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发展史读 后感_第1页
会计发展史读 后感_第2页
会计发展史读 后感_第3页
会计发展史读 后感_第4页
会计发展史读 后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会计发展史读后感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学科名著阅读报告 课程名称:学科名著阅读 名著名称:会计发展史 任课教师:蔡志忠 学生姓名: 学号: 年级专业:10 级财务管理 2014 年 1 月 10 日 读索科洛夫的会计发展史感 悟 漫谈中国的会计发展史 第一部分 1985 年的寒冬,索科洛夫完成了 会计发展史 ,这是他一生中对全世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界来说最重要著作。该书包括前言、经 济核算与复式会计的产生、核算成为科 学、改革前俄国核算的产生与发展、俄 国的会计科学思想、资本主义国家的会 计核算、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会计核算等 九个部分。在前言中索科洛夫指出,科 学有其内在的发展原因和外在的发展条 件,会计是与其发展的环境紧密相连的, 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正因如此,索科洛夫在这本书中从社会、 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出发,以会计科学 思想的逻辑发展为主线,详细地介绍了 会计观念、技术和方法的演进过程以及 有关会计学派的特点,特别是通过总结 不同学者对会计科学发展贡献的理论概 括与观点介绍,注重从史学发展的角度 来研究会计科学思想的演变规律,从而 体现出该书与其他西方类似著作所缺乏 的一个基本特征。该书的基本内容大致 可分为四个大的部分,及主要观点如下: 一、会计核算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索科洛夫在研究会计核算科学的 产生与发展时,区分了经济核算、会计 核算、复式会计、会计学与会计科学等 概念,认为复式会计是会计核算发展的 结果,而会计核算只有在摆脱经验主义、 教条主义的约束并确定科学的原则之后 才能转变为科学,会计核算科学是会计 发展的高级阶段。 二、十月革命前俄国会计核算体 系的形成与变化 受列宁的有关会计核算阶级本质 思想的影响,或许本国的史料更为翔实, 所以索科洛夫对改革前后的俄国会计核 算进行了专门研究。 三、20 世纪资本 主义国家的会计核算思想 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 会以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出现了变 化,美国开始占据重要地位。到 20 世 纪中叶,英美的会计理论开始活跃起来。 所以索科洛夫在研究资本主义国家会计 核算思想的发展时,不仅介绍了德国学 派、法国学派,还重点研究了英美学派。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四、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会计核算 实践 索科洛夫出生于前苏联,也许前 苏联是最早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也许 前苏联是当时的“ 老大哥”,所以作者在 介绍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会计核算时, 将主要部分放在了前苏联,仔细研究了 前苏联建国初到 20 世纪 80 年代的整个 会计发展历史,而对当时其他社会主义 国家的会计核算发展则采取了概略研究 的方式,简单地研究了当时社会主义各 国取得的主要会计核算理论与成果,认 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协作实现了会计核算 的同步发展。 第二部分 读完索科洛夫的会计发展史 , 在他的讲述的最后一方面阐述了社会主 义的会计史,不过很遗憾没有把中国的 会计史讲述在内,可能是因为中国当时 经济落后和中苏冷战而没有引起关注。 不过通过学习后,我参阅大量的资料,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借以简述对中国古今的会计发展史的一 些看法。在会计发展史中把会计的 产生与发展决定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 人们管理生产的客观需要。人类要生存, 社会要发展,就要进行物质的生产,生 产的行为同时也是生产的消费行为。生 产的消费,除了自然资源耗费外,都可 归结为劳动的耗费。人们进行生产经营 活动时,总是力求在尽量少的劳动时间 里创造出尽量多的物质财富。为了达到 节约劳动耗费,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人们在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加强 对生产经营管理,力求以较少的消耗取 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对劳动耗 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和计算,并将耗 费与成果加以比较和分析,借以掌握生 产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在我国, “会” 、 “计”二字最早出现 在西周时期的周礼中。根据考证, 在此之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 共五千多字,均未发现此字样。在原始 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产活动的计算和计量仅凭头脑记忆即可。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及商业都有了显 著的发展,会计也随之有较快的发展。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生产 活动频繁,劳动产品增加,剩余产品出 现,单凭头脑计算和记忆已远远不够, 于是产生了“ 结绳记事” 、 “刻木记事”等记 录和计算方法。这是会计的萌芽。但它 只是生产活动的附带工作。随着社会生 产的进一步发展,文字的产生,会计由 “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 ”逐渐发展为独立 的记账、算账等管理活动。据我国历史 记载,我国西周王朝已设立了“司会” 这 一专职官吏来掌管国 家和地方的“ 百物财用 ”。 周礼. 天官中记载:“ 司会主天下之大计, 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而听其会计? 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 考岁成”。当时,就设有专门的官员记 载和管理王室的钱粮赋税,并设有官厅 会计部门,主管官员称为“司会” , “司会”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在总揽国家政大权的天宫大宰的领导下, 组织年度的总合核算 “司会 ”下面又设 有掌管王朝全部会计账薄的“司书。 唐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高涨, 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从而使会计核算的 方法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唐代出现“账 簿”一词,到宋朝会计有了突飞猛进的 发展,出现了“ 四柱清册”。四柱是指: “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其含义分 别相当于期初余额、本期收入、本期支 出、期末余额。并归纳出了四柱之间的 平衡关系:旧管 + 新收 = 开除 + 实 在。 “四柱清册 ”将一定时期内财物收付 的记录,通过“ 旧管 + 新收 = 开除 + 实在”这一平衡公式加以总结,既可以 检查日常记录的正确性,以可分类汇总 日常会计记录,使我国传统的单式收付 簿记记账法提高到较为科学的层次。 可以看出,在四柱中,每一柱都 反映着经济活动的一个方面,各柱相互 衔接,形成整体,不但彼此具有相互核 对的作用,而且可以总括表现某一特定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会计核算内容的增减变动和结余情况。 “四柱清册”的创建和运用,是我国会计 史上的一大成就,为我国通行多年的收 付记账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明末清初我国的商业和手工业出 现空前的繁荣,反映了我国封建经济中 的资本主义萌芽。于是到了明末,出现 了比“四柱清册 ”更加完备的 “龙门账” 核 算方法。 “龙门账 ”是把全部账目划分为 “进”、 “缴” 、 “存” 、 “该”四大类。所谓“进” 指全部收入;“ 缴” 指全部支出; “存”指 全部资产;“ 该” 指全部负债。 “进”、 “缴” 、 “存” 、 “该”四柱之间的结算关系可用下 面会计方程式表示: 进-缴=存-该 或 进 +该=存+缴 年终结算,按照上式,从两方面 计算盈亏:进-缴= 盈亏;存 -该= 盈亏。 两式计算结束相符,称为“合龙门” 。 “四 柱清册”只能应用不计盈亏的政府会计, 而“龙门账”则能满足商业上核算盈亏的 需要。在“龙门账 ”的基础上,我国会计 工作者又创造了“ 四脚账”,这种账主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应用在民间商业界。 “四脚账 ”对企业发生的日常经济 事项无论现金出纳、商业购销、内外往 来等,均在账簿上记录两笔账,即要登 记某一账项的来龙和去脉。可见我国会 计工作者早在明末清初就为近代会计中 的“复式记账 ”原理作出过极为重大的贡 献。在封建社会,由于我国历来实行闭 关自给经济政策,社会生产力逐渐落后。 到了 19 世纪中叶以后,逐渐论为半封 建半殖民地国家。会计发展的步伐一直 停滞不前。 中华人民共利国成立以后,社会 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国民经济得到 迅速恢复和发展。在建国初期,我国实 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引进了 与之相适应的前苏联会计模式,前苏联 会计模式的引入是对旧中国会计制度和 方法的变更,我国会计水平在原有基础 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加强经济管 理,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我国于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1985 年出台了第一部会计法 ,这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从促进改革开放 曾发挥过重要作用。1993 年和 1999 年 根据社会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分别对 会计法进行了修订。新会计法 的出台,对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严惩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秩序混乱、管理 松弛、违规操作、会计造假、监督不力 等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标志 着我国财务管理日趋走向规范化、法制 化轨道,对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经 济快速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同 时,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的需要,适应全方位 的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于 1992 年制 定和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 财务通则 ,突破了原有的会计核算模 式,建立了反映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自 主经营要求的科学的会计体系,为了与 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我国又陆续颁布了 一系列会计核算准则。从此,我国会计 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会计产生和发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展的经验表明,任何社会要发展经济, 都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生产力水 平越高,生产规模越大,人们对经济管 理的要求说越高,会计也就越重要。会 计正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 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经历了一个由 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 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 成绩: 评语: 任课教师: 会计古代发展史 张航 摘要:本文主要让大家了解会计 从史前到清代经过几千万年,会计的发 展过程的艰辛与进步。主要问题是什么 是会计、会计名称溯源和会计从史前到 清朝的演变,目的是让大家了解自己所 上的专业课会计的历史,让同学们 从源头了解这门学科,让大家从内心喜 欢甚至爱上会计学。 关键词:会计,名称溯源,古代,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发展史 一、 什么是会计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对一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 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 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 活动。 二、 会计名称溯源 会计的名称的溯源有很多种说法, 就中国会计的名称的溯源版本也有很多, 下面我挑选了一个我认为正确的说法讲 一下。 会计命名于西周,这一时期的青 铜器铭文已经出现“ 会” 和 “计”这些形状 的字体,而且其含义已基本定型。 “会” 字,上有“合 ”,下有“曾”,故其有增加、 聚合和汇总之意。 “计” 字左为 “言”,又为 “十”。古时直言曰“言”,难言曰“语” , 故“计”字包含务必要求准确,不虚假乱 造之意。 “十”字,由代表东西的 “一”和南 北的“|”组成;古时,以所在的部落为中 心,人们沿着东西南北的方向分别外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狩猎,归时将猎物一起放于中央,汇合 加重,进行计算。根据西周的具体情况, “会计”在此时的含义就是既有零星的核 算,又有年终的岁总合算。 会计的得 名,说明了此时的会计已经从国家职能 的附属部分,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个 独立的部门。事实上,西周时确立的一 些会计习惯深远的影响了以后几千年的 封建社会,如“ 入” 和“出”作为记账的符 号地位此时得到了确认,以后一直沿用 了下来。 三、 会计在古代的发展史 会计 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一门学科,它的历史 的说法有多种版本,我从中国会计史 稿上找到了一个版本比较像正史的一 个版本,如下: 、史前时期的会计 在距今 10 万年到 30 万年前的旧 石器时代,在我国山西朔县峙峪,发现 了最早的会计痕迹。在许多骨片上发现 了刻画的痕迹,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峙峪 人进行计量、记录的遗迹。在距今 1 万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原始会计的方式 变的丰富起来,有绘图记事和刻画记事 两种方式。绘图记事的方法是将狩猎的 成果以壁画的形式画出来,比如打了一 头鹿,就画一头鹿;打了两只兔子就画 两只兔子。这些图形是象形文字的鼻祖。 刻画记事是指用特定的符号记录有重要 意义的事件。 在距今 5000 年左右的原始社会 末期,会计方法有了更多的形式,其表 现是:“黄钟黍 ”计量单位的出现、结绳 记事法的运用和“ 书契记数 ”的创造。 黄钟本是一种用竹子制作的乐器, 后来黄帝用以作为长度、轻重、容量的 度量。黄钟的长度规定为中等大小的黍 粒 90 颗的长度,以一粒为一分,十分 为一寸,寸、尺、丈之间均是十进制。 这些计量单位尽管实质长度略有变化, 但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另外,通过黄钟 黍,还确定了合、升、斗、斛等体积计 量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出现,使得会 计得以从实物统计向数量方面发展。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书契记数所谓书契, “书,庶也,记庶物 也。亦言著也,著之简纸永不灭也”。 “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书契记数实 际上是数码和实物计量的结合,是一个 重要的转折点。在讨论上述各种会计概 念时,会计的内容并不是以文字记述的。 商周之后,会计才开始用文字来计量。 从这个角度来说,会计产生于文字之前, 由此可见会计的历史之深远。 、夏商周时期 夏朝时,已经确立了贡赋征收制 度,因此推测此时会出现管理财政收入 的会计现象。夏设“ 百官”,其中有监督 奴隶耕作的官员“ 啬夫” ,也许担任这个 官职的官员就是最早的会计。商朝对会 计的一大贡献是数的创造,在商代的甲 骨文中,从一到十都已经成型。商代的 甲骨上,有记录出猎收获的内容,而且 对事情的记录比较完整,有时间、地点、 种类和数量,用“ 卯” 和“埋”表示支出, 用“毕”和“获”表示收入,是会计的雏形。 从发掘的甲骨文书契中,出现“册” 字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象形文字次数达二十余次,有记录财政 收支方面的内容,可见这些书契是我国 “账簿”的萌芽状态。 西周时期的会计发展对我国会计 制度的成型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时 期,会计已经从一种从属的地位独立出 来,会计籍书、会计科目、记账符号、 会计报告都已出现,只不过形式比较简 单,有待后世发展。西周的官制中专设 了“司会”一职,主管朝廷的财政收支。 此时,用于记录会计内容的书册越来越 多,开始与其它书册分开存放,并且把 它专门成为“ 籍书” 。同时,西周也规定 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称为“岁入” , 总共有九项,称为“ 九赋”。国家的财政 支出被称为“ 岁出” ,也有九项,即 “九 式”。 “九赋”,加上各诸侯王国所献的贡 品“九贡”,共计十八个收入项目,九个 支出项目,就是今天会计科目的原始形 态。西周时期的会计报告分“岁会” 、 “月 要”、 “日成”三种形式。日成汇总十日的 情况,是一种旬报;月要是记录一个月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的情况,相对于现在的月报;岁会对应 于今天的年报。 、春秋战国及秦 这一时期对财计理论和财计法规 方面贡献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理财名人 很多,孔子提出“ 政在节财 ”、 “节用而爱 人,使民以时” ,主张节俭的目的在于 抚民求安,反对过度奢侈,又批评晏婴 用小猪祭祖宗,一件破棉袄穿三十年而 不换,有损君子风度。墨子从俭节用的 观点也很突出,主张“ 节俭则昌,淫逸 则亡”。这一时期的法典 法经 ,在用 法律手段规范经济行为方面做了第一次 尝试,其中的中有一条规定:“负债违 契不偿,一疋以上,违十日,笞二十, 二十日加一等罪” 。对违反契约的惩罚 严重,从古至今,莫不如此。 单式记账法在秦朝时趋于成熟, 这时的单式记账法的主要特征有:单 入单出,单笔出入之间并无对应关系。 按经济事件的发生日期流水记录,秦 时规定不记日期禁止入账。各本籍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8 之间也无对应关系,无法相互稽核。秦 朝还颁布了秦律和财章 ,对经 济活动使用法律管理,而且这时的法律 相较于战国时期的,规定更细,内涵更 为明了。如有规定:“ 府中公金、钱, 私挪用之,与盗同法” 。这时已经对公 职人员挪用公款、贪污有了明确的规定。 、 两汉 两汉是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时期, 同时也是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必然对会 计有更高的要求。编户制度、上计制度 和盈利理论就是这时候出现的,为中式 会计之后的发展垫定了基础。 编户制度,是按户主、家庭成员、 姓名、年龄及家产写在简牍上,编制成 册籍,也称“ 户籍” 。国家的税赋征收、 徭役征发,均按户籍进行分派征收,主 要有田赋、算赋、更赋和户赋。编户制 度是唐代计帐、明代黄册的蓝本。 所谓上计制度,就是每年自下而 上逐级呈递上计报告-上计薄。年终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9 郡国携上计簿进京,报告一年来的财政 收支情况和人户变动情况。有御史大夫 负责审理,最后由皇帝亲自受计,评论 功过以定赏罚。 汉代安定的政治形势、 经济的大发展,为各种经济理论的出现 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比如司马迁的“百 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木柴和谷物 是单位价值小,重量大的商品,从贩卖 的费用和盈利角度考虑都不适合长途贩 运,而且因单位体积重量的不同,又有 百里与千里之别。 到了东汉,已经可以分别出“上 期结存”、 “本期收入”、 “本期付出”和“ 本 期结存”四个项目。这是中式会计发展 史上的一大突破,后代的四柱结算法与 此密切相关。 、三国、两晋和南北朝 这一时期,几乎是年复一年的战 火,导致整个经济的发展缓慢,会计的 发展也因此减慢了发展速度。不过这一 阶段,会计在特定几个方面仍然取得了 进步,如:户籍计帐制度的创建和使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0 以及书写工具由 竹简、木牍向纸张转变。户籍计 帐之法开始于北朝的北周,由大行台度 支尚书苏绰制定,包括计帐和户籍之法。 这两者的结合为充实国财、资助军需发 挥了极大的作用。北周的计帐户籍之法, 不仅为后来的隋朝所集成,更是盛唐时 期的户籍计帐的源头。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 高峰,封建经济的繁荣为会计的发展创 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一时期的中式会计 也处于自己的一个高峰。 唐代继续实行前代的计帐户籍制 度,所谓计帐,就是根据户籍资料和国 家规定的收入项目,归类计算,是一种 具有预算性质的会计账目,是检查和落 实财政和赋役项目情况的基础措施。 唐代会计的另一个突破就是长 行旨条的颁布,这是我国财政史上最 早的财政预算制度,同时也是中式会计 史上最早的全国统一会计科目。 长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1 旨条的颁布是针对当时财政预算科目 繁多,名目混乱的情况,统一规定了中 央各部门,地方各州县以及军队的财政 收入与支出项目。 著名的“ 四柱结算法 ”也在唐代中 后期得以确立。这里的“ 四柱 ”指:“旧 管”、 “新收”、 “开除” 和“ 实在”。 “四柱结算 法”是在“三柱结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相对于三柱的好处在于,划清了 本期收入和上期余额的界限,克服了三 柱的片面性。 唐朝的元和国计簿是我国第 一部财计著作,分析了唐朝的财政经济 状况,由史官李吉普所写。全书可分为 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按行政区划分类的 户籍统计资料,说明了国家财政收入的 来源,同时也是财政收入方面的一个预 算;第二部分是按国家财政收入项目划 分的财政收入状况,与第一部分的预算 形成对比,显示问题的所在。 到了宋代,经济发展更为繁荣, 中式会计在此时,无论是机构设置、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2 簿的组织,还是结算方式的改进,都比 前朝有所改进。 宋朝在中央设“ 三司 ”,管理国家 的财政大权。神宗熙宁七年,设立三司 会计司,总考天下财赋入出,总理会计 核算事务。全国自下而上逐级汇总核算 上报,有会计司统一进行勾考。会计司 是我国政府机构首次以会计命名,也是 会计作为独立部门存在的第一次尝试。 宋代的会计账簿的设置已有“草 帐”、流水日记账、总账之分。草帐是 一种按时间登记各类经济事项的底本; 流水日记账,则是分类按时间登记各类 财务收支情况的账簿,反映某一方面的 经济业务;总账是在各流水日记账的基 础上,按国家规定的收支项目归类汇总 的账簿。 、元明时期 元明两朝,中式会计基本上沿用 唐宋的会计方法,不过此时民间逐渐认 识到会计的重要性,运用的范围扩大。 明代的“黄册 ”和“鱼鳞册”的编报制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3 很类似于唐朝的计帐户籍制度,不过无 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高于后者。这里 值得一提的是“ 龙门帐” 的出现,这是会 计理论的一大突破。 龙门帐创于明末清初,由山西人 傅山发明。龙门账的账簿分为草流、流 水簿、总清簿。草流起原始凭证的作用, 流水簿起会计分录的作用,总清簿起总 账作用。流水簿的账页分上下两方,因 此每记录一笔业务都要同时在上下两方 记录,而且金额相等,这事实上是一种 复式记账法。总清账的账页也分上“收” 下“付”,上方包括“进类”和“该类” 会计 科目,下方包括“ 存类” 和 “缴类”。它的 登记方法是:本期收入过到进类科目中, 是支出的过到缴类科目中;是资产、债 权的过到存类科目中;是资本、负债的 过到该类科目中。由于流水簿的来去相 等,所以分类过入总清账中的来去也必 然相等。期末时,在总清账中,用公式 “进-缴=存-该 ”验证账面有无问题。如果 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称为合龙门,否则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4 龙门不合。龙门帐的原理在于:任何四 个数拍成方阵,如果其中一行的两个数 之和等于另一行的两个数之和,那么这 四个数的对角差相等。 、 清朝 清朝我国封建时代的最 后一个王朝,同时封建经济已经发展到 一个最高峰,中式会计也发展到相当完 善的程度,其表现就是四脚账的出现。 四、 总结 会计的历史非常悠久,我在做这 份报告时,我深深的感觉到会计的发展 是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在经济得到大发展的时候,譬如秦统一 后的中国、唐宋时期,会计发展的就快, 而在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整个 会计的发展就趋于停滞。不仅在发展速 度上,在发展阶段上,也能体会到这一 点。历史在进入元明清之后,资本主义 萌芽在中国开始出现,商品经济逐渐有 可观的发展,而且出现了龙门账、四脚 账这些复杂的会计形式才得以出现。这 些都可以看出,会计在中国的发展的非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5 常的崎岖,但是他经过从史前到清朝, 经过了这么年,会计依然在茁壮成长, 我相信会计的未来一定会继续发挥出令 人期待的光芒。 参考文献: 李宝珍;初级会计学;中国市场 出版社;2014 郭道扬. 中国会计史稿. 中国财 政经济出版社,1988. 郭道扬. 中国会计史稿. 中国财 政经济出版社,1988. accounting ancient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zhang hang abstract: this paper enable us to know accounting from prehistoric times to the qing dynasty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hardships of the accounting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the main problem is what is the name of traceability and accounting of accounting, the evolution from prehistoric times to the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6 qing dynasty, the purpose is to let everyone know on professional courses - accounting history so tha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discipline from the source, from the heart like even fall in love with the accounting. keyword :accounting ,the name of traceability,ancient,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会计记账的发展史 会计 财务 财务管理 财务软件 智点财务软件 在现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引导 下,各行各业的财务部门及财务管理模 式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企业的财务 管理趋近成熟。无论是从财务管理的操 作人员,如会计、出纳等这些人员素质, 知识水平上来说,还是财务管理的模式 及智能化,及时性,如财务软件的使用, 会计点算化的普及等等方面来说。都说 明了国内现代经济财务管理,更加规范 化,高效化。会计逐步从对劳动消耗及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7 生产成果的简单记录,计算,发展到会 计分析、考核,直到如今的以货币作为 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 动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核算及监督 的管理活动。并且它还会对经济活动进 行分析,预测,和控制,以提高企事业 单位的经济效益。 在我国,会计,按其记账方法的 改变,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可以说会计 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简单的记 录计量,到单式记账再到后来的初创时 期的复式记账法等一系列的演变,再加 上后来西方文化的引进,最终形成了我 们现在通用的复式记账。 一、原始计量 原始计量记录行为是会计的萌芽 状态,也是会计最早的存在形态,它是 现在会计的原始状态。可以说后来发展 出来的所有的会计记账方法都是由它演 变过来的。随着原始社会形态的改变, 私有财产的出现等,人们以实物、绘画、 结绳、刻契等方式来表现经济活动及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8 所反映的数量关系。由实物记事、绘画 记事、结绳记事、刻契记事等方式所体 现的原始计量记录行为,可以说这是当 时社会时期的“ 会计” 行为。 二、单式记账法 我国最早出现的单式记账法,并 不是我们所知道这种以“ 入、出 ”为会计 记录符号的单式记账方式。而是用文字 记述的单式记账。 最早出现的会计记事是在商朝的 甲骨文上。而会计一词的出现是在西周 时期。西周国家设立“ 司会 ”一职对财务 收支活动进行“ 月计岁会”,通过日积、 月累的零星核算和终的总合核算,达到 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又 设立了掌管会计账簿的司书;而财务收 入账户和财务支出账户分别由职内、职 岁管理;对于财务结余工作就有职币这 一职位管理。实现了四职分理会计业务 的早期财务管理人员。并建立了定期会 计报表制度、专仓出纳制度、财物稽核 制度等早期会计律法。可以说在西周以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9 后我国就有了初期的会计工作组织系统 并形成了以文字叙述的方式来记账的 “单式记账法 ”。 到了秦汉时期,在记账方法上, 又发展出了另一种形式的“单式记账法” , 就是即以“入、出 ”为会计记录符号会计 记录方法。它以“ 入-出=余 ”作为结算的 基本公式,也叫做“ 三柱结算法 ”,或者 称为“入出记账法 ”。 随着历史的演变,以及社会形态, 经济状态的发展,陆续出现了可视为会 计报告原始形态的“ 上计簿 ”,以及南北 朝时期出现的以红记出、以墨记入的 “朱出墨入记账法 ”。发展到唐宋时期, 经济十分的繁荣,活跃,原来的记账方 法不在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需求。渐渐 创立了把一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