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之课堂实践探究_第1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之课堂实践探究_第2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之课堂实践探究_第3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之课堂实践探究_第4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之课堂实践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之课堂实践探究 摘 要:古诗是语言文字的浓缩, 古诗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作文 能力、语言能力的重要媒介。结合课堂 教学实践,围绕“ 读”“解”“思”等层面对 如何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 中国论文网 /9/view-13049013.htm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古诗教学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 华,也是古人留给当代少年儿童宝贵的 文化遗产。学习古诗,可培养小学生的 语文学科素养,帮助他们巩固汉语言文 学的基础,从而提高他们的个人修养。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古诗教学无非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是“读”与“解”,教师将古诗含义讲授给 学生,继而让学生将古诗背诵下来。这 种教学方法的弊病在于,其不能挖掘出 古诗真正的教育价值,而学生也很难通 过学习古诗来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因 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利用多种 资源,通过多种手段,深挖古诗中蕴含 的文化元素,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 使古诗教学成为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 心素养的渠道。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 对如何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 究。 一、古诗教学之“ 读 ” 阅读是学习一篇课文的切入点, 与其他文体的课文不同,在教学古诗时, 教师需让学生不仅读课文的文本,更要 读它的韵律,以及韵律中包含的美感。 通过运用符合古诗文体特征的阅读方法, 来加大对古诗课文的理解,从而为学习 古诗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泊船瓜洲一课教学为例, 在课堂开篇,笔者首先向学生简要介绍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随即让学生阅读 课文,阅读完毕后笔者给予点评,进而 进行阅读指导。 1.阅读时语气的停顿: 京口(停)瓜洲(停)一水间, 钟山(停)只隔(停)数重山。 春风(停)又绿(停)江南岸, 明月(停)何时(停)照我还。 2.阅读时语调的变化: 京(悠长)口瓜洲一水间,钟山 只隔(悠长)数重山。 春风(悠长)又绿江南岸,明月 何时(悠长)照我还。 3.阅读时需加重语气而突出情感 的字句: “一”“隔”“绿”“ 何时 ”。 4.阅读时突出这首诗韵律的字: “间”“山”“岸”“ 还”。 阅读指导后,让学生根据笔者的 指导再次阅读课文,如此,则使学生读 出了这首诗的情感与韵律,掌握了古诗 阅读的方法与特点。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二、古诗教学之“ 解 ” 释义是学习古诗的重要环节,在 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是诗人的用字、 用词以及由字词营造出的意境和韵味, 由此体验汉字的运用特点及诗人的创作 手法。在课堂教学中,进入到释义诗句 这一环节,教师需运用皮亚杰的建构主 义理论,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引 导学生用已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完 成释义的过程,从而加大对诗句的理解 与体验,提高学习的效率。 以独坐敬亭山一课教学为例。 在课堂开篇,笔者首先播放了一段以古 筝乐为背景、关于安徽敬亭山景色的短 视频,以此来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其 次让学生阅读一遍课文,说一说自己对 这首诗的印象,以及诗的主要内容;最 后进入释义诗句这一环节。 笔者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将这 首诗的含义解释出来,继而对他们的释 义进行点评,随即进行释义引导: 1.“尽”和“闲”在诗中发挥了哪些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作用? 2.“相看两不厌 ”这一句中, “两”指 的是什么? 3.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含义上 有哪些差别? 4.这首诗整体上表达的是一种怎 样的思想? 在问题的指引下,笔者让学生再 次通过小组合作对问题进行探究,进而 得出答案。严格来说,这首诗的主旨不 在于写景,重点在于表现诗人内心的精 神世界,作者以“ 众鸟尽”“白云闲”来衬 托自己清静无为的内心境界,以与敬亭 山“相看两不厌 ”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从而赋予了这首诗生命灵感。在释义过 程中,虽然笔者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但 学生需要有明确的探究方向和内容,因 此笔者以画龙点睛式的问题,为他们点 明了释义诗句的切入点,由此,则提高 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古诗教学之“ 思 ” 严格来说,现今流传的每一首古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诗都是千锤百炼之作,都有着极高的艺 术境界和思想内涵。因此,在“读”“解” 的基础上,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对一首诗 进行整体性的思考,揭示诗中隐含的深 意,籍此掌握我国“ 诗文化 ”的真正内涵, 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如,在教学题西林壁时,笔 者首先让学生从字面上了解这首诗的含 义,继而从诗中提出了一组关键词: (1)横看;(2)侧看;(3)远近; (4)高低;(5)真面目;(6)此山 中;让学生围绕这一组关键词展开探究 和思考。与此同时,笔者还带领学生进 行了一次实验:按照诗中作者运用的方 法,来观察教室,最后说一说教室的具 体形状。思考过后展开讨论,主题为: 庐山与教室都属于静物,本质上它们只 有一种形态,但为什么从不同角度观看 时它们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当学生已掌 握了这首诗中隐含的哲理,笔者以问题 总结课堂:你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缺点吗? 是否能将它们全部列举出来?又可以通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过哪些方法,来真正了解自己的优缺点? 如此,通过这样的引导方法,不 仅使学生通过这首诗学到了知识,更掌 握到了一些人生的哲理,懂得用正确的 方法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 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掘了古诗的教育 价值,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