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第一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_第1页
生药学:第一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_第2页
生药学:第一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_第3页
生药学:第一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_第4页
生药学:第一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生药的分类方法生药的记载大纲与拉丁名

按药用部位分类法按化学成分分类法按自然系统分类法按药理作用和自然功效分类法其它

第一节生药的分类方法按药用部位分类法分为植物生药、动物生药和矿物生药。植物生药再依药用部位的异同分为根、根茎、茎木、皮、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等类。本法从商品学的角度比较便利。生药的分类方法生药植物动物矿物全株(蒲公英)部分根(当归)根茎(黄连)茎(石斛)叶(番泻叶)花(菊花)全动物(斑蝥)部分贝壳(珍珠母)内脏(哈士蟆油)结石(牛黄)角(羚羊角)分泌物(麝香)天然矿物(朱砂)矿物加工品(芒硝)动物化石(龙骨)生药的入药情况果实(山楂)皮(杜仲)茎髓(通草)分泌物(芦荟)根类生药

党参三七当归黄芪根茎类生药黄连大黄川芎白术皮类生药黄柏桂皮果实、种子类生药枳实酸枣仁全草类生药麻黄石斛按化学成分分类法根据生药所含有效成分或含有成分的类别进行分类。如,生物碱类生药、含苷类生药、含挥发油类生药等。

生药的分类方法生物碱类生药含有机胺类:麻黄、益母草;异喹啉类:黄连、防己;莨菪烷类:颠茄、洋金花;萜类:川乌、附子蒽苷类及醌类:大黄、丹参、芦荟;黄酮类及其苷类:黄芩、红花、雪莲、淫羊藿;皂苷类:人参、甘草、三七;香豆素及其苷类:菊花、白芷、防风、茵陈、青蒿;氰苷、硫苷、酚苷等:天麻、板蓝根、枸杞子苷类按自然系统分类法根据原植(动)物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和亲缘关系进行分类。优点在于同科同属生药在形态、性状、组织构造、化学成分和功效方面常有相似之处,便于学习和研究这些共同点,以揭示其规律性,有利于从同科属中寻找类似成分,扩大药物资源。生药的分类方法自然系统分类双子叶植物马兜铃科:细辛、关木通、广防己五加科:人参、三七毛茛科:川乌、黄连、赤芍、升麻伞形科:川芎、当归、柴胡、防风、小茴香、蛇床子单子叶植物姜科:姜、莪术、砂仁、白豆蔻、大蒜、芦荟兰科:天麻、石斛按药理作用和自然功效分类法根据生药的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来分类,如按现代药理作用分为: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生药、作用于循环系统的生药等,或按中医疗效分为解表药、清热药、补益药等等。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作用与效用,有利于与临床结合,也可以与所含活性成分相结合有些生药有多种功能和药理作用,就不好归属。生药的分类方法

表按中医功效分类法收敛药五味子、桑螺蛸、诃子、山茱萸、麻黄根、五倍子消导药山楂、鸡内金驱虫药大蒜、槟榔、雷丸外用药青黛、血竭、儿茶、蟾酥、熊胆、斑蝥、炉甘石、雄黄、硫磺、信石(砒石)抗癌药长春花、白花蛇舌草补益药甘草、黄芪、人参、党参;杜仲、蛇床子、菟丝子、肉苁蓉、冬虫夏草、鹿茸、鹿角、鹿角霜、蛤蚧;白芍、当归、熟地、何首乌、阿胶;麦冬、北沙参、南沙参、玄参、枸杞子、龟甲;理血药川芎、丹参、莪术、郁金、姜黄、牛膝、川牛膝、延胡索、鸡血藤、红花、番红花、桃仁、乳香、没药、益母草、茺蔚子、水蛭;蒲黄、三七、侧柏叶、槐米、赭石、松花粉、麦角开窍药石菖蒲、冰片、麝香、牛黄平肝息风药天麻、钩藤、羚羊角、地龙、僵蚕、全蝎安神药牡蛎、朱砂、琥珀;远志、酸枣仁、合欢皮、柏子仁、灵芝、罗布麻叶泻下药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巴豆;蜂蜜止咳化痰药桔梗、桑白皮、批杷叶、百部、洋金花、旋复花、苦杏仁、马兜铃、松萝;前胡、川贝、浙贝、海藻、昆布、瓜萎;半夏、天南星理气药沉香、厚朴、陈皮、橘核、橘络、青皮、砂仁、青木香、枳壳、川楝子、大腹皮、白豆蔻清热药石膏、知母、栀子、天花粉;夏枯草、决明子;生地黄、赤芍、紫草、白头翁、牡丹皮;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苦参、秦皮、白鲜皮;金银花、忍冬藤、绵马贯众、山豆根、北豆根、板蓝根、大青叶、连翘、穿心莲、蒲公英;青蒿、地骨皮解表药麻黄、白芷、防风、辛夷、荆芥;薄荷、葛根、柴胡、升麻、菊花、野菊花、蝉蜕利水渗湿药茯苓、防已、广防已、薏苡仁、车前子、车前草、猪苓;茵陈、金钱草祛寒药川乌、附子、姜、肉桂、吴茱、丁香、小茴香祛风湿药虎杖、秦艽、苍术、桑寄生、五加皮、香加皮、槲寄生、马钱子、天仙藤、木瓜、金钱白花蛇祛暑药藿香、广霍香

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就是按药物毒性和用药目的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

《本草经集注》按药物自然属性分为玉石、草、木、果菜、米食、有名未用等6类,每类又各分为上、中、下三品;生药的分类方法其它分类法

《本草纲目》将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又把各部的药物按其生态及性质分为60类,如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等、并把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排列在一起。

在现代,《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药志》等专著均按中文名的笔划顺序,以字典形式编排。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编排法,便于查阅。但各生药间缺少相互联系。一、生药的记载项目

1.名称2.来源(基原)

3.形态特征4.采制

5.产地6.性状

7.显微特征8.化学成分

9.理化鉴别10.药理作用

11.功效12.附注

生药的记载大纲与拉丁名生药的记载项目包括中文名、拉丁生药名、英文名和日文名。1.名称例:人参GinsengRadix(英)Ginseng2.来源(基原)生药来源生物来源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称、拉丁学名和药用部位。多数生药的名称与原植(动)物名称是一致的,有些生药名称与原植物名不同,如大青叶的原植物名称为菘蓝,金银花的原植物名为忍冬。3.原植物(动物)形态叙述原植(动)物的主要外形特征及生长习性。便于野外采集,也有助于生药性状的理解,尤其是全草类生药。4.采制简述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干燥、贮藏和炮制的要点和注意点。对需要特殊采制的生药则作有关介绍。5.产地指生药的主产地。对栽培植物讲,是指主要的栽培地区;对野生植物来讲,是指主要的采收地区,多数野生植物的分布区比较广,而采收地区比较窄。6.性状叙述生药的外部形体、颜色、大小、质地断面特征和气、味等特点。利用感观或借助扩大镜来正确掌握和熟悉生药的性状特征,这对于识别和鉴定生药具有重要意义。7.显微特征记载生药在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或显微化学反应的结果。熟悉生药的显微特征,对于鉴定外形相似及碎片或粉末的生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生药真实性鉴定的手段之一。8.化学成分记述已知化学成分及活性成分的名称、类别及主要成分的结构与含量,并记述其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分布、积累动态及其与生药栽培、采制、贮藏等的关系。生药的化学成分,尤其是活性成分或者有效成分是生药产生疗效的物质基础,也是生药理化鉴定与品质评价的依据。记载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所含化学成分所作的定性与定量测定。现在较普遍的应用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理化鉴别是生药品质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9.理化鉴定记述生药及其化学成分的现代药理实验研究结果。有利于联系其功能、主治,有利于理解其临床疗效的作用原理。10.药理作用包括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与用量等。性味、归经与功能是中医对中药药性和药理作用的认识,主治是指生药应用于何种疾病或医学上的价值。对于生药的功能,既要记载中医传统用药的经验,也要记载现代医学的内容。11.功效记叙与该生药有关的其它内容,如类同品、同名异物的生药、掺杂品、伪品等,或同种不同药用部位的生药及其化学成分,或含相同化学成分的资源植物等。12.附注例:人参GinsengRadix(英)Ginseng[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根。[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单一。掌状复叶轮生茎端,一年生为l片三出复叶。二年生有1片五出复叶,以后每年递增1片。4-6年生有3-5片五出复叶。伞形花序顶生,花小,淡黄绿色。果扁球形,熟时鲜红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生于深山阴湿林下。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多栽培。[采制]栽种5~6年后,秋季采挖(园参),洗净晒干,称生晒参;鲜根以针扎孔,用糖水浸后晒千,称糖参;鲜根蒸透后烘干或晒干,称红参。野生人参根经晒干称生晒山参。[性状]生晒参主根圆锥形或纺锤形,长6-9cm,直径1-2cm,上端有根茎(芦头),具碗状茎痕(芦碗)4~6个,下部分出2~4支根,长8-12cm。表面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细横纹,主根横纹细密断续成环,支根有横长皮孔。微具特异香气,味微甜、苦。[化学成分]根含多种人参皂苷(ginsenoside),如,人参皂苷Ra1、Ra2、Rb2、Rb3、Rc、Rd、Re、Rf、Rgl、Rg2、Rh1、Ro。[性味]

性温,味甘、微苦。[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国际上通用的生药的名称。分为两部分:生药名+药用部位

1.药用部位的名称:用第二格表示根radix;根茎rhizoma;茎caulis;

全草herba;皮cortex;叶folium;花fl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