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扫墓活动实践报告关于扫墓活动实践报告 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活动总结 缅怀烈士的英雄事迹,继承先烈的遗志,帮助同学们 更好地了解抗美援朝的革命历史和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 神,教育大家进一步明确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勤奋学习, 善于创新,甘于奉献,自觉地为祖国服务,为社会奉献的 意识,也为了加强团队凝聚力。 清明节,是纪念逝去先人的日子。在这一天社团联合 会青年政治研究会和历史协会相约一起来到沈阳抗美援朝 烈士陵园缅怀这些为了共和国和平而献身的烈士,追思他 们的精神。在这一行中我们参观了抗美援朝纪念馆,瞻仰 了英雄们留下的各种遗物。这之中,有我们打小就熟悉的 黄继光英勇堵枪眼的图片,有邱少云那片被大火烧后仅存 的那片棉衣,还有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场景再现。离开纪 念馆,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大片的烈士陵墓,正是以这些 英雄为代表的烈士们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才 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在抗美援朝纪念碑下,大家集体默 哀,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先烈的崇敬和哀思。在纪念碑的东 侧我们瞻仰了抗美援朝苏军纪念碑,望着那成片的陵墓, 大家深切感受到苏联红军对我国和平事业的伟大贡献,不 由自主地表达了对这些国际友人的崇高敬意。绕行一圈后, 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和高昂的斗志离开了烈士陵园,在以 后的学习中,这次清明祭扫活动必将会给大家带来深深的 影响。 通过本次烈士陵园祭扫活动参与会员都进一步了解了 抗美援朝这一段历史,深深为革命先烈无私为国,敢于奉 献的精神所感动,深切地感受到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精神上经受了一次彻底的洗礼。活动后大家都强烈意识到 肩负的重任,明确了自己的神圣使命,勤奋学习,用知识 武装自己,为人民服务做准备。 1.这次活动是协会本学年来举行的第一次户外活动, 让大家切身感受到沈阳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2.清明祭扫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活动显得意义非凡,让 中华民族的儿女们重温那一段艰苦卓越的峥嵘岁月,强化 了对当今大学生使命感的意识。 3.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苏军纪念区我们了解到苏联红 军对中国的和平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4.本次活动参与人员较多,组织者事前做了十分细化 的工作,使这次活动成功的举办得到了保障,为以后的活 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本次活动举办的成功得益组织者之前细致的计划, 活动前一周即派专人前往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熟悉路线和环 境,保障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2.参与人员整体素质较高,尽管人员很多,但在组织 者的引导和大家的努力配合下,队伍整齐划一,有组织地 完成了整个活动。 3.参与者都参与其中,通过这次活动获得了很深的体 验,更加明白了肩负的历史使命,为日后的学习添加了新 的动力。 4.总体上这次活动办得很成功,但在一些细节上还需 做进一步的完善,活动中某些所需物品部分未准备到位, 在以后的活动中需进一步改善。 关于清明节祭祖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清明”一词作为节气名始于汉代。 淮南子?天文训 道:“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 ”但此时的“清明” 只是一个人们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物候划分标志。 四民月 令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尚未蕴含与祭 祖有关的民俗学意义。祭祖活动仍在二十四节气中不固定 进行。唐初,出现了在清明前一两日的寒食节上坟拜扫、 缅怀祖先的活动。 通典卷五十二礼十二?上陵记载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制曰:“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 传,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 ”寒食节在承载祭祖职能的同时,却要求禁火,而上坟时 烧纸钱之俗在唐代已入朝廷祖典。可以重生新火的清明日 逐渐代替寒食节成为祭祀祖先的日子。清明上坟要去郊外, 与“三月三日天气新”的上巳节职能重合,清明日也逐渐 取代了上巳节。 清明日成为以祭祀祖先为主要内容,兼带 踏青游春,包含丰富礼俗仪式的传统节日。 “国之大事,惟祀与戎” 。中国自殷周时起便有祖先崇 拜的传统,具体形式表现为对祖先亡灵敬奉的祭祖活动。 祭祖心理的产生大致出于以下几个目的:一是避祸,唯恐 不小心得罪了祖先亡灵而受到惩罚;二是祈福,乞求祖先在 天之灵保佑自己;三是悼念先人,表达缅怀祖先的情怀;四 是追念祖先的功德,激励后人。 祭祖心理早期源于原始人 对死亡与自然规律的不解与恐惧,偏重于前两个目的,直 至西周时出于确立王朝正统性与巩固宗法制血缘政治组织 模式的需要,开始重视祭祖心理的后两种目的,对祖先进 行“追孝” 、 “享孝” ,并最终发展成涵盖社会伦理各方面的 孝观念。祭祖的前两个目的反而与宗教结合,成为民间宗 教信仰。祭祖行为已成为以稳定农耕经济为生产方式,以 血缘宗族为社会组织形式的中国社会的显著特征,成为中 国文化千年承续的纽带。在祭祖祖先中所获得的孝敬意识、 光宗耀祖意识更成为内睦家庭,外兴邦国的源泉。祭祖活 动除了辞旧迎新时的家祭外,主要以清明祭祖为主。 关中作为周公制礼作乐之地,有着丰富的民间礼俗文 化。清明祭祖习俗在关中也有着悠久传统。据民国年间 续修陕西通志稿记载,有“三月清明节,前二日为寒 食,人民祭墓烧纸及钱马,谓之上坟” , “清明折柳枝插门 取清明意” , “清明前二日携冷面祭坟” , “为秋千之戏, 士女游于郊原,日青,即踏青也”等丰富的礼俗活动。 XX 县作为周文王丰京故地,XX 县始置于秦孝公时,均是礼乐 文明,农耕文化发达之地;靠近西安城,又使其成为发展较 快,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县域,不失为传统社会转 型期的范例。XX 县与 XX 县的礼俗活动状况可以较全面地反 映传统礼俗的文化内涵及其在当地社会的变化情况。 为了全面了解关中农村各类人群清明祭祖的主要活动 及蕴涵于其中的思想意识,通过对现代关中农村丧葬礼俗 (丧、葬、祭)中的孝道状况及思想根源进行分析评估,为 关中农村现有风俗提供合理化建议。本项目组以关中地区 的 XX 县与 XX 县为例,就清明祭祖问题进行社会问卷调查。 本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以年龄段作为划分依据进 行抽样。调查资料收集方法采用自填问卷法。本调查在两 县合计发放问卷 210 份,收回问卷 200 份,问卷有效率为% 。 受访者居住于城镇者(城市、城郊、乡镇)与居住在农 村者大致持平(10892)。性别比基本均衡(11387)。在 年龄分布中,20 40 岁人口比例最高(%),其次为 20 岁以下 人口(28%),60 岁以上人口仅占%。由于历史原因,现在 40 岁以下的人群普遍经历过传统文化的断层阶段,复苏后的 传统民俗往往陷入有“文”无“献”的形式化境地,他们 对清明祭祖活动的认知是不拘于传统的,这对清明祭祖活 动价值取向无疑是双刃剑。 “先认识,后实践” ,在从事清 明祭祖活动时较前人的因循守旧更多了个体意识的参与, 他们对清明祭祖活动的思考与实践决定着传统文化今日的 发展方向。 受访者的家庭内部关系既是其家庭伦理关系的反映, 也会对其祭祖目的产生影响,故笔者以多项多选方式考察 了受访者的家庭结构。受访者多处于中青年年龄段,负有 赡养老人与抚育后代的双重责任。在已婚的受访者七成以 上选择不与父母或长辈同住,家庭结构以只有夫妻二人或 兼有子女的子系核心家庭为主。 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周边环境(如家人的 思想意识,当地经济方式、信仰状况),但受访者的文化程 度与职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自身对外界事物的理性认识 能力与认同度。就两县受访者文化程度而言,以初中文化 程度及以下为主(初中文化 38%,小学及以下文化 20%),高 中文化程度(22%)及大学文化程度(20%)及以上者较少,农 民(%)、与自由职业者(11%)的比例超过五成,在客观上也 使其接触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机会减少,对清明祭祖现象 的认识不会完全与社会主流文化契合,在传统与反传统间 具有多元性的个体意识。 鉴于家庭经济状况会对受访者清明祭祖规模的支持能 力产生影响,本调查分别考察两县受访者的家庭年收入。 两县受访者家庭年收入均多集中于 5000 元以下区间(38%) 及 500010000 元区间(6%),除生活基本支出外难以有过多 财力用于礼俗消费。 54%的受访者都选择清明节“一定会”祭祖,几乎没有 人选择“从来不会”(%),这反映了清明节祭祖民俗的广泛 性与持久性。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受访者选择“大部分时 候会”(26%)及“偶尔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与人口流 动性的增加使人们因生计忙碌难以返回故里,清明节祭祖 随之无法按时,有可能会造成人们精神信仰的缺失与孝道 观念的淡漠。 一般认为祭祖方式主要为墓祭,我们的调查也证明了 这一观点。%的受访者都选择墓祭方式,坟墓是亡者的魂魄 合一之处, “祭在如神在” ,视故去者为亲密家庭分子的观 念仍占主导,不同于完全地将死者神灵化、虚无化的宗教 祭祀,反映中国人传统的重实际、重伦理的观念。此外有% 的受访者选择在家祭祖,也各有少量受访者选择“在风景 优美处祭奠”(8%)及“在网上祭奠”(6%),这种既与近些 年盛行的环保风尚有关,也是儒家传统“心丧”文化的延 续。 在受访者除清明节外去公墓陵园祭奠亲人的次数方面, %的受访者选择“两次及以上”(据笔者走访当地丧葬行业 从业者及普通群众的调查,其他的祭祖时间应为冬至日或 农历十月初一。在农历七月十五的“鬼节”给亡人“送衣 服”(焚烧纸扎的衣服)也属于祭祖活动。部分地区新亡者 头三年还要在春分祭祖,俗称“新分”)。而选择“一次” 的比例也有%。清明与冬至(十月初一)分为春秋,既同孝 经?丧亲章云:“春秋祭祖,以时恩之” ,有周礼遗风, 更有在季节变换时对长辈关切之意,庄严中有深厚而朴素 的人性之美。 清明节祭祖情况在两地较为普遍,55%的受访者就“在 您的居住地开展清明祭礼的状况”问题选择“非常多” ,选 择“没有”项的人数为 6%。综上所述,清明节以墓祭的方 式祭祖仍是关中地区一个传统而普遍的民俗,祭祀祖先在 关中人的家庭伦理与精神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清明文 化在关中地区拥有广泛深刻的群众基础。 根据笔者 XX 年 4 月在 XX 县农村对清明祭祖情况的实 地调查及对 XX 县、蓝田两地丧葬行业者的走访,当地清明 祭祖活动以家人与亲戚参与为主,具体仪式比较简单。由 此本调查就以“祭祖时您会举行哪些活动” 、 “您选择的祭 品”及“您拜祭扫墓的总花费”三个选择题与“您的家乡 清明祭祖时特别的风俗及其含义”一个开放性问题调查具 体的清明祭祖仪式。 与一般意义的祭祖活动一致, “焚烧纸钱”是关中清明 祭祖活动的主要内容(157 人)。 “烧纸钱”这一民俗据李祥 林先生考证,有盼望生命复活祈求灵魂转生之意。 当然也 有对亡者“嘘寒问暖”之意,反映了关中人祖先崇拜的生 活化特征。与此相似, “向先人敬献供品”(121 人)与“进 行拔草添新土等坟墓修缮工作” (57 人)也占有较高比例, 充分体现关中祭祖文化中“事死如事生”的孝道观念,一 定意义上对参与祭祀者起到孝道教化作用。 至于这种行为是否会造成经济上的负担与铺张浪费, 就本调查反映的情况基本是不存在的。50 元以内的拜祭扫 墓总花费是最为普遍的(70%),100 元以上的花费在当地比 例较低(%),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关中农耕文化的 现实主义精神,即将无实际意义的精神活动仅停留在信仰 层面,绝不扰乱正常生产生活,亦与当地孝敬父母、厚养 薄葬的良好民风有关。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纸钱或纸扎仍是最为主要的祭品 (165 人),但是鲜花已成为位列第二的祭品(79 人),超过 传统的祭祀食品(60 人)。据受访者的回忆,当地过去有多 种祭祀食品,如炸果、油角等面制炸物,式样很丰富,而 鲜花则是“学你们城里人开花店才有的” 。一方面是两县均 距中心城市较近,更易接受外来西化风俗;另一方面传统祭 祀食品以家庭制作的点心为主,现在会这类手艺的人也不 多了。传统民俗的流失是从相关民间工艺的消亡开始的, 清明祭祖礼俗的保护工作也要注意其中相关的民俗工艺的 保护。 开放性问题“您的家乡清明祭祖的特别风俗及含义” 回答率不甚理想,两县回答率均不过 20%,但其中也有不少 亮点。如 XX 县一位老人用数百字回忆了计划和老战友一同 参谒烈士墓却因突发疾病未果的经历,反映了传统文化中 家国一体观念与清明祭祖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下的新内涵。 还有受访者提到关中特色的蒸花馍(各种人物造型)习俗, 反映了将先祖偶像化的观念。祖先崇拜中的祈福心理在当 地也有所体现,当地有清明节当日全家吃煮鸡蛋以祈求先 辈保佑家人和睦平安之俗。鸡蛋意味着“圆满”与新生, 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祈愿家族兴旺的思想。至于 XX 县也有出 嫁女归宁祭拜父母,全家吃家做食品“油角”之俗,还有 打秋千这种清明古风。两县均有在烧过纸后在坟头上压纸 三张之俗,以示此家有后人祭扫祖墓,不为“孤魂野鬼” , 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观念的反映。 祭祖活动自古以来便是宗族内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必然也反映了参与者方方面面的社会关系。本调查主要从 祭祖对象与参与祭祖者两方面进行考察。 祭祖对象以父系直系亲属为主。除祭祀父母者超过五 成外,祭祀祖父母者也超过三成。蓝田吕氏乡约中对 “祭旁亲”有“情虽近爱,事则无义” 的评价,认为“近 世祭多及旁亲” , “祭非其鬼” ,不符合宗亲关系。这一观念 至今在关中地区的清明祭祖行为中仍影响深刻。笔者在调 查中也发现了特殊的现象:祭祀公婆者(30 人)与祭祀先祖 者(31 人)均不足两成。前者源于关中部分地区特有的风俗: 清明当日,出嫁的女子要回娘家祭拜娘家故去的亲人。这 也赋予了清明节另一种层面的“团圆”意义。 “祭祀先祖” 较少是有特殊原因的:据笔者 XX 年 4 月在 XX 县农村的走 访调查,一则因为关中当地少有大宗族,少有族茔存在, 一般人家先祖的坟茔往往分散多处;二则新中国成立后大跃 进时期及 90 年代初,关中农村曾兴起过两次“平坟运动” , 很多人家先祖的坟墓已“不封不树” ,难以找寻。不过对先 祖的不祭拜只是限于清明等墓祭活动,当地人为家中新故 者举行的“家祭礼”前,家族中全体男子还会集体祭拜曾 祖的“坟茔” ,即在曾祖坟茔大概所存在过的麦地里鞠躬 (当地称“迎神礼”)。清明时祭祀先祖活动的减少并不代 表关中人家族意识的淡漠, “先人”认识关中人内心深处可 以家族中的重大事物的“决策者” 。 在与受访者同行人员的身份及同行目的的调查中, “兄 弟姐妹”的比例最高(105 人),一般情况下,兄弟姐妹各家 只有在过年或婚丧嫁娶时才能到齐见面,清明祭祖礼俗具 有联络亲戚,增进亲情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传统血缘宗族 联系在现代基层社会的稳定性。至于同行者为配偶(86 人) 与子女(74 人)比例也较高,为父母及长辈比例则不高(54 人),这表明祭祖活动已更重视个体价值与情感需求,是新 时期家庭伦理人性化的表现。 选择同行者的目的是多样化的, “凝聚亲情”(72 人)、 “增进家族凝聚力与认同感”(73 人)与“教育子女”(68 人)、 “陪伴孝顺长辈” (59 人)各有侧重,清明祭祖活动也 是家庭结构日益核心化的关中地区家族内部主要的交流媒 介之一,家人们在一起祭祖时可以在祭祀同一个祖先的亲 情中共同协商解决家族中的重要事务,完成家族内部伦理 道德的规范与延续。 清明祭祖时受访者的心理状态反映其对清明祭祖文化 的认知度与认同度,是体现其祖先崇拜思想与孝观念的标 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存地域的文化伦理道德的规 范,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心理状态本身是很难概括并量化 的,本调查选取了殡葬心理学 一书中列举的祭祀心理 进行问卷分析。 首先是受访者对祭祖活动意义的认识。七成多的受访 者都认为在于“对先辈的追思和怀念” ,来源于人的天然情 感诉求。还有五成多受访者选择“祈求先辈保佑” ,选择 “遵守公共道德习惯” 、 “联络亲族” 、 “自身情感宣泄”三 种答案的受访者均不到两成。祖先崇拜观念的深入人心, 祖先在一定意义上也成为现实生活的“参与者” 。祖先崇拜 本身是非理性的,但被祭祀的祖先作为现实生活中家庭长 辈的延伸,对祖先的神圣情感客观上却能促进祭祀者对家 中长辈的孝敬。祖先崇拜的益处也可以被发展为建构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手段。 其次是考察受访者参与祭祖活动时的心情。选择“悲 哀伤痛”与“追思怀念”情绪的受访者都超过半数。其他 选项如“温馨欣慰” 、 “精神放松” 、 “忏悔愧疚”及“没 有特殊心情”选择者均未超过一成。清明时节,在面对故 去的亲人与新生的万物时,本是一个反思自我行为、价值 观的契机,但是绝大多数祭祖活动对人们来讲还是一种社 会道德规范性的,个人基本为不自觉角色。真正发掘自身 情感,以祭祖为契机进行生命意义的思考还较少。 为了避免问题选项对受访者的心理诱导作用,本调查 在正面分析的同时也采用假设性反证方法,考察受访者不 祭祖的理由与心情。不去祭祖的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事 务性的,如“工作太忙”(57 人)和“有其他假日活动”(25 人)。只有一日的清明法定假期毕竟难以担负起祭祀、娱乐、 工作等众多职能。另一种是情感性的,如“与祖辈感情疏 远”(22 人)与“怀念先人在于内心,具体形式不重要”(36 人)。其选择者虽不多,但其中九成以上者都是 40 岁以下 的受访者。现代家庭结构日益核心化,长者在后代抚育中 的教化职责淡出,是年轻人在心理上产生隔膜,不参加清 明祭祖活动的内因,清明文化的传承实有隐忧。 面对不去祭祖时的心情,较多人感到“内疚不安”(73 人),感到“失落彷徨”(29 人)与“悲伤思念”(36 人)者 并不太多。内疚相对于其他情绪而言是具有对象性的“负 罪感” ,这种情绪会使某一种责任施加在行为者身上,在清 明祭祖中具体表现为个体对家庭精神方面的责任,进而升 华为遵守道德,努力工作的“光宗耀祖” 。清明祭祖仪式的 深入人心可以被有效引导为于家于国的使命感。就受访者 清明祭祖的心理状态总体情况而言,反映了社会模式转型 期人们在亲缘宗族关系上价值观在传统中重新定位面临的 矛盾,这是一个契机,以此积极引导吸收传统文化的“孝” 思想并赋予个人独立精神与能动作用,以家庭为和谐的基 础去激励个人为国为民作贡献。 此方面本调查仅设置了一个问题:“清明祭祖期间您 是否会选择踏青及其他户外活动,请说明原因” 。高达%的 受访者选择不会参加其他活动,这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认为 “祭祖是严肃的事情,况且心情沉重”;其他人则是由于 “有其他事情要做” 。选择清明踏青者刚及两成。笔者在导 论中已提到,清明节具有寒食、上巳节的职能,踏青游春 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祖先崇拜中祈求新生的含义,即是对 祖先灵魂复生的希望,也是代表宗族代代承续、兴旺之意, 是中国传统“物我皆化” 、 “天人合一”生命意识的体现。 然而由于清明节祭祖职能的长期凸显,这一职能已在人们 头脑中逐渐淡化。清明节与自然相关的众多习俗体现了中 国人豁达的生命观与宗族意识,以宗族延续发达使先人不 朽,是积极进取的。如果只流于单纯地祖先崇拜,将会导 致宗教信仰性的盲目祭祀活动,甚至是物质攀比与迷信色 彩增强。清明节职能的单一化现象值得注意。 清明祭祖活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俗活动之一,虽 历经千年演变,加之 20 世纪几次社会思想领域变革的冲击, 但仍基本地保持了历史风貌与文化内涵,而且这种意识行 为已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道德准则,在人们 已不知具体风俗含义的情况下仍笃行不移,在较为开放, 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部分原有农村区域,传统礼俗 的具体形式因西方文化冲击及生活节奏加快,正在发生改 变,在删繁就简的同时又增加一些新礼俗。但人们头脑中 的“祖先崇拜”等观念是根深蒂固,传统社会中的长老权 威还在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想与活动,核心家庭又带来的 个体意识的增强。与此同时,又因为没有相应社会评价体 系与行为规范的建立,人们在清明祭祖活动上产生困惑。 在农村经济方式转型时期,政府也应在顺应传统礼俗中的 有益之处时加强重构新型社会礼俗与道德体系的工作,注 重礼俗中的历史遗存与教育作用,以更好地将传统文化的 精髓运用于构建和谐社会,防止道德真空所带来的社会思 想混乱。 关中地区清明祭祖活动在祈福、游春等职能的同时体 现了中华民族,尤其是周礼发祥地关中地区悠久深厚的孝 文化观念,其不仅对参与者本身有反省沉思的作用,对于 其他人员也有一定的教化作用。这种孝文化并不意味着厚 葬薄养,而是在通过一定礼俗过程中的自省行为来促进生 者笃行对长辈的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生碰伤协议书(2篇)
- 大学定向就业协议书(2篇)
- 2024年汽车转让及车辆改装、升级服务合同3篇
- 2024三方合作研发生物科技产品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2024年智能监控系统供应与安装合同
- 2024年版企业常年法律顾问服务协议版B版
- 2025回收合同单(新品)
- 临时质量检验员劳务合同
- 2024年版专业离婚合同参考模板版B版
- 语音识别科技合同管理办法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各单元单词短语句型汇编
- 《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 统编版(2024新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集体生活成就我》教案
- 螺旋输送机技术协议
- 《体育心理学》第十一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
- 第18课《我的白鸽》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女娲造人》课件
-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策略研究
- 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第6部分:现场踏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