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_第1页
河南安阳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_第2页
河南安阳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_第3页
河南安阳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_第4页
河南安阳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安阳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4年一、常识判断(共10题)1.下列关于安阳的历史文化说法错误的是()A.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B.甲骨文最早出土于安阳殷墟C.《周易》的发源地不是安阳D.红旗渠精神诞生于安阳林州【答案】C。解析:《周易》的发源地是安阳羑里城,所以C选项说法错误。A、B、D选项表述均正确。2.下列不属于安阳特色美食的是()A.道口烧鸡B.内黄灌肠C.洛阳水席D.扁粉菜【答案】C。解析:洛阳水席是洛阳的特色美食,道口烧鸡、内黄灌肠、扁粉菜都是安阳的特色美食。3.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与安阳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商鞅B.蔺相如C.岳飞D.盘庚【答案】A。解析:商鞅是战国时期卫国人,主要活动与秦国变法相关,和安阳没有直接关系。蔺相如出生于今安阳古相村;岳飞是安阳汤阴人;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4.安阳所处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别是()A.亚热带、湿润区B.暖温带、半湿润区C.中温带、半干旱区D.寒温带、干旱区【答案】B。解析:安阳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区。5.下列关于安阳旅游景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马氏庄园是中原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筑之一B.袁林是明朝某个皇帝的陵墓C.天宁寺塔是道教建筑D.万泉湖是人造湖,没有自然景观【答案】A。解析:马氏庄园是中原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筑之一,A正确。袁林是袁世凯的墓园,B错误。天宁寺塔是佛教建筑,C错误。万泉湖既有自然景观也有人工开发的部分,D错误。6.安阳的主要农作物是()A.水稻B.甘蔗C.小麦D.油菜【答案】C。解析:安阳位于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是小麦。水稻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甘蔗是南方的糖料作物,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7.下列关于安阳工业的说法,错误的是()A.安阳是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B.安阳的煤炭资源丰富C.安阳没有高新技术产业D.纺织业是安阳传统产业之一【答案】C。解析:安阳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C说法错误。安阳是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煤炭资源丰富,纺织业是传统产业之一。8.安阳话属于()方言区A.吴方言B.湘方言C.北方方言D.闽方言【答案】C。解析:安阳话属于北方方言区。9.以下哪个节日是安阳比较重视的传统节日()A.泼水节B.那达慕大会C.春节D.火把节【答案】C。解析:春节是全国包括安阳都非常重视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节日,火把节是彝族等民族的节日。10.安阳的标志性河流是()A.黄河B.海河C.洹河D.淮河【答案】C。解析:洹河是安阳的标志性河流,黄河主要流经河南多个地市,但不是安阳标志性河流,海河和淮河与安阳关系不大。二、言语理解与表达(共20题)11.历史上的安阳曾是繁华的都城,那________的城墙、巍峨的宫殿,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A.高大B.高耸C.伟岸D.屹立【答案】A。解析:“高大”侧重于形容物体在高度和大小方面的特征,“高大的城墙”搭配合理;“高耸”更强调直立而高,一般用于形容山峰等;“伟岸”通常形容人高大挺拔;“屹立”是动词,不能直接修饰城墙。所以选A。12.如今,安阳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各项事业________发展。A.大步流星B.突飞猛进C.勇往直前D.一马当先【答案】B。解析:“突飞猛进”形容事业、学问等进展非常迅速,符合安阳各项事业发展的语境;“大步流星”形容走路快;“勇往直前”强调勇敢地一直向前进;“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或带头。所以选B。13.安阳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________的精神财富。A.取之不尽B.用之不竭C.源源不断D.连绵不绝【答案】B。解析:“用之不竭”意思是无限取用而不会使用完,强调可以持续使用,与“精神财富”搭配恰当;“取之不尽”侧重于数量多,强调有很多可以获取;“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来形容事物连续出现;“连绵不绝”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多形容山脉、河流等。所以选B。14.我们应该________地保护和传承安阳的历史文化。A.坚定不移B.坚持不懈C.坚韧不拔D.坚贞不屈【答案】A。解析:“坚定不移”强调意志坚定,毫不动摇,符合我们对保护和传承安阳历史文化的态度;“坚持不懈”侧重于坚持做某件事不放弃;“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多用于形容面对困难时的意志;“坚贞不屈”指坚守节操,不向恶势力屈服,多用于形容人的气节。所以选A。15.走进安阳的古街小巷,那________的建筑风格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A.别具一格B.别开生面C.独树一帜D.标新立异【答案】A。解析:“别具一格”意思是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符合古街小巷建筑风格独特的语境;“别开生面”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独树一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标新立异”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所以选A。16.安阳的民间艺术,如剪纸、面塑等,________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感。A.包含B.蕴含C.包涵D.涵盖【答案】B。解析:“蕴含”指包含在内,常与抽象的事物搭配,“蕴含着智慧和情感”搭配合理;“包含”指里边含有,可用于具体和抽象事物;“包涵”是客套话,请人原谅;“涵盖”指包容、覆盖。所以选B。17.虽然安阳在历史上经历了许多沧桑,但它的文化底蕴依然________。A.深厚B.深沉C.深远D.深奥【答案】A。解析:“深厚”可用于形容文化底蕴,强调文化积累丰富、程度深;“深沉”多形容人的性格、感情等;“深远”一般用于形容影响、意义等;“深奥”侧重于道理、含义等高深难懂。所以选A。18.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________外来文化,同时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色。A.吸收B.吸纳C.吸取D.摄取【答案】A。解析:“吸收”有把外界的物质吸到内部,也有获取知识、经验等意思,“吸收外来文化”搭配恰当;“吸纳”更侧重于接纳、吸收人才等;“吸取”一般指吸收取走有益的东西;“摄取”多用于获取营养等。所以选A。19.安阳的历史故事,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________在岁月的长河中。A.闪耀B.闪烁C.照耀D.映照【答案】A。解析:“闪耀”强调光彩耀眼,“闪耀在岁月的长河中”形象地表现出历史故事的光彩和重要性;“闪烁”侧重于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照耀”一般是指光线照射;“映照”指照射、呼应。所以选A。20.这座古老的城市,________着无数的回忆和梦想。A.承载B.承担C.承受D.装载【答案】A。解析:“承载”有承受装载、担当蒙受的意思,“承载着回忆和梦想”搭配合理;“承担”一般与责任、任务等搭配;“承受”通常与压力、痛苦等搭配;“装载”多用于装载具体的货物。所以选A。2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对安阳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B.安阳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D.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答案】B。解析:A项,“通过……使”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C项,“防止不再发生”否定不当,应删去“不”;D项,“水平”与“改进”搭配不当,应将“改进”改为“提高”。所以选B。2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喜欢安阳的美食,像道口烧鸡、内黄灌肠、扁粉菜……等。B.“你今天去安阳博物馆吗?”他问:“我也想去。”C.安阳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殷墟、羑里城、岳飞庙等。D.他说:“安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答案】C。解析:A项,“……”和“等”不能同时使用,应删去“……”或“等”;B项,“他问”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D项,句号应放在引号内。所以选C。23.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安阳的历史文化就像一部厚重的书,等待着我们去翻阅。②这里有古老的甲骨文,记录着祖先的智慧。③还有雄伟的古建筑,见证着岁月的沧桑。④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①④②③【答案】A。解析:①句引出“安阳的历史文化”这一话题,应为首句;②句“这里有……”承接①句,介绍安阳的甲骨文;③句“还有……”进一步补充介绍古建筑;④句总结,呼吁我们用心感受城市魅力。所以排序为①②③④,选A。2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句子:安阳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我们要好好传承。加点词:源远流长A.河流很长B.历史悠久C.源头很远D.水流不断【答案】B。解析:“源远流长”在句中形容文化传统,意思是历史悠久,根底深厚。所以选B。25.下列词语中,与“古朴”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朴素B.古老C.质朴D.古典【答案】D。解析:“古朴”指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古典”也有古代经典、具有古代风格的意思,二者意思最接近;“朴素”侧重于简单、不华丽;“古老”强调年代久远;“质朴”侧重于朴实、不做作。所以选D。26.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句子:安阳的历史是一首激昂的赞歌,诉说着岁月的故事。A.比喻B.拟人C.夸张D.排比【答案】A。解析:该句把“安阳的历史”比作“一首激昂的赞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选A。2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安阳的街头巷尾,________着各种特色小吃的香味,让人________。A.弥漫垂涎欲滴B.散发望眼欲穿C.洋溢馋涎欲滴D.飘荡迫不及待【答案】A。解析:“弥漫”指(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弥漫着香味”搭配合理;“垂涎欲滴”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热,符合闻到小吃香味的状态。“散发”侧重于分散发出;“洋溢”通常用于形容情绪、气氛等;“飘荡”多形容在空中飘浮、飘摆或飞升。“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迫不及待”形容心情急切。所以选A。28.下列对“安阳的文化底蕴如同深埋地下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安阳的文化底蕴很深,但很难被发现。B.我们要努力去探索和发现安阳丰富的文化。C.安阳的文化宝藏都埋在地下。D.安阳的文化底蕴已经被挖掘出来了。【答案】B。解析:这句话把“安阳的文化底蕴”比作“深埋地下的宝藏”,强调我们需要主动去挖掘、探索安阳丰富的文化。A项“很难被发现”不准确;C项“都埋在地下”是字面错误理解;D项与原文意思相悖。所以选B。29.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我对安阳的历史文化很感兴趣,您能不吝赐教,给我介绍一下吗?B.你去安阳旅游,回来后一定给我分享分享,多多关照。C.我昨天去了安阳博物馆,真是大开眼界,你也去看看,别错过这个机会,拜托了。D.你问我安阳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我也不太清楚,无可奉告。【答案】A。解析:A项“不吝赐教”是请人指教的客气话,表达得体;B项“多多关照”一般用于请求别人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给予照顾,此处使用不当;C项“拜托了”语气过重,不符合语境;D项“无可奉告”语气生硬,不礼貌。所以选A。30.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安祥震撼焕然一新B.懊悔帐蓬谈笑风生C.秘诀分歧勇往直前D.急燥端详兴高采烈【答案】C。解析:A项“安祥”应写作“安详”;B项“帐蓬”应写作“帐篷”;D项“急燥”应写作“急躁”。所以选C。三、判断推理(共20题)31.所有安阳人都是河南人,有的河南人喜欢吃烩面,所以,有的安阳人喜欢吃烩面。这个推理()A.正确B.错误C.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有的河南人喜欢吃烩面”,这里的“河南人”和“安阳人”是包含关系,但“有的河南人”不一定就包含“安阳人”,不能从“有的河南人喜欢吃烩面”必然推出“有的安阳人喜欢吃烩面”,所以该推理错误,选B。32.某单位组织员工去安阳旅游,小王说:“如果我去,那么小李也会去。”小李说:“如果我去,那么小张也会去。”小张说:“如果小赵不去,那么我也不去。”已知小赵去了,由此可以推出()A.小王、小李、小张都去了B.小王去了,小李和小张没去C.小王没去,小李和小张去了D.无法确定谁去了【答案】A。解析:根据小张的话“如果小赵不去,那么我也不去”,其逆否命题为“如果小张去,那么小赵去”,已知小赵去了,这是对小张话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但结合小李说“如果我去,那么小张也会去”和小王说“如果我去,那么小李也会去”,可以进行递推:小王去→小李去→小张去→小赵去。因为小赵去了,根据传递关系,可以推出小王、小李、小张都去了,选A。33.以下哪项与“安阳:殷墟”逻辑关系一致()A.西安:兵马俑B.北京:故宫C.南京:中山陵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殷墟”是“安阳”的著名历史遗迹,“兵马俑”是“西安”的著名历史遗迹,“故宫”是“北京”的著名历史遗迹,“中山陵”是“南京”的著名历史遗迹,它们的逻辑关系都是城市与该城市著名历史遗迹的对应关系,所以选D。34.有四个关于安阳旅游景点的陈述:(1)有人去过殷墟;(2)有人没去过殷墟;(3)小李去过殷墟;(4)小张没去过殷墟。如果这四个陈述中只有一个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所有人都去过殷墟B.所有人都没去过殷墟C.小李去过殷墟D.小张去过殷墟【答案】A。解析:(1)“有人去过殷墟”和(2)“有人没去过殷墟”是反对关系,两个“有的”必有一真。因为题干中只有一个陈述是真的,所以(3)和(4)都是假的。(3)为假,则小李没去过殷墟;(4)为假,则小张去过殷墟。“小张去过殷墟”能推出“有人去过殷墟”,所以(1)为真,(2)为假,(2)的矛盾命题“所有人都去过殷墟”为真,选A。35.以下推理形式与“如果是安阳人,那么就是河南人,张三不是河南人,所以张三不是安阳人”相同的是()A.如果是中国人,那么就是亚洲人,李四是亚洲人,所以李四是中国人B.如果是水果,那么富含维生素,苹果富含维生素,所以苹果是水果C.如果是鸟,那么会飞,企鹅不会飞,所以企鹅不是鸟D.如果是学生,那么要学习,王五在学习,所以王五是学生【答案】C。解析:题干的推理形式是“如果A,那么B,非B,所以非A”,这是“否后必否前”的逻辑。C项“如果是鸟,那么会飞,企鹅不会飞,所以企鹅不是鸟”的推理形式也是“如果A,那么B,非B,所以非A”,与题干推理形式相同;A、B、D项都是“肯后推肯前”,与题干推理形式不同。所以选C。36.某旅游团去安阳旅游,导游说:“要么去殷墟,要么去岳飞庙。”以下哪种情况不符合导游的说法()A.只去了殷墟B.只去了岳飞庙C.既去了殷墟又去了岳飞庙D.两个地方都没去【答案】C。解析:“要么去殷墟,要么去岳飞庙”表示只能在两个地方中选择一个去。C项“既去了殷墟又去了岳飞庙”不符合“要么……要么……”只能二选一的逻辑,选C。37.对安阳旅游景点进行调查发现:所有去了殷墟的游客都去了中国文字博物馆,有的去了岳飞庙的游客也去了中国文字博物馆,有的去了马氏庄园的游客没去中国文字博物馆。由此可以推出()A.有的去了马氏庄园的游客去了殷墟B.有的去了岳飞庙的游客去了殷墟C.有的去了殷墟的游客没去马氏庄园D.有的去了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游客没去岳飞庙【答案】C。解析:根据“所有去了殷墟的游客都去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有的去了马氏庄园的游客没去中国文字博物馆”,“有的去了马氏庄园的游客没去中国文字博物馆”的逆否命题是“去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游客都不是没去马氏庄园的那部分游客”,结合“所有去了殷墟的游客都去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可以推出“有的去了殷墟的游客没去马氏庄园”,选C。38.以下哪项能作为前提,推出“有些安阳特产是知名品牌”这一结论()A.所有安阳特产都是特色产品B.有些特色产品是知名品牌C.所有特色产品都是知名品牌,所有安阳特产都是特色产品D.有些安阳特产不是特色产品【答案】C。解析:要推出“有些安阳特产是知名品牌”,需要建立“安阳特产”和“知名品牌”之间的联系。C项“所有特色产品都是知名品牌,所有安阳特产都是特色产品”,通过递推可以得到“所有安阳特产都是知名品牌”,进而可以推出“有些安阳特产是知名品牌”,选C。39.甲、乙、丙三人讨论安阳的旅游景点,甲说:“殷墟是最值得去的。”乙说:“我不这么认为。”丙说:“你们说得都对。”关于三人的说法,以下评价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说法矛盾,丙的说法错误B.甲和乙的说法不矛盾,丙的说法正确C.甲和乙的说法矛盾,丙的说法正确D.甲和乙的说法不矛盾,丙的说法错误【答案】A。解析:甲说“殷墟是最值得去的”,乙说“我不这么认为”,二者说法矛盾。而丙说“你们说得都对”,在矛盾关系中,两个说法不能同时为真,所以丙的说法错误,选A。40.已知“并非所有去安阳旅游的人都去了红旗渠”,由此可以推出()A.所有去安阳旅游的人都没去红旗渠B.有的去安阳旅游的人去了红旗渠C.有的去安阳旅游的人没去红旗渠D.去安阳旅游的人要么都去了红旗渠,要么都没去【答案】C。解析:“并非所有去安阳旅游的人都去了红旗渠”等价于“有的去安阳旅游的人没去红旗渠”,选C。41.某旅行社推出安阳三日游套餐,有以下条件:(1)如果去殷墟,那么就去中国文字博物馆;(2)只有去岳飞庙,才去马氏庄园;(3)不去羑里城就不去岳飞庙;(4)去了羑里城。根据以上条件,可以推出()A.去了殷墟B.去了马氏庄园C.去了岳飞庙D.去了中国文字博物馆【答案】C。解析:由(4)“去了羑里城”,结合(3)“不去羑里城就不去岳飞庙”的逆否命题“去岳飞庙就去羑里城”,可以推出去了岳飞庙,选C。仅根据现有条件无法确定是否去了殷墟、马氏庄园和中国文字博物馆。42.以下关于安阳的陈述,能确定真假的是()A.可能有安阳人不喜欢吃扁粉菜B.也许所有安阳人都喜欢吃烩面C.必然有安阳人喜欢吃道口烧鸡D.有的安阳人可能喜欢吃内黄灌肠【答案】C。解析:“必然有安阳人喜欢吃道口烧鸡”是一个必然性的陈述,其真假是可以确定的;A项“可能有安阳人不喜欢吃扁粉菜”、B项“也许所有安阳人都喜欢吃烩面”、D项“有的安阳人可能喜欢吃内黄灌肠”都带有“可能”“也许”等不确定的表述,无法确定其真假。所以选C。43.某学校组织学生去安阳研学,在分组时,有如下情况:(1)如果小李在A组,那么小张在B组;(2)如果小赵在A组,那么小王在B组;(3)小张不在B组或者小王不在B组;(4)小李在A组。由此可以推出()A.小赵在A组B.小赵不在A组C.小王在B组D.小张在B组【答案】B。解析:由(4)“小李在A组”,结合(1)“如果小李在A组,那么小张在B组”,可以推出小张在B组;“小张在B组”否定了(3)“小张不在B组或者小王不在B组”中“小张不在B组”这一支,根据“否定肯定式”,可以推出小王不在B组;“小王不在B组”否定了(2)“如果小赵在A组,那么小王在B组”的后件,根据“否后必否前”,可以推出小赵不在A组,选B。44.下列哪项与“安阳:河南”的逻辑关系和“伦敦:英国”的逻辑关系一致()A.纽约:美国B.东京:日本C.悉尼:澳大利亚D.以上都是【答案】B。解析:“安阳”是“河南”的一个城市,是组成关系;“伦敦”是“英国”的首都,是组成关系。“东京”是“日本”的首都,也是组成关系;“纽约”不是“美国”的首都;“悉尼”不是“澳大利亚”的首都。所以选B。45.有三位游客对安阳的景点进行评价:游客A:殷墟和岳飞庙至少去一个;游客B:殷墟和岳飞庙都去;游客C:如果去殷墟,那么就不去岳飞庙。如果三人的评价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那么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去了殷墟,没去岳飞庙B.没去殷墟,去了岳飞庙C.殷墟和岳飞庙都去了D.殷墟和岳飞庙都没去【答案】D。解析:游客A“殷墟和岳飞庙至少去一个”可以表示为“殷墟或岳飞庙”;游客B“殷墟和岳飞庙都去”表示为“殷墟且岳飞庙”;游客C“如果去殷墟,那么就不去岳飞庙”表示为“殷墟→¬岳飞庙”。游客B和游客C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因为三人的评价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所以游客A的话是假的,“殷墟或岳飞庙”为假,其矛盾命题“¬殷墟且¬岳飞庙”为真,即殷墟和岳飞庙都没去,选D。46.以下推理中,正确的是()A.因为所有安阳人都讲河南话,所以所有讲河南话的人都是安阳人B.有些安阳人喜欢豫剧,所以有些喜欢豫剧的人是安阳人C.只有是安阳人,才会去殷墟旅游,小李去了殷墟旅游,所以小李不是安阳人D.如果去了红旗渠,就会被其精神感动,小张没被精神感动,所以小张没去红旗渠【答案】B、D。解析:A项,“所有安阳人都讲河南话”,不能由后推前得出“所有讲河南话的人都是安阳人”,A错误;B项,“有些安阳人喜欢豫剧”,根据换位推理,可以推出“有些喜欢豫剧的人是安阳人”,B正确;C项,“只有是安阳人,才会去殷墟旅游”,“小李去了殷墟旅游”是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不能得出“小李不是安阳人”,C错误;D项,“如果去了红旗渠,就会被其精神感动”,“小张没被精神感动”是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以推出“小张没去红旗渠”,D正确。所以选B、D。47.某旅游公司推出了安阳的几种旅游线路,对游客进行调查发现:(1)去了殷墟的游客都没去岳飞庙;(2)去了岳飞庙的游客都去了羑里城;(3)有的去了羑里城的游客去了马氏庄园。由此可以推出()A.有的去了马氏庄园的游客去了殷墟B.有的去了殷墟的游客去了羑里城C.有的去了羑里城的游客没去殷墟D.有的去了马氏庄园的游客去了岳飞庙【答案】C。解析:由(1)“去了殷墟的游客都没去岳飞庙”和(2)“去了岳飞庙的游客都去了羑里城”,可以递推得出“去了殷墟的游客都没去羑里城”,其逆否命题是“去羑里城的游客都没去殷墟”,根据“所有可以推出有的”,可以推出“有的去了羑里城的游客没去殷墟”,选C。48.以下哪项与“安阳:历史文化名城”的逻辑关系一致()A.北京:首都B.上海:国际化大都市C.西安:十三朝古都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安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是“首都”,“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它们都是城市与该城市具有的特定属性的对应关系,所以选D。49.某旅游团中,有人说:“我们团有的人去过殷墟。”另一个人说:“我们团有的人没去过殷墟。”已知这两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该旅游团所有人都去过殷墟B.该旅游团所有人都没去过殷墟C.该旅游团部分人去过殷墟D.无法确定该旅游团是否有人去过殷墟【答案】A。解析:“我们团有的人去过殷墟”和“我们团有的人没去过殷墟”是反对关系,两个“有的”必有一真。因为题干中只有一句是真的,所以这一真的就在这两句话中,那么其余人的话都是假的。所以可以推出“该旅游团所有人都去过殷墟”,选A。50.已知“如果去安阳旅游,那么一定会去至少一个景点”,现在有人去了安阳旅游,但是一个景点都没去,这说明()A.原命题错误B.原命题的逆命题错误C.原命题的否命题错误D.原命题的逆否命题错误【答案】A。解析:原命题“如果去安阳旅游,那么一定会去至少一个景点”,而“有人去了安阳旅游,但是一个景点都没去”是对原命题的“肯前否后”,根据逻辑推理,原命题和它的逆否命题同真同假,“肯前否后”说明原命题错误,选A。四、资料分析(共10题)根据以下资料,回答5155题。2023年,安阳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旅游总收入达到300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接待国内游客4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1%;国内旅游收入280亿元,同比增长13%。接待入境游客200万人次,同比下降5%;入境旅游收入20亿元,同比下降3%。51.2022年安阳市接待国内外游客约为()万人次。A.4545B.4600C.4700D.4800【答案】A。解析:已知2023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根据基期量=现期量÷(1+增长率),可得2022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约为5000÷(1+10%)≈4545万人次,选A。52.2023年安阳市国内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约为()A.90%B.93%C.95%D.97%【答案】B。解析:2023年国内旅游收入280亿元,旅游总收入300亿元,国内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为280÷300≈93%,选B。53.2023年安阳市接待入境游客人次较2022年减少了约()万人次。A.10B.11C.12D.13【答案】B。解析:已知2023年接待入境游客200万人次,同比下降5%,根据减少量=现期量×减少率÷(1减少率),可得减少量为200×5%÷(15%)≈11万人次,选B。54.2023年安阳市国内旅游收入的同比增长量约为()亿元。A.30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