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一轮复习考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1]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13/902d107c-aeb5-4cdb-bcac-f2c3a97da28f/902d107c-aeb5-4cdb-bcac-f2c3a97da28f1.gif)
![政治一轮复习考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1]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13/902d107c-aeb5-4cdb-bcac-f2c3a97da28f/902d107c-aeb5-4cdb-bcac-f2c3a97da28f2.gif)
![政治一轮复习考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1]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13/902d107c-aeb5-4cdb-bcac-f2c3a97da28f/902d107c-aeb5-4cdb-bcac-f2c3a97da28f3.gif)
![政治一轮复习考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1]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13/902d107c-aeb5-4cdb-bcac-f2c3a97da28f/902d107c-aeb5-4cdb-bcac-f2c3a97da28f4.gif)
![政治一轮复习考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1]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13/902d107c-aeb5-4cdb-bcac-f2c3a97da28f/902d107c-aeb5-4cdb-bcac-f2c3a97da28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文化多样性主要表现为、的多样性。,2.,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文化既是,又是。,2.世界文化是由共同构成的。,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和。,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4.文化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和,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三、尊重文化多样性,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的内
2、在要求。,(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的必然要求。,2.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1)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坚持正确态度: 。,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 。,【答案】民族节日文化遗产庆祝民族节日民族的世界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文化个性特征共性普 遍规律基本特征重要动力发展本民族文化实现世界文 化繁荣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 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1.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关系,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续表),单元整合,第三
3、课,第四课,第五课,2.世界遗产、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关系,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3.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4.如何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对于这一考点,要从“为什么”和“怎么样”两个角度去理解。关于“为什么”,要把握两个“要求”,即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关于“怎么样”,要把握“一个态度”和“一个原则”,“一个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一个原则”是: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
4、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1.传统习俗都是通过民族节日表现出来的。,警示:民族节日中蕴涵着一个民族的许多传统习俗的内容,但传统习俗并不完全通过民族节日表现出来,它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文化载体,如戏曲、歌舞等来表现。,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2.文化具有多样性,意味着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完全不同。,警示:文化的多样性,不是指世界各国或民族没有完全相同的文化,相反,一些地域相邻、生活方式相似的民族就有着很多相同的文化生活。,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就是承认和保护一切文化。,警示: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但不等于说所有文化的存在都是合理的、积极的。因此,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并非承认和
5、保护一切文化,而是要弘扬和发展那些积极的、优秀的文化。,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例1中国春节对于中国人,是头等重要的节日。无论富有还是贫穷,人们 总是早早准备,迎接春节的到来,在外的人在除夕总要千方百计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这是因为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汉族人特有的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B.C.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民族节日的重要性。正确且与题干构成因果关系;说法不符合实际,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节日,并非为汉族人特有;说法错误,文化遗产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
6、就的重要标志。,【答案】C,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例2德国民歌纯朴、严谨,反映出德国人坚定、稳重的性格;俄罗斯 辽阔的国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赋予俄罗斯民族豪爽、乐观的性格,这种精神气质也在民歌中体现出来;印度尼西亚民歌常常与“热带宝岛”的自然 风光相联系,风格明朗、抒情、飘逸。这体现了(),A.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B.世界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C.民族文化丰富、生动的个性,D.民族文化应该博采众长,【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文化特点的理解。材料主要讲的是不同民族和国家在文化上丰富的个性,其他三项都不符合题目要求,C入选。,【答案】C,单元整合,第三课,第
7、四课,第五课,例3 多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但要吸纳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同时也必须 保护自己的民族特色,这样才会更有生命力。没有民族文化也就无所谓世界文化,世界文化的多元趋势不可逆转,多元的世界文化使人类的精神领域更加丰富多彩。上述材料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民族文化的特点正日趋消失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其他民族文化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A.B.C.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以及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没有民族文化也就无所谓世界文化,这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符合题意;多元的世界文化使人类的精神领域
8、更加丰富多彩,这启示我们,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也符合题意;说法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故应选D。,【答案】D,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一、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有:、等。,二、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1.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1)互联网具有的特点。,(2)手机短信不仅具有,还具有,让人回味无穷。,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三、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1.有利于的传播和的发展。,2.有利于使传入中国,促进的发展和进步。,【答案】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活动大众传媒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
9、主动、双向互动娱乐性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中华文化世界文化外域文化中华文化,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1.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续表),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2.现代社会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的特点,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3.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对我们进行文化交流提出的新要求,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1.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文化传播的手段是一回事。,警示:文化传播的途径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
10、活动,如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此外还有留学、访问、聚会、旅游等。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文化传播的手段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两者不是一回事。,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警示: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新的传媒层出不穷。但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伴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中华文化正日益成为世界文化。,警示: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正日益走向世界,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但不能说中华
11、文化成为世界文化。,2.新的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例12012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07周年。600多年前,郑和七次率船队浩浩荡荡驶入大海,历时28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传播中华文化的先河。郑和下西洋主要是通过进行文化交流的。(),A.人口迁徙 B.商业贸易,C.教育 D.外出旅游,【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的理解。郑和七次下西洋不仅推动了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也加强了中外商品贸易的交流。因此应选B。,【答案】B,例2“第五媒体”是人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
12、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五媒体”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B.“第五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C.它的出现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D.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作用这一知识点。注意题干中“不正确的是”这一限定。A、B、D都是正确的。,【答案】C,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例3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一些发达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和 生活方式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加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
13、化,B.要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禁止文化交流,C.伴随全球化的大趋势,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必定越来越小,D.发达国家价值观的传播,不利于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知识点。材料启示我们,既要加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A符合题意。B、C、D都错误。,【答案】A,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1.(2011年福建文综卷,25)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
14、径,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在物质层面上,保护文化遗产对经济发展的确有着重要意义;在精神层面上,文化遗产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状况,保护文化遗产可以激发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A、B、C说法错误,故选D。,【答案】D,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2.(2010年安徽卷,9)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15、“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 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A.B.C.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遗产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正确,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错误。,【答案】B,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3.(2010年浙江卷,27)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
16、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解析】本题以世博会为背景考查文化交流的作用。世博会就是文化交流的平台,一些重大发明通过“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表明文化交流借鉴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A、B、D说法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答案】C,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有哪些?,【答案】主要表现为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单元整合,
17、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怎样?,【答案】(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由于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 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不会有世界文化五彩缤纷的景象。,(3)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是什么?,【答案】(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
18、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3)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4.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答案】(1)坚持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5.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哪些?,【答案】主要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活动等。,6.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9、是什么?,【答案】(1)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2)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3)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和。,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三、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二者是的两个方面。,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2)继承是发展的,发展是继承的。,(3)文化在的基础上发展,在的过程中继承。,2.怎样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2.,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 因素。,3.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五、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1.教育在传承中的特点: 。,2.教育在传承中的功能: 。,3.教育在传承中的作用,(1) 。,(2) 。,【答案】相对的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同一过程必要前提必然要求继承 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选择、传 递、创造文化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
21、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1.传统文化的表现,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2.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除了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还具有继承性,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历史性,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联系;时代性,在新时代中不断发展和进步。,3.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与发展,不是简单的文化更替,而是前进的、上升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这就是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2)正确处
22、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在创造中继承,在推陈中出新,创造出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4.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关系,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5.正确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三个,即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思想运动。其中社会制度的更替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因为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政
23、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1.传统习俗都是落后文化。,警示:传统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既有民族文化的精华,也存在一些文化上的糟粕,因此不能笼统地认为传统习俗就是落后文化,必须辩证地分析。,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警示:(1)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包括“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两个方面。,(2)文化传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文化传承必然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在继承的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24、3.先有文化继承,后有文化发展。,警示: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把继承和发展分为先后,是不科学的。,4.任何思想运动都能促进文化的发展。,警示: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但不是任何思想运动都能促进文化发展。只有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思想运动,才能推动时代的进步,促进文化的发展。,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2.文化传承就是原封不动地继承传统文化。,例1古孝称“父母在,不远游”,但现在为了求学、为了事业,许多年轻人 都不得不离开父母到别的城市去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孝,只要
25、经常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关心一下他们的生活,父母就很满足。材料主要说明 (),A.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B.传统文化不适应社会发展,应彻底否定,C.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D.传统文化应随着个人的需求相应变化,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答案】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影响。材料讲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一古孝与时俱进地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故选C。 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应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B说 法绝对化;D说法错误。,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例2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有代表性的集体活动项目。
26、过去龙舟竞渡 只是一种传统习俗,但如今这项古老运动所象征的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精神促使其演变为企业培养员工团队精神的一项运动。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变迁,会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传统文化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只要继承传统文化,就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包袱,需要大胆改革,敢于抛弃,A.B.C.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赛龙舟这项古老的运动在今天演变为企业培养员工团队精神的一项运动,这说明顺应社会生活变迁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就具有积极作用,也说明继承传统文化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7、故符合题意,的说法片面化,故选A。,【答案】A,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例3“百家争鸣”“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运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内涵,推动了当时文化的发展。这说明(),A.社会制度变革影响文化发展,B.思想运动在催生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C.教育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D.思想运动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唯一力量,【思路点拨】由题干可知,“著名的思想运动”“推动了当时文化的发展”,故 选B。A、C与题意无关,D说法错误。,【答案】B,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1.(2011年山东卷,20)“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28、,促进了节日消费。关于图7“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A.B.C.D.,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点。说法正确,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说法错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说法符合题意;说法不准确,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答案】B,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2.(2010年北京卷,24)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
29、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A.B.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和大众传媒的影响。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深入生活,说明正确;催生了新的文化产业,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错误,正确;技术是文化的具体内涵之一,而不是文化多样性的根源,排除,答案选C。,【答案】C,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3.(2010年江苏卷,21)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
30、所接受。这说明(),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题干表明了这一点。B说法片面;C、D与题意无关。,【答案】A,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1.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答案】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答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答案】(1)二者是同一过
31、程的两个方面。,(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3)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答案】(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科学技术的进步;,(3)思想运动。,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5.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1)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2)教育能够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五课文化创新,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1.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是。,二、文化创新的意义,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是
32、的必然要求,是的内在动力。,2.文化创新的意义,(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的发展。,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2)文化创新不断促进的繁荣,是的重要保证。,【答案】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发展文化自身发展社会实践民族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1.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 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2)文化创新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深
33、刻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2)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的。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文化创新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注意:可结合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论的“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辩证法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和“辩证否定观”,认识论的“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等原理深刻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
34、,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1.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警示:该观点是片面的。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2.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警示:观点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作者要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要有“灵感”,归根到底要投身于社会实践。,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例1据了解,忐忑这首歌曲以笙、笛、提琴、扬琴等乐器伴奏, 运用戏曲锣鼓经作为唱词,融合老旦、老生、黑头、花旦等多种音色,在极其
35、 快速的节奏中变化无穷。这首歌曲获得在欧洲举办的“聆听世界音乐”最佳作品演唱大奖。这意味着(),中国传统乐器文化已被全世界关注中国的传统音乐博大精深,影响世界文化离不开发展与创新文化的差异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A.B.C.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和文化的发展与创新等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忐忑这首歌曲以多种乐器伴奏,融合了多种音色,体现了中华传统音乐的博大精深,而歌曲在国外获奖,体现了传统音乐对世界的影响,歌曲作为创新的成果离不开对传统音乐的继承,也通过创新更好地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故正确;不符合现实;说法不科学,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答案】C,单元整合,第三课,
36、第四课,第五课,例2近年来,不断有业内人士对经典翻拍趋之若鹜,可其中有不少作品 却让观众诟病。相比之下,雪豹火线唐山大地震等原创作品的 热播则告诉人们,与其频繁向经典剧“借光”,还不如多花点心思,让今天的原创作品成为明日的经典。这告诉我们(),A.经典作品没有翻拍的价值,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C.只有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才是真正的发展,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意义。雪豹等原创作品今日的热播,并将成为明日的经典,这说明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故选B。,【答案】B,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一、正确处理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1.是文化创
37、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正确处理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在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要,改造传统文化,又要,创造新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二、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1.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为营养,充分吸收的有益成果。,2.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三、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收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和。二是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和 。,【答案】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8、”世界优秀文化外国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 虚无主义”,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1.全面理解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1)无论是文化继承,还是文化创新,都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离开社会实践,文化继承和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文化继承与创新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2.全面理解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
39、新,需要博采众长。,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3)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4)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收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二是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2)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
40、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1.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之间是矛盾的。,警示:二者并不矛盾。文化创新不能离开传统文化而空谈,否则就失去根基。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警示:该观点是错误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则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和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3.在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相互矛盾的。,警示:
41、二者并不矛盾。“以我为主”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而文化交流中“海纳百川”则表明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借鉴、融合、合作、共处。,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4.只要参加社会实践,就能实现文化创新。,警示:(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3)由此可见,要实现文化创新,仅仅参加社会
42、实践是不够的,还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例1 我国第二大剧种越剧经历了从落地唱书到绍兴文戏、从男班 艺人到女子科班、从质朴的农村民间小调到丰沛的越剧唱腔、从简朴的传统表演形式到综合性城市剧场艺术的嬗变,成为文化的一朵绚丽的奇葩。百年越剧的发展历程说明(),文化创新要将地方传统文化作为重要源泉文化发展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通过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是文化发展的要求,A.B.C.D.,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应入
43、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而地方传统文化只是文化创新不可缺少的素材依据,故错误。,【答案】B,【思路点拨】本题综合考查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要求等知识。从越剧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越剧在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是通过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进行的,故正确;通过文,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例2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首反映中国古老而美丽传说的乐曲, 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鲜明风格和特点,成为中西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 典范。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各民族文化需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社会实践的重要性,A.B.C.D.,【思路点拨
44、】梁祝将西方的小提琴和中国古老而美丽的爱情传说结合在一起,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成为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符合题意,应选C;材料没有提及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故应舍去。,【答案】C,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1.(2011年广东卷,30)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 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 是(),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事
45、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A.B.C.D.,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解析】此题关键是要扣住“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强调社会实践对于文化创新的重要性,符合题意。,【答案】B,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2.(2011年安徽卷,8)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46、A.B.C.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说法错误,文化引导着实践,但是文化也受社会实践的制约;说法正确,茶文化是在茶叶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产生的;说法正确,茶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说法与材料无关。,【答案】B,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3.(2010年北京卷,24)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 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A.B.C.D.,【解析】材料中的内容为新技术新媒体文化产业。可见,技术是文化发展
47、的重要因素,技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发展。因此, 正确。中“不确定”错误;中“根源”错误。各民族不同的经济和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决定了各民族文化的差异。,【答案】C,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答案】社会实践。,2.文化创新的意义是什么?,【答案】(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文化创新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3.如何处理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答案】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又要“推陈出新、
48、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4.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要求是什么?,【答案】(1)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2)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二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解题方法,此类题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回答 时要求分别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分析原因、依据的思路,第一种方案:从必要性
49、、重要性的角度展开。必要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重要性就是解决 此问题的意义。另外,如果设问中有明确的“行为人”,则应补充这是“行为人”的 职责。比如说党和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就业问题?设问中的“行为人”是党和国 家,那么答题时除了回答“必要性”“重要性”角度外,还应补充:这是党的地位、性质、宗旨决定的;这是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和国家机构活动原则决定的。,第二种方案: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单元整合,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三种方案:从政治经济与文化、历史与现实、内因与外因的角度展开。,二、解题的方略,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命题者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主要是涉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或不足方面的材料),考察我们运用所学基本理论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于社会热点问题,要求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做到知其所以然,解此类问题要从三方面入手:一、客观实际的要求。二、从课本中找出理论依据。三、阐述、明确其现实意义。,2.逻辑关系法: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一定原因所引起,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原因类试题就是让我们探求引起现实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的汽车租赁合同样本
- 农田水渠施工合同标准文本
- 2025智能物流系统项目软件开发合同
- 仪表工聘用合同样本
- 保险中标合同标准文本
- 隧道若爆破方案范本
- 2025年农产品买卖的合同范本
- 专业工程建设合同样本
- 公寓家电清洗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工业废弃土地租赁合同
- 《调整心态,积极迎考》主题心理班会
- 研究生免疫学英文课件抗体Ab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欣赏生命:生命树
-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实验报告单
- 《空中领航学》8.5 精密进近程序的五边进近
- (完整版)心理辅导记录18个表格
- WS-T 428-2013 成人体重判定
- 资料员岗位季度绩效考核表
- 铺轨基地临建方案
- GB∕T 16422.2-2022 塑料 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2部分:氙弧灯
-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