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新闻报成首个倒闭中央级报纸 报刊改 制紧迫 2009 年 09 月 14 日 05:43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李凤桃 南焱我要发表评论推荐朋报 报刊改制攻坚 中证报、京华时报、北青报的案例故事 8 月 28 日, 中国新闻出版报发布了中华新闻报停刊清算公告,此前该报曾多 次试图引进战略资本,但都未能如愿。记者 9 月 3 日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称“总署”) 获 悉,这是迄今第一家中央级新闻报纸倒闭。 而在此前的 8 月 14 日,中央在南京召开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交流会,为了贯彻落实会 议精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已经通过了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实施细则,将于近期颁布。 中华新闻报此时倒闭,似乎给报刊体制改革发出了紧迫信号。 从 2003 年中国启动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以来,报刊改制已经历了 6 年。对报 刊社来说,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已经不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选择,总署有关部门负责人 说,全国报刊包括中央一级的大部分报刊转企改制已是大势所趋,现在考虑的是怎么改的 问题。 2009 年,国家部委出版社改制先行一步,一声令下,在 2010 年底之前不改的单位将 自动给予注销。下一步,报刊转企改制已经雷声渐近。报刊改制比出版社改制难度大,这 是报刊社和主管部门的共识。 转企后同样能保证导向正确 作为中央和各部委、单位所办报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舆论阵地,出生以来就被 赋予了“事业单位”的身份,更具有中国特色的是每一家报刊社都会有一个作为主管主办 单位的“东家” 。其主要原因,除了过去财政拨款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对舆论的 监管,报刊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特殊商品,所以报刊的转企就较为敏感。 中国证券报是我国最早完成转企改制的财经类报刊之一。1992 年,中国证券市场 刚刚兴起,新华社旗下的瞭望周刊经济采编室的几个编辑便开始筹备一份证券市场信 息的报纸,当时只是一张小报,如今中国证券报已成为中国证券财经主流大报。但由 于运营方式是继承新华社的模式,报道选题、内容审核的层层过关太过繁琐、效率低下, 与证券市场对信息适时、快捷的要求不符,而且如果主办单位不懂市场,证券报的人事、 管理的自主运营就受到制约。 1993 年,恰逢中央搞改革试点单位, 中国证券报 、 计算机报 、 电脑报等有幸 成为第一批改革试点,于是在 1993 年中国证券报成立时便注册成为企业。 中国证券报社社长林晨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我们属于文化性、专业性较强的报纸, 也就是意识形态属性较弱,风险可控性较强的报纸。 ” 类似于“意识形态属性较弱”的专业类报刊完成改制的不只是中国证券报一家。 2005 年 12 月底, 国家电网报在工商管理部门进行了企业法人登记,2008 年 7 月改为公 司制,2008 年 8 月,国家电网报社和中国电力出版社整合成立了英大传媒集团;2007 年 6 月 26 日, 机电商报实现整体转制,成立了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 对于新闻主管部门来说,转企之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意识形态的把控。然而对于已 经整体转企的英大传媒来说,转企并未改变报刊的采编流程,集团总经理仍担负稿件的终 审职责,负责对报纸内容把关,肩负着新闻事后追惩责任。 总署相关部门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越是市场化的企业越是会对自己 的报道负责,我国报刊执行的是事后追惩,除了涉及历史和政治问题的重要报道,现在报 刊媒体的报道都是无需提前送审的,靠报社总编辑或主编把关。即便转制为报刊企业后对 舆论的把控也是没有太大变化的,所以机电商报等转企后的报刊也没出现所谓舆论导 向的问题。 ” 如果说中国证券报 、 机电商报 、 国家电网报是属于意识形态较弱的报刊媒体, 那么京华时报是典型的综合新闻类都市报, 京华时报在 2001 年成立时便注册为企 业法人,成为新闻时事报刊中第一个吃螃蟹的报纸。 京华时报的前身是外国专家局创办的中国引进时报 ,是一家拥有 74 个编制的 事业单位。2000 年 1 月, 中国引进时报划给了人民日报社,2001 年 5 月 28 日, 京华 时报创刊,并成立京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国有控股企业北京北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 大青鸟集团控股子公司)入资京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京华时报社各占 50%的股份。从出 生时,京华时报社便是一家国有独资的全民所有制企业。 并不属于“意识形态较弱”领域的京华时报在 8 年的运作中一直较为平稳,京华 时报社社长吴海民说, “媒体作为企业在内容上肯定是听话的 ,市场化很高就更听话 , 如果导向不行,一票否决,企业就倒掉了。 ”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目前报刊企业是通过三种渠道来实现舆论导向的正确。第 一,报刊企业实行国有资本控股,报刊董事长、总经理都是由国家任命,对新闻报道采编 进行把控;第二,党组领导制度不变,现在的新闻报刊的一把手也是党组负责人,党组领 导对新闻进行最高把控;第三,我国报刊实行事后追惩,对于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报 刊企业,相关部门会依法做出相应的处理。 总署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在意识形态上一方面是需要转变观念,其实企业并非比事 业单位难管;另一方面配套的管理和法律法规要跟得上,用行政和法律手段来完善报刊监 管,在意识形态上就不会存在什么问题。 原事业编制人员成本负担重 对原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的养老金、住房以及离岗人员的安置成为当前报刊转企改制中 最大的难题。 中国汽车报原属于国家机械工业局,2000 年, 中国汽车报划入人民日报社, 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每年呈两位数增长,在 2001 年、2003 年、2006 年年收入增长速度超 过了 30%,现在报社已经从原来的不足百人发展到 260 多人,拥有一报五刊和两个网站。 今年 8 月 3 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新闻出版总署获悉, 中国汽车报向国家新 闻出版总署递交的转企申请已获通过。 中国汽车报转企后面临着需要解决员工身份转换带来的成本问题。据中国汽车 报管理中心主任王天剑介绍,目前报社有 66 个事业编制,40 多个在编人员,事业编制 的员工一般参加工作的比较早,年龄较大,继续工作的时间不会太长。如果按照企业员工 身份退休,养老金就要低很多,如何保证这些员工转企后的退休金能够与原事业单位达到 平衡,这是一个难点。 王天剑自身就是事业编制,享受国家事业单位级别待遇,转为企业员工对他来说同样 是一个挑战,一方面需要面对企业市场竞争飘忽不定的职业风险;另一方面,养老金等各 方面的待遇变化也是一大难题。 中国汽车报社副社长李春雷为记者做了一个测算:如果按照一个事业单位编制员工未 来 5-10 年退休,1 个月 5000 元的养老金来计算,一个转制员工一年就需要预备 6 万元的 养老金费用,领取 20 年就是 120 万的成本,如果按照中国汽车报40 个在编人员来算, 就需要 4800 万元的养老金成本。2008 年,中国汽车报社的年销售收入是 1.4018 亿元,利 润约为 2000 多万,虽然报社收益每年都在呈两位数增长,但这笔养老金成本对中国汽车 报来讲依然是笔很大的开支。 同样,人员身份的转换也成为北京青年报社社长、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延 平最头疼的事。 北京青年报编辑部现在事业编制 500 人,尽管没有行政级别,一切待遇 都按照企业管理,但要将这 500 人妥为安置颇为不易,就连换岗都很难,更不要说淘汰了。 在北青传媒上市后,张延平曾做出决定,让北青报编辑部的一些人到上市公司工作,但这 些人说什么都不去,他们最大的担心是失去事业身份,后来报社承诺,出去的人退休后收 入不及事业单位水平的,报社补齐。如今就出现了有 100 多人尽管在北青报社以外的岗位 工作,工资却依然在报社拿的“怪象” 。 报刊改制过程中,原事业单位的养老金等社保费用是最大的成本,那已经完成转制的 中国证券报 、 国家电网报 、 机电商报 、 京华时报是如何突破改制中人员身份转 变带来的难题的? 中国证券报最初的十几位员工是从瞭望周刊和新华社经济信息部抽调过来的, 在 1993 年划定企业身份时,报社明确规定:愿意到中国证券报做企业员工的就过来, 否则留在原单位,过来的员工一律按照企业员工缴纳社保。 国家电网报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管单位是企业身份,直接进行的是 企业法人注册,而且薪酬待遇和社保都是按照企业标准在执行,不存在心理上和待遇上的 落差。 京华时报成立时原有编制内的老员工已经分流,部分转到了外国专家局等其他单 位,留在报社只有十几个人,后来发展起来的 1900 名员工都是企业员工,因而没有太大负 担。 机电商报为转企做了多年准备,在转企前几年就开始着手分期分批为全体员工交 纳保险,单位承担所需费用,在实际转企之时,阻力和负担已经降到很小。 李春雷对记者说, “报刊改制是必然趋势,关键是如何解决好人的问题。 ” 转企后重组难 尽管许多报刊已经进行企业法人登记,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报刊并购依然难以突破。 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中, 中国证券报日子过的还不错,每年的销售收入能达到 3 个多 亿,其中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和打包广告收入占 70%-80%,这是我国几家有上市公司信息 披露资格的报刊既定的盈利模式。这部分收益足够让几份证券大报“不差钱” ,也许这是 中国证券报至今没有彻底进行公司化运作的根本原因。 经过了证券市场竞争的几年大浪淘沙,当初国家指定披露信息的 8 报 1 刊如今已演变 成中国证券报 、 上海证券报 、 证券时报三家的天下。 “竞争也逼着各个报纸做大做强,现在报纸广告的价格上不去,一旦有个赢利点大家 一哄而上,利润已经降的很薄了,现在盈利一方面靠量和规模取胜,另一方面对版面进行 缩减,降低成本。 ”林晨对记者说。这也许是中国证券报下一步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原 因之一。 那为何不展开并购来拓展媒体链条或开拓地方市场扩大盈利规模?“并购地方媒体我 们也谈过,但是你要收购地方上的媒体,地方省委宣传部也不干啊,要么出个高价,要么 到地方设立子机构,但这样成本和风险都很大。 ”林晨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对于地方收购的碰壁感触更深。 “我们自身在市场打拼是没有问 题的,但是如何扩大企业规模,用资本手段进行兼并重组,扩大产业链条,这是有很大困 难的。 ”他说。 京华时报在北京早报市场的份额位居首位,过去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渗透全国的都 市报刊群,因此,京华时报社早有计划在全国地方城市收购一批纸媒。从 2002 年到现在, 吴海民在全国各个城市与地方纸媒洽谈投资,从天津的大众生活报 、 渤海早报到上 海的上海青年报 ,再到湖南、广西等地的洽谈,都没有成功,就连想收购人民日报系统 内部报刊,也没有太大进展。除此之外,他们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谈了两三年,想办一个 都市之声频道,也是以失败而告终。 为什么已经成为企业性质的报刊社无法实现并购? “我要去收购,如果我们企业化了,他没有企业化,我们就无法对接,怎么收购?价 格如何定?主管主办方是否放手?”采访中,吴海民抛出一连串的问题,他说, “真正的大 的并购得以实现,需要整个媒体资源的社会化,从而改变部门办报的格局,公司化是收购 的前提。 ” 报刊转企后面临的并购难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刊号资源无法流动。 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是国家电网公司直属单位中唯一从事传媒产业的,而国家电网公司 系统内还拥有多家地方报纸,如河南电力报 、 华东电力报等。英大传媒曾试图跟地 方报纸洽谈收购, “但地方新闻出版局以刊号资源不能外流为由拒绝了申请,如果派人到地 方上去办报,这样成本很高,这无疑限制了我们的扩张。 ”英大传媒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丁海 东说。 除此之外,英大传媒还曾计划进入电视行业,想打造一个跨媒体发展的专业传媒集团, 但目前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分别由新闻出版总署和广电总局分管,存在一定的协调问题和 政策壁垒,这也让他们只好作罢。 上市之路不平坦 上市不是终极目标,却是许多改制后报刊企业必然考虑到的发展路径,但上市后能做 什么? 2001 年 5 月 28 日,由北京青年报社控股的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是剥离以 北京青年报及其他四报广告等经营业务而成立的公司,北京青年报社占有北青传媒 63.27% 股份。2004 年 12 月 22 日,北青传媒(1000.HK)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交易,募集资金 8.89 亿元港币,成为中国内地传媒企业境外上市第一股。 近年来,北青传媒的财报并不乐观,据北青传媒 2005 年至 2007 年的财报,2005 年和 2006 年,北青传媒营业额分别呈现-28.0%、-7.6%的下滑。据媒体报道,2008 年北青传媒 的营业额增长了 29.06%,主要得益于公司内部调整后带动主营广告业务的增长。 经过多次投资碰壁的考验,北青传媒从原本的豪情万丈已经变得更加理性。 据张延平介绍,自 2004 年上市后,北青传媒就踏上了重组兼并的征途。由于自身有都 市报的采编及经营的经验,北青传媒首先瞄准的就是早报市场,北青报在早报市场订阅份 额最大,但零售市场很弱,而京华时报却是早报零售的老大,为了弥补自身短板,北 青传媒第一个收购的目标就是北大文化拥有的京华时报50%的股权。为了此次收购, 甚至北京市委领导都出面,但最终北大文化以 3 亿的高价让北青传媒望而却步。收购京 华时报失利后,北青传媒将目标又锁定在新京报上。 新京报由光明日报和南方都 市报共同创办,当时意欲引进资本,此时北青传媒的介入应该是好的选择。而意外的是, 北青传媒在说服光明日报后,却被大股东南方都市报挡在了门外。后来又与瑞丽商谈, 也以失败而告终。 在收购碰壁后,张延平深刻体会出,媒体收购太难,只要是盈利的,不管盈利多少, 都不会卖。因此,现在北京青年报旗下的诸如法制晚报 、 北京科技报等子报刊, 大都是办不下去“求救”找来的。这些媒体收来后,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市场培育期长。 法 制晚报自 2005 年接手开始至今,北青报社已经投入了 2 亿元,直到今年才开始赢利。这 也是张延平在收购这些“求救媒体”时,没用北青传媒而用北京青年报社进行收购的原因, 他担心用上市公司收购会导致财务亏损。所以北青传媒不敢贸然进入,只能先由大股东北 青报社收购培育,等被收购报刊开始盈利时,再转让给北青传媒。 除此之外,上市后政策壁垒也是制约投资的重要因素。北青传媒董事长张延平说,按 照当时北青传媒的上市计划,将募集的很大部分资金投向电视,但广电总局说国家政策明 文规定,报纸不能直接投资办电视,如果要进入只能像广告公司那样去购买电视的广告经 营业务,或者只能从事内容制作,让电视台来购买。对于北青传媒来说,拥有电视的主权 才是真正目的,而不是做电视的代理广告公司。 2007 年,北青传媒原计划投入电视行业的 2.5 亿港元到年底依然分文未动,而计划收 购其他传媒业务的 3.6 个亿只花去了 4444 万港元。 面对无法进入广电行业的尴尬,北青传媒将投资方向做了相应的调整,下一步会将投 资重点放在数字化新媒体上。 截止 2008 年 12 月 31 日,北青传媒实际使用资金约为 4.6 亿元港币。所做的主要投资 有收购河青传媒 60%股权;与 中国民航报合作发行民航报机舱版TOP 时空 ;与韩 国合作发行中国内地第一本韩系女性时尚杂志ceci 姐妹 ;还参与竞标,取得首都机场 3 号航站楼 3 块 LED 大屏幕以及北京四环和五环黄金路段的 11 根单立柱广告牌的经营权。 尽管北青传媒投资被“禁锢”在狭窄的领域,但仍有众多报刊企业对上市跃跃欲试。 拥有机电商报等一报十二刊的卓众出版公司就是典型之例。2008 年,他们已经开 始了上市的筹备。 中国证券报社社长林晨却对记者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我并不觉得上市就一定好,关键 要看你有没有上市的必要,上市去干什么,你的经营业务和产业特征是不是适合去上市; 如果你上市就是个 ST 股,在股市上趴着,媒体的荣誉就毁了。 ” 分拆的弊端 目前改制中,只将经营剥离分拆给报刊发展带来束缚,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用北青传 媒总裁孙伟的话说,就是“没有厨房的餐厅” 。 以北京青年报为主刊的北青集团下有十报四刊两网,其中绝大部分广告经营业务 是由北青传媒来运作。每年,北青传媒固定向北京青年报社缴纳广告刊出额的 16.5%作为 采编费用;另外北青传媒向北青报社提交 63.27%的股权分红,每年上缴的采编费用和分红 的利益关系将两家单位维系在一起。 据张延平透露,在经营剥离后,北青报社与北青传媒的关联交易成为最头痛的难题。 原来,在 2004 年北青传媒上市时,北青报社的广告收入能达到 8 个亿,按照上市规定 16.5%的 比例作为采编费用,就是 1.3 亿多元,而实际采编成本为 1 个亿左右,也就是说北青报社 从采编费用中还可获得 3000 多万的收益。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广告收益在逐年下滑, 2008 年,北青传媒按照固定比例支付给北青报社的费用已经不足支付采编成本,北青报社 需要从年分红中补贴这部分费用。由于比例是上市时的约定,无法调整,另外大股东对于 关联交易没有发言权,要由小股东来确定,这也给北青传媒后期收购时在关联交易上的协 调带来难度。 更重要的是上市公司对采编人力成本和版面成本没有话语权,从而导致双方矛盾加剧。 比如上市公司在经营业绩下滑的年份,如果按照企业管理,首先要调整人力成本,其次是 缩版。但北青报的采编没有上市,那么北青传媒对此也就没有话语权,如果双方遇到矛盾, 就需要同时兼任两者法人代表的张延平来协调。然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交通枢纽保安服务合同终止及交通秩序保障协议3篇
- 2024年度电力工程索赔风险评估与控制合同3篇
- 2024商铺租赁租赁保证金管理与退还合同协议书2篇
- 2024年度农业项目担保借款及支持政策合同3篇
- 2024年度广告发布合同标的及广告投放方案6篇
- 2024年度游乐场演艺节目外包合同3篇
- 2024版二手房购房贷款合同签订流程与细节3篇
- 2024年度商场文创产品开发与合作合同3篇
- 2024年度艺术展览售票及接待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知识产权保护与维权服务合同2篇
- GB/T 18277-2000公路收费制式
- 202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胸外科出科考试
- 11468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第7章
- 2023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全文学习PPT课件(带内容)
- 2022年初级育婴师考试题库附答案
- 系统家庭疗法课件
- 新版GSP《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试题
- 初中道德与法治答题技巧课件
- 管理学专业:管理基础知识试题库(附含答案)
- 河北省保定市药品零售药店企业药房名单目录
- 广西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慢性病申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