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专题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课件_第1页
第四专题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课件_第2页
第四专题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课件_第3页
第四专题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课件_第4页
第四专题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教学目的要求一、了解国民党政权的阶级性质、内外政策,懂得进行土地革命战争的必要性和正义性。二、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辛历程,理解中国民主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的必要性,领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三、解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弘扬长征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重点难点一、中国革命必须走新道路的原因。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三、农民和土地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F一、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背景二、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及其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土地改革及其重要作用四、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一、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背景(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遭遇极端困难(二)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斗争相继失败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于4月18日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张学良于1928年12月月改旗易帜,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国民党形式上“统一”了中国蒋介石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大革命失败后的国民党

控制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党,已经不再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而是变成了一个由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集团所控制的政党。清东陵大盗孙殿英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建立庞大的军队。建立庞大的全国性的特务系统大力推行保甲制度厉行文化专制主义。军统头子戴笠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国民党取代北洋军阀统治全中国。国民党的统治与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不仅封建压迫继续存在,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还进一步加深。(阅读教材80-89页)思考:国民党控制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孙中山开创的中华民国的关系。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官僚资本垄断了旧中国的经济命脉航空垄断100%钢铁垄断90%电力垄断67%煤炭垄断33%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艰难处境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

中国民族资本在它积累的最高峰的时候,不过70多亿元(1936年币值),合20多亿美元,而当时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资本估计达42.8亿美元,比民族资本大一倍以上。稍后,官僚资产阶级所积累的财产达100到200亿美元,比民族资本大四倍至九倍。

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遭遇极端困难被枪杀的共产党人。●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万6千多人。

帝国主义和新老军阀组成反革命联合阵线,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进行大屠杀。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摧残,革命组织遭到破坏,革命转入低潮。

●1927年11月统计,全党党员人数由1927年5月中共五大时的57900多人锐减到10000多人。

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

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上必须作出特殊的选择1927年4月28日,反动军阀张作霖杀害了李大钊北京李大钊烈士陵园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理论上,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几乎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阵地战”,通过“阵地战”占领中心城市,再经过中心城市的工人武装起义,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传统模式(三)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斗争相继失败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实践上,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在中心城市发动了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然后迅速将革命由中心城市推向周边城市和广大农村。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传统模式巴黎公社成立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以开展城市工人运动和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为工作重心城市中心论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产生巨大影响

一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党的三大决议案及宣言。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都以占领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

南昌起义指挥部一江西大旅社。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毛泽东在江西安源张家湾召开会议,讨论秋收起义。图为会议会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都以占领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

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张太雷叶剑英叶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都以占领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

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起义失败后大批革命者被杀害。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三大起义失败后选择了深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

一、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背景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及其战略目标的实现三、土地改革及其重要作用

四、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一)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二)中国革命新道路在抗日战争中继续推进(三)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任务的完成二、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及其战略目标的实现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一)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1、走出一条新路,中国革命复兴八七会议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八七”会议记录。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为胜利实现从北伐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伟大历史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三湾改编会师井冈山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到1930年初,共产党在全国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根据地,红军发展到7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约10万人。

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反“围剿”作战的胜利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拥有21座县城、250万人口、5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央革命根据地。

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根据地军民积极进行经济建设,着重发展农业生产,努力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注重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根据地发行的钱币

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2、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地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一些地区暴动。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

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

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主要的原因在于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党内屡次“左”倾错误出现的原因

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被迫长征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决议。3、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

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全党的领导地位,同时也就确立了农村包围城道路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35年1月7日,红一方面军攻占遵义。图为遵义城。

遵义会议会址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召开后

遵义会议参加者名单政治局委员张闻天政治局委员周恩来政治局委员朱德政治局委员陈云政治局委员秦邦宪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政治局候补委员刘少奇政治局候补委员邓发政治局候补委员何克全走向胜利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长征的胜利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二)中国革命新道路在抗日战争中继续推进

1937年8月洛川会议决定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1、开辟抗日根据地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晋察冀根据地晋西北根据地晋冀豫根据地晋西南根据地山东根据地华中根据地陕甘宁根据地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到1945年春,全国有19个解放区,总面积9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人民军队91万人。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政权建设:建立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充分民主的选举制度。2、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经济建设:各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主要发展农业、商业。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动。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吸引了大批进步知识分子,延安更是中国知识分子实现理想的热土。发展国民教育。创办学校和短期培训班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

中国共产党“在短短的几年中将成为中国唯一的主导力量。”

——美国驻华使馆人员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三)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任务的完成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把工作重心放在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农村,迅速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基础”。1、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总攻。2、完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任务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乘汽车向北京正阳门开进。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

“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

——毛泽东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

一、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背景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及其战略目标的实现三、土地改革及其重要作用四、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三、土地改革及其重要作用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

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由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转变为实行减租减息政策。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正式决定把减租减息作为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动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

1946年5月4日即“五四”指示,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转变为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政策。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

1948年,中共中央制定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时期,在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

1948年秋1亿解放区农民分得土地,农民踊跃参军保卫胜利果实。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土地法大纲实施后,解放区的大批农民参加解放军

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第四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淮海战役中每日支前的民工达543万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