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代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指南TOC\o"1-2"\h\u14398第一章总体要求 333051.1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意义 3256971.1.1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 350571.1.2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34401.1.3坚持的领导:充分发挥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的正确方向。 3110731.1.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农民利益,保障农民权益,让农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238841.1.5坚持绿色发展:注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4246771.1.6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4235191.1.7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形成乡村振兴的合力。 4107091.1.8短期目标(20202025年) 4211731.1.9中长期目标(20262035年) 425595第二章产业发展 4327441.1.10总体要求 488561.1.11主要任务 5261301.1.12政策措施 5113151.1.13总体要求 5119221.1.14主要任务 5219801.1.15政策措施 537721.1.16总体要求 5271511.1.17主要任务 5203961.1.18政策措施 623493第三章人才培育 6219131.1.19目标定位 6202111.1.20主要任务 6109681.1.21具体措施 625581.1.22目标定位 6296881.1.23主要任务 7163791.1.24具体措施 775681.1.25目标定位 7250021.1.26主要任务 7229721.1.27具体措施 721392第四章基础设施建设 8292861.1.28总体目标 865581.1.29重点任务 8242531.1.30保障措施 8197741.1.31总体目标 8157601.1.32重点任务 963491.1.33保障措施 990671.1.34总体目标 930081.1.35重点任务 9252511.1.36保障措施 1029955第五章乡村治理 10257811.1.37总体要求 1075171.1.38主要任务 10101431.1.39具体措施 10189031.1.40总体要求 11182171.1.41主要任务 11282801.1.42具体措施 11310201.1.43总体要求 11317071.1.44主要任务 11239001.1.45具体措施 1218018第六章文化传承与创新 12174431.1.46背景与意义 12153811.1.47目标与任务 12280441.1.48措施与路径 1216501.1.49背景与意义 1321281.1.50目标与任务 13244991.1.51措施与路径 13149801.1.52背景与意义 13244081.1.53目标与任务 1321671.1.54措施与路径 1424570第七章乡村旅游 14214401.1.55产业定位与目标 14288461.1.56产业布局与规划 14152521.1.57产业政策与支持 1457601.1.58生态环境优化 15124981.1.59基础设施优化 1517441.1.60社会环境优化 15254471.1.61服务标准化 1524591.1.62服务个性化 1571721.1.63服务品牌化 1527374第八章金融服务 16276961.1.64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格局 16238331.1.65优化乡村金融基础设施 16123511.1.66推动金融科技在乡村的应用 16310711.1.67创新乡村金融产品和服务 16311601.1.68提高乡村金融服务覆盖率 16151531.1.69提升乡村金融服务能力 17282031.1.70加强乡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1729240第九章政策支持与保障 17178081.1.71背景与意义 17188741.1.72政策体系构建 17114161.1.73加大财政投入的重要性 17143661.1.74财政投入方向 17129571.1.75政策宣传的重要性 18326671.1.76政策宣传措施 18266531.1.77政策监督与评估 1829016第十章组织实施与监测评估 18第一章总体要求1.1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意义1.1.1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新时代是我国发展历程中的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国家战略,旨在解决我国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1.2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基础保障。(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子孙后代留下宜居家园。(4)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乡村振兴战略关注农民福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5)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第二节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基本原则1.1.3坚持的领导:充分发挥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的正确方向。1.1.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农民利益,保障农民权益,让农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1.5坚持绿色发展:注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1.1.6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激发乡村发展活力。1.1.7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形成乡村振兴的合力。第三节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1.1.8短期目标(20202025年)(1)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绿色、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3)提升农民收入:通过政策扶持、产业扶贫等措施,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4)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1.1.9中长期目标(20262035年)(1)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农村生活环境现代化、农村治理体系现代化。(2)实现农民共同富裕: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机制、社会参与等多渠道,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缩小城乡差距。(3)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4)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第二章产业发展第一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1.1.10总体要求新时代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要求我们立足本地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值,促进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具体要求如下:(1)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2)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坚持科技创新,提升农业产业链水平,提高农业产值。1.1.11主要任务(1)调结构: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延链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3)强品牌:培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1.1.12政策措施(1)制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方向。(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3)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第二节发展现代农业1.1.13总体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新时代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为核心,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和管理体制的现代化。1.1.14主要任务(1)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优化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3)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基础设施建设。1.1.15政策措施(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服务能力。(3)制定农业现代化政策,引导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第三节壮大乡村产业1.1.16总体要求壮大乡村产业是新时代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关键环节。我们要充分发挥乡村资源优势,培育乡村产业新动能,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1.1.17主要任务(1)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发挥地域特色,培育乡村产业新优势。(2)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3)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升乡村形象。1.1.18政策措施(1)制定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乡村产业。(3)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环境。第三章人才培育第一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乡村振兴人才队伍1.1.19目标定位新时代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核心在于人才支撑。本节旨在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1.1.20主要任务(1)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特别是农业科技、乡村规划、乡村治理等领域的高素质人才。(2)加强人才培养。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等教育资源,开展乡村振兴相关领域的专业培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3)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4)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注重选拔具有乡村工作经验和熟悉乡村实际的优秀人才,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1.1.21具体措施(1)制定乡村振兴人才发展规划,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路径。(2)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选拔制度,保证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3)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开展乡村振兴相关领域的专业培训。(4)推行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第二节培育乡村企业家1.1.22目标定位培育乡村企业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旨在激发乡村经济活力,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1.1.23主要任务(1)提升乡村企业家素质。通过培训、交流、考察等方式,提高乡村企业家的经营理念、管理能力和市场意识。(2)培育乡村企业家精神。倡导诚信、创新、务实的企业家精神,增强乡村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优化乡村企业家成长环境。完善政策体系,提供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支持,助力乡村企业家创业发展。(4)加强乡村企业家队伍建设。选拔优秀乡村企业家,充实乡村企业家队伍,推动乡村经济发展。1.1.24具体措施(1)制定乡村企业家培育计划,明确培育目标、任务和措施。(2)建立乡村企业家培训体系,提高乡村企业家的综合素质。(3)加强乡村企业家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互利共赢。(4)优化政策环境,为乡村企业家提供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支持。第三节提升农民职业技能1.1.25目标定位提升农民职业技能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旨在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水平,助力乡村产业发展。1.1.26主要任务(1)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农民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力。(2)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引导农民学习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农民参加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4)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积极引导农民就业创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1.1.27具体措施(1)制定农民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明确培训任务、目标和措施。(2)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培训质量。(3)推行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制度,激励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4)深化与企业和市场对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第四章基础设施建设第一节改善农村基础设施1.1.28总体目标新时代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旨在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本节主要阐述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1.1.29重点任务(1)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等级,优化农村公路网络布局,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2)改善农村供水设施。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3)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推广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农村能源供应能力和清洁能源占比。(4)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住房质量。(5)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宽带网络、移动互联网等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应用,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1.1.30保障措施(1)完善政策法规。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政策,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监管。(2)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投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强化技术创新。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提高建设质量。第二节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1.1.31总体目标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新时代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本节主要阐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1.1.32重点任务(1)加强农村教育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资源供给,优化农村学校布局,提升农村教育质量。(2)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3)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村文化活动,提升农村文化素质。(4)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5)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1.1.33保障措施(1)完善政策法规。制定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关政策,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监管。(2)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投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3)优化服务供给。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第三节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1.1.34总体目标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新时代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旨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本节主要阐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1.1.35重点任务(1)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防治农村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村生态平衡。(2)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3)发展绿色农业。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4)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掌握农村生态环境状况,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1.1.36保障措施(1)完善政策法规。制定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相关政策,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监管。(2)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投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3)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科研,推广环保技术,提高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第五章乡村治理第一节完善乡村治理体系1.1.37总体要求新时代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要求我们全面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以的领导为核心,建立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保证乡村社会和谐稳定。1.1.38主要任务(1)加强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发挥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核心作用。(2)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完善乡村法治体系,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3)深化乡村德治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4)推进乡村自治建设,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保障村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5)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多元化参与的乡村治理格局。1.1.39具体措施(1)加强组织建设,提升组织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2)完善乡村法治体系,加强乡村法治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法治水平。(3)深化乡村德治建设,开展道德建设活动,弘扬乡村道德榜样。(4)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推进村民自治实践,保障村民民主权利。(5)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多元化参与的乡村治理格局,提高乡村治理效能。第二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1.1.40总体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新时代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1.1.41主要任务(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组织领导力。(2)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3)加强农村基层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4)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保障村民民主权利。(5)加强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1.1.42具体措施(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升组织领导力。(2)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实施农村基层干部培训计划,提高干部队伍素质。(3)加强农村基层风廉政建设,落实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4)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保障村民民主权利。(5)加强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多元化参与的治理格局。第三节提升乡村治理能力1.1.43总体要求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是新时代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核心任务。我们要以提高乡村治理效能为目标,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升乡村治理能力。1.1.44主要任务(1)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保证乡村治理依法进行。(2)提升乡村治理信息化水平,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治理效能。(3)强化乡村治理专业化队伍建设,提高治理能力。(4)深化乡村治理体制改革,优化乡村治理体系。(5)建立健全乡村治理协调机制,形成治理合力。1.1.45具体措施(1)加强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完善乡村法治体系,提高乡村法治水平。(2)推进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治理效能。(3)加强乡村治理专业化队伍建设,开展培训,提高治理能力。(4)深化乡村治理体制改革,优化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效能。(5)建立健全乡村治理协调机制,加强与各级社会组织的沟通协作,形成治理合力。第六章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一节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1.1.46背景与意义新时代是我国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键时期。乡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风情。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1.1.47目标与任务(1)保护乡村文化遗产:加强对乡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乡村历史文化、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资源,促进乡村文化传承。(2)传承乡村文化精髓:弘扬乡村优秀传统道德观念、乡规民约、家训家规等,培育乡村文化传人,推动乡村文化内涵式发展。(3)创新发展乡村文化: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乡村文化表现形式,推动乡村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融合。1.1.48措施与路径(1)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建设乡村文化设施:提升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打造乡村文化阵地,为乡村文化传承提供场所。(3)开展乡村文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引导农民参与,激发乡村文化活力。第二节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繁荣1.1.49背景与意义乡村文化产业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有助于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繁荣,有助于发挥乡村文化资源优势,实现乡村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1.1.50目标与任务(1)优化乡村文化产业布局:根据乡村资源优势和地域特色,合理规划乡村文化产业布局,打造乡村文化产业集群。(2)提升乡村文化产业竞争力:加强乡村文化产品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3)促进乡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农业等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链延伸。1.1.51措施与路径(1)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引导乡村文化产业有序发展。(2)培育市场主体: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文化产业,培育乡村文化企业,提升乡村文化产业整体实力。(3)加强品牌建设:打造乡村文化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三节培育乡村文化自信1.1.52背景与意义乡村文化自信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有助于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提升乡村整体实力。培育乡村文化自信,有助于强化乡村文化自觉,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1.1.53目标与任务(1)强化乡村文化自觉: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乡村文化自信。(2)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加强乡村文化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培育乡村文化人才。(3)增强乡村文化凝聚力:弘扬乡村优秀文化传统,培育乡村文化认同,增强乡村文化凝聚力。1.1.54措施与路径(1)加强乡村文化教育:将乡村文化教育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民文化素养。(2)建设乡村文化队伍:培育乡村文化人才,发挥乡村文化能人作用,推动乡村文化繁荣。(3)传播乡村文化: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宣传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文化影响力。第七章乡村旅游第一节发展乡村旅游产业1.1.55产业定位与目标新时代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中,乡村旅游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传承乡村文化的重要任务。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应遵循以下定位与目标:(1)发挥乡村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需求。(2)带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民收入。(3)传承和保护乡村文化,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1.1.56产业布局与规划(1)根据乡村资源特色,合理规划旅游产业布局,形成差异化、互补性发展格局。(2)注重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如农业、林业、渔业等,实现产业共赢。(3)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优化旅游服务环境。1.1.57产业政策与支持(1)制定有利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为乡村旅游企业提供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2)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3)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乡村旅游产业投资,拓宽融资渠道。第二节优化乡村旅游环境1.1.58生态环境优化(1)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保证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加强乡村生态修复,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1.1.59基础设施优化(1)完善乡村交通网络,提高乡村旅游的可进入性。(2)加强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旅游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3)提升乡村住宿、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水平,满足游客需求。1.1.60社会环境优化(1)加强乡村社会治安管理,保障游客人身和财产安全。(2)提升乡村文明程度,营造和谐、友好的旅游氛围。(3)加强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展示乡村独特文化魅力。第三节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1.1.61服务标准化(1)制定乡村旅游服务标准,规范乡村旅游服务行为。(2)加强乡村旅游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3)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对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进行评估。1.1.62服务个性化(1)针对不同游客需求,提供个性化旅游服务。(2)创新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3)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效率。1.1.63服务品牌化(1)建立乡村旅游品牌,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2)加强乡村旅游品牌宣传推广,扩大市场份额。(3)深化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整体竞争力。第八章金融服务第一节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1.1.64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格局新时代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要求,我们应当以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为核心,满足乡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金融需求。应当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主导作用,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在乡村设立分支机构,提升乡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1.1.65优化乡村金融基础设施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必须优化乡村金融基础设施。一是加强乡村支付体系建设,推广线上线下支付工具,提升乡村支付服务水平;二是完善乡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提高乡村信用服务水平;三是加强乡村金融风险防控,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保障乡村金融市场稳定。第二节加强乡村金融服务创新1.1.66推动金融科技在乡村的应用新时代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强调,要加强乡村金融服务创新,推动金融科技在乡村的应用。金融机构应积极摸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升乡村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例如,通过线上信贷、智能理赔等方式,简化业务流程,提高金融服务效率。1.1.67创新乡村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乡村经济发展特点,金融机构应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乡村各类主体的融资需求。一是创新乡村信贷产品,推广农村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等抵押贷款业务;二是创新乡村保险产品,开发符合乡村产业特色的保险产品,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三是创新乡村投资产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第三节提升乡村金融服务水平1.1.68提高乡村金融服务覆盖率提升乡村金融服务水平,首先要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金融机构要加大在乡村的布局力度,保证乡村金融服务的全面覆盖。同时要加强与地方农业企业等合作,推动金融服务与乡村产业、项目的深度融合。1.1.69提升乡村金融服务能力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乡村金融服务能力,培养专业化的乡村金融服务团队,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加强对乡村金融人才的培训,提高乡村金融人才的综合素质。1.1.70加强乡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在提升乡村金融服务水平的过程中,要重视加强乡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乡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提高乡村居民的金融素养,保证乡村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第九章政策支持与保障第一节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1.1.71背景与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总抓手,构建完善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对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旨在形成政策合力,发挥政策效应,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1.1.72政策体系构建(1)强化规划引导。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发挥规划引领作用。(2)完善政策法规。加强乡村振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3)创新政策机制。摸索适合乡村振兴的政策机制,如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乡村产业发展政策、乡村人才政策等。(4)加强政策协同。统筹各类政策资源,形成政策合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第二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客服条线作业指导书
- 202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或总结
- 2024年6月安全生产月标语
- 汽车行业供应链韧性提升与风险管理创新模式探索
-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治疗进展:2025年临床实践与临床路径研究报告
- 2023年监理工程师考试工程质量与进度控制
- 2023年英语专业四级考前快速复习及难点解析
-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5年特产原料供应合同示范文本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兼职人员雇佣合同
- UL1569标准中文版-2018铠装线缆UL中文版标准
- 10kV供配电系统电气运行规程
- 蜱虫咬伤患者的护理
- GB/T 19609-2024卷烟用常规分析用吸烟机测定总粒相物和焦油
-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18年版)
-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共27张课件)
- 附件2:慢病管理中心评审实施细则2024年修订版
- 和父亲断绝联系协议书范本
- (正式版)SH∕T 3548-2024 石油化工涂料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肺康复指南》
- 会议室改造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