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工程施工管理规程_第1页
预应力管桩工程施工管理规程_第2页
预应力管桩工程施工管理规程_第3页
预应力管桩工程施工管理规程_第4页
预应力管桩工程施工管理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预应力管桩施工管理规程(受控文件)1 编制目的用于指导工程管理人员对管桩工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管桩施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2 适用范围适用于碧桂园项目管桩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包括基坑围护桩及止水桩)。3 职责3.1项目公司工程部土建工程主管负责本管理规程的具体实施,工程部经理负责实施的巡查;3.2项目公司分管领导督促和支持本规程的实施;3.3集团公司对本规程的执行进行检查。4 管理控制4.1事前控制4.1.1研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核对桩位平面布置图、桩基施工图、地下室施工图、首层建筑和结构施工图,做好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准备,明确不同部位桩顶控制标高和合理选择沉桩机械设备型号。 4.1.2

2、审核施工单位桩基专项施工方案,审核重点如下:4.1.2.1施工程序、工期是否合理。4.1.2.2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工艺和方法必须符合本项目要求和满足相关规范、标准。4.1.2.3场地应碾压平整,场地坡度在10%以内,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0.3MPa并要满足静压桩基顺利打桩对场地的要求和管桩运抵对临时道路的要求及管桩堆放场地要求。4.1.2.4施工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质保体系和质检制度等是否健全,施工管理人员是否齐全、到位。4.1.2.5沉桩行走线路图中行走线路是否合理,管桩施工应根据桩的密集程度与周围建(构)筑物的关系,合理确定打桩顺序,原则如下:一般当桩较密集且距周围建(构)筑物较远,施

3、工场地较开阔时,宜从中间向四周对称施打;若桩较密集、场地狭长、两端距建(构)筑物较远时,宜从中间向两端对称施打;若桩较密集且一侧靠近建(构)筑物时,宜从毗邻建(构)筑物的一侧开始向另一方向施打;若在建建筑物外围设有围护桩,宜先打设工程桩,再后打设外围围护桩;根据桩的入土深度,宜先打设深桩,后打设浅桩;根据管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根据高层建筑塔楼(高层)与裙房(低层)的关系,宜先高层后低层。4.1.3对施工单位进行核查,核查重点:4.1.3.1检查施工单位的承建资质、施工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证书是否齐全、有效。4.1.3.2施工机械的审查,应注意审查桩机合格证、年检证是否齐全、

4、有效,现场对桩机也应进行调试,对桩机的压力表应进行检定确保其性能良好;合格证内容不齐全、未进行年检或调试发现有异常的桩机,不得投入施工。4.1.3.3审查和复核测量仪器的准确性,所有投入使用的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必须要求施工单位提供有效的仪器鉴定证书。4.1.3.4检查焊条等级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4.1.4检查管桩的质量4.1.4.1检查管桩生产企业是否具有准予其生产预应力管桩的标准文件,了解管桩生产制作和养护工艺,按标准检查各项指标,符合要求才可以订购。4.1.4.2检查进场成品管桩质量,在所有成品管桩施打(压)前,应对管桩的感观质量【直径、壁厚(误差5)、有无裂痕、桩身弯

5、曲(应小于1桩长)、中心线偏差(小于2mm)等】、管桩合格证、砼强度(必须满足锤击或静压的要求,达到100%设计强度)报告、蒸养时间(蒸汽养护后再在常温下静停3天)、出厂龄期(7天以上)等进行检查,对砼强度未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桩身有裂痕甚至裂缝等质量缺陷的管桩,工程管理人员和监理应及时记录严禁投入使用,并责令施工单位及时将其随运输车辆运回清除出场。4.1.5对监理细则的审核4.1.5.1检查监理方人员数量的配备和人员资格情况,要求监理单位派有经验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打桩进行固定跟踪监理。4.1.5.2审核细则内容的编制是否有针对性、有指导性,是否与施工方案相吻合,有无冲突内容。4.1.6工程部

6、、监理、施工单位必须对水准点进行复核,保护(防挤土)和引入。4.1.7工程部应及时组织进行试打桩,对预应力管桩的施工,结合地勘报告,应按不同设计桩长、不同管桩规格、不同建筑结构分别进行试打桩,根据试打桩的施工具体情况,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五大责任主体共同确定预应力管桩施工的控制标准:如桩长、最终贯入度(锤击式)或最终静压力(静压式),最终请设计确定配桩长度;试打桩记录、打桩控制标准和配桩长度书面记录各方签字后保存,作为后续预应力管桩施工的控制依据。4.1.8 工程部应按合理低价、综合实力强的原则,择优选定桩基测试单位,并组织参与打桩指导,督促其提供测试方案并审核

7、。4.2事中控制4.2.1工程部督促施工总承包单位派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专职负责预应力管桩施工管理和技术复核,工程部、监理、总包、每机机长共四人对桩基工程进行控制。4.2.2测量放线、桩位及标高,监理人员和工程部人员应对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的测量放线、桩位定位现场进行跟踪复核,监理必须进行桩位第二次复核,保留复核记录(设计院桩位图出图时尽量在桩位上标注坐标,用全站仪放点),要求施工单位引出轴线,做好定位点的保护工作。桩位定位放样的允许偏差单排桩10mm、群桩20mm。4.2.3现场必须按事先拟定的打桩顺序进行施工,不得随意乱打,当桩间距3.5d时,宜采用跳打,且同一区域内每天不宜超过12根,避免桩

8、体上浮、倾斜。4.2.4垂直度控制,工程部管理人员和监理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成90度架设两台经纬仪,在管桩就位后或接桩焊接前或焊接完成后,对桩身垂直度认真进行检查,尤其是第一节桩垂直度控制尤为重要,发现偏差应及时进行纠偏(垂直度偏差度控制在0.5%以内),无误后方可施打(压),工程部管理人员和监理必须对垂直度进行检查。4.2.5对接桩定位和焊缝质量的控制。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对直,上下接桩当外径700mm时错口应3mm,当外径700mm时错口应2mm,施焊前督促机长清理桩接头油污、垃圾,施焊时应有两或三个电焊工对称同时进行焊接,焊缝要饱满、连续、无裂缝、气孔、夹渣,当端板间缝隙3m

9、m时,应填实薄钢板(厚度5mm)垫片后施焊,焊接时间要控制恰当,焊接完成后须自然冷却时间宜大于3min(冬季及北方低温地区可适当缩短,但必须1min),才可继续沉桩,特别是地下水位较高地区,避免焊缝遇水脆裂,监理人员及工程部人员应跟踪检查。4.2.6每根预应力管桩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记录管桩桩长、桩顶标高、焊缝质量、垂直度、以及最终贯入度(锤击式)或最终压力值(静压式)等内容,特别是对贯入度(压力值)随机抽查,必须满足试桩确定值,每根桩停止施打(压)前,必须及时通知监理或现场工程部管理人员进行检查,确定满足试打桩确定的控制标准后,方可停止施打(压)。4.2.7 出现压力值突然下降或贯入度突变,桩

10、身砼剥落、破碎,桩身突然倾斜跑位以及桩四周涌水,地面明显突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桩长达到但压桩力未达到设计值或压力达到但桩长未达到设计要求等情况时应暂停压桩,工程部和监理及施工单位三方必须及时将现场情况作详细书面记录,并附异常桩位所在位置简图,同时说明周边桩施打情况(已打还是未打,是否正常),工程部负责书面整理,发送设计院,及时联系进行修改处理。4.2.8压桩过程中,应督促施工单位指派专人和监理加强对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的观测、监护,并做好原始记录,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4.2.9 打桩全过程应督促监理旁站监督,及时抽查监理记录,有无弄虚作假,严禁抄袭。4.2.10每天打桩结束时工程部应将机长

11、的打桩现场记录和监理的旁站记录及时复印并保管。4.3事后控制4.3.1桩机撤场前,工程部、施工总包单位、监理、机长共四方应分别全面、认真检查是否有漏打现象,四方应分别进行图纸与现场核对并书面确认无遗漏。4.3.2桩身检测:工程部和监理应跟踪检测过程,并要求施工方积极配合;检测完毕后要求测试单位及时出具报告,并报设计单位,若有三类桩出现,及时要求设计确定处理措施。4.3.3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受检桩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4.3.3.1 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4.3.3.2设计方指定要求检测的桩;4.3.3.3施工过程中出现异常的桩;4.3.3.4施工工艺不同的桩;4.3.1.5地勘报告中呈现地质较差位置的桩;4.3.3.6承载力验收检测时,适量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类桩;4.3.4对于桩身完整性检测(小应变动测),原则应按JGJ106200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规定检测数量执行,建议全部检测。4.3.5桩位验收:检查桩顶标高的准确性(5cm);检查桩位偏差(分单桩、群桩,按沿轴线方向和垂直轴线方向分别检查),如不符合规范要求,及时与设计沟通,确定处理方案。4.3.6 对欠送和超送的桩要经设计出具或确认处理措施,监理监督实施并保留记录。4.3.7对桩基工程子分部资料的验证: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完成桩基竣工图督促监理检查竣工图的准确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