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2)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过自己的贡献。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概况,复习秦朝中央政治制度的形成。政治制度,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从一般的意义上讲,它可以包含以下一些内容:皇帝制度、中央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地方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军事制度、法律制度、监察制度、财政制度、文教文书符玺等制度、民族政策及有关制度、职官管理制度等。以故事的形式叙述教材的前言部分,引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在中央,君权与相权此消彼长,一直是封建社会难以避免的问题,也是封建统治者一直想解决的问题,那么,根据史实从汉至元的历代统治者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收到的成效如何呢?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导入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请问同学们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教师介绍一下汉武帝,由此导入新课。推进新课朝扫平六国,一统天下,以为可以传世万代,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秦王朝二世而亡。那么刚刚建立起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不是也随着王朝的灭亡而崩溃了呢?西汉的建立有没有把这种制度也推翻呢?请同学们思考并看书。问题情境1:中央集权的发展1.郡国二制并行与推恩令汉初仿秦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二制并行。两汉的中央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后来,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对朝廷构成威胁。2.唐朝的藩镇割据先请同学们看一段有关安史之乱的影视材料,了解唐代的节度使手握地方大权。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这是封建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本性所造成的矛盾。唐朝中叶以后,一部分地方军政长官据地自雄,不服从中央命令。唐玄宗李隆基在位(712756年)时期,为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赋予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见天宝十节度使)。其中特别是北方诸道权力的集中更为显著,经常以一个兼任两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就是凭借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而发动叛乱的。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抵御叛军进攻,军镇制度扩展到了内地,最重要的州设立节度使,指挥几个州的军事,较次要的州设立防御使或团练使,以扼守军事要地。于是在今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出现不少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等大小军镇,后来又扩充到全国。这些本是军事官职,但节度使又常兼所在道的观察处置使之名,观察处置使也兼都防御使或都团练使之号,都成为地方上军政长官,是州上一级权力机构。大则节度,小则观察,构成唐代后期所谓藩镇,亦称方镇。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3.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让学生了解“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并思考宋太祖为什么这样做?宋初,鉴于唐朝藩镇割据局面,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减地方节度使势力,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以防武人割据局面重现,地方官权力过大的问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这些措施的实行,改变了唐代以来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4.元朝的行省制度问题情境2:君主专制的演进1.西汉借鉴了秦朝的制度,但也有所变化。皇帝制度,是承秦制继续实行,但又在秦朝基础上,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皇帝名号、礼仪等制度。中央行政设三公,秦朝时即有,汉朝亦设。设问汉初丞相与秦丞相的职权有何不同?这种变化有何影响?职权:秦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汉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影响:君权受到严重削弱。思考:面对汉丞相位高权重,汉朝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目的何在?措施:(1)任用布衣为相。(2)汉武帝时期任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让他们参与郡国大事,形成“中朝”(决策机构);尚书令的权力日显重要。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形成“外朝”(执行机构)。(3)到东汉时期剥夺三公的权限,扩大尚书的权力,使它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尚书台,大权由皇帝总揽。“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这些又是与秦时不同的。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得出结论:两汉中央主要政治制度形成“中朝”“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后又有中书省、门下省)得出结论: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3.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首先应让学生弄清唐朝三省制的明确分工,在此基础上明确三省的职权,熟记三省的长官及参知政事都是宰相。4.宋朝时的三省六部有名无实。统治者鉴于唐朝藩镇割据局面,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以进一步加强皇权。举措:(1)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2)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长官为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3)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4)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权。作用:这些官员的设置大大削弱了宰相的权力,皇权得到加强。5.元朝的中书省。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元以中书省总政务,为宰相府。其首长中书令例由太子兼任,实际长官为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因元中央仅中书一省,故六部亦转归其指挥。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构。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也愈突出。课堂小结本课主要围绕中央集权不断发展与加强问题展开。在这一制度内存在的两对矛盾是突破这一问题的关键,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历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实际上都是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的,而且变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即皇权的不断加强与中央权力的不断加强。这种变化的深层原因仍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特征。两汉部分,围绕汉承秦制这一主题讨论,说明两汉继承了秦朝创立的中央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但不乏变化。魏晋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介购房合同模板
- 2025年何为违规终止合同行为
- 2025年度销售人员劳动合同模板
- 2015一年级品生下册《春节知多少》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 语文园地二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 湖北省宜昌市本年度(2025)小学一年级数学部编版随堂测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毛概考试判断试题及答案
- 图书管理员心理素质评估试题及答案
- 提升母猪护理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
- 深入备考激光技术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房地产客户分类》课件
- 人工智能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 人民法院第一审行政判决书及范例
- 残疾消防培训课件内容
- 粘液囊肿病例
- 工务系统职工岗位必知必会培训手册大型养路机械司机捣固车运用检修
- 如何帮助大学生克服游戏成瘾问题
- 妇产科三基考试题及答案
-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 无锡星洲工业园低碳园区规划方案
- 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