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个案工作者的素养_第1页
第三章 个案工作者的素养_第2页
第三章 个案工作者的素养_第3页
第三章 个案工作者的素养_第4页
第三章 个案工作者的素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个案工作者的素养,主讲:廖赞梅,思考当你面对以下个案时,你觉得自己有可能胜任的是哪些?可能不能胜任的是哪些?自杀失恋女青年的危机干预受第三者困扰的家庭问题留守儿童的网瘾有暴力倾向的家长低保空巢老人的照顾问题,反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你的依据是什么?,当我们在辅导的面对案主对你能力的质疑时,你觉得你的辅导信心来自于哪里?,第一节个案工作者的知识素养第二节个案工作者的能力素养第三节个案工作者的心理素养第四节个案工作者的角色素养,第一节个案工作者的知识素养一、多样化的知识观知识观:是一个人对知识的性质、价值、结构及其功能的根本看法和认识。个案工作者需要具有多样化的知识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一)实证主义知识观:知识的可实证性,斯宾塞:赫伯特斯宾塞,英国社会学家。他为人所共知的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所提出一套的学说把进化理论适者生存应用在社会学上尤其是教育及阶级斗争。1959年,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他认为“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实证主义者认为,科学知识是一种人类最可靠、纯粹的客观知识,对客观事实的观察和实验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而不再是付诸感觉器官的直接领悟与猜测。实证主义者坚持科学知识的客观性与实证性,却忽视了与科学知识产生有关的社会、历史与主观心理因素。从实证主义的视角,个案工作者要认同科学知识一定的客观性与实证性,如学习与应用建立在实证主

3、义哲学基础上的“以证据为本的实践”知识。,麦克尼斯和塞伊尔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对“以证据为本的实践”的核心概念作出解释:“最佳的证据”是来自于基础和应用科学的调查,尤其来自于评估社会工作服务结果的介入研究以及关于评估方法的信度和效度的研究;以证据为本的实践是一个把最佳证据、临床专长和案主的价值整合起来的过程。,萨基特等学者认为:以证据为本的实践过程包括五个步骤:第一,提出问题。第二,寻找证据。第三,鉴别证据。第四,把鉴别结果应用于实践或政策决定中;第五,评估执行前四个步骤的效果和效率,并寻找办法在未来加以改进。,以证据为本的实践过程强调案主的知会同意和参与,透过与案主的合作,工作员同案主一起

4、分享可能的发现,同时,可以使案主增权。与此同时,工作员还要关注科学知识的发现过程中社会、历史与主观心理因素的参入及影响。,(二)社会决定论的知识观:知识的中立性,马克斯韦伯在论述科学研究中“价值无涉”的意义时曾经说过:“研究者和描述着应当无条件地把经验事实的规定与他的实际价值判断态度,区分开来,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社会决定论者认为,科学知识排除一切主观因素科学知识回避主观价值判断,也不以科学家或者科学共同体的个人品质与社会属性为转移,不具有“价值性”、“主观性”或“境遇性”的特征,科学知识是一种“中性”知识并且无涉主体价值。,社会决定论者强调在中性价值观的指导下,对科学知识的追求独立于一切

5、主观因素。科学知识的“价值中立性”通过观察的“客观性”来实现,然而观察却不是“中性”的,这是社会决定论者的局限。,(三)历史主义知识观:知识是范式转换的结果,“范式”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最早提出来的,是库恩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的一个关键、核心的概念。,范式;是某一科学共同体在某一专业或学科中所具有的共同信念,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的共同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为该科学的一种共同的传统,并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共同的方向。,在库恩看来,科学知识是“范式”转换的结果,或者说是科学活动的特定范式所决定的。历史主义相对性地消减了科学知识的客观性

6、基础并取代了科学知识的决定性、确定性与普适性特征。科学知识的正确与否也随之取决于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混合。对此,个案工作者要有更多的反思与认同,尽管个案工作者不断地通过觉察和反思将案主系统的客观存在与个案工作者的主观认识加以区分,但两者及互动关系只是相对清晰,很难绝对厘清。,(四)社会构建主义知识观: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产物,爱丁堡学派的核心人物布鲁尔认为:“科学本身既不受理性的权威的支配,也不受经验的权威的支配。,社会构建主义强调科学知识是“情境”化了的知识,是相对性的知识,是一种由社会来建构和决定的,并随着“社会情境”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的知识。它否认科学知识的科学理性功能,它否认科学知识的客观性

7、标准与普适作用,并以相对主义与主观主义结构了科学知识的客观理性基础,这些否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值得肯定是,社会建构主义揭示了科学知识、社会存在、主体三者之间的隐蔽关系。,专业知识,二、多元的知识结构,(一)静态的知识结构1、我国学者的一些观点王思斌认为:社会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包括社会工作者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关于社会的知识关于人的知识、关于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的知识)以及社会工作者应有的基础知识(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者顾东辉;社会工作者的知识系统应该包括三个方面:1、相关学科的知识,回答“为什么”,渋及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律、人类学、教育学、生态学、医学、统计学

8、等学科。2、社会工作知识,描述“怎么办”包含社会福利制度、社会工作伦理、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等领域。3、特定主体的知识,渋及贫困、家庭暴力、移民、与年龄段有关的问题、妇女问题、人际关系、精神健康、犯罪与矫治、成瘾行为、艾滋病与同性恋、压力发展等议题。综上,在静态的知识结构上,相关的基础性知识和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是社会工作者包括个案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作要素。,2、国外学者的一些观点全球性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协会-国际社会工作学校协会颁布了全球社会工作教育和培训标准。在其中的专业课设置里,提出了需要重视基础知识、专业技巧和实务训练。见平p74-75表

9、。综上,将静态的知识结构划分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两部分。见p76表。,(二)动态的结构关系在动态结构上,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如同是土壤和大树者一生态系统中的互动关系:基础知识好似土壤一般,是专业知识这棵大树的基础和背景,发挥着依托和服务功能,同时也不断提供充足和新鲜的养料;而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好似大叔树一样是该系统的核心,发挥着主体和主导功能。通过两者不断的同化和顺应,个案工作者不断建构出相对的平衡。,三、多元知识体系的建构性学习(一)建构性学习的理念即个案工作者以个人于社会环境互动为情境进行知识的学习与生成,其本质过程由认知性、行动性和反思性的个人对话实现。(二)建构性学习的路径1、认知性学习2

10、、行动性学习3、反思性学习,第二节个案工作者的能力素养,一、专业能力建构的发展背景1、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受到欧美“福利国家危机”的影响以及当时英国社会工作专业无效能的表现,公众对社会专业失去信心,进而要求相关单位对社会工作提供“能力为本”的服务和教育,以避免浪费公共资源并证明其存在价值。这些首先促使英国社会工作教育及实务界深刻反思社会工作者究竟应该具备何种专业才能。1988年的90年代雇佣白皮书指出,社会工作的训练体系必须建立在已受认可的资格和标准的能力之上。1989年英国社会工作教育与训练委员会在第30号报告中指出,所有的社会工作者训练方案必须以“专业能力”为主要教育和训练目标

11、。,2、美国:美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经历了与英国相似的历程,福利开支的缩减、社会公众的不信任、训练不足及教育改革等因素,使得美国社会工作界在通才和专才的争辩中提出多面向的社会工作实务途径,并强调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评估、判断案主的问题,并运用各种技术、方法来协助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随后,美国社会工作协会、美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委员会和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将“专业能力”列为社会工作教育的核心目标,并在全美的社会工作教育标准中明确对专业能力做出界定。,3、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面对诸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以下挑战:一是社会工作者未能以充分的证据证明其专业工作的有效性:二是社会工作者

12、未能显示其工作对于社会问题改善所产生的影响。如何建构本土化个案社会工作专业能力,是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二、专业能力建构的国内外状况,(一)关于专业能力英国社会工作教育界在以能力为本的时间学习模式中指出,社会工作者为了实现自己的角色,需要的能力都会被操作化和测量化,整个实践学习的目标在于提升社会工作者的能力。美国社会工作者教育委员会提出专业能力是由价值、知识和技能组成的可以测量的实践行为。我国台湾学者陈丽欣提出,社会工作专业能力指的是社会工作者的能力或才干,能够表现在工作上并获得可看的见的成就,即有能力将工作完成到社会,(二)专业能力的内容或标准,1、英国社会工作教育与训练委员会颁

13、布的标准。社会工作者是建立在价值、知识、技巧上的整合。其核心专业能力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并将核心能力规定在下列社会工作任务中:(1)沟通和接案(2)促进与使能;(3)预估与计划;(4)介入与提供服务(5)在组织内工作(6)发展专业能力。,2、美国社会工作教育与训练委员会颁布的标准。,2008年明确列出了社会工作本科教育要围绕十项核心能力进行;(1)认同专业社工身份并依此行事(2)持守社会工作伦理以指导专业实务;(3)运用批判性思考进行专业讨论;(4)在实务中理解和尊重多元与不同;(5)增进人权和社会经济正义;(6)投入到证据为本的实践和实务为本的研究中(7)运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知识;(8)参

14、与政策实践以提升社会福祉并提高社会服务有效性;(9)有效回应动态的实务系统;(10)在个体、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层面提供专业服务。,3、我国台湾学者的研究,陈立欣在对专业能力的界定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关于专业伦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三方面的核心能力指标。见p80(表3-3),三、专业能力素养架构,(一)专业能力及素养个案工作者的专业能力体现在其专业价值观、知识和技术三方面可观察、可测评的核心实践行为上。专业能力素养是以上三方面核心实践行为的水平或状态。,(二)专业能力架构及指标,1.专业价值核心能力及指标专业价值核心能力是个案工作者在专业价值观方面的核心实践能力。包括以下指标:(1)推动人的

15、平等和社会及经济公平。A、懂得歧视与平等的形式和机制。B、倡导人的平等和社会及经济公平。C、参入推进社会及经济公平的实践。(2)运用社会工作价值观及伦理原则指导专业实践。A、用专业价值观指导实践,如尊重案主隐私、接纳案主的多样性及其差异性,如在与不同的人群工作时,要有足够的自我意识消除个人偏见和价值观的影响。B、通过运用社会工作协会的伦理规范来做伦理抉择。C、在解决伦理冲突时保持敏感度。D、应用伦理推理策略进行原则上的抉择。(3)社会工作者身份认同及行动A、责任感及责任承担B、个人反思和自我调整C、实践行动中注重专业角色及边界。D、持续的专业学习和督导以不断提升专业化。,2、专业知识核心能力及

16、指标,专业知识核心能力是个案工作者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核心行为,主要表现为应用个案工作的相应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包括以下指标:(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知识。(2)个案工作价值伦理知识。(3)个案工作程序和关系知识。(4)个案工作模式的知识。(5)社会资源的知识(6)个案管理。,3、专业技术核心能力,是个案工作者在专业关系、个案过程的的重要技巧和相关技巧等方面的核心实践行为。,4、专业能力架构的关系。,专业能力架构的三要素,即专业价值核心能力、专业知识核心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三)专业能力的养成,通过个案实务的反复实践,以认知性、行动性和反思性的实践性对话,逐渐养成专业能力,其具体路径和机制与多

17、元知识体系的建构性学习过程相一致。,第三节个案工作者的心理素养,一、个案工作者的人格特质(一)基本特质克诺尔认为:个案工作者需要具备有基本特质,包括同理心、尊重和真诚;同时也需要具备因情境需要的其他的特质,包括自我了解、自我控制,社会工作价值、伦理义务的体认,专业知识、专业责任和自我肯定等。杰森则指出个案工作者需要具备有以下特质:对人和人类行为有积极的看法、关心他人的幸福、个性开放且坦诚、能与案主分享而非控制案主、尊重人性、成熟和务实的个性等。,卡普顿和格拉维提出以下15种特质及相应的对话:,1、关怀知心-“我深切地关心你遇到的问题”。2、相互合作的态度-“我们一起计划解决问题”3、谦逊-“请

18、你帮我来了解你遇到的问题”。4、尊重-“我认为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我会认真看待你的想法和感受”。5、开放-“我希望你了解我是同情达理、诚恳真实的人”。6、同理心-“我会努力感受与理解你所感受的情况”。7、投入-“我会努力分担和协助你解决问题”。8、支持-“我会让你体会到我的坚定和支持你的进展”。9、期许-“我对你的努力有信心”。10、限制-“我会提醒你曾许诺要做的努力”11、面质-“我会提醒你曾许诺要做的努力”。12、计划-我会常常思考下一步的计划,更希望你和我一同思考。13、使能-我会陪伴你、协助你努力成长14、自我控制-为了让你自己努力,我必须自我控制,以免你依赖我。15、工作和个人-我和

19、你一样是普通人,但我也代表这个机构,并且是需要发挥功能的人。,(二)重要特质自我觉察,1.自我觉察及意义自我觉察是个人对自己的感觉经验的觉察和意识,觉知是直接具体的认知,意识是间接、抽象的认识。鲍尔认为,“辅导过程中,辅导者能带进辅导关系中,最有意义的资源就是他自己。朱霍斯也认为:“辅导过程中,技巧只不过是一小部分,而经验丰富和觉察力敏锐的辅导者都会发现对辅导过程影响力最大的辅导者个人。、由此可见,助人工作中专业助人者自我觉察的意义,自我觉察可以促进助人者对助人行为进行有效的自我反省,并及时进行不断的自我调整和改进,从而保证助人服务的品质和效力。,2.个案工作者的自我觉察,个案工作者的自我觉察

20、指个案工作者在个案过程中,对自己的价值观、需要和动机、感受与状态、能力与职责以及文化差异等敏锐、清楚、深刻觉知和认识的过程及能力。(1)对价值观的清晰觉察(2)对需要动机的敏锐觉察(3)对感受与状态的深刻觉察(4)对能力及职责的持续觉察(5)对文化差异的高度觉察,3.自我觉察的提升,(1)善于自我总结和反思(2)积极寻求专业督导(3)接受咨询与朋辈辅导(4)参加专业培训和研讨(5)建立良好的支持体系,二、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1.定义简述心理健康是个体在与各种环境相互作用中,在内外条件许可范围内,主体能不断调整自身的心理结构,自觉保持心理、社会方面的正常或良好适应的一种持续而积极的心理功能状态。2.个案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是指在与个案工作的各种环境相互作用中,个案工作者不断调适心理结构,自觉保持心理、社会方面正常或良好适应的一种持续而积极的心理功能状态。主要包括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