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市重点小城镇商业发展规划_第1页
南川市重点小城镇商业发展规划_第2页
南川市重点小城镇商业发展规划_第3页
南川市重点小城镇商业发展规划_第4页
南川市重点小城镇商业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川市重点小城镇商业发展规划 2004-12-14 为了进一步加快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步伐,把南川建 设成为渝黔边境的商贸中心,按照重庆市商委关于制定 重庆商品流通“六大建设”、“双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 的要求,结合我市小城镇建设和商贸流通发展现状,“十 五”期间认真抓好南平、水江、大观、鸣玉等 4 个重点小 城镇的商业发展工作,并作如下规划: 一、南平小城镇商业发展规划 (一)南平镇商贸流通基本情况 南平镇位于南大门,是重庆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试点 镇,“九五”期间南平城镇建设和商品市场网络建设取得 了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以南平广场为中心,一个农贸市 场和一个工业品市场为辐射点,十条街道门市,村级综合 服务社和社区服务业为网点基础的市场网络体系。 截止 2001 年底,城镇建成面积 1.2 平方公里,总人口 达 37000 人,其中集镇居住人口 9010 人,国民生产总值达 34285 万元,拥有商业网点 738 个,商贸业态和服务门类齐 全,设施较好,交易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500 万元, 集市贸易成交额 5200 万元,该镇工业基础较好,工业企业 达 150 个,工业总产值达 23709 万元,因此,南平小城镇 商业是以工矿型为主导。 (二)南平发展小城镇商业的优势和条件。 1、交通通讯基础良好。南平镇距南川市区 16 公里, 距万盛城区 18 公里,与万盛、巴南和南川市内的神童、兴 隆、南城、金山接壤,是重庆市区进入南川的东南门。有 2 条国家级二级公路横穿全境,公路成网,交通极为方便。 实现了社社通电话,村村通光纤,移动通讯全面覆盖。为 商业网点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和通畅的信息服务条件。 2、工业基础较好。全镇有工业企业 150 个,主要 有 能源、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特别是煤炭、水泥、玻璃 制品 80%销往市外,形成了巨大的生产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 需求。 3、资源丰富。旅游资源较好,是进入国家级风景名胜 区金佛山的南大门,与万盛黑山相连。境内有千年古刹宝 象寺、神仙洞、银杏王等景点。农林矿产资源富足,有药 材、银杏、水果、花生、西瓜、蔬菜等农副产品,有原煤、 石英砂等矿产资源。 4、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规划布 局合理,旧城改造面大,城镇基础设施齐全。金融、邮电、 学校、医院等社会服务体系完善,城镇功能不断提高。 (三)南平小城镇商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1、基本思路 坚持以工矿型为主导,搞好社区服务业,新建配置规 范的室内集贸市场,大力发展超市、专卖店、便利店和专 业特色街,提高餐饮、文化、娱乐、服务业档次,增强市 场的辐射聚集能力。 2、奋斗目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01 年为 6500 万元,到 2005 年实现 10500 万元,年均递增 13%。 (2)集市贸易成交额:2001 年实现 5200 万元,到 2005 年实现 8800 万元,年均递增 14%。 (3)到 2005 年新建占地 10500 平方米、配置规范的室 内农贸市场一个。 (4)培育建设 1 条美食街,2 条商业特色街。 (5)到 2005 年建成超市 10 个,社区服务小区 3 个, 专卖店、连锁店、便利店达到 20 个。 (6)到 2005 年个私商业经营业主达到 950 户,培育贩 运大户 30 户。 二、水江小城镇商业发展规划 (一)水江镇商贸流通基本情况。 水江镇位于南川东北部,距市中心 21 公里,交通四通 八达,幅员面积 235 平方公里。是重庆市首批小城镇建设 试点、示范中心镇。“九五”期间水江镇城镇建设和商品 市场网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以南陵大道为中心、 农贸市场为辐射点、八条街道门点、村级综合服务社和社 区服务业为网点基础的市场网络体系。 截止 2001 年底,城镇建成面积达 1.64 平方公里,总 人口 50004 人,其中集镇居住人口 7114 人,是南川的人口 大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19600 万元,拥有商业网点 675 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7000 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达 5500 万元,该镇商贸业态和服务门类齐全,人口众多,公 路成网辐射能力强,因此水江小城镇商业发展以商品集散 型为主导。 (二)水江发展小城镇商业的优势。 1、交通通讯区位优势。水江镇距南川市 21 公里,距 涪陵区和武隆县 80 公里。与贵州道真县,南川市内鱼泉、 东城、中桥、石墙、铁村和武隆县平桥、白马接壤,石雷 公路(原川湘公路)穿越全境,公路和程控电话实现了社 社通,光纤村村通,移动通讯全面覆盖,这些都为商贸流 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工业基础优势。境内有搬迁后的原“三线”企业宁 江厂,现改为宁江监狱。有原涪陵地区企业 4 家,乡镇企 业异军突起。主要有能源、建材、轻纺等支柱产业。 3、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是南川的产煤大镇。农 林资源富足,主要农副产品有:药材、蔬菜、水果、苎麻、 油菜等。草食畜禽发展迅速,目前全镇有养殖大户 210 户, 是南川市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是周边牲畜市场的集散地, 为水江商品市场提供了丰富的货源。 4、城镇建设速度较快。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新建了长 2 公里,宽 45 米的南陵大道,城镇基础设施齐全。金融、 邮电、学校、医院等社会服务体系完善,城镇功能不断增 强。 (三)水江小城镇商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1、基本思路。 坚持以商品集散型为主导。新建一个配置规范的室内 集贸市场,扩建牲畜市场,大力发展超市、专卖店、便利 店,大力培育个体商贩和贩运大户。 2、奋斗目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01 年为 7000 万元,到 2005 年实现 11000 万元,年均递增 12%。 (2)集市贸易成交额:2001 年实现 5500 万元,到 2005 年实现 9200 万元,年均递增 14%。 (3)到 2005 年新建占地 10000 平方米、配置规范的室 内农贸市场。扩建水江牲畜市场,占地 2500 平方米,建筑 面积达到 1000 平方米。 (4)培育建设 1 条美食街,2 条商业特色街。 (5)到 2005 年建成超市 15 个,社区服务小区 2 个, 专卖店、连锁店、便利店达到 25 个。 (6)到 2005 年个私商业经营户达到 1150 户,培育贩 运大户 50 户。 三、大观小城镇商业发展规划 (一)大观镇商贸流通基本情况。 大观镇距南川市区 24 公里,幅员面积 87 平方公里, 是重庆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是重庆市生态农业大观园中 心镇。“九五”期间大观小城镇建设和商品市场网络建设、 发展态势良好,初步形成了以农贸市场、专卖店、超市为 主体,5 条街道门市(其中主街道长 2 公里)、村级综合服 务站为网点的市场网络体系。 截止 2001 年底,城镇建成面积 1.15 平方公里、总人 口达 25916 人,其中集镇人口 7896 人。拥有商业网点 435 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3800 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达 2100 万元。该镇商贸业态和服务门类齐全,商品聚集辐射 能力强,可辐射周边 10 个乡镇 20 余万农村人口,因此, 大观小城镇商业发展以商品集散型为主导。 (二)大观发展小城镇商业的优势。 1、交通通讯区位优势。大观镇距南川市区 21 公里, 距重庆市区 92 公里,南川至巴南区的二级公路穿越全境, 公路、程控电话和光纤实现了村村通,移动通讯有效覆盖。 与南川市内河图、木凉、兴隆、白沙、土溪和巴南区的石 龙、花桥等 7 个乡镇接壤。可辐射周边 10 个乡镇,20 余万 农村人口,历史以来就是农副产品、工业品批发集散中心。 2、资源优势。水利资源较为丰富,农林资源量大质优, 主要农副产品有优质大米、水果、苎麻、茶叶、生猪、家 禽等。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大观已被重庆市 规划为生态农业大观园中心镇。 3、城镇建设基础较好。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规划合理, 城镇基础设施齐全。金融、邮电、学校、医院等社会服务 体系完善,城镇功能日益增强。 (三)大观小城镇商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1、基本思路。紧紧抓住建立生态农业大观园区机遇, 依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发展以商品集散型为主导的 小城镇商业。改扩建现有农贸市场,使其成为配置规范的 室内集贸市场,新建一个占地 9500 平方米农副产品批发市 场,大力发展超市、专卖、便利店,大力培育个私商业经 营业主和贩运大户。 2、奋斗目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01 年为 3800 万元,到 2005 年达到 6400 万元,年递增 14%。 (2)集市贸易成交额:2001 年实现 2100 万元,到 2005 年实现 4000 万元,年均递增 18%。 (3)到 2005 年新建占地 9500 平方米的农副产品批发 市场,改扩建原有农贸市场,使其达到室内农贸市场的规 划标准。 (4)培育建设 1 条美食街,2 条商业特色街。 (5)到 2005 年建成超市 10 个,专卖店、连锁店、便 利店 20 个。 (6)到 2005 年个私商业经营业主达到 715 户,培育贩 运大户 35 户。 四、鸣玉小城镇商业发展规划 (一)鸣玉镇商贸流通基本情况。 鸣玉镇位于南川北部,距南川城区 21 公里,幅员面积 37 平方公里。“九五”期间鸣玉镇小城镇建设和商品市场 网络建设取得较好成绩,初步形成以农贸市场、蔬菜批发 市场为主体,专卖店、超市为辐射点,4 条街道门市、村级 综合服务站为网点基础的市场网络体系。 截止 2001 年底,城镇建筑面积 0.9 平方公里,总人口 19300 人,其中集镇人口 7100 人。拥有商业网点 320 个,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2800 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达 1800 万元。该镇商业业态和服务门类较齐全,商品辐射周边 10 多个乡镇 15 余万农村人口。因此,鸣玉小城镇商业发展以 商品集散型为主导。 (二)鸣玉发展小城镇商业的优势。 1、交通通讯区位优势。鸣玉镇距南川城区 21 公里, 境内有南川至涪陵公路南北贯通,鸣玉至大观、水江公路 横穿东西。实现村村通公路、程控电话和光纤,移动通讯 有效覆盖。 2、资源优势。水利资源丰富,镇境内有龙川江、凤嘴 江交贯,渔跳水电站库区淹没水位至镇所在地,因此水流 充足。鸣玉属典型的农业区,农林资源富足,农业生产以 水稻、小麦、高粱为主,经济作物以苎麻、蔬菜、蚕桑为 骨干,是南川的二线蔬菜基地,蔬菜远销重庆主城区、万 盛、涪陵、贵州遵义、道真等地,养殖业以生猪为主,年 出栏肥猪 2 万余头。 3、小城镇建设基础较好。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规划合 理,城镇基础设施较为齐全。金融、邮电、学校、医院等 社会服务体系完善,城镇功能不断提高。 (三)鸣玉小城镇商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1、基本思路。紧紧抓住已纳入生态农业园区建设范畴 的机遇,依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以商品集散型为主 导的小城镇商业。改扩建现有农贸市场,建设配置规范的 室内农贸市场。进一步发展蔬菜生产,做大做强蔬菜批发 市场。大力发展超市、专卖店、便利店,大力培育个私商 业经济和贩运大户。 2、奋斗目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01 年实现 2800 万元,到 2005 年达到 4300 万元,年递增 14%。 (2)集市贸易成交额:2001 年为 1800 万元,到 2005 年实现 3800 万元,年均递增 20%。 (3)改扩建现有农贸市场,在现有占地面积 4500 平方 米的基础上,扩建成占地 6500 平方米的配置规范的室内农 贸市场。 (4)培育建设 1 条美食街,2 条商业特色街。 (5)到 2005 年建成综合、副食超市 10 个,专卖店、 连锁店、便利店达到 20 个。 (6)到 2005 年个私商业经营户达到 550 户,培育贩运 大户 25 户。 五、小城镇商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制定完善规划。根据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 一步加强小城镇建设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城镇化 进程的决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订完善城镇建设规划, 尽快完善商业网点布局规划,达到商业网络建设布局合理, 设施先进。 (二)加快城镇建设(含商业网点)步伐。小城镇建设 采取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搞好基础设 施配套建设,进一步增强城镇功能。根据住房制度和户籍 管理制度改革精神,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吸引农民到城镇 经商办店,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