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范文——士族门阀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衰落原因_第1页
毕业论文范文——士族门阀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衰落原因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本科论文论文题目:士族门阀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衰落原因学生姓名: X X X指导教师: X X X 学科专业:历史教育专业学 号: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学习中心: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X X X X 年X X月摘 要士族门阀制度,形成于魏晋时期,发展于东晋南北朝时期,而在隋唐时期衰落。其形成的条件有九品中正制的确立、世家大族的兴起、西晋的占田荫客制度和东晋皇权的弱小。其衰落则是由科举制度的实行、隋唐土地制度的变革、唐太宗士族志的修订、皇权的加强以及其自身的腐朽和“侯景之乱”的打击等原因造成的。关键词:士族门阀制度;形成条件;衰落原因前 言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是门阀世族,并在魏晋时期,形成了门阀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的历史发展中有着重大的影响。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世族取代了秦汉时期世家地主的地位,成为地主阶级中占主导地位的阶层;而在隋唐时期,门阀世族的势力却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士族门阀制度形成的原因 所谓门阀制度,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对门阀士族的政治经济特权和优越的社会地位予以确认的制度。门阀制度确立后,封建国家的地主阶级政权的本质是门阀势力集团的专政。“琅邪王氏王导、王敦兄弟与司马氏共天下,开创了东晋门阀政治的格局,建立了祭则司马、政在士族的政权模式,维持了一个世纪之久。” 1东汉以来,在依附关系较强的大土地所有制基础上,产生出不少累世高官的世家大族,他们是地主阶级的上层,具有种种政治经济特权。不过在制度上对于他们的这种特权和地位并无明文规定。世家大族的这种特权和地位得到朝廷在法律上承认的标志就是曹魏九品中正制的确立和西晋占田荫客制度的颁布。 (一)九品中正制的确立尽管从西汉到三国,封建皇权统治都曾抑制打击世族地主势力。但世族地主的势力却越来越强大,终于发展到可以改变封建政权内部集团力量结构的程度。在曹魏统治时期, 虽然也给豪强极大的限制,但随着世族地主经济、政治地位的逐渐上升,到了曹丕称帝时,为了取得世族地主的支持,就不得不对世族地主让步。他接受世家地主代表人物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官人法”, 即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事实上成了世家地主控制选官的一种政治特权。还有租牛客户制,吴的领兵、复客制,晋的官品占田制,荫客荫亲属制等等,经过一系列保护门阀世族特权的立法,使统治阶层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2的局面,也就标志着门阀世族由习惯上的存在变成法律上的承认,封建统治成为门阀集团的专政。汉魏禅让连带引发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处置汉朝官僚的问题。形式上应该是魏下入居汉朝廷,但实际上魏朝官僚原班人马占据中央政府,而至今为止出仕汉朝廷的官僚只得失业。宫崎市定先生认为,九品中正制确立的原因是为了安置汉朝的旧官僚。“但是,既然目的是取消两重政府并统合为一,就不可能原封不动地按照汉朝官僚体制吸收汉朝官僚,因此,必须解散汉朝官僚体系,在回归个人的基础上,再根据个人的才能,于新政府内安排相应的位置。这是最现实的解决办法。”3所以,当曹丕代汉称帝前,为了要取得世家大族的合作与支持,便接受了颖川大族陈群的建议,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初行时,中正品评人物的标准是家世、才、德三者并重,也比较注意社会舆论。但是,由于中正的位置长期为高门大族所把持,故越到后来,才德越被忽视,家世出身越来越被看重甚至成为唯一标准,到西晋初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彻底变成了门阀士族控制选官的工具。这样,门阀士族逐渐兴起,并掌控国家的用人权利,从而为士族门阀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西晋的占田荫客制度三国以来,门阀大族不仅通过九品中正制巩固了其政治特权,而且又通过政府所颁行的其它制度和措施获得了许多经济特权。东吴曾推行复客制和领兵制来保障世家豪族的利益。曹魏后期,世家大族在经济上也逐渐有了免役免税的特殊权利。西晋占田法规定,官吏按官品高低占田,一品占田五十顷,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占田十顷。这种官吏占田的亩数,并非是世家大族可以占有土地的限额,而只是政府依官吏品级重新加给他们的亩数,故李重在太康中有“人之田宅,既无定限”的说法。“占田法实施之后,由于官吏有受田、荫客的规定,官品愈高,受田愈多,受田之后,又往往有受而无还,因此,占田法不仅没有妨害世家大族庄园经济的发展,反而助长了它的发展。”4当时实行的是给客制度,史称“魏氏给公卿已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自后小人惮役,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5这种给客制度,到西晋则发展成为系统的荫户制度。西晋建立后,晋武帝颁布的占田制,则更明确系统地确定了门阀地主在占田、荫族、荫客诸方面所享有的法定特权。它规定:一品官有权占田50顷,以下每品递减5顷,至九品占田10顷。士族官僚还可以按官品高下荫户,“又各以品之高卑荫其亲属,多者及九族,少者三世。宗室、国宾、先贤之后及士人子孙亦如之。而又得荫人以为衣食客及佃客,其应有佃客者,官品第一第二者佃客无过五十户,第三品十户,”6被荫者免除了国家的租赋和摇役,而且完全受门阀地主的剥削和役使,成为他们的依附人口。“官品占田荫客法的颁行 巩固和扩大了门阀士族的特权是门阀士族经济特权法律化的重要标志为士族门阀制度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7 (三)东晋时期皇权的弱小 东晋与西晋政权结构虽然都是皇室与门阀士族的联合统治,但西晋王权强大,而东晋皇权弱小,这种形势迫使东晋政府对南北大族采取宽纵政策,如在政治上确立了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8的准则,公开宣布大族不受法律约束。东晋设置的侨州、郡、县,也主要是为了照顾南迁世家大族的利益,一则是为他们做官增加了位置;二则是使他们控制大量户口而不纳租服役,后来即使纳租调也比一般编户轻些。如此等等,造成了门阀势力的恶性膨胀和门阀制度的充分发展。一般认为,南北朝是门阀制度的衰落时期。其实,随着寒门庶族势力的上升,南朝的门阀士族虽然不能像东晋那样专断朝政,但他们的政治经济特权和崇高的社会地位仍像东晋那样得到制度上的法律保证,并且还有不断强化的趋势。北魏孝文帝积极推行鲜卑贵族的士族化政策,门阀制度正方兴未艾。门阀士族为了保持他们高贵的血统,不混淆所谓“士庶天隔”的界限。在婚姻上讲究门当户对。几姓士族相互间自为婚姻的情况,在魏晋之际就已出现了到东晋南朝则发展成为人们必须遵守的一种制度。 二、士族门阀制度衰落的原因在东晋时期,士族门阀制度发展到极盛,甚至出现了“王与马、公天下”的局面,但是,如此强大的门阀士族为何就衰落了呢? (一)科举制度的施行隋唐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取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九品中正制,将选人、用人大权收归中央,剥夺了门阀士族垄断地方官吏选举的政治特权。随着门阀士族的日益腐朽没落,寒人庶族势力的日益抬头,在南北朝后期,门阀制度已显露出衰败的迹象。梁武帝曾下令,凡通一经者,都可参加入仕考试,随才录用,不论其出身如何。北周武帝在仕进制上,采取“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9的政策,与南朝梁武帝改革相呼应,把才学标准放在门第前面。它说明在南北朝后期九品中正制式的只重门第不重才学的仕进制已丧失了生命力,高门甲族垄断锉选的局面有所松动,以考试取官为基础的科举制度开始萌芽。到隋朝更进一步废除了九品中正制,而且设置了进士科,并在唐代发展成为完整的科举制度。在科举制度下,不管贫富贵残,不论出身门第,只要考试及格,就可以做官。这时人们骄矜自得的不再是门第阀阅,而是自己的进士出身了。这是对九品中正制的彻底否定。魏晋以来门阀士族操纵选举凭门第血统垄断高官要职的政治特权被完全剥夺。 (二)隋唐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的变革唐朝中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统治地位的动摇均田制的崩溃,以至不能保证门阀士族的经济特权,即不能保证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部曲、荫客等劳动人手。唐长孺认为“门阀的盛衰和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的盛衰有密切的联系”,“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的统治地位还没有动摇,与之相联系的贵族、官僚土地所有制也仍然存在,那么门阀制度也就能够继续下去。”10唐先生也认为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的衰落是门阀士族衰落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隋代又通过“大索貌阅”和“翰籍法”,把大批被门阀大族庇荫下的封建依附农民捡夺回来充当国家的编户,门阀大族的荫客荫族权大为削弱。唐代的均田制又取消了部曲、奴脾受田的规定,使门阀大族的经济势力进一步削弱。到唐中叶后,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土地买卖完全合法化;并随着两税法的出现,荫客荫族特权已失去意义。至此,门阀士族的经济特权彻底消除。 (三)唐太宗士族志与武则天姓氏录的修订唐代的门阀士族虽然失去了法律规定的政治经济特权,但他们的门第族望并未丧失,社会的、习俗的特权依然存在,士庶之别仍很严重,门阀等级观念十分顽固。唐朝前期,唐太宗修氏族志,就是企图重建一套门阀制度。后来武则天通过高宗下诏修改为姓氏录,同样也是试图把当朝新贵的地位抬高并固定下来,进一步打击的门阀士族。门阀士族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基础,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故延续到唐末,终于在社会上消失,门阀制度也就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为门阀制度服务的谱系之学,在唐末五代的彻底衰绝,就是门阀制度最后崩溃的有力证明。唐太宗、武则天用强权的手段颁布士族志和姓氏录,从政策上和社会上有意识地将门阀士族予以贬低,使其社会地位逐渐降低。(四)门阀士族自身的腐朽门阀世族的腐朽性、寄生性加速了它的最终衰落。官僚大族们由于受到特权的庇护,他们更多的是关心家族利益,忙于占夺土地人口和权力之争,而不以国事为重,成为一个无比贪婪和腐朽的阶层,如石崇作荆州刺吏,公开抢劫客商,王戎“性好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而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肓之疾。”11拥有巨额财富的世族生活上奢侈异常,尽情享乐。由于世袭的特权保障,所以不管朝代变更,门阀的地位却依然如故,这种衣食无忧的安逸使他们丧失了进取心甚至是生存能力。(五)农民起义的打击魏晋隋唐时期发生的历次农民起义如孙恩、卢循起义,北魏末年农民起义,隋末农民起义等,以及侯景之乱、安史之乱等社会大动荡,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门阀士族。经过此次战乱,已是荒记不堪,“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诗句)的建康,在这次战乱中毁灭了。繁华的建康城毁灭的同时,门阀士族也遭大量杀戮,最终削弱下去了,“贵戚、豪族皆自出采稆,填委沟壑”。结 论总之,造成门阀士族制度兴起和衰落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经济方面的原因。随着南北朝后期和隋唐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限制的松弛,最终使得均田制彻底崩溃,庶族地主是这一历史变化的最大受益者,门阀士族却因此失去了往日的经济特权和经济地位。而经济地位一旦保不住了,士族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迟早也要衰落下去。“门阀士族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经济地位的降低和经济特权的丧失,门阀士族衰亡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他们文化优势的丧失,而大兴科举制和发展学校教育则是导致门阀士族文化优势丧失的基本原因。”12参考文献1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7.2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M,卷45.中华书局,1974.1274.3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M.中华书局,2008.59.4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72.5房玄龄等.晋书外戚传M,王恂传,卷9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