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何家英工笔人物画艺术之探究 学院: 艺术学院 班级: 07级美本一班 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2011 年 05 月 25 日1何家英工笔人物画艺术之探究摘要:何家英,是中国现代工笔人物画家,其画风新颖,技法全面。他的作品偏重于女性题材,对人物刻画精微。在色彩和技法的运用上,风格独特,为中国人物画的创新作出了富有成就的探索。本文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创作实践,通过探讨何家英先生工笔画人物画的创作特点,并以秋瞑、酸葡萄等作品为切入点,来学习和借鉴何家英先生在线条、色彩以及造型等方面的创作技法。关键词:何家英;工笔画;艺术特色目 录一、何家英的艺术作品1二、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色1(一)融汇中西2(二)回归传统2(三)体悟生活3三、 何家英工笔人物画对我创作的影响4(一)题材的影响4(二)造型的影响4(三)线条的影响5(四)设色的影响5参考文献7何家英是当代中国画坛的著名工笔人物画家,被誉为“最有希望最有代表性的年轻一代画家”。 其画风新颖,技法全面,从国画的写意、工笔到西画的素描、油画、水彩、水粉,无所不通,他善于吸收西画营养,将中西画法巧妙结合。他继承雄浑雅健,造型饱满、高逸充盈,朴素自然的晋唐画风,偏重于女性题材,对人物精微之处的刻画毫发毕现。在色彩和技法上风格独特,在今日,乃至20世纪工笔画历程中都是无人能及的。一、何家英的艺术作品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继承了我国历代人物画的优秀传统,同时汲取了“西画”造型、色彩艺术中有益的营养,取精用宏,推陈出新,其作品不仅开创了新的绘画风格,而且把她推向了相当完美的境地。如1983年创作的山地和次年创作的十九秋。山地真实反映了农村劳动者的艰辛,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十九秋表现了质朴无华的农村女子的青春之美,这种美已与过去普遍流行的矫饰、造作的舞台相去甚远。十九秋展现出来的美感带着一份凝重。因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它并不是纯粹审美的。街道主任(1984年)亦属于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注重社会现实性,但是它们已经见出何家英风格之端倪。实际上,这三件作品已经开启了一个时代的一种审美风格的大门。1985年创作的米脂的婆姨、清明和1988年的酸葡萄更加确立了何家英的审美风格娴静、洒落、清纯、质朴诸要素的融合。在其后时间中,何家英创作了红苹果(1989年)、孤叶(1990年)、秋冥(1991年)、落英(1994年)、桑露(1997年)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作品。这些作品更加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地位;这些作品也确立了何家英以女性肖像为主的表现形式。在表现他的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敏感的精神世界时,何家英创造了具有鲜明个人特征的表现手法。一方面,他严格使用毛笔勾线,起落笔交代十分到位,钉头鼠尾,是他用线的特征。另一方面,他在色彩材料上加进了现代颜料,如丙烯色的使用,这使画面的表现力得到加强。如对人物肤色的表现,如毛衣或其他特殊面料的描绘,都体现出强烈的个人色彩。这些表现方法影响了很多中国艺术家。总之,何家英代表了一个宝藏,他非常值得我们从更多的角度深入发掘存在于其中的多层意义。二、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何家英把西方绘画纳入视觉经验重新激活传统工笔画的伟大品质,在表达现代生活的过程中,完成了现代工笔人物画形态的构建,从而促进了工笔这 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由古典向现代蜕变,以新经典的姿态焕发出了崭新的光彩。(一)融汇中西工笔人物画自发生、发展、完善以来,昔日的传统已成为经典,今天的新风格又将成为未来的经典。何家英通过了解各艺术门类的异同、特点,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绘画。他“衡中西以融合” 不仅受到中国画家如顾恺之、张萱、周昉、李公麟、任伯年、蒋兆和、黄胄等人的影响,也受到西方大师如提香、德拉克洛瓦、库尔贝、马奈、德加、雷诺阿、劳特累克的熏陶。尤其拉斐尔,是他尤为喜欢的古典画家,我们在他的画中看到的那份闲雅,大约也可以追至这个源头。何家英从中西方传统中体会出艺术创作应该强调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理解及观察。写生是何家英面向生活找回直觉所采取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何家英从西方画家的素描手法里,洞见了传统工笔画所不具备的深入程度以及工笔与素描、东方与西方间的共性与个性、相融性与差异性。无疑,深厚的素描功力是他的表现技巧能够不断深入的基础,也是他将传统写实一路推向极致的关键。作为一位深谙传统的画家,何家英晋唐画风达到雄浑雅健、造型饱满、高逸充盈朴素自然的厚度赞不绝口。他继承了晋唐画风,并创出了自己的风格。在中国传统人物绘画当中,他学习过张萱、周昉、李公麟、顾恺之等。每学一人,他总有很多的感受并加以自己更多的评价,比如说对李公麟,李公麟极为坚实的造型和把握人物内在气质的能力给何家英以技法与观察的启迪。他认为:“他的作品不是装饰性的,而是生动与写实一路的,从生活中去感受的,原创性特别强。他们都不是承续性的画家,而是开派的画家。”晋唐绘画,又让何家英看到了用工笔画来进行现代写实风格的创作是可行的。(二)回归传统我国的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已有了人物画的图案。从出的距今两千多年的晚周帛画中,可以找到中国人物画源头以线条为主描绘人物形象并 具有了独立意义的绘画。这些绘画奠定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用线造型的基础。人物画在中国画艺术中是最早成熟的一个画科。两汉、晋唐、五代期间,一直占者主导地位。虽然宋、元以来出现过低潮,但人物画在若干方面仍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产生了很多 成就卓著的大画家,为我们留下了一座座人物画历史上的丰碑,其影响延续至今。在他的代表作里,秋暝最能体现这些。可以说,这幅画浓缩了何家英绘画作品的一切优点:形象美、技法精湛、意境幽雅、构图完整。在当今中国的画坛上,他的工笔人物画无出其右,当首推第一。更使人称道的是他的画雅俗共赏,又不失大师风范。画家在这一个巨大的画幅里,安排一个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女孩屈膝坐在树林的草地上,双手折叠放在膝盖上,头很优雅舒适地趴在手上。她浑身散发出一种大家闺秀的气质,上身着一件宽松的毛线衣,配一件质地飘垂的布裙,一身素白,脚上穿一双黄褐色的反毛皮鞋。她没有多余的装饰,没有刻意的打扮,天然去雕塑,一头乌黑的短发,用一只最普通的发夹随意地将前额的头发别在鬓角上,但也经过精心的梳理,发际线上清晰可见画家精心描画的一根根发丝,细心的画家还用淡墨画几丝稚气未脱的绒毛,那新剪的齐刷刷的发端将肌肤衬托得更加细腻。那大棒针编织的毛衣由于凹凸的肌理效果而特别抢眼,与娇嫩的脸形成鲜明的对比。那微微上扬的眉毛,没有经过任何的加工和修饰,保留了一份最原始的清纯。那凝神遐思的眼睛透出几分稚气,红润的樱唇似笑非笑,其端庄与美丽无疑是东方的蒙娜丽莎,让人不得不对她一见钟情。在一片湛蓝的天空下,她坐在草地上小憩,枝头金灿灿的树叶昭示着浓郁的秋的气息,看她那一脸纯真,那安逸的神情,仿佛这世间不曾有灾难和痛苦,一切都那么美好。谁不愿回归到这样幽静的大自然,让身心都得到彻底的解放。画家正是寻找这样的心灵回归。(三)体悟生活何家英先生认为,工笔和写意都是手段,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工笔可以描摹得比较深入细致,写意可以发挥得更加舒展随性。而写意本身就是从工笔发展而来的,追溯到元代,当时的写意画很工整,不过在工笔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灵性和体悟。所以,只有具备了二者的技巧,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中国画家。然而,比技巧更重要的是对生活体察入微的细致感受和热爱,只有这样画才能“活”起来。何家英之所以能够在中西两种传统中寻找到恰当的切入口,原因有二:他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准确地感受外在世界,同时把自己对生活的审视给予展现,使洞察力、感受力、准确性以及深入的程度都超过一般人;他所掌握的绘画知识是全面的,认识绘画的规律是综合的,而不是孤立地局限在工笔创作上。比如说他的作品山地给人的感觉是震撼性的。画家借鉴油画手法,用高光强光线效果,将整幅作品处理成偏红的暖色调,突出了烈日灼烤的感受。山地的创作成功,标志着何家英的工笔人物在中西结合上有了突破性进展,创造出一种新的绘画语言,其意义之重大,可谓取得了“里程碑”的成就。 总之,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融会中西,色彩清雅、明朗,给人感觉丰富而整体,深厚而大气,明朗而有力,谨严而缜密,呈献-一种经典性品质,他的画不仅技艺高超,更具有高尚的精神内涵,这些不仅令我们赏心悦目,而且激励我们要以何家英艺术开拓精神为楷模,把我国的传统国画艺术提高到更新更美的境界。三、 何家英工笔人物画对我创作的影响(一)题材的影响我国古代画论要求“以形写神”“笔在意先”。我国卓越的艺术大师潘天寿先生也曾指出:“艺术品,需能代表一民族、一时代、一地域、一作家,方为合格” 。这便要求我们要从生活走向创作,从日常生活中去寻找创作的源泉。何家英的代表作韩国留学生、十九秋等,描绘的都是何家英生活的时代里常见的人与物。他将自己的美学观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在现实生活中提炼人物形象。我在创作之前,总是要查阅很多资料,我最欣赏的是何家英的秋暝,可以说这幅画浓缩了何家英绘画作品的一切优点,形象美、技法精湛、意境幽雅、构图完整。我通过反复仔细的观察,有了一个整体的感受,然后就琢磨着将都市女孩这种娴静优雅的气质表现出来。(二) 造型的影响在何家英的酸葡萄一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个面对观众站立的女青年,一头烫着大波浪的披肩长发,在头顶右边梳个流行的卷髻,明净的脸上略施脂粉,眉毛修得干净利落,脚上穿着黑灰色的薄丝袜,配一双细带凉皮鞋,既新潮又不失稳重。而在她的右边,一位长辫子姑娘宛如仙女下凡,散开她的大花连衣裙坐在葡萄树下,一只手斜撑在地上,体态优雅,婀娜多姿,眼睑低垂,在全神贯注地倾听她面前那位小姑娘吹笛子。也只有都市女孩才有这样的浪漫情怀。从画中可以看出,何家英工笔人物画在一直坚持模特写生造型的同时,又不失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意境。要想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神,必须了解人物形象的特征和个性特质,我在创作时重点学习何家英先生的作画技巧,刻画女孩的头与手,一丝不苟。在整体形态准确和谐的基础上,又抓住细节特征。女孩眼睛的刻画是重点中的重点。女孩内外眼角的高低位置,黑眼球瞳孔的大小及位置,刻画一定要准确到位。这关系人物是否“传神”的关键。女孩的睫毛和眉毛要随长势刻画,不能概念化。鼻子注意结构与形的变化,鼻头与鼻翼的关系。对于女孩两鬓的头发,根据结构及其本身的变化先分组,再根据长势和穿插透视关系,一根根的提炼出来。手如果刻画的形象生动就能反映出她的年龄及身份。画手的时候,要先找到手的整体形态,手掌和手指的关系,手指甲的形及长势和透视。画衣纹时,我先多找了几条线条,再根据结构,主次及线本身的形式美感进行提炼和删减。经过多方面的调整修改,终于达到了我心目中的女孩形象。(三)线条的影响一幅成功的中国画,比较重要的因素是线。用笔用线是中国画的生命。在何家英的国画里,线条极富表现力。描画人物肌肤的线条总是纤细而柔韧,笔笔到位,又恰到好处;勾勒质地较粗较硬的衣服,他用的是坚挺的粗线,架构起整幅画的支架。而画树干的线条却是干枯苍老的。画种不同,他所使用的线条也不同,同是皮肤的勾线,在工笔画和写意画里的处理就不一样。在工笔画里勾画皮肤的线条是饱蘸墨色的流畅的线条,在写意画里的线条是讲究干湿浓淡相宜的富有弹性的线。但不管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画家总是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女性的阴柔的美感。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总结了“六法”,提出“骨法用笔”,用笔包括用线。创作中,我把女孩形体的透视和前后穿插结构画准了,一下子就感觉到整个画面有了空间感。用笔中在考虑到局部结构的同时,与整幅画作比较,也注意墨色效果的表现。勾勒时,先从主要部位下手,以主要部位带动次要部位,以实代虚,以虚补实,虚实相生。画毛衣时,我遇到了难题,画不出毛衣的效果。于是我按照何家英先生的方法,将白颜料调开,按毛衣结构一针一针地织到画面上,将线的来龙去脉尽量交代得清清楚楚,这样毛衣的质感就表现出来了。(四) 设色的影响工笔画中的用色十分重要,和水墨画相比,工笔画中的用色更为关键,用色的好坏直接决定整幅画的成败。中国传统工笔画一向以线条色彩并重。当今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设色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中国画由于受到中国画颜料的约束,画面的色彩很难表现得绚丽,何家英却有本事做到。他能将秋暝的天空画得湛蓝湛蓝的;能将秋叶画得一片金黄,而人物却一身素白。这样的色彩反差使画中少女显得更加圣洁。一身素色的打扮也便于烘托人物的表情神态。那一双黄赫色的反毛皮鞋也颇具用意,它充分反映画中人的年龄、身份和生活情趣。但他的画并非每一幅色彩都很丰富很华丽,在若云这幅画中,背景是绢本的原色,女孩一身纯白,脚上也是一双纯白的旅游鞋,与那两条乌黑的长辫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了缓冲这种强烈的对比,画家将里面的毛线衣画成墨绿色,将衣领的里子画成红条格子,这两个颜色是互补色,这样,画面的色彩既单纯又有变化,将人物的清雅烘托得恰如其分。在子君一画中,色彩却是黑白的交织,椅子的黑色和绢的原色、衣服上黑与白的交织使整幅画既素雅又清爽。绣女中,虽然少数民族的服饰上有不少颜色,但色相都很清淡,仍然是作为表现人物形象的辅助手段。就算颜色较丰富的米脂婆姨,有着鲜艳颜色的衣物布料被画家安排在角落边上,画面的气氛也平和地统一在人物的安详中。在何家英的中国画里,白色是他必用的颜色,无一例外。中国画的白色不是随和的颜色,使用不当就会使画面功亏一篑。何家英是用白色的高手,均匀的平涂是传统技法,他自然不在话下,通过白颜料的堆砌来塑造立体感则是何家英的创举。在秋暝中,毛衣的质感是白颜料成功运用的结果。我们不得不承认,何家英的中国工笔人物画充满了魅力。我在设色时,每遍施色薄,层层加深。数遍之后加染一次矾水,以固定已上去的颜色。这样使我的画面看起来比较沉着,整幅的色调,我追求的是一种单纯的且有平面装饰美的艺术效果。刚开始我只凭借视觉印象描写对象,整个画面色调感觉孤立不协调。经过思考练习,我我把对物象的色彩感受分解、综合、提炼。刚设色时,我先从比较肯定的色调的色块画起,除了五官采用分染外,别处我没有过多分染,大多是采用接近平涂的着色法。头部和手部是我设色重点,我放在最后来完成。调五官和手的颜色是一定要干净。用调好的颜料,淡而薄地平涂,一定要在第一次干后再涂第二遍。五官要按结构来分染,手同样按结构用曙红先分染。对于肤色的处理,我采用的是统罩的设色法。从而体现出设色的独特魅力。整幅画我以暖色调为主,来进一步突出秋天的清爽。对于女孩的服饰色彩,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色,整幅画中我采用的色彩不是那么绚烂,但以达到一个合适的画面效果为宜,只要人物与这幅画的整体氛围相呼应,相协调就行了。一幅画的好,只有积累的时间长了,底气足了,素材丰富了,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更有内涵,更耐人寻味。何家英为中国人物工笔画的研究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谦虚谨慎的创作态度和独特新颖创作技巧都很值得我们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以他为楷模,使自己的工笔画水平逐步提高,希望将来在工笔绘画艺术上有所成就。注释:潘天寿.中国现代名家画集潘天寿画集.天津:天津杨柳青出版社,2002.参考文献1何家英.中国艺术1j .世界知识;第1版,2007.(01)2何家英.荣宝斋画谱(130)m .荣宝斋出版社,20033何家英.当代工笔人物画精品心解m .荣宝斋出版社,20084杨维民.中国当代画家文献全集之何家英m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5江中铸.当代名家工笔人物精品之何家英m .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6杭州恒庐美术馆.何家英尉晓榕作品集m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7王定理.中央美院中国画传统色彩教学m .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5085.8张倩元.古今百家国画名作欣赏m .上海:复旦出版社,20029蒋梅.何家英与古典主义jol .电影评价,2007.(03)10高锡印.浅谈中国工笔画j .民族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原来你是这样的鲁迅”红色教育(教学设计)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章 第七节 两栖类和爬行类教学设计 (新版)冀教版
- 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Section A (1a-2c)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Unit 3 Clothes(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
-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国庆精神”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 九 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 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三制
- 11《军神》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2023七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7 My past life Unit 3 Language in use第5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外研版
- 2024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3 新人教版
- 2024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2 Plant a PlantLesson 11 Amazing Plants教学设计(新版)冀教版
- 《针法灸法》课件-温针灸
- 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手册
- 电梯扶梯管理制度
- 《丰田生产方式》课件
- 【MOOC】农作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项目一任务三学包粽子课件浙教版初中劳动技术七年级下册
- 护理中的急性肾损伤护理
-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 一例脓毒性休克的护理查房
- 2024年湖北省中考地理·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安徽省高考生物试卷(真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