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共享精品课件_第1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共享精品课件_第2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共享精品课件_第3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共享精品课件_第4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共享精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发展心理学 世界近现代史表明,凡是对儿童(0-18岁)教育和心理研 究越广泛、越深入的国家和民族,越容易腾飞和强大。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从新生命还未开始就进行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把握孩子成长关键期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进行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适宜孩子个性特点进行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和谐而又全面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将儿童成长规律与未来社会的需求融为 一 体的教育。 最有问题的教育就是不尊重人、不鼓励人、不等待人的填 鸭式的教育,就是牺牲非智力去开发智力的教育,因为这 样的教育培养的人不仅智力开发有限,而且缺乏“后劲”。 最好的教师,就是有思想的教师,总是从孩子成长的轨迹 中寻找他现实问题的答案,从而选择最恰当的教育方法。 谈心理知识与教育 1、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不会赏识就不会教育; 2、会赏识孩子的父母、教师是愉快的,被赏识的孩子 是幸福的; 3、没有赏识就没有心理沟通; 4、只要对孩子不信任、不赏识,教育就缺少正效应; 5、教师与父母的最大责任不是千方百计地寻找孩子的 缺点,而是要想方设法赏识孩子的优点; 6、教育的唯一诀窍在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7、培养孩子自信心是每个父母、教师的首要职责; 8、要注意培养孩子爱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 9、当母亲的、教师的一天不夸奖孩子一两个优点就是 最大的教育失误; 10、要学会赏识孩子,也要教会孩子赏识自己; 11、用放大镜寻找“差生”的优点不要在鸡蛋里挑骨 头,而是要在骨头里挑鸡蛋; 12、不能用道德标准衡量孩子的非道德行为; 、孩子先接受感情再接受道理; 、家中、教室里应常有歌声、笑声和掌声; 、要在孩子面前学会四装:一装糊涂、二装无知、三装学生、 四装病; 、重在培养孩子的五心:一是自尊心、二是自信心、三是责任 心、四是恒心、五是韧心; 、当你从远处扔给孩子两颗糖时他不会感谢你,因为你缺少 尊重,当你蹲下来给孩子两颗糖时,他也许会给你一颗; 、差的家长加差的教师就一定会制造出差的学生。 、现代社会对的要求:一是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用 这种思想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孩子命运改 变,家庭命运改变,个个孩子命运改变,将是整个社会和国连胜命 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是掌握在无数母亲手里,一位母 亲总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你说,我教你学好,难道我错了么? ”(错在过分强调自己的正确,并强加于孩子,孩子情绪反感。)二 是用先进的思想陶养孩子。在家庭里,用熠熠生辉的思想鼓励孩子 ,他就会变得高尚、丰富、独到、深刻,他会感到人生的魅力和趣 味,他才真正具有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 比珍贵的生命;三是唤醒和保护孩子的尊严,关注和提长孩子的人 生价值,维护孩子正当的人权,表达孩子的心声;四是要认识到坏 的不是孩子,坏的首先是坏的教育和坏的环境; 、好的学校是允许学生犯错误、改正错误的地方,好的教师是 允许学生说错话的教师。 一、发展心理学概述 发展心理学是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 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其前身是儿童心理学。 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广义心理发展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动 物心理学)、心理的种族发展(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心理发 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是对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 发展特点进行研究。 二、心理发展的5个方面的基本性质。 (一)心理发展有方向性(阶段低级到高级)和顺序性(动作-语言)。 (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人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 进的,而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进的。从出生到幼儿期属于第一发展加速期 ,青春期是第二个发展加速期。 (三)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共同性)和差异性(特殊性)。 (四)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 (五)心理发展中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二、发展心理学简史(4个阶段) 一、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准备阶段。文艺复兴以后,人本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 们以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为主导,提出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观念,他们强 调儿童天性在其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达尔文 的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等儿童心理学的早期研究成果,为科学儿童 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研究基础。 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 Preyer)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被公认为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 作,他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儿童心理科学的形成和发 展的时期。20世纪中期以后,儿童心理学的发展进入了演变和增新的时期。 四、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 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 心理学中的地位。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3种研究方式 一、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 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 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它 是最常用的设计方式(p19) 二、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 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 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这种横断与 纵向的交叉研究。 四、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 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单因素论。 1、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环境 的作用只能促进和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顿(F. Galton)。(p7) 2、环境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 的作用,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他的一段名言( p7 )是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观点的典型写照。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分别重视了遗传素质、环 境教育对心理发展的制约作用,但两者都因为片面强调一个因素的作用,走向极端而失却科学性。 (二)二因素论。二因素论主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心理的发展;把两者视为相互孤立存 在的因素;他们关注各因素在心理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程度。 (三)相互作用论。相互作用论认为,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 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10) 二、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1896-1980)的认知发展理论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 他一直是儿童心理发展领域最杰出的一个代表人物。(P77)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以客体环境的适应;适 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 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 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做出反应的组织方 式。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图式是指动 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中,以 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P81)。顺应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 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创造心的认知结构。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皮亚杰认为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是影响心 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4、心理发展阶段说。心理发展阶段论观点为:心理发展表现为连续发展过程中的阶段 性;每个阶段都具有独特的典型特征;各阶段的发展次序是固定的;前一阶段与后一阶 段具有连续性,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前提,也是后一阶段的量的积累过程,先前的认 知结构包含并融合在后继的结构之中。 皮亚杰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的4个阶段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儿童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 的 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 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 中消失时,他知道它并非不存在,这样他逐渐获得了客体永久性。这时认知 活动处于感知动作思维水平,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 (2)前运算阶段(26、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把上一阶段中获 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系统,具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 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表现为缺泛灵性、自我中心、思维的不可逆性、未掌握守恒(P87)。 (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获得 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思 维摆脱了具体内容的约束,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能够提出假设。 他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3个阶段: (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这个时期儿 童尚不能判断,他们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属 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 (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 他律道德判断又称道德实在论,这个时期儿童 的道德判断以他律为主要特征。 (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自律 道德判断又称为道德相对论。自律道德判断是 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 支配。 (二) 弗洛伊德按其情欲说划分儿童心理发展 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学说的中心思想是情欲说。认为心理发展的动力来自性本 能利比多,并强调人有追求自我快乐的本能,追求性欲的满足 就是心理发展的内驱力。 1、 口唇期(01岁):里比多的发展从嘴开始,吮吸本能能 产生快感。 2、 肛门期(13岁):这个时期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 域,排泄能产生快乐。 3、 前生殖器期(36岁):弗洛伊德所说的性生活主要是指 儿童对异性父母的一种爱恋,即恋母情结、恋父情结。这一早期的 亲子依恋,被弗洛伊德描述为“俄底普斯情结”即恋母情结。 4、潜伏期(6青春期):进入潜伏期,其性的发展便呈现一 种停滞的或退化的现象,也可能完全缺乏,也可能不完全缺乏。利 比多受到压抑,性能量转移到创造性的游戏活动和学习中去。 5、 生殖期(青春期):始于青春期,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青 春期的特点:青春期的发展,个体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从父母那里 摆脱自己。同时,到了青春期,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同 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 (三)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8个阶段理论(重点) 艾里克森(19021994),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 艾里克森的人 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认为 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人 在克服心理与社会日矛盾和危机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从本质 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和相联系的危机能否获得积极的解决 (1)婴儿前期(0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2)婴儿后期(24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幼儿期:(47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 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童年期(71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5)青少年期(1218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 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6)成年早期(1825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 (7)成年中期(2550岁):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8)成年后期(50岁以后):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 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 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 (1)人格发展是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 (2)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观点,即他 将个体一生人格发展视为连续的而又具有 不同阶段特质的统一的过程; (3)人格发展是连续一生的发展进程, 他的心理发展阶段划分包括从出生到衰亡 整个人生历程; (4)二维性的发展阶段说,即他不是一 维的纵向发展观,而是强调人格发展的成 功与否与横向维度上的两极内容有关。 (四)班杜拉(A.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 他(1925-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 研究的最终目的仍然在于说明、预测和控 制行为。这一理论也超越了传统行为主义 的局限性,成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性理论 。 1、三元交互决定论:班杜拉认为,在人 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 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三个决定 因素之间是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 2、观察学习: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 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 3、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 (五)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和心理发展观。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他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 理机能两类。前者的发展受个体的生物成熟所制约,后者的发展则受社会 文化-历史所制约。心理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 化的结果。 2、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所谓心理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 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组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 化过程。 3、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1)“最近发展区”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 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 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这种差异就是教育教学所带来的发展,是潜力 的开发。 (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环境和教育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促进 作用,也决定着智力的发展,其决定作用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 速度和活动特点上。教学可视为“人为的发展”。因此教育教学要走在发展 的前面。 (3)学习的最佳期限: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 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 能之上,如果错过学习某一机能的最佳年龄将不利于其发展。教育教学的 最佳期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 (六)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1927-1987)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他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 发展。人的道德判断随年龄发展而发展的趋势却是一致的,大致可分为3种水平,6 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对成人或规则采取 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 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 必须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 法,考虑他人和社会对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尽量按这种要求去做。在这 个阶段,儿童已经开始从关心自己的需求发展到较全面的关心别人的需求,从而为 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 第四阶段 :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认识到法律不再是死板的、 一成不变的条文,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来改变。 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其认识超越了法律 ,认为除了法律以外,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个人的尊严等更高的 道德原则。 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 关(。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只能决定发展的速度或改变其道德的内容,但不能改变它 的发展顺序。在生活中,要让儿童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促进儿童 道德的发展。 三、三、 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首先,教育为个体发展提供方向;其 次,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给个体发展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 第三,恰当而又得力的教育为个体能动发展创造主观条件;第四,教育的主导作用 更表现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2、教育的效果取决于选择启发的时期(年龄阶段与当时心态); 3、教育的内容(教材)和教法要适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4、教育与孩子的性格形成的关系 一个孩子在充满批评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吹毛求疵、谴责他人; 一个孩子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反抗他人; 一个孩子在充满恐惧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害怕、担心、忧虑; 一个孩子在充满嫉妒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贪得无厌; 一个孩子在充满耻辱的环境下成长,他就自觉有罪; 一个孩子在充满怜悯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自哀自怨; 一个孩子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耐心; 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自信; 一个孩子在充满赞美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赏识他人; 一个孩子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爱惜自己; 一个孩子在充满被接受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爱这个世界; 一个孩子在充满被肯定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立定志向; 一个孩子在充满分享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慷慨; 一个孩子在充满公正诚实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坚持正义; 一个孩子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信任他人; 一个孩子在充满友善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热爱人生。 附:全面培养孩子的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哈佛大学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用多方面的研究证明, 人有7种不同的智力: 1、语言的智力 2、逻辑数学的智力 3、视觉空间智力 身体动觉智力 5、音乐的智力 6、人际交往智力 7、进入内心的智力。 爱因斯坦说:“想像比知识更重要。”他的相对论中的公式E=mc,就是通过想象而提出来的。达芬奇既 是画家,又是科学家。门捷烈夫的化学元素期表也是通过想象而提出来的,并不是通过单纯的死记硬背提出来 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心理特点 (1)对自然界和科学现象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兴趣;(2)从小具有一种自发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想象力;(3)具有强烈 的自我成长动机和成就动机;(4)高度的创新性、独立性和求异性;(5)具有反潮流精神,不追求物质利益;(6)刻 苦、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 决定孩子一生的8种能力 抉择能力 策略思考能力 学习能力 :激发学习动机 明白学习价值 创造激励环境 鼓励自信心 赞扬取得的进步 :调整学习情绪 孩子焦虑产生的9个原因 父母期望只值过高 个人对学习有过高的目 受同学的讥笑 接触比自己强的同学 父母之间互相矛盾的教育 父 母老师要求过严 动辄受到批评 多次受到挫折 父母本身的焦虑 :养成学习习惯 A、计划学习:确定学习目标 先整体后部分 记好笔记 强化过度学习 复习计划 B、学习成功的9大诀窍 专注 持之以恒 制订目标 预习 作好笔记 不留问题 精益求精 善学善问 多做练习 判断风险能力 道德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 化解危机能力 生活能力 五、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附:母亲态度与孩子的性格 母亲态度是支配性的,孩子的性格是服从、无主动性、消极、依赖 、温和的; 母亲的态度是照顾过甚的,孩子的性格是幼稚、领带神经质、被动 、胆怯的; 母亲的态度是保护型的,孩子的性格是缺乏社会性的、欠深思的, 亲切的、非神经质的,情绪是安定的; 母亲的态度是溺爱的,孩子的性格是无责任心、不服从、攻击的; 母亲的态度是忽视的,孩子的性格是社会性的,冷酷、攻击的,情 绪不安定,但创造力强; 母亲的态度是拒绝的,孩子的性格是神经质的、反社会的、粗鲁的 、冷淡的,企图引起人们的注意; 母亲的态度是残酷的,孩子的性格是执拗的、冷酷的、神经质的、 逃避的、独立的; 母亲的态度是民主的,孩子的性格是独立的、直爽的、协作的、亲 切的、社会的、创造的; 母亲的态度是专制的,孩子的性格是依赖的、反抗的、情绪不安、 以我为中心、大胆的。 六、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附:理想父母的条件 1、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 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德和良好 习惯的父母。 2、永远保持年轻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 自由、愉快成长的父母。 3、善于发现孩子天赋,善于挖掘孩子潜能,善于培养孩子特长的 父母。应该是以大朋友的平等身份来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长辈的身 份来压制孩子和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子的父母。 4、有着和谐的家庭关系,能以身作则、一诺千斤的父母。 5、永不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决不使用侮辱 性批评语言的父母。 6、善于学习,具有教育理性和自觉,能够善于利用各种教育情境 ,富有教育机智的父母。 7、努力配合学校、社区、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从 而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父母。 七、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附1:学生的16种人格特质特点及教育建议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人的个性可以分为“表面特性”和“根源特质”。所谓表面特性是指一个 人经常发生的、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行为,而根源特质则是制约着表面特性的潜在基础。卡特 尔从许多表面的行为中抽取了16种“根源特质”,称为16种个性因素。每种人格特质都有低分和 高分两种特征,对此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每一种人格特质的教育教学参考建议。 1因素A 乐群性 低分者特征:抑郁,缄默,孤独,对人冷漠。通常表现为执拗,吹毛求疵,宁愿独自工作, 对事而不对人,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主见,且工作标准常常很高。 教育建议:(1)教师要多给予关注,使其多在公共场合发言或活动。(2)可安排学生干部或积极 分子多和他们接近,有意识地加强友伴交往。(3)在教育时要讲清道理,使其心服口服。(4)适当 时帮助其缓解压力。(5)注意发挥其坚持己见、严格要求自己的优点。 高分者特征:外向、热情、乐群。通常和蔼可亲,容易与人相处,合作与适应能力强。 喜欢和别人共同工作,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不厅厅计较,容易接受别人的批评。萍水相 逢也可以一见如故。 教育建议:(1)教育其认真细致。(2)利用他们热情乐群、易于相处的特点,使他们帮 助内向同学改善一下过分缄默的性格。 2因素B 智慧性 低分者特征:思维迟钝,学识浅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学习能力不强,不能举一反二。 教育建议:(1)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2)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其思维水平。(3)稳定其情绪 。 高分者特征:聪明,富有才能,善于抽象思维。学习能力强,思考敏捷准确。 教育建议:(1)教育其要细致扎实,不可认为自己有小聪明就马虎浮躁。(2)教育其利用好自己 的优势,更好的发展自己。 3因素C 稳定性 低分者特征:情绪容易激动,易产生烦恼。不能以逆来顺受的态度应付生活上所遭 遇的阻挠和挫折。容易受环境支配而心神动摇不定。不能面对现实而时时会急躁不 安,疲乏,有失眠、噩梦、恐怖等现象。 教育建议:(1)教育学生平时注意加强自身修养,保持头脑冷静,心态平稳,理智 调控。(2)教育学生扩大自己的生活面和知识面,在精神上充实自己,为丰富多彩的 生活所吸引,不计较眼前得失,开阔心胸。(3)教育学生多和他人交往。在自己的身 边形成一个比较和谐、融洽的氛围,促进自己情绪的稳定。(4)学会转移注意力。自 觉要激动时,可暂时离开现场,去找别人谈谈或外出散散步、打打球,以稳定情绪 。(5)进行自我提醒。在怒气上涌而尚未 发作之时,嘴里不断地默念“一定要镇静”、“一定不要发脾气”之类的话。还可以用座 右铭经常提醒自己。 高分者特征:情绪稳定而成熟,能面对现实,能以沉着的态度应付现实中的各种 问题。行动充满魄力,能振动勇气,维持团体的精神。有时也可能由于不能彻底解 决许多生活难题,而不得不强自宽解。 教育建议:教育其利用情绪稳定的优势,更好地发展自己。 4因素E 恃强性 低分者特征:谦虚、顺从、通融、恭顺。通常行为温顺,迎合别人的意旨,也可 能冈为 希望可遇而不可求,即使处在十全十美的境地,而有“事事不如人”之感。 教育建议:(1)教师要教育其适时大胆,该出手时就要出手,不可一味谦虚顺从, 丧失发展机遇。(2)遇事要有自己的主见,且不可人云亦云。 高分者特征:好强固执,独立积极。有主见,独立性强,但通常白视甚高,自高 自大,自以为是。可能非常地武断,而时常驾驭不及他的人和反抗权势者。 教育建议:(1)教师要教育其学会接受别人的止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改 变自己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缺点。(2)教育其与人平等相处,摆脱自高白大的坏毛 病。 5因素F 兴奋性 低分者特征:严肃、审慎、冷静、寡言。通常行动拘谨,内省而不轻易发 言,较消极、忧郁。有时候可能过分深思熟虑,义近乎骄傲自满,在职责 上认真可靠。 教育建议:(1)引导其多参加发言或活动。(2)教育其适时大胆,不要过 分拘谨。(3)培养其积极乐观的心态。 高分者特征:轻松兴奋,随遇而安。通常活泼、愉快、健谈。对人对事 ,热心而富有感情。但是有时也可能过分冲动,以致行为变幻莫测。 教育建议:(1)教育其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2)教育其学会内省, 在学会反思中 成长。 6因素G 有恒性 低分者特征:苟且敷衍,缺乏奉公守法、认真负责的精神。通常缺乏 远人的理想和目标,对于人群没有绝对的责任感,甚至于不时不惜知法犯 法,不择手段以达到某一目的。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而无须浪费时间与 精力。 教育建议:(1)帮助学生制订合适的目标,并督促实施。(2)培养其爱心 。(3)培养其责任感。 高分者特征:有恒负责,做事尽职。通常责任心强,工作细心周到,有 始有终。所结交的朋友多系努力苦干的人,不十分欣赏诙谐有趣的场合。 教育建议:(1)教 其学会适时放松,以调节紧张的学习和生活。(2)注意 发挥其有恒负责、认真细致的优势,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7因素H 敢为性 低分者特征:畏怯退缩,缺乏信心,通常在人群中羞怯,有不自然的表现,有强烈的自卑感。 拙于发言,更不愿和陌生人交谈。凡事采取观望的态度。有时由于过分的自我意识而忽视了社 会环境中的重要事物与活动。 教育建议:(1)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讲演或当众发言的机会,以锻炼其胆量,增强其信心 。(2)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大胆地表现自己。(3)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参与的机会。 高分者特征:冒险敢为,少有顾忌。通常不掩饰,不畏缩,有敢作敢为的精神,使他能经历 艰辛而保持有刚毅的毅力。有时可能太粗心大意,忽视细节,遭受无谓的打击与挫折,可能无 聊多事。 教育建议:(1)教育其认真细致,粗中有细。(2)教育其在保持敢为性的同时,学会艺术的表达 自己,以避免对他人的直接伤害。 8因素I 敏感性 低分者特征:理智的,着重现实,自恃其力。多以客观、坚强、独立的态度处理问题,重视 文化修养,不感情用事。可能过分骄傲,冷酷无情。 教育建议:(1)教育学生要谦虚谨慎。(2)教育学生要学会对人热情。 高分者特征:敏感,感情用事。通常心肠软,易受感动,较女性化,爱好艺术,富于幻想。 有时过分不务实际,缺乏耐性与恒心,不喜欢接近粗俗的人和做笨重的工作。在团体活动中, 不着实际的看法与行为常常减低团体的工作效率。 教育建议:(1)教育其学会理智地看待问题,增强自控能力。(2)教育其考虑周全,学会务实。 9因素L 怀疑性 低分者特征:信赖随和,容易与人相处。通常无猜忌,不与人竞争,顺应合作,善于体贴人 。 教育建议:教育其要把握机遇,适时竞争,该出手时就要出手。 高分者特征:怀疑、刚愎、固执己见。通常多疑,不信任别人,与人相处常斤厅计较,不顾 别人的利益。 教育建议:(1)教育其保持头脑冷静,学会理智分析问题。(2)教育其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心事 实说话。(3)和别人交往时开诚布公,真诚友好。(4)培养其宽“胸怀,对他人降低要求 10因素M 幻想性 低分者特征:现实、合乎成规,力求妥善合理。通常先斟酌现实条件而后决定取舍 ,不鲁莽从事,在关键时刻也能保持冷静。有时可能过分重视现实,为人索然寡趣 。 教育建议:(1)培养其创造性思维。(2)教育其学一些幻想与浪漫,以缓解紧张的学 习和生活,增加生活情趣。(3)发挥其注重现实的特点,认清自我,挖掘潜能,更好 地促进自己的发展。 高分者特征:幻想,狂放不羁。通常忽视生活细=肖,只以本身动机、当时兴趣 等主观因素为行动的出发点。可能富有创造力,有时也过分不务实际,近乎冲动, 因而容易被人误解及奚落。教育建议:教育其在发挥自己丰富创造力的同时也适时 注意现实,考虑可行性。 11因素N 世故性 低分者特征:坦白、直率、天真。通常思想简单、感情用事,与人无争,与世无 争,自许,心满意足,但有时也显得幼稚、粗鲁、笨拙,似乎缺乏教养。 教育建议:(1)学习一些日常行为礼仪。(2)适时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 高分者特征:精明能干、世故。通常处事老练,行为得体。能冷静分析一切,近 乎狡猾。对于一切事物的看法是理智的、客观的,甚至于有讥笑恶评的。 教育建议:真诚与他人交往。不仅仅赢得别人的表面称许,更赢得他们的心灵。 12因素0 忧虑性 低分者特征:安详、沉着、有自信心。通常有信心,不轻易动摇,相信自己有应 付问题的能力。有安全感,能适应自如。有时冈为缺乏同情,而引发别人的反感与 恶意。 教育建议:(1)学会同情他人,不以自负而欺人。(2)发挥自信心强的优势,更好地 发展自己。 高分者特征:忧虑抑郁,烦恼白扰。通常觉得世道艰辛,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甚至沮丧、悲观。时时有患得患失之感。自觉不容于人,也缺乏和人接近的勇气。 教育建议:(1)教育其学会达观。明白“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的辩证观, 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2)加强与他人的交往,在交往中改善自我。 13因素Q1 实验性 低分者特征:保守,着重传统观念与行为标准。通常无条件地接受社会中许多相沿 己久而有权威性的见解,不愿尝试探求新的境界。常常激烈地反对新的思潮和变革 。墨守成规。 教育建议:(1)培养其“物况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和进化变革的观念。(2)进行创 新思维训练,培养其创新能力。 高分者特征:自由、批评激进,不拘泥于现实,通常喜欢考验一切现有的理论与 事实,而予以新的评价,不轻易判断是非,企图了解较前进的思想与行为。可能J“ 见多闻,愿意充实自己的生活经验。 教育建议:教育其在保持创新精神的同时注意不要太过冒进。 14因素Q2 独立性 低分者特征:依赖、随群、附和。通常愿意与人合作共事,而不愿独立孤行。常 放弃个人主见,附和众议,以取得别人的好感。需要团体的支持以维持其信心,却 1|真止的乐群者。 教育建议:(1)在学校,为这类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比如,让他们担任一定 的班级工作,在课外活动中委以重任,增强其主人翁的参与意识,逼着他们去面对 问题。(2)有意识地锻炼其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3)树立榜样,指导有依赖心理的学生向独立性强的学生学习,激发其独立意识 ,通过榜样的力量促使其改变不良个性。 高分者特征:自立自强,当机立断。通常能够自作主张,独立完成自己的_J:作 计划,不依赖别人,也不受社会舆论的约束,同样也无意控制或支配别人,不嫌恶 人,但是也不需要别人的好感。 教育建议:(1)多和和他人交往,树立合作意识。(2)遵守社会习俗,规范自己行为 。 15因素Q3 自律性 低分者特征:矛盾冲突,不明大体。通常既不能克制自己,又不能尊重礼 俗,更不愿考虑别人的需要,充满矛盾,却无法解决。 教育建议:(1)教师要多做引导,使其学会调控自己。(2)学习和人交往 ,并多为对方着想。(3)必要时用纪律给予一定约束。 高分者特征:知己知彼,自律谨严。通常言行一致,能够合理支配自己 的感情行动,为人处事,总能保持自尊,赢得尊重,有时却不免太固执成 见。 教育建议:(1)教育其学会适时放松,以调节紧张的学习和生活。(2)发 挥其自律性强的优势,为他人树立榜样。 16因素Q4 紧张性 低分者特征:心平气和,闲散宁静。通常知足常乐,心理容易平衡, 也可能过份松懒,缺乏进取心。 教育建议:(1)帮助学生制订合适的目标,并督促实施。(2)教育其“闲时 吃紧,忙里偷闲”,调节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3)帮助其树立志向, 不断进取。 高分者特征:紧张困扰,激动挣扎。通常缺乏耐心,心神不定,过度兴 奋,时常感觉疲乏,又无法彻底摆脱以求宁静。对于人事一切都缺乏信念 。每日生活战战兢兢,而不能自己。 教育建议:(1)进行放松训练,使其学会放松身心。(2)指导其安排好作 息时间,注意休息。(3)培养情绪的稳定性。 八、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附1:关于中学生心理教育的几个问题 1、影响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本体,离开了这个物质本体,心理无从产生,更谈不上 发展。但遗传仅为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而向什么方面发展以及发展到什么水平,则要由客观 条件和教育决定。 (2)客观环境。一是自然界,二是社会环境。 (3)受教育情况。教育是人心理发展(智力、社会性的非智力)的主要条件。 (4)主观能动性(内因)。 2、中学生的心理困惑与教育 (1)学习困惑(不会计划、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读书、考试); (2)智力开发困惑(不会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 (3)青春期心理困惑(春心萌动但又压抑自己); (4)交往困惑(同学、老师、家长),一类学校二类学校三类学校学生表现有所不同; (5)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困惑。 3、中学生的心理需要 (1)需要关心、关爱、关注; (2)需要鼓励、激励、肯定(一句赞扬话语可能影响一生); (3)需要友谊、友情、亲情、爱; (4)需要指引、开导、沟通; (5)需要知识来武装和一定的社会实践来解除苦闷。 4、心理健康的标准 (1)认识正常(智力或智力活动); (2)情绪健康(稳定、积极); (3)意志健全(行为自觉、果断和顽强); (4)行为适度(行为协调,反应适度); (5)人际关系和谐(以信任、尊重、友谊、礼貌、诚挚、谦让的态度与人相处); (6)社会适应良好。 附2:学生不良个性的表现、成因与教育策略 1偏激 表现:(1)认识上看问题绝对,片面性很人。(2)情绪冲动性,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 观 的标准,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引诱。(3)行为上莽撞从事,不顾后果。 成因:(1)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2)情绪波动不安,出现偏激认识和冲动行为。 教育策略:(1)丰富知识经验,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拓宽兴趣范同,积累 丰富的知识经验,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全面、灵活、完整地评价事物, 冷静、客观地看待问题。(2)加强意志力的锻炼。使学生明确行为的主要目标,严格 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在严寒酷暑中经 受磨练、培养勇敢、顽强、坚韧、机智、果断、团结、互助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有 效地增强自控能力。 2狭隘 表现:(1)思想狭隘。遇到一点委屈或很小的得失便厅厅计较、耿耿丁怀。(2)行 为狭隘。人际交往面窄,只同与自己想法一致或不超过自己的人交往,容不卜那些 与自己意见有分歧或比自己强的人。 成因:(1)父母狭隘的心胸对子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优越的生活环境、溺爱的 教育方法也往往易形成子女任性、骄傲、利己主义等品质。(2)阅历浅、经验少,容 易把事情 想得过丁困难,复杂,感到无能为力,容易紧张、焦虑,放心不下。 教育策略:(1)加强人生观的教育。把眼光放在火事上,从狭隘的个人圈子里放出 去。(2)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情感,指导学生进行正当的人际交往。与人相处 应热情、直率,善于团结互助,开阔心胸。(3)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组织多种 多样的文娱、体育活动,拓宽兴趣范围,陶冶性情,从而在健康向上的氛围中增强 精神寄托,消除心理压力。 3嫉妒 表现:(1)不承认或贬低别人的成绩和进步。(2)对成绩、进步比自己人的人表现出整 体的怨根。 成因:(1)对自己缺乏自信。(2)二是心胸狭隘。 教育策略:(1)加强理想和世界观教育。只有逐步树立起崇高的生活目的和理想,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那种唯我独尊,显示自己,沽名钓誉的嫉妒心理才能从根本上 得到清除,才能与别人和平共处,把别人的进步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变为动力,推动 自己发展、进步。(2)冷静、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与别人的位置,进行 心理互换,与人为善,尊重、理解别人。(3)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为自己规定一 个奋斗目标,孜孜不倦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不断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从 而不断努力。这样便不容易被周围的变化所分心,嫉妒心理就很难形成。(4)认清嫉 妒的危害。 4神经质 表现:(1)神经质通常具有易紧张、好激动、多愁善感、敏感多疑、容易沮丧等特 点,并常常伴有睡眠不好。(2)对各种刺激均易产生强烈反应,情绪激动后义很难平 静下来。 成因:(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弱型的人,天生就比较脆弱、敏感、多疑。神经类 型不灵活的人,平时显得过于教条、死板、执着,爱钻牛角尖。(2)家长动不动就斥 责、批评或打骂子女,使子女时刻处于提心吊胆之中,自然爱紧张、担心、焦虑。 教育策略:(1)树立远大理想,开阔视野,开宽心胸,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忧心 忡忡。(2)多与人交谈、沟通思想、交流感受、避免猜疑。(3)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 决问题。在行动中冲破自卑困惑,冲破犹豫不决,增强勇气,避免消极、被动、退 缩、胆小害怕的神经质倾向。(4)多参加体育活动,培养坚韧、果敢的良好性格。(5) 采用积极暗示或心理放松的方法,放松绷紧的神经。(6)凡事只求尽力,坦然客观地 处理生活、_T作中的问题,学会自我调整,稳定情绪,自我完善。 5依赖 表现: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 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做出决定。 成因:依赖的产生同父母过分照顾或过分专制有关。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剥夺了子女独立思考 、独立行动、增长能力、增长经验的机会,妨碍了子女独立性的发展。 教育策略:(1)在学校,为这类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比如,让他们担任一定的班级工作 ,在课外活动中委以重任,增强其主人翁的参与意识,逼着他们去面对问题,出主意,想办法 ,在活动中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增强其独立的信心。(2)在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 父母对子女的关心要适度,要有意识地锻炼子女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培养子女独立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将来大胆地立足于社会。(3)树立榜样,指导有依赖心理的学生向独 立性强的学生学习,激发其独立意识,通过同辈榜样的力量促使其改变不良个性。 6怯懦 表现:具有怯懦倾向的青少年,胆小怕事,进取精神差,意志薄弱,关键时刻好退缩,不敢 面对困难和压力,害怕挫折和失败,害怕别人讥笑和伤害。这类学生比较保守,不求有功,但 求无过,喜欢安稳,害怕创新、冒风险,遇事顾虑重重,患得患火,精神压力人。 成因:(1)过分保护型与粗暴型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可造成子女怯懦的性格。前者,子女缺乏经 验,生活办事能力差,单纯幼稚,遇事便紧张、恐惧、焦虑;后者,子女时常担心受到批评和 斥责,遇事便紧张、焦虑、消极、被动。(2)缺乏实践锻炼。尤其性格内向、感情脆弱的学生若 得不到适当引导,更容易形成怯懦的倾向。 教育策略:(1)鼓励青少年有意识地磨练意志品质。越是困难的工作,越要勇于承担,硬着头 皮,咬紧牙关,强迫自己深入进去。(2)引导育少年向革命前辈、英雄模范人物学习。 (3)对青 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予以适当的帮助。使他们坚持下去, 从中不断地体验成功的欢乐和奋斗的乐趣,增强自信。 7自卑 表现:(1)自己轻视自己、认为白己不如别人。(2)无所 作为,悲观失望,甚至对稍加努力即可完成的任务,也 白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成因:(1)自我认识不足,总是盯着自己的短处。(2) 消极的自我暗示,总认为自己不行。(3)挫折的经历和不 恰当的归因,自我评价偏低,从而一蹶不振,消沉沮丧 。 教育策略:(1)尽力消除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努力为自 卑的青少年创造温暖、积极向上的良好气氛。家长、老 师对学生的不足不要消极地批评、斥责,应积极地帮助 和鼓励。同学之间要提倡互帮互学,消除幸灾乐祸、嫉 妒、嘲笑的不良班风。(2)引导自卑的青少年止确认识自 己的优点和不足,尤其是要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如人处” 和“过人处”,对失败进行客观的归因,树立“勤能补拙”的 信念,学会“扬长避短”的策略,大胆实践,终能成功。 (3)指导自卑的青少年正确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遭遇挫 折的时候,从多角度辩证地看问题,“合理化”评价自我 ,促进情绪的稳定和心态的平衡。 8孤僻 表现:孤僻多见于内向型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不愿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 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具有这种个性缺陷的人猜疑心较强,容易神经过敏,办事 喜欢独来独往,但也免不了为孤独、寂寞和空虚所困扰。 成因:(1)幼年的创伤经验,如在不健全的家庭中长大或父母稳定增长过于严厉。 (2)交往中受过挫折,因而心灰意冷。(3)自身缺陷,受到不公正待遇,甚至遭人嘲笑 。 教育策略:(1)认清孤僻的危害,正确地认识别人和自己。(2)主动利他人交往。 (3)多关心别人,以爱赢得爱。(4)多参加活动,培养自己开朗的性格。(5)改善家庭 气氛,增加温暖和体贴。 9暴躁 表现:沉不住气,易于激动,听到一句不顺耳的话就火冒三丈,甚至唇枪舌剑,拳 脚相加。 成因:(1)遗传素质。(2)个人修养不够。自我克制能力差、心胸狭隘、白私、斤斤 计较且攻击性强的人,容易发脾气。(3)家庭的放纵、溺爱或管教过严。 教育策略:(1)认识暴躁的危害。暴躁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