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的民风民俗.ppt_第1页
洞头的民风民俗.ppt_第2页
洞头的民风民俗.ppt_第3页
洞头的民风民俗.ppt_第4页
洞头的民风民俗.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洞头的民风民俗,洞头地图,研究的问题:洞头的民风民俗,组长:叶子默(整理资料) 成员:庄承伟(汇报)吕胜杰、王亚伦(找资料)郑世诚(整理资料) 研究时间:3/153/18 研究途径:上网查找、翻阅书籍 研究步骤:1.小组分工 2.查找资料 3.整理资料 4.汇报,洞头八大巧,木头船怎么能用火烧呢?而且是好好的一条船。其实,这是渔民在给船做“美容保养”呢!木质船在海上航行的时间长,船底会附生海藻、藤壶,甚至滋生船蛀虫,既影响航速,船的“寿命”也会缩短。渔民要先用扫帚清扫,在船底铺上稻草,再用火熏烧,就把船底的杂物和船蛀虫清除,再刷上油漆,省钱又省力。歇渔季节到洞头的海滩,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如果

2、大家看到了千万不要惊呼“救火”哦。,第一巧:“木船用火烤”,第二巧:“驾舟靠双脚”,洞头拥有大量的海涂资源,每当潮水退后,渔民们纷纷下海涂抓蛤蜊、蛏子、娃娃鱼,但在广阔的海涂里每走一步都深陷泥涂,十分费劲,于是渔民便发明了“用脚驾舟”的“泥涂船”,借用这种工具渔民们便能在海涂上快步疾行。这种小船一米多长,不用桨和帆,驾船人一脚跪在船内,一脚在海涂上用力蹬,船便飞快地行驶,当地人将其称为“泥艋”、“泥马”、“泥涂自行车”,已流传千年。,第三巧:“纸灯水上漂”,入夜退潮时,点燃灯芯,放灯下水,巧妙的是火灯遇水不会熄灭,纸灯随着潮涌飘向大海,渐渐远去。洞头的纸灯,用油光纸扎糊成小碗形状,碗中粘贴菜油

3、浸过的纸芯,在制作手法和放灯方式上都要讲技“巧”,这样纸灯飘在海面上,才久久不会熄灭。过去放灯是为送走孤魂野鬼,后来这种灯成了海蜇丰产的祝愿灯。,第四巧:“动物满船跑”,过去的渔民一年到头在船上奔波,生活清冷得很,渔民们就颇有情趣地把船上的部件、用具用十二生肖以及别的动物名称来命名。船底最粗长的木料叫龙骨,龙骨与船尾交接部叫虎尾,升降船帆的滑轮叫猴头,船桅的风向标叫鸡旗,船头置放船锚的竖桩叫鹿角,船老大和船员休息舱的舱面叫龟壳等,有满船的动物为伴,单调的海上生活也变得温馨。,第五巧:“鸡鸭桌上叫”,这里的鸡鸭可不是一桌鸡鸭鱼肉哦,而是冬至时节渔妇们制作的米塑小吃,闽南语叫“鸡母狗馃”,寄托来年

4、鸡鸭牛羊成群。大米磨粉后加食用色素进行糅合,用手捏成鸡、鸭、猪、狗、兔等形状,其中母鸡孵小鸡是必做的,形状也最为传神。,第六巧:“熟饭用粉包”,洞头人有吃“红圆”的习俗,在新屋上梁、孩子满月、老人寿诞等喜事时它可是重要“角色”。把糯米煮熟后,拌花生米、葡萄干、芝麻等为馅,糯米和粳米按比例混合磨粉糅合为皮,加入食用色素,包成后再在蒸笼内蒸熟即可,蒸好的“红圆”是艳丽的粉红色,肥嘟嘟、圆滚滚的,食用时切片油煎或隔水蒸热,吃起来甜丝丝的,于是便有“熟饭用粉包”的叫法。,第七巧:“猫耳朵下水煮”,这可不是真猫的耳朵呀,而是用番薯淀粉作表皮,花生、芝麻、白糖拌和为内馅制作的“小甜点”,加生姜丝、红糖下水

5、煮10分钟,外皮微韧,内馅香脆,因外形呈三角形,中间凹陷,长得像猫耳朵而得名。现在猫耳朵仍是洞头极受欢迎的特色小吃。,第八巧:“美人儿任你咬”,这是一种用米粉做成的“巧人儿馃”。在洞头,当地人年年在“七夕”节制作,祭拜七仙女。“巧人儿馃”以米磨粉为原料,加上白糖和食用红色素,糅合后在木刻印模上印出美女、状元郎的形状,也有印鱼和龟的,祭拜完毕,分给孩子作零食,软糯香甜。所以在洞头,“七夕”不仅是“情人节”,还是“少儿节”。现在街上还能找到卖“美人”的,你若看到,就尽情地咬上一口吧。,洞头不同节日的民风民俗,正月十五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洞头有个乞巧的习俗。凡是11岁到16岁的姑娘,元宵节前都要亲手

6、做一只绣鞋,在元宵节夜里,把这只鞋同几小碟切成细丝的祭品,如红的萝卜丝,绿的芹菜丝,白的大蒜头丝(象征各色丝线)等,到村口茅坑边祭拜董四娘,求她赐巧,使自己能织善绣 ,手艺工好。,元宵节,元宵节的习俗,端午节,扎香袋 灵巧的妇女用五丝线结成一个个小花袋,袋中放一粒樟脑丸,挂在孩子的脖子上。结的香袋,色彩绚丽,形状也别出心裁,有三角形、六边形的,有仿家禽鸡、鸭形的,有仿果品荔枝桂圆形的。特别是当年刚结婚的新媳妇必须准备一些香袋分给邻居小孩,俗称:讨香袋。香袋里边的樟脑丸有醒脑驱虫的作用,又是手工工艺的精致展示,所以一直得以延续。 煮鸡蛋、鸭蛋 端阳节的早上,家家户户把鸡蛋、鸭蛋连同艾草、菖蒲一起

7、煮。大人小孩吃鸡、鸭蛋,尝粽子。民间说是五月节吃鸡、鸭蛋,大人添运气,出外能赚钱;小孩添灵气,读书会聪明擦雄黄酒 各家要买一包雄黄,沽几两烧酒,在端阳中午,先用雄黄擦少儿身上的太阳穴、囱门穴、委中穴、丹田穴、涌泉穴各部位。雄黄有防污浊作用,擦它,有利于少儿的健康。再把剩下的雄黄倾入烧酒中搅匀,洒在屋前屋后。端阳后天气转暖,虫与蛇也开始活跃起来,到处乱爬,据讲蛇怕雄黄酒,它闻到雄黄酒味,会赶紧避开,不会爬入屋里。,端午节的习俗,中秋节的习俗,吃月饼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

8、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中秋节,拜织女,“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

9、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拜织女,七夕习俗,蛛网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古时风俗图,蛛网乞巧,七夕习俗,拜魁星,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

10、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 台湾拜“床母”:台湾七夕除拜七娘妈之外,往往也另备小碗油饭到房中拜“床母”,二者应有类似含意。生产、育儿,这都是女性无可替代的职责,因此这类神祇也都是女性神;在女性神与女性信徒之间,遂构成密切的联系,化解了女性在承担母职时的焦虑与恐惧。“床母”,是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家中有儿童的家庭,在当天傍晚时,在儿童睡的床边拜床母;供品包括:油饭、鸡酒(或麻油鸡),焚烧“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时不宜太长,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约供品摆好,香点了以后,就可以准备烧“四方金”和“床母衣”,烧完即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长大,不能拜太久,怕床母会宠孩子赖床等。,拜魁星,七夕习俗,接露水,接露水: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