暧昧时代的文化与生存焦虑_第1页
暧昧时代的文化与生存焦虑_第2页
暧昧时代的文化与生存焦虑_第3页
暧昧时代的文化与生存焦虑_第4页
暧昧时代的文化与生存焦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暧昧时代的文化与生存焦虑 【摘 要】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 方式旨在对欧阳江河的诗作汉英之间 做些分析,试图揭示诗人处在这样一个 暧昧时代所产生的文化与生存焦虑。 中国论文网 /5/view-5005308.htm 【关键词】欧阳江河;汉英之 间 ;文化与生存焦虑 诗人欧阳江河,原名江河,1956 年出生于四川泸州,他于 70 年代末开 始创作。90 年代以后,他的“跨界” 生活 经历,成为他对时事、政治、全球化语 境中的文化现象的关注的源泉。 汉英 之间这首诗就是出于这样的背景。 全诗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 汉语文化自身的演变进行了深刻批判。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我居住在汉字的块垒里 /在这些和那些 形象的顾盼之间” 诗歌开篇便给人一种 冷峻孤立的气息。 “这些和那些形象 ”指 的是国际化大潮中语言的丰富与多样, 处于这之间的汉字必然“ 孤立 ”、 “摇晃不 定”。这首诗写于 1987 年夏天。 1986 年,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表简化字 总表正是确立现行通用汉字的正体。 “它们孤立而贯穿,肢体摇晃不定/节奏 单一”这是对简化字的生动描述与讽刺。 尽管汉字变得简单,可是在简化的过程 中汉语文化也在一点点的受到削弱。 “连 续的枪”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指自鸦 片战争爆发后由爱国知识分子掀起的 “切音字运动 ”到 1986 年正式发表 简 化字总表期间一系列的连续的汉字改 革运动,像枪,一次次摧毁着汉字和汉 语文化,进行了自身内核式的解体;二 是指西方文化的入侵是杆枪,之后的 “一片响声之后 ”便可以理解为鸦片战争 的一声枪响打开了中国国门,使得“汉 字变得简单” 。 “汉语盛宴天下 ”表面上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是受到了人们的顶礼膜拜,是一种风景, 给人一种心灵家园的感觉。但是“肉” 这 一个意象,恰恰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他 把语言说成了一种被瓜分、被物化、僵 化了的物品,在这个简单的对比中就给 人以强烈的震撼,在这种貌似客观随意 的描述中,出现了某种焦虑的不谐和音。 值得注意的是“ 日子” 一词出现了两次, 一是反映了整个古老的中华文化是由无 数个这样的“ 日子” 堆砌而成的;二是从 另一个角度看来,反复的强调甚至也可 以被视为心理结构中深层次焦虑的外化, 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这一代人处于八十 年代中外交流时期的浮躁与不安,甚至 可以说,暧昧时代的“ 日子 ”本身就是由 这样的浮躁构筑而成。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文化的入侵。 在强势文化的影响下,一群中国人从对 中华文化的自满中走出来,却又掉入了 对外国文化的极度崇拜之中,他们“围 住一个美国佬” ,他们想“迁居到英语里 面”。可是,在这个古老的民族里,英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语最初是没有市场的,它不是流通于生 活中的“活物 ”,而仅仅是 “一门课,一 种会话方式,电视节目/大学的一个系, 考试和纸”。 “在纸上我感到中国人和铅 笔的酷似”,诗人发出这样无奈的感慨 正是道出了中国人的某种劣根性,外表 刚硬内心中庸以致于对事情总是抱有一 种“轻描淡写 ”的态度,我们轻易地接受 新物,擦掉自我,在这过程中便磨损了 “橡皮的一生 ”(即中国文化内核的自我 磨损) 。 “墨水 ”、 “眼镜”、 “打字机” 、 “西餐”、 “刀叉”、 “阿司匹林”、 “牙刷” ,这些物品 都源于西方,诗人在这“ 物质化 ”的语言 中描述了西方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影响着 我们, “英语已经轻松自如,卷起了在中 国的一角”。 “这样的变化不涉及鼻子 /和 皮肤”便是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国人以警 醒,即便我们陷入了狂热的崇拜与改变 中,本质性的东西变不了。 “英语在牙齿 上走着,使汉语变白” 这一句话的讽刺 意味很浓,和第一部分的“牙齿陷入空 旷,没碰到一根骨头” 形成鲜明的对比。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文化的继承与迁移是一种内化的过程, 是一种“吃进去 ”的过程。在这一场盛大 的博弈中黄皮肤的中国人被西方的“白” 日益湮没。 第三部分是从语言的思考过渡到 对历史的思考。 “水” 、 “卫生”、 “比较” 、 “口 感”、 “滋味”,诗人更为深入地揭示了汉 语和英语从文化到精神的深刻隔膜和差 异。 “它伸进英语 /中指和食指分开,模拟 /一个字母,一次胜利,一种/对自我的 纳粹式体验” ,这一句带有承上启下的 作用, “V”手势一方面代表了英语的影响 不仅深入到了“ 日常用语”,甚至影响了 我们的日常手势,另一方面, “纳粹式的 体验”顺利将语言思考转向历史。当然, “自我的纳粹式体验 ”也暗指中国人盲目 崇拜并接受西方文化是一场自我毁灭式 的战争。 “一支烟落地,只燃到一半就熄 灭了”给人以强烈的时空感,使人产生 一种空间停滞时间移动的感觉,就在这 弹指一挥间,历史已经完成了它的交接。 “我不知道这个狂人是否枪杀过英语,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枪杀过莎士比亚和济慈/但我知道,有牛 津辞典里的、贵族的英语/也有武装到牙 齿的、丘吉尔或罗斯福的英语”,历史 告诉我们,英语并不单一,也不是从一 开始就一统天下,再强大的事物也曾经 被枪杀。因而,中国人也不应该自怨自 艾,不应该因为曾经受凌辱就忘记了前 行。有意思的是, “它的隐喻、它的物质、 它的破坏的美学” 表面虽是英语,但它 同样是诗人诗歌美学的一大特点。 “在广 岛和长崎爆炸/我看见一堆堆汉字在日语 中变成尸首” 便是运用了隐喻的手法, 暗示中国人应向日本学习,保持文化的 独立性,民族的独立性。讲述历史的这 一部分运用了对比和隐喻的手法,把中 英的关系和中日、英美、英德都做了比 较,避开了战争激烈冲突的场面,仅仅 从语言上,也就是文化上的冲突暗示政 治上的大风暴。历史的荒唐在于在 历史中互相仇视的国家竟然握手言和, 曾经受倾轧的国度放下了高举的武器, 摇动了绿色的橄榄枝但是这也是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史的进步之处。最后一句, “我不知道历 史和我谁更荒谬” 便将视角从 “历史”转 向了“我”真实的生命个体,开启了 第四部分主题的升华。 诗歌的第四部分,通过对文化、 历史的思考,诗人旨在揭示在物质和精 神的二难中人之生存的悲剧性。 “一百多 年了,汉英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目光重新聚焦在“ 汉英 ”之间,也是 对文题的回归。 “为什么如此多的中国人 移居英语/努力成为黄种白人,而把汉语 /看作离婚的前妻,看作破镜中的家园” 是对当下的时空里,英语“霸权” 的今天, 中国人的现状描述。我们追求英语,渴 望出国拿绿卡,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这正 是对物质追求的表现。而象征着精神和 文化传统的“ 汉语” 呢?是 “离婚的前妻”, 是“破镜中的家园 ”。这正是对存在的社 会问题(中国人观念西化,婚姻观、家 庭观日益淡薄以致离婚率大幅提高)的 莫大讽刺。我们渴望融入世界,渴望物 质生活,因而把汉语,把精神,尘封进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历史的故居里,遗忘。我们“从一个象 形的人变成一个拼音的人”,在理想自 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中,我们遗忘了我 们的根。 汉英之间是对“汉”“英”之间 隐含的暧昧性的揭示,建立了诗人独特 的缺少叙事框架的纯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