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争端解决案例分析PPT课件_第1页
WTO争端解决案例分析PPT课件_第2页
WTO争端解决案例分析PPT课件_第3页
WTO争端解决案例分析PPT课件_第4页
WTO争端解决案例分析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WTO争端解决案例分析,美国201钢铁保障措施案,美国对日本热轧钢产品的反倾销案例,美国和欧共体知识产权案例,.,2,事件时间轴,依据美国贸易法第201 条,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从3 月20 日起对进口的板坯、板材、长材等主要钢材品种实施为期3 年的关税配额限制和征收8% 30%的关税。这一决定公布后,引起各国强烈反响,欧盟以及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巴西等受到限制和损害的国家纷纷提出与美国磋商,并向WTO 提出申诉。,欧盟宣布采取临时钢铁保障措施以防止因美国采取钢铁保护主义政策而导致的国际钢铁产品对欧盟市场的冲击,决定自3 月29 日开始,对来自各国的15 种钢铁产品征收14

2、.9%到26%不等的附加关税。,世界贸易组织裁定,美国2002 年对进口钢铁征收30%的关税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迫于国际舆论的压力,美国宣布取消201 钢铁保护措施。,.,3,起始时间:2002 年3 月5 日 结束时间:2003 年12 月4 日,美国宣布取消201 钢铁保护措施。 时间长度:一年零九个月。 被申诉方:美国 申诉方:欧盟以及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巴西等受到限制和损害的国家。 仲裁组织:WTO 原因:美国宣布从3 月20 日起对进口的板坯、板材、长材等主要钢材品种实施为期3 年的关税配额限制和征收8% 30%的关税。 仲裁结果:世界贸易组织2003 年3 月裁定,

3、美国2002 年对进口钢铁征收30%的关税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专家小组认为,美国没有拿出进口激增的证据,也没有证据表明进口损害了美国钢铁业。报告指出,美国夸大了进口增长的数量,把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国家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量也计算在进口的总量中,实际上协定国之间不存在进口数量的限制,案例分析,.,4,WTO争端解决机制基本程序,案例分析,1.磋商:WTO 成员间发生贸易纠纷,争议各方首先通过磋商解决。 欧盟以及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巴西等受到限制和损害的国家纷纷提出与美国磋商,时长30天。 2.设立专家小组:磋商失败,争端一方要求争端解决机构设立专家小组。 需要两次申请(美国可以否决

4、第一次申请),大约30 50天,专家小组成员组成,美国如果对专家组成员提出疑义,又可耗去30 天。 3.提出裁决报告:专家小组提出裁决报告的期限一般是6个月,可延长,但不超过9个月。 其间美国可以寻求与当事方“庭外解决”为由要求专家小组终止工作,该终止最长可达12 个月。 4.上诉:作出裁决后,当事方有60 天的时间考虑提出上诉,上诉机构最长又需3 个月作出终裁。 本案无上诉过程。 5.专家报告的执行:解决争端机构通过专家小组或上诉机构的报告后,当事各方应予执行。合理期限为90天。 这里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实际上这里的专家报告在03年的12月才被美国真正执行,从报告得出的3月到12月的9个月时间

5、事实上远远超出了90天的范围。很明显的可以看出美国在尽量的拖延时间。,为期3年的保障措施已近结束或过半!,.,5,案例分析,本案表面上看是美国为保护本国钢铁产业所进行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事实上还有另一个原因是政治顶层的人物为了巩固自身政治地位所引发的一场争端。钢铁工业是美国的传统支柱产业,但过去五年来则十分艰难。美国钢铁业把这一切归咎于进口钢材的大量涌入,因此一再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钢铁业是历届美国政府稳定民心、拉取选票的传统政治手段。 我们知道的是WTO保障措施协议的实体规则和实施程序均存在缺陷。美国此次启动保障措施保护其钢铁产业的用意显然还在于利用保障措施协议以及争端解决程序的缺陷,达到拖

6、延时间、保护国内产业的目的。 程序至此,美国宣布实施为期3 年的保障措施已近结束或过半,即使美国届时败诉,其保护国内产业的目的也已达到,政治大选更已是水落石出。这是201钢铁保障措施案带来的政治上的好处。,.,6,事件时间轴,美国商务部发布反倾销征税令,决定对来自日本、巴西和俄罗斯的热轧钢产品征收反倾销税。随后,日本要求与美国进行磋商,日本认为,美国的上述裁定与美国1930年关税法及相关规则中的程序性事项不符,且违反了反倾销措施协定。,美日双方进行了磋商,但未能达成一致。随后,在日本两次申请后,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成立了专家小组。,专家小组发布了最终报告,美国就专家小组报告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以及

7、对有关条款的法律解释提出上诉请求。,上诉机构发布了裁决报告。,.,7,事件时间轴,争端解决机构采纳了上诉机构和专家小组报告。,日本继续要求就反倾销“合理的执行期限”进行仲裁。,仲裁后,美国多次提交执行情况报告,并多次建议延长合理的执行期限。反倾销措施期限最终被延至2005年7月31日。至此,长达6年的争端结束。,.,8,起始时间:1999年6月29日 结束时间:2001年7月24日,上诉机构发布了裁决报告。2001年8月23日,争端解决机构采纳了上诉机构和专家小组报告,认定美国违反了反倾销措施规定。随后在美日双方多次博弈中决定将反倾销措施期限最终被延至2005年7月31日。 时间长度:六年零一

8、个月 被申诉方:美国 申诉方:日本 专家组:巴西、加拿大、智利、欧盟和韩国 仲裁组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和上诉机构 原因: 1999年6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反倾销征税令,决定对来自日本、巴西和俄罗斯的热轧钢产品征收反倾销税。随后,日本要求与美国进行磋商,日本认为,美国的上述裁定与美国1930年关税法及相关规则中的程序性事项不符,且违反了反倾销措施协定。 仲裁结果:2001年7月24日,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DSB)公布一项上诉机构报告(案号:WTDSl84ABR),对美日热轧钢产品反倾销争端案作出裁决,裁定美国在该案中的反倾销措施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违反了WTO反倾销协议和WTO协定。

9、随后在美日双方多次博弈中决定将反倾销措施期限最终被延至2005年7月31日。,案例分析,.,9,WTO争端解决机制基本程序,案例分析,1.磋商:1999年11月18日,日本根据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下称DSU)第4条、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定(以下简称反倾销协议)第17条第2款以及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下称GATYl994)第22条第1款的规定,就热轧钢反倾销案向美国提请磋商。磋商历时30天。 2.设立专家小组:美国与日本于2000年1月13日进行了磋商,但没有成效。2000年2月11日,日本根据GATTl994第23条、DSU第4条、第6条以及反倾销协议第

10、17条的规定,提请DSB成立专家小组。3月20日,DSB同意成立专家小组,调查美日热轧钢反倾销争端案。5月24日,WTO总干事根据日本的请求公布了专家组组成人员名单,三人专家小组正式成立。随后,巴西、加拿大、智利、欧盟和韩国作为第三方参加了专家组程序,并保留他们的权利。历时约130天。 3.提出裁决报告:案例中说专家小组分别于2000年8月22日至23日及9月27日会见了当事各方,2001年1月22日向当事各方提供了中期报告,并于2月28日公布专家小组报告。2001年4月25日,美国通知DSB其对专家小组的裁定不服,并于5月7日正式提出上诉。案例中经过了15个月才得出结果,远远超过了9个月的期

11、限。 4.专家报告的执行:这里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执行专家报告的合理期限应为90天,而实际上美国在05年的8月才被美国真正执行,将时间延伸4年有余。很明显的可以看出美国在尽量的拖延时间。,.,10,案例分析,1在案件裁决中需要重视所有细枝末节 该案争议点涉及面广,日本的诉求涉及了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关于倾销和损害方面的初裁和终裁,双方争议点涵盖了损害的确定、因果关系的确定等多方面,特别是深入到了细微变化的处理,例如因果关系认定中关于调查期内相关因素的适用和评估。这些争议点的解决为我国调查机关今后应对争端案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需要全面把握争端双方的国内法 本案是国内法适用与国际惯例相融合

12、的典型案例。世贸组织已经确立的做法是,只有在国内法的某些规定违反或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情况下,该规定才可能被争端解决机制裁定违法。否则,会以无法断定为由不作定论。这种做法经常在上诉机构裁决中见到。本案专家小组对美国国内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了分析,并作出了解释。由此可见,世贸组织成员运用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国内产业时,不仅需要熟知并运用世贸组织规则,还应对相关成员的国内法进行研究和分析。在中国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关键时期,除重视全球规则、世贸组织规则之外,更不应忽略其他国家国内法的效力。 3在裁决依据充分的情况下,很难被争端解决机构推翻结论 在世贸组织众多的争端案件中,极少有被全面推翻结论的案例,更多的情

13、况是维持裁决或者完善裁决。近年来,我国的反倾销裁决越来越详尽。例如,在甲乙酮反倾销案中,调查机关详细列举了申诉方和被诉方的不同意见,并明确了调查机关的认定。即使被诉到争端解决机构,调查机关也有充分和准确的理由作出解释。,.,11,事件时间轴,欧共体及其成员国(以下称为欧共体)要求与美国就美国1976年版权法110(5)进行磋商。本争端涉及美国1976年版权法110(5)。该款规定了作品使用的商业豁免和家庭豁免。争端集中于这两项豁免是否符合TRIPs第13条。,欧共体要求设立专家组,欧共体指控美国1976年版权法110(5)违反了TRIPs第13条。,争端解决机构设立了专家组,澳大利亚、巴西、加

14、拿大、日本和瑞士保留第三方的权利。,专家组组成,成员包括Carmen Luz Guarda,Ian F.Sheppard和Arumugamangalam V.Ganesan。专家组要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供伯尔尼公约1971年巴黎文本的有关事实情形。争端方对提供的信息作出了评论。,.,12,事件时间轴,专家组报告发布。专家组裁决美国1976年版权法110(5)(A)满足TRIPs第13条的规定,与伯尔尼公约第11条之二(1)()和11(1)()的规定相一致,裁决美国1976年版权法110(5)(B)没有满足TRIPS第13条的规定,与伯尔尼公约第11条之二(1)()和11(1)()的规定不一致。

15、,争端解决机构通过了专家组的报告。,.,13,起始时间:1999 年1 月26日 结束时间:2000年7月27日,争端解决机构通过了专家组的报告。 时间长度:一年零六个月。 被申诉方:美国 申诉方:欧共体 仲裁组织:WTO 原因:欧共体声称,美国版权法110(5)(A)和(B)规定的例外,违反了美国据TRIPS的义务。尤其是,美国的这些措施与TRIPS第9条第1款及伯尔尼公约的11(i)(ii)和llbis(1)(iii)第11条之二(1)(iii)不符,并且不能据伯尔尼公约或TRIPS的任何规定获得正当性。欧共体认为,这些措施造成了版权人的合法利益的损害,因而使欧共体的权利丧失或使之受损。

16、仲裁结果:专家组裁决美国1976年版权法110(5)(A)满足TRIPs第13条的规定,与伯尔尼公约第11条之二(1)()和11(1)()的规定相一致,裁决美国1976年版权法110(5)(B)没有满足TRIPS第13条的规定,与伯尔尼公约第11条之二(1)()和11(1)()的规定不一致。,案例分析,.,14,WTO争端解决机制基本程序,案例分析,1.磋商:1999年1月26日,欧共体及其成员国(以下称为欧共体)要求与美国就美国1976年版权法110(5)进行磋商。磋商历时30天。 2.设立专家小组:1999年4月15日,欧共体要求设立专家组,欧共体指控美国1976年版权法110(5)违反了

17、TRIPs第13条。1999年5月26日,争端解决机构设立了专家组,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日本和瑞士保留第三方的权利。 1999年8月6日,专家组组成,成员包括Carmen Luz Guarda,Ian F.Sheppard和Arumugamangalam V.Ganesan。 成立专家小组的申请时间:30-50天(需要两次申请,因为美国可以否决第一次申请)。美国队专家组成员提出疑义:30天。 3.提出裁决报告:案例中说。争端方对提供的信息作出了评论,专家组报告于2000年6月15日发布。其中经历了14个月,远远超过9个月的规定。 此案中争端方对专家组的报告没有提出上诉。 4.专家报告的执行

18、:解决争端机构通过专家小组或上诉机构的报告后,当事各方应予执行。本案例执行期为90天。,.,15,案例分析,本争端涉及美国1976年版权法110(5),经1988年音乐许可公平法修订。110(5)的规定在表演和播放方面对第106节提供的版权人的专有权作了限制。 第106节的现有条文的相关部分规定:第106节版权作品中的专有权 “除第107节至120节规定外;版权所有人拥有下述专有权并可授予他人实施:(4)对于文学、音乐、戏剧和舞蹈作品,哑剧、动画和其他影音作品,公开表演;(5)对于文学、音乐、戏剧和舞蹈作品,哑剧,图画、图表或雕塑用品,包括动画的个体形象或其他影音作品,公开播放;” 110(5)的现有条文的相关规定为:“对专有权的限制:表演和播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