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新优质课件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1页
2017年最新优质课件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2页
2017年最新优质课件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3页
2017年最新优质课件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4页
2017年最新优质课件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唯物论,认识论,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世界奥秘的脚步,宇宙奥秘,人体奥秘,思维奥秘,社会发展奥秘,认识自然 认识社会 认识自已,人类永恒的课题,认识论,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识记实践的含义、构成要素与特点。2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重点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难点 实践的含义及特点。,1. 上述材料中是谁在从事活动? 2. 这些活动是在认识世界还是在改造世界? 3. 这些活动是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农业生产,汽车生产流水线,抗震救灾,思考:,人们的实践活动,

2、、实践的含义,一、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主体:人 (人类特有的活动,不是动物),对象: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 (不是主观世界),性质:直接现实性活动,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的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两层基本含义: (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 2、教师讲课 3、学生听课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0、克隆羊“多利”问世,5、“神七”发射,9、小行星撞击地球,6、全国大学生辩论赛,7、调

3、整农村产业结构,8、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2、讨论问题、研究学问,11、建设三峡大坝,2 4 5 7 8 10 11,结论:实践是人的活动,但人的一切活动不一定都是实践,人的活动可以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才是实践活动。比如人学习,就是改造主观世界所以不属于实践活动。,思考:实践有哪些特点?,工人造房子,问题一:需要什么要素?,(1.实践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 2.实践活动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具有客观性),问题二:工人造房子和蜜蜂筑窝有什么区别?,(目的性、意识性),(1)客观物质性,(2)能动性,区别于人的纯主观活动,区别

4、于动物的自发性、无意识的消极适应的本能活动,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实践主体的主动创造性,实践离不开意识的指导,分析:盲目的实践是指没有正确意识做指导,从而导致失败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无论成功与否,都有人的意识的参与,都是在一定的意识支配下进行的。 结论:没有意识参与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是缺乏正确意识指导的盲目的实践活动是存在的。,判断: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活动不存在。,实践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和第二个基本特征,第一、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第二、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唯物主义,辩证法,知识拓展,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

5、存在着。”这一论述表明( )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C、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B,课堂演练,工人造房子,问题三:工人能靠一个人的力量造好房子吗?,(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问题四:现在的工人造房子和以前的人造房子有什么不同?,(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3)社会性,(3)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1961年人类首次升入太空(前苏联),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美国),2004年勇气号登陆火星(美国),实践是历史性的活

6、动,辨析: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所以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错。离开他人和社会的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 并不否定单个人的实践活动的存在。,鲁滨逊流落到荒岛上一心想回陆地,于是找到了岛上最大的一棵树,制成独木舟。他制作独木舟的活动是否属于实践活动,有无社会性?正确的回答是( ) A是实践活动,但无社会性,因为它是独立的个人活动 B不是实践活动,它不过是人的求生本能的表现 C是实践活动,也具有社会性,因为他制作独木舟的工具和技能都是社会赋予的 D不是实践活动,因为他已经远离社会,回归自然,C,“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嫦娥

7、一号”传回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说明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A,(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区别于人的纯主观活动,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2实践的特点,总之,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活动,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三种形式),(最基本),提示:基本形式不等于实践的形式,实践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其他的一些实践形式(教育实践、医疗实践、艺术实践)。,小结:一.实践及其特点,1.含义:实

8、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性活动。,2.特点,3.基本 形式,生产实践(最基本) 社会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探究活动1(P42),辩证唯物主义,杜威,辩证唯物主义,费尔巴哈,辩证唯物主义,黑格尔,实践和动物的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与动物本能有本质的区别,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生理需要 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 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实践是人的精神的,观念的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1),(2),(3),探究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目的,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

9、践决定认识),因为:,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问:这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结论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古代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对季节的需要产生了古代天文学;农业提水灌溉、城市建筑、手工业、航海的需要产生了古代力学;测量土地面积、计算时间、制造机械的需要产生了古代数学.,请你分析 现在获得信息的渠道极多,不需要参加实践同样能得到知识。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显然是不妥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通过学习知识或从别

10、人那里获得,通过实践获得,实践是认识唯一来源,认识途径,注意: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通过实践获得,如何理解:,1、“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可以获取间接经验),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须亲自参加实践,才算理解深刻。,(可以获取直接经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名言评析:,镜头二:走进科学

11、,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天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思考: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结论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产生新问题和新要求,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改造着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推动着人们去探索研究,注

12、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射电望远镜使人们可以观察到100亿光年之遥的天体;人造资源卫星帮助人们弄清地球的资源分布;高速运算的电子计算机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快更准;国际互联网的建成极大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上述事例说明什么?,说明: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钢铁工人对浅蓝色的火焰的微小差异具有高度的辨别能力。有经验的飞行员能够根据发动机的微小变化来判断发动机有无毛病及毛病出在什么地方。,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吃一堑,长一智。

13、学然后知不足。 书到用时方恨少。 失败是成功之母,名言评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练习: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第一代互联网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限性,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送格式。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 D.认识推动事物发展,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强调通过实践产生认识(来源),前提是还没有这种认识。后者指推动认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是实践。前提是已经有这种认识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如何区分?,A,在印度的塔尔沙漠,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古堡。近百年来,这古堡不断发

14、生商人和马队遇难的事件。凶手是谁呢?法医验尸,竟找不到任何伤痕。无奈,只好禁止在此地住宿。著名探险家乔治无视警告,夜宿古堡,亦遭不幸。人们“谈堡色变”,连警方也束手无策,于是贴出布告重金招贤。,古堡擒凶,几年以后,来了位叫彼特利克的乞丐老人,声称能破此案。他买了一个大铁箱,一只猴子,一副鱼网,在古堡的大厅里住下来。他给猴子注射了麻醉剂,放进张开的鱼网里,自己钻进了大铁箱,手里紧握网纲。半夜,一团黑影从堡顶飞下,扑向猴子,只听一声惨叫,令人毛骨悚然,彼特利克却不慌不忙地收紧了鱼网,说:“凶手在此。”点灯一看,网内竟是一只奇怪的红蝙蝠。原来,它长着象刚针一样的嘴,扎入动物脑中吸吮脑汁,致其死地。一

15、个“乞丐”怎么如此神通广大?原来他是剑桥大学生物学教授汤恩维尔特,研究这种红蝙蝠已有20多年,早就怀疑古堡中的凶手是吸血红蝙蝠,只是有待验证罢了。,认识实践检验,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主观认识和认识的对象都不能充当标准,客观事物,主观认识,本身不能“自言其明”,本身无法证明,多数人公认的观点,科学理论,权威的话,原有的认识,实践,受主观认识指导,联系主观认识,改造客观世界,联系客观事物,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由实践的两个特点决定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真金不怕火炼

16、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名言评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电磁场理论的奠基者:法拉第,电磁波的发现者:赫兹,完成电磁理论的麦克斯韦,人们根据法拉第、麦克斯韦和赫兹等科学家创立的电磁理论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话、电视、卫星摇撼技术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等,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又如,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探究四:走进社会,思考:人们获得对宇宙规律的认识的目的何在?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活动。,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

17、、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A、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和归宿。,阅读课本陶行知的故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告诉我们,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表示为: 行知行,或实践认识实践,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学以致用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名言示例:,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认识,决定,指导,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8、原理(认识论) 原理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梳理,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提醒:是人们改造客观世

19、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人们获得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和唯一动力。 4是否对人类有用,也可以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5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可见,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事实。 6“三个有利于”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提醒:“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7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错误的认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8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就是认识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 9认识的

20、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判断,1对实践的理解正确的是 ( ) 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实践是一种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 A B C D 2.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 ) A.是绝对对立的。因为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 B.是绝对对立的。因为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C.是统一的。因为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都是实践的特征 D.是统一的。因为意识根源于物质,只有人的意识符合客观性的要求,人们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D,D,4、(2

21、009四川,31)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 上述材料说明 ( ) 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A. B. C. D.,A,4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 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百闻不如一见 学习如逆水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