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保留灌肠的临床护理进展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8/14/c7d259b2-db30-40ce-afe6-ea4c8d199dc4/c7d259b2-db30-40ce-afe6-ea4c8d199dc41.gif)
![小儿保留灌肠的临床护理进展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8/14/c7d259b2-db30-40ce-afe6-ea4c8d199dc4/c7d259b2-db30-40ce-afe6-ea4c8d199dc42.gif)
![小儿保留灌肠的临床护理进展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8/14/c7d259b2-db30-40ce-afe6-ea4c8d199dc4/c7d259b2-db30-40ce-afe6-ea4c8d199dc43.gif)
![小儿保留灌肠的临床护理进展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8/14/c7d259b2-db30-40ce-afe6-ea4c8d199dc4/c7d259b2-db30-40ce-afe6-ea4c8d199dc44.gif)
![小儿保留灌肠的临床护理进展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8/14/c7d259b2-db30-40ce-afe6-ea4c8d199dc4/c7d259b2-db30-40ce-afe6-ea4c8d199dc45.gif)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保留灌肠的临床护理进展 【摘要】 综述小儿保留灌肠的临床护理进展,内容主要为肛管的改良、插入深度、灌肠液 的选择及灌肠前后的体位安置等。以期对临床儿科护理工作起到促进和发展作用。 【关键词】 儿童; 保留灌肠; 护理; 综述文献 保留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由肠道供给药物,达 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1。保留灌肠作为一种临床护理技术和给药途径,因其 操作简便,起效快,对患儿无伤害,越来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及患儿、家长的欢迎。 现就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儿科护理工作起到促进和发展作用。 1 肛管的改良 经临床应用发现,橡胶管存在以下缺点:管径粗,插管阻力大,刺激性强,导致患儿 疼痛而不配合造成插管失败。管壁透明度小,观察难度大。管径粗致管腔内残留药液 多,剂量难以精确。反复使用,易致医院感染。鉴此,刘玉华等2研制出一种新型 灌肠管,即用一次性输液管,剪掉针头,用乙醇灯烤尾端片刻,使其黏合成钝圆形盲端, 再在盲端剪 34 个侧孔,孔直径 2.0 mm,消毒后即成;李翠萍等3用一次性头皮针 剪去针头,接一次性注射器给小儿灌肠;陈玉敏4用一次性导尿管代替肛管给患儿灌 肠;王爱英等5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给婴幼儿灌肠 ,都取得良好效果。对于腹泻不止 的患儿,陈海燕等6采用气囊导尿管为患儿灌肠,可以防止药液立即泻出,使药物在 肠内保留一定时间。以上改良后的灌肠管均为硅胶管,管径细、质地软、前端圆滑、透明易 观察、刺激性小,克服了传统橡胶管的缺点,减轻了患儿痛苦。 2 灌肠管插入的深度 小儿灌肠插入深度为 710 cm4,也有报道为 1012 cm78 或 1015 cm910 。根据小儿直肠肛门局部解剖特点, 10 岁以后增至成人长度,而乙状结肠变 化不大,平均长度为 38.0 cm。刘敏等11将 90 例 12 岁患儿随机分为三组,A 组 (0.05);哭闹呛 咳和呕吐发生率比较,灌肠组显著低于口服组(P0.01)17 ,灌肠法优于口服法。 3.2.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面红耳 赤、咳嗽、气喘、咽部充血等。俞建等18应用柴芩清热微型灌肠剂 (由柴胡、黄芩、细 辛 3 味药组成)给 43 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保留灌肠,有效率达 93.0%。赵德满等19 自拟 祛感液(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 2 ml,板蓝根注射液 2 ml,生理盐水 5 ml,维生素 C 0.5 g 等 混合而成)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保留灌肠, 1 次/d ,体温 39.0以上持续不退者可每 12 小时 1 次,若细菌性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阴虚内热而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不宜用本法。 此方具有解热镇痛、凉血解毒、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功效,结果总有效率 93.6%。小儿急性 上呼吸道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临床常用抗生素静脉输液 ,上述 2 种灌肠液的运用,效果显 著,减少和避免了抗生素的大量应用。 3.2.3 肺炎、咳喘症:肺炎。朱盛国等20自拟肺炎栓剂(组方:麻黄 5 g,桂枝 5 g,杏仁 10 g,厚朴 10 g,半夏 10 g,细辛 3 g,熟附子 5 g,椒目 10 g,黄芩 10 g,象 贝母 10 g,知母 10 g,黑白丑 10 g,槟榔 10 g,侧柏叶 10 g,礞石滚痰丸 6 g,生甘草 5 g,上述药水煎 2 次,反复过滤,浓缩成 100 ml,制成 10 支栓剂,每支含 10 ml 药液) 为 30 例肺炎患儿灌肠,结果总有效率达 90.0%。咳喘症。高幼琴等21 自拟清肺泄痰 猴枣汤为咳喘症患儿灌肠,有效率为 98.0%。袁水花8自拟麻杏石甘汤为 64 例热症咳 嗽患儿灌肠,总有效率达 95.4%。肺炎和咳喘症患儿病情较重,病程长,在行西药治疗的同 时辅以中药灌肠,可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3.2.4 肠炎:王艳新等22将黄连素 1015 mg/(kgd),研碎后用生理盐水 510 ml 溶解后对 50 例腹泻患儿行保留灌肠,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李华等 23用必奇(主 要成分是蒙脱石)加黄连素为腹泻患儿保留灌肠 ,也取得显著效果。李洪丽等24应用贝 飞达联合思密达为 26 例腹泻患儿灌肠,总有效率达 80.8%。贝飞达主要含双歧杆菌、乳 杆菌、肠球菌等活菌,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腹泻、肠道菌群紊乱等疾病,尤其对抗 生素应用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更有效25。思密达重要成分为蒙脱石,对消化道内的病毒、 病菌及产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覆盖能力,并通过与黏膜蛋白相互结 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26,二药保留灌肠, 使药物直达患部,局部药物浓度较高,从而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3.2.5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主要在大肠,尤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主。灌肠 可以让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胡喜华27用大蒜煎液 (大蒜捣碎成混合液,用纱布过 滤去渣;甲泼尼龙片 50 mg 研末;与呋喃唑酮 1.0 g,2%普鲁卡因 10 ml 混合)为 1 例痢疾患 儿保留灌肠,每次 2030 ml,1 次/d,结果灌肠 1 次后,患儿腹痛减轻,安静入睡, 3 d 后大便正常。张茂香28用加味白头翁汤(组方:白头翁 15 g,黄连 12 g,黄柏 12 g, 木香 10 g,甘草 10 g,水煎浓缩至 500 ml)为 90 例菌痢患儿保留灌肠,30 50 ml/次,2 次/d。唐娟等7用中药加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痢疾 25 例,全部治愈。随着痢疾杆 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增强,常用抗生素的疗效渐减。上述结果表明,为菌痢患儿行中 药或中药加西药保留灌肠,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应用抗生素。且细菌性痢疾的肠道病变虽可 累及结肠,但以乙状结肠与直肠病变最显著 ,所以采用中药或中药加西药保留灌肠 ,可使高浓 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较快地发挥作用。 4 灌肠前后的体位 小儿保留灌肠一般取侧卧、俯卧位或抱侧、抱俯位29、左侧卧位、抬高臀部膝胸卧 位30。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处于较低水平, 液体可顺利进入结肠,使灌肠直接刺激直肠产 生便意的时间延迟,且肛门位置高 ,便于保留灌肠液。灌肠结束后 ,迅速将导管拔出,并将患儿 肛周臀部皮肤、肌肉向肛门处捏紧,让患儿保持原位或平卧、侧卧、抱侧位, 然后诱导患儿 转移注意力,以免灌肠液过早排出。 在儿科临床中,中西药灌肠用于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有着广泛的临床意义。肠道黏膜给 药可将药物通过肠黏膜转运入大循环而起到全身给药作用,既可以从根本上减轻病原对机 体的损害,又可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和胃酸的破坏作用。药代动力学表明,黏膜给药的峰 浓度比口服高 310 倍,生物利用度比口服高 59 倍,与静脉给药相似。小儿肠管相对 比成人长,消化面积相对较大,肠壁薄,黏膜血管丰富,通透性高,故吸收率明显较成人 高,因而能更好地发挥药物作用。药物保留灌肠不仅避免了小儿静脉穿刺和服药的痛苦, 又可避免苦寒药损伤中焦脾胃,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秀云,邹碧荣.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9. 2 刘玉华,卜秀芹.小儿灌肠管的改良与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02,10(8):2425. 3 李翠萍,王淑静.一次性头皮针软管在小儿灌肠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2005,23(2):146. 4 陈玉敏.2 种早产儿灌肠法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21(3A):3536. 5 王爱英,杨云波.吸痰管和输液管在保留灌肠中的运用J.护理学杂志,2005,20(1):65. 6 陈海燕,谭启明.气囊导尿管用于小儿灌肠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4,12(3):15. 7 唐娟,黄静屏.中药加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痢疾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 2001,23(12):31. 8 袁水花.麻杏石甘汤灌肠治疗小儿热症咳喘 64 例J.江西中医药,1996,(增刊):6162. 9 陈义春.大黄煎液灌肠治疗小儿高热 85 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3): 237. 10王秀坤,田力.银翘散加味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30 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 2001,16(1):39. 11刘敏,崔锦美,刘素梅,等.小儿灌肠不同深度效果比较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B): 44. 12魏超容.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对药物保留时间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1999,14(4):239. 13夏雪梅,苏冬梅.改进溃疡性结肠炎灌肠方法及结肠镜下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 志,2004,20(1):1011. 14李向红.退热合剂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04,13(7): 432433. 15刘爱敏.热速停灌肠治疗小儿高热症 100 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 版),2003,10(1):39. 16杨远霞,林明色,胡穗曦,等.水合氯醛不同给药途径用于眼科患儿制动效果探讨J. 护理学 杂志,2003,18(11):811812. 17白静娴,袁玉莲,袁新可.不同途径运用水合氯醛镇静效果探讨J. 护理学杂志,2005,20(13): 40. 18俞建,时毓民,汪永红.柴芩清热微型灌肠剂治疗小儿上感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 1997,24(11):492493. 19赵德满,杨华有.“祛感液 ”灌肠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 78 例J.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6,(4):28. 20朱盛国,唐为勇,周飞.“肺炎栓剂” 治疗小儿肺炎 30 例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9):11. 21高幼琴,陈中明,徐婕.清肺泻痰猴枣汤灌肠治疗小儿咳喘症 98 例J.浙江中医杂志, 2001,(3):109110. 22王艳新,岳红梅.黄连素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J.黑龙江医学,2003,27(3): 211. 23李华,张兰先,邹瑾瑜.必奇加黄连素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 2004,19(13):58. 24李洪丽,李华秀.贝飞达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 杂志,2003,12(17):1841. 25王玲,孙汝惠,蔡虹蔚.活菌制剂治疗 30 例小儿腹泻临床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 1996,14(4) : 244245. 26方鹤松,魏承毓,段恕诚,等.“98 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纪要,腹泻病治疗新 原则、疗效判定标准的补充建议J.临床儿科杂志,1998,16(5) :358. 27胡喜华.大蒜煎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痢疾的施护体会J.当代护士,2003,(2):6364. 28张茂香.加味白头翁汤治疗小儿菌痢 180 例J.黑龙江中医药,2001,(1):45. 29王超琴,卢献柯,郑玉萍.小儿保留灌肠法的探讨J.中原医刊,1997,24(2):3. 30王云霞,屈清荣,马继红.尿便失禁患儿清洁灌肠的体位与插入深度的探讨J. 实用护理杂 志,2003,19 1 因小儿腹泻来得快,病情急,患儿精神差、烦躁、哭闹不安。首先要全面了解患儿的病 史、病情、补液的目的及临床意义,做到心中有数。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由于腹泻,幼儿 出现食欲不振、哭闹、烦躁,家长们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且因家长们缺乏医学知识,对 灌肠疗法比较陌生,不知所措,担心灌肠的效果,担心患儿不舒适、疼痛,担心治疗过程 中配合不好会导致灌肠失败而增加患儿的痛苦等。在灌肠前,护士应轻声细语安抚患儿, 消除患儿恐惧心理,运用沟通技巧,耐心细致的向患儿家长介绍灌肠的方法、目的、疗效 及注意事项,教会他们配合的方法,做好灌肠前准备工作,同时耐心解答患儿家长的的各 种疑问,以消除不良心理因素,解除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主动配合,按时完成治疗。灌 肠后,正确向患家属讲解捏臀及抬高臀部的方法、保持时间及注意事项,与患者在交流中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 灌肠液温度适宜, 不要过凉,以防加重腹泻;选择粗细适宜的导管,太细容易使导管脱出,太粗使患儿不舒 适;掌握好深度及压力,使灌肠一次成功,减轻患儿的痛苦,并让患儿家属尽量配合使灌 肠液在肠内保持的时间在 1530 分钟,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灌肠过程中患儿出现便意, 嘱家属将患儿臀部抬高,并捏紧臀部,同时降低压力。灌肠时保持室温在 2016 摄氏度左 右,不要过多暴露患儿,以防着凉。操作时,用石腊油润滑导管,让家长们尽量配合,摆 好患儿姿势,易于导管插入,并防止导管脱出,注意边操作边观察患儿的一般状况。 1.3.3 在操作过程中,观察患儿的面色、神志、有无腹痛、恶心呕吐等情况,如果患儿出现面色 苍白、大汗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 应观察患儿大便次数、颜色、性状、气味和量,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脱水征,有无酸中毒 及低钾、低钙等水电酸碱紊乱,了解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做床边交接班,按时测量生命 体征并准确无误的记录。 1.3.4 臀部护理:由于患儿腹泻次数增多,应勤换尿布,做到一湿即 换。便后用清水洗臀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红臀的发生。若有红臀,局部涂油膏或麻油, 减少刺激。口腔护理:呕吐患儿应多喝含碳酸氢钠开水 ,防止发生鹅口疮。如有鹅口疮可用制 霉菌素涂抹,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以防病从口人。适当给患儿增加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在治疗期间,继续母乳喂养,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喂等量的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他 代乳品;伴严重呕吐者需暂禁食 46 小时,腹泻次数减少,可由流质、半流质、软食逐渐 过渡到正常饮食;腹泻停止,继续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每日加餐 1 次,共 2 周;口服营 养物质不能耐受者,加强支持疗法,必要时全静脉营养;病毒性肠炎多有双糖酶缺乏,不 宜用蔗糖,对疑似病例暂停乳类,可用豆制代用品。其次应搞好环境卫生,保持病室整齐 干净,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感染性腹泻执行床边隔离,严格消毒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护理患儿前后认真洗手。最后对于有发热的患儿,密切注意体温的变化,高热时及时给予 物理和药物降温,指导多饮水,加强皮肤和口腔护理。 1.3.5 脱水常是急性腹泻死亡的 原因,合理的液体补充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静脉通路的准备:为了保证药物及液体及时用 到患儿体内,我们选用留置针,因为腹泻患儿输入的液体大多电解质溶液渗透压高,容易引起 血管外渗。伴有不同程度脱水的患儿要求补液速度快,使用留置针可以保证速度。小儿补液 时往往躁动不安,留置针可以避免穿破血管。输液速度根据脱水程度和继续损失的量和速 度,对于重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应先快速扩容。补液遵循“先快后慢、先盐后糖、 见尿补钾、见惊补钙、临时调整、因人而异”的原则。因小儿病情变化快,脱水、酸中毒表 现不明显,小儿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不成熟,若补液过快过多会导致水中毒、肺水肿和心力衰 竭。因此,患儿在补液时应密切观察神志、吐泻情况、尿量、皮肤弹性、四肢末梢循环情况, 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1.4 疗效判定 根据 1993 年修订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 5,显效为 72 小时内粪便形状及次数恢复正常,有效为 72 小时内粪便形状及次数明显好 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为 72 小时内粪便形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明显好转甚至恶化。 2 结果 观察组 70 例患儿在灌肠前都有紧张、哭闹不合作的反应,其家长们也都有比较 紧张、担心、焦虑不安等情绪障碍。经过护士耐心、细致的解释灌肠的目的、作用、方法 及注意事项后,全部患儿家长们都配合完成治疗,其中的 11 例患在 灌肠过程中排便,给 予重新灌肠一次。2 例患儿在灌肠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大汗,停止灌肠,休息片刻后症 状缓解,次日再灌,未出现类似现象。观察组显效率 86%,总有效率 96%,对照组显效率 60%,总有效率 81%。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2=12.4 ,0.01 ,差异显著性。治 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用药后两组临床效果比较见下表 1: 表 1 组名 显效 有 效 无效 实验组 86 10 4 对照组 60 21 19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原、 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6 个月2 岁婴幼儿发 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腹泻的机制有: 肠腔内存在大量不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炎症所致的液体大 量渗出;肠道运动功能异常等。治疗上常以静泳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微生态疗法,使 用肠粘膜保护剂等综合治疗2。思密达的主要成分为蒙脱石,它具有层纹状结构、非均匀 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菌、病毒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对消化道粘膜 有覆盖能力,并通过与粘液糖蛋白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粘膜屏障对攻击 性因子的防御功能3。庆大霉素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强,且经肠道不吸收,减轻了其 毒副作用;地塞米松有稳定细胞膜,降低细胞的通透性,减少渗出4。云南白药有去腐生 肌的作用。 经以上观察表明,思密达联合抗炎药等进行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其药物 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局部药物浓度高,对肠粘膜起治疗与保护作用,促进肠病害功能恢 复,因此,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让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 婴幼儿腹泻保留灌肠的护理进展 从灌肠器材、肛管插入深度、灌肠液的选择、灌肠前后的体位安置 4 方面综述婴幼儿腹泻 保留灌肠的护理进展。 【关键词】 腹泻;保留灌肠;婴幼儿; 护理 Abstract It summarized nursing progress on retention enema for infantile diarrhea cases from aspects of enema equipment,depth of penetration of anal tube,selection of enema liquid,and posi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enema. Key words diarrhea;retention enema;infant;nursing 保留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由肠道供给药物,达 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1。保留灌肠疗法是儿科治疗措施中非常常用的护理操作, 尤其在镇静、止惊、降温及腹泻等方面最常用。因其操作简便、起效快,越来越受到临床 医护人员的重视及患儿、家长的欢迎。现就婴幼儿腹泻保留灌肠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以期对临床儿科护理工作起到促进和发展作用。 1 灌肠器材 1.1 肛管 传统保留灌肠主要使用橡胶肛管,经临床应用发现,橡胶管存在以下缺点:管径粗, 插管阻力大,刺激性强,导致患儿疼痛而不配合造成插管失败;管壁透明度小,观察难度 大;管径粗致管腔内残留药液多,剂量难以精确 ;反复使用,易致医院感染。现应用较 少。 1.2 一次性器材 刘玉华等2 研制出一种新型灌肠管,即用一次性输液管,剪掉针头,用乙醇灯烤尾端 片刻,使其黏合成钝圆形盲端,再在盲端剪 3 个或 4 个侧孔,孔直径 2.0 mm,消毒后即 成;李翠萍等3用一次性头皮针剪去针头,接一次性注射器给小儿灌肠;陈玉敏4用一次性 导尿管代替肛管给患儿灌肠;王爱英等5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给婴幼儿灌肠,都取得良 好效果。对于腹泻不止的患儿,陈海燕等6采用气囊导尿管为患儿灌肠,可以防止药液立 即泻出,使药物在肠内保留一定时间。以上改良后的灌肠管均为硅胶管,质地软、前端圆 滑、透明易观察、刺激性小,克服了传统橡胶管的缺点,减轻了患儿痛苦。 2 肛管插入的深度 插管的深浅度直接影响灌肠液保留时间及患儿的舒适感,而灌肠液在肠内留存时间的 长短,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根据小儿直肠肛门局部解剖特点,10 岁以后增至成人长度,而 乙状结肠变化不大,平均长度为 38.0 cm。小儿灌肠插入深度为 7 cm10 cm4,也有报 道为 10 cm12 cm7或 10 cm15 cm8,9。刘敏等10将 90 例 1 岁2 岁患儿随机分 为 3 组。A 组(10 cm)肛管前端仅达直肠,药液只能达到直肠下段,可直接刺激直肠引起 排便反射,致使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短,显效时间长,无效率为 20.0%;B 组(10 cm15 cm)肛管前端已达乙状结肠下段,单位时间内灌肠流入直肠的液量减少11 ,避免了液体直 接进入直肠引起排便反射,可使药液在乙状结肠内保留 15 min 以上,显效时间短,无效率 降低(16.6%);C 组(15 cm20 cm)肛管前端已达乙状结肠中段,因结肠容量大,引起便意 的机会少,疗效高,无效率为零。该实验说明肛管插入 15 cm20 cm 效果最好。传统保 留灌肠法婴幼儿肛管插入深度为 10 cm15 cm,而婴幼儿直肠加肛管全长为 10 cm12 cm,因此灌入药物积聚于直肠内,对肠壁产生压力性刺激,当刺激达到一定阈值时,会引 起便意而排便12。付艳丽13将 300 例平均年龄 1.2 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采 用加深插入保留灌肠法,插入 20 cm25 cm,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插入深 度为 10 cm15 cm。结果显示,观察组避免了药物直接注入直肠而引起的排便反射,提 高了治疗效果。 3 灌肠液的选择 3.1 温度 灌肠液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药物吸收14。据报道,灌肠液 38.0 与肠腔温度 比较接近,可减少药液对肠道的刺激,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吸收12。若温度低于 34 ,易引起肠蠕动增强,加速排便反射;温度过高,易加重肠管的充血和渗出15。若用于 降温,灌肠液的温度应为 28.0 32.0 1 。若患儿体温高于 38.5 ,则用室温下或 4.0 的灌肠液灌肠降温4。也有报道,针对病人直肠温度值加 1 2 来确定中药灌 肠液的温度,结果中药灌肠液在病人肠道内的保留时间比传统方法明显延长16。灌肠液 传统的保温方法是将药液浸泡在温开水中加热,此法在天冷时升温太慢。而采用电热恒温 水温箱保温,保持药液能以 38.0 41.0 的恒温灌肠,操作简单,效果好。 3.2 灌肠的速度 速度太快,肠腔快速充盈,直肠压力增高,即引起排便反射。灌肠液的注入速度应以 3 min 5 min 20 mL 为宜,尤其是腹泻组应以 5 min 20 mL 的速度注入,使单位时间内灌 肠液流入直肠的量减少17,进入乙状结肠内的灌肠液保留时间延长,以提高治疗效果。 3.3 灌肠液的量 肠道是肌性器官,对压力反应敏感。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对压力刺激具有一定的阈值。 根据报道,目前临床多数护理学者为腹泻的婴幼儿保留灌肠时,每次灌肠液量多采用 20 mL60 mL。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腹泻患儿保留灌肠液的量以10 mL 为宜,与崔传 英18报道的一致。腹泻患儿消化道功能紊乱,肠蠕动加快,肠黏膜受损,吸收能力下降, 肠道易激惹,灌肠液量越大,肠内压力越大,越能刺激直肠排便。灌肠液量少,对肠道压 力影响小,灌肠液保留时间较长,因而治疗效果好。 3.4 灌肠液种类 王艳新等19将小檗碱 10 mg/(kg?d)15 mg/(kg?d),研碎后用生理盐水 5mL10 mL 溶解后对 50 例腹泻患儿行保留灌肠,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李华等20 用必奇(主 要成分是蒙脱石)加小檗碱为腹泻患儿保留灌肠,也取得显著效果。李洪丽等21 应用贝飞 达联合十六角蒙脱石为 26 例腹泻患儿灌肠,总有效率达 80.8%。贝飞达主要含双歧杆菌、 乳杆菌、肠球菌等活菌,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腹泻、肠道菌群紊乱等疾病,尤其对 抗生素应用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更有效22。十六角蒙脱石重要成分为蒙脱石,对消化道内 的病毒、病菌及产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覆盖能力,并通过与黏膜蛋 白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2325,二药保 留灌肠,使药物直达患部,局部药物浓度较高,从而提高了生物利用度。霍新华26用清 热止泻合剂为小儿秋季腹泻保留灌肠,取得满意效果,诸药合用具有解表退热、燥湿止泻 作用,主治湿热泄泻及因肠道感染而致的发热。刘改云等27用干扰素配伍十六角蒙脱石 治疗小儿腹泻 180 例疗效观察,总有效率为 96.7%。干扰素是具有多种调节功能的蛋白质, 具有高度的生物活性: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影响病毒的装配和释放;调节免疫功能, 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状态,是抗病毒感染中最主要的淋巴因子之一,可直接启动和调节在 肠道抗病毒防御机理中有重要作用的杀伤细胞,从而治疗腹泻。闻萍28用西咪替丁、十 六角蒙脱石保留灌肠佐治小儿秋季腹泻 170 例,总有效率 100%。西咪替丁治疗秋季腹泻 的机制,其抵制组胺等炎性递质释放,减轻肠道黏膜炎性水肿,可减少胃酸分泌,从而减 轻氢离子对病损的肠黏膜的刺激,有利于绒毛修复29,恢复其吸收功能,具有止泻作用。 有资料表明,西咪替丁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和广谱抗病毒作用,可明显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 促进感染恢复30。西咪替丁、十六角蒙脱石是消化道病原体清除剂,黏膜保护剂,二者 合用能加强消化道黏膜屏障作用,帮助消化道上皮细胞恢复和再生,固定抑制病原体及其 产生的毒素吸附消化道内气体,同时平衡正常菌群,提高消化道免疫功能。有学者用十六 角蒙脱石与山莨菪碱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 76 例,总有效率达 90.79%。山莨菪 碱是一种细胞膜保护剂,可减少肠黏膜损伤。更重要的是山莨菪碱是 M 胆碱受体阻滞剂, 可改善微循环灌流,能促进肠道的血液供应及吸收,促进受损肠黏膜上皮细胞再生和修复, 恢复消化吸收功能;可松弛过度活动或痉挛的肠道平滑肌,达到止泻和解痉、止痛的目的 31。 4 灌肠体位 小儿保留灌肠一般取侧卧位、俯卧位或抱侧位、抱俯位32、左侧卧位、抬高臀部膝 胸卧位33。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处于较低水平,液体可顺利进入结肠,使灌肠液直接刺激 直肠产生便意的时间延迟,且肛门位置高,便于保留灌肠液。灌肠结束后,迅速将导管拔 出并将患儿肛周臀部皮肤、肌肉向肛门处捏紧,让患儿保持原位或平卧、侧卧位、抱侧位, 然后诱导患儿转移注意力,以免灌肠液过早排出。 在儿科临床中,中西药灌肠用于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有着广泛的临床意义。肠道黏膜 给药可将药物通过肠黏膜转运入大循环而起到全身给药作用,既可以从根本上减轻病原对 机体的损害,又可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和胃酸的破坏作用。药代动力学表明,黏膜给药的 峰浓度比口服高 3 倍10 倍,生物利用度比口服高 5 倍9 倍,与静脉给药相似。小儿肠 管相对比成人长,消化面积相对较大,肠壁薄,黏膜血管丰富,通透性高,故吸收率明显 较成人高,因而能更好地发挥药物作用。药物保留灌肠不仅避免了小儿静脉穿刺和服药的 痛苦,又可避免苦寒药损伤中焦脾胃 【参考文献】 1 李秀云,邹碧荣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M.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69. 2 刘玉华,卜秀芹 .小儿灌肠管的改良与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 2002,10(8):2425. 3 李翠萍,王淑静 .一次性头皮针软管在小儿灌肠中的应用J. 淮海医药,2005,23(2) : 146. 4 陈玉敏 .2 种早产儿灌肠法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21(3):3536. 5 王爱英,杨云波 .吸痰管和输液管在保留灌肠中的运用J. 护理学杂志,2005,20(1) : 65. 6 陈海燕,谭启明 .气囊导尿管用于小儿灌肠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4,12(3): 15. 7 唐娟,黄静屏 .中药加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痢疾疗效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 2001,23(12):31. 8 陈义春 .大黄煎液灌肠治疗小儿高热 85 例临床观察 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4,11(3):237. 9 王秀坤,田力 .银翘散加味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30 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 2001,16(1):39. 10 刘敏,崔锦美,刘素梅,等. 小儿灌肠不同深度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20(6):44. 11 魏超容.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对药物保留时间的影响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城市更新项目施工总包合同规范样本
- 2025年度住宅产权交易担保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回迁房项目物业服务合同模板
- 2025年度版国际知识产权合同终止商务英语执行协议
- 2025年度建筑基桩检测与工程纠纷诉讼合同
- 2025年度数据中心后勤保障合同
- 2025年度光伏发电站施工安装合同规范
- 2025年度公路建设施工合同进度款支付合同样本
- 2025年度教育机构设施租赁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工地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合同
- Unit 6 Beautiful landscapes Integration说课稿 - 2024-2025学年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含解析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权威完整改进版
- 2024年金属非金属矿山(地下矿山)安全管理人员考试练习题(100题)附答案
- 快消品销售团队薪酬方案
- 测绘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国家焊工职业技能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特鲁索综合征
- 工业企业现场监测工况核查表
- 沉淀池及排水沟清理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