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道论证题谨以此文,献给所有有理想的人。by 孙宇晨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有理想的人。 论证题:高中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弥补任何的遗憾,只要你下定了决心。 很遗憾,我不是那些某调查机构,有强大的财团支持。我无法做广泛的调查,只能以 我自己作为一个例子,来勉强说明问题。 高一的时候,我是一个理科生。众所周知,学理科在中学阶段总比学文科要耗些脑子。 做理科的题目也不如看小说轻松。这理所当然导致了一种倾向,在不在乎考试成绩的情况 下,我宁愿选择小说,而不是选择做题。当然,很多高中的学生还不知道除了做题还有何 物,更不知道这世界上竟有小说可看。 沉溺于小说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有一个引诱者。别人的引诱者我不知道,也没兴趣打 听,因为我已经被引诱过一次了,而且下场不太好,我不想再被引诱了。而且我还未满十 八岁,在这个年龄之前,极容易再被引诱。顺便说一句,我的引诱者是王小波。 下列的现象,我相信很多人会产生共鸣。将课表里的中英数政史地全部改成小说或者 是文学;整天呆在图书馆不出来;考语文的时候,花半个小时做除了作文的题目,然后花 两个小时写一篇三千字的作文交上去,然后就被打了个十分(六十分制) ;考历史的时候, 遇到填空题,凡是要填反动派的,一律写上班主任的名字,凡是要填英雄一级的,类似于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等等,一律填上自己的名字就交卷;英语考试用中文答题;花一个星期 的时间蹲在图书馆写实验小说,写好交给大家评判,只要有一个人不喜欢就烧掉,如果大 家都喜欢就投稿,然后石沉大海;早上的早读全部改成诗歌朗诵,在全班嘈杂的背古文环 境下,举起白话诗的大旗;喜欢历史,但是绝不听历史课;喜欢政治,但绝不看政治书; 如果发现了全科挂红灯,自己无所谓,只是害怕让父母知道,因为他们已经不好意思打我 了,毕竟我比他们还高;喜欢旁征博引,把七缀集和管锥编的事例记下来到处卖 弄,因此作品没读多少,书名和作者记了不少;关心不了康德等人的学说(实在读不懂) , 就关心他们的轶事,再与朋友谈论康德的时候,俨然专家;和班上的其他差同学一样,敌 视优等生但是却与他们除了这点毫无共同语言,当他们请我逃课,一起去上网的时候,拒 绝,然后去图书馆;为了自己仅有的尊严,拼命读书,但也经常是简介书评,然后不懂装 懂,到处与人谈论自己并没有读过的书。 上面的现象,并不是所有都是我做过的事情,只是某一种人的特征罢了。可以说我的 高一就这样无可挽回的过去了。高二到了,你可以猜到,一个物理二十多分的理科生,一 定会选择文科。情况的确如此,而且我的高二在继续毫无挽回的流逝。 文科班的危机感没有那么强烈,除了数学仍然不懂以外,其他科考试的时候都是可以 写一点的。如果说高一的我从来没有任何功利性,只是为了看书而看书的话,高二的我已 经开始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因为我认为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别人的承认。再加上父母的 劝告,我开始想办法给自己找一条出路,一条不是高考的出路。参加高考,在我看来,不 仅不可能,而且是对应试教育的妥协,是一种相当可耻的行为。我积极准备,参加了第八 届的新概念大赛。聪明的读者你肯定也猜到了,我落选了。 当时我有一种很自负的感觉,我一直感到自己应该拥有两个荣誉。一个是新概念的一 等奖,一个是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因为我毫不羞愧的认为自己配的上这两个荣誉。而毫 无疑问是痴人说梦,连去上海的资格都没有,四百多分的成绩,我连自我安慰的理由都找 不出。高二新概念的落选对我的打击是相当的大,我原先的自欺欺人完全的破灭了,我一 直相信自己可以走一条不是高考的路。而如今这条路被明明白白的堵死了。 我不是傻瓜,我要思索自己的出路。我未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未来要干什么样 的事,我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理想。这些问题被摆上了桌面,现实开始逼着我解剖自己。应 试教育和文学理想是对立的,我一直相信这个观点。因为他们二者的根本性质是不同的。 一个是以机械的速度训练为根本,一个要以四溢的才华为根本。尽管如此,我开始意识到 自己必须纵身跳入应试教育的河水中,尽管它也许会将我这块石头的棱角冲刷干净。我开 始现实起来,我认识到理想主义,起码在高中根本不会给我出路。我打算试试这条路,这 条高考的路。 我可以给一组数据,我努力前的基本成绩,皆为 150 分制。语文 91,数学 79,英语 65,政治 106,综合 118,总分是 459.而起码可以确定的是,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估计不会 低于 630 分。 既然下定决心,就要开始付诸行动。 我的努力可以说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高二到高三的上半学期。付诸行动 的第一件事是把所有与应试无关的书全部搬回家,我只留下一本胡适的晚年谈话录;第二 件事是绝对不进图书馆了,所有课一堂都不能缺;第三件事是收起对老师的爱憎,以求应 试的知识为目的;第四件事是保证晚自修的时间,三小时积极的进行应试训练;第五件事 是制定每天的计划,完成。 一开始的成效是不明显的,英语的阻力尤其巨大,单词和语法是我最欠缺的两个方面, 而且众所周知这年头的老师都不怎么喜欢帮助后进生。但是我已经没有选择了,就像一个 人临死的时候,他只想活,没有其他的目的了。方法在我来看,也许是次要的关键是这种 态度。数学经过我的亲身实践,可以得出的方法就是做题,没做题就像文学不读书一样, 说什么都是白费。理解了理论之后,再做题来付诸实践,加强理论理解。其实高中数学就 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循环套。要说努力之后效果最明显的是语文和综合,因为我以前考试的 态度不够好,综合都是很简单的基础知识,也没有认真复习。 如果这个阶段要有个小结,我只能说态度和坚持是最重要的。还要有努力之后没有回 报的准备。 这个阶段结束以后,成绩我可以给一组数据。语文 115,数学 127,英语 97,政治 117,综合 138,总分 594,可以说有了些进步,可众说周知,分数越到后面进步越难,我 在这个 590 到 600 的成绩阶段徘徊了很久。我开始遇到了瓶颈。按照这个成绩来看,重点 大学在广东几乎是没有希望的。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我获得了参加第九届新概念的 复赛资格。老师和父母都劝我不要参加,因为还有 6 个月就要高考了。而我的成绩正在瓶 颈期需要突破,经不起这两个星期缺课的后果,其实我知道还有一个理由,他们并不相信 我的才华,他们不相信我可以拿到一等奖,这时候只有我自己相信自己。我的理想主义开 始重新萌动,我只是渴望别人的承认,我打算不计代价的参加这次比赛。到了上海之后, 一切都已计划进行。复赛的题目从这里出发的旅程最远很合我的胃口。因为我一直认 为理想主义者,尤其是一个文科理想主义者,本来就在走一条从这里出发路程最远的路。 他们在人类的智慧路上前行,吃力不讨好。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有足够多的理想主义者倒 下了,可是这并不能吓倒剩下的理想主义者,他们依旧在前赴后继。我当然想成为他们的 一员。我的复赛文章大体在讲这一件事情。 也许评委老师被我的理想主义所感动,我侥幸拿到了一等奖。随后的高校见面会上, 北京大学程郁缀老师和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老师也许是看中了我的理想主义和一点点才 华,给予了我参加自主招生的资格。 当我把高校回执交到李其纲老师手上,确认了自主招生资格的时候,我感到了一种支 持,一种承认,我感到拥有理想,坚持理想不再是一件难事。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都 在理解,支持着理想主义者。我永远感谢他们。 回到惠州的我,成绩理所当然还是差得很远,尽管自主招生资格可以下调二十到三十 分录取,就凭我现在的成绩,这是绝对不够的。寒假结束的时候,离高考恰恰只有一百天。 我重新制定了复习计划,一百天满打满算的计划,一百天不回家。为了更好的突破成绩, 我将 X 科换成了我更擅长的历史。在今后的学习中,集中突破英语。也许是换了种心情的 缘故,我的英语进步神速,从新概念回来的第一次英语考试,我从 97 分进步到了 122 分, 名次进步了 452 名。在自信和努力的陪伴下,随后通往高考的路是充实紧张而又愉快的我 已经锁定了目标北京大学,不用再为报志愿而徘徊。当时的我是豁达的,我打算好大 学只上北京大学,考不上就复读。 (广东高考为先填志愿后考试)后来到了北京大学,才知 道这样豁达的人很多。 接下来的考试,我的成绩真的如芝麻开花一般,节节上涨。 606,615.5,630,646,656,等到广州二模,我的历史考出了 142 分,一个相当高的成绩。 在我前进的脚步声中,高考如期而至。眼见着梦想即将实现,我高兴的一夜未眠。6 月 28 日是公布成绩的日子,我语文 115,数学 132,英语 130,综合 146,历史 127,总分 650.我很高兴自己实现了一次完完全全的飞跃。以上的数据证明了一个小小的事实,刚才 的论证题,起码在我身上,算是成立了。 到这里论证进入了尾声。我相信自己的才华从来没有被应试教育的河水冲刷殆尽,而 是我真正成功地挑战了应试教育。最后,我仅仅有两点希望,一是希望有理想的人不要向 现实低头。二是希望大家一起帮我做这道题目,我希望它在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成立。 如果它在你身上成立,非常希望你能写信告诉我。我的地址是北京海淀区北京大学 45 乙栋 328 室,邮编 100871。让我们一起完成这道题目,如果人数足够多,就可以使它成为 一般性的结论。 看了这篇文章以后可以说是感慨万千哪虽然作者把自己的经历写得还算潇洒,不 过我相信他一定也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才有了想要的结果。所以,唉,自己 身为一个高二的学生,离高考的硝烟还有一小段距离,但是压力却早已亲身体会过了,确 实够呛啊,让人喘不过气来。非常担忧,却又无可奈何。作者很努力,也把握了眼前的机 遇,最令我佩服的是他上了北大 OTL(对于作文只能拿到 70%分数的人来说,新概念这种 东西我还是不要去想的比较好)他做到了我想做却不一定能做到的事情,有志气有魄力,而 且确实有才华。 “高中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弥补任何的遗憾,只要你下定了决心。 ”可是我的 高中也只剩差不多一年而已了,而且遗憾颇多,我能在高三把所有失去的都补回来吗?只 有天知道。此时此刻我什么都不敢说,希望 2010 年的这个时候,我能在一个我比较愿意呆 着的地方,给作者寄去一份能增加此文可信度的论据。 2007 年 2 月,他因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而参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试时,面试官甚至 不知道他所就读的惠州一中位于哪个省份。 在这所在他之前从未有人考入过北大的学校里,他原本是理科生,但因物理成绩始终 徘徊在二三十分间而不得不改学文科。此后,他的成绩有所好转,但直到高三上学期结束 时,仍然排在全年级 100 名开外。 大一时,他在萌芽杂志写下一道论证题 ,试图向人们证明“高中可以用一年的 时间弥补任何的遗憾,只要你下定了决心” 。他在文末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邀请中学生和 他一道证明这道题目。文章发表后两年多里,他收到了接近 1 万封信件。 而如今,他即将以北大历史系总分排名第一的成绩结束 4 年的本科学业。 沉浸于文学世界不可自拔成绩在全班稳居倒数前十 整个中学阶段,孙宇晨从来都不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 。初中时他就读于一 所寄宿制学校,他对 3 年初中生活的记忆,大多与网游有关。为了玩网游,他常常装病回 家休息,晚上趁父亲熟睡后溜去网吧,再在清晨父亲睡醒之前赶回家。 中考前他突然“觉醒” ,用功学习了半年,跌跌撞撞地考入了惠州一中。 进入高中后,他对网游的热情骤减,因为他发现了新的兴趣点小说。受在大学中 文系任教的父亲影响,他接触了王小波的作品,并因此开始疯狂阅读各类小说。他说: “沉溺于小说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有一个引诱者,我的引诱者就是王小波。 ” 在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的“引诱”之下,他整日沉浸于文学的世界中不可自拔。他 如此形容自己的高一生活: “将课表里的中英数政史地全部改成小说或者是文学;整天待在图书馆不出来;考语 文的时候,花半个小时做作文的题目,然后花两个小时写一篇 3000 字的作文交上去,然后 就被打了个 10 分;花一个星期的时间蹲在图书馆写实验小说,写好交给大家评判,只要有 一个人说不喜欢就烧掉,如果大家都喜欢就投稿,然后石沉大海;早上的早读全部改成诗 歌朗诵,在全班嘈杂的背古文环境下,举起白话诗的大旗” 与这种率性洒脱相伴随的,是考试成绩的红灯高挂。这其实在所难免除了班主任 的英语课不方便逃课外,其他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图书馆看小说。全班 48 个人,他的成绩 “稳居倒数前十” ,老师们对他的期望是“保惠大(惠州大学) 、冲汕大(汕头大学)” 。 那时的孙宇晨认为,应试教育和文学理想是对立的,因为二者的根本性质不同,一个 是以机械的速度训练为根本,一个要以才华为根本。在他看来,接受“全面平庸”的应试 教育近乎“奇耻大辱” , “有限的时间与精力无法覆盖诸多不擅长的学科,数学对于一个专 于文史的人来说,真可谓是惨痛的悲剧。 ”他因此而并不在乎考试成绩,即使全科挂红灯也 无所谓,只是害怕让父母知道, “因为他们已经不好意思打我了,毕竟我已经长得比他们还 高” 。 必须纵身跳入应试教育的河水中尽管也许会将棱角冲刷干净 带着二三十分的数学、物理成绩,孙宇晨在高二时不得不选择转为文科生。此时的他 发现自己已不再像高一时那样不带任何功利性地“为了看书而看书” ,而已经开始渴望得到 别人的承认。他坚信自己有着过人的才能,而身边的很多同学却“不知道这世界上除了做 题还有何物” 。 但现实却不断地给他挫败感, “400 多分的成绩,我连自我安慰的理由都找不出” 。 他觉得应试教育总有些使他“备感耻辱”的等级化仪式和细节:按照学校规定,考试 时的座位顺序要按照上次考试的排名依次排定,他所在班级的教室是第一考场,而他每次 考试都要提着书包“灰头土脸”地挪至第三甚至第四考场。一次考试时,他看到以往一直 排在年级前五的同班女生也到了第三考场,他便有点幸灾乐祸地去讥讽她,但那个女生只 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我上次考试期间生病了,英语没考。 ” 强烈的碰壁感使他开始考虑与常规的升学之路彻底决裂,他开始想办法给自己找一条 出路,一条不是高考的出路。那时的他觉得,参加高考是对应试教育的妥协, “是一种相当 可耻的行为” 。他坚信自己的才华能让自己通过一条不用参加高考的路径,进入理想的大学。 带着极高的期望,他先后报名参加了第八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和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考 试,结果却黯然落选。这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打击,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必须纵身跳入应试 教育的河水中,尽管它也许会将我这块石头的棱角冲刷干净” 。 他为自己定下五项要求:第一是把所有与应试无关的书全部搬回家,只留下一本胡适 的晚年谈话录;第二是绝对不进图书馆,所有课程一堂都不能缺;第三是收起对老师的爱 憎,以获得应试的知识为目的;第四是保证晚自修的时间,3 小时积极进行应试训练;第 五是制定每天的计划,并严格完成。 带着 450 分左右的模拟考试成绩和上述五项对自己的要求,孙宇晨进入了高三。他给 自己偷偷定下冲刺目标:中山大学, “极限的非分之想” ,则是中国人民大学,王小波的母 校。 一年时间成功完成从三本到北大的冲刺 孙宇晨执行五项要求的初始阶段,成效并不明显。他觉得在应试教育体系之中, “坏学 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比“好学生”更多的代价, “众所周知,这年头老师都不怎么愿 意帮助后进生。 ”但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选择, “就像一个人临死的时候,他只想活,没有 其他的目的了。 ”在他看来,到了高三的冲刺期,方法已经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态度和坚 持。 渐渐地,他的成绩逼近了 600 分,但增长势头也就此放缓。他的成绩在 590 分至 600 分之间徘徊了很久,他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瓶颈期。在广东省,600 分左右的高考成绩将 意味着他很有可能无法考上重点大学。 而就在此时,他获得了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试资格。当时距离高考,还有 6 个 月。 老师和父母都劝他不要去上海参加复试,因为这将让他缺课至少两周,对于一个成绩 正处于瓶颈期亟须突破的高三学生而言,两个星期的意义似乎不言自明。但孙宇晨觉得自 己“理想主义开始重新萌动” ,抛下所有顾虑,前往上海参加复试。 事实证明,他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他顺利拿到一等奖,随后的高校见面会上,北京大 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和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看中了他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2322.1-2025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汉字24点阵字型第1部分:宋体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的知识复习试题及答案
- 版食品代理合同协议
- 考点分析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企业合同验资业务协议书
- 股票市场波动率的测算与应用考题及答案
- 前瞻性分析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推动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计划
- 教学活动安排细则计划
- 教你解锁注册会计师试题及答案
- 采油工程试题及答案
- 小学科学阅读试题及答案
- 找最小公倍数案例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
- 基因组学在临床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试题(有答案)
- 企业供应商管理制度
- 新生儿早产儿个案护理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第七章-第九章)
- 维修人员管理奖惩制度3篇1
- 《2025年CSCO肾癌诊疗指南》解读
- 手卫生知识宣教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