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_第1页
第20章-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_第2页
第20章-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_第3页
第20章-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_第4页
第20章-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0章 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单击添加署名或公司信息,LOGO,第1节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意义,一、从文物保护到文化遗产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

2、、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05年):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05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

3、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标志及其介绍,标志上方采用简体中文“中国文化遗产”; 下方采用汉语拼音“ZHONG GUO WEN HUAYICHAN”,各民族自治地方可使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字,在对外交往工作中可使用英文“CHINACULTURALHERITAGE”或其他国家文字。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标准色彩为金色,可根据不同需要使用其他颜色,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核心的金饰文物图案,除配合文字使用外也可单独使用。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采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金饰图案。有专家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或“四鸟绕日”。,文化遗产日,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

4、,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历年活动主题,2006年: “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2007年: “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2008年:“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2009年:“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 2010年:“文化遗产 在我身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主题是:“非遗保护,人人参与”。 2011年:主题:“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宣传口号:1、文化遗产无价 保护行动有我;2、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3、相约文化遗产日 品读中华五千年;4、手牵手保护文化遗产 心连心构建和谐社会;5、珍重文化遗产 共筑幸福家园。 2012年:“文化遗产与文

5、化繁荣。”,1、“依法保护,重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宣传展”以文字方式,重点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主要内容和制度设计,全面反映了法律的精神实质,突出立法和法律出台的重大意义。,2011年三大组成部分,2、“薪火相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师徒同台展演”活动,以图文并茂、现场表演和展示的方式,生动地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在传承”的工作目标和实践成果。参展项目涉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9个类别,共41项,涉及160余件展品。来自北京、山西、辽宁、四川、贵州、云南、青海等25个省(区、市)的各级非

6、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携徒晋京,同台献艺。,3、“我们的精神家园201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展,是第一次全国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摄影展。此次展出的221幅(组)作品,是从全国范围两万多幅应征稿件中严格遴选出来的。这些融纪实性和艺术性、真实性和典型性于一体的摄影佳作,用镜头语言全面而客观地反映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状况、存续状态和保护成果。,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宣传展现场。 中国文化传媒网记者 李赫男 摄,泉州提线木偶:代表性传承人傅端凤(右)向徒弟吴晓晖传艺。,花瑶挑花:代表性传承人奉雪妹(中立者)在精心授艺。,乡村皮影戏(组照之一) 冷柏 2011中国非遗摄影大展金奖,澳门神

7、像雕刻:代表性传承人曾德荣的徒弟黄金发在工作。,二、文化遗产分类的国际标准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对 物质形态相关主要文化遗产类型 的定义分述如下: (1)建筑遗产 (2)乡土建筑遗产 (3)产业遗产 (4)文化景观 (5)文化线路 (6)20世纪遗产,三、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1)原真性原则 (2)完整性原则 (3)永续性原则,四、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1)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的见证和记忆 (2)文化遗产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资源 (3)文化遗产保护是塑造城市特色的基础 (4)文化遗产保护是城市永续发展的需要,第2节 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历程及国际宪章,1. 国外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况 1

8、.1 城市遗产保护的进程 纪念物保护 整体性保护,法国:,英国: 1882年古纪念物法、 1900年第二部古纪念物法 1953年历史建筑与古纪念物法等; 美国: 1906年古物保护法 1935年历史古迹和建筑法 1966年国家历史保护法,日本: 1897年古社寺保护法 1919年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 1929年国宝保存法 1950年文化财保护法,伊势神宫,2. 国际遗产保护运动的兴起 2.1世界遗产公约的诞生 中文全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巴黎通过的一个国际公约。,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央的正方形

9、是人类创造的形状,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这个标志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保护。,2.2 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公约 第1条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文化遗产”: 纪念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古迹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第2条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自然遗产”。 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

10、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 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文化景观”、“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五类。 中国作为著名的文明古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至2011年6月,共有41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6处,世界自然遗产8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3处。源远流长

11、的历史使中国继承了一份十分宝贵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它们是人类的共同瑰宝。,3. 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国际宪章 (1)两部雅典宪章 (2)威尼斯宪章 (3)佛罗伦萨宪章和华盛顿宪章 (4)其他相关宪章及文件,(1)两部雅典宪章 1931年关于历史性纪念物修复的雅典宪章,是威尼斯宪章的原型和基础。 1933年制定第一个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其中一节专门论述“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指出了保护的意义和原则。,(2)威尼斯宪章 编制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许多被战争摧毁的城市的重建,如波兰华沙按历史面貌恢复古城。华沙城后来作为特例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这种恢复历史城市风貌的做法,在

12、欧洲影响很大,如德国的波恩、慕尼黑、匈牙利布达佩斯等等被战争破坏的古城都得到很好的维修和恢复。这些国家把恢复历史建筑和保护古城,视为重建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藉此增强人民的自尊和自信,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和凝聚力,以致在发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经济中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威尼斯宪章编制背景,文物保护的对象从个体的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的新潮流。这是先从文物建筑周围的环境开始的。如日本1966年颁布的古都保存法,主要目的是保护古都文物古迹周围的环境以及文物连片地区的整体环境。之后,历史地段的保护由“文物建筑所在地段”的保护向历史街区逐步拓展。这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历史街区

13、强调的不是个体建筑,地段内单体建筑并不个个都具有文物价值,但它们所构成的整体环境和秩序却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风貌特色,因而使价值得到了升华。从地段的构成上看,也不仅限于宫殿、庙宇等重要的纪念性建筑物,而是包括了民居、商店、村落等更广泛的内容。逐渐发展到保护历史街区。,威尼斯宪章,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又称威尼斯宪章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4年5月31日召开的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上通过的,提出文物古迹保护的基本概念、原则与方法。 文件扩大了文物古迹的概念:“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这不仅包括伟大

14、的艺术作品,而且亦适用于随时光流逝而获得文化意义的过去一些较为朴实的艺术品”。文件还指出古迹的保护“包含着对一定规模环境的保护”,“不能与其所见证的历史和其产生的环境分离”。,关于保护的宗旨,文件说:“保护和修复古迹的目的旨在把它们既作为历史见证,又作为艺术品予以保护”。还规定要保护文物建筑的全部,从平面、立面,到室内的装饰、雕刻、绘画,强调保护全部历史的信息,保存各个时代的叠加物,修复时添加的部分必须保持整体的和谐一致,但又必须和原来的部分明显地区别。禁止任何重建。威尼斯宪章中谈到有关历史地段问题,但它所指的只是文物建筑所在地及其周围环境,其保护与修复的原则与文物建筑相同。 威尼斯宪章的制定

15、是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3)佛罗伦萨宪章和华盛顿宪章 内罗毕建议 1976年11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在华沙内罗毕通过了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简称内罗毕建议。 文件指出历史地段的保护包括“史前遗址、历史城镇、老城区、老村庄、老村落以及相似的古迹群”的广泛内容; “环境”系指影响观察这些地区的动态、静态方法的自然或人工的环境; 并拓展了“保护”(Safeguarding)的内涵,即鉴定(Identification)、防护(Protection)、保存(Conservation)、修缮(Restoration

16、)、再生(Renovation),维持历史或传统地区及环境,使它们重新获得活力。,佛罗伦萨宪章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与国际历史园林委员会于1981年5月21日在佛罗伦萨召开会议,决定起草一份将以该城市命名的历史园林保护宪章。本宪章即由该委员会起草,并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于1982年12月15日登记作为涉及有关具体领域的“威尼斯宪章”的附件。,华盛顿宪章 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又名华盛顿宪章。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全体大会第八届会议于1987年10月在华盛顿通过。 华盛顿宪章是继威尼斯宪章之后历史上第二个国际性法规文件。这一法规在总结了二十多年来各国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基础上,确定了历史地段以及

17、更大范围的历史城镇、城区的保护意义与作用、保护原则与方法等。,华盛顿宪章序言与定义 一、所有城市社区,不论是长期逐渐发展起来的,还是有意创建的,都是历史上各种各样的社会的表现。 二、本宪章涉及历史城区,不论大小,其中包括城市、城镇以及历史中心或居住区,也包括其自然的和人造的环境。除了它们的历史文献作用之外,这些地区体现着传统的城市文化的价值。今天,由于社会到处实行工业化而导致城镇发展的结果,许多这类地区正面临着威胁,遭到物理退化、破坏甚至毁灭。,提出要保持历史城市的地区活力,适应现代生活之需求,解决保护与现代生活方面等问题,指出:“保护历史城镇与地区意味着对这种地区的保护、保存、修复、发展,以

18、及和谐地适应现代生活所需采取的各种步骤”;“新的功能和作用应该与历史地区的特征相适应”。 华盛顿宪章继内罗毕建议、马丘比丘宪章之后,再次提到保护与现代生活的矛盾,并明确指出城市的保护必须纳入城市发展政策与规划之中。华盛顿宪章作为对威尼斯宪章的补充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共同保护准则,同时也标志着城市保护已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4)其他相关宪章及文件 下塔吉尔宪章 关于文化旅游的国际宪章 关于文化遗产地解释的宪章 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 西安宣言等,西安宣言 西安宣言,是2005年10月17日至21日,在古城西安通过,其将环境对于遗产和古迹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不仅仅提出对历史环境深入的认识

19、和观点,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问题和实施的对策、途径和方法。具有较高的指导性和实践意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趋势,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演进。 由保护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保护各种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建筑与环境,再进而保护与人们当前生活还休戚相关的历史各地区及至整个城市; 由保护物质实体发展到非物质形态的城市传统文化愈加深广、复杂的保护领域。这种历史回归的现象反映出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护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目标。,第3节 我国的历史保护制度与法规建设,3.1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1.新中国成立之前: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始于本世纪20年代的

20、考古科学研究。 北京大学于1922年设立了考古学研究所,后又设立考古学会,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机构。 1926年中国学者首次考古发掘,在山西夏县西阴村发现了与仰韶文化同期的历史遗存。 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成立,开始系统地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为迈向其科学化、系统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相关法律法规和机构: 1930年古物保存法 1931年古物保存法细则 1932年 设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并制定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组织条例,2.新中国成立之后: 1949年以后,新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在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历史背景和基础上

21、逐步建立起来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建立经历了形成、发展与完善三个历史阶段,即: 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单一体系的形成阶段; 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的发展阶段; 以及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环境和城市特色与文脉延续等方面扩展的多层次保护体系的成熟阶段。,()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单一体系,中国的文物保护制度初步形成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50年代初-60年代中,文物保护制度的建立主要有以下一系列措施: 1950年由政务院颁布关于文化遗址及古墓葬调查、发掘暂行办法、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指示以及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告示法规、法令。 在中央和地方设置负责文物保护管理的专门

22、行政机构文化部。 在中国科学院下设置学术研究机构考古研究所。,1951年由文化部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布的关于名胜古迹管理的职责、权力分担的规定、关于保护地方文物名胜古迹的管理办法、地方文物管理委员会暂行组织,以及由文化部发布的关于地方文物管理委员会的方针、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指示建立起有关文物保护的国家及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国务院于1953年及1956年分别颁布在基本建设工程中关于保护历史及革命文物的指导及在农业生产建设过程中关于文物保护的通知,加强对遗址及地下文物的保护管理。 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文物调查、登记及博物馆建设工作。 地方各级政府开展地方文物保护工作,制定地方文物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23、。,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同时公布了第一批10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立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制度。1963年,文化部颁布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暂行办法、革命纪念建筑、历史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修缮暂行管理办法,1964年,国务院批准古遗址、古墓葬调查、发掘暂行管理办法,对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作了补充和完善。这些法规的起步建设,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制度的基本创立。 1982年1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颁布更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文物保护的法律制度,标志着我国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形成。,()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1

24、982年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标志着名城保护制度的初创,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也进入了它的第二个重要发展阶段,即增添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城市保护阶段,主要表现为: 共11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相继公布 名城保护与城市规划密切结合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才培训和国际交流日益加强 学术研究机构与监督机构陆续成立 名城保护与管理向法规化与制度化迈进 文物保护制度的调整与深化,(3)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环境和城市特色与文脉延续等方面扩展的多层次体系,1986年首次提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概念。 1991年10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明确提出将历史地段作为名城保护的一

25、个层次列入保护规划的范畴。 1996年6月,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召开。屯溪会议明确指出“历史街区的保护已成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 1997年8月建设部转发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明确指出“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单体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完整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层次,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明确了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特征、保护原则与方法,并对保护管理工作给予具体指导。 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制度由此建立,虽然其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却还要经历相当的过程,但它却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

26、系的建构完成,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向着完善与成熟阶段迈进。,2002年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增设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制度。(“历史文化街区”逐步取代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街区等名词) 2008年4月,国务院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整体保护。 保护的范围由文物扩展至历史建筑,乃至于城市、镇、村,其保护内容与方法逐渐变得复杂与深广。,国内保护规划的基本模式,调 研,对 象,区 划,规 划,现状调研、文献查证、调查访问、公共参与、调研座谈,保护对象的确定,类别划分,保护措施,依法确定保护区,提出保护与地区环境改善内容与措施,将所有的保护与利用设想、措施、

27、项目、政策落实到物质规划中,第4节 城市遗产保护规划的基本方法,文物保护单位层面:明确面具体的物质对象,以称为点的要素,如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历史构筑物、石刻、名木、古井、桥、门楼等 历史文化街区层面: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具有局部整体特色与风貌的城区 历史文化名城层面:城镇形态、城镇风貌、城镇环境、地域文化、景观视廊以及特定的地理与人文环境 人物事件与传统文化:名人、要事;传统文艺、风物特产、传统习俗、传统节目、传统工艺、老字号等,4.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 申报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第二章 不可移动文物 第十四条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

28、念意义的城市,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2. 历史名城的保护内容和规划重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十四条 保护规

29、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保护原则、保护内容和保护范围; (二)保护措施、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 (三)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要求; (四)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五)保护规划分期实施方案。,3、城市历史环境的整体保护 历史城区空间格局的保护(重点) 城市布局的适度调整 开辟新区 新旧相容并存 历史城区周边环境的控制,承德风水格局概念图,4. 历史城区的建筑高度控制 建筑高度控制规划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 历史城区建筑高度控制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第一,根据保护规划总体要求及名城现状的具体情况及大范围内名城的空间轮廓的要求,提出几个空间层次的高度

30、控制。 第二,通过视线分析,满足各个保护对象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使景区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建筑高度控制的规定指标,除了规定建筑檐口高度外,还要规定建筑或构筑物的总高度,并注明包括屋顶上的附属设施如水箱等。,高度控制数值图,高度控制分区图,4.2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第二章 不可移动文物 第十四条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并报国务院备案。,1.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特征,2. 历史文化街区的范围划定 历史文化街区一般应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不可移动文

31、物和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构筑物、街巷空间、河道景观、古树名木等历史环境。,3.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内容 建筑保护 街巷格局 空间肌理及景观界面,4、历史文化街区的整治工程 景观环境的整治 基础设施的改造 居住环境的改善 土地使用的调整 地段交通的组织,规划目标:以上海近代建筑的标志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变石库门原有的居住功能,创新地赋予其商业经营功能,把这片反映了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集国际水平的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 项目取名:“新天地”源于“一大”的灵感,“一”“大”合起来是个“天”字,与天对应的是“地”。,上海新天地,地理区位,上海新天地位于市中心卢湾

32、区淮海中路东段,高架桥交汇点,原法租界1914年第三次扩建的旧式里弄住宅。北至太仓路;西至马当路;南至自忠路;东至黄陂南路。,总体规划,新天地是太平桥改造规划的一部分。 太平桥项目总占地:52公顷 总建筑面积:116.3万平方米 总体规划顾问:Skidmore, Owings and Merrill, LLP (SOM) 人口数量:原自然街坊23个,原居住人口7万人,A太平桥人工湖绿地,占地4.4万,水面面积1.2万,已成为市中心景观,B新天地,占地3万,建面6万,分南、北里,E瑞安集团总部大楼,区域的标志性建筑,D企业天地,甲级写字楼区,总建面50万,C翠湖天地,高级住宅小区,总建面68万,

33、开发理念:存表去里 整旧如旧 翻新创新,“新天地”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单位“中共一大会址”和许多建于上世纪初典型的石库门里弄建筑,在建设高度、建筑形式和保护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地段改造采用了“存表去里”的方式,即对保留建筑进行必要的维护、修缮,保留建筑外观和外部环境,对内部进行全面更新,以适应新的使用功能。把原来的居住功能变成了经营功能,把整片居住区变成了商业、文化、娱乐、购物的场所。拆除一部分老房子,开辟绿地和水塘,美化环境。 为了配合外表“整旧如旧”、内部“翻新创新”的特色建筑,设计及工程以保留房子原貌为原则,但内部则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造,现在的新天地石库门弄堂,外表依旧是昔日的青砖步行道

34、、清水砖墙和乌漆大门等历史建筑,但内里则设有中央空调、自动电梯、宽带互联网,把它改造成全新概念的经营消费场所。,石库门的保护与重建:旧瓶装新酒,石库门建筑盛行于20世纪20年代,占据了当时民居的75%以上,至今中心城区还有近40的申城市民居住在有一个多世纪历史的石库门中。石库门里的“亭子间”、“客堂间”、“厢房”、“天井”以及“二房东”、“白相人嫂嫂”、“七十二家房客”等与石库门有关的名词成为老上海们温馨的记忆。,外观修复,内部改造,在基本上不改动其外型的前提下,主要采取插层、升高、加固等办法,增加使用面积,并在内部修建独家使用的厨房和卫生间,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石库门有着江南传统二层楼的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形式,一般进门就是一小天井,天井后为客厅,之后又是一天井,后天井是灶台和后门,天井和客厅两侧是左右厢房,一楼灶台间上面为“亭子间”,再往上就是晒台。在总体上采用的联排式布局却来源于欧洲,外墙细部有西洋建筑的雕花图案,门上的三角形或圆弧形门头装饰也多为西式图案。,4.3 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 1、历史建筑保护的法定要求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第三十二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对历史建筑设置保护标志,建立历史建筑档案。 第三十三条历史建筑的所有权人应当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负责历史建筑的维护和修缮。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从保护资金中对历史建筑的维护和修缮给予补助。 历史建筑有损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