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理健康之师_第1页
做心理健康之师_第2页
做心理健康之师_第3页
做心理健康之师_第4页
做心理健康之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论文题目: 论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维护策略 作 者: 臧安军 准考证号: 132407200404 指导教师: 王 申 连 2012 年 9 月 3 日 南京师范大学 目 录 摘 要 1 引 言 1 一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 1 . 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 .1 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网 1 3. 具有良好的教学效能感2 4. 具有一定的情绪控制力 .2 二 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四种表现 .2 1. 职业的倦怠感 2 2. 人际交往的障碍 2 3. 身心的不适症状 3 4. 情绪的失控症状.3 三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4 1. 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 4 2.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4 3. 来自学校的压力 5 4. 教师个体因素 5 四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6 1. 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6 2. 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情感体验的发展 7 3. 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7 4. 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个性人格的发展 .7 三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7 1.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8 2. 学会工作,学会休闲 8 3. 乐于交往,融洽关系 8 4. 减轻压力,自我释压 .9 四 参考文献 9 论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维护策略 泗洪朱湖实验学校 臧安军 【内容摘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教育模式,不是医学模式。因此 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从育心的意义上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 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的影响。 本文试从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以及造成教师心理不健 康的因素、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 促进等方面来论述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如何做一名心理健康之师。 【关键词】心理健康 教师 学生 影响 维护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给予学生的是知识与技能,育人包括育德、 育心。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对育人注重的育德,忽视的是育心。我们 的教育教学偏重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教养,却忽略了对学生心灵的塑造。教师作 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教 师积极的心态必然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必然造成 学生心理出现问题。从育心的意义上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 危害,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的影响。 为此笔者试图从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以及造成教 师心理不健康的因素、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教师心理健 康的维护与促进等方面来论述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如何做一名心理健康之师。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热爱教育事业,胜任教学工作; 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有较高的认同感,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 才能为了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而不断的进取,从而影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 对学生有爱心,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网:正确处理各方关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 能力; 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人各个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只有具有和谐人际关系 的教师,才会有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正确处理与同事、领导之间的 关系,协调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努力学习,与 时俱进,练就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 (3)具有良好的教学效能感: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信心并有独创性;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教学效能感,相信自己的教学能力, 充满自信地用自己的智慧教育学生。教师自信的心理情感会深刻地影响到学生 对学习的情感体验,他们也会自信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 (4)具有一定的情绪控制力:能正确的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教师在日常的生活及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 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在日常生活和平时教学中能重视情绪体验并能恰当地控 制情绪,才会避免一些过激的行为。心平气和地处理问题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 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明白任何事情只要处理得当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四种表现: (1)职业的倦怠感; 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它源于个体对付出和回报之间的 显著不平衡的知觉,这种知觉受个体、组织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1主要表现为 教师职业认同感差,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不负责任和情绪衰竭、焦虑、悲伤 和人格解体等。 (2)人际交往的障碍; 教师的人际交往障碍首先表现为自我封闭。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平 时交往的对象和范围比较固定,主要是在学校和师生交往,交往的网络狭小, 从而容易体会到无能或部分无能,遇到无法处理的压力时所获得的情感支持相 对较少,容易产生交往退缩、避免与他人接触、对正常社会交往缺乏热情等现 象。有人际交往障碍的教师往往和学生的交往也存在一定的障碍,师生之间缺 乏交流沟通。 其次,教师的人际交往障碍表现为嫉妒情绪突出。这主要是由于同事之间 的竞争过于激烈造成的。学校里面不够合理的竞争机制,是导致教师嫉妒情绪 的主要因素。 再次,教师的人际交往障碍表现为与人交往时候容易发生认知偏差,导致 对他人的意图和动机做出消极的判断和消极的行为反应。如在与他人交往时候, 不能耐心地听取他人的劝告或建议,拒绝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或表现出攻击性 行为,冲学生、家长、家人等发脾气,出口伤人等。 教师的人际交往障碍会导致教师听不到学生、家长、同事的真实想法和宝 贵建议,自然达不到交流沟通的目的,使教育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3)身心的不适症状; 教师的心理健康还会直接导致其身体出现一些不适症状,比较常见的有神 经性头痛、神经衰弱、失眠、胃病、食欲不振、腰部酸痛、心跳过速等。身体 的不适反过来又会影响自身的情绪,加重心理的问题。 (4)情绪的失控症状。 一旦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就会出现一系列的情绪失控症状。由于受到一 些不愉快事情的刺激,一时冲动就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出来,如体罚学生, 从而将小事闹大,不可收场。不少教师经常情绪不稳定,当学生出现调皮、捣 乱或过失行为时,难以控制自身的情绪做出意想不到的,令自己懊悔不已的行 为。事后回想,觉得学生所犯错误也并非不可原谅。 三、影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对于教师而言。心理压力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既有与社会大众相同的压力 源,也有因教师职业的独特性而产生的特殊压力源。下文试从特殊压力源分析 造成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四大因素: (1)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 1、社会转型对教师职业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带来巨大的隐形压力。 当今中国的社会转型进入了全面加速时期,如经济转型、教育转型、管理 转型、价值体系转型等等,给人们的心理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震荡。教 师作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特殊群体,更加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 而这种强烈的使命感与个人能力渺小对比就会产生无力感,面对现实与理想之 间差距就会产生幻灭感,这些都会导致教师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2、教育体制改革给教师的心理承受力带来巨大的冲击。 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教育的巨大变革,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教材 的更新速度加快,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这些都对 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广大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心理压力。绩 效工资的发放更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教育领域,职称评聘、竞争上岗、末位 淘汰、按绩取酬这一系列的市场机制增加了教师的危机意识,增强了教师的责 任心和敬业精神,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由于一些学校绩效考 核过于参照经济领域的管理模式,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更是影响了教师的心理 健康,更有甚者一些教师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危机。 (2)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常常超负荷。教师这一职业“在时空上 具有延续不断扩张的性质,具有无边界的特征” 2由于教师工作没有明确的界 限,这直接导致学校生活中的教师对于自身的多重角色期待与现实中多种角色 扮演所带来的种种压力。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教师担负着为人师表的社 会角色,这种职业的神圣感拔高了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导致教师的内心永远都 在发生着榜样与普通人的冲突。可以说,教师作为一名担负着神圣职业的普通 人这一特殊的职业角色,是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3)来自学校的压力; 学校作为教师工作学习的场所,校园环境的优劣、教育资源的多寡、学习 氛围的浓淡、自主权利的大小、物质待遇的高低、管理方式的好坏等,都会对 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3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师的角色冲突。 由于教师在社会、学校、家庭中承担多重角色的责任,从而导致教师时常 陷入角色困惑和冲突之中。现实生活中,教师作为年轻一代精神家园的营造者, 在承担着沉重的工作负荷之余,同样像其他行业人员一样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负 担和精神负担。在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教育考核体系之中后,教师每时每刻都感 受到职业竞争的危机,受到下岗的困扰。在知识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中,教师 作为知识传授者即使不断学习有时也深深地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完全适应新的 改革要求和进程;在家庭中,教师一般又是家中的顶梁柱,工资是家庭生活支 出的全部来源。社会、学校、家庭多重角色必然产生巨大的冲突矛盾,在学校 方面的具体表现为教师的愿望与自身权限的冲突。譬如:班级的管理上,教师 希望自己的班级班风优良,每位学生成人成才,这自然离不开教师的严格要求。 但现实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个性强,家长宠。管严了,担心学生出走、自 杀,甚至害怕遭到打击报复;管松了,班风散漫,成绩下降,家长埋怨,领导 批评,教师无所适从,左右为难,社会、家长与教师的教育不同步,更使教师 有力不从心之感。 4 2、学校的人际关系冲突 近年来,教师群体中来自学校之间的人际关系冲突由增加的趋势,包括师 生关系之间的冲突,同事关系之间的冲突、领属关系之间的冲突等。这些冲突 必然损害教师的心理健康,从而影响教育工作的开展。没有和谐人际关系的教 师往往缺少安全感,马斯洛认为: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感到被拒绝,感到不被 接受,感到受冷落,或者受到嫉恨、歧视;感到孤独、被遗忘、被遗弃;经常 感到威胁、危险和焦虑;对他人抱不信任、嫉妒、傲慢、仇恨、敌视的态度。 长期在这样的心态影响下势必导致教师没有爱与归属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并妨碍自尊体系的建立,这样的心态下也不能有效地达到自我实现状态,不能 达到心理的真正健康。 3、学校管理方式失当。 由于体制的影响,一些学校把“校长负责制”变为校长“一言堂”,作风 专制,态度强硬,校务不公开,学校制定措施之前很少与教师沟通,导致教师 认为自己在学校只是被管理的对象,而内心感到压抑、郁闷、不满!领导层重 教学管理、轻行政后勤管理,一线教师觉得后勤工作清闲,前勤工作繁重。如 果不能在待遇上得到提高,一线教师往往会发生怨职情绪,影响工作激情。在 评估教师教育质量的标准上仍以考试成绩论教绩,忽视其他方面的考核。学校 “给予”教师的职责太多,如学生遭遇交通等安全事故,学校就认为是教师没 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有效监护;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是教师讲课不生动, 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是教师教学无能;学生辱骂、殴打、 甚至杀害教师追究根源是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当。当学校把一切的重任都负担在 教师柔弱的肩膀上时,教师就不堪重负,难免出现心理上的问题了。 (4)教师个体因素。 从教师个体角度,分析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原因,可从外因、内因两 个角度分析。教师的个人生活事件是外因,而教师个人自身的压力耐受性、态 度、信念、人格等个体特征则是内因。 1、教师的个人生活事件 所谓教师个人生活事件,主要指来源于教师家庭生活事件或变迁,其实就 从家庭因素来看导致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比如教师本来就工作繁重, 每天埋头工作,业余事件有时还需家访或给差生、优等生开小灶,所以很可能 因工作而忽略与家人情感交流;因孩子的教育问题引发的亲子之间的矛盾等。 中小学教师作为一个收入中等偏下的群体,由于工资不能完全满足家庭的开支, 就又可能导致家庭生活质量低造成心理压力,有些教师为了解决家庭收支问题 不得不外出兼职,校内校外的工作矛盾使得教师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教 学中去,教学时间少了,又担心教学、科研搞不上去,这种担心自然也会使教 师更加身心疲惫。 2、教师的个体特征 从教师的个人因素上看,个人的一些特质如压力耐受性、教师的态度、教 师的信念、教师的人格等,也会影响到教师个体对压力的知觉与反应。教师所 体验到的压力源要比其他职业的人高很多,主要有办公室事务、与学生交往困 难、学生人数太多、经济压力、缺乏教育支持等。面对压力源,有的教师能化 压力为动力积极应对,有的教师则会或无所适从或怨声载道或疲于应付,出现 各种心理问题,因此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是或健康,取决于教师个人压力的耐受 性。教师与工作有关的态度涉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管 理和教学质量。教师的态度是作为教师心理健康的职业唯独而存在的,包括教 师的工作满意感、士气和动机。教师职业存在的诸多冲突是教师压力与紧张的 根源,当压力和紧张产生后,教师如何看待这些压力和紧张情绪、如何对待冲 突。如何选择解决冲突的策略,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此时会影响到压力和冲突 的程度,以及教师本人对冲突的认知,从而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职业的 态度,这些态度和问题解决的方式,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教师身心健康的状态。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是在外界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相同 的压力和环境下,并非所有的教师都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有的教师即使在面 对压力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心理健康和稳定,这是教师的人格特点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或者是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 需求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个人生活发生变化时,个体的人格 特点会影响到个体对自己生活的调整,这种调整如果不能适应新的变化,心理 健康问题就会出现。 四、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影 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师生关系,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学 习动机,学习成绩,个性发展。具体来说,教师的认知、情绪、意志、个性对 学生心理健康有深刻的影响: (1)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教师正常的认知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地认知方式,从而避免遇事钻 牛角尖,看法片面,一意孤行、我行我素等行为方式,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世 界,评价他人与自我的能力。如果教师的心理健康有问题,就很难保证教育教 学活动中心态平和、认知积极、思维灵活,也很难驾驭学生的认知过程,还会 把一些不健康的观念无意中渗透到教育活动中,从而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程 度的不良影响。 (2)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情感体验的发展 教师良好的情感与稳定的情绪有利于带动学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从而形成 师生良好和谐的心理关系,这种关系正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心理健康 的教师善于用情感的力量去感化、引导学生,善于和学生交流沟通。反之,教 师喜怒无常,对学生赏罚不明,冷酷无情,又怎么能使学生的心态平和、情绪 正常?而且如果教师处理学生问题时带上个人偏颇的情感与情绪,就会失去公 正与理智,这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使他们产生愤恨、不平、怀疑 的情绪! (3)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教师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教师动用自己的全部力量以克服压力的内部条 件,也是教师直接影响学生的内在力量。教师的意志在言行中的表现更对学生 行为起着表率作用,同时坚强的意志使人能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保持坚定的 信念、旺盛的精力与百折不挠的毅力去克服各种困难,并以自身的行为陶冶学 生的情操,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用坚强的意志面对困难挫折。 (4)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个性人格的发展 决定教育效果优劣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个性,而非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知 识。人格作为个性的一个方面,他的感召力和熏陶力远胜知识教育对人的影响。 教师的理想人格,犹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学生的人 格。教师积极进取的精神、宽厚博爱的胸怀、不卑不亢的态度、坚定不移的信 念等无不深深吸引着学生、感染着学生,这样的人格力量就如同无形的旗帜, 引导学生走向智慧的彼岸;如同无声的号角,激扬学生攀登到自我完善的巅峰。 反之,如果教师存在着狭隘自私、尖酸刻薄。武断冲动的个性缺陷,可以推想, 这在教育过程中将对学生心理产生何等的消极影响。 五、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力毋庸置疑,那如何维护与促 进教师心理健康呢?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 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社会和家长应对教师多些关怀与理解,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尽量避免 教师超负荷工作,努力帮助教师解决社会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教师本人更应该 注意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和调试,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1)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自己的能力、行为 和性格等特点能进行正确地自我评价,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 二是对自己职业角色的认同,教师对自己职业角色的肯定,可以化消极的工作 态度为积极的工作态度。教师只有真正做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才能使自己 心情舒畅,增进心理健康。 (2)学会工作,学会休闲; 教师的工作是十分繁忙的,每天除了必要的教学工作以外,还要对学生进 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 学会张弛有度,合理地、有弹性地安排自己的休闲,如边闭目养神边听音乐、 与朋友聊聊天,或者和家人一起散散步、和朋友一起唱唱歌等等。在这些具有 使身心放松作用的休闲活动中,不仅可以培养兴趣爱好,品味生活的意义和乐 趣,还消除了由紧张工作带来的疲劳与焦虑,达到工作与休闲同步进行的最佳 状态。 (3)乐于交往,融洽关系; 乐观是促进身心健康的一剂良药,教师只有以乐观的心态来笑对困难,以 平和的心情与人交往,才能不至于被红尘的烦恼所淹没,才能有机会重新恢复 心理的平衡,在工作和生活中处理好各种关系,努力建设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网。特别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决定作为一名教师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那么怎 样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呢?关键在于教师要放弃权威的身份,平等对待学生, 接纳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做到因个性育人,因性别育人,形成师生人际互助, 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其次,教师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读懂 学生的兴趣爱好,读懂学生的内心活动、读懂学生的情感思维、读懂学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