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7压强学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_第1页
3 7压强学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_第2页
3 7压强学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_第3页
3 7压强学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_第4页
3 7压强学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节压强第一课时压力与压强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压力及其作用效果【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17~11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压力是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2.当受力面积相同时,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压力的作用效果越。3.压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决定的。4.压强:物体单位受到的。定义式:。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压强公式可写为。5.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为,简称,符号为,1帕=牛/米2。【教师点拨】1.公式p=eq\f(F,S)中,F与S对应于同一个研究对象,这个公式适用于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计算。2.压力F和受力面积S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压强p和F、S之间却有密切关系。3.公式中的S是受力面积,不是物体的表面积。4.利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时,务必注意单位统一。【跟进训练】1.下列关于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越大,则压强越大B.受力面积越大,则压强越小C.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则压强越大D.重力越大,则它产生的压强越大2.初一学生小明在水平路面上骑行共享单车,经测量,每只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为50cm2,该共享单车的质量为15kg,试估测小明骑行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A.6.5×104Pa B.1.3×105PaC.3×103Pa D.0.3Pa3.两个人并肩走过沙滩,留下一深一浅的脚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踩成深脚印的人体重较大B.踩成浅脚印的人鞋底面积较大C.踩成深脚印的人对沙滩的压强较大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同,质量相等的铜、铁、铝三个长方体,它们对桌面压强的大小是 ()A.铜块最大 B.铁块最大C.铝块最大 D.一样大知识点二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19~12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增大压强的方法:(1)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2)一定时,受力面积。(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时压力和受力面积。2.减小压强的方法:(1)一定时,减小压力。(2)压力一定时,增大。(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时压力和增大。【合作探究】除教材上的例子,请同学们再各举两个生活中减小和增大压强的例子。答:减小压强:书包背带做得较宽;滑雪板的面积较大。增大压强:盲道上突起的圆点;冰鞋上装有冰刀。【跟进训练】1.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书包背带做得较宽B.图钉帽做得面积较大C.石磨磨盘做得很重D.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车轮2.下列措施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A.刀刃磨得薄一些B.石斧打磨成尖形C.滑雪板的面积较大D.针尖做得尖一些3.一同学在结冰的湖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D)A.赶紧向岸边跑去B.站住不动C.立即改成单脚站立D.就地趴伏在冰面上慢慢向岸边挪动第二课时液体的压强教学过程知识点液体的压强【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20~12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液体不但对容器的和会产生压强,液体的也存在压强。液体的深度越大,压强越。2.压强计是比较液体内部的仪器。当压强计金属盒上蒙的受到压强时,U形玻璃管左右两管内的液面就会出现,压强越大,液面的越大。3.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的压强相等。(3)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有关,在深度相同时,越大,压强越大。【教师点拨】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受重力作用且液体具有流动性。2.在比较固体对固体产生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时,先比较压力F的大小,再根据公式p=eq\f(F,S)比较压强;在比较液体对固体产生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时,通常先根据公式p=ρgh比较压强,再根据F=pS比较压力。3.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某点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重量、体积及容器的大小、形状无关。4.深度是液面到液体内部某处的垂直距离;高度是液体底部到液体内部某处的垂直距离。【跟进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体压强的大小跟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跟容器的形状和底面积的大小也有关B.液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则液体的压强也一定越大C.同种液体由于重力而产生的压强只跟深度成正比D.以上说法都不对2.如图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处,记下U形管中两液面的高度差h,下列操作能够使高度差h增大的是 ()A.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B.将探头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C.将探头放在酒精中的同样深度处D.将探头在原深度处向其他方向任意转动一个角度3.如图所示为一只浸没在水中的球,球上a、b、c、d四点中,受到水的压强最大的是 (C)A.a点 B.b点和c点C.d点 D.一样大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②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①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③和④2.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牛顿的名字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A.质量 B.压强 C.压力 D.功3.下图是小敏跳舞时做的几个动作,若她的重力全部由地面承受,其中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A.

B.

C.

D.4.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A.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一张科学中考卷的面积约为0.5m2C.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50ND.一张考试用草稿纸平铺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Pa5.如图所示,长方体物块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物块和地面的接触面积分别为,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将甲、乙均顺时针旋转,此时甲、乙和地面的接触面积分别为、S,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此过程中,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大小分别为、,则()A., B.,C., D.,6.转换法是指在科学研究中常将不易直接观察或测量的量,转化为容易认识或容易测量的科学量的研究方法。下列方法中没有用到转换法的是()

A.图甲:用光屏显示烛焰的像B.图乙:用小纸屑的跳动显示鼓面在振动C.图丙:用弹簧的形变程度显示力的大小D.图丁:用U型管内液面高度差显示水内部压强的大小7.如图所示,一个装有水的平底密闭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再倒立放置。两次放置时,瓶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瓶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A.F甲>F乙 B.p甲>p乙 C.F甲<F乙 D.p甲<p乙8.如图所示,密度为、厚度为、边长为的均匀正方形薄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右端与桌子边缘相平。板与桌面间的光滑程度不变,现用水平力向右推薄板使其运动,在推薄板的过程中薄板对桌面的压力、压强和摩擦力的变化情况是()A.、、均不变B.大小由增大为,不变、变大C.大小由减小为,不变、变小D.大小由增大为,、不变9.小科给菜刀的刀背加了一块如图所示的塑料块,在切硬质食物时不易磨破手。塑料块所起的作用是()A.减小刀背与手的接触面积,减小对手的压强B.减小刀背与手的接触面积,增大对手的压强C.增大刀背与手的接触面积,减小对手的压强D.增大刀背与手的接触面积,增大对手的压强二、填空题10.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攀岩项目将在我们绍兴柯桥齐贤羊山攀岩馆举行。各参赛国运动员正在加紧训练。(1)攀岩运动是一项较危险的运动,需要事先穿戴好保护装置,如图所示的带子做得较宽,有利于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压强,使人穿戴更舒服。(2)一质量为60kg的攀岩运动员背着质量为7.5kg的背包,用了2min完成比赛,此时攀岩运动员经过的路程约为15m。(g取10N/kg)①求运动员的平均速度________。②求当运动员因手打滑而脱离攀岩壁,悬空静止时保护绳上需至少承受多少力?________。(3)攀岩运动员在攀爬岩壁前往往会往手上抹一些白色的镁粉,请联系学过的知识说说它的作用________。11.火车站台边缘处标有一条安全线,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候车。其原因是火车急速驶过车站时,安全线以内的空气流速___________、压强___________(以上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易发生安全事故。三、探究题12.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甲图中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中在桌面上放一个砝码,丙图中桌面朝下,并在其上放一个同样的砝码。(1)在三次实验中,均用________,来显示小桌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2)比较________两图可以初步得出实验结论: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明显。若想通过比较甲、丙两图也得出相同的实验结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下列事例中,直接应用该结论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有些课桌的边缘设计成圆弧形状②水壶的壶嘴和壶身设计成相同的高度③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的平均承载质量不得超过10t13.小晨和同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液体内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竖直插入水或盐水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上凸起,实验现象如图1(a)、(b)、(c)所示。(1)根据实验现象实验小组的同学提出猜想:①根据图1(b)和(c),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___________有关;②根据图1(a)和(b),小组同学产生了不同观点:小晨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距液面的距离h有关;小萍则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距容器底部的距离d有关;(2)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小组同学接着将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分别竖直插入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并设法改变h和d,通过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位置处都能保持平整,如图2所示。然后通过测量玻璃管中所加水的质量,再设法求得橡皮薄膜所受的液体压强p,并将实验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表一液体甲密度为0.8×10kg/m3实验序号h(cm)d(cm)P(pa)15150.4×103210100.8×10331551.2×10342051.6×10353052.4×103表二液体乙密度为1.2×10kg/m3实验序号h(cm)d(cm)P(pa)65150.6×103710101.2×10381551.8×10392052.4×10310303.62.4×103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6(或2与7,或3与8,或4与9,或5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②小晨分析实验序号3与4与5(或8与9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当距容器底部的距离d相同,液体内部压强p与h成正比;小萍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3(或6与7与8)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压强p与d成反比。小晨和小萍的结论,你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