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解读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点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地理要素(1)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2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迁移,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

2、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化学能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迁移运动,以及能量的流动、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传输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

3、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的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

4、数量基本恒定专题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4.以实例说明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1)实例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两大全球性生物灭绝时期。(2)实例二:以土壤形成为例土壤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从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以看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成土母质与土壤岩石风化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来源气候与土壤A寒冷气候微生物分解慢有机质积累多。B从干燥的荒漠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风化壳逐渐加厚。生物、人类活动与土壤地形与土壤A山区,导致土壤发生垂直分化。B陡峭

5、山坡,很难发育深厚土壤;平坦地区,发育深厚土壤。C阳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但蒸发大,水分比阴坡差。D迎风坡,水分比背风坡好。(3)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变化,如温室效应增强。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深挖高考命题点填空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2016课标乙卷改编)与磷高累积区相比

6、,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大气温度较_;生物生产量较_;土壤含水量较_;地表径流量较_。答案:高高低大解析:该山坡海拔2 0003 000米处,磷累积量较少。由材料可知,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的磷累积量。由于该山坡海拔2 0003 000米处较磷高累积区的海拔低,因此气温较高;该山坡海拔2 0003 000米处为森林植被,生物生产量较高;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则土壤水分减少不利于磷累积;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的磷累积量,因此地表径流量小有利于磷累积。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12题。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

7、所起的作用?()ABCD2能表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BCD答案:1.A2.B解析:第1题,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的差异主要是汛期长短、流量大小、有无结冰期等,这是由两地气候差异造成的。第2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主要是夏季降水集中,流水侵蚀作用强大,冲刷地表形成的,这是水文对地貌影响的表现。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据此回答34题。3海洋“生物泵”作用的影响可能是()A加快洋流流速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缓解全球变暖4材料中体现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是()循环功能转化功能生产功能平

8、衡功能ABCD答案:3.D4.D解析:第3题,本题关键是对海洋“生物泵”作用的理解。该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可能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则该作用可缓解全球变暖。第4题,海洋浮游植物使大气中CO2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反映了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可以产生的平衡功能。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条件下;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续表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植物动物赤道附近为雨林,动

9、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植物气候森林茂盛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气候土壤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是冰川地貌积水而成的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形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是河流堆积作用而成地貌生物阴坡、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在阳坡,冷杉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快了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典例名师指妙招例(2014全国新课

10、标卷)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回答(1)(2)题。(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名师指导解题答案(1)B(2)C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判读物质循环示意图形式简单,但是可以表现的内容丰富,可以表示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洋流分布,也可以表示热力环流、生物循环。物质循环模式图既显示了地理环境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又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判读这类

11、图示,关键是把握循环过程中涉及的物质,即各箭头代表的作用形式和含义。图1某循环模式图图2某区域循环示意图图3某物质循环图物质循环示意图充分反映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它往往伴随着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流动,在分析该类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区分不同的物质循环类型确定物质循环类型,首先要掌握常见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如水循环示意图、生物循环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热力环流示意图、洋流模式图等(如图1可代表水循环侧视图、热力环流侧视图、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模式图)。其次要注意从图中把握关键信息、提示性词语、标志性环节等(如图2中由“水汽输送”可知为水循环示意图,图3中由岩石

12、类型可知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2把握不同类型的物质循环的本质和环节如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本质是三大类岩石、岩浆之间的转化,主要环节即各箭头的含义(如图3中为外力作用、代表重熔再生、代表岩浆活动、代表高温高压作用、代表变质作用)。3关注物质循环图中物质的运动方向,关注物质循环的过程若图1代表北半球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侧视图,则G为陆地、H为海洋,代表北半球冬季。代表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若图1代表大洋环流示意图,则由洋流流向及分布规律判断为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4抓住物质循环图中的关键信息若图1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箭头表示气流下沉,近地面G处气温低、气压高,箭头表示气流上升,近地面H处气温高、

13、气压低。典例名师指妙招例(2017曲靖模拟)读下图,回答(1)(2)题。(1)若此图示意海陆间水循环,则()A乙为海洋,甲为陆地B我国的夏季风属环节C环节能给陆地补充淡水D环节一定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2)若此图表示大洋环流,甲、乙两地全年昼夜基本上平分,则该环流中易形成规模较大的渔场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名师指导解题1名师指点(1)由题目设问可知,此为“一图多名”,即这个图可表示不同类型的物质循环模式。(2)由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位置和箭头指向,联系所学知识,很容易确定各项含义。2信息提取(1)若此图示意海陆间水循环,则根据箭头指向可知(2)由“若此图表示大洋环流,甲、乙两

14、地全年昼夜基本上平分”可知该大洋环流是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答案(1)C(2)C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与结果(1)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一个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将各自然地理要素截然分开。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如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一个区域的变化不

15、可避免地影响其他区域,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与资源综合利用(1)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从空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从时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一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如对沙尘暴的长期研究表明,正是由于农牧过渡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了植被,加上地表土层疏松和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导致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2)人类应采取的措施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

16、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因此,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都要考虑对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影响导致的其他要素的变化,并作出综合评价。(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深挖高考命题点1填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

17、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2016课标甲卷改编)(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_。(大气温度;降水量;积雪厚度;植被覆盖度)(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_最大。答案:(1)(2)冬季风力解析:第(1)题,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的气流抬升,在一定的高度产生丰富的地形雨,故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先增后减;坡度越大的地区,降雪留存的难度越大,则积雪厚度越小,但在高山苔原带,积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植被覆盖度与水分条件密切相关,而水分条件与海拔密切相关。第(2)题,东北地区

18、位于季风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强烈的西北风使山地的西北坡成为迎风坡,受大风影响,产生冻害。2填空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2014课标卷改编)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

19、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_;植株密度_。(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_。(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灌木植物_、草本植物_。答案:(1)提高改变(2)地下生物量(3)萎缩繁茂解析:第(1)题,读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提高;植株数量和结构变化,导致植株密度改变。第(2)题,读表中数据可知,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与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的是地下

20、生物量。第(3)题,读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氮的持续沉降,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不断减少,导致灌木植物萎缩,而草本植物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增加导致草本植物繁茂。3问答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读图,回答问题。(2014课标卷改编)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答案: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

21、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解析: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应从水温、结冰期、营养物质等方面分析。下图中,左图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相互关系,右图为我国内陆某地自然景观。读图,回答12题。1左图中若a处形成化石,b处形成右图所示地理景观,则()A甲表示大气圈,乙表示生物圈B乙表示生物圈,丙表示大气圈C甲表示大气圈,乙表示岩石圈D乙表示岩石圈,丙表示生物圈2右图景观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有()气候大陆性强,干旱、降水少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风力侵蚀显著,流水侵蚀微弱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ABCD答案:1.B2.C解析:第1题,化石为生物死亡后在沉积岩中

22、存在的遗体或遗迹,说明甲、乙二者之中一个为岩石圈,另一个为生物圈。右图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说明甲、丙二者之中一个是大气圈,另一个是岩石圈。综合判断知,甲、乙、丙分别为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干旱为右图环境的基本特征,据此推测该区域气候、土壤和河流基本特征。植物生长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读图,回答34题。3我国南方地区的树木比北方地区的发芽早,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土壤4图中体现了()A林地土壤较草地肥沃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林地光照优于草地的D土壤决定植被类型答案:3.A4.B解析:第3题,我国气温回升南方早,北方晚,影响南北方树木发芽早晚的主要

23、因素是热量。第4题,植物的生长受光、热、水的综合影响,这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要素分析类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如南方低山丘陵)2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

24、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典例名师指妙招例(2015全国新课标卷)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回答(1)(2)题。(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

25、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2)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名师指导解题1名师指点题干材料:“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可知:该海域海底若以淤积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浅,那么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变大,反之,该海域海底若以侵蚀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深,那么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缩小。2信息提取答案(1)D(2)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相关问题的答题模板在分析某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通常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答题模板:1明确自然地理要素的组成。答题思路:该地区、等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2分析某地区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对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答题思路:当要素发生变化后,其他要素随之发生变化。例如,当砍伐森林(植被)后,地表拦截大气降水(气候)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表水(水文)汇流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