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毕业考试试卷一、识字与写字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小题。百年风雨,岁月峥嵘。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fùqiáng____、人民xìngfú____,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不畏xīshēng____顽强拼搏、砥砺前行,在中国这片广mào____的土地上,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1.根据拼音,将词语写在田字格中,注意把字写规范。2.“砺”字的第九笔是。3.下列词语中,与“浴血奋战”中的“血”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血雨腥风 B.呕心沥血 C.一针见血 D.热血沸腾4.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广mào”一词中的“mào”字应选择的一项是()。A.冒:向外透;往上升 B.袤:长度,也指南北的长度C.贸:交易;贸易 D.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倾覆fù拨弄bō栖息qī玲珑剔透tìB.争执zhi汤匙chí依偎wèi赴汤蹈火dǎoC.领域yù解释jiě匪徒fěi见微知著zhùD.严峻jùn侵袭qīn截然jié锲而不舍qì6.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幼稚粉碎寂寞含糊 B.染缸抵抗书藉缺乏C.魔鬼敏感优伤荒凉 D.恰好耽搁避免轻脆7.下列每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百折不挠抓耳挠腮 B.饥寒交迫迫不及待C.心平气和和盘托出 D.轻而易举通俗易懂8.下列诗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何当金络脑何当:什么时候。 B.烈火焚烧若等闲等闲:空闲。C.孰为汝多知乎知:同“智”,智慧。 D.巍巍乎若泰山巍巍:高大的样子。二、积累与运用本学期,学校开展了“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一起回忆往事,梳理知识,互相勉励。请你按要求完成小题。9.小雅的成长纪念册中有下面几句话,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三年级春游时,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了闻名中外的颐和园。B.四年级运动会时,我们班的同学齐心协力,取得了忘乎所以的荣誉。C.五年级期末测试时,做完题后我聚精会神地检查,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D.六年级下学期,我阅读了很多革命先烈的红色故事,读后对他们肃然起敬。10.小雅正在准备毕业典礼的演讲,她想在演讲中劝诫同学们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她可以引用的诗句是()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1.小雅即将小学毕业,爸爸想送给她一句名言,激励她在中学阶段通过努力,天天进步,不断超越自己。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A.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B.居安思危,戒奢以俭。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12.小雅想选一则俗语写在笔记本首页上,勉励自己刻苦读书。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13.小雅对自己读过的外国名著进行了梳理,以下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鲁滨逊漂流记》是德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经典之作。B.《汤姆·索亚历险记》中,主人公汤姆·索亚富有冒险精神和好奇心。C.“鹤之舞表演大会”“大海中的白银”是《骑鹅旅行记》中的精彩内容。D.《昆虫记》用富有诗意的笔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14.请你根据积累,将下列诗文补充完整。(1)诗中有志:“咬定青山不放松,。”诗人郑燮借言志,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2)诗中有景:《》一诗中,“,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了整个长安城的美好春景。(3)诗中有情:《十五夜望月》一诗中,“,。”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4)《学弈》中的最后两句自问自答,总结了全文:“?曰:非然也。”(5)谈到时光的飞逝,我们不禁会想到朱自清写的《匆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吹散了,如薄雾,被蒸融了。三、阅读与鉴赏;读下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今天,我们怎样阅读【材料一】①调查显示: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8%,与2022年持平;报纸阅读率为23.1%,较2022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17.5%,较2022年下降了0.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电脑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使用率为80.3%,较2022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②2023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6.2%,较2022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1.39本,较2022年增加了0.25本。(选自新华网,有改动)【材料二】翻开一本秦兵马俑电子画册,屏幕上立即展示各种秦俑立体造型;戴上VR眼镜阅读一本关于航天的图书,宇宙飞船近在眼前;手机端下载移动应用程序(APP),机器人开始为孩子朗读智能绘本……在杭州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5G、人工智能(AI)、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云计算等新技术纷纷亮相,充分展现了未来阅读的无限可能。业内人士预测,随着5G技术落地、虚拟技术提升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数字化阅读将向智慧化方向发展。(选自新华社,有改动)【材料三】①推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一方面,大力整合政府、社会、学校等各类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实体书店、社区图书馆等阅读场所引领阅读潮流的作用,打造更多的公共文化空间。另一方面,不仅要汲取外来先进文化,更要努力发掘和传承本土文化,大量阅读中华经典书目,徜徉在浩瀚的书海里,构筑起一个日渐丰满的精神世界。最后,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和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当下,我们也要加快打造数字文化高地,为人们提供更多内容丰富、制作精美、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数字阅读产品。②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在书香中遇见更好的自己,一起在书香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使“书香”成为中华文化最美的味道。(选自淮北文明网,有改动)15.通过阅读【材料一】,可以知道与2022年相比较,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报纸阅读率和期刊阅读率都有所(提高下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使用率有所(提高下降)。(在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材料一】中的第二自然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是,科学、准确地说明了。17.【材料二】中列举了未来阅读的三种方式,其中你最喜欢的一种是,因为。18.阅读【材料三】,联系材料内容,你猜测“浩瀚”的意思是。1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书香校园建设是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途径,请你结合以上材料,为打造书香校园提出自己的建议。(至少提出两条建议)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旧居忆伟人①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是李大钊在故乡之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住所,现在已经向公众开放。在这座幽静古朴的小院里,李大钊的半身铜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②院子不是很大,但是很温馨。那一年冬天,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李大钊看着仿佛被铺上一层厚棉絮的地面,对他的女儿和儿子说:“雪下得多大啊!你们快拿着扫帚到院子里去扫雪,要高兴的话,堆个大雪人也好。”孩子们的外祖母心疼地说:“天这么冷,你还叫孩子们去扫雪,要是冻病了,可怎么办?”李大钊用手轻托了一下鼻梁上的眼镜,慈祥的目光从晶亮的镜片中透出来。他笑意盈盈地说:“孩子应当从小养成吃苦的习惯,免得长大了什么也不会做。身体经常活动,也会增强抵抗力,老在家里不动弹,就更怕冷了。”③随后,他招呼孩子们拿上簸箕和扫帚到院子里去。他对孩子们说:“将来谁也不能当寄生虫,谁要是不劳动,谁就没有饭吃!”说完,他率先俯下身子挥起扫帚开始扫雪,一边扫一边给孩子们讲新奇的故事。孩子们也跟着扫起来,不仅不觉得冷,反而是越扫越带劲儿……④院子的西厢房里放置着一架黑色老式风琴,那是李大钊带着儿女从小市场里淘回来的。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李大钊稍有空闲,便会用音乐来(陶冶陶醉)他们的心灵。夏天的晚上,李大钊常把孩子们喊进书房,教他们唱《国际歌》,并讲解歌词的意义。他还叮嘱孩子们,唱的声音不能太高,不能让街上的警察和暗探听见。听了父亲的话,孩子们都(满意会意)地点点头。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将全部的情感都融入歌声里了。孩子们都深受感染,动情地唱了一遍又一遍。⑤这座承载(zǎizài)着李大钊和家人欢声笑语的小院,也见证了他“铁肩担道义”的革命情怀。⑥1926年3月18日,为反对八国通牒(dié),数千学生和群众来到天安门召开(zhāozhào)国民大会,会后前往段祺瑞执政府门前游行请愿。⑦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李大钊,参与部署了这次活动。游行队伍中,李大钊昂首挺胸,目光炯炯,神情庄重而严肃。⑧反动政府无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正义要求,疯狂地向示威群众开枪扫射。面对反动政府的血腥镇压,李大钊不顾个人安危,指挥群众疏散。眼见有几个受伤的青年倒在了地上,李大钊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用一双有力的大手把他们搀扶起来。他环视四周,沉稳地组织其他人掩护伤员撤离。⑨随后,李大钊组织召开北京党组织的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新的战斗计划……⑩多少年过去了,如今驻足于这座清幽古朴的院落,凝视着李大钊的半身铜像,我们仿佛依然可以看到他那高大的身影:身着一件灰布旧棉袍,戴着眼镜,儒雅而有风度。平静而慈祥的脸上,目光总是那么坚定……20.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读音。承载(zǎizài)召开(zhāozhào)21.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①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李大钊稍有空闲,便会用音乐来(陶冶陶醉)他们的心灵。②听了父亲的话,孩子们都(满意会意)地点点头。22.结合短文内容,解释词语的意思。目光炯炯:23.短文回忆了李大钊的哪三件事?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①②③部署、参加游行活动24.作为一位父亲,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李大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结合短文说明理由。(从李大钊两种身份的角度分别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李大钊的半身铜像,这样的写法是,这样写的好处是阅读理解林海①我总以为大兴安岭是奇峰怪石,高不可攀的。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且进到原始森林里边去,脚落在千年万年积累的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舒服。②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③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A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④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B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⑤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C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在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的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⑥谁进入岭中,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怎能不马上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多少省份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桌椅、椽(chuán)柱,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兴安岭的可爱,就在于它美得并不空洞。它的千山一碧,万古长青,又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起来。于是,它的美丽就与建设结为一体,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⑦及至看到林场,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树,一手砍,一手栽。我们不仅取宝,也作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长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山林中已有不少的市镇,给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26.大兴安岭资源丰富,请你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数不尽的数不尽的27.第④自然段写道:“看,‘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的浪花吗?”其中“白的浪花”指的是。28.短文第②至⑤自然段是从、、三方面介绍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29.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⑴第②自然段写出了大兴安岭岭多且孤峰突起的特点。⑵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树,能使林海万古长青。⑶第⑥自然段中的“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桌椅、椽柱”说明了大兴安岭的木材使用范围广。30.短文中有三处画直线的语句,你最喜欢哪句?请写出相应序号并说明理由。我最喜欢句,理由是:31.文中三次提到“亲切、舒服”,找到相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每次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是什么?写下来。第一次的原因是:第二次的原因是:第三次的原因是:32.读读短文最后一句话,结合文章内容想一想,“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习作与表达33.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完成一篇习作。要求:①内容具体,感情真挚②分段表述,语句通顺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题目一:一次印象深刻的风俗活动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在这些节日里,你一定和家人一起参加过有意义的风俗活动:贴春联、看花灯、包粽子、赏月等。请你选择印象深刻的一次风俗活动,写一篇习作。题目二:▲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六年的点点滴滴,一定有很多令你难忘的人和事:给予你帮助的同学、一次有趣的活动、一个令你感动的瞬间……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富强;幸福;牺牲2.横折3.A4.B【解析】【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多音字、同音字、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根据拼音写词语时要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1.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正确,写规范。书写时要注意“幸福”的“幸”不要写成形近字“辛”,“牺牲”的“牲”不要写成形近字“性”。
故答案为:富强;幸福;牺牲2.考查了基本笔画。砺:横、撇、竖、横折、横、横、撇、横、横折钩、撇,共“十"笔,第九笔是“横折”。
故答案为:横折3.考查了多音字。浴血奋战:[yùxuèfènzhàn]满身是血,却还在拼命战斗。指与敌人顽强搏杀。
A.血雨腥风:[xuèyǔxīngfēng]夹着血腥味的风和带着鲜血的雨。比喻疯狂屠杀、死人很多的残酷场面或环境。
B.呕心沥血:[ǒuxīnlìxuè]吐出心,滴着血。比喻为做某项工作费尽心思,用尽全力。
c.一针见血:[yīzhēnjiànxiě]扎一针就见到血。比喻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D.热血沸腾:[rèxuèfèiténg]全身的热血像开水在滚动。比喻情绪高涨,十分激动。
故选A。
故答案为:A4.广袤:指土地面积。从东到西的长度叫“广”,从南到北的长度叫“袤”。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故选B。
故答案为:B5.【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A.有误,“玲珑剔透”的“剔”应读“tī”。
B.有误,“依偎”的“偎”应读“wēi”。
C.正确。
D.有误,“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故答案为:C【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6.【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语句中的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正确。
B.有误,书籍:书的统称;装订成册的著作。故“书藉"的“藉"错误。
C.有误,忧伤:忧愁悲伤。故“优伤”的“优"错误。
D.有误,清脆:声音清亮好听。故“轻脆"的“轻"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汉字辨析的方法: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7.【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了多义字词。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这就是“多义字”和“多义词”的现象。
A.意思不同,第一个“挠”指弯曲,表示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第二个“挠"指搔。
B.意思不同,第一个“迫"指饥饿和寒冷同时来袭。第二个“迫”指急迫。
C.意思不同,第一个“和”指平和。第二个“和"指连同。
D.意思相同,都是指容易,简单。故答案为:D【点评】一字多义、一词多义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建议从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入手,让学生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培养能正确选择词义的能力。也可结合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逐步提高对一词多义的认识。8.【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了字词解释及诗歌词句理解。完成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多读,多背,多积累字词。
A、C、D正确。
B有误,句意:烈火焚烧就像平常事。等闲:平常。故答案为:B【点评】平时学习中要背会古诗文,还要懂得字词的意思。多积累文言字词,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答案】9.B10.C11.A12.D13.A【解析】【点评】(1)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要平时多积累,多总结。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文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练习这一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古诗,根据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做题。
(3)、(4)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5)考查了经典名著、作家及其作品。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9.A.恰当。闻名中外: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与语境相符。
B.不恰当。忘乎所以:形容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事理常情。与语境不相符。
C.恰当。聚精会神:注意力高度集中。与语境相符。
D.恰当。肃然起敬:形容产生恭敬钦佩的感情。与语境相符。
故答案为:B。10.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句意: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B.“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句意: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胜过了绿杨满城的暮春。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长歌行》,句意:年轻时不努力发奋,上了年纪一事无成,就只有白白地悲伤,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句意: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根据语境应选C。
故答案为:C11.A.“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B.“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是: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论语》,意思是:有道德的人做事,以义为准则,只问此事当做不当做;常人做事,以利为准则,总是计较做此事对自己有多大的好处。
D.“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出自近现代鲁迅的《答客诮》,意思是: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夫。
结合题干给出的情景可知A选项中的名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12.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思是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意思是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
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指的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脚力好赖,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根据语境应选D。
故答案为:D13.A.有误,《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经典之作。
B、C、D正确。
故答案为:A14.【答案】(1)立根原在破岩中;竹子(2)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4)为是其智弗若愚?(5)微风;初阳【解析】【分析】(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其意思是紧紧咬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地扎在了岩石缝隙中。诗人赋予竹以人的刚毅风骨和高尚节操,从而表达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志向。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翊的《寒食》,其意思是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其意思是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出自课文《学弈》,其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5)“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出自朱自清的《匆匆》。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故答案为:(1)立根原在破岩中;竹子(2)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4)为是其智弗若愚(5)微风、初阳。【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课文理解。古诗文默写是指按照题目要求,将指定的古诗文内容在脑海里回想并默写出来。
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答案】15.下降;提高16.举例子;数字化阅读将向智慧化发展;17.VR眼镜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加真实的看到各种书中景象;18.广大或繁多19.①学校为学生建立舒适的阅读空间,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②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邀请教师学生和校外专家分享阅读体验和感悟;【解析】【点评】材料一介绍了2022年和2023年电子阅读和图书阅读的对比。材料二介绍了未来阅读方式。材料三介绍了推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的具体举措。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15.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报纸阅读率为23.1%,较2022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17.5%,较2022年下降了0.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电脑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使用率为80.3%,较2022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可知。
故答案为:下降;提高16.考查说明方法。从“86.2%""2.0个百分点""11.39本"“增加了0.25本"可知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能使说明的事物更具有说服力,更加科学地说明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提高了。
故答案为:举例子、数字化阅读将向智慧化发展17.考查开放探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并说明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VR眼镜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加真实的看到各种书中景象。18.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从“书海里"可知书的数量多。
故答案为:广大或繁多19.考查看法建议。结合材料和实际提出建议即可。
故答案为:①学校为学生建立舒适的阅读空间,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②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邀请教师学生和校外专家分享阅读体验和感悟。【答案】20.zài;zhào21.陶冶;满意22.两眼明亮有神23.带领孩子们扫雪;教并为孩子们讲解《国际歌》24.①为人慈祥:对待孩子们,关心呵护、鼓励他们吃苦,具有教育者的耐心和细心。②革命情怀饱满、铁肩扛道义:在反对八国通牒的示威游行中,即使面对恶劣的镇压条件,他也始终保持镇静冷静,即使有可能面对生命危险,也毫不退缩地指挥撤离和救治伤员。25.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突出李大钊的光辉形象,增加感染力,耐人寻味。【解析】【点评】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李大钊在北京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的故居及其生活情景,以及他在革命活动中的表现。首先,文章介绍了李大钊故居的位置和环境,描绘了李大钊的半身铜像在阳光下熠烟生辉的景象。然后,通过讲述李大钊与家人的日常生活片段,如在雪天鼓励孩子们扫雪、教孩子们唱《国际歌》等,展现了他作为父亲的慈爱和对孩子们的教育理念。接着,文章通过描述李大钊在1926年3月18日反对八国通牒的游行示威活动中,表现出的勇敢和责任感,突出了他作为革命领导人的形象。这段文字通过对李大钊日常生活的描写和他在革命活动中的表现,刻画了—个既慈爱又坚定的革命者形象。文克通过具体的事件和细节,展示了李大钊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对李大钊在北京故居的生活描述和他在革命活动中的英勇表现,塑造了一个充满人情味且坚定不移的革命者形象。文章旨在纪念和赞扬李大钊的革命精神和伟大贡献。
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1、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3、标题引导法。有时候,文中的题目就是文眼,透过题目,就能捕捉到很多信息、只要将题目拓展开来,让它变成一句话或一段话,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概括了。4、句子摘录法。就是从课文中摘录现成的句子作为段意的方法。20.考查汉字读音。文中提到“这座承载着李大钊和家人欢声笑语的小院”,这里的“承载”指的是承受、装载的意思,所以应读为“zài”。文中提到“1926年3月18日,为反对八国通牒,数千学生和群众来到天安门召开国民大会”,这里的“召开”指的是举行、召集的意思,所以应读为“zhào”。
故答案为:zài、zhào21.考查选字词填空。①文中提到“李大钊稍有空闲,便会用音乐来陶冶他们的心灵”,这里的“陶冶”指的是通过音乐来培养、塑造孩子们的心灵。②文中提到“听了父亲的话,孩子们都会意地点点头”,这里的“会意”指的是孩子们理解了父亲的意思并表示同意。
故答案为:陶冶、满意22.本题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原文依据:文中提到“游行队伍中,李大钊昂首挺胸,目光炯炯,神情庄重而严肃”。这里的“目光炯炯"形容李大钊的眼神明亮、坚定,表现出他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故答案为:两眼明亮有神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①家庭教育,原文依据:文中提到李大钊教育孩子们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并通过扫雪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意识。②音乐启蒙,原文依据:文中提到李大钊用音乐来陶冶孩子们的心灵,教他们唱《国际歌》,并讲解歌词的意义。③部署、参加游行活动,原文依据:文中提到李大钊参与部署并参加了反对八国通牒的游行活动,表现出他的革命情怀和英勇精神。
故答案为:带领孩子们扫雪、教并为孩子们讲解《国际歌》24.本题考查形象分析。作为一位父亲:李大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个注重教育和实践的父亲。他通过让孩子们参与扫雪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和吃苦精神,这表明他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品德教育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同时,他用音乐来陶冶孩子们的心灵,教他们唱《国际歌》,这表明他希望通过音乐来激发孩子们的革命热情和爱国情怀。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李大钊给我留下了英勇无畏、坚定信念的印象。他在反对八国通牒的游行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革命情怀和英勇精神。他不仅亲自参与游行,还在危险面前指挥群众疏散,表现出他临危不惧、勇于担当的精神。这些都体现了他作为革命领导人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故答案为:①为人慈祥:对待孩子们,关心呵护、鼓励他们吃苦,具有教育者的耐心和细心。②革命情怀饱满、铁肩扛道义:在反对八国通牒的示威游行中,即使面对恶劣的镇压条件,他也始终保持镇静冷静,即使有可能面对生命危险,也毫不退缩地指挥撤离和救治伤员。25.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原文依据:短文的开头提到“李大钊的半身铜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结尾提到“李大钊的半身铜像”也是为了呼应开头,形成—种闭环结构。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整体性:首尾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突出主题:通过首尾呼应,可以突出文章的主题,使读者对李大钊的形象和精神有更深的理解和记忆。引发思考:结尾再次提到李大钊的半身铜像,可以引发读者对李大钊伟大精神和贡献的深思和敬仰。
故答案为: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突出李大钊的光辉形象,增加感染力,耐人寻味。【答案】26.群岭;树林27.白桦树28.林海;落叶松;小河29.错误;正确;正确30.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兴安岭比作小姑娘,本句把“青松”比作“衫”,把“白桦”比作“裙”,把“野花”比作“绣花鞋”,把兴安岭的美丽写得生动可感,从而突出了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31.亲手摸到古松;;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合融为一体;;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32.兴安岭美得并不空洞,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为祖国的兴盛安定做出了贡献,所以说大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解析】【点评】《林海》这篇短文,是老舍写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讲述了大兴安岭的景物及其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由衷的喜爱、赞美之情。
阅读分析是语文常见的题目类型,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阅读课文的理解与掌握。完成此类题目不能光着眼于本语段,要结合所学课文的全文及所表达的主题完成。26.考查了内容理解。结合“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看,‘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可知,数不尽的落叶松,数不尽的白桦。
故答案为:群岭、树林27.考查了字词理解。结合“看,‘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可知,“白的浪花”指的是白桦。
故答案为:白桦树28.考查了内容理解。结合第③自然段中“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结合第④自然段中“这是落叶松的海洋”;结合第⑤自然段中“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可知,主要从群岭、树林和野花三个方面来写。
故答案为:林海、落叶松、小河29.考查了内容理解。①结合“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可知题干说法错误。
②结合“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树,一手砍,一手栽。我们不仅取宝,也作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长青”可知题干说法正确。
③结合“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桌椅、橡(chuan)柱,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可知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错误、正确、正确30.考查了句子理解。我喜欢C句。“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句子赋予了兴安岭人的特点,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兴安岭的美丽。
故答案为: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兴安岭比作小姑娘,本句把“青松”比作“衫”,把“白桦”比作“裙”,把“野花”比作“绣花鞋”,把兴安岭的美丽写得生动可感,从而突出了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3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一次结合“脚落在千年万年积累的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是看到、摸到树木让人感到亲切、舒服;第二次结合“于是,它的美丽就与建设结为一体”是感受到兴安岭的美丽和建设连在一起,美的不空洞,让人感到亲切、舒服;第三次结合“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是感受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人感到亲切、舒服。
故答案为:亲手摸到古松/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合融为一体/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3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千山一碧,万古常青,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苗,一手砍,一手栽。我们不仅取宝,也作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长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可以来概括出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兴安岭美得并不空洞,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为祖国的兴盛安定做出了贡献,所以说大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33.【答案】范文:一次印象深刻的风俗活动风俗,是一个地方的节日习惯,也体现了当地的文化。而我家乡的风俗也许很常见,但却是我们家人温情的体现,体现这是一个温暖的家。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这个温馨的节日里,和家人吃上一桌团圆饭,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而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可不只有吃这么简单。包饺子,贴春联,挂灯笼…这几个活动中,要数包饺子为头牌!“包饺子喽,包饺子喽!“在这大年三十,我最爱听的就是这话。我们家的饺子都是自家和面,自家调馅,自家包好。这些工序可为饺子增添了不少的.风趣。这不,拿出一个盆儿,面粉往里儿倒,加水,和面。将手洗净,触碰那柔软的面团,用手搅和。静置一段时间后,将面揉搓成长长的一段,再用刀分切为小段,搓圆。再用擀面杖擀面,擀成圆形。这边母亲在忙活,我就去父亲那瞅瞅吧!父亲熟练地操着刀,切着菜板子上方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杭州酒店式公寓租赁合同范本
- 初中数学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下册
- 锅炉结垢不停炉在线除垢新技术-彻底解决锅炉结垢热效率低问题
- 2025年度国库知识考试测试题库附答案(共140题)
- 《婴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 项目三任务一思考与练习答案
- 李芳的劳动合同争议
- 2025土地征收委托合同
- 节能设备租赁合同标准范本
-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 2025年购销合同-亚光绿板中置液晶显示器安装与调试服务协议(教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天车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产业研究报告-2025年铝基中间合金行业发展现状、市场规模、投资前景分析
- 2025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模拟考试数学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春夏季疾病预防
- 国家医保局-2024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培训班-DRG.DIP2.0版培训
-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 智障个别化教育计划案例(3篇)
- 2025届新高考语文热点冲刺复习:新高考作文教学及备考策略
- 2025年度高校与公益组织合作项目合同3篇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课件 第5单元 第5课时 有趣的算式
- 2025年全国环保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5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