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法概述1.ppt_第1页
教练法概述1.ppt_第2页
教练法概述1.ppt_第3页
教练法概述1.ppt_第4页
教练法概述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练员方法指南,授课教师:周爱国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教研室 E-mail: 手机引入,做鱼故事的启示 扑克牌魔术的启示 回答: 函授生和正式学生的学习态度一样吗?如果让你成为正式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你不会放弃这次学习的机会,是认真学习不虚度呢? 答案来自你现在是否认真还是虚度。因为态度决定习惯,习惯决定你的成败。定为决定地位。 理想的教练员应当具备哪些能力?,教练法内容,教练法概述 教练员,教练法中的对立关系,(一).教练法的含义 (二).教练法的研究范畴 (三).构建教练法的必要性,一、教练法概述,(一).教练法的含义,为什么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有些训练方法收效显著,而

2、有些则并非有效,并至今仍被许多教练员所推崇呢? 为什么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都能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 例如保加利亚和苏联的举重训练方法的迥异。 保加利亚:(主要练习抓举、挺举、快速力量抓举、快速力量挺举、前蹲、后蹲6种;练习45分钟;休息30分钟;通过逐步抓举接近当天最大重量进行热身;评躺休息30分钟同时听音乐。1、2、4、5,3、6重复)。 苏联:抓举、抓举上拉、快速力量抓、抓举硬举;挺举、提铃至胸、快速力量提铃至胸、硬举、前蹲、推举、后蹲、早晨好。积极性休息:健美操、跑步、跳跃、游泳、比赛游戏以及类似促进提高竞争意识、无氧耐力、动机素质和增加局部循环的活动,保加利亚的准备期周训练计划,周一上午:

3、 训练课1:抓举6次最大重量试举 休息30分钟 训练课2:挺举6次最大重量试举 前蹲16次最大重量练习 周三上午 训练课1:快速力量抓举6次最大重量试举 休息30分钟 训练课2:快速力量挺举6次最大重量试举 前蹲16次最大重量练习,周一上午: 1、推举(60/3)2, (70/3)2 2、抓举(60/3)2, (70/3)3, (80/3)2 3、挺举(60/3)2, (70/3)2, (80/3)2 下午: 杠铃悬挂挺举 提铃至胸 早晨好,例如,体能类运动项目整体水平的落后是我国竞技体育长期存在的问题。在训练中,许多体能类项目非常注重有氧无氧阈和有氧无氧阈以上强度的训练,一些中、长距离项目的

4、教练普遍以专项距离和时间作为制定训练计划的依据。虽然高比例的大强度耐力训练提高了训练的平均强度,但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速度耐力和比赛耐力的训练强度,加之有氧训练比例较少,导致训练强度的波动区间窄小。频繁的中、高强度刺激使运动员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并得不到恢复,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缺乏“兴奋点”,经常表现出“慢不下来,快不上去”的现象。 如公路自行车项目,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年训练总量在30000 km左右,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距达25%。运动员由于过于强调发展无氧代谢能力,使训练的平均强度加大,年训练负荷量必然减少。忽视有氧训练的直接后果是对运动员耐力基础的影响,机体运动时氧的储备、运输和利用系统均会

5、由于有氧训练量的不足而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陈小平,2004)(表1-4)。,表1-4部分耐力项目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年训练量及强度比例一览表,(陈小平依Neumann,2001),其一,教练选择手段的有效性; 其二,教练选择手段的思路或观念的合理性。 前者是操作层面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某种方法。(方法就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认识、变革或创造客体所选择的手段、途径或活动方式孙小礼,2004); 后者则是针对前者方法而言的,也就是方法的方法方法论(以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或学问),显然,它是在操作层面之上的。 教练的目的是提高和创造运动员的优异运动成绩,所以教练法所涉及的范畴应该包括上述两个层面:即

6、教练为提高运动成绩而采用的某种方法和教练合理与有效地选择方法的理论。,上述运动实践的现象,其实反映两个问题:,鉴于方法往往与专项实践、任务及相关理论相联,且已有相当的研究与定论,在此,我们仅以“方法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来作为教练法论述的重点。 所谓教练法,就是关于教练在训练和竞赛过程中合理和有效地运用方法的理论。 教练法的立意在于:教练们在长期的教练活动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需要我们从方法论的层面加以研究和总结; 另外,既然教练活动中的方法多种多样,也需要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其一般性和特殊性,总结出共性的东西,概括出关于方法的规律性的知识。这不仅是训练理论关注和探讨的问

7、题,而且应当面向从事教练活动工作的教练,因为在教练活动中教练是主体,教练法所涉及的相关理论能够启发他们对训练方法做进一步的思考,必将对竞技体育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竞技项目种类繁多,每一个项目都有其特殊的规定性,即便是同一个项目因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其训练方法也是迥然不同。但是作为训练方法,是否有共同之点呢?是否有一些共同的必须遵守的原则呢?我们认为是有的。从某个教练、某个项目、某个学科的方法和经验中,总结出共性的东西,概括出关于方法的规律,这就是教练方法论。 其实,研究教练法,是在承认“个别中存在着一般”这个前提下,从教练过程各种各样的具体方法中间概括出教练法的一般原则。但是,不能用“一般”去

8、代替“个别”。教练法提供的是一般性的方法论原则,而不是具体方法本身。 经济学家到某县讲学的启示:,(二).教练法的研究范畴,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下面一段话来理解“一般”与“个别”。 “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的问题,任务也只能是瞎说。”(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9页)这里的“桥”或“船”是方法。方法论并不是提供现成的“桥”或“船”的,但是它教给我们认识造“桥”和“船”的重要性,以及怎样造更好的“桥”和“船”的一般原则。 教练法所涉及的“一般原则”包括哪些呢?

9、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教练活动过程基本操作的程序,以便从中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教练过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教练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系统。为了便于认识这一动态过程的要素及其逻辑顺序,将这一过程暂以静态来分析,对于获得该过程的正确认识是必要的(图1-2)。,图1-2 教练过程的基本操作程,教练过程首要地就是要确定训练或竞赛的指导思想,这是教练过程最重要的一环。指导思想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训练和竞赛的方向,若方向错了,即使训练组织的再好,也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中国皮划艇队,在过去的训练中将皮划艇理解为速度性项目,导致水上训练过多地采用多人艇、高浆频、短距离、大强度的训练方法。进入新世纪后,皮

10、划艇队提出“三个坚持”的指导思想,即“坚持以有氧训练为基础,坚持以个体能力发展为主体,坚持以提高每浆划船效果。”并以此重新构建我国皮划艇运动员途中划训练方法、手段的重点和主体。这一指导思想为我国水上项目在28届奥运会上实现“零”的突破指引了方向。确定指导思想,是教练活动的逻辑起点,其次,运动员现实状态的诊断,应该是教练活动的第二环节。因为确定指导思想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怎么样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如何在比赛中获胜,就需要对运动员(队)进行诊断,看看他们到底哪些能力需要补偿,哪些能力需进一步巩固。所以在确定指导思想后,必然要进入对运动员现实诊断一

11、环,有了指导思想和对运动员情况的充分了解,自然地就要确定为之努力并能实现的目标。目标的确立不仅可以激发训练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也为教练活动的第四环节制订训练和竞赛计划提供了参照的依据。,训练和竞赛计划的制订融汇了前三个环节的方方面面,计划中所列举的内容和措施充分体现了指导思想的基本方针,并围绕运动员的特点和要达到的目标而进行周密地设计。作为第五个环节的组织实施计划和实施竞赛指导,是第四个环节合乎逻辑的必然发展。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实施环节的控制和把握,也是体现教练员能力的场所。第六个环节是第五个环节的直接结果。教练活动在完成了上述六个环节之后,就有必要对教练活动作一综合的考察。总结经验,吸

12、取教训,必要调整,以便开始一个更新的教练活动。所以,效果评估就成为教练活动系统运态过程的逻辑终点。必须指出,在这一基本程序中,我们尚未考虑外部环境对这一程序的影响。因为,为了研究方便起见,我们已暂时把环境等许多因素抛开,当然在教练过程中,教练活动系统及其程序将和环境等因素不断进行交流,因此,严格说,教练活动的基本操作程序具有开放性。,教练法的研究范畴 有了教练过程这一基本的程序,各种各样的方法、手段,也就找到了自己在教练活动系统中的地位,对各种各样的方法、手段的叙述就有了基本的依据。 例如,教练过程所包含的训练法、教学法、裁判法、竞赛法、指挥法、组织法、统计法、测量法、逻辑法、个案法、观察法、

13、实验法、急救法等等各种方法,我们在教练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会经常地应用。 然而,教练过程的各种方法因与其具体的任务相联,每种方法的应用只是局限在操作层面上,尚难构成具有一般意义的方法的理论,因而也难以提升对教练活动的认识。,方法论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总结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保护和发展世界的经验,探讨各种方法的性质和作用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概括出关于方法的规律性的知识。它是提供经验使人们从事研究工作时参考,努力使所运用的方法更好地符合客观实际,符合认识规律(孙小礼,2004)。因此,哲学家思考它,科学家应用它。 例如,1987年,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北京的一次与青年学生的座谈中,对于物理

14、学与哲学的关系,他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有两种哲学:第一种哲学是哲学家的哲学;第二种哲学是对物理问题的中距离的甚至是近距离的看法。这第二种哲学对物理学有着关键性、长期性的影响,因为它决定了一个物理学喜欢提什么问题,喜欢了解什么问题,一个问题来了喜欢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这种哲学与一个人的风格、喜好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对一个人的研究成就就有决定性的影响。每一个科学家根据他过去的经验都会形成他自己的这种哲学。(科技日报1987年1月15日)。杨振宁博士说的第二种哲学,实际上就是科学家的哲学,就是关于方法论的问题。,令人欣慰的是方法论的意义与作用已经在广大的教练、科研及管理人员中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与共鸣

15、。在方法论的层面上,前人已经对教练法所涉及的领域,从不同的侧重点进行了努力与尝试。有的人通过对我国优势项目典型案例的研究,从详实的成功经验中总结出这些优势项目的制胜规律,如谢亚龙、王汝英的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中国运动训练学专业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李益群、谢亚龙的体育博弈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使后人在确定竞技项目教练活动的方向上获得了“举一反三”的启示;有的人针对竞赛项目、竞赛方法的分类等问题和循环制和淘汰制这两种常用的对抗性竞赛方法,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较为完善地构建了循环制和淘汰制

16、理论与方法体系,如王蒲的运动竞赛方法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李少丹的论运动竞赛(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有的人则对某些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哲学的反思,以寻求新的理论认识和概括,如茅鹏的运动训练新思路(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陈小蓉的体育创新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陈小蓉的体育战术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陈晓鸣、李少丹的论教练法(花城出版社,2002)等。这些不同方面的研究对于启迪与拓展教练法的研究疆界,无疑是有益的。由此看,教练法的研究范畴应该是广泛的,不应规定其范围,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在“方法”方面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以提高教练思想方法的水平,增强教练驾驭教

17、练活动的本领。 我们拟提出一些对立的范畴:部分与整体、定量与定性、经验与理论、已知与未知、模型与原型、学习与创造,以此来作为教练法的研究方向。希望以它们为主线来梳理教练过程各种方法在使用时应该思考和处理的各种基本关系。只所以提出这六对范畴,其依据主要考虑的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所谓对立统一,就是不同性质的对立的东西的统一。”“按照对立统一这个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对立面是斗争的,又是统一的,是相互排斥的,又是相互联系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20,347页)对立面总是成对地存在的,不可能孤立地存在。既看到这一面,又看到那一面,深入分析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

18、简明社会科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范畴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概括出来的成果,又反过来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简明社会科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这六对范畴在教练过程的各个基本环节中具有广泛的普遍性。,(三).构建教练法的必要性,为什么我们要构建教练法,并深究它呢? 其原因可归咎于以下几个方面:,1、方法认识的程度,决定着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的程度。 2、“顾局部失整体”的操作观念,在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过程中仍未得到根本的改观 3、认识上的偏颇造成普遍以单纯的生物学原理作为评价训练方法效果的唯一依据 4、对作为主体的教练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其成长过程中诸因素的探索 5

19、、在研究运动成绩影响因素的过程中,往往是忽视或淡化研究对象的对立范畴的另一个方面,1、方法认识的程度,决定着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的方式,由于教练对训练方法有着不同的认识,于是,在应用训练方法解决具体训练问题时,就会产生不同的训练效果。显然,训练方法因认识的不同而存在着合理与不合理的区别。 例如:在训练中没有进行区别对待 ,方法不具有针对性因此,方法就不合理了。 科学的训练方法体现着教练训练方法认识的转变,即教练对训练方法认识的升华和加大训练方法的科学投入。教练训练方法认识的转变,已经使得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至今一些竞技项目运动成绩不稳定的现象,与教练过分强调训练方法线性效果

20、的认识不无关系。,例如,生物适应的规律证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是运动训练不断累积和渐变的结果。然而,人们对运动成绩的追求却是突变的。因为运动竞赛的周期和运动员的训练年限,不可能等待循规蹈矩的渐变,大部分运动员只能在渐变的过程中缓慢增长,终被淘汰。持续的、台阶式的突变才是成功运动员的成功轨迹(卢元镇,2003)。正是基于这样的心态,依生物学机理与发展竞技能力间的线性因果关系是教练员选择训练方法的普遍认识。因为训练实践中的确存在着因果关系,几乎所有常用的训练方法都是用生物学某种因果关系来加以表达的。如发展速度、爆发力以及快速的运动技术能力所采用的短时性重复训练法,其机理主要是条件反射原理;采用间

21、歇训练法来提高速度耐力能力,主要是依据心输出动力机制;依据缺氧供能补偿机制而建立的高原训练法更有利于发展有氧与无氧耐力等(表1-4)。,表1-5 运动训练方法产生的基本原理,(引胡亦海,1999年),虽然通过生物实验研究所得出的支持训练方法的这些机理本身不是问题,但是,问题则出在一味地夸张和放大训练方法这种线性因果关系的“合理性”。那么,对于整体竞技能力而言,竞技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由线性因果关系决定的,还存在着大量的非线性关系。这种非线性关系偏重于从各训练方法相互关联的角度,整合各个训练方法不同的功能与特点,使竞技能力的发展更接近于比赛的要求。 例如,决定赛艇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速度力量耐力是一种

22、复合素质,它的水平并非由传统发展速度、力量和耐力单一的训练方法所决定,必须是集速度力量、力量耐力、速度耐力三者于一身的训练方法(王晓军,1999)(图1-3)。 因此,现阶段教练依赖“线性关系”还很难从更深的层面上解释每种训练方法与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之间的因果关系,只能用来描述训练方法某种功能的效果或作为选择训练方法的前提。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和转变教练对训练方法这种观念的偏差就显得格外重要。,图13 基本运动素质特征和根据各运动项目特征 所需求的专项复合素质及其与其它素质的关系 (依 刘爱杰,引Frankw.Dick,1997),2、“顾局部失整体”的操作观念,在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过程中仍

23、未得到根本的改观 在训练实践中,教练几乎习惯了将制约运动成绩提高的竞技能力层层剖开,以便使训练方法更加具有针对性。例如,可以按照解剖、机能、生化过程、技术结构、运动素质等把竞技能力的训练形式划分开,并相应采用各种生理、生化指标以期监控施加训练方法的“科学性”。然而,对局部的训练效果常常是有效的,但是,各种局部的训练能否达到如期的整体竞技能力的提高,常常是有疑问的。因为局部是合理的,看似科学的,但在整体上未必会出现训练效果(卢元镇,2003)。,例如,通过对游泳运动员相应的生化指标乳酸检测,以便监控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和确定训练方法的针对性。 采用同一训练计划的2名100 m自由泳运动员,通过血

24、乳酸测试发现:在进行25 m顺牵和50m顺牵后,两名运动员的血乳酸值是不同的(表1-6)。,运动员A 乳酸指标反应出磷酸原供能系统较强,爆发力及短时间冲刺能力强,但无氧乳酸能发展不充分,速度耐力差;而运动员B则与运动员A的情况正好相反。因此,建议调整训练计划,将训练的个体性体现出来,提高训练效益(洪平等,2003)。,表1-6 两名自由泳运动员磷酸原测试数据比较,注:3 min后血乳酸(mmol/L) 洪平等(2003),应该讲,上述生物化学指标的检测与监控从发展游泳运动员某项竞技能力来说,“方法”的确合理。但是,当运动员进入高水平训练阶段之后,各项运动素质及其它们之间的协作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25、某一局部运动能力的单一改善不仅很难使专项成绩得到提高,有时还会影响到整体的发展。此时,只有运用完整和高强度的专项练习手段才能在更加接近实际比赛的情景,充分挖掘那些与专项密切相关的器官和系统的潜力,从整体上促使不同素质间、各项素质与技术间以及心理、环境等因素与技、战术的发挥之间协作更加均衡和稳定(陈小平,2002)。 因此,教练在采用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时,必须树立整体性观念,这种整体性观念强调的是对竞技能力构成要素间的联系和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各要素层次结构关系的认识。,3、认识上的偏颇造成普遍以单纯的生物学原理作为评价训练方法效果的唯一依据 在教练过程中,一些竞技项目一直用加大负荷量度

26、的办法,强调施加训练方法后获得更大的“超量恢复”,以寻求运动成绩缓慢地增长或停滞的突破。因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普遍承认这样的公理:即习惯于用“负荷刺激越大,产生的超量恢复越明显,训练效果就越好”的理论来解释训练方法的合理性。,例如,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最大的中距离跑(4001500 m),一向以提高耐乳酸能力、冲击乳酸极限为训练指导思想的,在训练中单纯追求负荷和大强度,并以机体的疲劳作为评价训练效果的唯一依据。然而,这种既强调“量”的攀升而又不愿意降低“强度”的训练违背了科学安排训练负荷的原则,破坏了训练周期的合理性,其结果既没有使训练量得到有效提高,也没有突出训练的强度,这种量大且强度高

27、的训练负荷并没有解决“速度耐力”的问题,反而造成了较多的过度训练甚至损伤。这是造成我国部分体能类项目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陈小平,2004)。 追求负荷的“量度”,应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与专项成绩为根本,“超量恢复”的现象只是表明负荷后能量物质的变化状态,况且生物学对“超量恢复”的研究仍处在实验室阶段,以此演绎为大负荷安排的生物学基础,显然缺乏足够的说服力的(表1-7)。,表1-7 不同性质大负荷训练课后各种能力超量恢复所需时间,(依 普拉托诺夫1984),因为我们毕竟对以下训练所必须的信息还难以准确地掌握:对各种练习交互影响下机体的“超量恢复”值、实验室获得的“超量恢复”与实际训练后反应的出

28、入值、单一的和综合练习“超量恢复”值出现的时间与量度、“超量恢复”与过度疲劳的临界值等等。因此,可以说“超量恢复”在训练方法中始终处在一种被动地位,它不能或至少不完全能作为训练方法的支持系统,借助于经验来判断负荷与恢复的关系在现阶段的训练中仍处于主流。以“超量恢复”诠释施加训练方法的线性效果,其实质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的方式仍未摆脱经验的模式,这从各竞技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概率中就可得到证明(表1-8)。,表1-8 部分项目运动员受伤率,(法国,费雷德里克,2002),4、对作为主体的教练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其成长过程中诸因素的探索 上个世纪80年代始,世界竞技体育的格局、竞技水平都发生了巨大

29、的变化,训练理论在对运动员竞技潜力的生物学挖掘研究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对教练员本身发掘的意义。到上个世纪末,在国内外13部训练理论专著的章节中及国内10种体育核心期刊90余篇(吴贻刚,2002),以及七科大9篇有关教练员的研究论文,已经深化和延展了训练理论。然而,在对教练员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更多地是集中在对教练员本身成长过程的一般规律的探索,如教练员的职业特征、知识、能力结构及其评价、选拔与培养的途径等等(表1-9)。,表1-9 论述教练员问题的著作、教材及有关章节统计,(吴贻刚等,2002),目前,将教练员执教的方法论作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理论研究尚不多见,咎其缘由可归为:1)训练理论从个性概括为具

30、有方法论意义共性的经历并不久远,且原有尚待实证的原理不断地受到实践的冲击,修补与实证比拓展更为紧迫;2)教练员操作的方法论其研究方法远比研究教练员具体操作方法更为复杂;3)与训练理论中其他领域相比,对教练员相关问题的研究原本就很滞后;4)在训练实践对教练员不断提高的要求下,教练员成长过程中诸问题的探究仍将是关注的焦点并需持续一段时间等等。基于上述的理由,对教练员执教的方法论进行较系统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5、在研究运动成绩影响因素的过程中,往往是忽视或淡化研究对象的对立范畴的另一个方面 目前在对运动成绩影响因素的研究过程中,涉及影响运动成绩的部分与整体、简单与复杂、定量与定性、经验与理论、原型与模型、学习与创造等对立范畴的因素,我们往往更倾向于对影响运动成绩局部的、具体的、定量的、经验的、原型的等某一方面因素进行研究,其结果易于造成认识上的偏颇,或对研究对象揭示的不全面、不系统。,例如,在对运动成绩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习惯于作“定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