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山林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齐山林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齐山林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齐山林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齐山林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齐山林场 建设项目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概 述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齐山林场 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单位 山东齐山林业 有限公司 3、法人代表姓名及职务 姓名: 刘召军 职务:董事长、总经理 4、项目建设单位地址及联系电话 地址: 淄博市淄川区齐山林场 联系电话: 0533、项目性质 新建 6、项目建设规模 占地 3600公顷 2 7、项目建设地点 淄博市淄川区齐山林场 8、建设期 建设期为 3年 9、主要建设内容: ( 1)新建旅游观景水面一处,修建 5 处拦河坝;( 2)种植各类树木 870万株 ,新建 5000 亩有机核桃园一处,种植高油高产薄皮核桃 130 万株、种植金银花 5000 亩, 子 1 万株及侧柏700 万株、杨树 38万株、黄栌 3 万株等造林项目。( 3)修建会议接待中心停车场 2 处;( 4)新修道路 35 公里;( 5)恢复建设旅游接待设施一处;( 6)在齐山风景区内建设深涧泉湖、齐山寺、齐文化民俗研究院、齐国名人蜡像馆、稷下学宫、中共益临工委旧址等景点 32 处。 10、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 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元,流动资金 元。 11、项目经济效益(综合) 年经营收入 9196 万元 年利润 4548 万元 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税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 投资回收期 (含建设期 )二、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及法人代表简历 1、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3 公司成立于 2008 年 5 月,注册资本 800 万元,注册地点为 淄博市淄川区齐山林场 ,面积 36 平方公里,是山东省最大的民营林场。齐山林场由生态绿化林区、齐山风景区、齐山度假村、青龙山农业生态观光园四个主要部分组成。齐山林场所有土地及林果树等经评估价值达 6000 多万元。公司总资产 达 5600余万元,固定资产达 4600 余万元。现员工人数 161 人,公司经营项目主要自然景观生态旅游、餐饮、农业的生产及加工销售等。年收入预计可达 600 万元。 随着国家政策 走上 的调整 ,自然生态 旅游资源开发成为国家优先重点发展的 产业。 2001年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 (国发 20019 号 ), 根据中发( 2008) 10 号、鲁发( 2008) 14号、淄发( 2010) 5 号文件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和部署, 制定了加快 林业发展和 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党的十七 大更是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发展旅游的目标。 淄川区人民政府于 1993 年将辛庄村民整体搬迁后,此处成为太河乡林场。因交通不便,盗伐林木、冬春季火灾频繁发生,水土流失严重,管理成本过高, 2007年作为招商项目由山东美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齐山林场和齐山风景区。山东美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山东省文化厅、淄博市政府等确定为第一批“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山东省内知名度较高的文化产业企业之一。 2、法人代表简历 刘召军 1971 年 1 月出生,山东艺术学院毕业。 1988 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舞台美术专业; 1992 年,在淄博市图书馆参加工作; 1995 年,响 4 应淄博市文化局“以文补文”政策下海,注册成立淄博美图广告传播有限公司, 2003 年公司走多元化路子,成立山东美图生活广告 志社, 2007 年公司更名为山东美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008 年公司被山东省文化厅评为“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09 年被淄博市文化局评为“淄博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0 年被评为“淄博市重点文化企业”。 2003年,注册成立山东美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08 年,注册成立山东齐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山东齐山林业有限公司。 2003 年被中共山东 省委统战部、山东工商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奖章” 2009 年被淄博高新区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评为“献爱心促和谐”帮扶困难大学生爱心大使。 第二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农林文化建设发展背景 1、文化建设背景 当今时代,文化已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的热切愿望。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客观需要,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 必然途径。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必然要求也必然伴随文化的兴盛繁荣。毛泽东同志曾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当前,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能够拿出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文化建设;人民群众 5 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正在形成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体制和机制;全社会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和参与程度空前高涨,为文化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 1)国家有关文化建设的指导精神 胡 锦涛总书记在党 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积极响应,主动迎接,以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有效的政策、更加得力的措施、更加自觉的行动和更加有为的姿态投身到新一轮火热的文化建设之中去,营造社会主义文化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健康向上的繁荣景象,不负时代重托,不辱历史使命。 ( 2)山东省有关文化建设的指导精神 山东 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观摩考察总结大会 2008年 1月 15日在青岛举行。会议认为,这次文 化建设工作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推动 山东 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员令,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冲锋号,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誓师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好领会好省委书记李建国和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姜大明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借鉴运用观摩考察的丰富成果,迅速行动起来,认真履行职责,在全省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山东省实施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 指出要 建设三大文化产业园区 : 1)鲁文化产业园区。与西部文化产业集聚区相衔接,充分挖掘儒家、 6 墨家文化资源,吸引国际战略投资者和非公有资本,打造鲁文化产业园。重点研发孔子文化 系列产品,包括大型孔子文化剧目、孔子文化动漫、孔子文化影视、孔子文化旅游、孔子文化艺术品等,形成孔子文化产业链。 2)齐文化产业园区。整合齐国故都、 齐民要术、 聊斋故里、陶瓷名城、足球故乡资源,以齐文化为重点,将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资源优势,形成以淄博为中心,向潍坊、滨州、东营等地辐射的齐文化产业园区。 3)红色文化产业园区。以临沂为中心,充分利用沂蒙革命老区文化资源,突出生态、民俗、书法和红色旅游特色,深度开发面向市场、贴近群众的革命文化产品,打造国内著名红色文化产业园区。 本项目正处在齐文化产业园区的 核心地带。 ( 3)淄博市有关文化建设的指导精神 2003淄博市建设文化大市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地域性、个性化文化,加强传统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重点搞好对齐文化、聊斋文化的研究开发。发展以齐文化、聊斋文化为品牌的文化旅游,使齐文化、聊斋文化的研究开发形成规模和体系。加强地域特色文化的研究开发。深度挖掘地方民俗文化的内涵,举办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节,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加强陶瓷琉璃文化、丝绸文化、孝文化的研究开发,丰富凸现地方文化特色。充分发挥区域文化优势,开发区域文化资源,培植区域特 色文化,建设特色文化区县。扩大国内外文化交流范围,进一步扩大淄博文化的影响力。 2、文化历史渊源 7 齐文化是在历史过程中累积的一切生产生活样式、行为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思想、情感、观念、知识、科学、技术等,以及蕴藏着文化信息的人工制品的总和。齐文化渊源于殷商以前的我国东西部两大文化圈。东部文化圈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今山东地区的史前考古文化、东夷文化和殷商文化。西部文化圈主要包括两个系统,即姜炎文化和姬黄文化。两大文化圈在一定条件下,经过长期的互相碰撞、交流、濡化,至公元 前 11 世纪,姜太公尚封齐建国,终于整合成一种新型文化,即齐文化。 齐文化的形成,像一条生生不息的湍急河流,以汹涌澎湃之势,流过了春秋、战国、嬴秦,到两汉时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与鲁文化等其它地域文化交汇为一。由此可知,齐文化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齐文化是重视科技教育的文化。在科技方面,古齐国取得了一系列巨大的科研成就。齐民要术堪称齐地农业技术之大成,为北魏贾思勰所撰,是我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一部确立中国农业大国地位的“第一农书”,在我国乃至世界农业科 学技术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3、农林文化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就是农林文化的发展史。农林是文明孕育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农林发展阶段,哺育出不同的文明形态。 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进步 ,其中文化发展是重要的内涵。发展现代农 林牧业 ,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需要以文化的内在张力为基础 ,外拓农 业 文化的承 8 载力 ,形成可持续的农 林 文化动力 ,并逐步构建先进文化与支流文化相融合的 “ 一体多元 ” 文化体系。我国 农林 文化积淀长久 ,农林 文化要发展创新 ,光靠政府的力 量显然不够 。 因此 ,创新我国 农林 文化发展 ,新的价值理念和运行机制 ,对于 促进 农林 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观光与休闲生态农林业符合时代发展的背景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休闲农林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2007年中发 1 号文件指出:农林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 2008 年的中央1 号文件进一步指出:要通过非农就业增收,提高乡镇企 业、家庭工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和返乡创业环境。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提到休闲农林业与乡村旅游工作, 2004年 7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上海市崇明岛前卫村农家乐时曾高兴地称赞 :“农家乐前途无量!” 2005 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同志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把旅游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 2006 年 9月,她在湖南视察休闲农庄时强调:“休闲农业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新兴产业。”回良玉副总理在 2006 年中央农 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农林业和农村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林业的功能不断拓展、效用不断延伸、内涵不断丰富,显示出崭新的面貌、巨大的潜力、广阔的前景。”农林业的食物保 9 障、原料供给和就业增收功能不断强化,农林业的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功能日益彰显。 休闲农林业和乡村旅游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之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各具特色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各地浓郁厚重的乡土文化、绚丽多姿的农业、林业和农村风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休闲旅游资源。近年 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明显增长;双休日、节假日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私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快速增长大大延伸了出行范围。加上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大家对休闲度假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回归自然、崇尚田园生活的休闲旅游方式,迎合了人们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与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走进乡村、亲近农业、林业、享受田园风光的人越来越多,农业、林业和农村的休闲观光功能日益彰显。截止 2006 年底,全国休闲农业、林业特色农户(农家乐)有 150 多万家,已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企业(农业庄园、景区点) 12000 多家,直接从业人员近 400 万人,年接待游客 4 亿人次,年实现旅游收入 3000 多亿元,其中农民从中直接获益约 1200 亿元。 全国一些省市也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大力推进休闲农业、林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浙江、四川、湖南、北京、安徽、福建等省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制定相关标准,成立行业协会,确定工作目标,在加强管理与服务、以标准化来规范和促进发展发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湖南省成立了休闲农业协会,将休闲农业纳入新农村建设的统一规划,并将其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范围。他们还规定,五星级休闲农 庄享受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 10 发展休闲农业、林业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积极性。北京市也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先后评定了 65 家市级观光农业示范园、 131 个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村和 7328 户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户,对他们在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等各方面予以支持。 根据 2007 年中发 1 号文件的精神和国务院领导的要求,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在 2007 年 3 月签署了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合作协议,联合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双方决定共同组织实施乡村旅游“百 千万工程”,在全国建成具有乡村旅游示范意义的 100 个县、 1000 个乡(镇)、 10000 个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争取每年新增乡村旅游就业 30 万人以上,间接就业 150 万人;每年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5%。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已成立“全国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具体工作由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农业部发展计划司承担。从 2007 年 5 月以来,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联合开展了 3 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调研;起草了报国务院的关于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报告; 在认真总结各地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起草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代拟稿);制定了乡村旅游县、乡、村标准(讨论稿)。 (三)齐山现状背景 1、齐山作为有天然的地形地貌、植被、水系等,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2、 齐山林场由生态绿化林区、齐山风景区、齐山民俗度假村、青龙 11 山农业生态观光园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并有市旅游局、淄川区政府文号(淄旅发 200824 号、川政字 200840 号)进行了规划批复 。齐山林场总资产达 5600 余万元,固定资产达 4600 余万元,现员工人数 161人。公司经营项目主要经济林种植,生态旅游观光及餐饮、农林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等。 因此,公司根据 市旅游局、淄川区政府的规划批复, 提出在淄博市淄川区齐山建设一个现代农业为基础、现林业、齐文化及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综合项目。为了加快项目的实施,特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规划 1、符合胡 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 的 加强文化建设 会议精神; 2、符合 2003淄博市建设文化大市规划纲要。 (二)休闲农业、农林业文化对促进“三农” 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休闲农林业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崭新的亮点和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是农林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休闲农林业,对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树立农村新风尚和新农村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目全面融入了农林业文化,可以使游客在观光娱乐中感受农林文化浓郁的气息。 休闲农林业通过农林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有效拓展了旅游业的内涵与外延。它不仅可以增添人们的生活情趣、丰富农林业知识、学习交流农林业经验、体验农林业生产劳动与农家乐趣、享用农林业成果,而且还可以 12 为本地区农林业注入大量高 科技及农林业经营的新观念、新方法,赋予农林业勃勃生机与活力,促进区域的开放,密切城乡关系,增进相互理解,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最终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它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国家重农思想方针政策的落实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 , 旅游资源开发等领域成为国家优先重点发展的方向 。 2001 年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 (国发 20019 号 ), 制定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 党 的十七大更是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发展旅游的目标。 2、有利于扩大农业林业生产经营范围,提高农林产品的附加值 农林业生态旅游是农林业和旅游业、生产和消费流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交叉产业,是第一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对农业、林业资源的旅游开发,为旅游者提供了观赏、品尝、购买、习作、娱乐、疗养、度假等系列服务,使农业、林业产品直接转化成消费商品,获得高额经济收入,从而实现农业、林业生产的高附加值。通过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业、林业生态旅游是由传统农林业迈向现代农林业,由温饱迈向小康乃至富裕而又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 一种有效途径。 3、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使之趋向于合理化、多样化 坚持以当地农林业原有自然环境和农林业生产环境为基础,根据旅游业的要求,调整农林业生产结构和优化产林业结构的布局,形成自己的特色和规模,合理调整种植业之间的产业结构、利用我国传统的农林业精华 13 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实施生态工程,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 4、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农村的城镇化建设 农林业生态旅游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发展与其它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 发展农林业观光旅游每创造一个直接就业,就可能产生更多的间接就业机会。从某种角度来讲,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这种产业转移。同时,由于农林业观光旅游的发展需要诸如水、电、道路等配套设施工程,这些投资建设逐渐规模化、规范化、合理化,有利于促进农村向城镇化方向转变,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从而带动当地农村、农业的发展。 5、有利于消除城乡差别,提高劳动者素质 由于农林业生态旅游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且投入不多,故就业成本低,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但对农林业生产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懂农林业科技的 技术人员,同时还需要高层次、复合型的管理人才。通过这些高素质人才的传播带动作用以及与都市旅游者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可以造就一代高素质的农民,同时通过示范和推动作用可以带动整个地区的农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6、有利于推动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以农林业为基础,以旅游为媒介,招来八方宾朋,不仅为本地区带来大量服务收入,而且会带来经济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同时也有助于培育和开拓市场,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不仅可以带动餐饮、交通运输业,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 的发展又可为农业 14 注入资金、技术,改善农林业的生产条件,从而使农林业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飞跃。 (三)本项目的建设是农林业文化、生态建设的需要 本项目建设包含农林业文化、观光、科技、示范等内容,体现了农林业发展建设综合要求。 1、 新的世界性农 林 业科技革命正在兴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国家纷纷采取增加投入、改革体制和组织重大科技行动等措施,加速农 林 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尤其是生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并迅速产业化,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在农 林 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 我国新阶段的农 林 业对科学技术产生了 更大需求。调整农 林 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速农 林 业科技进步。要通过培育专用、优质新品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整体质量和效益;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不断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3、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然要在农 林 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突破,促使先进适用技术及时充分地应用到农 林 业生产中去 。 加速科学技术 , 特别是高新技术全面向农 林 业渗透,大幅度提高农 林 业科技整体水平,实现农 林 业生产力水平质的飞跃。推进新的农 林 业科技革命,是农 林 业科技工作者在新世纪 的历史使命,也是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及广大农民面临的艰巨任务。 (四)本项目建设是改善当地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本项目建成后,齐山林场将是淄博近郊的一个规模较大的植被覆盖率可达 90%的生态旅游休闲地,它的生态状况可以影响到整个 15 城区空气、环境质量,通过本项目的建设,达到改善中心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目的,提供一个节假日休闲游玩的场所。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范围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 (一)十七大有关 加强文化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要求。 (二)全国农业生 态环境保护条例 (三)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纲要 (四) 2003 (五)有关齐文化资料与传说 (六) 其他有关的国家政策信息及资料 二、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一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意义 (二 )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及建设的有利条件 (三 )市场分析 (四 )工程技术方案 (五 )环境保护及劳动安全 (六 )项目组织管理与定员 (七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八 )财务分析 (九 )不确定性分析 (十 )研究结论 三、可行性研究的原则 (一 )根据实际,充分利用各处有利条件并兼顾长远发展。 (二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工艺和先进管理技术,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 16 (三 )节约投资,减少成本,降低投资风险,以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 (四 )以农林业文化开发为先导,农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立足经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五 )坚持市场导向,科技领先、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示范带动的原则。 (六 )坚持配套和协调发展的原则。 (七 )合理规划,依靠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八 )坚持环境生态化的原则。 (九 )坚持三废治理与项目建设三同时 (同时设计、施工、使用 )原则。 四、研究的目 的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在淄博市建成拥有以下功能的农林业文化生态观光科技示范项目: 1、弘扬农林业文化功能。休闲农林业与农村民俗文化、生活文化和产业文化相结合,可以使人们在休闲娱乐中深化对农林业地位的认识,体验博大精深的农林业文化。 2、科研示范功能。本项目拟吸引国内外农林业专家学者及研究机构来此进行科学研究。 3、游憩功能。休闲农林业可以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度假等各种活动的场所和服务。 4、社会功能。休闲农林业可以促进城乡交流,增进农村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5、文化传播 功能。休闲农林业可以为游客营造和提供了解农林业文化、学习农林业知识、参与农林业生产活动、感受农林业景观的文化氛围和场所。 6、环保功能。休闲农林林业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自然景 17 观生态,提升环境品质,并为游客现场讲解的环保理念。 7、医疗功能。休闲农林业区具有优美宁静的环境,新鲜的空气,多样化的生态系统,遍地郁郁葱葱,四周鸟语花香,是最适合调剂身心及养生保健的场所。 8、经济功能。休闲农林业可以为游客提供优质、绿色、生态、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满足游客对休闲食品的需要,从而达到获取经济利益,使齐山林场进一 步发展壮大。 第四节 项目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详见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占地 公顷 3600 二 建筑内容 1 八个深涧泉湖 亩 2 七大旅游板块 亩 3 度假村 万平米 5 4 植物园区 亩 37000 5 办公与综合服务接待区 平米 5000 五 燃料物料消耗 1 电 万吨 /年 400 2 人员 人 300 七 建设项目总投资 万元 其中: 固定 资产投资 万元 14402 建设期利息 0 流动资金 万元 八 经济效益指标 1 正常年经营收入 万元 9196 2 平均销售利税 万元 5054 3 年平均利润总额 万元 4548 4 利润率 % 5 利税率 % 6 财务内部收益率 % 得税前 7 财务净现值 万元 得税前 18 8 投资回收期 年 9 盈亏平衡点 年 40% 19 第二章 市场分析和拟建规模 第一节 市场分析 一、旅游资源分析 齐山风景区是正在开发的一个旅游新区。自然景观具有险秀壮美的特点,加之古齐长城、唐赛尔起义、四线联合指挥部等人文景观的宣传,有一些本地及周边地区慕名前来的游客。但客流量小,且多为自发的散客。因此齐山风景区的市场基础有如下四个特点:一、客源市场有潜力;二、客源量不大;三、呈自发状况;四、多区域散客。通过开发,市场营销不仅会使这部分客源市场扩大,而且会产生更大范围的客流量。 景区 计划于 2011 年 5 月 1 日 试营业, 10 月 1 日正式营业 。景区建成后将是淄博市名 牌自然风景旅游区,并争创山东省知名山岳休闲度假区,创建国家 4A 级风景区。 同时景区将建成山东省研究齐地民俗的基地,展示泱泱齐风的平台,民众参与感悟齐文化的最佳现场。 根据规划,景区将建成生态保护、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和旅游接待四大主体功能区。 客源市场预测:到 2012 年,预测游客人数为 10 万人次;到 2015年,游客人数达到 17 万人次;到 2020 年,游客人数达到 26 万人次。 二、市场分析 项目区以深度挖掘和展示齐文化为主题,与当前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农林业、加快发展农林业的思想一致,特有的生产、旅游观光项目拥有的 趣味性和吸引力,让人们的休闲娱乐中感受我国农林业文化气息,会产生热爱农林业、发展农林业的热情,对加快现代农林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也会吸引更多的游客。 本项目建设的农林业文化科技示范项目,集体验博大精深的农林 20 业文化、齐文化、旅游、观光于一体。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1、农林业文化、齐文化、旅游、观光、娱乐市场分析 本项目以农业文化、齐文化中为主线,深度挖掘中华民族历史农林业文化,突出展示现代农林业文化成果,强化人们对农林业地位的认识、加快现代农林业建设、提高农民富裕水平;以营造农林业文化氛围,坚持农林业文化内涵为重 点,吸引青少年回归园林,将农林业文化融入项目景点和生产、科研、民居等各方面,把本项目打造成融合旅游、休闲、人文理念、娱乐场所为一体的文化精品工程,使人们在休闲娱乐中深化对农林业地位的认识,体验博大精深的农林业文化。本项目对广大农林业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潜在市场广阔。 观光农林业已成为世界潮流。在国外, 30 年代曾闻名于世的匈牙利 “乡村旅游”,经过不断的挖掘与完善,近年来得到新的发展。匈牙利利用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富有民族特色的乡村农舍,丰富的历史古迹,令国外的观光游客纷沓而来;意大利专供“绿 色旅游”饮食起居的农庄已有6500座;日本各地观光农林业经营者成立了协会,各地农场、林场结合生产独辟蹊径,用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和各种具有特色的服务设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我国是农林业大国,素以农林业发达著称于世。农林业门类繁多,城域特色特别显著,有发展农林业观光旅游的独特条件。乡村清新空气,优美的风光,泥土的气息,宁静的环境,淳朴的民风和新鲜的绿色食品,都是现代都市人所需求的。顺应都市人向往大自然的需求,许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农民积极举办起请城里人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享 21 农家乐的观光农林 业旅游项目。如淮北平原的“绿洲仙境”小张庄、江苏江阴华西村、上海嘉定济河岛和广东东莞、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山西阳县大村等,都试办了观光农业旅游,不仅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也为当地的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准备益。 随着山东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国内旅游消费和入境旅游消费支出中文化旅游消费的规模和比重均持续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形势。根据统计,在 2007 年的山东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文化旅游及相关消费的比重已经达到 同期国际入境游客旅游消费中文化旅游消费的比例也达到了 由此可见,文化旅游产品在山东旅 游总体消费结构中已经处于重要地位,成为山东旅游业新增长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如今假日旅游、假日经济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本项目对广大城乡居民来此进行农业观光休闲吸引力很强,市场前景广阔。 2、风景区目标市场定位 1、国内客源市场定位 一级 客源 市场 :淄博市、滨州市、东营市和潍坊市北部地区; 二 级 客源 市场 :以济南市和青岛市为主的省内其它城市; 三 级 客源 市场 :以河北省、京津地区为主的省外其它地区。 2、入境客源市场定位 一 级 客源 市场 :港澳台地区、韩国、日本; 二 级 客源 市场 :东南亚市场,主要包括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 22 三级 客源 市场 :北美市场,主要包括美国和加拿大。 三、观光、旅游预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到郊区采摘、观光、旅游。该项目区周围 40 公里范围内,有近 500 万人,其中中小学生 230多万人,且该区域经济发达,旅游消费水平高,求知欲强,到该园区参观旅游的居民估计可达 60 多万人次,再加上济南、滨州、潍坊等周边地区游客,年参观旅游人数可达 80 多万人次。因此,客源市场预测:到 2011年,游客人数为 10万人次;到 2015 年,游客人数达到 17万人次;到 2020年,游客人数达到 26 万人次。 第二节 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齐山林场总面积 36平方公里 。 主要建设内容: ( 1)新建旅游观景水面一处,修建 5处拦河坝;( 2)种植各类树木 870 万株,新建 5000亩有机核桃园一处,种植高油高产薄皮核桃 130 万株、种植金银花 5000亩,株、柿子 1万株及侧柏 700万株、杨树 38万株、黄栌 3 万株等造林项目。( 3)修建会议接待中心停车场 2 处;( 4)新修道路 35 公里;( 5)恢复建设旅游接待设施一处;( 6)在齐山风景区内建设深涧泉湖、齐山寺、齐文化民俗研究院 、齐国名人蜡像馆、稷下学宫、中共益临工委旧址等景点 32 处。 10、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 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元,流动资金 元。 23 第三章 建设条件与场址选择 第一节 建设条件 一、自然条件 1、区位条件 齐山林场地处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太河乡境内,位于鲁中山区与鲁北平原交汇处,横跨淄川区辖区内太河、峨庄两个乡,距济南 120公里,距市中心城区 55 公里,淄川城区 20 公里,紧邻我市最大的饮用水源太河水库,人文资源丰富,历史遗迹众多,是山东新兴 的休闲度假胜地。 2、自然条件 气候: 齐山林场属于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累年平均气温 累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时,累年平均无霜期 196 天。年平均降水量为 。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 7 月份,雨季雨量 。灾害性天气,主要是干旱,其次是冰雹、大风、暴雨、霜冻等。 地形:本区地处鲁中山区与华北平原交界地带,地质、地貌、土壤类型等具有明显的过渡性,高山耸立,岭脊连绵。淄河将淄博盆地东翼大致分成两个地区,东岸和西岸由黑虎山、莲花山、马鞍山、青崖顶等组成广大中低山区,海拔高度 300 900 米,山峰陡峻,峡谷幽深,多呈“ V”字形,以西北或东北向似网状分布。淄河西北岸由南黄坡顶、大北山、固虎山等组成淄河与孝妇河之间的广大分水岭,自东南向盆地中心及北部平原逐渐降低,海拔高度 300 820 米,形成了低山丘陵区,山脉大部呈单斜状,其西北坡缓,而东南坡陡,在陡坡之下偶有小型山间盆地,如黑山、 24 石马洼地,其最低标高在 200 米左右。 生态环境, 齐山风景区森林覆盖率达 90以上,山岭一片翠绿,沟谷碧水流淌,生态环境极优。 本区植物区系华北落叶阔叶林区,现多为人工植被,区内林种资源丰富,主要用材树种有黑杨类 、毛白杨、刺槐、国槐、泡桐、臭椿、银杏等;经济树种有苹果、葡萄、桃、枣、杏、石榴、山楂、柿子等;绿化树种有桧柏、侧柏、龙柏、白蜡、雪松、法桐等;灌木树种主要有紫穗槐、枸桔、扶芳藤等;花卉主要有月季、百日红、一串红、夹竹桃等。 野生动物资源也很丰富,栖息着野生脊椎动物 200 余种。哺乳类有:獾、黄鼬、山猫、野兔、田鼠、蝙蝠;鸟类有:环颈雉、喜鹊、麻雀、燕子、乌鸦、红嘴鸦、岩鸽、杜鹃、黄莺、黄鹂、布谷鸟、鹌鹑、斑鸠、啄木鸟、隼、枭等;两栖类有:林蛙、蟾蜍;爬行类有:大壁虎、蜥蜴、蝮蛇、锦蛇等;山涧溪流中生活着鱼、 虾等水生动物;此外还有蝴蝶、蛾、蝉、蝗、蜂等数百种昆虫和蜘蛛、蜗牛、铁丝虫等无脊椎动物。 多样的地形地貌,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为开展生态旅游、科学考察探险游、生物野外实习等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3、社会经济条件 淄川区太河乡地处淄川东部山区,是典型的山区、库区、革命老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淄川区位于淄博市中部,地处东经 117 41 118 14,北纬 3622 36 45 。南邻博山区,西接章丘市,北与周村、张店、临淄三区相连,东傍青州市,东南与临朐、沂源两县接壤。东西长 49 公里,南北 25 宽 42公里, 总面积 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有多种矿藏,其中煤、铁、铝矾土、石灰石等储量大、品质高、分布广,均为山东的主要产地,是煤炭和建材工业生产基地。 淄川区是淄博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域。以胶济线、淄东线 (淄博一东营 )为主干呈“十”字贯通全市,济青高速公路横贯淄博市东西,同时铁路、公路干线也都穿过淄河流域。 2008 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结构调整,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国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人民生 活水平持续提高。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上年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元,增长 第二产业增加值 元,增长 第三产业增加值 长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38399 元,增长 全市最大的水库 太河水库就座落在太河乡境内,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流域内及沿岸 9 个行政村,人口 7100 人,粮田面积 4100 亩,宜林荒山 l 万亩,农业是项目区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 4、 交通条件 与规划区相连的主要公路有东西向的 309 国道、济青高速公路 和南北向的 滨博高速公路, 规划建议在该三段公路旁做好齐山风景区的引导标志,标明景区的方位及里程。由淄川区至景区的道路不是十分畅通,淄川城区至太河乡的道路等级偏低,因此提高淄川至齐山风景区的道路等级十 26 分必要,建议纳入淄博道路交通规划系统之中,并纳入淄川道路建设“十一五规划”之中实施。 第二节 建设场址 齐山风景区位于东经 118 9 4 118 12 33,北纬 36 3019 36 32 50之间,包括原三龙山及周边区域, 北至西余粮村,南达何家峪,西临东岭村,东倚仰佛山 。 27 第四章 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规划区的旅游资源总体以自然资源为主,辅以唐赛儿起义遗址、抗日战争时期四线联合指挥部等。人文资源较少。概括起来,有以下特征:数量繁多,类型齐全;险秀幽旷,品相独特;亮点突出,组合优良;生态彰显,文化点缀。 1、数量繁多,类型齐全 规划区内具有级别的旅游资源达 60 余处,涵盖了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气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共计7 大主类、 12 大亚类,可见其数量之多,类型之全。 2、齐山四绝,组合优良 风景区最具代表的亮点就是“ 齐山四绝”。第一绝:高山悬瀑 观音瀑;第二绝:绝壁云顶 唐三寨;第三绝:九转峰回 古栈道;第四绝:江北第一奇洞 齐门洞。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景观珠联璧合,相映成趣。映佛池、天水溪、观音瀑、太公湖等多处瀑布溪流如银河碧波装点在悬崖山涧。这里山清水秀、流水潺潺,自然景观奇特,山水之险秀风光尽在齐山。 3、险秀幽旷,品相独特 规划区内山险路更险。山险指的是规划区内神斧鬼工形态各异的峭壁;路险指得是环山的栈道险,真正是“道无一仞阔,旁有万丈崖”。秀露于林和水,幽则意于深谷。登山巅,则显其旷。齐山有“ 齐鲁第一奇山” 28 之称,因此山中多是奇峰奇石奇松。 4、弘扬民俗、注重互动 以景区内古村落为载体,展示齐国六术(蹴鞠、六搏、投壶、韶乐、斗鸡、走狗)等齐民俗;全体服务工作人员穿齐服、用齐具;运载工具用古马车;鼓吹“齐菜”概念;使游客充分参与互动,使人一进景区仿佛置身于 2000 多年前的梦幻世界。 5、生态彰显,文化点缀 相对于市区而言,这里的生态环境是最令人神往的。空气清新自然,植被郁郁葱葱,充足的负氧离子让疲惫的身心得到有益放松;而古村、古寨、古老的传说则为这一方山水沾染上文化的气息,使山更为厚重,水更有内涵。 29 第五章 设计方案 第一节 空间布局的基本思路 规划区可划分为生态保护、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旅游接待、植物园区五大主体功能区,形成“一线(登山环线)、二个服务结点、三个深涧泉湖、四个齐都山庄(考虑增添两座度假山庄)、五大旅游板块”及植物园区的总体空间布局。 1、八个深涧泉湖:自上而下有送子泉池、沉鱼潭、映佛池、桃花涧、春秋湖、鉴池、饮马池、太公湖。 2、七大旅游板块:峡谷水上游憩区、齐民俗体验区、齐山寺宗教旅游区、流泉飞瀑观光区、唐赛儿寨休闲区、红叶栈道探险区、青龙山农业观光区。 3、植物园区:中 草药园区规划种植金银花 5000 亩,经济林区种植5000余亩薄皮核桃园,生态林种植区 加大荒山绿化 。 4、办公与综合服务区: 门区接待区及如意谷接待区, 服务 接待区 3处。 5、水利灌溉设施:打深水井,新建给水管线。 6、大门、围墙、给排水设施。 7、项目区道路: 登山环线,有大小环线两条, 主干道路(通汽车)、人行道路。 第二节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一、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30 保护和恢复齐山生态环境,通过人工抚育加快天然林恢复; 深度挖掘齐山的生态资源和人文底蕴,确定规划区的旅游发展战略 ; 优化规划区旅游发展的要素结构和空间布局; 拓展旅游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开发特色鲜明的生态和文化旅游项目; 树立齐山的旅游品牌,增加太河乡的旅游新品种,提升淄川区的旅游品位,成为淄博的城市新名片。 2、规划设计目标 太河乡新农村生态建设示范区; 淄博市名牌自然风景旅游区; 山东省知名山岳休闲度假区,创建 国家 4A 级风景区。 二、规划设计的范围、原则 (一)规划设计范围 齐山位于东经 118 9 4 118 12 33,北纬 36 30 19 36 32 50之间,齐山林场总面积共有 3600包括原三龙山及周边区域, 北至西余粮村,南达何家峪,西临东岭村,东倚仰佛山 。 (二)规划设计的原则 1、环境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保持山体地貌和林木植被原貌,利用现有资源建设。 2、生产与观赏相结合。多数景点和建设内容,都能承担观赏和生产产品的功能。如苗木区,其产品可在市场上销售,以增加收入,提高项目 31 效益。 3、长短结合。在规划建设的内容上,既重视长线建设,更重视短期能够见效的项目,做到边建设边投产或投入使用边获得收益,实现以短养长。 4、区内外相结合。凡适合放到项目区外开展的内容,如苗木种植,采取 适当的机制,把项目区内外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统一生产经营,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6、项目区发展与组织创新结合。主要是把合作社机制引入项目区,用合作社机制把项目区周围投资商吸引到项目建设与发展上来。形成农业项目发展的合力。 7、产、学、研结合。凡是项目区内发展的产业,都在产业发展和合作社机制上,成立相应的科学研究机构,以加快现代科技成果的引进、转化和运用,推动现代农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三 ) 规划设计要求 1、突出生态旅游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 2、保证项目区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其中包括保持土壤的 长期肥料和洁净,有助于水土保持;保证水资源和相关生物不遭受损害;有利于生物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持。 3、 编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 4、提高参与性,改变单一的观光结构 。 5、完善逗留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 6、有利于节省资源,其中包括要求使用可再生资源、可降解和回收 32 利用材料。 第三节 建设方案 规划区可划分为生态保护、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和旅游接待、植物园区五大主体功能区,形成“一线(登山环线)、二个服务结点、三个深涧泉湖、四个齐都山庄(考虑增添两座度假山庄)、五大旅游板块”及植物园区的总体空间布局。 一、项目总体规划 (一 ) 峡谷水上游憩区 1、八坝八湖界定 规划区总共将设计和恢复八个水坝,形成重叠湖面,其中七个在风景区内,一处在山下。从上至下,水面面积依次扩大。 送子泉池 紧邻观音瀑,水清醇冽,可直接饮用,因观音瀑送子传说而得名。 沉鱼潭 位于观音瀑与百丈瀑的汇水处,水面面积约 400 平方米,坝高 6 米。 映佛池 地势最高的水面位于南旮旯村之下,定名映佛池,截洪蓄水而成;水坝选址在距离南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