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需求及供给,均衡利率的决定课件_第1页
货币需求及供给,均衡利率的决定课件_第2页
货币需求及供给,均衡利率的决定课件_第3页
货币需求及供给,均衡利率的决定课件_第4页
货币需求及供给,均衡利率的决定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货币需求及供给,均衡利率的决定,最新 PPT,货币需求及供给,均衡利率的决定,1.货币需求 2.货币供给 3.均衡利率的决定,凯恩斯主义,决定和影响因素,最新 PPT,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一、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从资产选择的角度对货币需求的各种动机作了分析,认为人们持有货币存在流动性偏好,因此产生对货币的需求,这就是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最新 PPT,投机性动机又称为资产动机,资产动机形成的货币需求被称为资产性货币需求。在货币需求只考虑货币和债券(公债)的情况下,资产性货币需求即为债券资产的需求,资产性货币需求取决于

2、市场利率的高低,市场利率越高,货币需求量越小。,最新 PPT,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一定低点之后,由于利息率太低,人们不再愿意持有没有什么收益的生息资产,而宁愿以持有货币的形式来持有其全部财富,即货币需求变为无限大。如果利率稍微下降,不论中央银行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都将被货币需求所吸收。货币需求曲线L就会变成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人们把这一直线部分称作“流动性陷阱”。,最新 PPT,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一)宏观角度 1全社会商品总量及供求结构变化。 2价格水平。 3收入水平和收入的分配结构 4货币流通速度 5制度性变迁 6人口密集程度、产业结构、信用制度、社会分工、交通运输状况等客观因

3、素。,最新 PPT,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二)微观角度 1收入的来源 2利率变化和金融资产选择的多元化,最新 PPT,货币需求,定义:货币需求是当影响人们希望持有的货币量的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时,实际货币需求量与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 所谓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即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最新 PPT,r=i+p (r为名义利率,i为实际利率,p为借贷期内物价水平的变动率,它可以为正,也可能为负。) 较为精确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r=(1+i)(1+p)-1 国际上通用的

4、计算实际利率的公式 i=(1+r)/(1+p)-1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区别: 名义利率并不是投资者能够获得的真实收益,还与货币的购买力有关。如果发生通货膨胀,投资者所得的货币购买力会贬值,因此投资者所获得的真实收益必须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这就是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最新 PPT,两者的关系: 1、当计息周期为一年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等,计息周期短于一年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 2、名义利率不能是完全反映资金时间价值,实际利率才真实地反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3、以i表示实际利率,r表示名义利率,n表示年计息次数,那么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

5、的关系为 : 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 一般简化为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4、名义利率越大,周期越短,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差值就越大。,最新 PPT,例: 如果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而同期通胀率为3%,则储户存入的资金实际购买力在贬值。因此,扣除通胀成分后的实际利率才更具有实际意义。仍以上例,实际利率为2% 3% =1%,也就是说,存在银行里是亏钱的。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及通胀压力难以消化的长期格局下,很容易出现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即便央行不断加息,也难以消除。所以,名义利率可能越来越高,但理性的人士仍不会将主要资产以现金方式在银行储蓄,只有实际利率也为正时

6、,资金才会从消费和投资逐步回流到储蓄。,最新 PPT,货币需求,利率上升的影响,利率下降的影响,MD,当利率上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增加,而货币实际需求量减少-存在沿着货币需求曲线向上一动.反之.(p205页),最新 PPT,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p205页),MD1,MD,MD2,实际GDP减少或金融创新的影响,实际GDP增加的影响,最新 PPT,货币供给,货币供给(money supply)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货币供给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政府和银行系统以外的货币总和。 货币供给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层次的划分;

7、货币创造过程供给的决定因素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流通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扩大,现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认为是货币,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随时转化为现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债、人寿保险单、信用卡)也被广泛认为具有货币性质。,最新 PPT,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1. 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统计口径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 2. 流动性较高,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强;流动性较低,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弱。这个标准对于考察市场均衡、实施宏观调控有重要意义。 3. 便于进行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货币政策的操作,也是一项重要要求。,最新 PPT,

8、一般认为,货币层次可以划分如下: M1=现金+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其他支票存款; M2=M1+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散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M3=M2+其他金融资产。,最新 PPT,西方国家货币层次的划分及其依据 货币的流动性在大部分西方经济学家眼里实质上就是货币的变现能力。根据大部分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层次的归纳,货币一般情况下可分为一下几个层次: M1=通货+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 M3=M2+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的金融债券; M4=M3+银行与金融机构以外的所有短期金融工具。,最新 PPT,美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目前,美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大致如下: M1

9、=通货+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 M2=M1+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基金份额(非机构所有)+隔日回购协议+隔日欧洲美元+合并调整; M3=M2+大面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基金份额(机构所有)+定期回购协议 定期欧洲美元+合并调整; L=M3+短期财政部证券+商业票据+储蓄债券+银行承兑票据。,最新 PPT,欧盟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欧盟在货币层次划分方面,相对于美国有很大的差别。欧洲中央银行将货币分为狭义货币、中间货币和广义货币三个层次,具体划分如下: 狭义货币:M1=流通中现金+隔夜存款; 中间货币:M2=M1+期限为两年以下的定期存款+通知期限三个月以内的通知存款;

10、广义货币:M3=M2+回购协议+货币市场基金(MMF)+货币市场票据+期限为两年以内的债券。,最新 PPT,日本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日本现行的货币层次划分为: M1=现金+活期存款; M2+CD=M1+准货币+可转让存单; M3+CD=M2+CD+邮政、农协、渔协、信用合作和劳动金库的存款以及货币信托和贷方信托存款。此外还有广义流动性等于“ M3+CD ”加回购协议债 券、金融债券、国家债券、投资信托和外国债券。,最新 PPT,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划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划分 M0=流通与银行体系外的现金通货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邮政汇划资金+国库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 M2=M1+

1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短期债券,最新 PPT,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确定并按季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货币层次的划分具体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在我国,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最新 PPT,我国的货币划分依据 回到流动性这个划分标准,不难看出,我国货币层次

12、划分的流动性标准是局限于该金融资产的国内流动性为基础的。关于中美之间货币分层的一些区别中美两国的M系统,若M1数值相同,则美国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就是M1,而中国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则要远远小于M1。这个差别使中国经济单位没有足够的流通货币,而美国相对于中国则有充裕的货币。,最新 PPT,造成这个差别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支票不能直接兑换成现钞,尽管它是货币 例:在M2项目下,若M2相同,则中国的储蓄额很大,但流通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却很少,因为中国的M2被高额储蓄占掉了,而美国却几乎全部是M1(美国储蓄率很低)实际也就是全是M0,即决大部分是现钞,市场有经济意义的货币充足。而中国却是市场严

13、重缺少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一直倾向于使用M2来调控货币的原因。,最新 PPT,货币供给的流动性,1. 货币供给的流动效率,有一个具体的指标,即货币供给的“流动性”M1/M2。 2. M1/M2值是趋大还是趋于减小,可间接表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减,可作为判断经济发展态势的指标之一。,最新 PPT,货币供给的环节,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记账货币 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有三种途径: 变动其储备资产,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或贵金属; 变动对政府的债权,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买卖政府债券 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业务或发放再贷款,最新 PPT,货币供给内生性,货

14、币供给内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因此,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最新 PPT,货币供给外生性,货币供给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其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等从源头上控制货币数量。,最新 PPT,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理论差异,最新 PPT,最新 PP

15、T,货币供给增长率,货币供给增长率计算法又称为“M=Y+P公式” M=YP 即货币供给增长率M等于经济增长率Y加上预期(或计划)物价上涨率P。,RMS代表货币供给量增长率; RE代表实际经济增长率; RP代表物价上涨率; R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幅度。,最新 PPT,两种分析框架:,(一)从不同主体的角度分析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A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在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上 1)对货币乘数: a. 央行通过调整Rd(支票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和Rt(非交易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影响货币乘数的分母。如果准备金率水平提高,使得货币乘数降低,就会冻结商业银行一部分流动性上交央行,

16、无法参与货币创造,降低货币供给;如果准备金率水平下调,货币乘数增大,商业银行会获得一部分流动性可以用于信贷放款,从而增加货币供给。,最新 PPT,b. 央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可以为市场利率的形成加以定位,从而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机会成本进行影响,最终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具体的机制是:当再贴现率提高,市场利率在此引导下提高,增加银行资金的机会成本,从而降低超额准备金率,降低货币乘数分母,增大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给。但牵马河边易,强马饮水难,主动性不是很强。,最新 PPT,2)对基础货币: a. 央行通过再贴现、再贷款的投放数量,影响基础货币的增减。当央行向商业银行注入流

17、动性,增大贴现窗口放款,这就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使得这一部分新增的高能货币能够通过货币创造机制形成货币供给。相反,就会回收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给。 b.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通过在债券市场上进行买卖国债、回购市场上进行回购交易、发行特别国债、发行央行票据等方式吞吐基础货币,从而影响货币供给的增减。,最新 PPT,B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超额准备金率的调整,从而影响到货币乘数的分母。商业银行对于超额准备金率的考虑主要在于对其成本和收益的权衡上: 超额准备金的成本:即为将其贷放出去或投资于有价证券的收益。当市场利率上升,信贷投放的收益率上升,则其机会成本增大;当有价证券收

18、益向好,其投资的资本利得也会增加,机会成本也会增大。,最新 PPT,2) 超额准备金的收益:即为避免因流动性不足而产生的损失。这取决于流动性不足的损失数量的大小、流动性不足的概率,以及从其他渠道补充流动性的可得性。 损失数量的大小取决于在流动性计划中预期的现金资产的支出规模; 流动性不足的概率取决于预期支出的不确定性或波动范围。 其他渠道补充流动性的成本:再贴现再贷款、同业拆借、证券回购、资产出售、贷款催还或贷款出售、欧洲货币市场借款等,如果这些渠道借入的成本较低,时间较短,流动性的损失就小。,最新 PPT,C非银行公众: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在于对现金漏出率、非交易存款的储蓄倾向的调整,从而影

19、响货币乘数的分母。(实质上是M0、M1、M2的比较) 1)流通中现金与支票存款的比率:该比率的大小决定于公众对于其财富的资产持有形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财富总量及该种资产形式的财富弹性、资产的相对预期报酬率、资产的相对风险以及资产的流动性四大因素。,最新 PPT,a.财富总量以及财富弹性:财富总量增长,现金和支票存款都会增加,但二者的财富弹性有区别。现金的财富弹性小于支票存款,从而使得随着财富的增长,现金比支票存款比率下降。 b.资产的预期相对报酬率:一是现金和支票存款的相对报酬率:现金的预期报酬率为零,支票存款的预期报酬率在于支票存款利率的和银行服务的质量。当交易结算电子化程度提高、支票存款利

20、率上升、银行服务质量提高,该比率就会下降。二是相对于其他资产预期报酬率的变化的敏感性。一般认为支票存款的敏感性较强,因此当证券收益增加,现金、支票存款都会减少,但支票存款会减少快一些,使比率上升。,最新 PPT,c.相对风险:现金是最安全的资产,而支票存款存在银行倒闭的风险。当经济动荡,发生银行挤提,则会加大现金资产的持有,增加现金漏出率。 d.流动性:即现金和支票存款的充当交易媒介的便利性。这取决于公众所处的金融环境的基础设施的覆盖和运行效率和人们的结算习惯,还有地下经济的规模,最新 PPT,2)非交易存款与支票存款的比率(实际上是M1、M2的比较) a. 财富总量以及财富弹性:非交易存款的

21、财富弹性大于交易存款 b. 预期收益率:一方面是二者的相对报酬率,另一方面是二者对其他资产相对报酬率的敏感程度。非交易存款的其他资产的敏感程度更高,而交易存款为满足固定的交易需求有一定的稳定性。,最新 PPT,(二)从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角度进行分析 1货币乘数角度的分析框架 1)Rd、Rt:央行 2)Re:商业银行(市场利率、流动性损失大小(支付需求的规模和不确定性、其他渠道借入资金的成本)、央行再贴现率对市场利率的定位、央行各种货币政策的宣示作用对市场利率预期的引导 3)Rc,t:公众现金和交易存款比率、非交易存款和交易存款的比率 财富弹性 相对收益率:1)二者之间;2)相对于其他资产报酬率

22、的敏感程度 风险 d. 流动性(即便利性),最新 PPT,2基础货币角度的分析框架: 1) 分析框架:央行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 A1央行持有的有价证券 A2对金融机构的贴现贷款 A3外汇储备、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A4其他资产 A5在途资产 负债: L1流通中现金 L2银行存款准备金(法定、超额) L3财政性存款 L4央行票据 L5其他负债,最新 PPT,E 央行资本金 分析框架: B=C+R=L1+L2主动方式 B=(A1+A2+A3+A4+A5)(L3+L4+L5+L6+E)被动方式 L:主动方式方式: 1) 公开市场业务: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图:主动进行扩张还是紧缩;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使用 2)

23、贴现贷款:央行通过调整再贴现利率来主动影响银行的贷款需求,从而影响贴现贷款量,最新 PPT,被动调整方式 A1政府的预算赤字:发债(增税、发债、赤字货币化) A2银行的贴现贷款需求:有双方共同决定,主动性不是很强。 A3中央银行为稳定汇率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L4回收流动性 .,最新 PPT,均衡利率,均衡利率,是指保持货币流通中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一致时的利率。与各个银行的针对不同情况的具体利率相对应。 均衡利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货币供给、收入水平发生变动时,货币市场的均衡状态也将随之发生变动,由旧的均衡调整至新的均衡,均衡利率也将调整至新的均衡利率。,最新 PPT,变动,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收入

24、水平的变动,货币供给量和收入水平同时变动,货币市场均衡,均衡利率的作用,最新 PPT,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当货币供给增加时,均衡利率下降;当货币供给减少时,均衡利率上升。 最初的货币供给为m, 与货币需求曲线交于E,则E为均衡点,利率re为均衡利率。假设货币供给减少至m2,也就是货币供给曲线由m移动到m2,在初始利率re下新的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机制将会起作用,于是,人们抛售债券换回货币,这将使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利率的上升会使货币投机需求下降,从而使货币的总需求下降(沿着货币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这一过程将持续到E2,此时均衡利率降为r2,货币市场出现新的均衡。,最新

25、 PPT,相反,假设货币供给增加至m1也就是货币供给曲线由m移动到m1。在初始利率re下新的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机制将会起作用。于是,人们增加债券的购买,导致债券价格上涨,债券价格上涨又会使利率下降,利率的下降使货币投机需求上升,从而使货币的总需求上升(沿着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这一过程将持续到E1,此时均衡利率降为r1,货币市场出现新的均衡。,最新 PPT,还要注意一种极端的情况就是,当货币供给进一步增加导致均衡利率已经降低到“流动性陷阱”的水平时,在这种场合,不管货币供给再增加多少利息率将不再下降,而是稳定地保持在“流动性陷阱”的利率水平上。这是因为,利息率降低到

26、极限值“流动性陷阱”之时,如果货币当局继续用新增货币收购债券,所增加的货币供给总(就)会被出售债券的人保持在手中,以便日后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时再把货币转换成债券。,最新 PPT,收入水平的变动,假设原先的货币需求曲线为L,现假设收入水平提高了,这样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相应增加了,由于货币供给保持不变,因此人们必须抛售债券换得货币,以应付新增的货币交易需求。人们抛售债券换取货币的活动迫使债券价格下跌,利率上涨,直至货币市场再次均衡。 假设国民收入现在减少了,这意味着出于交易动机所需的货币也相应地减少了。人们必然会用多余的货币来购买债券,一直到由此引起的债券价格上涨、市场利率下降到均衡利率

27、为止。由此可见,收入水平对均衡利率的影响作用是:当收入水平提高时,均衡利率会相应地提高;相反当收入水平下降时,均衡利率会相应地降低。,最新 PPT,货币供给量和收入水平同时变动,随着均衡利率的变动,收入水平一定会发生相应的变动。假设货币供给增加,也就是货币供给曲线由m移动到m1。在初始均衡利率re下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机制将会起作用。于是,人们增加债券的购买,导致债券价格上涨,债券价格上涨又会使利率下降,在这里,利率的下降将产生两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如前所述,利率的下降使货币投机需求上升,从而使货币的总需求上升(在图形上表现为货币需求量沿着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最

28、新 PPT,而另一方面,利率的下降还会使投资上升,使国民收入水平上升,从而使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货币的总需求增加(在图形上表现为货币需求量随着货币需求曲线由L右移至L而增大)。,最新 PPT,相反,假设货币供给减少,也就是货币供给曲线由m1移动到m,在初始利率r1下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机制将会起作用,于是,人们抛售债券换回货币,这将使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在这里,利率的上升又将产生两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如前所述,利率的上升使货币投机需求下降,从而使货币的总需求下降(在图形上表现为货币需求量沿着货币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最新 PPT,而另一方面,利率的上升还会使投资下

29、降,使国民收入水平下降,从而使货币的交易需求减少,货币的总需求减少(在图形上表现为货币需求量随着货币需求曲线由L左移至L而减少)。这一过程将持续到E,此时均衡利率降为re,货币市场出现新的均衡。,最新 PPT,货币市场均衡,1)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有赖于三个条件,即健全的利率机制、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有效的中央银行调控机制。 2)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最主要的实现机制是利率机制。除利率机制之外,还有:中央银行的调控手段;国家财政收支状况;生产部门结构是否合理;国际收支是否基本平衡等四个因素,最新 PPT,(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不仅是货币供求是否均衡的重要信号,而且对货币供求具有明显的调节功能。因此,货币均衡便可以通过利率机制的作用而实现。 就货币供给而言,当市场利率升高时,一方面社会公众因持币机会成本加大而减少现金提取,这样就使现金比率缩小,货币乘数加大,货币供给增加; 另一方面,银行因贷款收益增加而减少超额准备来扩大贷款规模,这样就使超额准备金率下降,货币乘数变大,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