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坚固基石.doc_第1页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坚固基石.doc_第2页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坚固基石.doc_第3页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坚固基石.doc_第4页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坚固基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坚固基石缩小信息差距,教育是重要因素中国信息化的水平和质量,最终依赖于高校自主创新,以及教育培养学生的质量。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中国成为世界上信息化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将信息化提高为国家战略角度,十六大、十七大提出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的战略部署,十八大提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在国家战略推动下,2006年至2008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IDICN)年均增长速度为13.30%,是世界平均增长水平的2倍。中国已从信息化发展中低水平国家跨入信息化发展中等水平国家的行列。信息技术渗透到人们经济社会生活的“每个细胞”。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企业信息化调查显示,机械制造行业76.6%的企业已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国的电子政务网络已经覆盖所有省份,90%以上的地市,80%以上的区县。“各行各业,包括金融、民航、制造业,都打下了深深的信息化烙印,离开计算机、互联网,我们将寸步难行。”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表示:“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无处不在的应用,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组织结构正在经历一次巨大的变革,这个变革,就是信息化。”然而,尽管中国的信息化发展不断提速,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在信息核心技术、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仍然在拉大。“总体来看,我国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10年左右。我们已经错失工业革命的机遇,如果信息革命的机遇把握不好,不仅会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到中华民族未来的竞争力”。周宏仁分析说,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互联网接入速率太慢;二是高端信息技术起步慢,物联网、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刚刚起步,自主创新能力不够,据了解,中国政府部门80%、经济部门90%的信息安全设备,包括系统都是进口的,已经威胁到国家信息安全;三是信息化发展不均衡,中西部与东部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鸿沟;四是信息化人才缺口较大。周宏仁说:“上世纪90年代,美国等经合组织国家就业人口中,广义信息化人才就已经占到25%左右,而中国至今仍未达到这种水平。”如何破解这些问题,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差距呢?中国信息化要“赶超”世界发达国家,除了在战略上重视,加强信息设施建设之外,更需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在前沿技术自主创新、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下功夫。周宏仁告诉记者:“教育是影响中国信息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信息化的水平和质量,最终依赖于高校的自主创新,以及教育培养学生的质量。” 周宏仁说:“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这个转变不仅需要大批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高端人才,更需要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特别是每一个受过中等或高等教育的人都参与其中,具备基本的信息素质。” 信息技术自主创新,高校是主力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加强协同创新,在针对一些核心技术的重大专项中形成合力,攻克物联网、云计算等核心信息技术。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主任刘光明至今难忘,2010年年底,他代表“天河一号”研发团队赴美领取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桂冠证书的情景,“为了这一刻,我们等了20年。”20年来,以国防科技大学为首的研发团队,不断探索、不断超越,从1983年的“银河”亿次巨型计算机诞生开始,到2009年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诞生,再到2010年以每秒4700万亿次的峰值速度和每秒2566万亿次的Linpack实测性能成为国际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第一位,中国始终保持着在高性能计算机研发领域的领先优势。曾代表我国参加“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的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汪建说:“使用天河一号,过去要一年才能完成的500人基因信息关联性分析,现在只需3个小时。天河一号的问世,对于生命科学研究以及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基于“天河一号”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已经与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等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开展高性能应用和研究工作,服务领域覆盖石油勘探、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工程设计与仿真分析、气象预报等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真正成为促进工业化的有力引擎。“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领域,整个高校始终站在科研探索的最前沿,扮演了主力军和国家队的重要角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说。记者从科技部网站了解到,2012年度“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共推出16个备选项目,涉及先进计算、网络与通信等主题方向,主要承担单位82个,其中高校50个,占到60%。“从全局来讲,高校在信息化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方面,的确作出很大贡献。比如说下一代互联网等。”周宏仁告诉记者,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物联网的出现,到2010年4月,IPv4地址最终分发完毕,要提升信息化水平,必须从IPv4转向IPv6,也就是下一代互联网。在这一领域,高校担当着“领头羊”的重要角色。从1998年开始,在教育部领导下,相关高校就已经开始进行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与试验。2003年,以清华大学为首,联合100多所高校参加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GNGI,承担了一系列国家下一代互联网领域重大科研项目,其中包括IPv6核心路由器的研发。2008年12月,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IPv6示范网。清华大学等25所高校建成的CNGI-CERNET2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Pv6大型互联网,取得了多项重大创新,总体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可以说,高校在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创新,为我国下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奠定了相当的基础。”周宏仁表示:“然而,在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方面,我国对IPv6的使用却并没有走在世界前列。如果不有效应对,很有可能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周宏仁指出,当前,国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方面高度重视,投入也很多,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是缺乏规划、一哄而上,没有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以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为例,各地各部门都在加大投入,批钱批地,但是也出现盲目投入、重复建设的现象,导致投入物联网、智慧城市核心技术研发的资源因分散而显得严重不足,不能形成攻克核心技术的合力。对此,周宏仁建议,教育部门、科技部门等相关部门应当协调,调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加强协同创新,在针对一些核心技术的重大专项中形成合力,像攻克“两弹一星”、“航天工程”那样,攻克物联网、云计算、高端通用芯片等核心信息技术。推动信息化,教育要率先信息化推动国家信息化,教育要率先信息化,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育方式和理念。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董林利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和电脑,他的生活已经高度“信息化”了。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不是起床,而是打开智能手机,登上微博,与朋友道早安,浏览刚刚发生的新鲜事;上午,在便捷的无线网络环境下,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查阅相关资料,找找老师没有讲到的知识点;下午没课,还得跟电脑打交道,登录最近特别流行的可汗学院,与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大学生共享优质资源。到了晚上,还得利用视频聊天,与同在浙江大学读博的女朋友聊天、道声晚安,这才进入梦乡。如此方便、快捷的信息化生活,正是得益于近年来高歌猛进的教育信息化所取得的成果。3月6日,教育部新春发布会透露的数据显示,中国教育科研网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家级学术互联网,连接2000多所教育科研机构,用户超过2000万人;高校校园网全面普及,不少中小学建有校园网,大多数农村中小学装备了信息终端设施;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校基本普及,100%的高中、95%的初中、50%的小学都已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在义务教育领域,国家建设了近15000学时的视频教育资源库,向所有农村中小学校免费提供,覆盖1.6亿名农村学生;在高等教育领域,绝大多数高校建立教学资源库,1800家图书馆共享服务,建成3800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侯义斌指出:“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国家信息化,教育要率先信息化,要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手段、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适应信息化需要的信息化人才。”近年来,教育信息化战略也得到了国家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在2010年颁布实施的教育规划纲要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单独列为一章,并列为十大项目之一重点推进。2012年,发布了第一个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口径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了全国教育信息化事业的行动纲领和路线图。目前,教育部正在加快推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等重点工程,着力打造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普遍应用,全面带动全国教育信息化加快发展。周宏仁指出:“过去10年里,中国教育信息化有了很大的进步,走在了国家信息化的前列。面向未来,整个国家信息化的重点之一在农村、农业,教育信息化的重点也应当向中西部农村地区倾斜。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条件非常差。中小学互联网普及率不到50%,低于75%的全国水平,远低于东部地区90%以上的普及率。”两三年前,周宏仁曾经到甘肃庆阳等地考察农村学校信息化情况,发现很多学校都配备了电脑,但是却沾满了灰尘,根本没有使用过。“农村的中小学不仅应该是农村的教育中心,还应该发展成为农村信息化的桥头堡。”周宏仁说:“要开发适于农村青少年的网上内容,让农村青少年享受到最好的教材、最好的授课服务,如果广大农村青少年在获取信息与知识上,与城市青少年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教育公平、农业现代化也就指日可待了。”培养信息社会的人才,教育任重道远教育体系,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配备都必须进行调整,每个阶段、每个学科都要跟信息技术结下不解之缘。近年来,侯义斌一直都在探索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他的推动下,北京工业大学从2002年开始,便办起了软件学院,主动与中软国际、赛灵思等软件行业巨头合作,面向行业,培养动手能力强、同时具有国际视野的软件人才。这两年,针对物联网、智慧城市等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学院又开设了嵌入式软件与系统本科生试验班,整合融合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通信等四个专业知识和学科力量,培养能够适应未来信息化创新的高端人才。“尽管这些年以来,国家设立示范性软件学院,在培养信息化人才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对支持国家信息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信息化战略对人才的需求相比,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相比,人才缺口仍然很大,人才结构也不尽合理,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高端创新人才太少。”侯义斌说,这也是他近年来不断探索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原因。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高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在校生规模约为300万人,职业院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在校生超过500万人。然而,根据相关资料统计,面对信息化发展需要,我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每年至少存在100万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缺口,以及30万软件人才缺口,更为缺少的是高层次、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如何才能摆脱信息化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困境呢?侯义斌认为,一方面,要对传统信息类专业进行变革,我国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主要基地和来源是计算机、自动控制等传统信息类专业,这些专业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本身有更大的改革空间,应当进一步变革以适应时代发展。另一方面,则要改革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及时教授新兴信息技术;改革教学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实践环节,培养实用型人才;还要培养国际化的信息化人才。在周宏仁看来,信息化对教育所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的。现行的教育体系是为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准备的,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而不是为信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做准备的。“我们必须构建一个信息时代的国民教育体系。必须从信息化发展的客观需求出发,对当前国民教育体系中信息化教育的情况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评估,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材编写等进行调整,让每个阶段、每个学科都要跟信息技术结下不解之缘,从根本上适应信息化对人才的需要。”“就高端人才培养而言,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趋势,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创新工具,所有学科的人才,都应当在高等教育阶段掌握信息技术。”周宏仁回忆自己当年在美国留学期间的经历:为了完成“机动多目标跟踪”的课题研究,在提出理论假设之后,为了验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