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立表演艺术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 张龙、王领、梅斐 内容摘要: 表演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必须 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体现在舞台演出、影视拍摄等艺术实践中。高 职是高等教育中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特色的教育层次,教学体系要突 出“应用性”和“职业性” 。完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演艺人才的重要 平台。 关键词:表演艺术 高职教育 实践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探索演艺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 研究表演专业高职高专培养职业表演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表演专业理论 教学与综合实践的教学规律,规范规范综合实践教学内容是专业建设的重 点。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形成表演艺术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促进专业 建设。 表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深化表演专业的高职教育就必须 从实践出发,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出发,通过舞台实践来消化理 解演艺理论,提高学生从事影视和舞台表演的实践能力。突出“能力为本” 的教学特色,也是我们如何办好高职高专培养职业演员要思考的问题。校 高职处为我们表演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为此,我们于 2010 年 5 月份申报了北京联合大学表演艺术专业综合实践体系专题研究 。 立项之后,我们分别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北京儿童艺术剧院的行业专家 进行了座谈,并走访、调研了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和南京艺术学 院等国内著名艺术高校。这次专题研究,就是我们对表演高职专业的人才 培养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次认真地思考。在广告学院张龙副院长 的领导下,表演系王领主任、梅斐副主任、教科办李群副主任及表演、台 词、形体和声乐等基础课程的各位老师,一起对表演艺术专业综合实践教 学课题进行了研究。 通过调研、比较、分析,形成了 2011 版表演艺术专业(高职)的培养 方案、课程体系,表演技巧、台词、形体和声乐四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大纲、 四门课程的实践大纲、每学期的集中实践课程大纲,综合实践课程大纲, 并形成了对表演高职专业教学中理论和实践在学时分配上调整为 1:1 的比 例的构想,构建演艺人才培养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撰写完成了表 演艺术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专题研究报告一份,本次研究能对北京联合大 学表演艺术专业高职教学的发展走向起到规范和参考的作用。 一、项目研究的意义 根据社会对演艺人才的需求,探索高职高专对职业演员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表演专业对实践要求较高,因此,研究高职高专培养职业演员培养的 主干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的相融性,修订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 大纲,提升高职高专培养表演艺术专业人才的教学品质。 二、表演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点 1、 “学员班”的启迪 在探索这一问题过程中,一个不曾被表演教育界的同行们重视的现象, 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与思考。建国以后,在国际和国内享有很高声誉的北京 人民艺术剧院,成立了为自己培养青年演员的部门 “学员班” ,从事专 业教学的老师都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一线演员。若用现在的办学标准去 衡量人艺学员班,学员班从很多方面“不达标” 。但是,从学员班里却走出 了诸如韩善续、修宗迪、李光复、杨立新、梁冠华、宋丹丹、郑天玮、王 姬、冯远征、岳秀清、吴刚等等众多表演艺术家和影视明星,他们都已成 为我国演艺中坚力量。进入 80 年代后期, “学员班”被取消。但 “学员班 模式”被融入到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与中央戏剧学院的合作办学之中。 1987 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中央戏剧学院第一次合作办班,就是现在常 被人们提及的“87 明星班” ,培养出了诸如胡军、何冰、徐帆、江珊、陈小 艺和龚丽君等多位活跃于电影、电视和舞台的实力派演员。 人艺的“学员班模式”在培养青年演艺人才方面为什么能有如此之高的 “成活率” ,确实成为了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3 “学员班模式”成功的最重要因素,首先就是得益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为学员们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 “学员班”的演员们白天上课,晚上到舞 台上去“跑龙套” (即做群众演员) ,看表演艺术家和老演员如何演戏,在 “跑龙套”的过程中认识舞台和观众。 “学员班模式” 之所以成功,还在于 从事专业教学的就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表演艺术家。他们把丰富的舞台 实践经验带到教学中来,不仅能够从理论上指出学生哪里演得不对,更重 要的是他们能够通过生动、准确的演示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演。 自从 1987 年之后,北京人艺就停止了“学员班”办学,改为直接从中 央戏剧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挑选优秀毕业生。这些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 不能马上适应剧院工作的需要。因此,北京人艺为这些学生举办了近十年 的“回炉班” (培训班) ,聘请剧院的老艺术家和一线演员进行授课。 “回炉 班”和“学员班模式”的对应关系,不能不说蕴含着一定的道理和表演教 学这种特性的教学规律。 这个教学规律就是:表演专业的教学应该是“理论绝不能够脱离实践”! 之所以分析“学员班模式”的成功因素,是因为人艺的 “学员班”和现在 的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有不谋而合之处,即两种教学都注重突出表演艺术的 “实践性”和“能力为本” 。 首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学员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即 毕业以后就能够适应剧院演出的需要,就能够上舞台。其次,学员班构建 的是“双师型” (既是教师,又是演员)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应用性的演艺 人才提供了保证。最后,由人艺的老师教,由人艺的老师带,学习期间在 人意的舞台上实践,完全做到了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 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通过这样对照,我们不难发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学员班模式”对于我 们进行表演艺术高职专业探索,无不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将北京人民艺 术剧院“学员班模式”引入到表演艺术高职专业教学中来,对高职专业的 建设和发展具有良好的探索价值。 2、从理论开拓悟性,从感性领略技巧 表演艺术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理论是很抽象、很枯燥、很难理 解的东西。而表演艺术的特色则是感性的艺术,行动的艺术,如何能够把 这些抽象、枯燥的理论行动起来,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能够体现在自 己创造人物的行动上,是表演教学多年来不易解决的问题,也是始终没有 彻底解决的问题。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最高奖 “梅花奖”获得者冯远征老师,在谈到我国目前表演教学存在的问题时 说道:“我们刚进剧院的时候,人艺的老艺术家就说,人艺脱节了,没希 望了。因为那时候中年演员里没有能撑得住的台柱子。但是到我们起来的 时候,我们把茶馆接过来了,把人艺的风格、传统的东西接过来了。 现在演员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不是人艺有问题,是整个中国的表演教育 体系有问题。如果表演系所有老师都不会演戏,只用理论去教学生,怎么 能教出会演戏的学生呢?” 王领老师在台词课上讲授声音化妆造型的时候,用她曾经演出过的狗 儿爷涅磐的为例,讲述了她如何运用音色的变化技巧刻画了女主人公冯 金花的青年、中年、老年(19 岁70 多岁)三个阶段的鲜明、生动的人 物形象,她绘声绘色地表演给学生看,用自己的声音来演示青年时的冯金 花(19 岁)的声音基本上是用口腔、头腔共鸣为主,声音明亮、清脆,少 女的妩媚,语言节奏较为明快;中年时的冯金花(30 多岁)声音以口腔、 胸腔共鸣为主,发挥自己中音的特长,声音沉稳,节奏稳健;老年的冯金 花(70 多岁) ,声音较为苍老,带有一种沧桑感,语言节奏较慢。经过精心 的设计和安排,从语言声音上充分表现了人物年龄的变化及人物性格的发 展。用活生生的实例,使本来枯燥、乏味的台词理论课变的生动活泼,有 声有色,学生们从感性上理解了“声音化妆造型”这一概念到底是怎么回 事,如何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塑造人物中来。 5 就这样,这些来自表演团体的专家们在授课时,充分发挥了他们表演、 台词的特长,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专业理论在教学中不仅被学生们 理解、吸收,转化成了看得见的专业技巧,再通过实践教学起到了培养学 生“能力为本”作用。 3、建设培养职业演员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培养“技 能型人才”的根本任务,就决定了这种教育必须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 才。 “应用型”的演员应该如何培养?它与本科“学术性”的人才培养有何 不同?北京人艺的“学员班模式”给了我们办学上的一些启示。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表演 最高奖“梅花奖”获得者杨立新老师,在谈到“学员班模式”时提到: “人艺在演员培养上,也有它自己的特色,演员们往往是没有经过系统理 论教育就开始排戏的训练。 ” 无论是先理论教育,还是先排演训练我们暂去不下定论。但是,让学生 们有更多的时间在排戏中提高专业技巧,加强实践能力,确实体现了表演 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要求。众所周知, “基础元素训练”是帮助演 员找到舞台自我感觉的有效途径,是每一个艺术高校表演专业学生必不可 少的学习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适度压缩“基 础元素训练”阶段,可以释放出更多的教学空间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在排 戏中训练和巩固“元素” ,在塑造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消化和掌 握“元素” ,更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技巧和实践能力。人艺的“学员班模式” ,就通过它独有的培养演员的方式证实了这个道理! 为此,我们将原来的照搬大学本科课程内容给高职的方式,转变为调整 专业课程内在结构以形成新的授课内容的方式,希望从根本上改变专业课 程属性以及所达到的作用。例如,我们将“基础元素训练”压缩在第一学 期期中考试之前结束,之后进入“观察生活练习” 。第二学期进入“小说片 段改编” ,第三学期进入“剧本片段排演” ,第四学期进入“教学剧目汇报” , 第五、六学期进行“顶岗(毕业)实习” ,全面加强实践和实训课程在总体 课程中的比例。 (如图) 7 表演高职专业教学过程示意图(基础元素到创造完整的人物形象) 第六学期 综合实践:舞台和影视实践(毕业顶岗实习阶段) 认识镜头 认识职业 第五学期 综合实践:舞台和影视实践(毕业顶岗实习阶段) 熟悉观众 熟悉舞台 第四学期 理论部分:如何进行角色的构思 如何进行角色的体现 集中实践:教学剧目汇报 (学生参与演出各部门工作) 完整人物 形象创造 第三学期 理论部分:如何分析剧本的方法 如何分析角色的方法 集中实践:剧本片段汇报 (学生参与演出各部门工作) 局部性格 特征塑造 第二学期 理论部分:舞台行动的基本概念 动作与规定情境的关系 集中实践:小说片段汇报 (学生参与演出各部门工作) 创作基本 方法训练 第一学期 理论部分:表演基础元素训练 “ 从生活出发” 的美学观 集中实践:观察生活汇报 (学生参与演出各部门工作) 表演基础 元素训练 专业必修课程群: 表演、台词、 形体、声乐。 专业必修课程群: 表演、台词、 形体、声乐。 专业必修课程群: 表演、台词、 形体、声乐。 专业必修课程群: 表演、台词、 形体、声乐。 课程: 就业指导、 实践汇报。 课程: 毕业教育、 实践总结。 新调整后的高职课程规划,大大加强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体现出 了表演艺术“实践性”的要求和高职教育“能力为本”的特色,与本科教 学拉开了距离,适用于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台词、形体和声乐等专业 基础课,都围绕着表演能力训练进行课程改革! 三、创新实践教学,强化演艺能力 表演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们通过建立广告学院实验艺术团, 广泛参与社会文化艺术演出,提高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消化掉老师在 课堂上讲的理论知识。 我们把表演、台词、形体和声乐课程的训练合理地分配在四个学期,形 成了从教师讲授表演理论到学生进行课堂实训,再从学生的课堂实训到每 学期两周的集中实训,最后从每学期的集中实训形成了毕业前的综合实训, 一一对应、相互关联,构成了布局严谨、分配合理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完成职业演员培养的全过程。 例如第二学期专业课教授的是文学(小说)片段改变 。我们的集中 时间环节安排的是:小说片段改编。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舞台行动”的基 本概念,以及演员如何组织舞台行动。行动在戏剧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1.戏剧必须创造出供演员表演的故事情节,而故事情节只能是通过人物 的行动来展现。 2.演员想要使剧作家所塑造的人物真正地活起来,主要的手段就是靠人 物自身的行动。 3.表演既然是最直接地以人为表现的对象,而且还要把这个剧本中的人 以其自身为载体表现出来,就只能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来表现。 在教学上我们要求学生理解演员创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是组织舞台行 动,并且能够将作者的文学语言转变为推动角色有机行动的规定情境,并 在规定情境中真实、自然地生活。除此之外,本学期通过完成小说片段改 9 编和表演,巩固和加强学生对“舞台语言基本表现手段” (第二学期台词教 学内容) 、 “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第二学期声乐教学内容)和“提高形体感 知与控制力” (第二学期形体教学内容)等专业技巧的综合运用和掌握,全 面提高学生的运用声音、形体条件,组织舞台行动的实践能力。 之后每个学期的集中实践环节均按照专业理论教学的进度,进行安排。 比如到第三学年,专业基础理论中“剧本分析” 、 “角色分析” 、 “角色构思” 和“角色体现”等部分已经全部讲完,学生进入综合实践环节的课程进行 顶岗实习,必须以实习单位和岗位要求学生完成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相 关的具体工作。在教学上我们这样要求:首先,本课程要求学生进入实习 单位后综合运用“剧本分析” 、 “角色分析” 、 “角色构思”和“角色体现” 等创作技巧,进行舞台(影视)的人物形象塑造,完成实习单位的演出和 拍摄任务。其次,要求学生对在广泛的实践中认识舞台、认识观众、认识 镜头了解一个角色从一度文学创作到形成性格鲜明的舞台(影视)人 物形象的完整工作流程,并在工作中认识和了解演员的职业特性,未毕业 以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职业基础。 四、搭建实践教学的平台,为学生创造艺术的天地 1、聘请行业专业组成教师队伍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从理论开拓悟性,从感性领略技巧” ,提高对 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我们聘请了来自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儿童艺术 剧院、中国煤矿文工团、中国歌剧舞剧院等国家级大剧院的行业专家。例 如,系主任王领老师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我国著名表演艺 术家,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表演老师郑中立是原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演员队长、艺术中心主任,并且从 事表演专业教学多年,既有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又有多年的表演教学经 验。表演老师林芷翔是中国煤矿文工团的国家二级导演,并且从事多年表 演教学,具有非常丰富的是加经验和教学经验这些来自于行业的老师 既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多年的舞台艺术实践经历;为学生开 展明星演员(杨立新、宋丹丹)讲座,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他(她) 们把在教学中把抽象的表演理论及台词理论变成具体、生动、鲜活的艺术 形象,把深奥、空洞的理论变成活动的、看的见的东西,从而便于学生理 解与接受,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成立广告学院实验艺术团 柳贡慧校长指出:“表演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中获得的,而 是在舞台上获得的” 。我们通过建立表演专业的实践演出团体,广泛参与社 会文化艺术演出,提高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业 提供更多的条件和机会。 2010 年 4 月 8 日,北京联合大学柳贡慧校长亲自为北京联合大学广告 学院实验艺术团揭牌,宣告广告学院实验艺术团的正式建立。实验艺术团 总监由广告学院副院长张龙老师担任;团长由表演系主任王领老师担任。 实验艺术团下设艺术委员会,负责对演出节目进行艺术指导。艺术委员 会长期聘请行业专家进行指导,成员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获得者,北京人艺演员队长,著名表 演艺术家杨立新老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表演最 高奖“梅花奖”获得者,著名表演艺术家冯远征老师、北京人民艺术 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获得者,著名表 演艺术家宋丹丹老师、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原演员队长、艺术中心主任郑中 立老师和中国煤矿文工团国家二级导演、演员林芷翔老师。 据统计,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实验艺术团参与的重大演出活动共有二 十六场。学生通过这样丰富的实践演出活动,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获 得了很好的收效。 (演出场次见附表) 我们在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的同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0 年 11 月 14 日,广告学院实验艺术团成员周悦冰(表演系 09 级学生)一举夺得了 11 2010 年“尼路华”杯环球旅游小姐国际大赛“中国小姐”总冠军,并作为 中国赛区的唯一代表赴德国参加国际总决赛的角逐。德国纽兰堡当地时间 12 月 17 日,经过泳装环节、国服展示环节、晚礼服环节、十强问答个环 节的激烈比拼,周悦冰最终获得了“世界友谊小姐”的殊荣,是本次大赛 中唯一获奖的亚洲选手。 周悦冰同学自入学以来参加了广告学院实验艺术团所有的实践演出活动, 并在排练和演出始终以专业演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在演出中得到了 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周悦冰在采访中自豪地说:我是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 院表演系的学生特别感谢实验艺术团给了自己磨练专业技能的机会, 让自己不惧怕舞台,并且积累了丰富的演出经验,促使自己在比赛中取得 了优异的成绩! 3、建立“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培养素质好、能力强的表演专业“应用型人才” ,就需要积极拓展多种 渠道的实践教学活动,构建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学生进行多种形式 的艺术实践搭建广阔平台。为此,我们除了建设自己的实践艺术团体,还 在校外建立了多个“演艺人才校外培养基地”和“表演系校外实践教学基 地” ,我们通过和政府文化部门、国家级大剧院和社会知名文化企业合作, 大大拓展了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空间,同时通过与政府文化部门、国家级 大剧院和知名文化企业合作,参与在社会上具有较大文化影响力的实践活 动,向社会充分展示了北京联合大学的实践教学成果,提升了北京联合大 学在社会和业界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海淀区作为北京市高校密集、高新技术产业密集的区域, “世界城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高校支持,高校更需要政府资源的支持,主动 参与海淀区“世界城市”文化建设工作。这种新型的“校地合作”的创新 教学模式,正在积极地筹备与酝酿之中。 2010 年 3 月 18 日,在张龙副院长亲自率领下、表演系主任王领老师和 副主任梅斐老师到海淀区文化委员会(原文化局、文物局)进行洽谈,经 过友好洽谈,广告学院表演系与海淀区文化委员会达成了三个合作意向: 1、广告学院在海淀区文化馆设立“北京联合大学演艺人才校外培养基地” , 搭建长期合作的平台;2、海淀区文化委员会邀请广告学院表演系参与海淀 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海淀社区、企业和事业单位提供长期的 文化艺术服务;3、参加海淀文化委主办的“第七届海淀文化节系列演出活 动” ,并组织以“海淀和谐建设者之歌”为主题的专场文艺演出。 2010 年 5 月 11 日,柳贡慧校长出席了“北京联合大学演艺人才校外培 养基地”的揭牌仪式,并为坐落于海淀文化大厦的“北京联合大学演艺人 才校外培养基地”亲自揭牌。 北京联合大学柳贡慧校长说,表演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是从课堂中获 得的,而是从舞台上获得的。 “北京联合大学演艺人才校外培养基地”的建 立就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提高实践教学的平台,提供了一个向社会学习的机 会。同时,这种“校地合作”的创新模式,将会为我们学校的专业建设打 开一扇大门! 会后,北京联合大学校长柳贡慧和海淀区文化委员会主任刘明星都分别 接受了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和海淀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记者的访问。 “北京联合大学演艺人才校外培养基地”建立以后,我们与海淀区文化 馆展开了多项合作,参与了海淀区文化委员会主办的实践演出活动。2010 年 6 月 19 日,广告学院实验艺术团承办了第七届海淀文化节“海淀和谐建 设者之歌”的专场文艺演出,受到北京市海淀区委的高度评价,北京电视 台、海淀电视台和海淀报等多家传媒机构报道了实验艺术团的演出。 自和海淀区文化馆建立了“北京联合大学演艺人才校外培养基地”之后, 我们和爱克赛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 了建立“广告学院表演系实践教学基地”的协议书。我们的学生参加了由 表演系实习基地爱克赛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拍摄的神探狄仁杰 1 、 13 神探狄仁杰 2 、 神探狄仁杰 3 、 神探狄仁杰 4 、 神探狄仁杰 5 、 猎鹰 1949 、 飞虎神鹰 、 英雄等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电视剧。我们 的学生还参加了由表演系实习基地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出 品、制作的年度大戏红孩子 、 红领巾等大型舞台作品的演出。 目前,我系在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建立“北京联合大学演艺人才校外培 养基地”的合作项目正在积极的筹备和洽谈之中。2010 年 8 月 7 日,广告 学院实验艺术团受全国大学生戏剧节组委会邀请,成功举办了 2010“金刺 猬”大学生戏剧节开幕式文艺演出,并获得了“2010 年度金刺猬大学 生戏剧节特邀演出奖” ,受到组委会和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4、加强文艺创作,支持教学,角逐大赛 参加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文化艺术赛事,是高等学校检验课堂教学质 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高专业办学水平、扩大自身社会影响的重要平 台。通过组织学生申报国家级赛事的角逐,可以有效地向社会展示自己的 教学成果,提高学校在行业内和学术界的地位和形象。 我们在全国大学生戏剧节承办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的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车集煤矿水洗混矸买卖合同
- 2025年锦州货运资格证模拟考试
- 2025年周口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下载题
- 2025年德州货运从业资格模拟考
- 寒假生活例文300字左右
- 函数dget的用法详解
- 海马体记忆法 书籍
- 2025年济南货运上岗证考试考哪些科目
- 2025年湖南货运从业资格证试题答题器app
- 单选址的十种类型
- 美国文化及风俗
- 出凝血完整版终版
- LY/T 2006-2012荒漠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规范
- GB/T 31190-2014实验室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规范
- 《地铁突发大客流应急管理》论文11000字
- 第五章-项目时间管理课件
- 导游人员管理法律制度课件
- 木箱检验作业指导书
- 初中级档案职称《档案事业概论》档案事业题库一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 金属监督监理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