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神奇的心理学效应(3),责任分散效应,请看两个有趣的实验,并思考,1929年,德国林格尔曼做了一个拔河实验。,当只有一人时,个人贡献力量100% 成员增至8个时,个人贡献力量49%,1979年,拉坦内、威廉姆斯、哈金斯等也做了一个类似的实验:要求参加实验的人“尽可能大声的呐喊和鼓掌”。,只有一人时,个人贡献100% 六个人在一起时,个人贡献40%,WHY?,你经历过或体验过的类似的情景吗? 在我校的小组学习、小组建设、班级建设、学校建设中,你一定体验过这样的情况,请你罗列,这是一种社会性“惰化”,社会性惰化,社会性惰化:个人能力在与团体成员一起时会自觉不自觉地只发挥一半,甚至更少,从而使个体能
2、力在团体中湮没。 原因:“丧失协调”、“责任降低”、“责任分散”,丧失协调,并非同时努力 并非同样在乎目的/目标 私心、私欲肆虐,发生在青少年(中学生)群体中的团体丧失协调的现象: 无法培养合作精神 无法协同工作 自顾自学习 无社会责任感 公民意识薄弱,社会性惰化,人的丑陋性: 我哪知道别人有没有努力?凭啥我要花那么大力气? 我努力了,别人不努力,受评价的是团体,又不是我。 反正其他人努力就行了,我坐享其成。 学校的阳光体操及其他集体活动充斥着这种现象。,责任分散现象,课堂纪律涣散 起哄 嘲笑 欺凌弱小 集体犯错,被这一心理模式利用的人,错失成长的机会 错失成功的机会 错失脱颖而出的机会 被“社会性惰化”了的团队:削弱了整个团队的力量,本来认真做事的成员失去斗志,继而团体瓦解。,社会选拔中的团体筛选技术,被利用?去应对?解决困境?,否则,当遭遇“责任分散效应”的危害时,团体活动、工作时,对每个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能检测个体的成绩、提高团体作业效率、降低“社会性惰化”现象发生。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需要学会给每个成员分工,如讨论、作业、纪律、卫生等方面,需要每个人都去负责一件,这样,整个小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