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pt_第1页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pt_第2页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pt_第3页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pt_第4页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认 识 地 球,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地 球 的 形 状 地 球 的 表 面,地球的形状,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不断地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着自己美好的家园。劳动之余,人们更希望了解自己居住的这片土地。尽管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可是在过去的很长时期里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非常肤浅。数千年来,人类对自己生存的空间产生过各种遐想,编织成美丽的传说。,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推测:“地球”,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确证:地球是球体,地 球 的 形 状,20世纪60年代后人造卫星上天,为大地测量添加了

2、新的手段。现已精确地测出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14千米,极半径为635676千米,赤道周长和子午线周长分别为40075千米和39941千米,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低下去243米。有人说地球像一只倒放着的大鸭梨。其实,地球的这些不规则部分对地球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从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看,它更像是一个标准的圆球。,平均半径: 6371KM,最大周长: 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大小,活动,下面的事例能够作为地球是球形的证据吗? (1)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你看见过月食吗?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请你根据月食照

3、片推测一下地球的形状。 每当月食时,月面上地球阴影的边缘是圆弧,证明地球是圆的。,月食,月全食,地 球 的 表 面,看过地图我们就知道,在地球上海洋占了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在剩下的不到30的陆地上也分布着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地表以下的土壤和岩层间还有连续不断的地下水。 海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水圈。在太阳的控制下,大气水和地表水永不停息地循环,创造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地球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几乎占地球整个水面面积的一半。 南极罗斯陆缘冰北极海冰地球表面(包括地表以上一定高度和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范围),生活着150多万种动物、30多万种植物。所有生物相互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建

4、立了一个称为“生物圈”的大系统。人类在生物圈内繁衍生息,发展了灿烂的文明,但也给这个系统内的平衡带来了威胁,地 球 的 大 气 层,在地球强大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数千千米的大气层。探空火箭在3000千米高度仍然发现有稀薄的大气,科学家认为,大气层一直可以延续到距地面6400千米左右。大气中氮占78,氧占21,氩占0.93,二氧化碳占0.03,氖占0.0018,此外还有水气和尘埃。由于有了大气,才使射进来的阳光遇到大气分子后偏高原来方向而产生散射。对于低层的分子来说,主要是散射蓝色光,从而使天空成为蓝色。有了大气层,在昼夜交替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欣赏到晨光明霞、黄昏夕照的壮丽

5、景色。 地球大气层西非上空墨西哥湾根据大气的热状态,大气层自地球海平面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赤道地区约16千米,两极约8千米,是大气中最稠密的一层。大气中的水气几乎都集中在这里,是展示风云雨雪的大舞台。,地 球 辐 射 带 与 磁 层,20世纪初有人提出太阳在不停地发出带电粒子,这些粒子被地球磁场俘获,在地球上空形成一个带电粒子带。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范艾伦根据宇宙探测器探险者1号、3号和4号的观测,证明了带电粒子带的存在。地球辐射带分为两层,形状有点像是砸开成两半的核桃壳。离地球较近的辐射带称为内辐射带,较远的称为外辐射带,也分别称为内、外范艾

6、伦带。辐射带从四面把地球包围了起来,而在两极处留下了空隙,也就是说,地球的南极和北极上空不存在辐射带。最近两年有消息说,美国和俄罗斯的天文学家在内外辐射带之间又发现了第三条辐射带。 南极光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地球磁场和一根大磁棒的磁场一样,磁力线对称分布,逐渐消失在星际空间。人造卫星的探测结果纠正了人们的错误认识,绘出了全新的地球磁场图象:当太阳风到达地球附近空间时,太阳风与地球的偶极磁场发生作用,把地球磁场压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里,这个区域就叫磁层。磁层像一个头朝太阳的蛋形物,它的外壳叫做磁层顶。地球的磁力线被压在壳内。在背着太阳的一面,壳拉长,尾端呈开放状,磁力线像小姑娘的长发,飘散到二百万千米

7、以外。磁层好像一道防护林,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风的袭击。地球的磁层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中许多物理机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最近十年,科学家已经把磁层的概念扩展到其它的一些行星,甚至发现宇宙中的中子星、活动星系核电具有磁层结构的特征。,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及四季,地球好比作一只陀螺,它绕着自转轴不停地旋转,每转一周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朝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夜晚。当我们中国这里是白天的时候,处在地球另一侧的美国正好是夜晚;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所以我们看到日月星辰从东方升起逐渐向西方降落。 地球不但自转,同时也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

8、道的半长径为149,597,870千米,轨道的偏心率为约0.0167,公转一周为一年,公转平均速度为每秒2979千米,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约为2327,且存在周期性变化。,时 间 与 历 法,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时间计量系统称为世界时系统。日、月、年、世纪的时间计量属天文学中的历法范畴。以地球自转运动为基础的时间单位称为日,以月球绕地球公转运动为基础的时间单位称为月,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基础的时间单位称为年。 天文学以恒星为标准量度地球自转的周期,叫做地球自转的恒星周期,也就是一个恒星日。1恒星日=平太阳日的23小时56分4秒,是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以太阳为标准量度地球的自转周期叫做真太阳

9、日。由于地球公转的原因,真太阳日并不等于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恒星日),而是比恒星日约长3分56秒。又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在近日点的运动快于在远日点的运动,因此一年之内不同季节其运动并不是匀速,所以每个真太阳日的长短也不相等。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是平太阳日(所谓平太阳是天球上一个假想的点,它按真太阳一年中运动的平均速度均匀运动)。 地球公转的平均周期是恒星年,1恒星年=365日6时9分9.5秒。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回归年是指地球从这一次春分日到下次春分日的平均时间间隔。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5.6秒,比1恒星年略短一些。因为气候的变化以回归年为周期,所以天文学家把历年的平均长度安排得

10、尽可能接近回归年的长度。阳历把1年定为365日,所余的时间约每四年积累成一天,加在能被4除尽的公历年份的2月份里,如1992,1996年。但不能被400除尽的百年数则不加。加天的年叫闰年。农历把一年定为354日或355日,所余的时间约每三年积累成一个月,加在某一年里。,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幻想着,除地球之外,还有存在生命的行星,希望我们的太阳系不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系统。然而,自1960年第一个以科学手段探测地外文明的奥兹玛(Ozma)计划实施以来,科学家通过种种努力,尚未找到一个知音,虽然人们没有气馁,还在继续寻找,但希望似乎很小很小。 空间探测表明,只有地球拥有液态水,这是形成

11、地球上生命的前提。另外,地球离太阳不远不近,温度适当,大气中有丰富的氧,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孕育着各种生物,使地球充满生气。在这种和谐的生态环境中产生了人类,人类创造了地球的文明。 夜观纽约埃及阿斯旺水坝城市地区然而,由于人们无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地球生态环境正在日益恶化:耕地大量减少,森林逐渐消失,荒漠扩大,能源匮乏,气候恶劣,环境污染,一些动植物濒于灭亡。我们的地球变得越来越不像样子了,它发出了痛苦的呻吟。 亚马逊的烟雾科威特油井燃烧大洪水撒哈拉沙漠伊朗沙漠地球是属于全人类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携带人类文明信息飞向太空,科学家们在茫茫宇宙觅知音的宽广道路上,不断有新的突破。美国先后发射的先驱者10号、11号和旅行者1号、2号四个探测器就肩负着向太阳系外的宇宙人传送地球信息的使命。 先驱者号探测器各带着一封内容相同的问候信。信写在长15.2厘米、宽22.9厘米、厚1.27厘米镀金铝板制成的信纸上。在右半边最醒目的位置上是两个站立着的裸体男女,表示探测器的发射者-地球上的人类。 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带有我们人类的信息-录有地球之音的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