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青海经济跨越发展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一 )发 展循环经济 是缓解当前资源 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 佳选择 我国资源总量虽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 均水平。耕地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40%,矿产资源人均 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能源人均占有水平更低,原油是 世界平均水平的 8.6%,天然气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5%,煤炭储量虽 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却只接近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于煤 炭资源中等国家。经过多年开采,我国越来越多的矿山进入老年期, 产能大幅度下降,矿产资源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 给形势相当严峻。由于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 断上升。据有关部门预测,2010 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 57%, 铁、铜、铝土矿将分别达到 57%、70%和 80%。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 GDP 翻两番;到 2020 年,要再实现 GDP 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 障能源供给会有很大的困难。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 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为了减 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 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我国人口众多,各种资源消耗巨大,通过 循环利用,每人节约一度电、一升水、一斤粮食,对中国 13 亿人口 来说就是一笔很大的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来说有着极其重要 的现实意义。 (二 )发 展循环经济 是提高经济效益、 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突出表 现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 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比如,按汇率计算,2003 年我国 GDP 约占世界的 4%,但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很高,石油为 7.4%、 原煤为 31%、钢铁为 27%、水泥为 40%。我国用水总量与美国相当, 但 GDP 仅为 美国的 1/8。多年的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 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 西方国家早已把发展循环经济置于国家战略高度,不仅将循环经济 作为国际竞争的手段,而且将循环经济视为未来企业和国家的核心 竞争力所在。就我国而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增 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三 )发 展循环经济 是降低碳排放、从根本上减 轻环境污染的有 效途径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生态环境每况愈下,大气环境不容 乐观,固体废弃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 农村环境问题严重。大量事实表明,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大 量产生,与资源利用水平密切相关,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存在内 在联系。据测算,我国能源利用率若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400 万吨左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 1 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 1000 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综合利 用率若能提高 20 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近 4000 万 吨,这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大力发 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 保护之间的矛盾。 (四 )发 展循环经济 是应对经济环境全球化、 经贸协调发展的客 观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经济发 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已经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的重要障 碍。近年来,为了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不少国家采取了单方面行 动限制进出口,这些单方面行动引起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 多。如轰动全球的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金枪鱼案,丹麦要求所有进 口啤酒、矿泉水和饮料均须使用可再装容器等案件,起因均是环境 保护。由于我国经济整体环保水平较低,在外贸领域将面临越来越 大的环境压力,一些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由于在生产、包装、使用等 环节的环保要求较低,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随 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污染产业、有害物质和外来物种入侵将对我 国环境安全构成威胁。要增强我国环境竞争力,实现我国贸易与环 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 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 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促 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 循环经济是西方发达国家从工业可持续发展进入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阶段后的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实践。发达国家在实现新型工业 化,也就是循环经济化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三种基本实践模式。 (一 )国外 发展循 环经济的主要模式 1、在企业层面上的小循环模式。组织企 业内部的物料循环,实 现零排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杜邦化学公司。在原料的替 代上,该公司寻找到一种对环境危害最小的原料来控制对环境的污 染,同时他们让上一车间的废弃物变成下一个车间的原料,废弃物 通过梯次利用越来越少,最终形成“零排放” 。 2、在区域层面上的卡伦堡模式。丹麦卡伦堡工业区 8 家企业自 发组成共生体,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把发电厂的余热供给炼油厂 和制药厂,同时解决周围居民的供热。发电厂脱硫产生的硫酸钙是 石膏板厂的原料,同时硫酸可以供给硫酸厂被制成稀硫酸;发电厂 用燃煤产生的粉煤灰来铺设公路,并供给小型的水泥厂。炼油厂的 废水又可以供给发电厂用来冷却。这几家企业相互间的距离不超过 数百米,由专门的管道体系连接在一起,这样在发电厂、石膏板厂、 炼油厂、制药厂之间形成了一种循环关系,企业之间形成了共生, 保证了资源的合理利用。 3、在社会层面上的日本模式。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循环型社 会新理念的国家,在社会层面上突出“四个注重” :一是注重立法。 日本是发达国家中循环经济立法最全面的国家。目前已经颁布了 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有效利用资源促进法、建设再 利用法等七项法律,通过法律法规来推进循环经济实施。二是注 重科学技术。日本非常注意依靠科学技术,如利用污染治理技术、 废物利用技术以及清洁生产技术来开发资源,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保护环境,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体系。三是注重政府职 能。2001 年 1 月,日本环境厅在机构改革中升格为环境省,将原来 多部门执掌的废弃物管理职能统一划归环境省,由环境省对废物回 收利用进行统一管理。四是注重市场调节。市场调节手段主要通过 建立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积极支持循环经济利用项目,如制定资 金投入、税收减免等多方面的扶持政策。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 施的推动,日本循环经济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效果。 (二 )全球 发展循 环经济的典范 瑞士 瑞士在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应对自然资 源贫乏的国情,瑞士联邦政府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就十分注重通过对 各类废弃资源的回收利用来发展循环经济。在投资、生产、消费和 废弃物处理的整个过程中,瑞士联邦政府以实现废弃物减量化、资 源化和无害化的发展模式为目标,通过立法鼓励全民回收利用可再 生资源。瑞士联邦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发展循环 经济的具体工作,其中包括提前收取玻璃饮料包装处理费的规定、 电池处理费用标准、对电子电器产品进行回收的规定、特殊 垃圾回收与运输规定、水资源保护法、环保法、水体资源免 受污染和空气保洁法等多部法律法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废弃 资源回收产业为瑞士国力的增强做出了重大贡献。 瑞士是欧洲最早回收利用塑料制品的国家。自从塑料制品普遍 进入瑞士家庭,回收利用这种可再生资源就成为瑞士全社会关注的 问题。为此,联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配套鼓励措施。以回收利用废 弃塑料瓶为例,政府明文规定,全国相关企业只有在对自己的塑料 瓶达到 80%以上的回收率后,才有资格继续生产或使用塑料瓶作 为包装。目前,瑞士全国设有 1.76 万个专门负责回收废弃塑料瓶的 中心。国民每年人均送往回收中心各类大小不同的塑料瓶达 120 多 个,全国废弃塑料瓶回收率已超过 85%。而欧洲其他国家对塑料瓶 的回收率仅在 25%45%之间。 除了塑料瓶回收外,废弃罐头盒子、各类旧电池、甚至手机都是 瑞士工业再循环利用的资源对象。目前,瑞士全国拥有 4000 多个 废弃罐头盒回收箱,年回收量在 1.7 万1.9 万吨左右,平均每个居 民年回收罐头盒量大约为 3.2 公斤。 此外,瑞士还有许多致力于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民间“回收协 会” ,并形成了一个网络来加强各个回收组织之间的联系,传播有 关可再生资源分类、回收、处理加工等的最新信息。该类协会以其 独立性和专业性成为瑞士回收体系中的重要组织,起到密切联系官 方机构、零售商乃至普通居民的作用。 (三 )国内循 环经济发 展的典型案例 1、莱芜钢铁集团 莱芜钢铁集团公司作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在循环 经济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莱钢发展围 绕钢铁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内部废弃物消化、社会废弃物消纳处 理“ 四大功能” ,依靠管理 创新、技术创 新、工艺装备升级优化、国家 政策支持“四个支撑 ”,构建了铁素资源、固体 废弃物、二次能源、水 资源“四个循 环链” ,实现了经济效益、 产品水平、资源能源利用水 平、环境质量“四个提高 ”。从履行社会 责任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角度出发,初步创建完善了有自身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在实现 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做到节能环保综合利用等同步进行,实现 了经济、资源、环境、社会效益的提高,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08 年,吨钢综合能耗 649 千克标煤,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98.6%; 吨钢耗新水达到 3.4 吨,实现循环经济效益 25 亿元,连续 6 年保持 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循环经济已成为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的强劲动力。 2、青海盐湖集团 青海盐湖集团是青海省最早发展循环经济的龙头企业。盐湖钾 肥综合利用项目是利用盐湖资源,形成产业链和产品链,实现最佳 经济效益。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已初见效益。 盐湖综合利用一期工程,以氯化钾精制为主。建设年产 33 万吨 尿素、6 万吨氢氧化钾、10 万吨 PVC、8.5 万吨甲醇、7.2 万吨碳酸 钾。盐湖综合利用二期工程,以钠盐综合利用为主。建设规模为年 产 33 万吨尿素、10 万吨氢氧化钾、12 万吨 PVC、5 万吨乙炔、30 万吨合成氨与其配套供热中心、空分装置和公用工程。盐湖综合利 用三期工程,以镁盐综合开发为主,以氯化镁深加工为主线,使盐 湖化工和煤炭化工相结合,建设中国最大的镁工业基地。建设规模 为年产 40 万吨金属镁、200 万吨 PVC、300 万吨纯碱。 盐湖钾肥综合利用项目将建成钾、钠、镁、锂、气五大产业群, 有望建成中国最大的镁工业基地、碱工业基地和锂工业基地,为实 现柴达木循环经济建设战略目标和做大做强海西州盐湖资源产业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德令哈废物利用项目 (1)青海海西化工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年产 100 万吨水泥项目。该 项目利用德令哈周边地区企业排放的粉煤灰、炉渣、硫酸渣、石灰 石废渣等废料生产干法水泥,并将回转窑余热用于发电,实现节能 和环保,成为工业废料综合利用的典型企业。 (2)青海金 锋实业 有限公司氯化钙项 目。该项目利用青海碱业有 限公司排放的蒸氨碱液为原料,生产片状无水氯化钙。在此基础上, 金锋实业公司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合作,研发了首台国内领先的造 粒设备,生产球状无水氯化钙。该项目的建成,对提高资源利用水 平,治理工业废液排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促进节能减排具有积极 的示范作用。 三、青海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一 )贯彻 落实科学 发展观必须发展循 环经济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框架和组织结构,需 要有相应经济社会运行机制和技术经济范式。循环经济恰好是一种 不单纯地限制经济增长,而是通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内涵,将经 济增长、就业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统一起来的经济发展模式,恰 恰可以成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 资源的有限性、人类发展要求的无限性、环境污染的制约性是 循环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观念 和模式的一次革命,它强调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有效利用资源, 减少污染物排放。在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谋求以最小环境资源 成本追求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 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模式。在推进社会就业方面,循环 经济要求实现就业减少型社会到就业增加型社会的变革。与传统线 性经济缩短经济的链条不同,循环经济是通过延长经济的链条而增 加就业机会的,它的社会意义表现在它为人口日益增长的社会提供 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将人口资源和环境有机统一 起来,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工农及地区之 间的差别。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和谐青海,采用循环经济的 发展模式应是必然的选择。 (二 )实 施“生态立省 ”战略必须发展循 环经济 青海是一个生态地位非常重要而生态环境又十分脆弱的省份。 实施“生态 立省” ,一方面要保 护生态、改善 环境,另一方面又要加 快发展、改善民生。这就要求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在对现有资源开 发利用上必须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循环经济要求 实现从开环的末端性治理到闭环的全过程控制的变革。循环经济的 环保意义,表现在系统地认识到了基于线性经济的末端治理环境保 护模式的局限,即传统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做法,它不可能 从根本上避免污染发生。而循环经济的环境目标,是要在整个经济 流程中系统地节约资源和减少废弃物,实现经济增长的减物质化。 作为一种新的环保理念,循环经济首先要求减少经济源头的污染产 生量。因此,工业界在生产阶段和消费者在使用阶段就要尽量避免 各种废物的排放。其次是对于源头不能削减的污染物和经过消费者 使用的包装废物、旧货等要加以回收利用,使它们回到经济循环中 去。这些内在要求必然有利于减少物质消耗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有利于减轻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基于青海省情,青海实施 “生 态 立省 ”战略,只能 发展循环经济,也就是在保 护环境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 展、统筹发展。 (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发展循 环经济 长期以来,青海省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来 实现的,经济增长中 95%的能源和 85%的原材料来自于矿物资源,能 源和原材料生产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 45%以上。有些企 业为了单纯的经济利益,对矿产采富弃贫、采富丢薄。多数企业对 伴生、共生矿藏的开采都实行单一开采,只提取其中的某一成份而 把其他宝贵资源当作垃圾丢弃。全省每年产生数万吨的粉煤灰、石 棉尾矿、废石英等大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没有得到开发利用。据有关 部门分析,青海省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系数接近 3 万吨标准煤,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一倍以上。 此外,受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双重影响, 青海省工业结构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产业关联度低,产 业链条短;二是传统工业比重过大,新兴工业比重过小;三是产业技 术水平不高;四是重复建设严重,产能闲置过多;五是产品结构不合 理,初级产品多,产品链短,高附加值产品少。这样的工业结构,积弊甚 多,总体效益低下,与国民经济持续、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去 甚远。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 禀赋与特色产业的有机结合,促进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的互相转换, 最终达到资源的节约利用、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发展方 式的根本转变。 (四 )欠 发达地区 实现跨越式发展必 须发展循环经济 纵观世界各国近百年来的工业化进程,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 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大部分都在重复着以大量消耗资源和人力, 以大面积牺牲环境为代价去积累资本,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老路。 最终形成了先消耗资源、再循环利用,先污染、再治理的粗放型发 展模式。各国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不可取的,在发展过程中大量 消耗和浪费资源,严重污染环境,在发展后期,必须以数倍或数十 倍的代价去整合资源,治理环境。而对有些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 耗和环境的破坏则是无法弥补的。青海作为欠发达地区,由于地方 财政实力有限,缺乏人才和技术,环境容量相对较低,我们不可能 再走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某些地区发展的老路,只能结合青海省情,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依靠本地的资源 禀赋和区位优势,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四、青海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 (一 )国家相关政策出台为青海循环经济发 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1、西部大开发政策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10 年来,青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 了巨大成就。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工业化进程持续加快,各种生产 要素投入结构持续完善。2000 年至 2008 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比 重由 15:41:44 演变为 11:55:34,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30%提高到 46.6%,城镇化率由 2005 年的 39.2%提高到 2008 年的 41%,预计 2009 年全省 GDP 将突破 1000 亿元大关,人均 GDP 将 逼近 3000 美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2006 年至 2008 年的 3 年间,青海获得中央补助收入已由 180.2 亿元增至 297.1 亿 元。无论从工业基础,还是政府财力层面来说,青海发展循环经济 的经济条件已基本具备。目前,中央正在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第二个十年的政策措施,青海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 意见 2008 年底,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 展的若干意见正式下发实施。该文件作为指导藏族聚居区加快发 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从国家层面上提出了一整套 切合青海藏族聚居区实际的支持政策,实施阶段长、空间跨度大、 涉及领域多,为青海的基础设施、生态保护、民生领域、支柱产业和 特色产业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 9 月,国务院办公厅 又下发了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的若干意见,又为西部地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加快发展提 供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3、循环经济促进法 2009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从法律层面对循 环经济进行了诠释。它作为一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模式 转变的基本法,意义非常重大。它的实施必然使企业的资源成本、 环境成本、运输成本、土地成本等呈现增长的态势,对一些坚持传 统发展模式的企业将产生严重的挑战。也必然使各行各业在目前和 今后一段时间,抓紧进行技术改造、工艺提升和设备更新,发展节 约、集约、循环、清洁型经济。这部法律对于激发各个循环经济建设 主体的积极性,促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工艺提升和设备更新,减 少资源消耗和增加循环利用,加快各类资源的整合,保护生态环境, 推动青海经济转型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二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青海发展循 环经济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青海自然资源丰富,是个资源型省份。一是水力资源。青海水资 源总量 629 亿立方米,全省水能储量在 1 万千瓦以上的河流有 100 多条,水能理论蕴藏量为 2337.5 万千瓦。二是盐湖资源。青海的盐 湖资源主要集中在柴达木盆地,盐矿储量约 900 多亿吨。三是石油、 天然气资源。全省石油总资源量约为 21.5 亿吨,天然气资源总量约 为 2.5 万亿立方米。四是金属资源。全省拥有比较丰富的有色金属、 黑色金属、贵金属及稀有金属矿种。主要金属铜、铅储量超过 180 万吨,锌储量超过 250 万吨。五是非金属资源。青海已发现石棉、电 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纹岩、冶金用石英岩、玻璃用石英岩、石膏、滑 石等 72 种非金属矿产,储量居全国前茅。六是土地与农牧业资源。 青海是一个农牧结合的省份,草地面积 3644.9 万公顷,是全国五大 牧区之一;耕地面积 652.5 千公顷;宜渔水面积 1066.7 千公顷。七是 新能源资源。青海日光辐射量为 160-175 大卡/平方厘米,其中柴达 木盆地全年日照为 3554 小时,是著名的“阳光地带” ,太阳能开发 利用价值高;风能资源较丰富,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多在 50100 瓦/ 平方米,全年风能可用时间 35005000 小时。这些自然资源为青 海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三 )已形成的 资 源主导型工业格局 为青海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 良好的条件 1、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 9 年多来,西宁国家级经 济技术开发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青海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 支撑。一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明显。二是园区 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工业销售稳步增长。三是外资企业发展加快, 内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四是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效果明显。五是财 政收入稳步增长,经济实力增强。六是融资平台建设不断完善,融 资能力进一步增强。七是节能减排稳步推进,综合利用发展顺利。 目前,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生 物医药、有色金属冶炼、民族用品制造及产品精深加工的基地,为 全省的工业化进程发挥了引领作用。 2、柴达木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海西州的经济发展以柴达木 盆地的资源开发为主,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 的推动下,柴达木资源开发的地域已由过去为数不多的几个工矿点 向全地区辐射,越来越多的矿产资源正在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 换。资源开发领域由盐湖、油气、铅锌、石棉等向盐碱化工、多种金 属采选加工、建材、煤炭等其他领域拓展。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 依托,点面结合、产业集中、各具特色的开发格局正在形成。自柴达 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以来, 按照综合开发、循环利用的要求,立足柴达木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 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海西的目标,重点从规划编制、科技攻关、 招商引资、对外宣传、基础设施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狠下功夫,试验 区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快节奏地展开,取得了重大进展。 目前,石油工业由开采向石化方向推进;盐湖工业由采盐提钾 向钾、钠、镁、锂、硼、锶综合开发利用推进;有色黑色金属、煤炭、 建材等工业由采掘向采选、冶炼以及深度开发加工等方向推进,正 在形成有强势企业引领、有“拳头” 产品支撑、有先 进技术保障的产 业链和工业基础。 (四 )国 务院制定的 产业结构调整战 略,为青海发展循环经济带 来了新的机遇 近几年来,随着东部地区部分矿产资源的枯竭和劳动力成本的 约束,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梯次转移已是大势所趋。如资 源粗加工产业、光伏产业、材料加工、轻工、纺织等行业都在加快向 青海转移的步伐,大量的投资正在流向青海。合理承接中、东部地 区的产业转移不仅可以弥补青海省工业园区建设资金不足,也有助 于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同时有利于加快园区产业升级, 优化工业布局,提高产业集聚能力。 此外,对青海而言,2008 年下半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既是挑战又 是机遇,机遇大于挑战。一旦国际金融危机过去,接踵而来的必将 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跟上产业结构 调整步伐,加快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构建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之,经过 30 年的改革开放,青海已进入经济加快发展、产业 加快转型的关键阶段,正积极探索具有青海特色的科学发展模式, 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之路。 而发展循环经济则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必由之路。 五、青海发展循环经济的不利因素 (一 )缺乏必要的资源开发整体规划 由于资源开发缺乏整体规划和有效引导,随着盐湖、金属矿山、 煤炭资源开发主体的增多,在形成竞相发展格局的同时,造成资源 的无序开发、配置效率低下和环境的严重破坏。企业间缺乏沟通协 调,各自为政,致使在火力发电、电解铝、建材等许多关联度较高的 企业间没有形成资源综合利用链条。 (二 )缺乏必要的资源开发后续保障 据有关部门监测,目前青海省资源综合利用率只有 27%,居全 国最低。一是企业对资源的综合开发程度不高,黑金属和非金属矿 产资源探明储量不足,煤炭、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等主要资源开 采利用率低。二是地质勘探滞后,资源开发的地质依据不足,后备 资源保障程度低。三是开发模式比较粗放,主要是受一些关键技术 的制约,工业产品中初级产品多,产业链短,精深加工产品少。粗放 式的开发利用不仅导致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低,而且 造成资源浪费、废弃物无法消化、环境污染等问题。 (三 )缺乏必要的工业基础设施 总体来看,青海的工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一是铁路运力有限。 青海的资源型企业主要产品以运出为主,运出运入的比例约为 3:1。由于公路运输成本太高,外运货物主要依靠铁路运输,而国内 铁路运力紧张。青海由于上行空置率过高,运力则更为紧张,多年 来青海许多企业处于“原料运不进来,产品运不出去” 的困境之中。 尤其随着一些大型工业项目的建成和资源开发步伐的加快,青海对 铁路运输的需求也急剧增加,铁路外运的缺口更是逐年加大。二是 航空运力薄弱。至今年 8 月 1 日玉树机场正式通航,青海全省只有 三个机场,且航班班次较少,航空客运、物资运输能力十分有限,不 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经济、科技发展速度。三是电网建设滞后。目前 青海尚未建成统一的覆盖全省的电力网络,玉树、果洛等地的电网 没有并入省网,海西地区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电力供给网络。 (四 )缺乏必要的工艺技术 发展循环经济,以资源为核心,形成闭环产业链,需要各类工艺 技术。从采选矿开始,需要对各种共生、伴生矿种的提取、分离技术。 在对矿产品精加工,延伸产业链的过程中,需要先进的工艺技术。 在对各类废弃物包括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提取可利用物质及废物 再利用技术。循环经济涉及到的各行各业,许多先进技术有待研发。 青海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工艺技术,需要大量 的资金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这将在一定的时期内制约青海循环经 济的发展。 (五 )缺乏必要的科技人才 人才资源是现代社会最根本的资源,是一个地区总体资源中最 关键的部分。从本质上讲,循环经济的建设,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 的应用和创新,是科技人才的聚集和培育。由于青海自然条件艰苦、 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等客观原因,造成人口素质相对较低,高科技人才、 专业技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复合型创新人才更是短缺。 人才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造成青海循 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不足。 六、关于青海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一 )坚 持规划先行的指 导原则 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为基础,采用系统工程的 方法,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青海省“十二五” 规划,加 快编制青海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加快青海省循环经济发展 的目标、步骤、实施办法等,指导青海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立足长远,统筹矿产资源开发,建立全省 “资 源 -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体系。要结合青海的资源禀赋, 从资源入手,沿着产业链进行规划。要发展产业循环经济,以现有 的油气化工、盐湖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主导工业为基础, 按照产业-产品链的内在联系,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和冶炼加工, 提高资源综合回收率,逐步形成“油气-盐化工” 、“煤-焦-盐化工”、 “煤化工-盐化工-建材”、“有色金属- 天然气 -盐化工”、“铁矿-焦炭-钢 铁” 、“特色畜牧 业- 特色农业”等循环产业链。 另外,编制青海省“十二五” 规划要切实体现青海的循环经济特 点,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等循环经济发 展重点领域专向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 系,包括绿色 GDP 统计指标等,制定青海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战 略目标和分阶段推进计划。 (二 )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体系 健全的法律体系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循环经济不仅要求技 术层面上的资源利用创新,还体现为一种发展模式的变革,必须加 强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一是在考虑青海省情的前 提下,把外国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和循环经济体系 建设的先进经验移植进来,并使之本土化。二是把制度建设贯穿于 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规划与开发、资源的流通与利用、产品消费、产 品与包装再用、废弃物再生利用的全过程。三是严格项目审批,任 何项目建设必须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对尚不能达到综合利用的各类 资源项目,宁可暂不批准或限制开工,对已开采的伴生、共生矿产 资源的废弃物和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暂不能利用的要妥善保 存,防止造成污染,以备将来开发利用。四是加大执法力度,保护矿 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通过执法检查和行政监督等手段,整顿矿 产资源管理秩序,坚决制止乱采滥挖、采富弃贫、浪费资源、破坏环 境的行为。 (三 )充分 发挥政策 导向作用 正确的政策导向是循环经济的关键。推动循环经济需要充分发 挥政府引导、科教支持、市场推进和经济刺激等作用。政府要制定 一系列政策引导循环经济的实施,不但要有政策倾斜,还要有直接 的财政支持。一是对循环经济项目在产业政策上予以优先支持。二 是对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研发项目,政府应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三 是对在建的循环经济项目,尤其是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给予财政贴 息,对效益低的循环经济项目政府应给予税收减免政策。四是政府 应推行绿色采购,优先采购再生资源产品。五是政府设立循环经济 发展基金,引导支持循环经济项目。六是提高资源使用税,银行、证 券、信托等金融机构对循环经济项目应优先提供融资支持。 (四 )加 强循环经济 宣介力度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事业,需要政 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要借助循环经济促进法和柴 达木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实施的机会,大力开展循环 经济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泛开展循环经济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引入 国内外成功案例,使全省各族人民接受循环经济理念,建立新的消 费观念。从每个企业、每个家庭做起,节省点滴资源,收集废弃物, 更多使用再生资源产品。各级领导干部更要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 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立足长远,发展循环经济,造 福子孙后代。 (五 )加快循 环经济项 目的开发和实 施 首先,政府要大力完善工业基础设施。大幅度提升铁路、公路和 航空运力,加快推进电网向海西矿区延伸,全力抓好水资源的保护 以及水利工程的建设、改造和配套。 其次,要根据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选择西宁、德令哈、格尔 木、乌兰和大柴旦为试点工业园区,大力推动资源整合,选择一批 循环经济项目进行试点。一是企业内部要实现生产工序和流程之间 的物料循环,减少物料的使用,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 的目标。 二是工业园区的资源循环,各园区具有关联性的企业联合起来,形 成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互换的共生组合,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三 是省内资源的循环利用,使全省各地区的企业形成产业链,用生态 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 合起来,达到资源和产品充分利用,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 大化。 再次,推行全社会节水、清洁生产、垃圾分类收集和绿色消费。 城市交通要使用清洁能源,居民和公共场所要使用绿色照明设备,要 使用新型建材建设和改造住宅区。在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 同时,重点扶持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加工企业。 (六 )加快循 环经济 重大技术攻关和关 键技术的研发 科学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推动循环经济要优先发 展科学技术。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研发、试验、应用为一体的科 研体系,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一是依托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 柴达木循环经济研究院、省内有关院所和高校,联合国内各类研究 机构,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科研体系。二是选好课题,对循环经济产 业链中的关键工艺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可以在科技部立项,争取国 家支持,也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吸收、消化并创新。三是选择西 部矿业、盐湖集团、省投资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实施循环经济项目, 进行联合研发,技术攻关。四是政府财政要加大循环经济项目技术 研发的投入,通过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引导科技人才进入工业园 区、资源型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力量。 (七 )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循环经济的发展是百年大计,需要大量优秀科技人才。加快科 研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已刻不容缓。首先,要大力引进科研 人员、学术带头人、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通过各种途径招聘海外 专业人才和外国专家,通过他们承担科研课题,培养本地人才。其 次,要通过大专院校培养发展循环经济的各类人才,企业可以选送 优秀职工到大专院校进行定向培养,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大量技 术工人。第三,要落实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使各类 人才尽快成长。 (八 )拓 宽融资渠道 发展循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标准施工合同附件格式
- 北京市朝阳区农村集体资产租赁合同书
- 经营管理优化
- 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期中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 内蒙古赤峰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含答案)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 系列自动遥测气象站相关行业投资方案
- 非铁分选提纯设备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范本
- 农业信息技术 chapter5 地理信息系统
- 信号与系统(第十章Z-变换)
-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阅读技巧及解答
- 斯派克max操作手册
- 项目四 三人表决器ppt课件
- 结合子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铣槽的夹具设计
- 林武樟 完整阳宅讲义 笔记版[方案]
- 《会滚的汽车》ppt课件
- 学校开的改名证明范文.(word版本)
- 注册物业管理师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 项目部消防安全责任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