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复习(上课用).ppt_第1页
《游褒禅山记》复习(上课用).ppt_第2页
《游褒禅山记》复习(上课用).ppt_第3页
《游褒禅山记》复习(上课用).ppt_第4页
《游褒禅山记》复习(上课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游褒禅山记复习,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70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

2、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文章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力雄健,语言洗炼,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作者简介,临川:王安石家族宗祠,临川:王安石纪念馆,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点击高考,(一)名句默写 1.(2012年湖南卷)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 2.(2011年天津卷)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 ,亦不能至也。 3.

3、(08年浙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 4 . (08年湖南)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_,_。_,_。 5 . (07年天津)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余于仆碑,_,_,何可胜道也哉!”,(二)文言虚词 1、(08年浙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2、(08年福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08年湖南)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4、(09年天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5、(09年安徽)其孰能讥之乎!,复习要求(文言知识) 1、重读课文,结合注释逐句口译。 2、积累词类活用及古今异义例子。 3、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根据句式特点及语

4、境翻译句子。,复习一:文章脉络,游褒禅山记,记叙,议论,(议论的基础),(记叙的深化),游华山洞的心得,借仆碑抒发感慨,褒禅山命名的由来,游洞的经过,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因事见理,叙议结合,本文把_和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_”和“_ ”的道理。,游山,治学,游山,尽吾志,深思慎取,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复习二:归纳主题,复习三:(一)请列举课文中古今异义的句子,1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十分之

5、一 今:数词,十一 2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不同寻常、不平凡 今: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 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二)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1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4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6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舍,名作动,筑舍定居,名,名作动,命名,侧,名作状,从旁边,穷,形作动,走到尽头,进、见,动作名,前进的道路,见到的景象,至,动作名,到达的人,7 .火尚足以明也 8 .非常之观,常

6、在于险远 9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0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明,形作动,照明,险远,形作名,险远 的地方,幽暗昏惑,形作名,幽深昏暗、让人迷乱的地方,谬,使动用法,使错,弄错。传,动作名,流传文字。名,名作动,称说,说出,(三)解释下列实词的意思 1 .得 此余之所得也 心得,收获 古人之于天地、往往有得 心得,收获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能够 可以 2 .道 有碑仆道 路 何可胜道也哉 说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3 .观 古人之观于天地 观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景象 4 .胜 何可胜道也哉 尽 高处不

7、胜寒 承担,承受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尽 5 .相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辅助 伯乐相马 仔细看,审查 儿已薄禄相 相貌,(四)说明句中加色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 .以故其后名之褒禅 2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 .盖音谬也 4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5 .来而记之者已少,因为,介词,是、为,表判断。,大概,承接上文,表示推测,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6 .于是余有叹焉 7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8.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9 .夫夷以近 10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11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语气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助词,因为,连词,连词,表

8、并列,连词,表顺承,转折连词,1、以故其后名之曰 2、距其院东五里 3、独其为文犹可识 4、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盖其又深, 则其至又加少矣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7、其孰能讥之乎?,其,“ ”字的用法,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代词,那,指慧空禅院,代词,它,指仆碑,代词,它,指洞穴,代词,它,指后洞,代词,他们,指古人,代词,那些,指游客,代词,那些,指好游者,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岂,难道,“其”字意义用法归纳,一、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译为“他(它)的” 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

9、不在也 3、活用为第一人称,译为“我、我的” 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指示 代词,译为“那”“那(个、些、里)” 例:则或咎其欲出者 5、指示代词,译为“其中的” 例:其一犬坐于前 狼 二、语气词,放在句首或句中 1、表猜测、揣度语气,译为“大概、恐怕” 例: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2、表劝勉、期望、命令或加强祈使语气 例: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3、用于反问句中,加强反问语气 例:其孰能讥之乎? 4、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 例: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三、连词,表假设,译为“假若、如果” 例: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 四、连词,表选择,相当于“是还是”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

10、邪?,助词,人称代词,其,“ ”字用法归纳,他(们),它(们)(的) 你(们),你(们)的 我(们),自己(的),指示代词,这(里),那(些) 其中,表选择:是还是 表假设:如果,假如,代词,连词,副词,表商量:还是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大概 表祈使:一定,助词,不翻译,指代对象,请指出下学过的列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蔺列传 2 .秦王恐其破壁。 廉蔺列传 3 .今肃迎曹,曹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操从事。 赤壁之战 4 .今曹得荆州,奄有其地。 赤壁之战,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3、盖其

11、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以不深思慎取的原因啊。,问起它的深度,就(连)那些喜欢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叫它后洞。,(五)语句翻译,大概洞更深,那么那些到达(的人)又更加少了。,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义。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感悟与积累 1、成功需要志、力、物。 2、无限风光在险峰。 3、学习要深思、慎取.,感悟与积累,荀况见微知著,博学参省,善假于物, 于锲而不舍中悟志于学之要义; 韩愈传道解惑,无贵无贱,不耻相师, 于曰师曰生中论好学之精神。 苏轼月夜泛舟,畅游赤壁,扣舷而歌,

12、 于清风明月中感宇宙之永恒; 介甫感于仆碑,怠而憾出,始有叹焉,于幽暗昏惑中参尽其志求深思之品质。,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王安石与苏学士(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均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对后世的影响较大。就文学成就而言,苏学士要高过王安石,就政治地位而言,王安石又高过了苏学士。他们的政治见解不同,也很难评断,他们两人之间于见识、文学上发生的小故事,在警世通言之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作了很有意思的描绘,读了令人捧腹大笑、发人深省,受益不浅。,王安石作了一首咏菊诗,开头两句为: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学士看了之后,认为王安石胡说八道、江郎才尽,贻笑大方。苏学士凭借自己的人生阅历、见解推断

13、:西风是秋风,而菊花正是开在深秋,敢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即便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哪有被吹落变成满地金之说?因见王安石诗只写了开头两句,似乎才思枯竭、没有写完,苏学士就提笔接着写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见了苏轼如此说,并没有辩白,而是将苏轼贬至黄州作官,直至苏轼亲自看到了重九之后,秋风大作,将菊花吹得落满地,枝上全无一朵,方才目瞪口呆,才晓得终究王安石是对的,自己错了。,王安石作了一本书字说,一个字解一个意思,如天虫为蚕,四马曰驷。苏学士嘲讽道:照这样说来,鸠字九鸟,鸣鸠在桑,其子七兮,连娘带爷,共是九个。弄得王安石回答不上来,很尴尬,同时苏学士也是对王安石极大地嘲讽,可

14、谓尖酸刻薄,导致王安石恼羞成怒,很讨厌苏学士,贬了他的官。,严祺先文集序 参考译文,韩文公的文章,振起了八个朝代以来的衰颓(文风)。他的诗歌也是怪异奇特,独自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但是朱熹(考亭先生)曾经批评他诗文的俗气,认为他的上宰相书和符读书城南诗就是这种情况,(他)不正是借此来急切的谋求仕进,志在财利俸禄吗?所以我曾经说,写文章的事情,不说别的,必须首先去除他的俗气才行。现在天下文人很多,身处偏僻乡野,却(试图)在高官权贵那里通报自己的姓名,并且早晨写篇文章,傍晚时候就刊印出来,经常结集成鸿篇巨制,在拜谒达官贵人,结交知名人士时,就拿它来作为见面的礼物。像这样,文章即使不错,也显得很俗。我

15、读严祺先先生的文章,深深的感叹他的卓尔不群,超出世俗之人。,无锡自从顾端文(顾宪成)、高忠宪(高攀龙)两位先生在东林讲学,远远的继承古圣绝学,圣人流传下来的风尚不曾远离,严先生出生在这个地方,诵读诗书,蒙受教化,信奉儒学,在儒家经典研究方面很精通。平日看重名节,行止(行,做事;藏,隐退)谨慎。看待社会的功名利禄就好像将要玷污了他。心有感触愤懑填塞其中,就事而发感慨,所以他的文章行文的主旨(思想),大多是被世人耻笑为不合时宜的。韩愈曾说:“他人取笑我,我心中把它当做一种喜悦。”人们笑韩愈,只是因为他(文章的)言辞被流俗取笑,仍然还算是杰出的一代儒家领袖;如果是文章的主旨(思想)被流俗取笑,不又是比古人(韩愈之类)更超出一层了吗!,即使这样,假如韩愈处在当今之世,他行文的主旨(思想)也应当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