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805-2018-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报告管理规范-天津市_第1页
DB12-T805-2018-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报告管理规范-天津市_第2页
DB12-T805-2018-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报告管理规范-天津市_第3页
DB12-T805-2018-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报告管理规范-天津市_第4页
DB12-T805-2018-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报告管理规范-天津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1.020DB12C59天津市地方标准DB12/T805—2018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报告管理规范ReportandmanagementcriteriaforhepatitisB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DB12/T805—20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伟慎、陈静、张颖、何海艳、赵莹、李超、张先军、王文权、高芳旭、彭立昌、李平、费春楠、姬炳章、司福德、宋丹、郭立春、焦玲艳、刘鹏英、廖明、陈秀娜、朱桂新、吕秀芝、刘勇、王秉谦、赵术芳、朱金雷。IDB12/T805—2018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报告管理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报告管理的相关术语和定义、报告管理原则、报告标准、报告方式方法、报告及管理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的报告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WS299-2008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7号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国卫办疾控发〔2015〕53号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3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hepatitisBvirus属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科,其核酸由不完全双链DNA组成,约3200个核苷酸,能引起人类乙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B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Bvaccine1DB12/T805—2018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文件记录。3.7重复报告duplicatereport未治愈乙型肝炎病例或HBV携带者相同诊断在当年度或跨年度疫情报告超过1次。3.83.9错误报告mistakenreport不符合诊断或报告标准的病例或携带者进行疫情报告。治愈cured人体恢复健康,本文特指清除乙型肝炎病毒,表现为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阴转,血中及肝脏组织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均检测不到,且追踪观察一年以上无复发。3.10感染因素infectionfactors可能感染HBV的行为或因素等。45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HB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乙型病毒性肝炎确诊存在急性、慢性、携带、乙肝肝硬化及相关肝细胞癌等临床分类,为保证各分类乙型肝炎疫情监测数据有效,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准确性,减少其重复报告及错误报告为基本原则。6对于初次确诊的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均要进行疫情报告。如治愈后再次感染发病的,需再次报告。对于初次确诊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均要进行疫情报告;对于未治愈而再次就诊的不进行疫情对于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超过6个月后未治愈,转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者需再次报告。对于由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HBsAg携带者初次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者需进行疫情报对于初次确诊发现的病例按照天津市慢性疾病进行登记报告,对于未治愈的、诊断未发生改变的再2DB12/T805—20186.4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对初次确诊的15岁以下携带者需进行疫情报告,维持携带诊断状态的再次就诊不再进行报告;对15岁及以上携带者均不进行疫情报告。6.5乙型病毒性肝炎对于初次确诊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但未按本标准5.1至5.4诊断者,先进行乙型病毒性肝炎未分类报告,进一步确诊分类后及时依据5.1-5.4报告标准进行订正。6.6疑似乙型病毒性肝炎先进行疑似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报告,确诊后依据本标准5.1至5.5分类报告标准进行订正。7报告方式方法7.1诊断标准应符合WS299-2008的要求。7.27.3法定报告应按规定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进行疫情报告。报告时限及内容应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89对本年度疫情报告的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15岁HBV携带者由现住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进行流行病学随访.卫生行政部门也可指定报告医疗机构进行随访。病例所在地或病例报告单位辖区疾控中心负责技术指导。对本年度疫情报告的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和<15岁HBV携带者至少流行病3DB12/T805—2018参见附录B。10信息保护乙型肝炎病例及HBV携带者信息报告、管理、使用部门和个人,不得利用数据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不得对外泄露病人或HBV携带者的个人隐私信息资料。4DB12/T805—2018AA附录A(规范性附录)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要求A.1临床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中“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分类与WS299-2008相同。乙型肝炎不进行“临床诊断病例”报告。A.2乙型病毒性肝炎死亡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并进行常规死因报告。对确诊死亡根本原因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相关疾病死亡时,对本年度疫情报告的病例及时订正疫情死亡时间,除上述原因导致HBV感染者死亡的均不订正。A.3A.4急性和慢性应按照WS299-2008分类进行报告。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按本次出现症状/体征日期进行报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按病例初次因本疾病出现症状/体征或就诊日期报告。HBV携带者按病原初次检出或首次就诊日期报告。正文中“初次”界定为病例患者人生中首次,以往曾在本院或其他医院同种诊断并明确报告过的乙肝病例,不属于初次。在患者回忆不清或不详时,或本医疗机构无客观依据认定其为再次因乙型病毒性肝炎或HBV携带者就诊时均认定为初次。客观依据为通过医院登记病例诊断资料及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资料确认。按诊断和报告标准进行诊断和报告,减少错误诊断、错误和重复报告,发生订正信息时及时订正,订正审核包括责任报告人和单位、报告单位辖区卫生行政及疾病控制部门,其次为病例现住址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等。5DB12/T805—2018BB附录B(资料性附录)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随访及健康指导内容B.1流行病学随访内容随访基本信息B.1.1病例或HBV携带者就诊过程及诊断治疗情况,既往HBV感染史等。B.1.2感染因素对于急性乙型肝炎追查发病前半年内(45天~160天),即潜伏期内感染因素情况,包括:——周围密切接触人群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或HBV携带者,特别是家庭内成员;——医疗性手术及治疗情况,例如除一般医疗手术外,还包括口腔诊疗、针灸、创伤性美容美体(纹身、文眉、抽脂、打耳洞)、内窥镜等其他有创检查和治疗等;——输血及血制品情况,献全血及成分血情况,特别是有偿献血史等;——静脉吸毒及共用注射器;——病例既往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对于<15岁慢性HBV感染者,要询问母亲HBV感染状态,及生产时新生儿采取阻断措施(是否注射免疫球蛋白和及时接种疫苗等)。建议病例密切接触人群到专业机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