去了,这样可能就会造成他人的误解,孝心也就不是真正的孝心了。 13、韩子曰:儒者也文乱法,侠者以武犯禁-反文武也。 知识分子,读书人学问又好,又会写文章,文章写多了,思想也多了,能言善道,很会辩论,于是以文学知识扰乱了法令,讲侠义的人,动辄老子拳头最大,用武勇把事情摆平了,所以重武侠的人,专门破坏了法令。儒者以文乱法,究其原因,是修养不够,就是做人的道理没有把握好,以至于昏了头脑。侠者,武功本来是自保和强身健体的,但有武之后却要去挑战法令,就违反了武的本意,也是修养不够所致。 14、子路拯溺而受牛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也。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由此观之,廉有所在而不可公行。-反廉也。 人应该廉洁,不苟取,一点都不要,这是对的,当然,不可以提倡贪污,但有时候,像子贡的不受金于府,也不可以公然做出来,不然就会收到廉而过洁的反效果。 猜你感兴趣: 1.中国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 2.关于革命的读书心得体会3篇 3.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 4.苦难辉煌读书心得体会 5.文化苦旅读书心得3篇 6.复兴之路读书心得体会3篇共2页: 121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C)A人体的正常体温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2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C)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D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3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C)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乙_,水的温度是_42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热胀冷缩_。5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B)A.120 B.100 C.90 D.80 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B)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 物态变化与温度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7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D)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D)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 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 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固_态、_液_态和_气_态。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铁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氢气_。11把糖、醋、白雾、碗、勺子、味精、水蒸气、二氧化碳、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属于液态的是_;属于固态的是_。(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5 _,最低气温是_2 _,一天的温差为_7 _,平均气温是_1.25 _。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冰的上表面为10 ,下表面是0 B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 C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0 D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 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6米,直径107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C)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B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C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D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乙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3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38_和_38.6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气体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左_(选填“左”或“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0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会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20 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 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40 _。第四节 地球上的水循1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A)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B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C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D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2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C)A霜、雾、“白气” B霜、露、“白气”C露、雾、“白气” D露、雾、冰3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_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4有下列物态变化: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填写序号)。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C)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D)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C)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积水干涸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C)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C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1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凝华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液化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 ,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吸热_(选填“吸热”或“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升华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凝华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熔化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凝华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吸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汽化_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液化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 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凝华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内侧_(选填“外侧”或“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 ;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干冰升华吸热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水蒸气遇冷液化_形成的17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