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古行政史中枢制度.ppt_第1页
中国中古行政史中枢制度.ppt_第2页
中国中古行政史中枢制度.ppt_第3页
中国中古行政史中枢制度.ppt_第4页
中国中古行政史中枢制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三公九卿制 二、三省六部制 三、二府三司制 四、一省六部制 五、六部分管制,三 公 九 卿 制,秦汉时期的中枢制度主要是三公九卿制,三公包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中枢机构中的最高执政者。丞相总揽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则握有监察权力且为丞相副手。以后虽然在名称上有所变动,但职能一直未有改变。,三公之下就是“九卿”,但实际不止九名。主要包括: 1、太常。其为诸卿之首,掌管宗庙礼仪、教育,多由皇族或者外戚充任。 2、宗正。主要管理宗族事务。 3、光禄勋。掌管宫殿门户守卫和传达事务。其下辖官员很多,包括中郎将、羽林郎等各种郎官。是朝廷重要官员的主要来源。,4、卫尉。执掌保护宫廷的任务。

2、5、太仆。执掌皇帝乘舆。 6、大鸿胪。掌管少数民族事务和诸侯王朝聘宴之事。,7、廷尉。掌管刑狱,负责司法。 8、执金吾。负责宫殿之外、京城之内的警卫和治安,并充当皇帝出巡时的仪仗队。 9、大司农。负责国家财政。,10、少府。主管皇家财务和政务,下设署官颇多,主要有尚书、中书等。 11、将作大匠。负责宫室、陵寝、土木工程。 12、司隶校尉。负责京畿治安。,汉武帝之后,中枢机构发生了变化。作为服侍皇帝的尚书之地位开始崛起,而重臣也需要加“录尚书事”才可进入权力中心。东汉之后,尚书称“台”。同时,也开始分曹治事,逐步侵夺九卿的权力。其六曹为:三公曹(考课)、吏部曹(选举祭祀)、民曹(修建工程)、客曹

3、(外交事务)、二千石曹(司法)、中都官曹(治安)。史称“众务悉归尚书,三公但受成而已”(通典),三省六部制,曹魏建立后,尚书省独立成为中央机构。与此同时,其权力开始逐渐变小。中书省渐掌机要。总体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枢机构变化不大,但逐渐为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正式形成奠定了基础。,隋唐时期,三省是决策部门,此外,还有秘书省和内侍省。尚书省下属的六部则成为具体的执行机构。六部之下,又各辖四司。具体分工如下: 1、吏部。掌官吏的铨选、考课和封爵等事物。下属: 吏部司:文官品级,赐禄等; 司封司:封命,朝会,承袭等; 司勋司:官吏勋级等; 考功司:考课事务等。,2、户部。掌户口、田土、财政、赋税等。

4、 户部司:户口、土地、赋役、婚姻等; 度支司:租赋、物产、水陆转运等; 金部司:出纳、度量衡、市易等; 仓部司:仓廪、平准物价等。,礼部。礼仪、祭祀、学校、贡举等。 礼部司:礼乐、学校、仪式等; 祠部司:祭祀、天文、医药、僧尼等; 膳部司:牲牢、酒醴等; 主客司:藩属外国朝贡事。,兵部。掌军事。 兵部司:兵卫、武选、甲械等; 职方司:地图、城防等; 驾部司:乘舆、车马,驿传等; 库部司:仪仗、戎器等。,刑部。掌司法狱讼和司法行政等。 刑部司:律法等; 都官司:流徙、俘虏等; 比部司:核算损耗等; 司门司:门关、津梁、道路等。,工部。掌水利工程等。 工部司:掌城池营缮、采伐等; 屯田司:屯田、职

5、田等; 虞部司:山泽、苑囿等; 水部司:舟津、渔业、漕运等。,六部的长官卫尚书、侍郎。司则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职。 隋唐的中枢机构除了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外,主要者还有从“九卿”演变而来的“九寺五监”,其接受六部的领导。,二府三司制,宋朝中枢机构的主要部门是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使。其余的设置基本与唐朝相同。但是其在官制设立上有着重大的改动。即普遍实行了“差遣制”。 差遣制本来是因为特定原因,由中央临时委派某官担任某职的制度,事罢即撤。但在宋朝,为了维护皇权,成为普遍采用的任命制度,这也造成了宋朝的官与职不一致,也促成了“冗官”的产生。,一省六部制,金朝初始阶段,承袭了宋朝的省部制度,但是尚书省

6、的权力日渐增大,其余两省形同虚设。海陵王执政时期,将中书、门下彻底废除,只保留尚书省。元朝灭宋后,将中书省作为决策的中心机构,长官为中书令。下设右左丞相、右左平章事等官员。中书省直辖六部,各院、寺、监等具体执行部门的事物也统归中书省。,元朝除了一省六部制外,还包括: 枢密院:全国最高军事机关。设有知院、同知、副枢等官员。 御史台:最高的监察机关,设有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等官员。 宣政院:最高的宗教和民族事务机关。,六部分管制,明朝灭元后,很快就废除了宰相,也废除了中书省,由皇帝直辖六部,清朝亦沿用之。虽然明清两朝分别使用了内阁和军机处作为辅佐皇帝的重要部门,且长官成为实际的宰相。但是在制

7、度上,六部是全国最高的政府机构。 六部职能与前朝基本相同。此外,还有一些新增的部门。 通政使司:明朝设立。是上下沟通的机构,长官卫通政使。 内务府:清代所设。专管皇室事务,长官卫总管大臣。,中枢制度的特点,一、以皇权为核心; 二、以周礼为依托; 三、以和平为原则; 四、以制衡为宗旨。,中 国 中 古 行 政 史,地 方 制 度,秦 汉 时 期,秦初,废除了分封制而采用了郡县制。但是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出于现实的考虑,采取了王国和郡县并立的制度,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正式确立了郡县制。 郡:长官为郡守(太守),秩比两千石,不仅是管辖地区的“土皇帝”,更兼有自辟僚属的权力。下辖郡守和郡尉。,秦汉京畿地

8、区体制较为特殊,因其地理位置的原因,特设京兆尹、左冯栩、右扶风,其权力较一般郡守为重。 县:郡下设县。以10000户为标准,多为上县,长官为县令;少为下县,长官为县长。主职是处理事务、维持治安、组织生产、教化人民。,东汉时期,出现了新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州。其起源于本为监察郡守的官员刺史。刺史的主职就是以“六条问事”,后因形势的需要,将其固定为最高级别的地方长官。所以,在东汉中后期,地方行政体制由郡县两级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的地方行政体制是州、郡、县三级制。 州:曹魏时,分辖区为十三州,其中以河南、河东、河内、弘农、平阳五郡为司州,设司隶校尉。其他十二州设

9、立刺史。晋袭魏制,但是划分了刺史级别,分为使持节督都、持节都督、假节督都和单车刺史。之后,刺史之级别和人数多次更改。,郡县:郡为州下之地区,一般郡长官为太守,京师郡长官称“尹”。郡下为县,依前制。在当时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侨州郡县”,这是为受战争影响而迁徙的世家大族所设,别立“白籍”,享有特权。但是东晋中期后,逐渐开始改土归流。,特殊地方行政区域: 1、军区。全称为都督诸州军事,曹魏始设,主要用于军事作战。 2、行台尚书所辖政区。魏晋时,在京师之外设立尚书省(别称中台)分支机构,称为行台。这些也是因为重大军事行动而设。 3、军镇。北魏时期,在北部和西北地区,设立军镇。,魏晋时期县以下的行政体制

10、基本与汉朝一致,但也有特殊: 宗主督护制:为了防止军事戕害,北方宗族常常结堡自卫。北魏征服黄河流域后,承认了这种地方行政体制。 三长制:孝文帝改革时,以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里为党,分设设长,互相监督,有罪连坐。,隋唐时期,隋朝时期,废除了郡,演变为州县两级制。唐朝则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道:本为唐太宗依山河形势而设,后作为监察区,设立黜陟使观风俗得失。玄宗时,划分为十五道,各置采访使管理政务。后因特殊形势,以节度使为道长官,最终酿成“藩镇之祸”。 唐朝州县之制如前,变化不大。,羁縻府州:在边境地区,以各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者都督,允许其世袭。但受中央所委派的边州都督和各个督护府的统领。

11、,宋朝,宋朝初期,撤除了节度使,由中央直接统领州、府。虽然便于中央集权,但是管理幅度过大,因此设立了新一级地方政府路。 路本为临时差遣,但随着时代变化,建成固定辖区。其长官主要为“四司”。 经略安抚司:俗称“帅司”,主持一路军务。 转运使司:俗称“漕司”,主管财富。 提点刑狱司:俗称“宪司”,主管司法。 提举常平司:俗称“仓司”,主管赈灾等民生事务。 四司之间各不统属,均对皇帝负责。,府州军监:府为要冲之地,州为一般地区,军多为边境,监则在特产地区。长官分别为知州、知府、知军、知监。为了防止州府独揽大权,还特设了“通判”。,辽金元,辽朝:辽朝建国早于北宋,但其地方政府体制大多沿袭宋朝。但也有自

12、己的特点: 1、五京设置。受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影响,辽朝有五京,分别为上京、大定府、东京、南京、西京。 2、投下军州。“各部大臣从上征伐,俘略人口,自置郛郭,为投下军州。凡市井之赋,各归头下,惟酒税赴纳上京”。这也就意味着作为私属财产的投下军州,租税权属于领主,行政权属于官员。,金朝:其基本地方体制均仿汉制,独特者是政治、军事合一的猛安谋克制。阿骨打时期,以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平时务农,战时从军,是与州县合一的地方设置。 元朝:元朝在中国地方行政体制中的最主要贡献是将行省制推行开来。 金朝海陵王时期就已经将三省变为一省,元朝则将金朝的尚书省独大改为中书省独大。同时,也在地方设置了行中书省。,行中书省本为军事需要而临时设置,但在南宋灭亡之后,则成为固定的临时机构。元代共设立了10个行省,长官为丞相,但多缺位。实际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 行省之下,为路府州县,一同宋朝。其特点是在行省之下,均设达鲁花赤,由蒙古人或者色目人担任。,明朝,明朝统一全国后,设立了省、府、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 省。元代行省的权力极大,明立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了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行政、司法和军事权力。三司互不统属,形成了制衡格局。,为了进一步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明朝中期开始设立巡抚和总督。 巡抚本为临时差遣,带有监察性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