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纲版】2012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精品课件 第2.ppt_第1页
【全国大纲版】2012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精品课件 第2.ppt_第2页
【全国大纲版】2012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精品课件 第2.ppt_第3页
【全国大纲版】2012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精品课件 第2.ppt_第4页
【全国大纲版】2012高考一轮复习【历史】精品课件 第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课时4 秦朝的统治和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 课时5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课时6 秦汉时期的文化 课时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单元总结提升,第二单元秦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二单元秦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二单元 考点考向,第二单元 考点考向,第二单元 阶段特征,本单元应该分为两个时期:秦汉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所以阶段特征也应该分为两个阶段来总结。 (一)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到220年魏国的建立,共400多年的历史。这一时期的总体特征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具体表述为:,第二单元 阶段特征,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开创了一整套加强

2、统治的制度,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郡县制、监察制度等,对后世影响深远。经济上,封建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原先进生产方式开始向边疆传播;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开创了中国古代以人丁为主导的赋税征收体系标准。民族关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各民族间物质文化交流日益加强。对外关系上,基本上形成了中国古代积极开放的外交思想,开创了对外交往的标志路线丝绸之路,外来文化佛教也开始传入我国,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第二单元 阶段特征,思想文化上,秦汉文化呈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展现了大一统和多民族的特色,展现了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遥遥领

3、先于世界。值得一提的是秦汉也开创了文化专制的先河,同时开始确立了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从220年魏国的建立到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共360多年的历史。这一时期的总体特征是承上启下,具体表述为:,第二单元 阶段特征,政治上,国家大分裂,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南北处于对峙状态,但分裂当中孕育着统一;地主阶级分化为士族和庶族,士族制度形成发展。经济上,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北方经济破坏与发展交替、发展相对缓慢,总体上南北经济差距逐渐缩小并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民族关系上,继春秋战国时期之后再次掀起民族融合的高潮,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新的生机

4、,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化科技方面,以数学和农学等为代表继续领先世界;佛教广泛传播,思想异常活跃,唯物论和唯心论斗争激烈;文学艺术承上启下、丰富多彩。,第二单元 复习策略,1.整体把握,细化知识。本单元在高考中占有较重地位,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该单元的知识点,建立知识体系,从而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结合课本把握基础知识,特别要注意一些细小的知识点。,第二单元 复习策略,2要结合要点探究和现实,准确理解重点和难点。要从政治制度演变的角度把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在秦汉的具体体现;从民族融合和边疆地区开发的角度把握两汉的民族关系;从对外开放的角度把握该时期的对外关系,特别是丝绸之路

5、;利用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把握秦汉文化的时代和地区特征。魏晋时期的重点是经济和文化,从新课标的角度来看,该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是热点,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3加强练习,培养高考的各项能力要求。要充分利用当堂检测、课后巩固和单元能力测试卷进行巩固练习,培养知识迁移、理解和分析能力。,第二单元 使用建议,1理清脉络、宏观把握。利用阶段特征,理清本单元的知识线索,通过阶段特征的展示,应该让学生初步认清我们对于中国古代史上的各个朝代一般都是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思想文化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从而培养从宏观角度把握知识的能力。,第二单元 使用建议,2深入探究重点与难点。本单元首先是理解秦

6、王朝具备了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历史条件,从而开创了秦汉的大一统局面。政治制度的创新是高考的侧重点之一,包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监察制、选官制等,总之是汉承秦制,有所损益,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秦汉在处理边疆问题上的方式,在高考中经常考查,而且这几种方式在以后历代也呈现规律性。对外关系除与朝、日、西亚及欧洲往来的史实之外,丝绸之路是一个重点。文化要从整体上理解其体现了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和地区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重点是社会经济和文化,但对于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的整体特征也要理解。对于上述难点,将在各讲中进行重点探究和考查练习,从理解的层面夯实基础。,课时4 秦朝的统治和两汉的政治

7、经济制度,课时4秦朝的统治和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课时4 考点梳理,课时4 考点梳理,课时4 考点梳理,课时4 考点梳理,课时4 考点梳理,课时4 考点梳理,探究点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作用,课时4 要点探究,(1)形成过程:为了有效统治空前规模的帝国,秦始皇开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首先是皇帝制度的确立。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包括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员的任免权,均由皇帝独揽。以皇位世袭制、终身制和皇权至上为基础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特征。其次是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组织。秦始皇以战国时期秦国的官制为基础,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废除西周

8、以来的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课时4 要点探究,这种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 (2)历史作用:秦始皇所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模式,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后来历代王朝所沿用,并得到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和暴政局面。,课时4 要点探究,(3)特点: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皇帝直接任免各级官吏;皇帝从决策到行使权力具有独

9、断性和随意性;皇权借助于神权来巩固和加强;以文化专制来巩固政治专制;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 【知识延伸】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前者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后者是指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历代中央集权的措施表现出的共性是:限制相权;设置地方机构;加强思想控制;控制军队统帅等。,课时4 要点探究,例1秦朝统一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构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课时4 要点探究,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 C中央机

10、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D秦朝实行郡县制,例1B解析 首先就是考查学生对于秦朝所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再就是培养解答图示题的能力。秦律的颁行是为了维护秦朝的统治,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皇帝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因而并不能说明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课时4 要点探究,点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在高考中地位极为重要,几乎每年必考。本题以图示形式呈现,意在加强考生对知识的理解。,课时4 要点探究,变式题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秦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最早推行郡县制的是秦国,但是在全国范围推行,并且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则是秦朝。,探究点二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11、,课时4 要点探究,【知识延伸】 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主要有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管理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行政任命官员的变化,属于政治制度进步的表现。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行政区划的变化,一般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区越划越小,越划越多。,课时4 要点探究,课时4 要点探究,例22010安徽卷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12、,课时4 要点探究,点评 本题以原始材料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而且考查重点落在对材料的准确理解上,体现了鲜明的新课标理念。,例2C【解析】 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C。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课时4 要点探究,课时4 要点探究,变式题 A【解析】 本试题主要加强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理解。材料中的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即西周实行分封制,题中指出“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才引入中国的,因此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13、分封制。,探究点三正确认识秦朝的历史地位,(1)完成统一,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自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先后灭六国;统一越族地区,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开创的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和措施,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和改进。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制定秦律,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车轨、驰道、邮驿等。,课时4 要点探究,(3)秦朝因暴政而亡国的教训,为汉初统治者所吸取,促成西汉初年兴盛局面的出现。秦朝徭役繁重,刑罚严酷,赋税沉重,结果引发农民起义而速亡。汉初统治者以秦亡为教训

14、,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促使“文景之治”盛世局面的出现。 (4)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最雄伟的建筑之一。,课时4 要点探究,课时4 要点探究,例3 2009重庆卷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 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例3D解析 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秦朝在文化方面规定教育由官府举办,严禁私学,因此D项不符合史实。,点评 正确运用辩证和发展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即要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等多方位评价历史,忌主观臆断。,课时4 要点探究,课时4 要点探究,变式题 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

15、灭亡主要是因为秦朝的暴政,然后联系备选题肢,能够完整揭示其暴政的语句只有D项。,探究点四“汉承秦制”的表现、趋势和意义,(1)具体表现,课时4 要点探究,课时4 要点探究,(2)趋势:由相权较重到皇权集中。由机构简单到组织庞大。由诸侯分立各自为政到中央集权。由治理中原到统治边疆。由凭际遇用人到建立发展一整套的人才选拔制度。 (3)意义:积极作用:巩固了新兴的处于上升时期的封建政权;维护了中国长期统一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中原与边疆的交流;形成了一套封建教育制度和人事制度。消极作用:皇权无限扩大;封建特权制度化、普遍化;封建道德、礼教体系化。 【思维发散】 “汉承秦制”体现了历史发

16、展的延续性,它有利于两汉统治的建立和巩固,有利于地主阶级专政的延续;它既稳定了汉朝初年的统治秩序,又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完善起了一定的作用。,课时4 要点探究,课时4 要点探究,例4 2009海南卷“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什伍连坐 B郡县行政 C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例C解析 本题属于政治制度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创设”,是秦朝所没有的。A项秦朝有的,B项和D项是二者共有的。,课时4 要点探究,变式题C解析 察举制度从汉朝开始实行,所以不是对秦制的继承,排除,答案为C。,1“紫禁城”的称法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的伦理观念。“紫”代称皇帝,它的含义是(

17、) A爱民如“子”B大红大“紫” C“紫微(星)正中” D永享福“祉”,课时4 备用习题,课时4 备用习题,解析 C“紫禁城”既体现了中国儒家的传统伦理观念,也体现了皇权的威严。古代天文学把恒星分为三垣,周围环绕着28星宿,其中紫微垣(北极星)正处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为皇宫是人间的“正中”。“禁”则是皇室居所严禁侵扰之意。故C正确。,课时4 备用习题,2韩非指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法之内”这里,他特别强调的是() A法律的权威性 B君主制定法律 C君臣均受法律制约 D法律受制于君权,解析 A解答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材料,“不游意于法之外,不

18、为惠法之内”是说群臣都要遵守法律,强调了法律的权威性,所以答案为A。B与材料内容不符,C项中君主受法律约束不符合韩非子的主张,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课时4 备用习题,解析 C墨子中的墨经里包含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写得很系统。,3发现了右图中物理现象的古籍是() A春秋 B甘石星经 C墨子 D论语,课时4 备用习题,4“孔子属于中国,儒学属于世界”。孔子和儒学留给了人们说不尽的话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孔子从公元前497年到公元前484年周游列国,长达14年之久,希望寻求做官,以便实现他的政治理想。14年间,他颠沛流离,历尽

19、艰辛,结果到处碰壁,是因为他的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潮流。尽管壮志难酬,可他并不灰心,他把晚年最后5年的时光和精力都用在开办私学和整理古籍文献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课时4 备用习题,(1)为什么说孔子的“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潮流”?孔子晚年“在开办私学和整理古籍文献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有何深远影响? (2)读图,孔子周游列国的出发地应为 _(诸侯国)的_(都城), 孔子周游列国所及的地方,范围主要位于 今天的_省和_省境内。,课时4 备用习题,解析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知识,考查考生读图、解读材料的综合能力。第(1)问要抓住“不符合时代潮流”这一关键句来分析回答,然后回答其对教育的影响。第(2)

20、问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联系所学知识结合地图回答即可。,课时4 备用习题,答案 (1)孔子提出“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他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的这些思想,不能适应当时结束诸侯割据混战、实现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 影响:孔子开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平民子弟得到受教育的机会,推动了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孔子整理的古籍文献就是后来儒家的“五经”,他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 (2)鲁曲阜山东河南(顺序不限),课时5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课时5秦

21、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课时5 考点梳理,课时5 考点梳理,课时5 考点梳理,课时5 考点梳理,课时5 考点梳理,课时5 考点梳理,探究点一比较张骞通西域和班超经营西域,课时5 要点探究,课时5 要点探究,课时5 要点探究,例1 2010重庆卷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说:“张骞在公元前127年发现西域,其当时对中国人的刺激,正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于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翦伯赞观点的正确性是因为其看到了() A张骞开辟了通向西域的殖民道路 B哥伦布发现美洲同张骞发现西域影响完全相同 C张骞的行动对于以后中西文化的交流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D张骞来到西域完全是出于经济目的,课时5 要

22、点探究,例1C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清张骞通西域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材料是站在两者相同点上评论张骞通西域的,对其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再来看A、B、D三个选项,他们都把两者等同起来,没有区别异同是错误的。,点评 本题以高考真题考查班超经营西域的史实,意在考查考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全面掌握,四个备选小项涉及张骞通西域、班超经营西域、东汉与匈奴的关系等知识点,覆盖面很大,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探究点二秦汉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原因和影响,课时5 要点探究,(1)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 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如秦始皇平定南越后,设三郡进行管理;汉武帝在西南夷地区设郡

23、,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等。 加快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如秦开发珠江流域,匈奴开发蒙古高原等。 各族人民友好往来和各民族间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如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互市兴旺起来,文化往来增多。张骞通西域密切了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2)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文化发展。 统治者采取了有效政策,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 (3)民族关系发展的影响 促进了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带动了对外关系的发展,如丝绸之路的开辟等。 【思维拓展】 边疆各族在与中原民族的交往中发展了自己,开

24、发了边疆,并与中原民族一起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课时5 要点探究,课时5 要点探究,例2汉武帝时,细君公主居乌孙作诗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你能从诗中获取的信息有() 细君公主远嫁乌孙政治联姻细君公主对生活不习惯细君公主远嫁异国,促进了两国经济往来反映了当时西域的生产、生活情况 AB C D,课时5 要点探究,点评 本题以教材中的材料命题,重在提示考生回归课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例2 C解析 这是材料选择题,要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吾家嫁我兮天一方”反映了细君公主远嫁乌孙政治联姻。“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反

25、映了细君公主对生活不习惯。“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反映了当时西域的生产、生活情况。故不符合题意,其他都符合。,课时5 要点探究,课时5 要点探究,答案 (1)措施:将战国时期的长城连接起来筑成一条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2)反击匈奴:汉武帝三次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取得胜利。经营西域:在河西设郡,续修长城,开通河西走廊,迁移内地汉人前往河西屯田,派张骞出使西域。 (3)措施:东汉明帝时命窦固、窦宪出击匈奴;东汉重建西域都护,派班超经营西域。,探究点三秦汉时期对外关系发展的特点,特点:(1)交往地区空前增多。秦汉时期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时期,统治者大都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26、而且秦汉文明世界领先,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带动了交往国家的空前增多,既包括了东亚、东南亚及中亚、西亚地区,也远及欧洲和非洲。 (2)交往内容以商贸为主。由于中国的铸铁、丝织及造纸技术世界领先,推动中国与周边各国经济贸易交流频繁,并由此带动了政治及文化的交流,在众多的交流商品中,丝织品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具有相当程度的单向性。,课时5 要点探究,(3)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秦汉时期,由于中外交通的发展,特别是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中国大规模吸取外来文化,中亚及印度佛教文化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国的造纸术等先进文化也广泛外传。 (4)中外交通发达、畅通。秦汉时期对外交通空前发达,海上和陆上丝绸之

27、路的开通,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促成了世界几大文明的汇集,从水路和陆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5)秦汉文明对世界影响深远。秦汉文明气势恢弘,世界领先,通过对外交往,推动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和扩展,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课时5 要点探究,原因:经济基础:中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居于世界前列。如西汉时期,我国经济发达,特别是丝织业发展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政治前提:中国国家统一、边疆相对稳定、政治制度完备,对周边国家有较大的吸引力。 昌盛的文化是对外开放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传统科技方面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为对外开放提供了

28、重要的前提。 发达的交通是对外开放的直接因素。两汉时期水陆并举,既有陆上丝绸之路,又有海上丝绸之路。 主动开放的外交政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走向世界。,课时5 要点探究,【思维拓展】 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都正式开通于西汉时期,汉朝政府的外交活动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开始突破周边近邻范围,以更壮丽的声势展开,走向西亚、欧洲地区。中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也开始进入中国。 西汉时期中外交往以陆路为主的原因:经济、政治中心在北方;政治稳定、国家统一,对西域的管辖控制保障了交通的畅通;此时造船业不够发达,指南针尚未应用于航海等。,课时5 要点探究,课时5 要点探究,例3 2

29、010四川卷丝绸之路是汉代中外交流的见证。下图所示中国通往南亚、中亚的交通要冲是() A葱岭 B玉门关 C大宛 D安息,课时5 要点探究,点评 以图片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秦汉时期对外关系中的重点知识丝绸之路。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必须以一定的地理环境为依托,所以,重视对历史地图的掌握,对于学习历史知识很有帮助。,例3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属于中等难度题。 西汉以前,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地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张骞出使西域后,打通了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或阳关,后分为南北两道,至疏勒越葱岭,往西南先后可到达大月氏、安息,往

30、北可达大宛、康居。由图可以看出是葱岭。故A项正确。,课时5 要点探究,课时5 要点探究,请回答: (1)恺撒大帝的丝绸长袍是通过材料二的这条通道得到的,请说出这条通道的名称和东西起止点。 (2)图中这条通道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 (3)这条通道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还有价值吗?请说出你的理由。,答案 (1)丝绸之路,东起长安或西安,西至大秦或罗马。 (2)促进了中外(或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 (3)有。理由:丝绸之路在今天仍是中西交往重要交通通道;丝绸之路在我国当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1汉书记载:“边长老言,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其中“匈奴失阴山”是指() A汉

31、武帝时派军大败匈奴 B窦固、窦宪打败北匈奴 C秦始皇派军夺取河套地区 D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课时5 备用习题,解析 A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一般难度题。汉书记载刘邦建汉到王莽败亡的历史,B、C、D不符合汉书记载时期,排除。故A正确。,课时5 备用习题,2中原地区大量种植葡萄和石榴,其栽种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以下哪个历史事件以后() A秦始皇统一河套地区以后 B昭君出塞之后 C班超经营西域之后 D张骞通西域之后,解析 D张骞通西域以后,西域的葡萄、石榴、胡豆等陆续移植到内地,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故应选D项。,课时5 备用习题,解析 B西域都护不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而是之后的公元前60

32、年,由此可排除A;当时佛教也尚未传入中国,C错误;赐金印是东汉光武帝的事情,D也错误。只有B项可能发生。,3某业余作家撰写汉武帝传记,有个朝廷接待日本使者的情节,下列构思中有可能符合史实的是() A在汉武帝任命卫青为西域都护的时候日本使者到来 B朝廷史官根据太初历的时间记载倭人奉贡朝贺的史实 C董仲舒告诉日本使者要崇尚儒学并从中国引进佛教 D日本使者离开时汉武帝赐“汉委奴国王”金印给其国君,课时6 秦汉时期的文化,课时6秦汉时期的文化,课时6 考点梳理,课时6 考点梳理,课时6 考点梳理,课时6 考点梳理,探究点一分析秦汉文化的特点及原因,课时6 要点探究,特点:(1)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33、货币、度量衡、车轨等统一促进共同的经济生活和文化发展。 (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丝绸之路的开通标志着中外交流取得重大突破,是秦汉时期的一大贡献,秦汉时期成为中国古代对外交流频繁的第一阶段。中外交流促进秦汉文化的传播发展。丝绸、冶铸技术等的输出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课时6 要点探究,(3)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造纸及其他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成就都充分说明秦汉文化水平居于世界前列。祖先的成就告诉我们:中国人不缺乏探求科学的大脑和科学的精神,今天的青年应当在科技创新上有所作为,为当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发挥聪明才

34、智。 (4)气势恢弘,奋发向上。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宏大的规模、惊人的气魄已经成为秦汉文化的标志。司马迁的史记体现了一个学者博大的胸怀抱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原因:秦汉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民族间交流频繁,政策开放,中外交流广泛,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课时6 要点探究,例1 右图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它反映了秦汉文化的主要特点是()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气势恢宏雄伟 C统一和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D民族融合趋势的加强,课时6 要点探究,例1B解析 从图片可以感受到兵马俑非常有气势,它再现了秦国横扫六国的壮观场面,反映了秦汉文化气势恢宏的特点,所以本题答

35、案应为B项。,点评 以图片考查对秦汉文化特点的认识。一个时代的文化,必然以这一时代的经济政治情况为基础并反映其风貌,秦汉文化受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的影响,呈现出气势恢宏的特点。,课时6 要点探究,变式题 B解析 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文化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包括政治上、经济上、民族关系上、对外关系上各方面的促进。就本题而言,秦汉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就包括以上四点。,探究点二西汉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主要内 容及其历史影响,课时6 要点探究,(1)历史背景:汉武帝时,王国问题继续威胁着中央政权。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彻底解决王国问题,需要一种符合实际的统治思想,以思想上的统

36、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过去的法家思想已经不完全适应巩固政权的需要,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也不适应经济恢复发展后的变化。当时儒学代表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等各派的主张,对儒学加以改造和发挥,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2)主要内容:思想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认为天是最高主宰,皇帝代表天意,受命于天而进行统治,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思想实质:董仲舒的新儒学实质上是外儒内法,思想专制,是为封建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服务的。提倡儒家的德治、礼治和仁治;提倡等级观念和道德规范;再辅以“天人感应”的观念论证皇权的神圣性,为加强皇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课时6 要点探究,

37、(3)历史影响: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对于巩固大一统的国家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其中唯心主义的成分应受到批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限制了其他各种学术思想的发展;“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属于神学迷信思想,但要求君主实行仁政,限制土地兼并,减轻农民负担,在当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思维发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种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政策。汉武帝运用皇权干预思想学术,抑制了民主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索精神,违背了思想统一于真理的规律,有明显的消极作用。,课时6 要点探究,课时6 要点探究,例22010北京卷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

38、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例2D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思想。本题的关键在于“君主专制理论”,而题干中又明确了时间,所以可以在A、D中选择,而荀子是儒家代表,所以选择D。,课时6 要点探究,课时6 要点探究,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董仲舒陈述了哪些思想和主张? (2)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挥最突出的地方是什么? (3)“邪辟之说”是指什么?为了“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朝政府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如何正确评价汉朝政府所采取的措施?,课时6 要点探究,答案 (1)天人感应,独尊

39、儒术。 (2)君权神授。 (3)儒家六经范围之外的各种学术。措施:一方面起用文学儒者数万人参与国家大政;另一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人都学儒家经典。 (4)儒学开始处于独尊地位,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它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维护了政治上的大一统。,课时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课时7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课时7 考点梳理,课时7 考点梳理,课时7 考点梳理,课时7 考点梳理,课时7 考点梳理,课时7 考点梳理,课时7 考点梳理,课时7 考点梳理,课时7 考点梳理,探究点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课时7 要

40、点探究,(1)江南经济发展较快,中原发展相对缓慢。这一时期,战乱多发生在黄河流域,相对安定的江南开发较快。 (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族地主享有特权,佛教盛行,在江南开发过程中,士族庄园和寺院经济发展起来,他们占有大量的土地与劳动力。 (3)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战乱、分裂和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都是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课时7 要点探究,(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的重要特征。随着少数民族内迁,这些游牧民族把畜牧及其生产技术带到了中原地区,牲畜饲养等方法逐步被中原汉人接受,他们也向中原汉人学习农耕方法与生产技术,相互学习、影响,共同促进了社会经济

41、的发展,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历史条件。 【知识延伸】 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最大特点。,课时7 要点探究,例1魏晋南北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相关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社会动荡及战乱的破坏寺院经济和士族经济的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AB C D,课时7 要点探究,例1C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特点是这时期考查的重点之一,试题设计直击该重点。本题易误选D项,原因是对于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认识不清,只从社会环境方面分析原因,而不能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等内部找原因,并且分不清经济格局变迁与经济结构变迁的区别。这一时期商品经济

42、发展放缓,有社会动乱的影响,更多的是包括寺院经济和士族在内的自然经济比重上升,即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点评 给出一种历史现象,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是高考命题的常用模式,本题即符合这一命题特点。,课时7 要点探究,课时7 要点探究,变式题 B解析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对各个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知识的理解,“制天命而用之”是顺应自然规律并利用它为人类造福,所以这种主张有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B项的说法不对,符合题意。,探究点二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课时7 要点探究,(1)过程:春秋时,江南初步开发;魏晋时,江南开始大规模开发;南北朝时,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

43、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重心继续南移;南宋时,重心完全南移。 (2)原因:南方自然条件好;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增加了农业劳动力,并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统治者为保证国用,调整政策,重视生产的发展;政治中心的南移。,(3)特征:一是北方人民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二是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战乱时突出;三是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4)启示: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

44、素;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思维拓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三大趋势:民族大融合的趋势;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的趋势;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课时7 要点探究,课时7 要点探究,例2“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太湖流域)十六七”这一历史变故的直接影响体现在() A改变中国南北原有民族布局 B太湖流域开发最为迅速 C洞庭湖一带成为重要产粮区 D经济重心南移,例2B解析 注意题干的限定词是“直接影响”,所以中州即中原人大量南迁至太湖流域,其直接影响是加速了这一地区的开发。,点评 本题最容易误选的是D项,其原因是没有注意到“直接”这一限定词,本题提示考生,在审题时一

45、定要注意对关键字词的理解。,课时7 要点探究,课时7 要点探究,变式题 A解析 六朝时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这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隋唐时期是开始南移(安史之乱后),南宋时期是完成南移,明清时期南移状况得到进一步巩固。,探究点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和南方经济的各 自特点及原因,(1)特点:北方是反复地破坏和恢复。经历从东汉末年的破坏到曹魏及西晋初年的恢复时期;从西晋后期至十六国时期的破坏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的恢复时期。南方是持续地开发,在三国的孙吴政权统治时期,南方地区得到了初步开发;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课时7 要

46、点探究,(2)原因:北方地区战乱频繁,在东汉末年和西晋至十六国时期发生两次大规模战争,导致经济的严重破坏。从战乱中先后统一北方地区的曹魏和北魏政权分别采取了屯田制和均田制,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中原人民与北方各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相互接近)。江南地区未发生严重的战乱,社会秩序相对安定,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的开发。,课时7 要点探究,课时7 要点探究,例3 2010黄冈模拟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庶,人物殷阜”。这段文字反映了() A.隋朝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B南朝时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C士族制度

47、在中原得到发展 D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课时7 要点探究,点评 本题通过原始史料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要求考生能准确理解材料,并捕捉到有效信息。,例3D解析 本题考查北方经济的发展,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提示“5世纪”,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北魏迁都,促进了洛阳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所以答案应为D。,课时7 要点探究,变式题 C解析 本题属于图片题,考查学生的史图结合能力。是江淮地区,是洞庭、鄱阳湖流域,是三吴地区,是成都平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吴地区最发达。,探究点四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1)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具体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如

48、南北民歌风格迥然不同;外来佛教及其艺术在南北的差距,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方佛教艺术多由寺院组织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作等。 (2)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不同民族优秀分子的创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课时7 要点探究,(3)思想领域异常活跃。道教官方化,崇佛与反佛斗争激烈,玄学一度盛行,儒道佛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尤其是佛教,经历了传入中国后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南北方的政治、经济领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也无不打上佛教影响的烙印。 (4)科技成果成就突出。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等。,课时7

49、要点探究,课时7 要点探究,例4 北史中记载:“孝文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这一措施与今天的哪一现象最为相近() A推广普通话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发扬少数民族文化 D实行一国两制,课时7 要点探究,点评 本题以材料选择题考查对南北朝文化特点的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体现了当时民族大融合的特点,而少数民族封建化成为必然趋势。,例4A解析 从题目中材料“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推行汉语,这与今天推广普通话最为相近,故答案为A。,课时7 要点探究,(2)图(b)是谁的代表作?这一体表作的名称是什么?他的字有何特点?他被后人尊称什么?仔细观察上面的字,你判断出是用哪一字体来书

50、写的? (3)图(c)是谁的代表作?除此之外,请指出这一画家的另一代表作的名称。 (4)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成语故事“画龙点睛”中讲的主人公与以上三幅图片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哪些? (5)我们从图(a)人物和图(b)、图(c)作品的作者身上可学到哪些精神品质?,课时7 要点探究,答案 (1)祖冲之。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的人,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2)王羲之。兰亭序。他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被后人称为“书圣”。行书,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3)顾恺之。洛神赋

51、图。 (4)图(c)。图(b)图(c)。 (5)热爱科学、勤奋刻苦、坚持不懈,善于学习前人的成就、富有创新精神等。,课时7 要点探究,1齐民要术序中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一做法受到了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的影响() A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D燔诗书而明法令,课时7 备用习题,解析 B从材料中“舍本逐末,贤者所非”“商贾之事,阙而不录”可以看出作者的重农抑商的思想,与之相关的措施为B项。,课时7 备用习题,22010年11月22日,王羲之的平安帖拍出了3.08亿元的高价,再次让人们惊叹于王羲之书法的巨大价值。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王羲之是东晋大书法家,人称书圣 B平安帖是其最著名的书法作品 C王羲之擅长很多种字体 D有一些署名王羲之的书笺是其夫人写的,解析 B王羲之最著名的书法作品是兰亭序,所以B项错误。,课时7 备用习题,解析 A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产军刀著名的是相州,故答案为A。,3前不久出土了一把北魏时期的军刀,虽然在地下埋了1000多年,但出土后刀口锋利,寒光熠熠。据专家考证,此刀出自当时最具盛名的军刀产地,该地是 A相州B长安 C洛阳 D邢州,课时7 备用习题,解析 A本题为组合选择题,考查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是结果,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