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圣严法师开示】人生的五种关卡超越生命中的关卡 人生的五种关卡超越生命中的关卡 生命是什么? 生命就是我们有一个活著的身体。 生命的整体,包括生命的过程、生活的状态和生存的事实。 而什么叫关卡? 不安全、不快乐、不幸福、不健康 、不顺利,全都叫关卡。 大致上说,人生的关卡有五种,第一是生活的问题,第二是感情的问题, 第三是失业的问题,第四是健康的问题,最后一个是生死的问题。 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要糊口,一个家庭之中,有大有小有老,如果作为 家中经济支柱的人病倒了,又没有银行存款,是不是生活就成了问题? 爱情也是生命的基本需求。希望有下一代的传承,因此要恋爱、要结婚,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是那么简单。人的感情很微妙,并不是说他娶不到 太太、她嫁不了人,两个人就可以在一起、结婚了。 曾经有一个老太太,女儿要嫁人,她不同意,结果她跑来跟我说:我的 女儿很不孝顺,她要嫁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后来,她的儿子要娶媳妇,她也 不喜欢女方。结婚之后,这位母亲就和儿女断绝关系,直到下一代出生,老太 太又来跟我讲,孙子是我儿子的,外孙是女儿的,我都要;但是女婿、媳妇, 我不要。结婚是儿女的事,不是你非管不可的事。佛教徒是让人欢喜的, 要慈悲喜舍,把你的女儿舍给女婿,把儿子舍给媳妇,不就快乐了。她听了 我的话,现在全家过得非常和乐。 很多人都知道男女之间的关系叫因缘,却不知如何解释因缘两个字。 其实,因缘是互相的,互相共同努力才成因缘,只有因没有缘,是无法建立情 感的。 第三种失业的问题。高失业率是今日全球性的普遍现象,如果失业了还有 饭吃,不影响生计,还不至于痛苦;失业后还可以试著找其它工作,或者做一 些非营利性的工作,象是当义工;也可以趁机多学点技艺,总是会有事情做。 第四种有关健康的问题。影响健康的因素,有身体的、环境的,也有心理 的,假如因为环境不好,导致身体有病痛,可是心理非常健康,那还算是健康 的人;但如果因此感到不幸福、痛苦,埋怨社会不公平,就是心理不健康。 在汉文里,痛苦两个字通常连在一起,好像说会痛就会苦。事实上, 痛是生理现象,苦是心理现象,痛不一定会苦。心理不快乐、不平衡,所以会 苦,可能连带也使生理机能害病;而有的人虽然身体不好,但是心理很健康, 这样的人不会影响自己的生命质量,也不会影响他人的;如果身体健康,心理 却不平衡、不健康,就会影响到自己,甚至连累到周遭其它人。 第五种是生死问题。凡是有出生,就注定必然会死亡,如不能面对这个事 实,便是生命中最大的关卡;如果能将死亡视为永恒时空中的一个片段,死亡 并不等于生命的中断,而是另一个起点的开始,并是充满希望的另一个起点, 就不会成为关卡了。 是不是所有人都公平?超越生命中的关卡 结的好缘愈多,我们所得到的福报愈好; 结的恶缘愈多,所得到的恶报也就愈多, 如果相信这一点,就可以理解到: 所有人实际上都是公平的。 世界上是不是所有人都公平?同一个家庭里的兄弟姊妹,是否得到父母相 同的对待?夫妇生活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两个人食量是不是相同?其实我们 都很清楚,人生在世,绝对不可能完全平等。 曾有一个母亲带两个女儿来见我,大女儿长得很漂亮,二女儿长得很丑。 她的二女儿对我说:师父,我的母亲不公平,把我生得这么丑,把我的姊姊 生得那么漂亮!她的母亲则说:我是被冤枉的,你本来就丑,跟我有什么 关系? 一九九九年台湾发生九二一大地震,有的家庭全部罹难,有的只留下一个 人。我到灾区慰问,有一位先生问我:师父,佛教不是讲因果吗?可是我和 家人一生从没害过人,为什么会家破人亡? 这就象是我们过去生借了债、欠了钱,这一生要偿还,这一生不还,下一 生还是要还。或者我们过去生中,曾与其它人结缘,结的好缘愈多,我们所得 到的福报愈好;结的恶缘愈多,所得到的恶报也就愈多。如果相信这一点,我 们就可以理解到,所有人实际上都是公平的。 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在过去生许了愿,愿意用自己所有的资源,包括健康、 生命、财富等等资源来帮助人,而且愿意生生世世奉献,这是发菩提心、菩萨 愿。从大乘佛法讲,发菩萨愿、菩提心的,都是从凡夫开始。凡夫在这一生或 过去生发了助人的愿,可是转生之后,记不得过去曾经发的愿,而愿的力量, 还是持续到这一生来。所以有一些人受苦受难来帮助其它人,自己觉得不公平, 事实上这是他们自己发的愿,但是忘掉了。 我有一个在家弟子,当年生孩子的时候难产,必须剖腹,孩子生出来以后 非常难带,病多且常常吵闹。他的母亲跟我讲:师父,这是讨债鬼,我不知 道过去世欠了他多少? 错了,这是小菩萨,你也是菩萨。我说:小菩萨是来度你的,是来 成就你修忍辱波罗蜜,成就你能够有更多的慈悲心,所以是菩萨;而你过去世 发了愿,要度众生,而且是度难度的众生,所以是大菩萨。 担心,多余的折磨超越生命中的关卡 当我们遇到各种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时候, 如果懂得佛法、相信因果,就不会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 释迦牟尼佛的佛法,是要我们得到两种利益,第一种叫做现法乐,也 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我们身在哪里,只要用佛法就能得到平安、喜悦,这 叫现法乐。 第二种是解脱乐。所谓解脱,是指从烦恼中释放、从生死中出离,进 而得到解脱。若从广义地去解释,不一定涅槃之后才得到解脱,生活之中,只 要运用佛法的方法和观念,一时间不受烦恼的困扰,就是一时间得到解脱。 当我们遇到各种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时候,如果懂得佛法、相信因 果,就不会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有一次,一位居士为我开车,他的驾驶技术 很好,车开得很安稳,但是在途中遇到一辆飞车,差一点被撞到,还好他反应 很快,赶紧闪躲。当时全车的人都在尖叫,但他们看我没反应,于是问我: 师父,您看到没有啊?您怎么不怕啊! 怕有什么用!已经撞到了,怕也来不及;没有撞到,也已经过去了,还 需要惊怕什么呢? 小心谨慎是需要的,担心恐惧是多余的。前年(二三年)底,我到了以 色列,当地经常发生巴勒斯坦激进份子的恐怖攻击事件。我在那里有一位弟子, 我问他:你们生活在这里,觉得恐怖吗?他说,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自杀 炸弹的攻击,所以经常生活在恐惧之中。我告诉他不必恐惧,并不是每一个 以色列人民都死于恐怖事件,在医院病死的人,反而比在恐怖事件中死亡的人 数更多,对不对?他说:是。 几年前,台湾曾有一架飞机在空中发生爆炸,但幸运地只炸了一个洞。当 时飞机上所有乘客都非常恐慌,因为人在半空中,连逃生的机会都没有。其中 有位乘客刚参加完法鼓山的禅七,就跟大家讲:紧张没有用,大家赶快念观 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就没事了。他自己念观世音菩萨,全飞机的人在紧 张之中,也跟著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像喊救命似的。结果,飞 机平安地降落在机场。 其实,念佛也好、念观世音菩萨也好,或者是祷告你们所信仰宗教的神, 也都有用,那能使我们的心一时间安定下来,不致于那么恐惧,就可以比较平 安。如果大家心有恐惧,以致张惶失措、盲目逃生,那飞机上的乘客可能就麻 烦了。 我们出生的时候,大致上就注定了什么时候会死亡、在何种情况下死亡, 这是因果。不必担心死亡,担心是多余的折磨。没有错,我们随时都可能面临 死亡,但是死亡没有临到之前,不必担心;果真临到的时候,担心也没有用啊! 一时超越,一时得解脱超越生命中的关卡 我们应尽力避免发生不愉快的身心状况,但是不必担心, 如果能这样,就是一个有智能的人;如果能这样子,就能从危险、烦恼、痛苦 等种种关卡超越过去。 另一个例子,也是一位太太,检查也是癌症末期,医生判断她只剩下二、 三个月的生命。我告诉她说:医生告诉你没希望了,你可以相信,也可以不 相信。不要等待死亡,也不要恐惧死亡,你就发一个愿,好好运用剩下时间修 行佛法。 她问我怎么修,我告诉她,只要拿著念珠,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意 思是无量的光明,也是无量的寿命。你一边养病、一边念佛;念佛时不需出声, 默默地想:我跟阿弥陀佛在一起,阿弥陀佛是无量的光明,我的生命在光明之 中;阿弥陀佛是无量的寿命,我念阿弥陀佛,就是念的无量寿。念佛心是佛, 我跟佛在一起。一直到现在,这位太太都还活得好好的。 中国禅宗讲见佛性、即心即佛、即心是佛,意思是说,如果 能够见到佛性,我们就会有智能、有安全感;又说朝朝共佛起,夜夜抱佛眠 ,意思是说,每天早上我们跟佛一同醒来,晚上和佛一起同眠,我们从没离开 过佛,佛也不曾离开过我们,所以,平常念佛也好、念观世音菩萨也好,佛菩 萨是经常和我们在一起的,这样子,我们还会不平安吗? 至于如何体验到跟佛菩萨在一起呢?佛讲的道理之中,除了因果之外,还 有因缘法,了解因缘法,就能真正体验到佛说的法,体验到佛说的法是什么, 就等于自己见到佛。阿含经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缘起, 即是说我们的生命是由因缘所产生的。 第一个最早的因是无明,就是愚痴、没有智能;因为愚痴、没有 智能,所以有自私的我执,因此造了种种的恶业和有漏的善业。造了各种的业 后,于是有缘的事实。缘出现以后,我们又继续造业,而造业之后, 就要受报。在造业、受报的因果之间,我们不断地出生、死亡,在生和死之间, 我们受种种的苦难之果,又生起种种的烦恼,制造种种的业因。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有无明、有愚痴;发现自己有烦恼、有痛苦、不快乐, 就告诉自己:我们不需要自讨苦吃、自寻烦恼。我们可以没有烦恼,可以不 要恐惧、不要忧虑。 我们应尽力避免发生不愉快的身心状况,但是不必担心,如果能这样,就 是一个有智能的人;如果能这样子,就能从危险、烦恼、痛苦等种种关卡超越 过去。若能一时间超越,你就一时间得解脱;若能常常超越,乃至永远超越, 你就是常常解脱、永远解脱的人,就是能超越生命关卡的人了。 如何达到解脱?超越生命中的关卡 中国禅宗所说的悟道或明心见性,指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受环 境、自己身体状况的影响,而活得很快乐、很自在,这就是菩萨的解脱。 佛教具有三种功能,第一是信仰的,第二是生活的,第三是原则的,这三 种功能都有理论的基础和实践的方法。 首先说信仰的功能。所有宗教都重视信仰,比如久旱未雨、发生流行的疾 病、遇到危险的困难,很多宗教告诉人们用祈祷、祷告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佛 教也同样重视信仰,比方有人希望求长寿,就念药师佛;希望平安,就念 观世音菩萨;希望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念阿弥陀佛。 其次说到生活的功能。学佛人可以随时运用佛法,调整日常生活中的观念 和行为,得到安身、安心的效果。例如当我们遇到了困扰,可能会产生愤怒、 忧愁的情绪,佛教徒如何运用佛法,去处理这些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念 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遇上无可奈何、啼笑皆非的事,或蛮横不讲 理的人,当下不能做任何事,就念阿弥陀佛。至于这样是不是能把问题给 解决呢?不一定,但至少自己不会那么生气。 再说到原则的功能。身为佛教徒,有许多事必须做,也有许多事不能做, 这当中的标准就是原则。一个信仰佛教的人,首先不能杀人;第二不可以做强 盗土匪;第三不可以有混乱的性关系;第四不可以用言语去伤害人、欺骗人; 第五不可以酗酒、吸毒、赌博,这些原则也是最基本的生活规范。 因此,做为一个佛教徒必须具备三种条件:虔敬的信仰、调心的方法,以 及道德的生活标准。 佛法最深的目的,是要我们从生死中解脱。生死的解脱有两种不同状况, 一种是这一生结束以后,再也不到娑婆世界来投生,从此不生不死。这是一种 解脱,也叫做小乘的涅槃。 另一种是大乘菩萨的解脱,是从对生死的恐惧得自在、从对生死的烦恼得 自由。他们既不恋生死,亦不畏生死,在此生结束以后还是会到人间来,跟众 生生活在一起,来度烦恼生死中的众生,这叫做大乘菩萨的解脱。 中国禅宗所说的悟道或明心见性,指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受环 境、自己身体状况的影响,而活得很快乐、很自在,这就是菩萨的解脱。我们 的生命看起来有我,事实上这个我是五蕴的临时组合,随时都在改变 之中。如果能体验到我们的自我,只是一个临时组合的假我,我们就不会有烦 恼,既然没有烦恼,就是解脱了。 至于如何达到解脱?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流行业的未来机遇与发展方向解析
- 推动老旧农机更新换代实施方案
- 农业光伏电站项目可行性分析与前景展望
- 城乡养老综合服务项目发展前景与实施方案分析
- 2025年卫星通信传输系统项目建议书
- 增强绩效福建事业单位考试试题及答案
- sql数据库试题及答案详解
- 检验实践能力考试题及答案
- 高校辅导员考试心理素质提升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辅导员如何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与试题及答案
- 精神科手卫生与患者关怀
-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无答案)
- 村办公楼可行性研究报告
- MOOC 知识创新与学术规范-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MOOC 企业文化与商业伦理-东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力学三大观点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
- (2024年)小学体育篮球规则课件
- 吴明珠人物介绍
- 2024年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穴位贴敷治疗失眠
- 于东来人物故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