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设置导学案的目标_第1页
如何有效设置导学案的目标_第2页
如何有效设置导学案的目标_第3页
如何有效设置导学案的目标_第4页
如何有效设置导学案的目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有效设置导学案的目标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受学校教研室委托,让我做这一期的专题教研:如何有效设置导学案的目标。说真的,我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同时内心非常惶恐。打个比方:就像是一个小学生做完了作业,等待老师批阅时的心情一样。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我们知道“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实践检验,效果非常好。同时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设计课时学习目标是教师设计导学案的第一要务和基本前提,是一堂课学习的灵魂所在。目标制定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什么是学习目标、设计学习目标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下

2、面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专门探讨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设置问题: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关系、设计学习目标应该注意的问题、设计学习目标的建议、设计学习目标的步骤当我们在设计学案时,是否深入地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有何关系?我们设计的学案能否让学生清晰地知晓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这都需要我们弄清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关系。一、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关系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看起来很相似,教学中常常混为一谈,但二者意思并不相同。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主体不同。教学目标的主体是教师,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教学目标是写给教师看的,所以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使用

3、专业性的词语、概括性的词句,只要教师能看懂就行。学习目标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通过学习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标。学习目标是写给学生看的,而且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看,所以学习目标的表述要更具体、准确,可操作性要强。由教师把握的教学目标,体现在教学案中,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去设计,就是所谓的“三维目标”,而在导学案中出现的学习目标更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至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去渗透,不单独作为学习目标向学生出示。(弄清楚了什么是学习目标,那么在设计目标时有哪些应该注意的地方呢?)二、设计学习目标应该注意的问题1.目标设计行为主体要明确、

4、具体,不能混乱比如:(1)通过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找到解题的方法和技巧,(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学习目标主体是混乱的。第一句行为主体是学生,第二句就不是学生,可以判断行为主体是教师,它应该是教学目标的内容。做为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这里的主体都应该是学生。2别把目的当学习目标这是属于目标设计层次的问题。把教育方针或教育目的当成课时目标,或者把课程目标当成课时目标来制定了。比如: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全面的人才,这是国家层面的一级目标。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教

5、学目标之下又分为学年(学期)目标,接着是单元(主题)目标,最后才是课时目标。所以把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或课程标准,放进课堂里,课堂哪能“装得下”,即使敢于“装得下”也都成了对的不明、错的不白的“正确的废话”了,对学生学习没有任何指导意义。3目标行为动词不恰当案例:掌握库仑定律。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表达。像“了解、掌握、理解、认识、培养、激发、提高、学习”等动词在具体目标设计时使用频率非常高,这些都是过去大纲、教参中常用的,但是这些动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评价时难以操作。这个的确是相对复杂一些的东西,所以问题更普遍一些。比如“了解”,到什么程度才算是了解?具体是指能“说出”还是能“辨认、

6、识别、背诵、”?比如“培养”,是指“养成”还是“形成”、“具有”?如果我们把上面的目标做一些改变。比如:1.记住库仑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2.知道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3.会应用库仑定律计算简单问题这样,目标明确、可操作性比较强。这些东西,在新课标里都有,所以还要多去研读课标,最好把课标中各学段的学习目标能贴到教学材料上,常看常对照,达到理解和灵活运用。4目标陈述要规范平时在教学中,难免有很多时候设置的学习目标的描述不规范。例如:能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会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经过改编,学生(行为主体)通过实验(行为条件)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能初步运用(行为动词)欧姆定律计算简单问题

7、(表现程度)两项比较,你就会发现两者的优劣。很多时候往往省略行为主体或者行为条件,这样做的前提是不引起歧义。但作为高效课堂上学生使用的导学案来讲,如果能有行为条件,或者需要学生达到的程度,写得具体一些,可能对于学生学习的帮助更大一些,操作性更强一些,而且更能体现分层次的要求。(面对这些常出现的问题,我们如何能更好的设置导学案的学习目标,我有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供您参考。)三、设计学习目标的建议(一)合理设置三维目标现在的教学过程,都强调三维。在教师进行三维目标设计时,其呈现的形式往往有两种:一是整合呈现。在目标中不细分三维。它把知识、能力、情感等维度的内容都融在一个目标中。楞次定律1记住楞次定律

8、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3能解释楞次定律中“阻碍”二字的确切含义。4有兴趣参与实验,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探索和总结出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二是分离呈现,比如必修2功一节课的目标:把三维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离来陈述。【知识与能力】1.知道功的概念,能利用功的一般公式进行功的计算。2.知道总功算法,能计算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过程与方法】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2.能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答案提出假设,从而认识到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3.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4.能运用功和功率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9、。【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功和功率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2.了解并体会机械的使用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及其对人类经济、社会的贡献,关注并思考有关机械使用的热点问题。在现阶段,课时目标大多以分离形式呈现,特别是教学目标。但是作为导学案的学习目标,采取第一种整合呈现的形式比较适合。在导学案的学习目标中,不细分三维,不是不要三维,而是因为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它是一个目标的三个维度,就像一个三维立体空间的概念,是不能彼此分开呈现的。过去我们把知识只是当成结果,当成不可更改的真知去学习,认为书本上的都是千真万确的,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10、殊不知,真理都是相对的,更何况书本上这些九牛一毛的东西,当一个知识由前人总结出来,再有人把它整理出来,再到编者编辑、印刷、出版、发行,最后到了读者那里早就是过时的东西了。我们永远以这些过时的东西为学习的结果,什么时候能触及科学的前沿?什么时候能超越前人?什么时候能有所创造?所以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结果,它更是一个过程,是学生借以形成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载体和工具。正像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知识除了探究,没有任何意义。新课程在知识的学习中赋予了它更多的内涵,那就是要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要带有每个学生真情实感的体验。可以这样讲,每一个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也都有一种体验,这是相伴相生的。所以

11、说,在课堂教学中,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只不过它是隐性的,有时更难表达和把握,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维度。三个维度总是交织在一起不可分离,实现某一目标维度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其他目标维度的出现。另外,作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维度具有长远性的特点,融到每节课时,要尽可能从微观外显的层面来表达这种感受和体验,让学生更能感受得到。像上例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就不是课时目标能“装进去”的,也无法在课堂上真正实现这种大而空的要求。比如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这个目的的陈述,可以具体到“通过从身边的

12、小事,比如: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等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教师在设计学习目标时要综合考虑短期和长期、显性和隐性、预设与生成等结合的问题。(二)设计学习目标要有层次需要强调的是,课程标准是个最低标准,在实际设计中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设计余地。在导学案设计时,对学习目标的要求,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个体间差异。所以从行为主体、行为动词到表现程度都要尽可能体现层次差异,给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所选择,以促进所有学生学习的高效性。当然这给设计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并非不可行。另外,如果大家留意观察一下课程标准中对教学目标的要求,就会看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每个维度的要求中

13、都体现了三个层级。比如知识与技能维度:了解水平理解水平应用水平;过程与方法维度:模仿水平独立操作水平迁移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经历(感受)水平反应(认同)水平领悟(内化)水平。(这个表格,是新课标分别从三个不同的维度,以及同一纬度不同层级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单就知识维度来讲,可以看出目标要求从简单(了解)到复杂(应用),复杂的以简单为基础,是逐级提升的,(而且每个维度又细分了具体的行为动词,比如: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有: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等。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有:解释、说明、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区别、提供、推断、整理、知道、识别等。应用水平的行为动词有:设计、

14、解决、检验、计划、总结、证明、分析、探讨、研究、选择、发现、归纳等。 )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分层设计学习目标的重要参考。(这个表格在新课标里都有,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举个例子,我加速度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时是这样的:1.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2.能用公式a=进行定量计算.3.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理解加速度的意义.在行为动词的使用上,体现出了解-理解-应用等不同层次要求,目标要求逐级提升。其中学习目标的第3条,就是针对学习的尖子生设计的。而作为学困生来讲,能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具备初步技能,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就是很大的胜利,要让他们“跳

15、一跳能摘到桃子”。(三)学习目标的陈述要规范比较规范的目标陈述包括四个要素:即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动词(behavior)、行为条件(condition)和表现程度(degree),按照英文第一个字母排序简称ABCD目标陈述。(规范陈述目标第一要做的是)1指明行为主体。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即使省略也是明确指向学生的行为。因此像过去“使学生”、“培养学生”、“教会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等都是不符合要求的。如学习“磁性的强弱”,课时的学习目标是这样陈述的:(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探究活动。(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作

16、为学习目标,这里的行为主体不应该是教师,而应该是学生。还不仅仅是行为主体的错误,包括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等都存在问题。是属于典型的缺乏目标陈述,如果做些修改,像如下这样的表述,也许更恰当一些:(1)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并愿与同伴合作。(2)经历或观察实验的过程,并做好必要的记录。(3)能说出自己的实验假设、验证过程与结果。2.恰当使用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明确的。行为动词的使用是行为目标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避免像过去运用的那些笼统、模糊的动词术语,如不要再使用“提高”、“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精神、态度”、“了解”、“掌握”等行为动词,这些动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

17、规定性,评价无法开展。比如“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究竟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提高没有可测性。下面列出了一些常用的认识性目标动词、技能性目标动词及体验性目标动词,可作为教师备课时的参考。了解水平:描述,简述,识别,列出,(举例)说出等;理解水平:(举例)说明,解释,阐明,描绘,区分,归纳,概述等;应用水平:分析,推导,设计,评价,撰写,解决,验证,证明等3.说明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果没有明确的行为条件,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往往就难以评价。因此,在描述课程与教学目标时,通常都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达到何等程度的结果。条件一般包括:环境、辅助手段、设备、时间、信息、

18、情境以及同学或老师等有关人的因素。比如,“在15分钟内完成5道题。”(时间);“上网查询有关本节课的资料”(信息);“可以带计算器”或“允许查词典”(手段);“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情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人的因素)。4.体现表现程度。学习目标所指向的表现程度,通常是指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用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因此除了行为动词上体现程度的差异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明所有学生的共同程度,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分层设计学习目标的体现。综上述,我们可以用表格形式来说明行为目标要素的应用:行为条件学生行为表现程度提供一张地图学生将能够说出至少85的省会城市在没有笔记的情况下鉴别5个原因中的4个如果没有提示讨论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案例: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感应电动势的产生条件以及影响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学生(行为主体)通过实验(行为条件)认识(行为动词)感应电动势的产生条件以及影响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表现程度)这几个案例都能很好的体现四个要素,属于比较规范的目标描述。(清楚了规范描述目标所需的四个要素,那么设置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目标有哪些关键步骤呢?)四、设计导学案学习目标的步骤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的步骤,大致可以分五步来进行:1研读课标,分析教材;(需要我教师技能精心研读新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