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梳理:运动的世界_第1页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梳理:运动的世界_第2页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梳理:运动的世界_第3页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梳理:运动的世界_第4页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梳理:运动的世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二讲运动的世界

2022年版课标与2011年版课标对比福建中考5年考情分析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2023年•2分•选择题T10

和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无变化2022年•2分•选择题T8

测长度和时间2020年•2分•选择题T9

2024年•2分•选择题T6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2023年•0.5分•选择题T9

无变化

械运动的相对性2021年•1分•填空题T17

2021年•1分•填空题T17

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

原为“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

样炮运动形式知道物质在不

中“

停地运动

2022年•2分•选择题T4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2022年•1分•填空题T18

无变化

慢,并能进行简单计算2021年・2分•计算题T31(l)

2020年・2分•计算题T31(l)

原为“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

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速度”

比较运动快慢的曲种方法

机械运动

广③速度9速度公式匀速直线运动

参照物的选取J①运动,

’°的描述—、/---------J运动类型;―—斗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JX/—7变速直军运动

[动的世3T平均速度,

单位及换算关系

-------------^长度

测量工具及使用咳,,、测邕原理

/IXrip

单位及换算关系21②而赢j量,,、速度的测量H实验过程

时间----------

测量工具及使用J----

考点一动与静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

3.运动和静止:

(1)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

⑵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一没有发生改变。

⑶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结论常常不同。

【名师点拨】参照物的选择:

①任意性: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

②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不动的。

③方便性: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考点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⑴单位及其换算。

103103103103

km-------------------->mm---------------------

1010

10

dm-------->cm

⑵测量工具一一刻度尺的使用。

①认:认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及零刻度线。

②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③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④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测量结果要包含数字和单位。

2.时间:(1)单位及其换算:1h=60min=3600s,1s=103ms=106us。

⑵测量工具:停表。

3.误差:⑴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

⑵减小的方法: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取平均

⑶误差与错误:误差只能减小,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4.长度与时间的估测:

⑴单位的估测:将不熟悉的单位换算成熟悉的单位。

⑵数值大小的估测:

①常见长度的估测:初中生的身高约1.6m,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5m,课桌高度约0.8m,

初中物理课本长约25cm、宽约18cm,铅笔的长度约20cm,教室的高度约为3m,教室的门高

约2m等。

②常见时间的估测:人正常的脉搏1min跳动次数约为75次,中学生跑完100m用时约为15s。

【易错警示】(1)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也可以使用,使用时应将某一个清晰刻度线规定为“零

刻度线”,此时所测长度是刻度尺的读数与所选“0”刻度对应值的差值。

⑵当物体末端与某一刻度线刚好对齐时,应估读“零”。

考点三快与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所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越快;所用时间越长,物体运动越慢。

⑵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通过的路程越短,物体运动越

慢。

2.速度:⑴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

(2)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

⑶公式:①基本公式:4。

②变形公式:求路程:疔---v--t-,求时间:L-V---O

(4)单位及换算:1m/s=3.6km/h0

⑸测量:①原理:T。

----1—

②基本器材: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停表测量时间。

3.两种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4.平均速度:

⑴物理意义:粗略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中的运动快慢。

⑵计算公式:土。

----噫一

【名师点拨】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不是各段路程平均速度的算术

平均值。

【对点小练】

1.摄影师抓拍到一只乌鸦搭便车的搞笑场面。如图所示,这只乌鸦居然堂而皇之地站在老鹰的

背上休憩。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这说明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如图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该刻度尺分度值是1mm,木块长度是

L15cm。

||||||||||||||||||||||||||||||||||||\

234cm)

3.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是2min

4.小刚同学测新橡皮擦的宽度,记录5次测量结果分别是:①2.51cm;②2.51cm;③2.41cm;

@25.2mm;⑤2.53cm。小刚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中错误数据的序号是③,

根据以上记录,被测橡皮擦的宽度是2.52cm。

5.“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

闪照片。由照片可知,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判断出该结论的理由是在相同时间内通过

的路程相等。

甲IOO00OO

乙IOOOO

6.如图是某汽车上速度计的示数,此时该车的行驶速度是70km/h,若这辆车保持这个速

度不变,到目的地还有217km,需要的时间是3.1h

主题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课标要求必做)

【核心解读】

【实验原理】士

【实验关键】

⑴用刻度尺测量路程:前一半路程多、后一半路程S2及总路程s。

⑵用停表测量时间。

①通过前一半路程的时间

②通过全程的时间t2-

③通过后一半路程的时间付。。

【数据处理】

⑴前半段平均速度:■尸包。

一h一

⑵后半段平均速度:弦二存O

一«2-tl一

⑶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尸-。

一«2-

【要点探究】

⑴在实验中,斜面的坡度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

答:斜面的坡度应小一些,便于计时,减小误差。

(2)小车做什么运动?其速度有什么变化?

答: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越来越快。

⑶为什么在斜面的底端放金属片?

答:①便于确定终点在同一位置。

②便于测量时间。

【规避失分点】(1)在测量下半段平均速度时,不能从中点处由静止释放小车。

⑵保证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

【考点透视】

【示范案例】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

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4B、C三处时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

表示“时:分:秒”),则:

[基础探究]

⑴测平均速度依据的原理公式是尸三0

----1—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可适当减小(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坡度。

⑶斜面底部用金属片挡住,其设置的目的是

便于测量时间。

⑷如图所示,小车从斜面顶端A处运动到底端。处所用的时间是3s,所通过的路程是

90.0cm,全程的平均速度匕是0.3m/s;另外可计算出小车在一。段的平均速度%是0.5

m/so

⑸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6)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

①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N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选填“大”或

“小”)o

②如果让小车过了8点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47段的平均速度G偏小(选填“大”或

“小”)o

[创新拓展]

(7)(评估实验方案)为测量小车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8点

由静止开始释放,测出小车到。点时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

是不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理由是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

间(或者小车从/到C的过程中通过1点时的速度不为0,或者小车通过4C段的时间与四段

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回段的时间)。

(8)(用图像描述运动过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9)(分析与推理)小车在力。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加中点时的速度为凡经过路程s0中点

时的速度为囹则匕<(选填“>""<"或)侬

命题点1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易错点)

【典例1】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与运动有关。

⑴南朝诗人萧绎在《早发龙巢诗》有诗句“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远树来”是以行

舫为参照物;以河岸为参照物,“远树”也可以看成是静止的。

⑵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出游时曾写下“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不动”“云与我俱东”分别是以船、榆堤(选填“榆堤”

或“船”)为参照物。

【提分必备】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⑴确定所选取的参照物;

⑵明确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⑶判断:“相对位置”若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若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

【中考挑战】

(2024•湖北中考)2024年5月28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任务。如图,搭乘机械

臂的航天员A已为空间站安装好空间碎片防护装置,航天员8正在出舱。以空间站为参照物,

安装好的防护装置是静止的,航天员B是运动的。

命题点2长度的测量(易错点)

【典例2】图甲中/刻度尺测得物块的长度为2.3cm,6刻度尺测得物块的长度为2.35

cm,B(选填””或“6”)刻度尺测量结果更精确;图乙中,所测物块的长度为2.00cm。

【中考挑战】(2024•广东中考)测量地图上B两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读数为2.35

cm。

命题点3速度(疑难点)

【典例3】2024年6月30日下午15时,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中山正式与深圳直接联通。

深中通道东起深圳,西至中山,全长24km,设计通行速度100km/h,通车后深圳至中山的车程

将从2h缩短至30min。

⑴根据题目数据,现在车辆通过深中通道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⑵如图甲所示是西人工岛海底隧道入口处的交通标志牌,若汽车通过海底隧道所用的时间为

5min,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通过计算判断该汽车是否超速。

⑶某一时刻,汽车速度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假如以此速度行驶12min,车通过的距离是多

少?

解:(1)车辆通过深中通道全程的平均速度:尸钙产=48km/h

如60h

(2)由图甲可知,海底隧道全长为6845m=6.845km。

方法一:汽车匀速通过该隧道的速度:/二=竺等旦=82.14km/h<100km/h

方法二:汽车以10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s'=v最大片100km/hX^-

8.33km>6.845km

方法三:汽车以100km/h的速度通过隧道所用时间:严=』=鬻法=

“最大100km/h

0.06845h^4.11min<5min

所以汽车没有超速(任选两种即可)。

(3)由图乙可知,车的速度为v"=80km/h,行驶10min通过的距离:s〃=v〃t"=

80km/hX—h=16km。

60

【提分必备】解答问题的注意事项

⑴对应性:路程、时间、速度必须针对同一物体在同一段路程或时间内的运动。

⑵统一性: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必须对应统一。

m、s=m/s;km、h=km/h。

【中考挑战】(2024•泉州期末改编)福厦高铁正式北起福州南站,南至漳州站,全长277km。

求:

厦门修

泉州南站厦门北

08:25开二等座

¥32.0元©

限乘当日当次车

⑴列车从福州南站出发行驶90min到达漳州站,则该趟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保

留小数点后一位)

⑵如图是某乘客在位于晋江永和镇的泉州南站乘坐G3041次列车到厦门北站的车票,若列车

以30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8:43准时到达厦门北站,则泉州南站到厦门北站的路程是多少

km?

解:(1)列车由福州南站到漳州站所用的时间片90min=l.5h,路程于277km,全程的平均速

S:p=-277fcm^184.7km/h

t1.5h

(2)该列车以r=30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所用时间为^=8:43-8:25=18min=0.3h,所通过

的路程:s'=r't'=300km/hX0.3h=90km

命题点4运动图像的解读(疑难点)

【典例4】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占0s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

两车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根据图像判断:

⑴在0~5s内甲车的速度是2m/s;

⑵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

(3)i=10s时两车的速度■甲<

(4)i=10s后两车通过的路程s甲<S%。

【提分必备】

Ls*(路程一时间)图像解读:

(1)匀速直线运动。

①s-%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在任何时刻的速度相等(如图甲、乙)。

②大小:选取任意时间段对应通过的路程,■广汉且图像的斜率越大,速度越大,即小〉厂乙。

⑵变速直线运动:丁力图像是曲线或分段的折线(如图丙、丁)。因为速度在不断变化,故求平

均速度时,只能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2.F-t图像解读:

(1)匀速直线运动:广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水平直线(如图甲),图像的纵坐标值就是物

体运动的速度,即必。

(2)变速运动:图像不平行于时间轴(如图乙,物体做加速运动)。

【方法点拨】解答图像题的一般思路

观察两坐标利用数学知识

确定图

轴所表示的A推断物体的运

像形状

物理量动特点

【中考挑战】

(2024•大庆中考)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力图像,从0时刻开始计时,

则关于它们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D)

A.t=0时,乙在甲的前面,甲运动4s追上乙

B.甲、乙同时出发,乙运动2s追上甲

C.甲、乙在出发后都做匀速运动,且yQy乙

D.甲比乙先出发2s,甲运动4s和乙相遇

【福建中考精选】

命题点1运动和静止

1.(2024•福建中考)“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望天门山》。就此诗句而言,

若认为站在帆船上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0

A.青山B.江岸C.帆船D.太阳

命题点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2.(2023•福建中考)如表是某衬衫吊牌的部分信息,号型“170/92A”表示适穿人群的特征参

数及体型。“A”表示适用于一般体型,“170”表示身高170cm,“92”表示(A)

产品名称:衬衫

规格:XL

颜色:蓝色

号型:170/92A

A.胸围92cmB.肩膀宽92cm

C.上臂周长92cmD.脖子周长92cm

3.(2020•福建中考)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C)

命题点3速度

4.(2022•福建中考改编)福厦高铁预计2023年6月建成运营。若高铁列车以350km的设计

时速行驶210km,需用时0.6h。

5(2021•福建中考)如图画中题有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诗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B)

A.朝辞白帝彩云间B.千里江陵一日还

C.两岸猿声啼不住D.轻舟已过万重山

【全国中考精选】

6.(2024•广东中考)如图为珠江两岸景观图。下列相对广州塔静止的是(B)

A.飞行的客机

B.两岸的高楼

C.行驶的游船

D.流动的江水

7.(2024•武汉中考)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一首词中有这样的描写:“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

移……”其中“不觉船移”所选的参照物可能是(A)

A.船在水中的倒影B.船周围的浮萍

C.被船惊飞的鸟D.船附近岸边的花草

8.(2024•湖北中考)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挂长称为“咫”,男子一挂长称作“尺”,如图。“咫尺

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相差大约为(B)

A.3mmB.3cmC.3dmD.3m

9.(2024•长沙中考)为给课桌裁剪一块合适的课桌垫,小明用卷尺对课桌长度进行了三次测量,

记录的数据分别为66.8cm、67.0cm、67.5cm。则课桌长度的测量结果应为(C)

A.66.8cmB.67.0c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