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中同步测试卷高中同步测试卷( (八八) ) 走进语言现场走进语言现场(B(B 卷卷) )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社会生产便日益明显地区分为物质生 产与精神生产两大部分。社会分工促成了物质生产者与精神生产者的分化,两种生产力因 而在自身相对独立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有自身内在特征的生产力形态。物质生产力主要面 对人同自然的物质关系,具有实用的、基础的、物质形态的主导品格;而文化生产力则主 要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力” 。马克思将语言、文学、技术能力等归于后者,使其显现出更偏 重于人类人文关系的特征和品格。 两种生产力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文化生产力具有其精神生产的独特性,是社会意识、 心理、关系等方面的文明发展成果,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特征。同时在文化生产力中,生 产主体将自身强烈的主观因素,诸如思想、意志、情感、愿望等浸透于全部文化生产过程, 以某种有形无形的方式体现在产品中。文化生产同其他生产一样,也是由实践主体通过劳 动,将一定的材料加工改造为新存在物,因此文化生产的过程也同样是产品生产过程。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的电子时代智能生产力,显著标志是文化与经济、科技崭新 关系的建立,其重要特征是“文化的经济化、科技化”和“经济、科技的文化化” ,及由之 产生的当代文化、科技、经济的一体化趋势。 随着传媒高速发展和信息时代来临,文化生产已日益成为当代经济生活的一部分,成 为复杂科技化的现代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像影视出版、体育比赛,乃至广告娱乐、信息传 播等产业,已越发成为庞大的产业集团,成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文化进入市场、产 业,渗透经济、科技、商品的要素,其本身已具有经济力、科技力,已成为生产力中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 业之一。 文化生产力代表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方向。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的社会需要不断 提高。在基本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精神和心理上的需要,因此 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如人们对书籍、音像、艺术品的需求,对娱乐、旅游、信息 与网络等服务的需求。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方面的生产力,必然内含着自身独特的生产方式,既有其独特的发 生发展史以及对生产者精神创造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有对生产对象的内在要求,同时还受 生产条件包括物质技术水平的限制。 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文化发展投 以极大的关注。更多的国家民族认识到文化对当代生活的巨大影响和制约。各国普遍关注 文化在人类发展中的极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经济发展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脱离人 文背景的发展没有灵魂。人类发展不仅包括得到商品和服务,还包括过上充实、满意、有 价值和值得珍惜的共同生活。因此,文化作为发展手段尽管很重要,但它最终不能降到只 作为经济发展的促进者这一次要地位。无疑,未来世界的竞争也将是文化生产力的竞争, 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核心的话题之一。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物质生产力具有实用的、基础的、物质形态的主导品格,主要面对人同自然的物质 关系,而文化生产力则主要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力” 。 B文化生产力和“物质方面的生产力”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它是社会意识、社会心 理等精神方面的文明发展成果。 C庞大的文化产业集团的形成,说明文化已成为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说 明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D和其他生产一样,文化生产也是由实践主体通过特定方式的劳动完成的最富精神性 的生产,具有明显的特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分工,促使物质生产者与精神生产者的分化,也同时产 生了文化方面的生产力和物质方面的生产力。 B建立文化与经济、科技的崭新关系是进入电子时代智能生产力的显著标志,三者的 一体化趋势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C文化生产力有其独特的生产方式,生产主体将自身强烈的主观因素有形无形地体现 在产品中,并且浸透于全部文化生产过程。 D当今时代,各国普遍关注文化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这是因为他们认为,经济发展 如果没有人文背景,就只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生产力代表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方向,当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更多 地关注文化、精神等需求。 B文化生产既包含了对文化生产者精神创造能力和生产对象的内在要求,也受到物质 条件的限制,因此文化生产不是纯粹的精神劳动。 C在信息时代,一个国家不能将文化置于次要地位,不能将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促进 者;否则,人类的生活将枯燥而苍白。 D现代社会,文化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巨大,经济发展已成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因此,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成了世界各国的一个核心话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王显字德明,开封人。太宗居藩,尝给事左右。性谨介,不好狎,未尝践市肆。即位, 稍迁供奉官。太平兴国三年,授军器库副使,迁尚食使。八年春,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 使。上谓之曰:“卿世家本儒,少遭乱失学,今典朕机务,无暇博览群书,能熟军戒 三篇,亦可免于面墙矣。 ”因取是书及道德坊宅一区赐之。其后居位既久,机务益繁,显或 失误,护短终不肯改,上每面戒之。淳化二年八月,诏加切责,黜授随州刺史。时夏台、 益部寇扰,显上疏曰:“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 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咸平四年秋,加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 许便宜从事。十月,契丹入寇,前军过威虏军。比时方积雨,契丹以皮为弦,湿缓不堪用, 显因大破之。显上言:“先奉诏令于近边布阵,及应援北平挫扼之路。无何,敌骑已越亭 障,显之前阵虽有捷克,终违诏命。 ”上章请罪。上降手札,以慰其忧悸。明年,求致仕, 不许。时议亲征契丹,显言:“盛寒在序,敌未犯塞,銮舆轻举,直抵穷边,寇若不逢, 师乃先老。况今西鄙不宁,傥北边部落与之结援,则中国之患未可量也。若能选择将帅, 训练士卒,坚城垒而缮甲兵,亦足以待敌矣。 ”契丹入寇,上议亲征。显复陈三策,谓: “大军方在镇定,契丹必不南侵,车驾止驻澶渊,诏镇定出兵,会河南军,合击之可也。 ” 已而契丹请盟。三年冬,被病,诏中使偕尚医疗视。明年正月,许还京师。至京,信宿注 3 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七 ,有删改) 【注】 信宿:连宿两夜,也可谓两三日。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 /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B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 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C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 /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D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 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太宗为庙号,即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唐代李世民的庙号即 太宗。 B疏、章、策,都是臣下给帝王上的奏章,策更侧重于为帝王谋划的大政方针或处理 问题的方法。 C迁、授、拜、黜,都是古代表示官职变化的专用语,授和拜是授予官职,迁和黜则 是贬官。 D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对不同身份者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天子死称为崩,大 夫死则称为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王显年少失学,后来受到皇帝劝勉。他原本读书少,后来又无暇多读书,皇帝鼓励 他熟读军戒三篇,并赐给他这些书和一处宅第。 B王显为人固执,犯错不改而受责罚。他因机务繁忙常常出错,但他知错不改,于是 被皇帝当面告诫甚至下诏斥责,直至后来被贬为刺史。 C王显性格谨慎,有时没错也要请罪。咸平四年十月,他所率部队的前阵作战取胜, 但他仍然认为自己违背了皇帝的命令而请罪。 D王显审时度势,进言有理有据。在皇帝因契丹进犯而想亲征时,他分析形势后认为, 皇帝只需到澶渊后指挥调动军队合击契丹即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比时方积雨,契丹以皮为弦,湿缓不堪用,显因大破之。 译文: _ _ (2)况今西鄙不宁,傥北边部落与之结援,则中国之患未可量也。 译文: _ 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注 孟浩然 出谷未亭午,至家已夕曛。 4 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 【注】 精思观,湖北襄阳附近名胜。王白云,孟浩然同乡好友王迥,号白云先生。 两人结伴出游,中途走散。 8诗的颈联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 分) 答: _ _ 9结合前两联,从描写方法这一角度,简要分析孟浩然诗风的特点。(6 分) 答: _ 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一诗中女子对婚事推迟而进行的解释的诗句是 “_,_” ,表现了女子的善良、天真。 (2)出师表中,诸葛亮回顾自己当初临危受任的两句是 “_,_” 。 (3)杜牧阿房宫赋 “_,_”两句写出了秦国统治者将 剽掠而来的美玉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的情形,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 格局多年未变,可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见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的常住人口各为一人。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 ”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擦身而过,脚步并不为之放慢。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有幸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就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 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了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的身材,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正。 衣饰素雅又不失时髦。风韵犹存。她在西街那家出售鲜花的商店工作。邻居们不清楚,这 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 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 的,可想而知,梳理次数极少。背有点驼了。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肩胛,瘦削的手。只是 那双大大的眼睛,总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他回家的时候,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 季不断。 5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下班回家后,便久久地耽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 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 捧回到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这只花瓶 永久性的位置。 除此以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傍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 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 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 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 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雨蒙蒙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动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 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但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 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突然。 人们在整理画师的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他的屋子里尽管灰蒙蒙的,但花 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 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 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小说开篇对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进行了描写, “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 可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见多了”的作用是创设氛围。 6 B邻居们不清楚潘雪娥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的确没有结过婚, 这说明邻居们有猎奇心理,对潘雪娥的人生充满了好奇。 C郑若奎每次回家的时候,都带回来一束鲜花,而潘雪娥在西街花店工作,这里作者 埋下了伏笔,郑若奎去潘雪娥那里买花实际是为了表达爱意。 D在潘雪娥离开小院前,她送来的大大的、缀满鲜花的花圈和仍旧明亮洁净插着白菊 花的花瓶,都暗示了潘雪娥对于这份感情的珍视和惋惜。 E文章以“永远的门”为题目,可谓匠心独运,一方面它在小说结尾处出现,让读者 感觉到情节发展出人意料,另一方面,它也蕴含了全文的主旨,发人深省。 (2)在文中,邻居们的情绪多次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 分) 答: _ _ (3)小说中多次出现对高脚花瓶和鲜花的描写,这在文章中起到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简 要分析。(6 分) 答: _ _ (4)小说题目“永远的门”耐人寻味,结合小说内容,你认为“门”指什么?造成郑若 奎和潘雪娥感情遗憾的原因是什么?(8 分) 答: _ 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窗昏晓送流年 追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童庆炳先生 2015 年 6 月 14 日,北京的天空澄碧如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著名文艺 理论家童庆炳离去了。 先他而去的妻子曾恬曾在文章中这样描写自己的老伴儿:“他一直是个努力型的 人他在 10 年前就为自己的退休生活画了蓝图。写哪几本学术书,写哪几本小说,上午 工作几个小时,下午工作几个小时,写的书名叫什么也说退休后要加强锻炼,一周多 爬一次香山,等等。他说,人如果有工作做,又有能力做,是福气;人若能做自己喜欢的 工作,而且能有创造性地做,那就是人生的大享受,是大福气。 ”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北师大文艺学学科创始人黄药眠先生去世,文艺学学科遭受重 创。危难之中,童先生辞去研究生院副院长一职,回到文艺学教研室担任学科带头人,与 程正民老师一起带领一批中青年学者,使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走出低谷,并跻身教育部人文 社会科举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重点学科。 与他一起奋斗的学生们都记得被称为“四大战役”的学术创新活动:1986 年到 1992 年,完成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中西比较文论研究”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西比较 诗学体系上下卷,这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中西比较诗学著作;1990 年到 1994 年,完成 国家社科“85 规划”重点项目“文艺心理学研究” , “心理美学丛书”由百花文艺出版社陆 续出版;1994 年间,出版具有开拓性的“文体学丛书”和“文艺新视角丛书” ;1990 年到 1997 年,编写出观念更新的文学理论教程等教材。 “团队学术成就的取得,靠的正是坚硬如钢的顽强意志、毅力。北师大文艺学学科点 7 正是先后凭借黄药眠先生和童庆炳先生两代统帅的统领,建设起了全国学界独树一帜的文 艺学学派。 ”时为北师大中文系教授的王一川说。 童先生在学术上通达开明,善于包容不同的见解,是学界素来称道的。他常常告诉学 生,外来的新思想、新观念没有什么可怕的,千万不要视若洪水猛兽,关键是开放而有自 己的主见,容纳新知而又有消化之功。 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文学组首席专家,童庆炳曾诚恳地指出,现 在的文学理论界有种风气,认为西方的理论一定比中国的高明,因此不加辨别地搬用、套 用西方理论,直接造成很多文章内容空洞,下定义者和推论者多,分析现实、讲道理者少, 这不可取。西方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与我们有很大差异,我们可以有所借鉴,但绝不能 照搬照抄。 作为作家型的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出版过淡紫色的霞光等小说。1988 年,北京师 范大学研究生院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联合开设了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童庆炳不 仅担任了总导师,还为学生开设了“创作美学”课程。在某种意义上,这也得益于童先生 作家与理论家兼备的特殊身份,也是他将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的一次富有成效的 实践。 在中国当代文坛,作家通常不把文学理论家当回事,理论家一般也对作家不服气。但 在童先生看来,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是认知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前者是理性的、逻辑的, 后者是审美的、直感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它们的合作,有助于推动彼此向更高水平 发展。越是名作家的创作就越需要严格的批评,因为他们的作品影响很大,读者对他们期 待很高。所以评论家不仅对艺术负有责任,而且对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评论 家必须拥有自己的文学理念、生活信念和社会理想。 多年之后,人们还不时回忆:他学识渊博,授课深入浅出,流畅而不急切,精细而不 烦琐,理性而不艰涩,论点阐释必结合实例分析,追根溯源之后又有理论提升。虽然是理 论课,他却有许多贴近生活的比喻,他的声音回旋于静空,在学生们的心里形成共振。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这是启功先生赠给童庆炳先生的墨宝。窗外绿 树成荫,窗内书香迎面。想必,童先生是欢喜的,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依然会延续这样的 日子。 (选自光明日报 ,作者靳晓燕,有删改) 相关链接 童庆炳,1936 年生,1958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 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方面的研究。童庆炳是中国文艺学理论领域的泰斗级人物, 培养出大批学者、作家,莫言、刘震云、余华、迟子建等知名作家都曾是他担任总导师的 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学生,其中莫言、刘震云等在当时就已成名,其他的大多数则在 学习期间起步,在毕业后才逐渐成为“大腕”作家。 童庆炳确认了文学的审美品质,把文学创作看作一种以审美活动为核心的精神活动 后,还从社会现实、心理美学、社会学、文体学、语言学和文化学等诸视角,在与古今中 西各种文学理论的对话和沟通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着自己以“审美特征”为中心的文学 思想,而创建了一个以审美为核心的文艺学理论体系。 (吴子林童庆炳与中国审美论文艺学的创构)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在文章的第四段中,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了童庆炳及其学术团队在二十世纪八九十 年代陆续推出的一系列著作,具体而充分地表现了他们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 B童庆炳认为西方的文学理论并不比中国的高明,他对当时的文学理论界照抄照搬西 方理论的风气提出了批评,认为我们应该根据国情对其适当借鉴。 8 C文章引述童庆炳的妻子曾恬对丈夫的描写和北师大中文系教授王一川对童庆炳的评 价,侧面表现了他的精神品质和学术贡献,丰富了文章的写作角度。 D针对当时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互相轻视的现象,童庆炳认为,评论家对艺术和社会都 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这个角度来看,评论家应该比作家具备更高的素质。 E “一窗昏晓送流年”是对童庆炳学者生活的诗意描述,但其中也流露出流年易逝的 感慨,表达了对一代学术泰斗离世的深深惋惜之情。 (2)童庆炳为把北师大文艺学学科建设成全国学界独树一帜的文艺学学派作出了哪些贡 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答: _ (3)童庆炳“作家与理论家兼备的特殊身份”对他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答: _ (4)童庆炳在文艺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 析。(8 分) 答: _ 第卷(表达题,共 80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自负的他怎么也没想到,那年高考,期期艾艾盼来的竟然是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这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网民称,治霾虽然是“持久战” ,无法一蹴而就,但一旦患上“健忘症” ,一曝十寒, 则可能会贻误最佳的治理时机。 眉山多风光,绿树葱茏的瓦屋山、神奇美妙的老峨山、碧波万顷的黑龙滩令人 目不窥园,流连忘返。 只有痛下决心,人才会有大无畏的勇气。为了抵达成功的彼岸,有的人敢于剖腹藏 珠,也有人屡败屡战,不言放弃。 这次三国海军举行联合演习,当然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表面上是为了应对诡谲 多变的南海情势,但他们的真正目标似乎是在共同牵制大陆。 为中国女曲打拼 9 年、也取得不俗战绩,但 2008 年奥运后,劳苦功高的韩国曲棍球 名帅金昶伯却未能与中心续约。 AB CD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丛书的作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新闻研究的学者,他们以言简意深之笔,勾画出这些搏 击风云的新闻名家的人生历程,使那些一生为他人作传的明星光彩照人,读后深受启迪。 B中泰开展铁路合作符合两国发展需要和共同利益,对促进地区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 义,而当前最大的任务是,确保铁路合作项目顺利实施,为连接中国、老挝、泰国的“大 动脉”早日贯通打下坚实基础。 C正是坚持了正确的价值与追求,本届获奖文艺作品承载起了光荣使命,赢得了广泛 的群众认可,为祖国献上了一份厚礼。 D尽管农村和城市间还存在着数字鸿沟,技术创新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但作为正在发 9 展中的网络大国,中国正沿着网络发展之路继续前行,并将尽力把网络空间打造成更加美 好的地方。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不错,有市场就会有竞争,_竞争不可能是温良恭俭让的,_这并不说明人 与人之间就不需要关心,帮助,不需要“对同志像奏般温暖”了,为什么这样说?_ 终达到共同致富。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那种助人为乐,时时刻刻关心他人的精神, _一定历史时期人们所应有的品质,它_人类文明所应有的起码的道德规律,反 过来说,_一个人只想收获,而不想付出,恐怕也难生存。 A 但但因为并不只是也是如果 B 但而因为并不只是也是即使 C 但而为了也是并不只是因而 D 而但为了也是并不只是因而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一尊雕像和一把尺子, _, 这个事物是什么?答案是“法” 。雕像是西方人熟知的正义女神,她一手提天平,代表 正义与公平;一手持剑,代表制裁力。_,如管子中 说:“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 ”中国人习惯将法律 比作尺子等度量工具。施乃康说,雕像与尺子的形象恰好说明,中国与西方国家对法律的 不同认知。_,而中国人多数习惯将法律作为工具理解。 17右面的图形是石家庄地铁的标志,请写出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不超过 80 个字。(6 分) 答: _ _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015 年 11 月 7 日,一位网友转载一篇文章称, “孙子要苹果手机,奶奶背着装有零钱 的竹筐来付钱。真是为这样的年轻人感到悲哀,心疼奶奶”从发布的图片上,我们可 以看到,年迈的奶奶弯腰背着竹筐,看上去有些吃力,而孙子只顾自己往前走,毫不关心 奶奶。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与解析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析:选 D。文化生产是“最富精神性的生产”说法于文无据,其他生产不是由实 践主体通过特定方式的劳动完成的最富精神性的生产。 2解析:选 A。 “同时产生”于文无据。 3解析:选 C。 “不能将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促进者”说法有误,原文为“不能降到 10 只作为经济发展的促进者这一次要地位” 。 4导学号 21340048 解析:选 D。解答断句题目,可从各项不同的停顿点入手,然 后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间岁以来” “戎事未息”句意完整,其后均应断开,排除 B、C。 “固城垒” “积刍粮”结构完整,句式相似,其后均应断开。排除 A,选 D。 5解析:选 C。 “迁”指调动官职,升官或贬官。 6导学号 21340049 解析:选 B。 “常常出错”表述有误。文中有“显或失误,护 短终不肯改,上每面戒之” ,即王显因为机务繁忙偶尔犯错误,不是经常犯错误。 7(1)当时正连续下雨,契丹人用皮革做弓弦,弓弦浸湿后松弛无法使用,王显趁机 大败敌人。 (2)况且现在西部边境不安宁,如果北部边境的部落与他们结盟互相援助,那么中原的 祸患就不可估量了。 参考译文: 王显字德明,开封人。太宗封藩王时,曾在他身边供职。王显性情谨慎耿介,不喜欢 过分亲近,从未踏入集市店铺。太宗即位,逐渐提升为供奉官。太平兴国三年,被授予军 器库副使,升为尚食使。八年春,任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皇上对他说:“你的家族本 是读书人,你少年遇到战乱失去就学的机会,现在管理我的机要事务,没有闲暇博览群书, 能熟读军戒三篇,也可以免于见识浅薄了。 ”因而取出这部书并把道德坊的一处住宅赏 赐给他。此后处于这个职位时间长了,军机事务更加繁多,王显有时失误,自讳过失始终 不肯改正,皇上常当面告诫他。淳化二年八月,下诏加以严厉的责备,贬官任命为随州刺 史。当时夏台、益部侵扰,王显上书说:“近年来,战事不曾停息,合适的做法是谨慎驻 守,使城垒牢固,积聚粮草,然后审慎选拔有才能有勇气的人,交给他边疆重任,即使发 生危急之事,也因一向有防御准备,对方又怎么能成为灾难呢?”咸平四年秋,加官镇、 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允许他因利乘便,见机行事。十月,契丹入侵,前锋过了威虏军。 当时正连续下雨,契丹人用皮革做弓弦,弓弦浸湿后松弛无法使用,王显趁机大败敌人。 王显上奏说:“原先奉诏令在靠近边境的地方布阵,并接应援助北平控制据守的道路。没 过多久,敌军骑兵已经越过边塞险要地设置的堡垒,我的前阵虽然取得胜利,终究违背了 诏令。 ”送上奏章请求惩处。皇上发下亲笔书信,抚慰他不要忧愁恐惧。第二年,请求退休, 不被允许。当时商议御驾亲征契丹,王显说:“严寒的冬季就要到来,敌人没有侵犯边塞, 皇帝轻易行动,直达荒僻的边远地区,敌人尚未遇到,军队就先疲惫了。况且现在西部边 境不安宁,如果北部边境的部落与他们结盟互相援助,那么中原的祸患就不可估量了。如 果能选择将帅,训练士兵,加固城池营垒修整军队,也足以抵御敌人了。 ”契丹入侵,皇上 商议御驾亲征。王显又陈述三条策略,说:“大军正在镇定,契丹一定不会向南侵犯,皇 上只要驻留澶渊,诏令镇定出兵,会合黄河以南的军队,联合攻打他们就可以了。 ”不久契 丹请求结盟。三年冬,患病,诏令使者带御医诊察治疗。第二年正月,允许返回京城。到 达京城,过了两三日就去世了,享年七十六岁。 8颈联写樵夫隐没于夜色,草虫因夜寒而吞声,暗示朋友还未到家,透露出诗人若有 所失的心情。 9导学号 21340050 前两联都用白描的手法,首联交代了诗人出谷和回家的时间, 颔联写回望下山的小道只见成群的牛羊。显现其诗风“清淡”的特点。 10(1)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 (2)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3)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11导学号 21340051 (1)解析:选 DE。A 项,开篇的环境描写在文中除了创设氛 围外,还有暗示人们的思维状态、烘托悲剧主题等作用,此选项只说出一方面,不全面。 11 B 项,文章中相关内容的描写是为了对潘雪娥进行介绍,并没有有意刻画邻居们的心态。C 项,无中生有。文章中并没有明确交代郑若奎的花是从潘雪娥那里买的。 (2)解析:题目要求对邻居们多次的情绪变化进行分析,答题时,要找出描写邻居们情 绪变化的词语,并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如从“多少次了,只要有人有幸看到他和她在院子 里相遇,听到的就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可以概括 出邻居们的情绪是泄气。依次分析,可知后来邻居们有渴盼,有同情,有哀情和敬意,有 愤懑,最后是吃惊。 答案:每次听到郑若奎和潘雪娥简单而缺乏温情的交流,邻居们都感到泄气。邻 居们曾热切地盼望郑若奎送花给潘雪娥。邻居们的盼望从来没有实现过,于是便对郑若 奎产生了遗憾和同情。当得知噩耗时,邻居们内心充满了对郑若奎的哀情和敬意。看 到墙上的门时,邻居们心里充满愤懑。当发现门是画在墙上的时,邻居们大吃一惊。 (3)解析:作答本题,要找出文中几次对花瓶和鲜花的描写,根据描写提炼出花瓶和鲜 花在文中的作用。具体分析时,可以从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引起阅读兴趣等方 面入手。首先,注意意象对主要人物所起的作用,尤其是对郑若奎这个人起的作用;其次, 文章中的一些情节是由这两个意象引发的,所以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最后就是阅读效 果,意象与人物之间的反差可以引起阅读兴趣。 答案:塑造人物形象。体现出郑若奎内心的年轻活力和对爱情的渴望。推动情节 的发展,合理引出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尾,造成波澜。与男主人公的外貌、家中环境形成 反差,增加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4)解析:作答本题,要注意“门”的表面含义与深层含义。郑若奎的墙上画着一扇门, 但二人却没有迈开那一步,是因为心门没有打开。至于二人感情遗憾的原因,可以从人物 方面进行探究。如潘雪娥对郑若奎的态度,郑若奎的性格,还有邻居们的表现等,这些因 素都使得二人没能走到一起。 答案:“门”:既指墙上画着的门,也指心门,是人与人之间由于性格、顾虑等而无 法沟通的现实。 造成小说两个主人公感情遗憾的原因:潘雪娥一贯的冷漠表现。每次郑若奎向她致 意时她总是冷漠相对。郑若奎的拘谨怯懦。他不能勇敢地表达爱意,只用含蓄的方式来 自我安慰。邻居们的看客心理。邻居们的情绪只是随着故事的变化而变化,始终没有人 为两人的感情主动做些什么。 12(1)解析:选 AC。B 项, “认为并不比中国的高明”于文无据;D 项, “评论家 应该比作家具备更高的素质”无中生有;E 项, “流露出流年易逝的感慨,表达了对一代学 术泰斗离世的深深惋惜之情”理解错误。 (2)临危受命,带领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走出低谷,迅速发展。在北师大文艺学学科遭 受重创之际,童先生辞去研究生院副院长一职回到文艺学教研室担任学科带头人,带领同 仁逐步将该学科发展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重点学科。带领北师大 文艺学学科的师生们完成了一系列的学术创新活动,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二十世纪八 九十年代,童庆炳带领学术团队完成了学术创新的“四大战役” ,出版了一系列文艺学著作, 质量高,影响深广。兼收并蓄,创建了独特的文艺学理论体系。童庆炳从多角度完善以 “审美特征”为中心的文学思想,创建了一个以审美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服务合同(2篇)
- 黄桃罐头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空气过滤器
- 骨髓细胞形态课程设计
- 电子技术实验和课程设计
- 小学国庆趣味运动会方案
- 课程设计选取电动机
- 庆阳家庭路灯合同范例
- 脚手架施工方案的质量控制措施
- 主劳务合同范例
- 小学生量感培养的调查问卷(教师)
- 【高中美术课件】礼仪与教化
- 名著老人与海考题集锦带答案
- 安全风险评价风险矩阵法L-S、LEC法
- 第九版外科学课件泌尿系统损伤
- 2019年度第四次经济普查项目绩效自评表
- 污水处理池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及警示标志
- 概预算审核实施方案
- 高级社会工作师直接服务个案分析六
- 消防安全培训及应急演练主题教育课件PPT模板宣传PPT动态PPT
- 国四部分重型柴油车排气后处理系统型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