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徐志摩诗歌的浪漫情调(定稿)钟 英【摘要】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在康河的柔波里,有一位追逐“爱”、“自由”和“美”的诗人,他就是徐志摩。本文通过对徐志摩诗歌经典文本的解读,分析了徐志摩诗歌的浪漫情调,探讨了徐志摩诗歌浪漫情调的成因,以及浪漫情调下的理想悲剧,试图走进他的浪漫世界,去感受一个诗人的成长过程及其短暂人生中的浪漫气氛。【关键词】徐志摩;浪漫情调;康桥;理想悲剧浪漫一词在新华字典里的解释是:“富有诗意,充满幻想”。而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它的创造特色是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屈原、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而徐志摩的人生恰恰就是“富有诗意,充满幻想”的人生。从童年到成年,他总是生活在幻想的世界里。“童年的徐志摩心头贮满千奇古怪的幻想,他爱天上闪烁的星,他爱活泼跳动的水,他爱枝头的花,他爱地上的草,他更羡慕翱翔在蓝天白云间的大鹰。他幻想自己背上像安琪儿那样长出一对粉嫩嫩的肉翅来,到月宫里去攀桂花树,到银河里去钓大鱼,这和他成年后浪漫不羁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他嫌地面太脏,他嫌地球太小,他要冲破空气的笼牢。到广碧的宇宙去遨游,到万里外去寻找一颗不灭的明星。”他的诗歌也是“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的诗歌。 常常以温馨和想象、清新的气息引起人们的关注。 徐志摩 1921 年始作新诗,“拜伦,雪莱,济慈一代诗风,给了他诗灵冲动最初的灵感。”他继承了英国第一代浪漫派的人侧重感情,歌颂自然,制造幻异,寻求口语的特点,他讴歌自然界神秘的美。他全盘接受了个性解放的思想,他美化自己憧憬的爱情,向往着自己的世界,永远地活在了自己的理想中的世界。一、浪漫是徐志摩诗歌的主要感情基调 徐志摩是一个被称为创造思想比较复杂的人,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众说不一,毁誉参半。“评论家们以再别康桥等来概括徐诗的价值,是一个极大的偏差。”他们认为:“再别康桥、山中一路诗,有轻灵婉约之美,温馨的图像与温存的心意相融合”但是“外形光润与美听,毕竟只能与温婉的情思微淡的内容相谐媲,只能综合成一种小巧的美,一种更富古典诗艺色彩的美,与现代生活呼唤的现代诗美相去辽远,一个诗人多写这一路诗,便否认的是在半个世纪以前,一曲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等婉约、柔丽而轻快的篇章,不知迷醉了多少人,人们更多的是陶醉在他浪漫的情调中,久久不能平静。更多的人认为他是浪漫主义诗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一首再别康桥也包括他充满浪漫色彩的短暂的一生。徐志摩说过:“他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所谓的“感情线索”也就是他的浪漫情怀和追求完美的感情在作祟。从康桥给他以灵感,从事新诗开始,他就开始了自由不羁的浪漫生涯的开始,他为了向“传统宣战”做了“中国的第一离婚男人”、为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女人身上的半个灵魂 ,与自己的半个灵魂,合成一个完整的灵魂。”不顾世俗的看法,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与张幼仪离婚,苦苦追求着他乞求的半个灵魂林徽因。他只因与曼斯菲尔德“不死二十分钟”的交往,从此不涉足官场政界。而他从孙伏园手中接任晨报副镌当主编时,他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了“我不愿说的话,你逼我求我,我都不说的。我要说的话你逼我求我,我都不能不说的。”直率的浪漫主义宣言。而与陆小曼的结合是他在浪漫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与三纲五常,道德人伦的斗争行为,小曼在他眼中已成了理想的化身,越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他越是执着的追求,孜孜地追求着他理想中的世界。 谈到徐志摩诗歌中的浪漫情调,再别康桥堪称是他的诗作中的绝唱。里面的字句风格轻快,带有异国的浪漫情调,词句间充满节奏感。“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是他最为脍炙人口的一句,也似乎预示他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匆匆一生,人们往往用这首诗来评价徐志摩的诗歌成就。 再别康桥其实也是他浪漫生涯的开始,起初徐志摩是被英国哲学家罗素的思想所吸引,奔向了大西洋。但是似乎冥冥之中注定他的生活将被诗化,他到了伦敦之后,罗素却去中国讲学了。茫然之际,经友人介绍结识了狄更生,他看出了徐志摩的烦闷,劝他换个环境,并安排他到康桥去。从此徐志摩才接触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在康桥开始了新的生活。康桥是浪漫大师拜伦的母校,志摩在这里一头沉浸在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海洋里康桥给了他无尽的美好的回忆,康桥是萦绕他一生的情结。康桥在他笔下焕发了无穷的魅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因为有了再别康桥,它才显得那么的美丽动人,才会吸引我们宁愿“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也是因为康桥的氛围,给了诗人无穷的才华 。 除了再别康桥,在他的很多诗作中,我们能够深深的地感受到他富有诗意,充满幻想的诗句,而有些诗歌甚至就成了他一生的写照,比如一首短短的黄鹂: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他“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如同他的生命 在很多充满浪漫情调的诗句中,我发现这是一位始终“想飞”的诗人,“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始终生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他的所爱是在天上。他总是以忘情的笔墨写他所向往的飞翔:“那美丽的翅膀在半空中沙沙的摇响,朵朵的春云,跳过来拥着他们的肩背,望着最光明的来处翩翩的,冉冉的,轻烟似的化出了你的视线,像云雀似的只留下一泄光明的骤雨。”他有一次在光华大学上学时,一进教师就很兴奋地向学生说“我昨天是从南京飞回来的从窗口向地上望,多么渺小的地球,多么渺小的人类啊!我从白云里钻出,一忽儿又躲在黑云去。这驾飞机,带着我的灵魂飞过高山、飞越大海飞出空气的笼牢,飞到整个宇宙里去。”反映了他浪漫不羁、渴望自由、要摆脱一切羁绊的热望。他总是如此这般让人们预感着他不幸的、匆忙的,然而又是美丽的死亡。”再看他的一首爱情诗我有一个恋爱: 我有一个恋爱; 我爱天上的明星; 我爱它们的晶莹; 人间没有这异样的神明。 矛盾而复杂的徐志摩,他的执着的爱情的追求也是远离了人间的天上。他美化自己憧憬的爱情。但是不管是什么主题,他的诗歌总是充满了欢乐,徐志摩以欢乐意识为轴心奠定了自己的浪漫主义诗歌的基础。 到了他的生命的最后一年,一九三一年的诗刊创刊号上,他发表爱的灵感,那里的诗句让人颤抖,惊异评论家称它是这位诗人对世间的诀别之词: 现在我 真正可以死了,我要你 这样抱着我直到我去, 直到我的眼再不睁开, 直到我飞,飞,飞去太空, 散成沙,散成光,散成风, 呵苦痛,但苦痛是短的, 是暂时的;快乐是长的,爱是不死的: 我,我要睡 他的诗歌就是这样一种浪漫的情调里,带着些许的苦涩的味道,“飞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轻飘飘地像一朵云彩环顾着“天上”的世界,他的精神永远地活在世界的另一个彼岸。有的人在他的诗歌中听出了悲哀和绝望,而我往往在他的诗歌中听来了他的欢乐,他的精神世界是充实的,只是我们无法高攀他的世界“他的诗永远是愉快的空气,不曾有一些儿伤感或颓废的调子,他的眼泪也闪耀着欢喜的圆光。这自我解放与空灵的飘忽,安放在他柔丽清爽的字句,给人总是那舒快的感悟。好像一只聪明玲珑的鸟,是欢喜,是怨,她唱的皆是美妙的歌。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他让你觉着世上一切都是活泼、鲜明的。”他的这些诗歌中对待生命的欢乐气氛,也是来自他对生活的朦胧的理想,他相信他看到的才是真的世界,他即使在讲痛苦和死,也充满了浪漫色彩,总是闪耀着让人欣喜的光辉。即使是现实生活使他失去了“方向”他还是“骑着拐腿的瞎马”寻找光明。 我骑着一匹拐腿的瞎马, 向着黑夜里加鞭; 向着黑夜里加鞭,我跨着一匹拐腿的瞎马! 我冲入这黑绵绵的昏夜, 为要寻一颗明星; 为要寻一颗明星, 我冲入这黑茫茫的荒野。 即使累死牲口,甚至牺牲生命,他也相信水晶似的光明,终将来临。二、徐志摩诗歌浪漫情调之成因 徐志摩是一个大器晚成的诗人,他最初的志向并不在“分行的抒写”:“在二十四岁之前,不论新旧,于我是完全没有相干。” 徐志摩还说:“我自己最高的野心是做一个新的迷上了浪漫主义诗歌,成为一代抒情诗人,这一转折实在突兀。因为若按他的家庭背景,其父富甲一方,有财有势;其妻兄张君劢是民社党主席,张嘉璈是金融界和政界名流,他无论经商从政,前程都是一番锦绣。可他偏偏舍弃了唾手可得的政治经济学博士头衔,步入了无业可守的诗道。 但是我们若纵览他的一生,便可窥见到康桥对于他的理想追求以及浪漫性格的形成都有特殊意义。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 年 10 月1922 年 8 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 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在生活上,他向往英国康桥的浪漫和自由,因为在那里可以尽情的投入一切都按个性生长的大自然神奇美妙的怀抱;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树荫下或康河两岸柔和的草地上吃茶看书;在那悠闲的礼拜天,可以看得见划船女郎“那敏捷,那闲暇,那轻盈”的身影,爱热闹的少年们可以携着他们的女友一同游玩。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与中国社会中囚禁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父母包办婚姻等封建主义囚笼中的人性迫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一直认为,自己一生最大的机缘是得遇狄更生先生。是因着他,我才能进康桥享受这些快乐的日子,而我对文学艺术兴趣也就是这样固定成形了。”“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艺术上,因为他对狄更生的崇拜,从而受到了他推崇的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的影响。他认识和结交了很多英国文化界的大作家、诗人、画家等等。其中最使徐志摩终生难忘的,是和女作家曼斯菲尔德“不死二十分钟”的交往。当时曼斯菲尔德显得恹恹病态,但是在志摩的眼里,她仍然光彩魅人。在他的散文曼殊斐儿中,他无法掩饰自己的倾慕之情:“仿佛你对着自然界的杰作,不论是秋月洗净的湖山,霞彩纷披的夕照,南洋里莹澈的星空,或是艺术界的杰作,你只觉得他们整体的美,纯粹的美,完全的美,不能分析的美,可感不可说的美;你仿佛直接无碍的领会了造作最高明的意志,你在最伟大深刻的戟刺中经验了无限的欢喜,在更大的人格中解化了你的性灵受着她充满了灵魂的电流的凝视,感受着她最和软的春风似神态,所得的总量我只能称之为一整个的美感。她仿佛是个透明体,你只感惊讶她粹极的灵澈性,却看不见一些杂质”不知为何一言及政治曼斯菲尔德就极为反感。“她问我回中国去打算怎么样,她希望我不进政治,她愤愤的说现代政治的世界,不论哪一国,只是一乱堆的残暴,和罪恶。”徐志摩念念不忘她的“忠告”,回国后从不涉足官场政界,甚至聘他当教育部一个司的司长也不就。虽然仅仅是二十分钟的会见,但曼斯菲尔德厌恶政治的倾向对徐志摩弃政从文起了深刻的影响,转而成为以浪漫情节的创造来满足自己永不停止的,孜孜追求的诗化的世界,把最初的追求全都否定了。 从思想上看,他向往英国的民主开明,向往英国康桥的进步和先进。在徐志摩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现代思想苏醒的时代,人的个性意识终于挣脱了封建思想桎梏而获得解放。这时,英国湖畔诗人对于自然风物的清远超脱,以及拜伦式的斗争激情的宣泄,自然触动了徐志摩的诗心,“他的性格象拜伦,他的气质象哈代,他的“理想社会”明显地留下了雪莱“空想社会主义”的痕迹;他的哲学思想,深受卢梭“返回自然”的影响。”这些都成为他的浪漫情调的源泉。也许,徐志摩与林徽音的交往 ,才是最富于浪漫情调的感情体验。 说起林徽因,在它的身上也有一种特殊的气质:东方的婉约美与西方的豪爽美的完美结合。 林徽音自幼受父亲熏陶,有极好的文学素养,因而经常拉着徐志摩参加文艺活动。世上有谁相信一见钟情的爱情,不过对徐志摩来说,第一次在异国伦敦与林徽因的晤面,就被她那特殊的气质所深深打动。身受传统婚姻之苦的徐志摩点燃了一盏不灭的爱情明灯。他第一次听到了心灵的对话,第一次感受到爱情的魅力,而这些在张幼仪身上是不曾体味过的。为了这灵魂深处的爱情,他不顾一切艰难和险阻,毅然地背上希望和憧憬,扬起他那情感的风帆。 “世界上哪里找得到这样一对形合神似、天造地设的情侣:喜欢看白云在明净的蓝天上浮游变幻,喜欢仰望灿烂的星空,喜欢穿雨衣不戴帽子在蒙蒙细雨里散步,喜欢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舒曼的梦幻曲、雪的云雀、济慈的夜莺,喜欢孔子、庄子,喜欢晚唐诗和南宋词,喜欢中国的写意画和西方的印象派画,喜欢沉思也喜欢辩论,喜欢对别人友善也喜欢别人对自己真诚,喜欢与情趣相投的人小聚长谈,喜欢不带恶意的挪揄和严肃的诙谐,喜欢喝咖啡、吃酸牛奶,喜欢逛书店,瞻仰教堂古墓,喜欢梅花和幽重,喜欢一切善和美讨厌数学,讨厌商人,讨厌虚伪、敷衍,讨厌工笔画、汉赋,讨厌讽刺诗、铜管乐.”徐志摩一气写下了十七个喜欢,九个讨厌,这封信可以说是一个浪漫主义的宣言。 总之,在徐志摩弃政从诗的转变过程中,康桥文化所蕴涵的特殊氛围是一个关键。如果徐志摩到了英国后见了哲学家罗素,也许他会被铸成另外一个模型。而林徽音的出现,使徐志摩的诗歌形成了更形象的浪漫主义情调,对他精神世界的转变有着特殊的意义。徐志摩的诗生活和爱情是同时开始的,他早期的很多抒情诗里可以找到很多林徽音的“回应”饱偿了封建包办婚姻之苦的徐志摩,被林徽音唤醒了压抑与内心的感情需要,但不久林徽音又离他而去,获得喜悦和失去的痛苦同时降在徐志摩身上,他通过浪漫主义诗作来抒发自我的心绪也是势在必然。 在这么多的外在因素和自身的天性下。徐志摩完成了人生的一个大转折,曾立志做一个中国汉密尔顿的青年,转眼间成了一代浪漫诗人,一个纯粹的唯美主义者。他的世界观、人生观、艺术观也在这时逐步形成了。在政治上他期望有一个英国式的民主政治,在个人生活上他企望有一位理想化的美女辅助他一起在文学的园地里耕耘,在艺术上他追求一种纯净的境界。这三个目标,也成为他短暂人生中孜孜追求的理想。三从浪漫情调看徐志摩的理想悲剧 诗人刚回国时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他联合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新月社,准备在社会上“露棱角”。他将自己的高世之志称为“单纯信仰”。胡适尝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在他的一生中离婚和再婚是最受社会批评的两件事,但是从徐志摩方面,这是他追求单纯的理想的必经之路,我们只要了解了他的“单纯信仰”就能了解他一生中,人们所不能了解的行为,他一生都在追求美、自由和爱。他相信这些都可以用纯洁的心血培养出来。 但是在康桥温馨典雅的文化环境中,徐志摩的思想与生命活动,已经与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相去甚远,这就注定了他的理想悲剧。也许是曼殊菲尔“不进政治”的劝导牵引他,他已经淡化了直接参与社会政治经济的意识,表明了徐志摩开始淡化某种参与社会的意识,逐渐走向极富于温情的博爱与人道的轨迹,“他无乱如何变得厌倦、憎恶一切暴力与留血了,甚至包括人类进步不可缺少的暴力革命在内,开始以一种从容恰静的态度自守人生。对现实人围的剑桥,回到黑暗、野蛮的当时的中国后,虽然他还坚持着“美与自由,爱”的理想,但是,面对军阀的屠戮,社会的污秽,政治的无耻,诗人已经无法冷静地处理现世。现实生活的严峻激发了他身上那份血性,使他奔波,使他苦闷、怨毒、愤怒。于是他写下了: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这当然的表现了他的惶恐。虽然这样,作为一个富有浪漫主义气质和激情的诗人来说,他往往能在幻想的理想世界里找到灵感的泉源,使心灵想象的翅膀得以自由翱翔。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正是诗人否定和拒绝黑暗的现实世界、肯定和向往理想世界的作品。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 披散你的满头发, 赤露你的一双脚; 跟着我来,我的恋爱, 抛弃这个世界 殉我们的恋爱! 爱,你跟着我走; 听凭荆棘把我们的脚心刺透,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你跟着我走, 我拉着你的手, 逃出了牢笼,恢复我们的自由! 跟着我来, 我的恋爱! 人间已经掉落在我们的后背 看呀,这不是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无边的自由,我与你恋爱! 顺著我的指头看, 那天边一小星的蓝 那是一座岛,岛上有青草, 鲜花,美丽的走兽与飞鸟; 快上这轻快的小艇, 去到那理想的天庭 恋爱,欢允,自由 辞别了人间,永远! 这首诗写于 1925 年,时值徐志摩与有夫之妇的陆小曼相爱,他们恋爱遭到许多人反对,徐志摩痛感传统的道德观念对人的束缚,深深感受到重荷压制下的精神痛苦,他写作这首诗与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如果说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是反映现实黑暗的作品,不如说这是诗人性灵和浪漫激情的抒发。诗人有感于现实生活中恋爱不自由而写下这首诗,他在诗的开头直截了当地指出这个世界是“懦怯”的,是“容不得恋爱”的,但诗人接下去并未对现实世界作任何客观的描绘,实际上,现实只是触动他性灵和浪漫激情的“元素”,他想表现的不是现实世界如何“懦怯”、如何黑暗,而是要抒发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愤懑之情,表达自己同黑暗现实誓不两立的决绝态度与抗争精神,以及对理想世界的美好向往和热烈追求。诗人的浪漫主义使他在否定一个旧世界的同时,以更大的热情去肯定一个理想中的世界。让我们看看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美丽非常的幻境:有象征无边自由的“白茫茫的大海”,大海上有座美丽的岛屿,岛上有青草,有鲜花,有美丽的走兽与飞鸟,更令人向往的是,这是一个“恋爱、欢允、自由”的“理想的天庭”。为寻求这一理想世界,诗人曾抱着怎样义无反顾的坚定决心:“抛弃这个世界,殉我们的恋爱”、“听凭荆棘把我们的脚心刺透,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他希望有一个充满爱心的,没有仇恨的,和谐的而不是纷扰的世界,自由而不是暴力的世界。 但是,“这个现实世界太复杂了,他的单纯的信仰禁不起这个现实世界的摧毁。” 徐志摩自始至终是一个多愁善感、感情化、情绪化的诗人,从来都缺乏着深沉与深刻,他是大资产阶级家庭的宠儿和一定意义上的叛逆者,与前妻离异之前,锦衣玉食,不谙时艰;与陆小曼重组家庭,经济困窘而渐察世道的民瘼。赤诚爱国而依违不一,超凛党派以标榜清高,在性灵自适、灵魂自洁的向往里,追求着飘渺的爱、自由和美。在气质上他有文人的善良,诚挚与柔弱,不图攀附青云,与陆的浪漫爱情,从遂愿到失望,又促成他对于人生的悲凉意识。 在他自以为熟虑,决计满怀热情去孤注一掷时,恰恰暴露了他激动与冲动的本性。诗人直言自己的创作“唯一的靠傍是刹那间的灵通”这种刹那间的灵通带有极大的偶然、盲目和冲动,我觉得这个刹那间的灵感也就是他的一种“单纯信仰”。这种“信仰”不可避免的赋着像神经质似的敏锐和病态,表现在爱情上和政治上,都是一厢情愿的全身心的投入,期待以自己的真纯和美好,去感化去进化理想的对象。而事实上,以复杂的社会为对象的理想政治和以多变的女人陆小曼为对象的理想爱情,最终多以冷酷无情的失望粉碎了诗人天真而至诚的梦想,于是,那原本就“不够深的”的心和流淌着缠绵的忧愁,那原本就“并不大”的胸膛沉载着世纪末的凄凉,他的爱情悲剧正如梁实秋分析的那样:“徐志摩一如西方浪漫派的文学家雪莱,拜伦,罗素等人物,一生追求着理想的生活,而终于不可得,他们爱的不是某一个女人,他们爱的是他们自己内心中的理想。”所以他理想中的爱情也在现实面前摔的粉碎。 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说:自由、爱、美丽,这三位一体的人生追求便是徐志摩浪漫气质的内核,康桥文化孕育的这一结果,也成了徐志摩安生立命的根本,感情上追求纯洁自然,生活中渴求真正倾心的情义,虽然他的认识虚幻飘渺,创造上力求美的实现,可是康桥文化已把他塑成了一个诗人,他也只能只有像夜莺那样唱到气绝方能罢休。他可以骑着瞎马向着黑夜里加鞭,而他的心灵总幻想有一颗明星。徐志摩的“柔美流丽”是有名的,但是他的颓废也是有名的,这是由于他把人生的理想建立在欢乐的意识上,一旦理想的明星毁灭,伴随而来的就是一种无可言状的悲哀和绝望。这就是茅盾说的“一旦人生的转变出乎他意料之外,而且超过了他期待的耐心,于是他的曾经有过的单纯信仰发生动摇,于是他流入了怀疑的颓废了。” 浪漫主义诗歌开拓了徐志摩生命中的新天地,在他十年的创作生涯之中,留下了一串串珠玑,留下了一片片辉煌,但是诗人却匆匆地远去了。“他总是那样的行色匆匆。他是一团火,灼热、明亮,熊熊烈烈,燃起人们的热情,照亮大家的心灵、他是一个孩子,兴高采烈,仰天大笑,大惊小怪,手舞足蹈,把神妙的童话世界带回到友人的生活里;他是只云雀,难耐嵌金镶玉的雕笼的幽困,不停地翱翔鸣啼,冲向蓝天,寻找更加广阔的苍穹他走了。”15虽然不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今天仍然觉得他以三十五岁的年华而“云游”不返是个悲剧。但是,诗人的才情也许因这种悲剧性的流星般的闪现而益其光耀:普希金死于维护爱情尊严的决斗,雪莱死于大海的拥抱,拜伦以英国公民的身份而成为希腊的民族英雄,在一场大雷雨中结束了生命当然,徐志摩的名字不及他们辉煌。他的一生尽管有过激烈的冲动,爱情的焦躁与渴望,内心也不乏风暴的来袭,但他也只是这么并不轰轰烈烈地甚至是悄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线上活动策划方案
- 沈阳理工大学《工程制图A》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大学生健康教育》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材料工程测试技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果汁全国总代理合同模板
-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 2024委托调查合同模板
- 韩非子-文白对照
- 2024房房租赁合同范本简单
- 2024合同、合同编号及下单管理规定
-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范文
- 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 泵盖铸造工艺课程设计
- 爆破片日常检查及定期更换记录
- 运转车间钢包管理制度
- 销售大户监管办法
- 小型装配式冷库设计(全套图纸)
-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半期考试
- 八六版高中英语课文全集
- 审计工作手册
- 胰腺癌一病一品知识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